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齿轮课件

2023-11-17 12:03:49 齿轮课件

【#实用文# #齿轮课件#】学生们享受一个有趣生动的课堂离不开老师为此付出的辛勤准备,而这其中需要大家都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课件。编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需要细心且全面,包括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清晰的梳理,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来编写教案课件呢?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篇关于“齿轮课件”的网络文章,但需要提醒大家,本网站所述内容仅供参考,请不要盲目信任。

齿轮课件【篇1】

让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齿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齿轮,知道齿轮是时钟运行的重要部件。

2、儿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钟,齿轮模型,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唱《我是一个齿轮》(改编《我是一只茶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歌词里面是谁吗?(幼儿答),对拉,刚才老师唱的齿轮就是今天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新朋友。现在呢,我想把齿轮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请你们认真听,齿轮等下会有问题提问你们的。

教师讲故事。(创编齿轮在钟表里面运作的情况故事)

2、提问问题,让幼儿讨论。

教师:好了,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老师想问你们,请你们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提问:(1)刚才的齿轮是住在哪里的?(2)钟里面住了齿轮多少个兄弟姐妹?(3)他们都长得一样吗?(4)齿轮还有亲戚朋友吗?在哪里可以看到?

幼儿讨论回答。

3、做实验,验证刚才的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的很清楚了。现在呢,老师也想看一下齿轮的家,看看齿轮有没有说谎。

教师拆开钟,让幼儿观察钟里面是否有齿轮,认识钟的结构。

4、请幼儿看看其他的齿轮,并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齿轮。

5.活动结束。

齿轮课件【篇2】

推荐

“齿轮传动”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齿轮传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第七章机械传动中的重要内容,学好本课知识不仅能使学生认识齿轮的各部位名称、了解齿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并且对于后续学习机械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习特点,结合《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识记齿轮传动的概念,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与特点,理解齿轮传动的各部件名称与参数代号。

2.能力目标

(1)会判断齿轮各部位的名称;

(2)会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3)培养良好的小组协作能力。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4.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齿轮传动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使用齿轮相关计算公式从事工程技术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此作为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则源于兴趣。因此,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置工程实际及相关职业岗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

在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兴趣的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适时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3)案例尝试法

以具体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相关公式解题。

2.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教法,相应地采用下列几种学习方法:

(1)观察法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思考齿轮传动的概念、分类及传动特点。(2)探究法、发现法

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或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答案。

(3)尝试法

根据教师提供的工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借助教材相关表格中的参数,小组协作尝试解决工程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工程实际或者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齿轮的场景,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与传动特点。

2.教师设疑、学生小组思考、探究

在学生兴趣最高点,教师及时设疑,并将学生安排2人一组,参阅教材P142、143学习内容,表7-12,图7-

17、18,思考下列问题:

(1)齿轮包括哪些部位?

(2)齿轮有哪几个标准参数?

3.小组协作讨论并相互间交流

教师安排若干小组将讨论结果呈现,并在小组间相互探讨,最终获得最佳答案。

4.意义构建——案例尝试解决工程问题

结合学生在此阶段的知识,如何实现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迁移,在本环节内设置工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查阅表7-13内相关计算公式,开展研讨并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填写入教师设置的相关表格内。[此环节是本堂课教学高潮,通过案例尝试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课堂交流

教师安排若干小组将工程案例解题结果呈现,并在课堂上,全体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获得最终正确答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6.课堂总结

安排若干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7.布置作业

通常,《机械基础》教材都有配套的同步练习,根据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齿轮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齿轮,知道齿轮是时钟运行的重要部件。

2、儿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钟,齿轮模型,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唱《我是一个齿轮》(改编《我是一只茶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歌词里面是谁吗?(幼儿答),对拉,刚才老师唱的齿轮就是今天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新朋友。现在呢,我想把齿轮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请你们认真听,齿轮等下会有问题提问你们的。”

教师讲故事。(创编齿轮在钟表里面运作的情况故事)

2、提问问题,让幼儿讨论。

教师:“好了,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老师想问你们,请你们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提问:(1)刚才的齿轮是住在哪里的?(2)钟里面住了齿轮多少个兄弟姐妹?(3)他们都长得一样吗?(4)齿轮还有亲戚朋友吗?在哪里可以看到?

