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家校共育读后感(集锦十三篇)

2024-02-20 11:00:04 家校共育读后感

【#实用文# #家校共育读后感(集锦十三篇)#】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了书籍的重要性。书籍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的精神遗训,它们蕴含着前辈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仅一遍遍地读过它,还把它读得烂熟于心。但我也深感遗憾,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知道这本书呢?如果早点读到它,一定能够在很多方面受益匪浅。 读后感让我对这本书更加有了深刻的认识。它启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让我明白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同时,这本书也告诉我要珍惜时间,要抓住每个机会去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家校共育读后感》。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代的思考和智慧,更能够激发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我相信,在不断地阅读这样的好书中,我们将会受益良多,不断成长和进步。 最后,我想感谢栏目小编为我们推荐了这本精彩之作。我会继续关注您的网站,期待您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和内容。希望我们能够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1)

认真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让我感受颇深。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双减政策,最大的核心是教育提质增效,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家庭教育时间更充裕,父母在子女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双减”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要大力强化家校协同育人。作为一名家长,一定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克服焦虑情绪,不能一味地催促孩子学习,希望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多方面发展,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质,我们要做的是认识并且尊重孩子独一无二的天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年。

当家长也是一门学问,孩子在成长,家长也在成长。希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长,彼此适应、彼此融合、共同进步。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2)

双减我们要做到不减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陪伴是责任,教师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旅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其次做到不减质量,双减,减去了作业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

但孩子各有所长家长更要专注的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那么应该说从整体上来讲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不管教育政策如何变化,家长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自己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双减之下,家长的.责任,家庭的教育更突出,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止。首先,双减我们要做到不减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孩子的综合是不是不一定能够体现在学习成绩这一个维度上。破解对教育评价的“单一性”,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使孩子们做到一个有教养,受教育,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3)

关于家庭教育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劳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明,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望子成龙”型。

B“重视分数”型。

C“顺其自然”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期望,经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4)

今天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听取了两位专家分析和见解,我明白孩子的好奇和探索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总结出上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的的权利,多聆听孩子的心声,高质量的陪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

2、教会孩子如何和他人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深入了解分析,理性得对待每一件事,

3、不要让孩孩子成为家长的负担,而是一种动力,平行内心的压抑,调节好态,处理问题不带情绪。

4、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也必须是是理性的,不能溺爱。也让孩子多体验父母,多动手做点小家务。爱是反馈的,让他学会爱的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

5、家庭必须有个好家风,父母要以身作则,尊老爱幼,树立个好榜样,有时孩子或者因为你的一件事,一个举动就开窍了、成长了。

6、严格落实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是非既念,做个明辨是非讲道理的人,将来道路会更广阔。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5)

家风、家训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也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包括传承价值观、论理观与道德观,也包括传承的基本方法与规矩。优良的家风、家训其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家和”,达到“万事兴”,达到家族的世代繁盛。因此,“家训”的关键往往是在家庭中强调尊老抚幼,成员间互为体谅,坦诚以处,包容信任,而禁忌猜疑、抱怨甚至指责。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我耳边强调一定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用餐时,客人和长辈没动筷时,我是绝对不能吃饭的;要把吃的留给客人和长辈吃,等他们走后,才轮到我;有时候,我也会让爸爸生气,主要是因为我有一点吝啬,把好吃的,好玩的藏起来,没东西招待客人,后来爸爸罚我闭门思过两小时,让我记住这次教训,也是这严格的家训让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道理。

在我们家最勤俭节约的就属奶奶了。每次吃完饭后总会有剩菜剩饭,她都舍不得丢掉,自己吃。爸爸每次都会劝她,吃剩菜剩饭很不健康,可她就是不乐意,说她小时候能吃饱就很不错了,吃不饱还得下地干活,哪像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奶奶还经常跟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每次讲完后,她总会说一声“你一定要做到勤俭节约!”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训,让我懂得了礼貌尊重和勤俭节约。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6)

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后,首先真切感受到了政府、社会、学校,对教育改革的深思与举措,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深切之爱。

非常认同课中张教授所说的“要守住教育的三条底线”——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这三条底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来守护,这也是“双减”政策的长远意义,让教育回归常态化的本真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家长要尽快从对“双减”政策的焦虑中醒悟过来,思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积极配合学校,配合政府关爱好我们的孩子。家长们要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昂贵的补习班和学区房替代不了的,解决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家长对孩子的用心和耐心、默默地陪伴、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可能是他们最需要的。缓解教育焦虑我们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缓解焦虑我们需要放弃原本秉持的完美条件和固定目标去框固孩子;缓解焦虑需要我们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家庭的和谐,家长的自律,民主的作风,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大的助力。令人欣慰的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笑容多了、长高了、睡饱了、学习多样化了。孩子们正在健康的全面的蓬勃成长。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爱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是给她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作好。此刻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即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一举两得。有时候,他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他记住,假如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更多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此刻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简单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中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艰难的勇气。

