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圆的青岛版教案#】编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篇网络上的好文“圆的青岛版教案”。每位教师都必须为每一堂课准备教案和课件,而且要认真地准备。出色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案基础上。如果我的策略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请记得收藏哦!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1】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1毖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缱映印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2】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1) 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1) 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教学目标:
教学构想: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构想: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3】
数学故事:
美国有只黑猩猩,每次吃10根香蕉。有一次,科学家在黑猩猩的食物箱里只放了8根香蕉,黑猩猩吃完后,不肯离去,不停地在食物箱里翻找。科学家再给它1根,它吃完后仍不肯走开,一直到吃够10根才离开。看来黑猩猩会数数,至少能数到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8—29页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之后来学习的。大部分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能够自己学会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探索除数是两位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难点: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
6.23÷0.3=( )÷3 220.5÷1.47=( )÷147
师:说说依据什么来填,说说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
生: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要使商不变,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生:0.63除以0.9,把除数0.9扩大10倍变成整数9,要使商不变,被除数0.63也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6.3,6.3除以9商0.7。
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我们把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师:那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不是也可以应用这个规律来计算呢?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
【设计意图:从商不变的规律等旧知的复习出发,加强知识之间的迁移,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启发和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问普通冰箱一个月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多少天?你会列式吗?
生:0.34有两位小数,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就要把0.34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25.5也要扩大100倍。
生:0.34有两位小数,要把0.34转化为整数,就要把0.34扩大100倍,25.5也要扩大100倍。因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会不变。
师:说的对,因为0.34有两位小数,0.34转化为整数要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25.5也要扩大100倍。那谁能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怎么办呢?
生:把0.34和25.5的小数点划掉,25.5划掉小数点后,还要再补一个0,变成2550除以34。
师: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看这样用竖式计算的结果和我们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请一生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念上已有了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可是意识很散很凌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将知识含概并生成规律。所以教师把问题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出示例题(2).
师:问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大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列式?(学生自主思考)
生:(1)25.5÷10.2。普通冰箱的耗电量中有几个节能冰箱的耗电量,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生:(2)0.85÷0.34。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中有几个节能冰箱每天的耗电量,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生:(3)75÷30。普通冰箱30天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75天,75天中有几个30天,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师:大家列出了这么多算式,结果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三个人在黑板上板演。集体纠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培养他们的节能意识。】
3、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都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的,要补0;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1题。
2、判断。
3、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2.4倍是2.16,求这个数。
2)、9.72除以0.9,商是多少?
答案:1、7,800,2.8,337.5,10.1,600 2、×,×
1、填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的小数点也向( )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 )数的末尾用(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4、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答案:1、除数,整数,被除数,右,被除数,0,整数 2、2.1 3、×
师:今天 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小数的除法,谁来说说,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除数转换成整数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生:除数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一位。
生:除数是两位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的,要补0。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2----4题。
2、最近一位老师想买一辆中档轿车,选了三种款式想请你们为他参谋一下。
答案:1、教材2、根据题意提出的问题合理即可,略。
教材 3、5.28÷0.16=33(天) 33天>30天 够。
2、79.2÷7.2=11(千米) 21.84÷1.2=18.2(千米) 21.56÷1.4=15.4(千米)
18.2>15.4>11 选别克省油。
——————
(2)0.85÷0.34=2.5 25.5÷10.2=2.5 75÷30=2.5
本节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营造了主动探究氛围,在主动探究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相互交流启发,自然获得成功。课堂大密度也是本课的我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为了庆祝教师节,美术小组的同学精心布置了学校的宣传栏。学校为他们买来一些荧光纸作装饰。(出示:学生装饰宣传栏的动画,接着出现对话: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一共买了多少张荧光纸?