幼儿讨论回答。

3、做实验,验证刚才的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的很清楚了。现在呢,老师也想看一下齿轮的家,看看齿轮有没有说谎。”

教师拆开钟,让幼儿观察钟里面是否有齿轮,认识钟的结构。

4、请幼儿看看其他的齿轮,并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齿轮。

5.活动结束。

齿轮课件【篇4】

【活动设计】

《纲要》对于科学的目标中指出:“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和实验,积极寻求答案”。我们班的孩子在看了一部名叫《雨果》的电影后,顿时对齿轮的转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听到孩子们在讨论“齿轮为什么会转”这个话题,他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说法。但齿轮并不是随便就能触手可及,也并不是随处直观可见的。在现实生活动中,孩子们只是知道齿轮转动的结果,但对齿轮为什么会这样动,他们是无法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

于是我将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齿轮”作为这节教学活动的素材,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情景创设及利用Algodoo软件,让幼儿对齿轮的转动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目标】

1、通过与多媒体的互动,发现与比较齿轮转动时发生的变化。

2、乐于探究,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操作用:PPT一套、记录表、实验软件一套、触摸式电视机。

幼儿操作用:建构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出问题――激发幼儿对齿轮的兴趣。

1、出示机器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2、观看机器人画画的视频。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机器人为什么会动吗?

小结:原来上了发条,机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齿轮转动,带动了机器人的手写字。

二、操作教具,感知变化――引导幼儿发现与比较齿轮转动的变化。

1、教师展示多媒体教具,并记录。

重点提问:这里几组齿轮?他们都一样吗?

小结:

(1)第一组是2个大小一样的齿轮碰在一起。

(2)第二组是2个一样大小的齿轮,中间还有一个小齿轮,他们3个齿轮也是碰在一起的。

(3)第三组齿轮的的大小都不一样。

2、幼儿操作多媒体教具,分别验证3组齿轮转动的变化。

重点提问:这3组齿轮转起来会怎么样呢?

小结:

(1)原来2个相同大小的齿轮转得一样快,但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

(2)小齿轮带着大齿轮转动,2个大齿轮转动的方向一样。

(3)三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碰在一起,小齿轮转的快,大齿轮转的慢。

三、探索构建,实物验证――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齿轮的变化。

1、幼儿尝试搭建,教师进行观察。

教师观察重点:幼儿在搭建中遇到的问题。

2、展示幼儿作品,解决齿轮搭建的问题。

活动延伸:

在区角游戏中,利用齿轮搭建不同的机器人。

活动反思:

优点:

1、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活动,维持幼儿的兴趣。

(1)软件上的调整

利用新颖的Algodoo软件及触摸式电视节来取代原有的多媒体软件,通过Algodoo软件及触摸式电视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去探索、体验齿轮转动的变化及直观触碰的乐趣,使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积累有关齿轮转动的科学经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支持者。

同时利用Algodoo软件在齿轮上加了追踪器,帮助幼儿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一些有关齿轮转动的小秘密,为后面实物操作验证环节积累了相关经验。

(2)课件上的调整

原本是由时钟引出齿轮,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时钟似懂非懂,由时钟的原理展开活动对孩子的理解上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将“时钟中的齿轮”调整为“机器人中的齿轮。”机器人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机械物,所以我从电影《雨果》中,截取了齿轮带动手臂写字的视频来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3)材料上的调整

原本为了与第一环节的“时钟”相呼应,设想将“猫头鹰”改为“时钟”,但根据幼儿平时在电子书包游戏中,对于“时钟”这一齿轮游戏的兴趣并不高,且考虑到要让幼儿在理解齿轮“咬合”的情况下脱离图纸搭建,有些难度。故将“时钟引出齿轮”调整为“机器人引出齿轮”,将最后搭建“猫头鹰的眼睛”调整为搭建“机器人的眼睛”。

由于此活动主要围绕“齿轮”,故在设计最后搭建验证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将机器人框架事先搭建好,在活动中主要就围绕齿轮展开操作。若机器人的造型事先由幼儿进行搭建,可能活动效果会更好,幼儿也会更有兴趣。

(4)幼儿良好科学操作常规的培养

在幼儿平时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幼儿养成“用什么、拿什么”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由于小零件比较多,一开始教师将提供给每组幼儿可以正正好好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会用错零件,将别人的零件用完,导致他人无法完成搭建。故教师将材料按照每位幼儿的需要分入一个框中,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框中去寻找搭建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便于幼儿的自我创造。

2、目标的定位。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乐意与触摸式电视机及Algodoo软件进行互动并积极探索,成功的发现了齿轮转动的秘密,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3、注重活动的科学性。

