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数学教案经典6篇#】笔者根据您的摘要整理了相关消息:“数学教案”,接下来的内容将为您提供支持,请务必认真阅读。教师会根据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制作教案和课件,我们需要对每份教案和课件进行认真撰写。教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思路的具体表达。
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辨认平面示意图,并根据平面示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厂办子弟小学,班上的47名学生中大部分是本厂子弟。班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遇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解决,思维比较活跃。由于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室里 (一)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折方向板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 折方向板 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折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 2.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请你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 (二)认一认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给方向起名字,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出示课题:辨认方向。 (课件演示某一街区的地图,出示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1. 你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说一说学校与这四座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吗?还有不同说法吗? 2.在学校的周围还有一些建筑物,你知道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吗?(课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筑物。) 有不同的看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现在请辨认方向的高手指南针来告诉我们。(课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针上一般刻有八个主要方向,有北、南、西、东,刚才大家给这个方向起了一个名字,指南针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真棒! (学生欢呼。) 4.我们认识了四个新方向,现在,大家能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些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互相说说。)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制方向板,对所学的新方向进行整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我们学习了四个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1. 想想怎样折,再写一写。 2.你是怎样做的?(演示) 现在方向板上有八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想一想、试一试。 (四)试一试 (设计意图能正确使用方向板,会用它来辨认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 怎样使用方向板呢?(学生说想法。) 使用方向板时,必须要先找准教室的某个方向(如北面),然后将方向板的这一方向(如北面)对准教室的相应方向(北面)摆好,这样,就可以找准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的不同方向各有什么。(互说) 3.利用方向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周围同学坐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请第几位学生站起来,和你们东北方向上的同学握握手 4.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大家都说对了,可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同呢?是老师站的位置变了吗? (学生悟出:因为观察位置不同,所以说法不同。)
数学教案【篇2】
数学教案
数学是一门理科,它是研究数量关系、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的学科,同时也是解决问题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实用性的学科。编写一份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数学教案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数学教案,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的主题为“整数的加减运算”,适用于七年级学生。整数运算是数学中基础且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教师要重点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
教师要解决学生对于整数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 教学内容:
(1)整数加法的概念与运算规则;
(2)整数减法的概念与运算规则;
(3)综合运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整数概念的兴趣,如:小明买了5件衣服,但又退回了3件,学生试着用数字把这个过程表示出来。
(2)概念讲解:
a. 整数加法的概念与计算规则:教师通过白板示例,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加法时的规律,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b. 整数减法的概念与计算规则: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减法以及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3)练习与巩固:
a. 教师提供一些针对整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b.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解决一道综合运用题,然后展示答案,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拓展与应用:
a. 教师提供一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b. 小组讨论:教师提供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找到解决策略,并给出解答。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比如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
2.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反思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获得对整数加减法的深入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作为教师,编写一份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数学教案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指导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确定位置(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2、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
2、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
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数学教案【篇4】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数学教案【篇5】
课时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10个彩色小圆片,白纸一组8张;挂图1幅;动物数只;幻灯片若干;奖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过渡语言):(放音乐)春天,气候温暖,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提示:展示挂图。 (过渡语言):谁来介绍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学你来。(能说完整话吗?) (评析语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极了!)我们现在来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 谁来试一试!H同学你胆子大一些!试试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鸭□只 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鸟□只 小鸡□只 (用惊喜的语气肯定,我们大家向他学习!)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过渡语言:)玩耍既轻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现在我们边看他们玩耍边学习数学好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提数学问题吗?(请其他同学口答)回答妙极了!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 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猴子:○○○ 小鸭:○○○ ○○○ (讲解语言:)现在我们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订正:2个) (教学语言:)请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学你来一说:板书:63=2 (评析语言:)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书: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讲解语言:)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每个小组发一张表。(小组活动)(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小红旗。)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量;过渡语言: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学语言:B同学你来回答。 (小结性语言:每2只一组,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实物投影出示问题。 小结性语言:我们通过前面的应用题的练习知道了这样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份另一个数那么多?用除法来计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道应用题;教师读题一遍。 (1)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教学语言: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讲解语言)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回答得棒极了,哪组还有更好的?)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4、过渡语言: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板书: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 )倍。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看问题口答,D同学你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
数学教案【篇6】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猴子卖桃(小猴子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
问:小兔买走9个以后还剩几个?
你是怎样知道还剩4个?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原来有13个桃,卖了9个后,还剩下4个。
问:你能根据猴子卖桃的情景列出算式来吗?
板书:13—9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问: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
2、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每个组先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发表意见解释自己的想法。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
有的学生会从13个小圆片了一个一个地减连续减去9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从10个一堆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3个一堆的合在一起,的出剩下4个;
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一堆的再从10个一堆了拿走6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3、教师对学生想出的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与表扬。
问: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6—9=¨
三、巩固练习,深化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准确计算15—9=17—9=
2、对比练习;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填写,然后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例如:当你看到9+2=11时,你会想到什么?初步让学生认识加、减互逆关系。
3、口算竞赛(完成书本2页第5题);
让知道答案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
4、归类整理;
把第5题的算式按规律排列整理如下:
11—9=14—9=17—9=
12—9=15—9=18—9=
13—9=16—9=19—9=
5、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