生:以前的题中的除数是整数或一位小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两位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板书)。
(设计说明: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利用庆祝教师节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尊师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
从前,有个性情残暴的国王,总是喜欢用一些无法做到的难题来为难自己手下的大臣。有一次,他把一位老臣召进宫里,让他第二天把20xx只羊牵到市场上去卖,术仅要在一天之内把卖羊的钱拿回来,而且还必须把全部的羊都带回来,否则就要杀掉他。可既然要把卖掉羊的钱拿回来,又怎么能够再把羊一头不少地全部带回呢?这位老臣回到家后,就把国王的这个难题说给了小女儿。可他的女儿却很快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天,这位老臣照着女儿的办法到市场上去卖羊,不仅把卖羊的钱交给了国王,而且还带回了所有的羊,这样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那么请问,老臣的小女儿究竟想到了什么样的办法,解救了自己的父亲呢?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各种情况的小数乘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重点:
1、熟练掌握小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判断积与被乘数大小关系的方法。
练习过程:
生做在课本上,限时集体订正后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生在课本上打或,并说明理由,集体订正。
1、掌握小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
(1)出示P.6页16中的第3竖排:
(2)生独立计算,指3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并讲一讲各小题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2、掌握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2)生说怎样判断,再让学生看每题里乘数是比1大还是比1小,确定积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
(3)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有关小数乘法的应用题。
(1)出示P.6页19题:食品商店运来350瓶鲜牛奶,运来酸奶的瓶数是鲜牛奶的1.8倍。食品店运来多少瓶酸奶?
(2)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4名学生板演。
(3)让板眼学生讲这样列式计算的理由。
(4)指出被乘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怎样做比较简便。
1、P.6页20题: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0.24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06千米。12天后还差0.4千米没有修。这条水渠有多长?
(0.24+0.06)12=0.36千米,再加上还没有修的0.4千米就是这条水渠的总长了。
2、P.6页21题:买了1.5千克香蕉和1.8千克苹果。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4.6元,1千克香蕉比苹果贵1.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分析与解: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就要把买香蕉的钱和买苹果的钱和起来。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4】
“ 教”立足于“学”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槐涞男灾省焙汀靶∈?阄恢靡贫??鹦∈?笮”浠?墓媛伞保?殉??切∈?某?ㄗ??沙??钦??某?ê缶陀谩俺??钦??男∈??ā奔扑惴ㄔ蚪?屑扑恪N?舜俳?ㄒ疲?魅纷??莆坏脑?恚?缮杓迫缦禄方冢?BR>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 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
的除法。
2、在探索中理解和选用新的试商方法,并进一步感受估算的作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口算:
155154158157159
253256258257259
352354345362453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第八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
3、在进行除法计算时,要灵活的运用试商方法。(四舍五入估算除数,然后试商)
4、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光明小学有32个班,新买来480个垒球分给个班。平均每班分多少个垒球?
2、解决问题
(1)谈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班分多少个垒球?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48032=
学生自主完成,试商过程中可以小组交流。小组间交流
谈话: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展示。
(1)估算法
(2)用乘法来想除法的方法。
(3)笔算法。
(只要合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认识新的试商方法。如用四舍法,商会大了调商;如把32看作30,运用口算,试商为16较为简便。对口算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用第二种方法。对于口算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先让其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在调商的过程中,自己感受找出更快的方法,逐步接受第二种口算方法。)
谈话: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真的很棒,下面咱们重来研究一下这道题的笔算方法,谁能说说这道题的思路?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学生进一步总结新的试商方法的优点。
5、小练习(口算)
156258357456557652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对答案。
2.自主练习4学生先自己做,然后找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学生集体纠正。
3、自主练习3这是一道走进生活的题目
谈话: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让你解决哪些问题?
让学习读出信息,独立解答两个问题。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
3、 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难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目的: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在干什么?
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2)(看图后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好吗?