(1)语言的科学性

此类科学活动非常考验教师的科学素养,一字一句都需要经过反复斟酌,以确保传递给幼儿的知识是正确的、科学的、严谨的,如何把科学知识变成容易被幼儿接纳的是教师设计活动时重点思考的方面,如:对于机器人会动的原理最终确定为“原来上了发条,机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齿轮转动,带动了机器人的手写字。”又如:对于三组齿轮转动时的变化进行小结时的用词等都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的。

(2)教师的回应。

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多给予幼儿说的机会,并对于说的对的孩子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表达,可以维持幼儿的探索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加幼儿信心。

不足和建议:

1、活动的科学素养性有待提高。

幼儿实物操作的机会较少,导致科探性还不够强。若将活动过程做以下调整:实物操作,发现问题――利用软件,引出问题――实物操作,验证问题――欣赏视频,拓展经验。由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再展开探索,更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研究的积极性,也更能符合《指南》中科学活动的目标。整个活动也会更有趣,更能体现孩子们的自主发现。

2、教师的回应有待加强。

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应抓住重点,如:教师提问“机器人为什么会动呢?”幼:“因为有齿轮在动,还要上发条。”此时教师在给予幼儿肯定的同时,可以赞扬幼儿说到了2个点“齿轮、发条。”当在幼儿说到“齿轮碰在一起在动”时,教师可抓住重点及时引出科学性的词――“咬合”,让幼儿对齿轮的了解更具有科学性。

齿轮课件【篇5】

【课题编号】

12-5.3 【课题名称】

齿轮转动机构的装配与蜗杆传动。【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了解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要求和装配步骤。2.熟悉蜗杆传动的特点、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3.了解蜗杆与蜗轮常用材料及失效形式。

二、能力目标.能正确安装齿轮传动机构并进行相关检测。2.能计算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3.能正确选择蜗杆蜗轮的常用材料。

三、素质目标.熟悉齿轮传动的安装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特点和中间平面的作用。

四、教学要求.了解检测齿轮安装技术要求的方法。.熟悉蜗杆传动的主要特点、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3.了解克服滑动速度过大的具体措施。【教学重点】.齿轮传动安装精度的检测。2.蜗杆传动的主要特点与几何尺寸计算。【难点分析】

1.由于学生们没有实践经验,对齿轮机构的装配及检测与维护会感到困难,只有经过拆装机器才能得到解决。

2.模数m与蜗杆分度圆值径d1的搭配不好理解。3.滑动速度过大会产生发热、胶合,理解不深。【分析学生】

缺少实践经历给学习装配要求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能从通过教具模型来帮助解决。蜗杆传动最好有教具或视频演示,给学生增加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思路设计】

1.对于装配内容最好先安排一次拆装练习,如无可能实习,看看装配视频或教具也能一定帮助。

2.蜗杆传动必须配教具、实物或视频,才能讲好中间平面,分析运动和啮合条件,以及作几何尺寸计算。【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精度与齿轮精度,齿轮与轴的配合精度,轴与轴承的配合精度,轴承的精度,轴承与孔的精度,两孔的同心度和两轴孔之间的中心距精度等因素有关。这些精度的高低,将影响到齿轮的传动精度。一般情况下,箱体轴承孔的加工精度比较高,所以传动精度也相比较高,装配比较容易。齿轮机构装配精度可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测:

1.轴与齿轮孔的配合 用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量的大小来衡量,可将轴与齿轮装配后,固定在可旋转支架上,如图5-22。然后用百分表测量径向和端面的跳动值,为了更准确地测量径向跳动,可 在齿槽中塞入圆柱规,圆柱规的直径为1.68 倍的模数。其最大与最小值的差为径向跳动值。为了测量方便,可将圆盘上的零线调节到与指针重合的位置。如果各零件的制造精度都在合格范围内,其传动精度一般不会有问题。

2.保证齿侧间隙和中心矩的大小 中心距的大小应在公差范围内,齿侧隙也应在精度要求之内。最简单的检测方法是在啮合面间放入几根铅条,随着齿轮的转动,啮合后的铅条厚度即为齿侧间隙。间隙大小应符合要求。

3.齿面接触面积检测 正常传动的两直齿轮,应在全齿宽上啮合,可在齿面上涂抹红丹粉的方法来检测。应注意涂抹不要过厚,以免出现假象。如果出现接触斑点偏斜,则说明两轴中心距不平行,有微小偏差,如图5-25所示。

