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1
为切实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搞宣传、重实效、抓落实”为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面开展,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中小微型企业在新增岗位中当年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每招用1名高校毕业生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新增就业补贴,同时可给予相应劳动合同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
在政策的支持下,地址、印刷两家企业新吸纳45名高校毕业生,并缴纳了社会保险,人社局正在为企业办理相应补贴手续。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2年内自主创业,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对创业者初次创办的小微型企业,创办3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和店铺,可按照每年20xx-3000元的标准给予不超过3年的场地租金补贴。
在政策的扶持下,已帮助等9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人社局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开发保洁、保绿、协理员等岗位。乡镇劳动保障站新吸纳了40名高校毕业生,并为他们缴纳了工伤、医疗、养老三险。
积极开展“宣传月”活动,定期组织专员下乡宣传,利用广播、电台、村宣传栏等媒介,充分宣传企业用工、技能培训、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改变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宽阔的就业领域。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xx]4号文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的通知》(鲁人办发[20xx]74号)的具体要求,我校对20xx年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落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1、领导高度重视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在分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五月份以前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议,从五月份开始每周调度,并深入院系进行督导和调研,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抓好20xx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xx年3月14日学校召开20xx年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我校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多次强调一定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要把就业工作当作民生之本,当作关系到每一名大学生,乃至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当作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第一要务。做好就业工作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崔明德校长重申: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办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全国同类高校的发展前列”的办校目标,因此必须认真抓好就业工作。在20xx年全校工作研讨会上,学校确立了就业工作作为本学期的五项重要工作之一。
2、组织机构健全
为做好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就业工作领导委员会,各院系均成立有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就业工作专职联络员。20xx年学校将成立于1993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中心”,并升级为副处级单位,下设教育培训部、市场研发部和信息咨询部。同时学校把服务地方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烟台大学对外合作与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发挥人才群体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搭建“政府推动,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使烟台大学成为整个胶东半岛延揽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高地。
3、制度建设规范
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我校编发了《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文件汇编》,该文件分为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学校文件三个部分。其中《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及每年下发的《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极大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政策水平;制定的《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青春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等文件,成为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保障;建立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和转递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又可靠的毕业生档案资料。制度化的管理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另一方面,我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建立“就业工作人员联系院系”制度,即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不定期调研,同院系实现直接的工作沟通,及时了解院系的需求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与院系和广大学生的交流,帮助解决院系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践证明,该项工作得到了院系的一致好评,促进了我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在学校层面上建立了多项激励奖惩措施,督促、鼓励各院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确立了学校统筹、部门牵头、院系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主要从政策和信息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院系在教育、引导方面的功能,工作重心下移,使院系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写入了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从20xx年开始实行了奖励措施,就业率超过目标任务的给予丰厚的奖励。
二、工作条件
1、重视队伍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除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外,各院系从事就业工作的达36人,他们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历达到18人。学校历来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近年来参加各种专题培训的达100多人次。20xx年至今,先后派出42人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5人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20人次参加山东省毕业生信息网使用培训。学校重视就业工作研究,每年开展优秀论文评选,营造理论研究氛围,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前瞻性。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再加上全员化就业工作氛围已经形成,所以从总体上看,就业工作的队伍力量壮大了。
近年来学校还从地方人事主管部门、企业和校内教学、管理岗位聘请了55位创业导师,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就业指导队伍。在我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就业工作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时指出,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就业工作队伍,发挥综合优势,全面提高就业率。
另外,面对就业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校就业工作研究不断与时俱进。我校注重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培训,就业指导中心每学期都要对各院系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辅导员是就业工作一线的指导老师,与毕业生接触最密切,要求他们把最新的就业指导政策和国家、社会对毕业生们的关心和关怀传达到毕业生。
2、加大经费投入
在经费上,我校几年来的投入都达到了省厅的要求标准,即当年就业专项经费实际投入达到当年学费总额的1%以上。不仅如此,我们每一年的经费都有适当增加,20xx年更是增加到90万。
3、保障设施投入
学校投资为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人才市场、资料阅览室、信息中心和洽谈室等设备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场所,同时配备了五十多台计算机,目前除了建有1个总面积150平方米的.常设专用多媒体人才市场外,学校还在建筑面积为八万平米的教学试验楼中开辟出面积达六千平方米的楼内廊厅,供每年的大型人才洽谈会使用,可同时容纳近千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接待求职学生近2万人。各个院系还建有就业洽谈室。做为人才市场的配套设置,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设有就业信息发布室、就业资料阅览室及信息中心可同时向数百人提供几百种不同的资料就业以及全方位的信息查询。我们建立的就业信息网站经五次改版,功能日臻完善,信息日趋丰富,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择业指南等板块,受到同学的欢迎。从而实现了制度、场地、经费“三到位”,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工作内容
1、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以院系为主导的就业二级市场逐渐形成;网上招聘、网络信息报送日益频繁,基本实现了就业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成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推介团,奔赴省内的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文登、临沂、菏泽、济宁以及烟台市的周边县市区和辽宁大连、江苏昆山等地考察就业市场并推介我校毕业生。各院系领导也都主动出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20xx年我校共召开大中小型招聘会共80余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供需比达1:2,并通过网络报送07届毕业生7332人,报送20xx届毕业生生源6066人,发送档案近万份。