(4)学生交流算法:
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都应给予肯定。
2、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
(1)先让学生自己列式。
7 + 8 = 8 + 7 =
(3)能说说你是怎样算得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并解决。
(2)鼓励学生多说。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第82页,第1题。 (1)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1、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会根据图,列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1)让学生根据图,自己列式。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2)比较上下2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做。
(2)让学生先计算出每一个算式。
(3)将答案相同的两个算式连起来。
(1)先让学生自己计算。
(2)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3、9+4= 9+5= 9+8= 9+7=
1、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会根据图,列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巩固练习:
1、第6题:看图列式。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教学目的: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1)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2)学生交流算法。
4、一组需要饮料和矿泉水一共多少瓶?
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5、二组需要饮料和矿泉水一共多少瓶?
2、第2题,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7】
数学故事:
美国有只黑猩猩,每次吃10根香蕉。有一次,科学家在黑猩猩的食物箱里只放了8根香蕉,黑猩猩吃完后,不肯离去,不停地在食物箱里翻找。科学家再给它1根,它吃完后仍不肯走开,一直到吃够10根才离开。看来黑猩猩会数数,至少能数到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8—29页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之后来学习的。大部分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能够自己学会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探索除数是两位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难点: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
6.23÷0.3=( )÷3 220.5÷1.47=( )÷147
师:说说依据什么来填,说说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
生: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要使商不变,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生:0.63除以0.9,把除数0.9扩大10倍变成整数9,要使商不变,被除数0.63也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6.3,6.3除以9商0.7。
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我们把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师:那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不是也可以应用这个规律来计算呢?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
师:问普通冰箱一个月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多少天?你会列式吗?
生:0.34有两位小数,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就要把0.34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25.5也要扩大100倍。
生:0.34有两位小数,要把0.34转化为整数,就要把0.34扩大100倍,25.5也要扩大100倍。因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会不变。
师:说的对,因为0.34有两位小数,0.34转化为整数要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25.5也要扩大100倍。那谁能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怎么办呢?
生:把0.34和25.5的小数点划掉,25.5划掉小数点后,还要再补一个0,变成2550除以34。
师: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看这样用竖式计算的结果和我们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请一生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出示例题(2).
师:问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大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列式?(学生自主思考)
生:(1)25.5÷10.2。普通冰箱的耗电量中有几个节能冰箱的耗电量,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生:(2)0.85÷0.34。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中有几个节能冰箱每天的耗电量,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生:(3)75÷30。普通冰箱30天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75天,75天中有几个30天,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师:大家列出了这么多算式,结果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三个人在黑板上板演。集体纠正。
3、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都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的,要补0;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1题。
2、判断。
3、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2.4倍是2.16,求这个数。
2)、9.72除以0.9,商是多少?
答案:1、7,800,2.8,337.5,10.1,600 2、×,×
1、填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的小数点也向( )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 )数的末尾用(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4、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答案:1、除数,整数,被除数,右,被除数,0,整数 2、2.1 3、×
师:今天 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小数的除法,谁来说说,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除数转换成整数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生:除数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一位。
生:除数是两位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的,要补0。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2----4题。
2、最近一位老师想买一辆中档轿车,选了三种款式想请你们为他参谋一下。
答案:1、教材2、根据题意提出的问题合理即可,略。
教材 3、5.28÷0.16=33(天) 33天>30天 够。
2、79.2÷7.2=11(千米) 21.84÷1.2=18.2(千米) 21.56÷1.4=15.4(千米)
18.2>15.4>11 选别克省油。
——————
(2)0.85÷0.34=2.5 25.5÷10.2=2.5 75÷30=2.5
本节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营造了主动探究氛围,在主动探究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相互交流启发,自然获得成功。课堂大密度也是本课的我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为了庆祝教师节,美术小组的同学精心布置了学校的宣传栏。学校为他们买来一些荧光纸作装饰。(出示:学生装饰宣传栏的动画,接着出现对话: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一共买了多少张荧光纸?
