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圆的认识教案

2024-03-01 08:48:05 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篇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看来我的这一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存在的差异,是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这是其一。第二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圆的认识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时、分的认识,间隔月、日的认识。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体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交流对时间的`感受情况,另一方面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与学法:

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

自主探究方式的运用。

教学内容:

教材分的认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钟面上的知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难点:几时多的认读,以及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例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表面卡片。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游戏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a:这是什么?(钟表)

b: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c:谁能说出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

2、“报数”游戏

游戏规则:请5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

二、观察体验,活动探究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有12个数字朋友,同时它们也和60这个数有关系。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1)每个小组发一个钟表面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钟面:

① :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

② :钟面上从数字12到1里面有几个小格?

学生先独立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指导。

(2)拨一拨

指导学生拨时针与分针

① :从

师强调:一大格就是时针走了1个小时,也就是1时,分针走了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了5小格,就是走了5分钟。

② :指导学生拨几时和几时半

a:在钟面上拨几时,时针指着数字几,而分针要指着12。

如:8时,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

12时,时针指着12,分针也指着12。

学生同桌两人互相拨一拨,然后由一名同学说几时,另一名同学拨。

b:在钟面上拨几时半,时针要指在相邻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着6

如:12时半,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分针指着6

9时半,时针指在9和10的中间,分针指着6

学生同桌两个互相拨一拨,然后一个说几时半,另一个拨。

③ :记录时间的方法

以前曾学过用文字记录时间,如

5时 2时半

这节课学习另一种方法:电子式

写法:时和分的中间用“:”号隔开,“:”前面写时,“:”后面写分,

如:

12:00 1:30 8:05

(电子表形式,当分钟数不满10时,要在前面加一个“0”,起占位作用)

④ :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拨时针和分针,组长拨,小组其他同学看。

把时针从12拨到1,问:这是几时?分针应该怎么拨?

组长把时针由12拨到1,组内讨论分针应从12拨到几。

教师用课件演示钟表上时针走1时,分针走1圈的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要走1圈,也就是时针1小时,分针就走了60分。推出:1时=60分。

2、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1)教师演示拨时针与分针

4:05 4:30 4:45

(图 (图3)

a:图

b:图

c:图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4时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a:同桌两人互相拨一拨下面的时间。

8:10 8:25 8:30 8:55

b:教材第91页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跟同学们说一说。

课件出示古诗《明日》

这是一首关于时间的古诗,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分钟,做一个按时、守时、爱时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

1、认识钟面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一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2、几时和几时半的写法

文字式:如:5时 2时半

电子式:如:5:00 2:30

分之间的关系:1时=60分

4、间隔5分钟的读写

4时5分写作:4:05 4时30分或4时半写作:4:30

圆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识小数。

2。让学生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并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察图片说一说这几种水果的价钱有什么区别?你能分一下累吗?

师:分成的两类有什么区别?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二、学习新知

(一)什么叫小数

1、像2.09 1.45 5.2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中间的“。”叫小数点。

(二)小数的组成

2、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说一说小数有那几部分组成吗?

小数点、小数部分。

三、课堂练习

找出下面数中的小数

0.23 16 7.4 12.8 590 247.90 0.36

四、课堂小结 评论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请你试着写一个小数。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主要用的不是本班学生对学生了解不够,怕出问题。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圆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3.主题图导入。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揭示课题。

通过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多媒体展示的主题图,使学生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明白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媒体演示分针从

师:分针从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4.感受一分钟。

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写多少字?(统一抄写字)C.一分钟做多少口算?(预先印好题)D.一分钟数多少个数?

每组推荐两人汇报。

5.读写钟面时刻。

媒体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着

认读钟面时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共同总结出规律,从而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因此,现在所表示的时间就是

出示第二个钟面,你能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

讨论好后,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6.时分关系。

媒体出示钟面,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是几时?(分针和时针重合,都指向

再仔细观察(媒体演示),分针和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同桌讨论。(分针和时针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时针从

通过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

媒体再演示,时针和分针现在又怎样走动了?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时针走到了数字

这说明什么?(

7.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你们会用今天学的方法看钟吗,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芳出场,画外音: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芳,我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从我学会看钟以后,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画外音等创设情境,通过讲述“小芳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芳讲述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回答她的作息时间。

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

写好后,集体订正。

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给小动物找座位。

大家今天表现很不错。老师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森林乐园里要开联欢会了,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帮助找一找,要求小动物身上的时间与座位上的时间一样。

媒体出示:小动物身上的时间和椅子上的时间,请同学们给小动物对号入座。例如:4∶25=4时25分

小松鼠怎么还没有坐下呀?给它一把椅子,请一个同学写出它的时间。

3.“吃”水果,认时间。

此处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内容,通过给小动物找座位和“吃”水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非常快乐,从而真正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

