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北京青年观后感六篇#】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深感赞赏,我们可以通过一篇观后感来真实记录自己的感受。那么,如何写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观后感呢?什么样的作品值得一看呢?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特为大家准备了下面关于“北京青年观后感”的一篇范文,只供参考,具体实施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北京青年观后感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首先,该作品在情节设置上非常巧妙,通过紧凑的剧情和悬疑的设定,引发了观众浓厚的兴趣。从开始的谜团到最后的真相揭示,每一个转折和线索都让人难以预料,仿佛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谜题和悬念的世界。 其次,该片的演员阵容堪称强大。每一个演员都凭借精湛的演技将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他们的表演自然真实,令人感到身临其境。特别是主角的演绎,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该作品在艺术呈现上也毫不逊色。精美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音乐以及细腻的场景布置,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倍感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义。 最后,这部作品所传递的主题和价值观也是令人深思的。通过对人性、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的探讨,该作品给观众带来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启发。它鼓励观众去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引发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综上所述,“北京青年观后感”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不仅具有精彩的情节和出色的演员表现,还在艺术呈现和主题价值上有着独特之处。值得一看的观后感是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感受的表达,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希望大家都能从中获得独特的观影体验和思考启发!
北京青年观后感 篇1
最近,在看《北京青年》,只所以去看,一是受《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系列的诱惑,二是觉得里面有自己喜欢的演员,所以就从第一集一直的看了下来。《北京青年》讲述的是新一代的北京青年改变自己不成熟的心态和性格,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故事,该剧续写了赵宝刚导演继《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后的“青春”系列作品,作为“青春三部曲”的终结篇,不仅延续了前两部中对两代人不同观念的探讨,也将父辈与年轻一代对人生价值观念的对撞以更为激烈与深入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前两部我也看过,很喜欢剧情中很幽默很时尚的台词,很喜欢年轻人很乐观的态度,总之看了很乐呵,没有更多的辛酸,也没有更多的深思,除了演员们都很养眼外就是心情很爽。剧情背景以及整个情节我都不是很理会,总之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年轻人恋爱、创业的一些事。现在看影视剧,我更多的是喜欢看一些,无厘头的嘻哈片子,因为会让自己在工作之余获得更多的快乐。
今天的《北京青年》除了演员依旧很养眼和台词依旧很搞笑外,有一点我始终很困惑,重走青春为了谁?四个兄弟为了重走一回青春,放弃了工作,出外闯荡,很搞笑,也很不现实啊,有点吃饱了撑的感觉,现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很多青年会放弃公务员、教师、医生的职业,自己去外面打工赚钱?假如他们生活在农村每天都为生活奔波,他们绝不会去想青春是什么,假如他们是飘在外乡过着漂泊的日子的打工仔们,他们想不到自己的青春是什么……,假如他们整天都在为几百元的学费发愁,假如他们每天都在温饱线上挣扎,青春早已是个模糊的概念,早就被现实生活冲刷的无形无踪,正因为他们过惯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别人没有的物质条件,所以他们青春的心躁动了,不安了,开始了所谓自己要的生活,他们有父母坚强的靠山,他们可以在闯荡后一无所有的回家,他们可以在遍体鳞伤后有休整的港湾,所以他们敢去拿前途和青春做赌注。不知道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的年轻人对重走青春怎么想,也不知道每天都在苦苦研读苦苦挣扎着想在公务员队伍中有一席之地的莘莘学子们看了这部剧有怎样的感想,是否也能放下书本和他们一样的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是否也能把自己的职业看淡看轻,是否会出现全国各省公务员考试会倍受冷落的事情发生。总之我很不理解。
剧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欣赏和娱乐,《北京青年》我还是想看,但是很多的剧情不敢苟同,也没有共鸣,剧中有一句话“年纪轻轻明明很痛苦,却还要硬端着”,这是女主人公在相亲中对男方的一句概括,这也是很多人放弃职业去寻找青春的根源,他们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不是为自己活的,我们是生活在大家庭中的一个个体,我们的存在我们的作用就在于在每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坚守,哪怕一生一世。每一份职业都是周而复始的轮回,贵在一份坚守,马路清洁员他们的一份坚守让街道整洁,交警的一份坚守让街路秩序井然,老师的一份坚守让学生成才……,很多的职业需要我们坚守,而且是必须坚守。《北京青年》他们的放弃让自己轻松,他们的追求让自己的感情得到了释放,但是留给父母的是担心、是放不下,他们快乐的是自己却把痛苦留给了别人,这是当代年轻人该做的吗?总之我是不能理解。青春的诠释是什么,是在付出中长大,在承受中坚强,敢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青春的概念。
北京青年观后感 篇2
所谓爱情,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可以轻易控制你的情绪,前一刻让你哭,下一刻又让你笑。真正的爱情,就是当我们都老了,我还是会记得你当初让我心动的样子。
改变自己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自己。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里有一块墓碑,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可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可当我到了暮年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国家;于是,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可是这也是不可能的。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我仅仅是从改变自己开始,也许我就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也许我就能为我的国家做一点事情;然后谁知道呢?说不定,我能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改变自己!