二、蜗杆的传动

由于一般单级齿轮传动比不大于5,当齿轮传动比的值较大时,则需要多对齿轮组成齿轮系来传递运动,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也提高制造成本。蜗杆传动具有大传动比的优点,一般在8-40之间,都能满足常用机器的传动要求,同时还具有自锁功能,但效率较低。

1.主要参数

蜗杆传动如图5-29所示,它由类似于螺纹的蜗杆与类似斜齿轮的蜗轮所组成,两轴互成空间90º,用于两轴交错的空间传递。常用的蜗杆端面成阿基米德螺线,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蜗杆,如图5-30所示。加工时应保证刀具的基面与蜗杆的轴线平齐,如过高或过低,加工后的蜗杆将成为渐开线齿形。为了研究蜗杆的主要参数,需要借助于经过蜗杆轴线而与蜗轮轴线垂直的中间平面,在中间平面内,对于蜗杆为轴面,对于蜗轮为端面,如图5-31。

1)

模数m和压力角 一对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为蜗杆的轴面模数和压力角与蜗轮的端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且为标准值。同时蜗杆的导程角等于蜗轮的螺旋角β。即:

mx1=m=m;x1=t2=;=β

2)蜗杆分度圆直径d1和导程角,如图5-32所示。

Tan=z1px/лd1=z1лm/лd1= z1m/d1

其中z1为蜗杆螺旋线头数,也称蜗杆齿数,与直齿轮的齿数含义略有不同。从上式可以看出,蜗杆的分度圆直径不仅与模数和头数有关,还与蜗杆的升角正切有关,即d1=mz1/tan,相同的模数和头数,取不同的升角,分度圆直径也随之变化。为了减少升角的变化而需要过多的蜗轮加工滚刀,便于刀具标准化,国家规定了蜗杆的模数和分度圆搭配值如表5-12,从表中可以看出蜗杆的最小直径为18mm,最大为315mm。

3)

蜗杆头数z1、蜗轮齿数z2和传动比i 常用z1=1—4,最大为8,以单头应用最多。常用蜗轮齿数为z2=28—80,如用于分度时,可取更大值。传用比ⅰ=n1/n2= z2 / z1,见表5-13。单头蜗杆的最小传动比为28。

2.齿面滑动速度为Vs 如图5-33所示,由于两轴交错,蜗杆的圆周速度与蜗轮的圆周速度相垂直,相对滑动速度Vs比较大,使接触表面产生很大的摩擦力,造成发热,破坏油膜的形成,以致出现胶合。

3.蜗杆蜗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见表5-15,这里要注意与直齿轮传动的区别。4.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及材料选择

由于相对表面滑动速度大,所以摩擦发热导致胶合是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当然磨损、折断也可能发生,但以胶合为常见。当选择两种不同材料时,其胶合的可能性最小,所以蜗杆常选用中碳钢表面淬大,以提高齿面硬度增大耐磨性;蜗轮选用铸造锡青铜或灰口铸铁为最好的配对。

三、小结.蜗杆传动的最主要优点是传动比大,且有自锁作用,两轴呈交错状态;其最大缺点是滑动速度大,易摩檫发热产生胶合。.蜗杆常用中碳钢表面淬大,蜗轮选用铸造锡青铜。3.直齿轮传动精度检测包括载荷齿面分布状态,齿侧间隙大小和径向与端面跳动值大小。

四、布置作业

P111 5-8、9、10、15、16、17

齿轮课件【篇6】

让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齿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齿轮,知道齿轮是时钟运行的重要部件。

2、儿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钟,齿轮模型,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唱《我是一个齿轮》(改编《我是一只茶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歌词里面是谁吗?(幼儿答),对拉,刚才老师唱的齿轮就是今天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新朋友。现在呢,我想把齿轮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请你们认真听,齿轮等下会有问题提问你们的。

教师讲故事。(创编齿轮在钟表里面运作的情况故事)

2、提问问题,让幼儿讨论。

教师:好了,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老师想问你们,请你们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提问:(1)刚才的齿轮是住在哪里的?(2)钟里面住了齿轮多少个兄弟姐妹?(3)他们都长得一样吗?(4)齿轮还有亲戚朋友吗?在哪里可以看到?