生:以前的题中的除数是整数或一位小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两位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板书)。
(设计说明: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利用庆祝教师节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尊师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
从前,有个性情残暴的国王,总是喜欢用一些无法做到的难题来为难自己手下的大臣。有一次,他把一位老臣召进宫里,让他第二天把20xx只羊牵到市场上去卖,术仅要在一天之内把卖羊的钱拿回来,而且还必须把全部的羊都带回来,否则就要杀掉他。可既然要把卖掉羊的钱拿回来,又怎么能够再把羊一头不少地全部带回呢?这位老臣回到家后,就把国王的这个难题说给了小女儿。可他的女儿却很快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天,这位老臣照着女儿的办法到市场上去卖羊,不仅把卖羊的钱交给了国王,而且还带回了所有的羊,这样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那么请问,老臣的小女儿究竟想到了什么样的办法,解救了自己的父亲呢?
你想知道答案吗? [ 这个小女儿的办法并不复杂,她让自己的父亲把20xx只羊赶到市场上去,但只是将剪下的羊毛全部卖掉,这样就既得到了卖羊的钱,又可以把羊一只不少地带回来了。 ]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8】
通过系统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一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并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通过经常在网络中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对本节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因此对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掌握信息交流的途径。
知道Internet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信息交流;
理解各种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已经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重点为掌握各种交流工具。
难点为掌握将交流工具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完成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固有的优异潜能得到实现。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内容,重视的是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结果。
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复习知识――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协作相互交流――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高中学生对网络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和探索。这些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内在动力。因此,本次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信息技术》第一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料共享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前置性作业:75050=你的如何口算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80205010603016080
10050250503606039030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道口算题:54060=?
同学们,这道题应该如何口算呢?
复习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后面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自学探究: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几倍?
列出算式:6030
展示交流互学:交流口算的方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但是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吸收别人的好方法,选择最合适的。
如:302=60所以6030=2
或者603=20所以6030=2
又或者6个十除以3个十等于2,所以6030=2
(学生已经有了用口诀求商和第一个红点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进行方法的交流。)
3.质疑:问题口袋
我们刚才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你能说说口算方法是什么么?
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举例提问?
(每个红点问题后都有问题口袋,鼓励学生学会新知后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绿点问题:
估一估,几次能运完?(不要求准确计算)
29850
学生讨论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近似数解决估算的问题
298接近300,把298看成3003005=6300大于298300吨可以运完,298吨也可以运完。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84060=48030=75050=
63030=60030=72060=
1、自主练习第3题:口算。集体订正。找出两组说明算理。
2、第四题。要准确判断谁是谁的几倍,主要看什么?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第六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人体的血液1小时可以在人体内循环180周。
(1)血液平均每分钟在人体内循环几周?
(2)血液循环一周大约需要多少秒
师:平均每分循环几周?而已知是1小时循环180周,应怎么办?每分循环3周,求一周约用多少秒应先做什么?怎么列式?
3.飞机每小时飞行72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
(1)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时刻注意计算要验算,养成养好习惯。)
课后反思: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10】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1.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160-70= 504×= 7×4-5= 5×700=
52+48= 7×500= 78-49=
二、教学设计: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102-54= 76+67= 7×400=
80×5= 600×7= 300×8=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先出示一个桔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
(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3)全班交流:
7千克500克=( )克 23千克-15千克=( )千克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1)出示情景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品吗?篮球和乒乓球哪个更重?
估一估:篮球大约有多重?乒乓球大约有多重?你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
(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1)提问: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大约有多重?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头大约多少千克?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2号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3)学生算出2号杯中橙汁的重量。
(4)提问:你能估计出3号杯和4号杯里的橙汁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6.全课总结。
(1)读一读“你知道吗?”
(2)小结质量单位有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食盐、高锰酸钾、烧杯、水槽、玻璃棒、糖、沙、豆油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我带来的是什么?(食盐)
二、探究活动
(一)食盐实验:
1.取一点点盐放进水里,水怎样了?
2.学生实验
要求:
(1)放时慢一点,看到盐怎么样了?