不要错过那个你真正心动、真正有感觉、真正在意、真正想念、真正相爱的爱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天涯我在海角,而是我站在你旁边,你却在那玩手机。
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非要有具体的目标,对我而言,追求内心的幸福感,不断充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我并非像你所说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我也是个普通的女孩,也爱逛街、睡懒觉、吃零食,工作太忙一样会抓狂,会抱怨,我只是忽然明白:趁我还年轻……
人活着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负责让自己这辈子都幸福。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知道尊严已沦为何物?
每个玩世不恭的人都会因为生活的洗礼而成长。
如果太想成功,太想挣大钱,人的欲望就会膨胀,会让自己变得不切实际,当人的能力无法满足人的欲望的时候,就会产生痛苦,怀疑人生,甚至自暴自弃,其实,只要你放平心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的成长,人生就是另外一番局面。
我们必须用谦虚者的自觉,饥饿者渴望的求职态度,来拥抱我们的未来。
男人的生活品质是什么?男人的生活品质就在于你找了个什么样的老婆。
只有事业没有家庭的女人,不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可是光有事业没有家庭的男人,却是钻石王老五。
谈恋爱其实得掌握一分寸,走得太近,容易相互厌倦,走得太远,感情又会变淡,最高境界就是——若即若离。
世俗对男人的期望是事业有成,对女人的期望是贤妻良母。如果我们女人,想获得他们男人同样的成功,就得付出双倍的努力,同时还得兼顾家庭,否则就要遭到社会的谴责。
性,恋爱,婚姻,只占男人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可是我们女人,却把它当成了我们的全部,我们也有自己的事业,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我们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
要换了是我,就给他晚里下药,我才不自杀呢,你说被男朋友主动提出分手,就已经够栽面得了,我还虐待自己,那不就成窦娥了。
你这三年给他所有的信息,是不是都在往婚姻围城那儿走?走到门口你跟她说你不想进去了,她肯定接受不了,合着这几年你逗我玩呢。?你们男人的魅力可以保持时间很长,对女人来说,最好的时光就那么几年,你不能跟人家好了三年,说分手不爱了,就希望她跟个包袱似的滚得越远越好,建立感情需要时间,分手同样需要时间。爱是一种责任,不爱了也要尽到责任。
对我来说,感情是随缘的,我不会刻意去坚守,缘分到了,就在一起,即使人各一方,心也会连着,缘分尽了,就分开,继续上路。
经过这么多事,我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这不是让我们自卑,我们认命,是让我们活得更主动,更快乐一点。
牵绊的阻力太多了,就是因为想事事都照顾到,所以才造成现在寸步难行。
那怎么样才能男女平等,平等不了,这不是人为的,也不是他们男人,故意要欺负我们女人,是性别本身,对社会责任的不同造成的。如果好多女性能明白这一点,她们就会从男女平等,这个白日梦中清醒过来。
人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你这一路走过来,外部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但人际关系其实并没有变。你在北京的交际圈就是这些人,出来了,还是这些人,跟外界的接触反而更少了,所以才会不断地产生矛盾、发生冲突。所以要跳出自己固有的生活圈子,走出去看世界。
其实,有些仅仅是简单的话语,简单的道理,只是,我们只顾各自前行,追求着我们所执迷的追求,或许是金钱、权势,或许是一段纠葛的感情,就这样,身心疲惫,忘却了我们原本最简单的初衷,而从未细细体会身边这样的简单,听到越姐的这些话,也许你会忽然顿悟,原来,生活竟是这样简单。