幼儿讨论回答。

3、做实验,验证刚才的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的很清楚了。现在呢,老师也想看一下齿轮的家,看看齿轮有没有说谎。

教师拆开钟,让幼儿观察钟里面是否有齿轮,认识钟的结构。

4、请幼儿看看其他的齿轮,并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齿轮。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齿轮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齿轮,知道齿轮是时钟运行的重要部件。

2、儿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活动准备:

钟,齿轮模型,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唱《我是一个齿轮》(改编《我是一只茶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歌词里面是谁吗?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幼儿答),对拉,刚才老师唱的齿轮就是今天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新朋友。现在呢,我想把齿轮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请你们认真听,齿轮等下会有问题提问你们的。

教师讲故事。(创编齿轮在钟表里面运作的情况故事)

2、提问问题,让幼儿讨论。

教师:好了,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老师想问你们,请你们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刚才的齿轮是住在哪里的?

(2)钟里面住了齿轮多少个兄弟姐妹?

(3)他们都长得一样吗?

(4)齿轮还有亲戚朋友吗?在哪里可以看到?

幼儿讨论回答。

3、做实验,验证刚才的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的很清楚了。现在呢,老师也想看一下齿轮的家,看看齿轮有没有说谎。

教师拆开钟,让幼儿观察钟里面是否有齿轮,认识钟的结构。

4、请幼儿看看其他的齿轮,并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齿轮。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齿轮课件【篇8】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2学时)

第8章

支承零部件

8.1

[课程名称] 轴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1、2、了解轴的结构、分类、常用材料。

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熟悉轴的结构工艺性。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选择轴的材料。

2、能够正确分析轴上结构设计的目的。

三、素质目标

1、了解轴的功用和轴的常用材料。

2、能结合实际分析轴上各结构的功用。

四、教学要求1、2、[教学重点]

1、直轴的分类、功用和轴的常用材料。

2、轴的结构要求及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难点分析] 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特别是结构工艺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物教具演示、互动法、归纳法 熟悉传动轴、心轴和转轴的区别,及轴的常用材料。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及结构工艺性。[学生分析]

1、学生的实际知识较少,对于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不易理解,尤其是结构工艺性更难懂,教学时应当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实物,或生产安装的教学录像帮助学生理解轴的结构。[教学资源]

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教学安排] 教学步骤:讲授与教具或实物演示交叉进行,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录像,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机械零件是组成及其的最基本单元,生产中必须按图纸的工艺要求生产出每一个合格零件,然后再组装成构件和机器。因此必须熟悉常用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适应机器使用要求的零件。常用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专用零件指某些机器上特有的零件,如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轮船上的螺旋桨,内燃机上的曲轴等。通用零件是指在各种设备上都共同具有的零件,如螺钉、螺帽、轴承、齿轮等。本课程只讲通用零件的结构、特点。通用零件有部分是标准件,即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不必要自己组织生产;而有一部分必须自己生产,但他们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格。

教师可演示实物,如有可能播放生产录像,了解零件的生产过程。强调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贴近实际,联系生产。

二、新课(75分钟)

1、轴的功用与分类特点

轴是机器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主要起支承轴上零件并传递运动和转矩的作用。这里注意运动和转矩的区别。

轴的分类主要分清传动轴、心轴和转轴,一般的轴多为转轴,可举学生能见到的例来说明。如书上所举的例子,或如下: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课件、教具、实物。传动轴:汽车方向盘的轴;电风扇的轴 心轴:火车的车轮轴

转轴:大部分轴为转轴,如自行车中轴、齿轮、皮带轮的轴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三种轴的共同特点都应当以转动的轴为前提,再按受力状态来区分。

2、轴的常用材料

应介绍常用中碳钢45钢和合金钢40Cr作轴的材料,但是选择合金钢时,必须进行热处理,才能发挥合金钢的优势,否则合金钢对应力的敏感性对轴的强度反而产生不利的影响。

3、轴的结构

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很多,分为轴向和周向固定两种,常用轴向固定的方法是键联接,它具有可拆性,而且可以传递很大的扭矩,应用广泛。周向固定方法一般选用轴肩或轴套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但要简单方便可靠,易于加工。因此,轴一般为阶梯形状。

教学时一定要结合课件或录像、教具进行,否则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或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拆装实习,作实践体会,亲手感受。

轴的加工工艺性更难理解,工艺结构要结合车工实习的内容来讲,请同学谈自己实习加工的体会,就比较好懂,中心孔是加工细长轴和为了下一道工序加工准备的;退刀槽是为了加工螺纹时,防止撞坏零件左端面而设计的;越程槽是为了磨削后装配零件能到位而设计的。