针对20xx届毕业生,我校于20xx年11月25日召开了大型的供需洽谈会,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以及省内各地市的24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数近5000个,15000名毕业生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工作意向7000多个。从本届毕业生洽谈会的筹备过程、参会单位数量、质量、大会召开的过程、期间的签约率、各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方面来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自20xx年9月至今:校院二级已举办小型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近300场;中等规模的招聘会(用人单位在10-50家以内)5场;大型招聘会(100家以上):2场。
2、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注重就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承载、激励等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的提前介入,让学生做到未雨绸缪,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必修课,主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准备和择业观念教育,给他们以政策指导,引导他们树立竞争意识,树立立志创业和服务基层的观念。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诸如:就业定位问题,就业协议签订,报考公务员等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发放《学生就业指南》,“指南”针对性强,现在已成为毕业生欢迎的“口袋书”。从20xx年开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选修课,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渗透到入学、专业教育中,让大学生针对个人的特点尽早“定向”、“定点”“定位”。
学校注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我们一方面把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培训,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梦想。我们主要是以举办“企业家论坛”、“专家讲座”、“创业导师报告会”、“校友讲座”、“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和模拟人才洽谈会等形式进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就业信心。同时学校现有理论学习型、学术活动型、社会服务型、兴趣爱好型等86个校、院级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校积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策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的方针,引导毕业生积极创业。学校去年共选派三人参加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的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同时学校已同国际劳工组织、团中央和中青联签署协议,就学校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合作。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我校自20xx年8月实施“青春创业基地”计划,共联系到文登艺达集团等88家单位参与我们的“基地建设。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3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49万,比增加22万,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20我校毕业生人数为418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864人,研究生毕业生1324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教育部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我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教委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落实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如下:
1.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全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各部门和学院要以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基础,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结合学校内涵式发展,对接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就业创业工作力度和成效。2015年要实现毕业生就业比例保持稳定、创业比例稳中有升、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和深化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就业、招生、教学、学生工作等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工作二级管理机制,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学校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学院要切实重视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要重视对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的跟踪和反馈,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本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本稳定。
1.扩大与重要行业、重点单位合作与交流。稳固和深化已有的就业渠道和空间,邀请重点行业、集团来校招聘,走访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用人单位并建立人才战略合作关系。
2.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与各类单位合作,逐步建设一批就业实习基地,形成示范效应。各学院要积极拓展校友、科研合作和战略合作单位等资源,建立与专业相关领域内单位的稳固联系,建立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固化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3.大力拓展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社区公共服务以及自贸区等领域的就业渠道。
4.强化学校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重点加强对我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
5.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力度实施“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社区服务计划”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做好毕业生参军入伍的宣传与服务工作,完善激励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1.提升就业信息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岗位数量进一步增加,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推进就业信息网建设,充分运用就业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提升信息收集、发布效率,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
2.深入开展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强化对毕业生的求职指导和心理辅导,完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及解读力度,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加强毕业生成才观、就业观和就业安全教育,结合毕业生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和谐温馨的毕业氛围。
3.加强分类引导。结合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和求职技能。各学院应细致了解每一位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针对毕业生差异化需求,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咨询和指导。
4.强化毕业生升学与留学指导。加强各专业相关升学与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力度,强化升学指导和留学指导,构建多元化就业格局。
5.建立校外职业导师聘任机制。从历届优秀校友、专业教师、企业家、行业成功人士、基层就业典型人物、自主创业成功者等人士中聘请校外职业导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6.重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华政人、中国梦、笃行路”为核心理念,深入探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到全国各地和基层岗位去建功立业。各学院对素质高、能力强、政治过硬的毕业生要重点引导,特别是对党员、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要重点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引导,努力使他们成为参与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建设的重要力量。
7.实施“助航计划”,加大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地区困难毕业生等特殊困难群体,要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经济补贴等帮助。采取有效措施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
8.深入细致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和各项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安全和文明离校。
1.提升职业发展教育的水平。创新形式,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推进市校两级职业生涯工作室和职业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职业发展教育选修课程建设。
2.重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完善队伍培训和科研机制,以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课程为实践路径,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发展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专业化队伍。
3.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践活动,完善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体系,将通识教育与创业实践有效结合,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发挥学校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支持与引导作用,做好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华东政法大学创业分基金会的项目管理、开发、扶持和资助等工作。