男女本来就不平等,而且永远不可能平等,所以我们女人得对自己好一点,得把自己像皇后一样供奉起来。别再用他们男人的寡情,他们的分手来伤害自己。他们根本不了解女人,永远也别指望他们能理解女人。
北京青年观后感 篇3
虽然早就知道了结局,但是直到今天才终于看到了他们的雪山婚礼,那一刻,真心的为他们祝福。历经磨难的爱情,总会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其实早就想写点什么,因为何东确实代表了我们很多人,有我们很多人的影子,他的挣扎和挣脱,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曾收到哥们的一条信息,他说其实26岁到30岁这段时间,是人生中艰苦的一段岁月——承担着渐长的责任,拿着与工作量不匹配的薪水,艰难地权衡事业和感情,不情愿地建立人脉……我们刚走出校园,年龄渐长,许多事还未懂就要亲手去做,迷茫常有,感喟连连。很多时候想过放弃,某个瞬间会感到绝望。想要挣脱,却没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何东敢于去重走青春,一部分因为他有那十五万存款,即使发现失误了还有后路。现实中更多的人我想没有这种退路。如果选择一个城市,那就必须放弃另一座,包括工作,还有爱情。和一个辞职了的同事聊天,他说我们被暂时的工资蒙蔽了眼睛,忘记学习了很多东西,所以已经被别人落下好远。我觉得蒙蔽我们眼睛的不是工资,是我们自己,我们选择接受,那么就不会有突破,就会习惯安逸。一切进步都会遇到阻挠,关键是是否能冲过阻挠,完成进步。曾记得一句话说,成功人和平常人的区别就在于晚上三个小时在做什么。想想自己,看电影,打游戏,聊天,进步何来?
权筝在面对何东的逃离时,想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就不行了。生活中太多如此。很多事看似无理,却有着根深叶广的原因。相反来看,很多事因为有着太多的因素影响,所以你也不知道明天它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人们总说面对现实,其实说白了就是认栽,事实却是,没几个人愿意认栽。权筝的两年经历丰富了自己,也为自己寻求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路。
王越是个境界很高的女孩,丰富的阅历使她看待事物的眼光更高更远,也为她自己赋予了一种知性美。这种美可以征服大部分人,因为不管男孩女孩,都会渴望自己的境界更高一点。被人用崇拜的眼神看的感觉一定蛮好。
生存和生活本身就是相依而存的,在现代社会,一部分人仅能维持生存,另一部分人却在成日思考生活的意义。也许跳出这个圈子来看会更简单一点,如果你的生活能使别人的生活乃至生存更好,那么你就活的有意义。腾讯图片网的《活着》图片展很有启发意义,在我们失去前进力量的时候,不妨看下另外一些人在怎么活着。人是善于比较的动物,比较才有动力,比较才有发展,比较才有意义。生存体验看似可怕,又怎么比得上旷日持久的生活体验?过好每一天,活好每一天,有意义地活,除了许三多,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爱情似乎是青春电影的主题,其实亲情更是。因为家人的不理解,何东很苦恼,这是很多家庭的现状。孩子大了本要放手,却永远不会放心。当你在寻求生活的意义的同时,却发现自己甚至没有好好理解下父母。一番闯荡回来,亲人却要离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几多懊悔与无奈。趁着青春尚好,趁着父母健在,多和他们聊聊天,旅旅游,他们曾带给你的,你用不尽也还不完。如今他们对你没有了约束,也没有了要求,所期盼的,也就仅有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了。这点要求,有那么难吗?
每个人都要成长,也许有快有慢。每个人也都会成功,但可能有小有大。输了一时,却还有一世,只要不放弃,只要肯努力,机会总是有的。如果何北还不成长,八十万也很有可能造光,志气不代表能力,态度决定出路。唐娇看似卑微,却总是最铿锵有力的一个,掌握一门技术是多么好啊。当然,太年轻还是有被骗的危险,倒霉而又幸运的何南,长的帅就是好。
不帅的话那就努力点,阳光点,时刻为自己加分。李晨的电视剧我都喜欢,至少看过的都是,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演《北京爱情故事》时,他说是作为送给自己的一个青春礼物。这部《北京青年》,我想,是送给更多的人的一份礼物吧!