装配工艺比较难懂,许多装配工艺是为了方便装配和准确定位而设计的。如30°大倒角是为了顺利安装;两个零件在轴向和径向只能各有一个配合面,不可能使一个配合面同时接触两个面。过度要求适得其反,实际上也是达不到要求的。这里要培养学生从实际的要求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也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

教学中配合课件演示教学,可以提高效果。

三、小结(10分钟)

1、按载荷方向直轴可以分为传动轴、心轴和转轴三种,大多数轴为转轴。

2、一般常见轴为45钢,较重要的轴为40Cr经过调质处理。

3、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可分为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两种。轴肩和键是常用的两种方法,具体要以实际而选用。

4、轴的加工工艺性是按加工需要确定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P [课后分析]

齿轮课件【篇9】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8.3 滚动轴承

【课程名称】 滚动轴承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滚动轴承的分类及结构。

2.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含义,能够熟记常用轴承的代号。3.能够正确的拆装与维护轴承。二.能力目标

1. 能够掌握滚动轴承的优点及应用场合。

2. 能够看懂滚动轴承代号的含义,并正确选用轴承。三.素质目标

1. 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特性。

2. 能够读懂滚动轴承代号的含义。

四.教学要求

1. 了解滚动轴承的功用、分类、特点。2. 熟悉滚动轴承代号的含义。【教学重点】

1. 滚动轴承的特点与应用场合。2. 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含义。【难点分析】

1. 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的使用场合。2. 滚动轴承的代号含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具演示,讲课中穿插讨论与提问。【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教具与实物。【教学安排】

4学时(180分钟)【教学过程】

一.作业讲评(5分钟)

根据轴类零件学生作业完成中存在问题进行讲评,注意强调独立完成,切勿抄袭。重点表扬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少部分同学。二.导入新课(5分钟)

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较大,开始运转时滑动摩擦阻力较大,而滚动摩擦的摩擦系数比滑动摩擦的摩擦系数小,起动容易,所以在大量的场合中滚动轴承的应用比滑动轴承更加广泛。

三、新课教学

1.滚动轴承的结构 用实物和挂图、动画表示滚动轴承的结构,使学生对滚动轴承的结构有感性的认识。这里主要掌握基本结构,即由内外座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滚动体的结构决定了轴承的特性,因此应当作为重点来讲解,区分出轴承的承载和转速特点。2.滚动轴承的分类

可按承载方向、滚动体形状以及是否可调心来分:

按承载方向-主要承载径向载荷的向心轴承;主要承载轴向载荷的推力轴承。按滚动体形状-分球和两类,柱又可分成圆柱和圆锥。按可调心-分调心轴承和非调心轴承。3.滚动轴承的代号

代号的含义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必须要求记住类别、直径系列和内径的表示方法,其余内容懂得去查相关手册即可以了。类别中必须记住常用的深沟球轴承

6、圆锥滚子轴承3和推力轴承5三种代号;直径系列要记住2、3、4即轻、中、重型;宽度系列要记住0、1、2即窄、正常、宽型系列;内径要求记住尾数乘以5为实际内径,但还必须记住00—03的特殊尺寸。该段内容是本节学习重点,要反复结合练习册来练习,达到牢记。

4.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维护

内圈与轴选用较紧的过渡配合;外圈与座孔选用较松的过渡配合。

安装时借用紫铜棒敲入,不能用手锤直接敲打滚动轴承;或用加热方法套入内圈; 安装推力时注意分清标准内孔的座轴承圈分为大小二个内圈,大圈的内孔尺寸比小圈的内孔大0.2mm,应贴紧安装在静止的支座上;小圈安装在转动的轴上,贴紧转动轴的端面上,与轴一起转动。从外观上看,大圈的内孔比较粗糙,安装时千万不能出错,否则轴承很快就会损坏,而且也不起支承的作用。

为保证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必需给予足够的润滑剂。如果轴承选用脂润滑,则油脂的用量不要超过轴承空腔的2/3。油脂过多将形成运动阻力。

安装轴承尽量使用专用工具,可保证轴承的安装质量和使用寿命。用手锤敲打时,防止损坏轴承,注意安装到位,防止出现歪斜。

拆卸滚动轴承时常用拆卸器拆卸滚动轴承的内圈较为快速、方便。5.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常见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有疲劳点蚀和塑性变形,前者是正常失效,后者是超载引起的失效。此外,在密封不好的条件下也会出现磨粒和粘着磨损。三.小结

滚动轴承的使用范围较广,其特点是标准化,系列化,而且方便维修。常用的类型,直径系列和内径代号应当熟记,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非常有益。