(2)请同学们搅动,认真观察变化。
3.讨论如下问题:
(1)水中盐呢?在哪儿?
(2)能不能看见?
(3)还是不是固体颗粒?
(4)还会沉降下来吗?
(5)盐在水中怎样分散的?我们怎样知道?
(二)高锰酸钾实验:
1.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上述现象,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看这东西,这是好东西,它叫高锰酸钾。它可以用来消毒,预防甲型H1N1流感。
3.猜猜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
4.请取一点点放进水中不要搅动,看到高锰酸钾怎么样了?
5.请搅动,认真观察变。
6.拿起学生的烧杯,边看边讨论如下问题:
(1)水中高锰酸钾颗粒呢?在那儿?
(2)变成了什么?
(3)就颜色看,它是怎样分散的?
(4)还会沉降下来吗?(我们先看一下盐水)
(三)总结:
就以上现象归纳溶解的概念。
三、探讨活动:
实验
1.是不是物体都溶解在水中?下面我们做更多的实验。
2.同学们先填写猜想。
3.做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
四、拓展活动
1.小实验:
继续放盐会怎样?
2.同学们,谁还能举出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圆的青岛版教案【篇12】
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金属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刚刚接触科学,所以我又加以必要的指导。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具体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根据“先学后教,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按照“主动——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本节课分四个教学环节,即独立自学、互动交流、总结评价、运用拓展。
1、独立自学:
上课一开始,我出示学生比较常见的金属制品铁碗和铜号,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再导入本节课课题,然后接着出示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即问题生成单。这样教学的好处是实物展示能引人入胜,让学生见识丰富多彩的各种金属制品,迅速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的欲望。接着出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自学,关键是尊重学生的心里
感受,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问题生成单”的指引下,限时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初步把握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其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主参与学习。
2、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每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本节课我分三个小环节来完成。第一个环节:引导交流常见金属制品。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同时补充金属制品的图片,接着出示铁碗和铜号,提出:“为什么铁碗用金属铁做,铜号用金属铜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制作?”的问题。这个环节我先采用创设感官情境,期望学生发现金属在日常生活的更多的运用,揭示其金属的优越性。同时重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对金属共同性质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引导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领学生利用三个实验来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金属有金属光泽实验:
我让学生用砂纸对铁丝等进行打磨,让他们仔细观察,得出金属有金属光泽这一特性。在这一组的实验活动当中,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我的演示实验,再加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对金属的性质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学生由看一看、做一做,自然明白了很多,同时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金属容易传热实验:
这是学生所做的第一个有关金属导热性的实验,需要用到开水,而要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所以,我把烧杯换为塑料保温杯,各组加一个水槽,在实验时,把保温杯放在水槽里面,防止学生弄倒杯子,使开水烫伤学生。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安全实验,又能保证实验有明显的效果。当学生用手去触摸,发现铜丝、铝丝很热,而塑料棒和竹片没有变热,我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铜丝和铝丝很热呢?这热是从哪来的?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原来热通过铜丝和铝丝传到了我们的手上,揭示金属容易传热(导热性)的性质。
(3)、金属延展性的实验:
关于金属延展性的实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让学生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地观察,认识金属的延展性。我为学生准备了铁锤、石块,铜丝,铝丝等实验器材,但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只选择比较容易敲扁的铝丝给学生敲打,实验更容易做一些,效果也明显。在这一实验中,学生未必能准确说出延展性这一概念,我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直接揭示,因为我认为科学课堂上,有时候,一些准确的科学概念,是有必要向学生直接传输的,而不能始终停留在一种模糊的操作阶段。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要考虑价格等其它因素。在这个环节中,我提出:“谁知道哪种金属传热最好?哪种金属延展性最好吗?哪种金属最昂贵?”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学生更能准确地获取知识。
3、总结评价
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简要进行学习总结,然后老师进行点拨评价,补充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运用拓展
我让学生做三题巩固练习题,做一题拓展练习:(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其目的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目标检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