北京青年观后感 篇4
有太多人的前半生,如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的商品一样,雷同的一塌糊涂:读书、毕业、上班、谈恋爱、买房、结婚、生子、老去……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逐渐消磨了青春。这样的日子或许没有不好,一切按部就班,安稳度日,同时也完成了父母辈的期许,可是,就像汪峰的《存在》所唱的那样:“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这可能从来都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人生。
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
关注当下年轻人生活及想法的导演赵宝刚通过自己最近几年的电视剧作品一直试图和我们一起需求答案:《奋斗》中的陆涛涌起热血,与生父养父质疑彼此生活,并展开价值观念问题的争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率性的钱小样、赵青楚想要努力摆脱父母管束,自己做主开拓人生,与父母在人生安排上的一次次碰撞与冲突……如今,他又在新作《北京青年》安排了四个堂兄弟抛下安稳生活,毅然“重走青春”,去寻找各自人生的意义。
这四个大男生其实是千千万万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心平庸老去的当下年轻人的缩影。他们所分别代表的,有我,可能亦有你。
也许你会是何东,27岁,当了5年公务员,生活波澜不惊,在登记结婚之际却忽然悔婚,然后辞职,想重新过一次自己的青春。你的决定在家里掀起了很大的**,像个“孽子”被赶出家门。你“上路”,去餐厅当服务员,去卖海鲜,去经营酒吧,去当背包客爬雪山过草地,你在重走青春的路上,重新认识了自己,改变了心态,用自己“在路上”的经历影响了新一代的青年的观念。
也许你会是何西,25岁,硕士毕业,在医院骨科任大夫。你从小单纯听话,是大人眼里的好孩子,却见不惯生老病死,理不清爱恨纠葛。你为了爱情“上路”,奋不顾身却伤痕累累,但你终于通过改变自己,用真情赢得了爱情。
也许你会是何南,23岁,没有好的家境,但自身刻苦留学澳洲,以为海归硕士的身份会让自己大展宏图,可是在这个社会既没资本也没人脉,甚至太急功近利而被骗,你“上路”后的创业充满坎坷,而你始终都不曾说要放弃。
也许你会是何北,21岁,无业小混混,家庭条件最好,但却最不爱读书,天天梦想着不劳而获。父亲恨铁不成钢,给你安排的很多工作你都没有坚持下来,你们爆发冲突。直到“上路”后永失所爱,你才明白要做的就是先改变自己的性格才会有所作为。你开始回忆父亲的良言逆耳。你终于一夜长大。
……
从的《奋斗》、的《我的青春谁做主》到现在的《北京青年》,赵宝刚导演用“青春三部曲”将年轻人从初入社会的迷茫到青春末尾的挣扎这些过渡状态都毫无遗漏的展现了出来。不过与前作不同的是,《北京青年》不再青葱,它像一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摇滚乐。在励志与思考之余,更有呐喊。土生土长在北京的这四个堂兄弟都是标准的社会人,青春已经悄然走远,却几乎在一夜之间推翻现状,放下一切,说走就走,去寻找真正的自我。这么做当然很冒险,但年轻没有失败!
在此过程中,两代人价值观激烈对撞是最大的看点。赵宝刚抓住内核,就是当代年轻人看似衣食无忧,但其实在精神层面上一再陷入成长困局——父母的珍视让这一代人被剥夺了冒险的可能性,几乎每个人都被报以“安逸度日”的期冀。年轻人在看似一切都通往幸福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实则生活空间的狭小与平淡已经让他们无法喘息,而最终下决心与所拥有的一切告别,重新选择自己青春的可能性被放大之后,他们选择了出走,并经历洗礼与新生。
自己想走的那条路,注定会很曲折坎坷。苦累打击,统统包括。但无论如何,都不要等到像台湾大众银行广告里的那一行老年人,垂垂老矣才想要去环岛旅行,完成青春未竟的梦想。就像《北京青年》告诉我们的:成长,远远比成功更重要。
让我们挣脱牢笼展翅高飞,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趁你我尚未老去!