注意安装和拆卸滚动轴承应当掌握的要点。四.作业 【课后分析】

齿轮课件【篇10】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7.3 齿轮传动(1)

【课程名称】

齿轮传动(1)【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熟悉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缺点和传动类型。

2. 熟悉齿轮传动的各部分名称及主要参数和基本尺寸计算。二.能力目标

1. 能比较链传动/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主要优缺点及应用场合。2.能够应用计算公式计算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尺寸。三.素质目标

1. 熟悉常用齿轮传动的优点及基本类型。

2. 熟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尺寸计算。四.教学要求

1. 能分析比较出三种传动的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

2. 熟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并能应用公式进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重点】

1. 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分类。

2. 渐开线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尺寸计算。【难点分析】

1. 为什么只有齿轮传动才能得到准确的传动比。这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

2. 为什么非要用渐开线来作齿轮齿廓曲线才能得到准确的传动比?由于书中没有叙述,要求学生从演示课件或教具中演示中得到宏观的答案。【教学方法】

教具与实物演示或课件演示,讲授与学生动手课堂练习相结合。【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瞬时传动比不变的理解有困难,演示教具从宏观上看不出瞬时的变化,需要画图加以说明,但超过教材的要求,只好要求承认教师的结论。

学生对各种类型的齿轮的演示比较兴趣,会提出为什么非要用渐开线来作齿廓不可的问题? 【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实物、教具和课件。【教学安排】

3学时(135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带、链传动的内容,总结出带、链传动缺点。能否用带传动来代替链传动应用在自行车上传动?除此之外,齿轮传动的哪些优点比带、链传动更突出。

二.讲授新课

1. 齿轮传动

先演示圆柱齿轮传动,与链传动相比,齿轮传动没有链条,而是靠齿面直接啮合来传递运动。齿形按渐开线曲线制作,它具有许多特点,突出的是传动比恒定,无论任何瞬时传动,传动比都达到完全准确。此外,还具有寿命长,传递功率大的优点,当然制造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由于齿轮传动具有其他传动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按两轴位置之间相互关系可分为如图7-24的三种类型,即:

(1)两轴相互平行的圆柱齿轮传动;(2)两轴相交的圆锥齿数传动;(3)两轴交错的蜗杆蜗轮传动。

3.渐开线齿轮的各部份名称及主要参数

各部份名称按齿轮实物或大的挂图进行讲解,见表7-2,重点突出齿厚等于齿槽宽的分度圆定义,由于它是看不见的圆,而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圆,应说明清楚。

主要参数是表示并决定齿轮几何尺寸的值,首先要区分两者的概念。模数是主要参数中的最重要表示量,要从分度圆的长度计算推出,即

周长 czpd dzp

由于值是无理数,为了便于计算和测量,用模数mp代入上式,即得

dzm

规定m为一系列标准值,即使分度圆的值成为一个比较整齐的数值。4. 齿轮的结构及材料

安齿轮外径的大小分为齿轮轴、实体齿轮、腹板式齿轮和轮辐式齿轮,见教材中立体图。

5. 齿轮的材料常用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锻造而成,当直径大于500毫米而不方便锻造时,采用铸钢或灰铸铁

6. 传动比与基本尺寸计算公式

如书中公式和表7-4所列。

三.小结

1.链传动的优点是可得到准确的平均传动比,而且可以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其缺点是冲击和噪声。

2.齿轮传动由于采用渐开线齿廓,可得到准确的恒定传动比。传动的类型按轴线的位置可分为三种。最常用的是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3.齿轮传动的参数为五个,模数最重要且已标准化。几何尺寸计算由主要参数来决定。

四.布置作业

【课后分析】

齿轮课件【篇11】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7.1

带传动

【课程名称】

带传动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带传动的特点、结构、标准和材料。

2. 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传动比、安装与维护。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带传动的主要优点,V带的结构与标准。

2.熟悉常用带轮的材料、结构。掌握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要求。三.素质目标

1. 熟悉带传动的优缺点和应用场合。2. 了解V带和带轮的结构与标准。

3. 能够正确安装带传动,进行调整维护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四.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带传动的应用场合,比较各类型带传动的特点和V带传动的优点。2. 了解组成带的结构及标准。了解带轮槽的标准结构。3. 掌握带传动的安装、调整与维护方法。【教学重点】