三、激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激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慧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快乐,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毅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8)

我通过学习了家庭教育公开课收获颇丰,深刻体会“双减”的实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将来能独立生活的更好。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教育要去“面子”,孩子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

一、家长们爱孩子,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尊重孩子,就是在日常的教育中坚持与孩子协商,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不把自己的兴趣或未竟理想强加给孩子。家庭教育要从倾听开始,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观察理解孩子所思所想。家庭教育不需要那么明确的目的性,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是一门学问。

二、要适应“双减”后没有补习班的现状、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

各种各样新的职业产生,转变观念多元化评价,聚焦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等培养。不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较打击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就像人的五个手指有长有短,独一无二。不过分焦虑,充分包容给孩子更多的尝试和容错机会,等待他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家庭教育要多些同理心,换位思考,做到独立性,民主性,协商平等的沟通。关注身体,心理,人格健康,不抢跑,在长周期里看他的学习是高效的,发展是和谐的。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填满,有足够兴趣和自由的选择。孩子成长家长也在成长,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家风和家庭教育环境。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9)

周教授说: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为什么周教授这样说呢?因为音乐能让人瞬间改变情绪状态的艺术行为。音乐对人的影响永远是潜移默化的。

但我们又有多少家长把音乐当作一种兴趣去培养呢?应该大多数家长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副科,没有去注重它吧,我也是其中的家长之一。今天听周教授和张教授的分享——《让音乐陪伴孩子成长》才知道音乐是可以这样培养的。张教授说不但要学音乐,还要更好的学音乐,她分享了自己在培养孩子在音乐上的一些经验。音乐能够启发儿童心智,提高非智力因素,提高品质艺术修养,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音乐还能带给孩子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提升个人气质和生活品质。音乐能够让孩子放松身心陶醉情操,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性格健全发展。

做为家长还要做到正面引导、陪伴、鼓励和肯定孩子。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音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让孩子享受音乐吧!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10)

孩子是天真清纯的,孩子的大脑发育除了 受到基本的遗传作用外,还与孩子幼儿时期的生活体验有 很大关系。假如家长不 让孩子熟悉到做出贡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 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艰难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成不 了 家长说的哪种人物,就会有 沮丧和自悲感,严重影响孩子进取求知的信心。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下面就从自己的一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中,分享一些树立孩子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不 要对孩子娇生惯养,可以制造一些挫折,考验孩子的毅力。

对孩子的要求要严,让孩子克服艰难,逐渐加大,而且必须坚持到底,直到有 效为止。

根据孩子的特点,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参加烈士纪念馆,阅读书籍等,让孩子 学习典型人物,启发自我教育,培养坚忍不 拔的毅力。

正确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父母要恰当的爱孩子,必须将爱和严格统一起来。父母在行为品质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当然会苦一些,但从长远来看,这有 助于他们培养良好性格。怕孩子吃苦,过于迁就孩子,可能造成日 他们的任性 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吃不 了 苦。事实上,孩子将来幸福与否,更受其性格的影响。

理想是人格的核心。理想是通过父母 老师 社会的启发引导,在孩子的内心逐渐形成的一种自觉追求,父母不 能代替孩子规定目标,确定理想,并强加给他们。孩子单纯而幼稚,他们经常会因为读了 一篇令其感动不 己的文章而想长大了 当作家,因参观了 自然博物馆而想当科学家,也可能因为遇到一个可亲可爱的老师,便立志自己长大以后也要当老师。对孩子这些想法不 要轻易否定,要激励他们积极向上的雄心壮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不 同孩子不 同优势的显现,再把他们逐步引向适当的方向。

滴水见太阳。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光讲大道理事不 够的,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11)

通过观看双减政策的讲座视频后,作为一名中学生家长感慨万千。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再是学会生活,最后才能学会学习。“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家长因此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加强体育运动,鼓励孩子拥有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爱好。对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时要提升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能力,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责任心、主动性、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都需要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培养渗透。

其次陪伴孩子参加家庭劳动,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桌,打扫家中的卫生,学习自己洗袜子等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为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基础。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一条很长的路,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借“双减”政策的东风,在学业压力大幅减轻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后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面向未来的人,让教育回归本真。这应该是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让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把基本功打扎实,学习习惯养成,那孩子未来的竞争力也有了。让孩子拥有珍贵的童年、灿烂的少年时光,不畏未来,勇往直前。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12)