北京青年观后感 篇5
汪峰的一曲《存在》,唱出了我们多少80后的心声。
最近一部赵宝刚青春三部曲之《北京青年》正在热播,它讲述了一群在父母羽翼下长大的年青人,无奈的束缚在温暖的框框里,每天醒来便去上班,回家便是吃饭睡觉,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阴天下午,这些事依旧继续并重复着。他们是朋友眼中的佼佼者,家里的乖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无奈却麻木的过着这看似美好的小日子。接着,一封“青春的遗书”——“结婚证”递到了他面前,大家满怀欣喜,因为那预示着,这孩子已经长大了,他将拥有自己美满的家庭和稳定的事业,他肩负的不再是自己,而是一个大家庭!他将用自己剩下的几十年,为他的孩子画好那温暖的框框……于是他们给青春做了一次及时的“人工呼吸”,重新点燃青春的怒火,为各自心中的理想纷纷走出那温暖的框框,勇敢的迎接阳光下的风雨,一路上悲喜交加,迎着种.种的困难前进着,在陌生的环境下顽强的生存了下来。“爸、妈我们真的长大了”。
很多人说这部剧不接地气,不现实。人的观念不同,最容易产生分歧,暂且不论孰是孰非。确实,我们现在的社会太现实了,以至于给了我们当代的年轻人许多“懒惰”的理由。不现实?逃避现实如果还感觉现实那真的就不现实了。是的,现在的社会风气和形势,让我们这些非“官二代”、“富二代”、没人脉关系、没经济基础的只能所谓的“羡慕嫉妒恨”,打着“白领”的旗号在做着农民工的活儿,却拿着不如农民工的收入。谁也不用嘲笑谁,翻翻兜里的人民币,就知道谁是农民了,只是身体不用吃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但心里那种累和疲惫,比面朝狗屎背朝天还痛苦吧。
我接下来想说的就是“北京青年”的观后感。
北京青年这部剧,展示了我们父母辈和我们这两代人的现实情况、社会形势和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情感的写照,看完后对我的感触很大。
我们缺乏的不是梦想,而是梦想背后的勇气和执行力。其实我们不乏激情和勇气,只是被社会的“现实”逐渐磨平了棱角,变得沉默了,喜欢求稳了。记得上大学时结交的很多好哥们当时那种无所畏惧的个性以及想做点大事的激情对于冒险这方面几乎不屑一顾,挑战精神无所不在,不得不承认这些哥们的能力和年轻气盛的勇气。如今大部分安于现状,以平淡的生活为主,以赚经验作为不去争取的理由,却不知道有可能会因为赚经验而牺牲了自己的一生而给他人创造了一辈子的财富,也正因为这些固有的经验和观念,束缚了自己成长的机会,没了目标和梦想,迷茫,不快乐;当然也有部分人梦想和目标明确,坚定自己方向,确实以赚取经验作为自己通向梦想的铺路石。李嘉诚说: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很可能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在这里,想到了跳蚤的故事,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盖上盖子,起初,它一直跳着冲撞盖子,最后,由于“盖子”的限制,它逐渐达不到盖子的高度,把盖子拿走,它也跳不出去了。因为什么,坎坷了,拼搏了,努力了,坚持了,疼了,未果,“现实了”。之所以现实,是因为不敢面对现实了。所以现实和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勇气也被现实逐渐磨得没半点脾气。
很多人也觉得怀才不遇,多希望有个伯乐,把我们这匹千里马挖掘出来。现在的“才”不单纯是知识,而是能力的体现。有个阿姨问我,现在人的能力靠什么来体现,现实点说,就是能赚多少钱,一个月赚三千块钱,你的能力就值三千元,也许这话让人听着不舒服,仔细想想也就是这么回事。能力取决于个人的习惯,以及所在的环境,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变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改变就意味着要痛苦,如何隐忍这些痛苦,推迟满足感,这是我们的观念所决定的。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造就什么样的人。人的能力在没有任何借口的条件下成长的最快。由于自己难以摆脱所在环境的束缚,没有勇气站在舞台上去挑战自己。其实人生的舞台上不在于我们的歌曲是否字调上,而是是否有勇气去站在舞台上挑战自己。我们年轻的时光也就那么几年,尤其是我们男人,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年轻人做事应细致考虑但别给自己心里设置障碍,把握好“度”就好。在大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做目的性明确的事,不被路边的野花所困扰诱惑。计划细致全面后应该果断下决定,去实践。趁着年轻冒冒险、多闯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年轻时顾家过多,做事前怕狼后怕虎,那这辈子也许就在家了。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不充分利用这资源岂不是浪费?我们年轻时能承担起犯错误的成本。谁年轻时还不犯点错误?如果我们突然闯进正确的门,或许根本无法理解这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那扇门。