1.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加强就业进展跟踪与反馈,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定期在校内反馈各学院各专业的就业率。加强用人单位调研,了解社会各界对毕业生评价。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把就业状况和社会评价作为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等工作调整的重要依据,把就业状况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核心指标。
2.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编制完成《2015年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充分、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方面情况,并向社会发布。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4
我局的档案工作按照县档案局的业务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体局机关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的法制观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局档案整理、归档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档案归档工作,经常检查过问,配备了能胜任工作档案的专兼积人员,并纳入机关工作的目标考核内容。为了工作,订制了《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档案文件整理工作指南》、《文书立案处理手册》、《文书档案工作文件汇编》、《保密手册》等大量档案受理工作用书。并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设置了专门的库房,保证了档案工作的必要经费,建立了档案查阅的制度等。
我局在制发文件过程中,认真坚持《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严格按起草、审阅、签发、打校、印制、装订、封发等规章程序,做到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切实规范办文制度,确保印制的文件规范。在收发文工作中,我局做到制度严格、手续完善、明确责任、有据可查的办事规程,按照“安全第一,保密第一”的要求,保证了单位领导或相关部门及群众及时阅读到文件。
为完整系统地保存我局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为国家积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档案史料,我局坚持每年处理办结各类应归档的文件均在次年一季度立卷归档完毕,在操作中认真按照《文书立案与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及时收集、整理、组卷、编目、装订等程序进行归档,做到资料齐全,类别分明,顺序准确,组卷规范,规格统一、目录明晰、装订标准、书写工整、案卷美观。
“明确服务方向,坚持服务宗旨”是我们档案工作管理的一条原则。为了有利服务,方便使用,根据档案管理的密级要求,认真履行查阅手续,保证安全,保守秘密的前提下,做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随到随查、及时不误。
按照档案必须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的规定,我局设置了通风设备较好的档案室、档案柜,档案及时入柜上锁;档案查阅必须按照“机关档案查阅制度”进行操作;档案室坚持清扫,不吸烟,断火源,柜内放置防虫剂,常通风,防霉滥。档案工作人员严格保密,自觉遵纪守法,严格遵守10条规则,有效地保证我局档案的安全与保密。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795万人的历史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更为繁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各地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拓展就业渠道,完善精准服务,强化困难帮扶,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各地要结合实际落实完善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落实完善学费补偿、高定工资档次、税收优惠、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和创业。要进一步简化政策审批办理流程,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在线办理,指导帮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做好政策申请、手续申报,加快审批和资金拨付,确保政策兑现。运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深入高校和用人单位组织政策宣讲、咨询等活动,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公开,健全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做好社会保险转移接续、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等工作,畅通毕业生跨区域、跨不同单位主体就业的渠道。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依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及时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各地要切实抓好创业引领行动的组织实施,力促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要综合运用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经营场所租金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和鼓励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要加大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力度,抓好专项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同时配合教育部门和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模拟、实训等创业实践活动,帮助毕业生增强创业能力。要进一步做好创业服务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创业服务功能,发挥好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创客空间等创业服务载体的作用,扩大创业导师队伍,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等服务,就业参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用好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动员创业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到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和服务中来,改善创业培训和服务供给,提升创业培训和服务的水平及效率。组织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展示交流、创业主题宣传等活动,联手有关方面构建创业资源对接交易平台、青年创客社区等创业生态系统,努力营造鼓励毕业生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
各地要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着力点,会同教育部门抓紧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细化措施安排,重点是建立健全涵盖校内校外各阶段、求职就业各环节、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加强工作对接和情况交流,督促推进计划执行,确保实施成效。要联合教育部门和高校落实校园精准服务行动,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选择一批高级职业指导师为毕业生提供专门指导,组织学生参观人力资源市场,配合高校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主动提供一批岗位信息,帮助更多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要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信息衔接,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向所在地高校了解掌握毕业生基本情况,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早与教育部门、高校衔接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共同建立完善登记信息反馈、信息核查、跟踪服务制度,确保信息真实完整、服务有效接续。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对未就业毕业生逐一进行联系,针对需求开展个性化就业帮扶,对就业困难和长期失业毕业生要提供“一对一”援助服务,落实好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提升毕业生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健全就业见习制度,拓展就业见习岗位数量,提升见习质量,提高见习项目的保障能力。
各地要适应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需求,加强和改进就业服务,更好促进供需匹配。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毕业生不同时段求职就业特点,继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服务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化、小型化、行业化招聘服务,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扩大社会化服务供给,做好对企业的用人指导,进一步提高服务实效。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实体大厅服务向网络服务延伸,运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平台,多渠道、点对点发布和推送就业信息,精准促进人岗匹配,打造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要着力夯实服务基础,健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规范信息采集、更新、报送等工作流程,动态更新就业进展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联动,协同各方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各地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托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组织和动员各有关单位发挥职能,特别是与教育部门加强协同配合,综合施策,形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要加强对市、县工作的督促检查,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建立定期调度、通报等工作推进机制,对任务重、压力大的地方要重点督促指导。要密切跟踪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根据就业新情况、新特点,研究完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制定应对特殊情况的预案。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传工作,总结推广地方经验做法和创新实践,积极宣传毕业生主动投身基层一线就业和创业的典型事迹,引导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