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乡愁的课件必备

2024-02-22 07:30:16 乡愁课件

乡愁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

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

1.整齐的结构美

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

四个时间段:小时候 → 长大后 → 后 来 → 现 在(平平淡淡)

四个对应物:邮 票 → 船 票 → 坟 墓 → 海 峡(实实在在)

四个数量词:一 枚 → 一 张 → 一 方 → 一 湾(微乎其微)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 → 窄窄的→ 矮矮的 → 浅浅的(轻描淡写)

3.和谐的的音乐美: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 而现在↘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大陆/在那头 ↘

4.深沉的意境美

时间线索: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这头 这头 外头 这头

空间线索: { { { {

那头 那头 里头 那头

人物线索: 母亲 新娘 母亲 大陆

(祖国母亲)

抒情线索: 母子情 夫妻情 母子情 思乡情

感情基调:愁(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乡愁的课件【篇2】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邮票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海峡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乡愁的课件【篇3】

《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首抒情名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而乡愁的产生,乡愁的无奈,却巧借“距离”表现出来。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2. 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活泼,流动,生机蓬勃。

是我国民族传统和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九)拓展阅读,席慕蓉和李广田的《乡愁》,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机动)

3.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写出对诗中四个意象的理解。(机动)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乡愁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探究

(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六)请你从古诗词中查找几句抒写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题目。读一读,背下来。

(七)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在小组内探究交流。

乡愁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

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

1.整齐的结构美

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

四个时间段:小时候 → 长大后 → 后 来 → 现 在(平平淡淡)

四个对应物:邮 票 → 船 票 → 坟 墓 → 海 峡(实实在在)

四个数量词:一 枚 → 一 张 → 一 方 → 一 湾(微乎其微)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 → 窄窄的→ 矮矮的 → 浅浅的(轻描淡写)

3.和谐的的音乐美: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 而现在↘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大陆/在那头 ↘

4.深沉的意境美

时间线索: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这头 这头 外头 这头

空间线索: { { { {

那头 那头 里头 那头

人物线索: 母亲 新娘 母亲 大陆

(祖国母亲)

抒情线索: 母子情 夫妻情 母子情 思乡情

感情基调:愁(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乡愁的课件【篇6】

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一、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 méi海峡 xiá)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4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课文,并能回答课文后的三道思考和练习题。

4、检查自学:

师:会背的同学举手,比比谁背得好。

(若举手多,则检查;如不多,则再给2分钟)

(生若背错了,请其它同学更正;背的比较流利的要多加表扬,坚持鼓励性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诗了,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咱们通过自学看看能否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如有不会的,那就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好。

师:谁来回答第1题?〔结合课文,说说你由“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而产生的联想〕

生: “这头”指自己,“那头”指思念的对方。

生:“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是指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思念。

生:前三种乡愁,是衬托第四种乡愁,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多名学生回答)

师:对以上同学所说,你同意吗?

生:议论纷纷。

师:为什么?

生:多名学生回答后,有一学生逐个分析各个时期的乡愁。(此时师相机概括)

1、小时候,我外出求学、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关键就在一张邮票上。小时候的“我”一定最关注邮票;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2、长大后,在外边了,最思念的'是新娘,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

3、后来呵,大概中年的我,祭扫母亲的坟墓时,脑海里浮现出昔日亲人的面容,还有那一 抔黄土,黄土下安睡的母亲。 “这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多么令人痛楚,黄土的里外是两个决然不能沟通的世界,无家书可达意,无舟船可抵达,它牵动着自己的全部思绪。中年丧母最令自己痛楚的,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无法解决的愁,终身的痛苦)以上三乡愁是在三个特定时期最令作者思念的。

4、台湾与大陆,本应密切往来,但却相互隔绝,既不能通邮,也不能通航,最令人痛心!(应该可以通的,而没有通,令人心痛)

四、点拔释疑,朗读指导

师:你能读出这些感情吗?(点名读)谁能有感情地背诵?点名背。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诗的经验?

生:感情要饱满,语速不能太快。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生纷纷发言,略。)

师(小结):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语速适当,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板书: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师:评价某位同学读得如何,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下面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互相听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教师巡回了解各组读的情况,学生积极性很高。)

师:下面我们开始朗读欣赏,谁先来?

生:(生争相朗读,并自由发言评价。约有六七个同学作了范读,大都声情并茂。)

师:(重点指导)重音并不一定重读,有时根据感情需要应处理为重音轻读。例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小小的”三字读为重音,但不能重读,而应轻读。

师:在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和诗人的心沟通了,我们读懂了余光中那殷殷赤子情怀。下面咱们听听余光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心声来诠释乡愁的(大屏幕播放余光中的朗读)。

师:诗言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思念父母的感觉呢?

多名学生回答:

母爱是一台电话机;

母爱是一座桥梁;

母爱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乡愁的课件【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乡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可感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情诗。意象独特,构思精巧,形式完美,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2、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一周回家一次,对“乡愁”有较深的感受。

2、学生都是十四五岁的学生,思维活跃,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厚。

3、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能感受浓浓的乡愁。

4、学生结合以前讲过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理解和感悟本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提前预习,掌握字词,初步感受本文情感。

2、合作交流策略。

3、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策略。

4、学教并重。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

资源准备:自制的《乡愁》ppt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故乡的原夜》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故乡的原夜》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平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ザ杂诔て谄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乡愁

小时候——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母子情

长大后——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夫妻情

后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生死别

现在——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故乡情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听读——诵读——解读——欣赏——拓展”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意向美,发现诗歌的结构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乡愁的作文 | 乡愁的诗句 | 乡愁的诗句古诗 | 手机必备的软件
上一篇:牛气辞职报告十篇 下一篇:最新抑郁的辞职报告(必备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