我们不是为犯错误打好预防针,而是别在我们年老时给我们自己留遗憾。年轻时怀疑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年轻时鲁莽直前,未必是一件坏事,不断后路不会成长。年轻的时光就是在实践中教会我们去实践,选择大于努力。年轻时别那么守旧,当我们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我们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肯放手,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你的观念直接影响你的能力。怀疑了伯乐,你又怎么能成为千里马呢。现在的社会有文化的没钱,没文化的有钱,拼的不是知识和学历,而是能力。能力决定个人价值,观念决定能力,而环境决定观念。
北京青年观后感 篇6
最近,电视剧《北京青年》炒得很热,我也不能免俗的跟风看了20集。每天下班后开始看,直到凌晨一两点才睡,但还是意犹未尽。那台词是相当的幽默,故事是那样的滑稽,时不时让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就剩下感动、深思了。
开始那段关于旅游的视频,真是让我们这些身处都市里的上班族很容易就得到共鸣。“我喜欢旅行是因为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我深深地被世界所呈现的不同和我们生活中所呈现的张力而吸引。”“其实相对于旅行中所遇到的那些风光,我更加迷恋的是旅行中所遇到的人和事。这些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会让我们在回忆的时候,有剥洋葱的感觉,经常会让人泪流满面。其实人呢,要见识过很多东西,经历过很多东西,看过大山大水,就像我说的吃过苦、享过福,你人生的张力吧,就会很大很大,你的胸怀也会很大。 ”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在智者身后。的确,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放下一切去旅行,可我还是没有勇气跨出去,完全找不到上大学时独闯陌生城市的那种魄力了。那时在一个暑假之内,我流浪过郑州、上海、杭州、深圳、广州,一边走一边打工,有钱了再去流浪。但真正打工挣钱令人难忘的是在上海以及之后在北京的那段时间,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都一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们这代人从来没有享受过任何政策上的优惠,网上有人总结的好‘当他们读小学的时候,大学是不要钱的;当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小学是不要钱的;当他们没有参加工作的时候,工作时分配的;当他们参加工作的时候,得打破脑袋才能勉强混一个糊口的工作;当他们没挣钱的时候,房子也是分配的,当他们买房子的时候,发现房子也买不起了’。所以,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社会巨变带来的阵痛,可由于独生子女的身份,又被家长们寄予厚望,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家长们就为他们铺设一条看似捷径的路,希望他们少奋斗少辛苦,希望他们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按照我们这种观点培养的孩子,看上去外表光鲜,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束手无策了。好多人批评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这不是没有道理,问题是他们批错了对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不是孩子们,恰恰是我们这些家长们,是我们的教育导致了他们的这种先天不足。”
四个年轻人在父母和世俗的压力下,挣脱牢笼,一起失踪,四个大人才开始反思了。我总在想,知青年代,那些人是多么的绝望,多么的悲伤,因为他们在大时代面前是无法选择的.,只有跟着局势走了。没有选择很痛苦,但选择多了也一样让人纠结。就像现在,年轻人想干嘛就干嘛,只要不违法乱纪。但很多人一直在迷茫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不知道是谁说过,你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可是时代再好,一样有不成器的人,时代再坏,也一样有成就伟业者。
重走一回青春,听起来是很美妙,但是操作起来就不那么顺心如意了。青春是好奇的、躁动的、敢想敢干的,青春是美好的、苦涩的、无法复制的。可是我的青春呢,不知不觉就没了,还未来得及回味就成了一潭死水了。疯狂我没有,恋爱我没有,离家出走更没有……有的只是努力学习,升学考试,做农活,干家务,忍受生活的艰苦,承受家庭的支离破碎所带来的压力。
