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古文课件#】教师会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内容来给学生上课。每位教师都需要花心思来筹备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对于创造性教育和创新教学来说是必要的条件。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文课件”的范文,这份报告仅供参考,具体的实施建议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古文课件(篇1)
教学准备:
1、咏菊的美文集锦。
2、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菊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懂得做一个有用的人。
2.知道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和性格。
3.正确理解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的意思。
4.能借助注释把古文译成白话文,背诵古文《菊》,。
5、课外延伸,欣赏菊的美文。能借助图画说说菊花的形状、颜色。
教学过程:
一、移情造景,引入课题。
1、多媒体出示古诗(含音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音乐开始几秒钟之后,师开始有感情地朗读。
知道这首诗在赞美什么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也来赞美这坚强秀丽的菊花吧!(齐读一遍)
3、师:读得真好,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黄巢写的(多媒体出示朝代、作者),诗名就叫《菊花》(多媒体补上诗名)。菊历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我们的语文书上就有一篇文质兼美而又简洁的古文,让我们来欣赏吧!
多媒体出示课题:19古文二则菊
齐读课题。
二、学习《菊》。
1、在你的印象中,菊花是怎样的?
2、古文是怎样赞美菊花的呢?来,把书翻到P167,读读课文,先把生字的音读准了,再把句子读通顺了。
(多媒体出示:读)
3、谁愿意来读?(读后让学生点评)
4、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多媒体出示:在课题边补上*)全文只有43个字,凭你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书上的插图读懂它,来,让我们互相帮助,边读边理解,把这篇古文读懂。
5、大家来议一议,你读懂了什么?(多媒体出示:议)
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理解词义;
①或的词义及在句中的作用;
②赭(看书中插图,中间的那朵菊花。)
③既(多媒体出示四种选条,供学生选择意思。)
(2)理解句意;
(3)古文一共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多媒体出示:香味
形状
颜色
品性
(4)师引读全文;
(5)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则古文的意思。(多媒体出示:说)
6、指导背诵。
(1)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己试试看。(多媒体出示:背)
(2)背得怎样?我们来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画面。(多媒体演示课文画面)
(3)谁愿意把对菊的感悟表达出来?老师有奖励,给你配上音乐。(指名背诵并配上音乐)
7、悟。
(1)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叫陶渊明,他在自家的屋前屋后种植着菊花,更是以菊的品格自喻,希望自己有菊花那样的美德,你能说说是什么美德吗?(指名回答)
(2)师总结:说得对,我们领悟到(多媒体出示:悟)人们之所以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在于它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
多媒体出示:不畏严寒
三、课外延伸。
1、师:因此古往今来,赞美菊花的篇章不胜枚举,同学们可以打开老师发下的资料,也可以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文。(多媒体出示咏菊的片段、诗歌,含音乐)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呢?
3、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1)不但文人墨客钟情于菊,一般的老百姓家中也种植菊花,一年一度的菊展更是吸引了八方来客!瞧,老师在网上举办了一次菊展,来,请大家观赏。(多媒体展示菊花,读读每朵花的名称)
(2)你能选择某一个角度把自己最中意的菊花向大家做一番介绍吗?请大家做准备。(放音乐)指名说说。(师及时点评指导)。
四、总结:
1、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了花之君子菊花,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被称为君子吗?(梅、兰、竹)
2、所以人们把这四种植物称为花中四君子。老师制作了一个网页,汇集了它们的图、文,大家看(师点击自制网页,做一番浏览)
3、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诗歌、散文,人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仔细地读,细细地品味?那我们下一次的阅览课就到电脑房去上,到时一人一台电脑,给你充分的时间去欣赏。
4、师宣布下课。
备用:(师结合多媒体)今天,我们通过读古文,议疑难,说意思,背古文,悟品格的方法学习了《菊》,下节课我们就用这个学习方法来自学《莲》。希望同学们通过更多的美文欣赏,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风格情调的美,思想内涵的美,让我们去发现美,描绘美。
古文课件(篇2)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座破旧简陋的房子,它既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他却成就了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走进他的《陋室铭》。
二、出示目标(出示幻灯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四、解题(出示幻灯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五、写作背景
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厢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幻灯片出示两副对联)
六、走进陋室:(自学指导一)过渡语: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走进陋室,熟读课文。要求:
1、注意节奏、语调与情感,读出韵味。
2、注意句式特点。(找出押韵的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七、熟悉陋室:(自学指导二)自主学习: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检查学生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多媒体出示重点词句。(由小组讨论互助解决)
八、理解陋室:(自学指导三)(出示幻灯片)
你认为刘禹锡的陋室陋吗?主人是不是也认为很简陋呢?