1. 带传动的主要优点及缺点,带的标准。2. 带传动的安装调整与维护。【难点分析】

为什么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从V带的橡胶材料容易产生弹性变形,和V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来分析。可举例随身听录音机的电机就是靠橡胶带来带动录音带转动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声音变调,带速变慢,其原因就是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带在带轮上产生弹性滑动而引起的。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是自身材料引起的,因此是不可避免的,也就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也可举洗衣机为例。【教学方法】

演示与讲授相结合,配合带的实物比较型号与材料和断面形状。【学生分析】

1. 由于新一章内容,学习方法应作调整,用构件之间的传递运动来学习。注意联系实际,多带实物演示,激发学习热情。

2. 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设问,多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安排】

3学时(135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所讲的常用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都是靠构件之间的作用力来驱动相邻构件运动的。而机械传动是靠构件之间的摩擦或啮合来传动的,以改变从动件的速度大小,实现减速、增速、变速或改变力与力矩的变化,但从动件的运动都是匀速的,连续的。常用的机械传动有五种。即:

摩擦传动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二种。

啮合传动有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链传动三种。

二.讲授新课

1. 带传动的组成:主、从动带轮和传动带。工作时靠带与带轮之间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属于利用中间挠性件的摩擦运动。2.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类型很多,如图7-

1、2所示。教师可以演示带去的实物。

带传动的特点很多,重点要记住优点是传动平稳,能吸收振动、无噪声,过载能打滑起保护作用;主要缺点是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所以,一般安装在与电机直接相连接的传动轴上。3.V带的结构

由于相同条件下V带传递功率是平皮带的3倍左右,因此V带应用最广。根据传递功率大小,分为七种型号,Y、Z型号的皮带断面较小,常用于家用电器上。依次为A、B、C、D、E,随着皮带断面形状逐渐变大,传递的功率也相应变大。

除了断面尺寸外,由于V带做成环形的密封整体,不能断开调整长度,所以国家已制定标准的基准长度系列,使用中应按标准进行选择。4.带轮材料、结构

工业上常用带轮材料为HT150铸铁,具有足够强度,易于加工,价格便宜的特点;在低速或轻载中常用工程塑料或铝合金,如洗衣机的大带轮选用工程塑料,而小带轮用铁板制成。

轮槽的结构与带相配合使用,在中性层处的尺寸相同。由于带传动时,带在小轮中的弯曲变形较大,内侧受压缩变形,为了保证带与带轮充分的接触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将V带的楔角做成40°,而带轮的楔角依型号和小带轮直径的变化而变化,分别为32°、34°、36°和38°四种。4.带传动的失效形式

当载荷超过带传动所能传递的动力时带在带轮上打滑,和摩擦带疲劳撕裂是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为了增大传动时的接触摩擦角,使传递的动力最大,要求带传动的下边为紧边,上边为松边。5.带传动的传动比

带传动的传动比为主动轮的转速与从动轮的转速之比,也等于从动轮的基准直径与主动轮的基准直径之比。传动比一般小于3。6.V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

该内容是中职学生的学习重点,与生产操作密切相关。带的张紧是保证带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为前提,因此要经常进行张紧,方法很多,如图7-

11、12所示。

带的安装中,如果是新带,即使是相同型号和规格,由于弹性材料的原因,带的基准长度都有一定的误差,所以应当注意选择相同内周长的带安装在同一带轮上,避免因为个别带长度过长而不能正常工作。同时注意新旧带不能一起使用。

在装卸V带时,如果调近两带轮的中心矩,可以很方便地将带拆卸或安装。如果不调整两轮中心矩,硬将带从带轮上撬下来,一定要先把带从大轮上撬下来;安装时应先把带套在小轮上,再将带从大轮上盘上去,此时应特别注意不能用手直接操作,防止将手夹在带与带轮之间,那将是悲剧。

带在带轮上地松紧一定要符合10-15mm的压下要求,过松不能传递足够的摩擦力和扭矩,过紧将会增大压轴力,加大对轴承的径向载荷。如果是滑动轴承,将加剧磨损。如洗衣机皮带太松,水流缓慢,衣服洗不净;如果皮带过紧,波轮轴很快过度磨损产生中间漏水。

三.小结

1.带传动的工作特性与机构有何不同,带传动最主要的优缺点。2.V带与带轮已标准化,应按标准选用。

3.带的安装、调整与维护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课后分析】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齿轮实验心得 | 励志课件 | 忠骨课件 | 运动课件
上一篇:面试邀请函(锦集14篇) 下一篇:因病辞职报告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