以前看过一些心理学上的书籍,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无法逾越的伤痛,或者是小时候为物质的缺乏而心酸,或者是被某人的言行逼迫所怀恨在心,或者是遭受过什么严重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创伤,或者是被一段感情所困扰而无法释怀,所以之后便采取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对类似的情形不再动心,甚至极端冷漠,或者狂热的去追求。比如,《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杨紫曦,疯狂的买鞋子,是因为自己童年时特别喜欢商场橱窗里的一双鞋子,而母亲却没有给她买。比如,一个朋友,他的父亲脾气很暴躁,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朋友做错了事,他就会遭受一顿痛打或责骂,朋友至今不能原谅他的父亲。北京青年里的丁香都是因为上一段感情失败而受到了深深地伤害,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何西的热烈追求,她却无动于衷。
美好的爱情的确让人向往,但是看过太多的悲欢离合,总觉得那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遇到一个和你特别合得来的人确实很难。有些人就是因为被逼无奈而步入婚姻的围城,却又无法逃出去,于是就忍、熬,就像何东的父亲。
之所以“人们的通病是改变别人容易,改变自己很难。”,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自己遇到问题了,总显得束手无策。而别人遇到同样的问题了,你却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东南西北四兄弟,何东是公务员,何南是海龟,何西是医生,何北是小混混,但是为什么一到陌生的城市就屡遭挫折,甚至生存危机呢?一个说明他们真的生存经验不足,二是就业难,三是缺乏找工作的途径。而这些也是现实生活中年轻人面临的问题。
我生活在农村,从小就帮家人干农活,所以吃苦是没问题的,条件的艰苦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记得上大学时,我出去闯荡社会,真是吃尽了苦头,大半夜的一个人流浪在大街上,在杭州睡过草坪,在上海睡过公园长椅,下大雨了在高架桥下躲雨,步行从外滩到复旦大学附近,就为了节省几块钱车费,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使那样也熬过来了。
就业难是一个社会大问题,但是再怎么难,也有人就业啊。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不要说学历太低,低学历也照样赚大钱,就像李嘉诚。不要说专业不对口,专业对口而且从一而终的工作,又有几个能坚持走下去。不要说不感兴趣,工作压力大,工作苦工作累,可是生存问题没解决,哪有精力谈及其他。“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若是生存问题解决不了,还怎么发展呢?就像某些人为了赚钱,什么都顾不了了,孩子的学业不闻不问,自己的健康状况从不在乎,亲情友情任其荒芜,可是到头来,孩子不成器,自己身体垮了,没朋友了,家庭支离破碎了,用钱能买的回来么?就像朋友说的,年轻时用健康换钱,之后再用钱换健康,何必呢?
说起找工作,年轻人还真要睁大眼睛,提高警惕性,以防上当受骗。当初,我毕业后第二年去了上海,每天都出去找工作,跑招聘会,上网,上门应聘,看招聘报,一个礼拜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最终看到报纸上一则招聘启事,很诱人,就病急乱投医,乘车去了那里(漕溪北路的一座写字楼)。屋子里很简陋,工作人员只有两三个人,填了表格后,说交200元钱就可以去上班了,然后给我一个地址,是上海博库书城那座大楼上的一家公司。可我去了之后,人家还让我交钱,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赶紧撤了。再回到漕溪北路那里要钱时,他们不给钱,还说那里根本没我要找的人,说是日租房来着。后来,我也报警了,警察来做了笔录后,就基本上没什么消息了。我只能自认倒霉,吸取教训了。这不和电视剧里何南的遭遇如出一辙吗?只怪自己太无知,没什么社会经验,还能怎么样呢?
“人的成长需要摔打,伟大是熬出来的。”年轻时不吃点苦受点累,不经受磨难,以后真的会后悔的。至少遇到任何事都不会轻言放弃了,而且伤过痛过之后,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这部电视剧,总体来说还算可以,很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但深究的话就没必要了。就像朋友说的,那是电视剧,不是生活。我知道,生活要比电视剧复杂多了。这部电视剧的一个亮点就是它能引人深思,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现实生活,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我过得快乐吗?我真正要的是什么?甚至让人也有一丝放弃一切重走青春的冲动。另一个亮点就是,剧中几个演员,都是风头正劲演艺明星,把人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年龄普遍有点偏大,但还是颇受观众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