1、陋室简陋,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不陋,又在何处?(思维角度:环境、交往、生活)
那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幽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儒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高雅)
九、探究陋室:(自学指导四,)
1.本文主要写的对象是陋室,但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写的却是山、水、诸葛庐、子云亭,这与写陋室有联系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结尾为何又引用孔子的话?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3.作者写陋室不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4.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十、走出陋室(多角度解读课文)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刘禹锡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情怀?(学生各述己见)
老师归纳: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因此,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地学习和接受,不断提升自己学识和做人的涵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总结全文:
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在这篇只有81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只要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向我们展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达到了这层境界,我们就可以坦然反问: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陋之有?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的深深敬仰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陋室铭》 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
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5、巧妙的设计提问,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
6、对于课堂的时间安排如再紧凑些,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掌握。
总之,这一堂课,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让我收获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我想,我只能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思考教学中问题,我才可能在教师成长的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古文课件(篇3)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二则并背诵。
4、懂得读书有“三到”,特别要专心,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学习字词,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媒体出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琅琅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30、古文两则
4、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读通古文,注意停顿
借助工具,理解字义
连词成句,说说句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介绍作者及《读书有三到》。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教师范读(配乐),学生在心中默默跟读。(出示古文及停顿),生自由读。
4、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交流板书:心到
眼到
口到
三、研读课文
(一)《读书又三到》(出示古文和译文)
1、理解词语“尝”:(出示句子)
句子中“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里有几个义项,请你看看应该选哪一个?
说说句意。
2、再读课文,了解古文意思。
(1)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不理解的字可以看看注解或查查字典。(2)交流。
重点理解:“此”、“却只”、“决”、“亦”(3)一人读古文,一人解释。
A 当学生讲到第二句时(出示句子),教师加以补充。师:作者这句写出了心、眼、口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推断。
B重点比较译句,哪一句更适合原文?为什么? 媒体出示: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 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
(4)小结:作者运用了假设和因果以及反问句式,准确而有力地推断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
3、配乐朗读古文并背诵。
(二)自学《论语·学而篇》
1、板书:论语·学而篇
2、师介绍《论语》(媒体出示)
3、复习方法:
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读书有三到》的?(交流,媒体再出示)
4、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学《论语·学而篇》。思考:在《论语·学而篇》里是通过哪几方面来讲一个人的学习情况的?
5、请几个女生朗读该文(出示),然后请几个同学翻译,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6、赏析古文经典词语的妙用:
“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一词原本是指“有修养的人”,而在该古文里意思为“很有修养”,很形象,很准确地表达了文中的意思。
7、通读全文(配乐),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文章在《论语·学而篇》里是通过哪几方面来讲一个人的学习情况的? 板书:个人温习
大家探讨
修炼修养
该文抓住了一个人的“个人温习、大家探讨、修炼修养”准确地写出了一个人在世时的学习情况。这种取材之精到,眼光之敏锐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6、背诵该古文(配乐)。
课堂小结
四、总结复习
1、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还懂得了遇事要敢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希望大家课后找找除了《读书有三到》和《论语·学而篇》中讲到的名言之外,还有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2、出示名言,生轻读
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学学名言,再翻译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学习文言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的含义。
课后习题
五、作业:
1、解释带点字义
(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背诵古文。
3、拓展: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读书有三到》对你有什么启发?