小松鼠非常的开心,是我们的小朋友们帮助了它。小松鼠为了感谢大家,准备了一些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西瓜、草莓……它们好吃极了,忍不住让人直流口水,但是它只想把水果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如果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就把它送给你。

投影展示各种水果钟面,请同学们认时间。

四、配乐朗诵

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

媒体出示一分钟价值图片,“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创造多少财富,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小朋友们,对你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人类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希望你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时间的价值。

圆的认识教案【篇5】

一、创设情景,引入公顷

1、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那1平方厘米有多大?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他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师:那1平方分米呢?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他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师:那1平方米呢?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

同时出示正方形图片。

2、师:下面大家能不能这些单位填在下面的空中?出师课件。

生: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5(平方厘米)。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24(平方分米)。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米)。

师:那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2(),用我们学过的单位。

师:这些学过的单位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黑板都4平方米。

师:对,不行,平方米偏小了。

3、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比平方米更大的单位。刚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老师想请你们来欣赏几幅美丽的风景。(展示图片,学生读)

师: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想法,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公顷是不是就比平方米大。

生2: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生3:1公顷有多大。

师:刚才大家说了,公顷在这里是描述什么啊?(面积)

师:对了,这也就是刚才老师说的比平方米大的面积单位,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学习认识公顷你们想不想学啊?(想)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师:刚才同学有那么多问题,首先你们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生1:大约一个教室那么大

生2:应该比操场大

生3:应该比我们的学校还要大

师:猜的好像都有点对,那具体有多大,老师想让你们自己来找一找,想不想啊?

那现在请把课本打开到81页,自己来找一找1公顷有多大?

师:刚才同学都提出了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找一找,1公顷有多大?

生:1公顷有10000平方米。

你是怎么想到的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100乘以100就是10000.

师:哦,真好,大家听清楚没有?

1公顷就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所以我们就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在这里我有个小问题,平方米用字母表示是什么?

生:㎡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公顷用字母怎样表示?刚才自学的时候谁注意到了?

生:h㎡。

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公顷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生:土地的面积

师:那刚才学校的面积就是2什么啊?

生: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公顷是10000平方米,那实际有多大呢?自学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城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这是刚才在操场上小朋友围的照片,大家看看。

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想一想大约就是几个教室啊?

生:2个。

3、教学试一试。

师:下课之后希望大家也来围一围。下面大家来试一试。(一起读)

生: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师:菜地是什么形状的啊?

生:平行四边形。

师:那你会自己他的面积么?他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底乘以高。

师:请大家开始计算。

师:这是我们同学的,看,他做的对不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生:还有答没有写。

师:好,下面这个就比较完整了,大家一起答一下。

下面同学都做对的举手。

嗯,很好,那你是怎么想的40000平方米就是4公顷。

生:10000平方米是1公顷,用40000处以10000.

师:除了用除法,我们还可以怎么办?

生:直接移动小数点。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师:对了,我们把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可以除以进率,也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向左移动。

下面几个为题,你们能不能也像刚才一样完成?

生:能。动手计算。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同学的答案。看的清楚吧,算的对不对?

生:还有一个答没有,不完整。

师:还有另一个同学的,看看,过程对不对,比刚才详细,但也有一个问题

生:没有答完整。

4、巩固练习。

师:第一个练习大家通过了,下面的大家能不能完成?

生: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是400000平方米,合(40)公顷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大约72公顷,合(720000)平方米。

师:接着四个填空,谁来说说。

生:6公顷=(60000)平方米

0.8公顷=(8000)平方米

70000平方米=(7)公顷

9000平方米=(0.9)公顷

师:好,那大家仔细看,前面两个是把什么单位转换为什么单位?

生:把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转换为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

师:他的方法是什么?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师:那后面两个又是什么类型的呢?

生: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转换为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

师:方法是什么?

生: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下面两道题目谁来读一读?

生:1、一块梯形果园地,上底是300米,下底是500米,高是75米。这块果园地有多少公顷?

师:果园地是什么形状的?

生:梯形。

师:怎么计算?

生: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师:好,第二个题目谁来读?

生:一个占地1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苗圃,底边长80米,高是多少米?

师:这是什么形状?怎么计算面积?

生:底乘以高。

师:这道题是要求面积么?

生,不是的,已经告诉了面积。

师:嗯,告诉了面积,也告诉了高,会求他的底么?开始计算吧。

生认真完成。

师:他做的对不对?

生:对的,并且很完整。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道非常有趣的思考题,下课之后认真完成哦。

四、课堂小结,展开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1公顷有多大?

生2:我知道了公顷用字母怎么表示。

五、课后作业

师:好,大家的收获可真多。记着完成作业啊。下课。

推荐阅读

上一篇:千秋祭读后感 下一篇:2024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500字热门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