一、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此刻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万般被宠爱,造就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懂得怎样去关怀别人。作为家长我时刻注重自已的言行举止,不把工作压力和情绪带给他,以良好行为来影响他。凡事从正面去教育,遇到一些负面的不良影响,和他一起讨论让他懂得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以身作则,创新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刻的孩子读书压力大,作为家长应尽可能给他们创新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里心无旁骛地学习。在孩子学习期间尽可能不去干扰他们,在旁边静静地看书报做家务,随时回答孩子关于学习方面的提问,给孩子创新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一个言传身教的良好环境中快乐学习。

三、强打根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最主要的是打好基础,我曾听过这样的话:"小学初中差不多就行,高中好好学"。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小学和初中是很要害的打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的阶段,一旦基础打不好,上高中后很难改变局面。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天天嘱咐孩子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不懂的一定要弄懂。英语一定要多读多背多听;数学一定要掌握基础,不能混淆概念,答题时看清题意,小心慎重;语文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了解和课文相关的书本上没有的其他知识要引申出去。从细微之处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自觉性。

四、用爱心和微笑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进入初一后,可能是时代青春期的缘故,越来越觉得与父母有抵触情绪,也不愿意多讲学校里发生的事,学习好坏更是不愿讲。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我们经常以家长的身份与他说话让他反感?于是我放下家长的架子,对孩子报以爱心的微笑,经常有意无意地讲一些自己单位的事及自己在工作上碰到的艰难给他听,并让他出谋划策。渐渐地孩子也对我讲一些学校里和学习上的事。对于他学习上的失误我从不直接批评,而是以激励和提出期望为主。

爱心和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求知的欲望是由父母激发出来的。假如父母是和善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方法去使孩子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孩子,就简单得到孩子的好感,孩子就整天开心快乐并愿意与你沟通交流。天天给孩子灿烂的微笑会让孩子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我是一个喜爱笑的人,我很庆幸在我的家庭教育中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在孩子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孩子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激励;在孩子犯错误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我用微笑赢得了孩子的尊重和爱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五、培养良好爱好,树立自信心。

爱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爱好才会有动力去做好它,带着爱好学习和被动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从来不给孩子施加压力,让他报读什么提高班辅导班之类的他不愿意学习的东西。我的孩子总是在玩中学乐中学,而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刻,我的孩子已学会了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踩滑板骑自行车滑冰游泳等。他从这些运动中懂得了什么叫团队协作精神,也尝到了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些亲身体验对他来讲是一笔很好的精神财富。

六、认真总结经验,制订好下一步学习计划。

每一次考试,我都让孩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每一个阶段的弱点与不足。每次成绩出来后,都要和孩子一起总结分析每一科目存在的问题,制定好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打有打算之仗,凡事做到稳操胜券。

七、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一生当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毅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它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八、把握好尊重信任激励批评的尺度。

做父母要学会换位思维,要尊重信任孩子,多了解他们,以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他们的信任。日常生活中要通过细心观察倾心交谈悉心照顾耐心帮助等方式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切忌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每当遇到艰难,多激励安慰,帮他找回自信。以恰当的方式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

九、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增长见识,开辟视野。

一到孩子放假,我们都会抽空带他去旅游,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通过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增长了不少见识,开辟了视野。看到孩子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玩耍其乐融融自我陶醉的样子,我们舒心的表情喜形于表。是啊!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十、做好表率,常怀感恩之心。

此刻的独生子女们,家长们宠着爱着,个个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小太阳",有时用软的不行,用硬的也不奏效,不好管理。所以要求他做到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做好表率,尽量做到最完美。例如:要求他不要经常打电脑游戏,那首先我们也要做到不玩,努力去做他的模范。孩子是有思想有血有肉的,我们为孩子所付出的爱心耐心和关怀,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会感动孩子,他们无论何时,无论对老师家庭社会都会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也会带着一颗老实善良感恩的心去努力创新一切并回报社会。

家校共育读后感(篇13)

这个公式,放在孩子身上同样是成立的。1.01就代表了每天多努力一点点去年的夏天,双减政策落地,一时间,校外培训班纷纷退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到现在双减后的第一个学年结束,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作业数量大幅缩减了,考试次数也减少了。然而,尽管没有了作业的加持和考试的压力,有的孩子依旧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专心听讲,认真做好每堂课的笔记,可也有不少孩子,开始逐渐放纵自己。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数学公式:

坚持一整年,孩子将会取得飞跃式的进步。而0.99则代表了每天懈怠一点点,经过了日复一日的更迭,孩子终将被打回到原点。

作为父母一定要用心引导孩子,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跟大家分享:

1、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2、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3、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4、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5、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6、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7、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妈妈(爸爸)。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家校共育 | 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 家校共育活动周活动方案
上一篇:《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七篇) 下一篇:方志敏观后感汇总7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