古文课件(篇4)
八年级古文专题复习
一、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1—4。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圣人非所与熙也()(2)齐人固善盗乎()..(3)吾欲辱之,何以也?()(4)晏子避席对曰()...(5)酒酣()
(6)左右对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二、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病笃()
(2)索舆()()
(3)都不哭()....(4)掷地()
(5)人琴俱亡()..6.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7.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8.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9.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文后问题。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西南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消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及记之而去。
10.用课文原句在横线处填空。
11.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1)许:_________________(2)去: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符号画出限定句子。
(1)用“~~~”画出第①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2)用“()”标出描写少游鱼动态的句子。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并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及被贬后凄苦心情的句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和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15-19题。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
17、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_
18、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19、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古文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已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指导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过渡,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古文课件(篇6)
内容预览:
选举风波
[总体构思]
这是一篇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评价人物性格、体验人物内心世界、品味幽默活泼的语言无疑是欣赏这篇小说的重点。关键在于须着力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平台,精心创设有文趣、情趣和美感的教学情境,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小说中的种种人生滋味和坚强、勇敢、负责、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这样一个心灵的远游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层层深入地对话,辅之以朗读,引领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解读文本、拓展文本。同时,不断提示学生如何圈点,如何批注。在这个基础上,教给学生欣赏小说的四步曲:评人物、读内心、谈感受、品语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请学生默读全文。(亦可分角色朗读)
(二)以默读、跳读、轻声读等方式自读课文,独立思考或轻声讨论,完成以下思考题,批注在文中。
1、概括故事情节。
2、谈谈你最喜欢的人物。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相关叙述句来说说理由。
3、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贾里是如何体会的?请举例说明。
4、勾画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完全交给学生自读和思考,让学生直接去感受和体会,为第二课时围绕思考题对话和交流蓄势。
第二课时
(一)评人物
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相关叙述句来说说。
(二)读内心
1、老师举例,如何抓住文中心理感受的词句借助合理想象去体会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
2、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组织学生仿照范例讨论并交流对人生多味的体会。
(三)谈感受
1、请贾里从小说中走出来,倾听同学们诉说心情故事。
2、在朗读中感悟坚强、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
(四)品语言
1、学生例举小说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老师点拨比喻、口语、大词小用等方法对达成幽默效果的作用。
2、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领会幽默是一种智慧、一种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的道理。
板书设计
欣赏小说四步曲:
评人物
读内心
谈感受
品语言
教学探讨:
1、长文如何短教?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性思考,优化教材,简化教学思路。
2、长文如何深教?可以靠提出由浅入深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起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和激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
[设计亮点]
评人物、读内心、谈感受、品语言,既体现教学思路,又授予学生欣赏小说的方法,并借此由浅入深地组织起学生、老师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走进去,请出来,从中得出人生感悟。
[教学札记]
反复审视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便不断心生遗憾。遗憾一,当一生举鲁艳青帮助贾里班级起草告全校师生书为例,证明她乐于助人,有正义感时,我未能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此人还有处事果断,有组织和引导才能的个性特征。这一类的遗憾不一而足。遗憾二,某些对话环节拖沓往复,完全可以更高效地驾驭课堂节奏。由此可见,更理性地思考教材,更诗意地驾驭课堂,实在应成为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
[专家点评]
这堂课成功地组织起师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品读细腻、积累丰富,既授予学生欣赏小说的方法,又着力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紧扣文本,随文讲解;立足学情(异地借班授课),循循善诱,老师激情,学生动情,师生密切互动。可以说,教师以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课堂以恰当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而展示了课改的方向。
[由漳州、泉州、石狮、晋江、惠安等地教研员点评]
附: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师(微笑、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我将带大家卷进一场风波,这场风波叫--(生齐答:选举风波)走进这场风波,我们将和贾里、鲁艳青、鲁智胜他们一起去经历一段生活的风风雨雨,去感受一段心情的起起落落。
师:阅读小说第一步,可以先品评小说中的种种人物。一起说说,小说写了哪些人物?
生(七嘴八舌):贾里、鲁智胜、贾梅、三个女班委、鲁艳青、老板、查老师、男篮队长、作家、陈应达。
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相关叙述句来说说你的理由。先在小组里畅谈,待会儿一起来交流。(生交流对话,师融入其中)。
生1:我喜欢鲁智胜。他活泼滑稽,很会抬高自己。从P11喂,我请客、请客。快吃吧,名牌的,她人不错,我的优点她全有可以看出他的可爱。
生2:贾里。他心地不坏,挺善良,懂得知错。从P12说实话,这样贾里才更难过,说明贾里后悔自己没选鲁艳青当学生会主席了。
生3:我补充。从P109到了两点起,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贾里一个人可以看出他作为班委,很负责任;P117贾里鼓足勇气说明年,明年我一定选你当学生会主席还看出他勇于承认错误,弥补错误。
生4:我喜欢贾里的爸爸。喜欢他说话有哲理。比如这句:如果样样都顺利,还要你努什么力?
师:贾里父亲在电话里说这句话时,是怎么说的?(生齐答:充满激情地)请大家也充满激情地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生齐读后)还感觉出什么了吗?
生5:贾里爸爸经历很多风雨,所以遇事泰然处之,很稳重。说话很有哲理。
生6:我喜欢鲁艳青。她乐于助人,有正义感。从P114她听见几句牢骚,下午就到贾里班上探听,和大家一起起草了告学校师生书,请求大家声援可以看出。
生7:我补充。从这话还可以看出她是个不爱计较的人。贾里写了那个选举理由让她落选了,可她不记仇还主动来帮忙,真是宽宏大量。
生8:其实贾里也很正直、善良。林武翔受伤,本不是他的错,他却面红耳赤,脑子发涨,很担心林武翔,很牵挂同学。
师:(故意地)好象有的人物人气指数不高啊,比如陈应达,他可是学习尖子啊?
众生(脱口而出):他自私!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当班级受到校外噪音干扰时,贾里怎么做?陈应达又是怎么做的?
生9:贾里四处奔波,想尽办法让噪音消除,而陈应达却争做第一个逃兵。
生10:这可以看出陈应达很自私,而贾里为班级打抱不平,很有正义感。
(在这个过程中,师不时提醒学生圈点笔记)
师:(颔首)大家初步解读了人物,也许还不是很完善,但没关系,我们还可以进入欣赏小说的第二环节,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看,几番风雨几番沉浮后,这场风波的结局怎样?请大家齐读小说后两段。(生齐读)
师:经历这场风波之后,贾里最大感受是什么?(生答: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多味什么意思?
众生:丰富多彩。酸甜苦辣。
师:那么贾里在这场风波中到底体验了怎样的人生滋味呢?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老师先举例子。请看P112第二、三段。大家帮老师朗读一下好吗?(生齐读)
师:我们来找找描写贾里内心感受的词语?
生(齐答):很抱歉、更难过。
师:当初贾里写了那个鲁艳青的弟弟请我们吃巧克力的选举理由,结果鲁艳青落选了。贾里做了这件事后,一开始可能感到很痛快,因为教训了鲁智胜。这个家伙用贿赂的方式来选举。可后来事情发展着,感觉就不一样了。先是鲁智胜暴跳如雷,后是鲁艳青见了他依旧校友校友好热情地打招呼,于是他越来越后悔,难过了。这是不是人生多味的感觉?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先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聊一聊,待会上来说。(生交流,师融入其中)
生11:P116有两个词,深感内疚,陷入深深地苦恼。我觉得内疚是因为他听说林武翔的伤会有后遗症;苦恼是因为一些不知情的人责怪他,骂他害人精。
师(启发地):我把这两个词位置对换一下好不好?
生12:(顿悟):不好。贾里一开始并没有听到别人骂他害人精,所以只为林武翔的伤而内疚;后来不明真情的人都投来鄙视的目光,他就感到内疚加苦恼了。
师(更深入地):这当中他还做了件什么事?
众生:自告奋勇去照顾林武翔的父母。
师:把这段齐读一下。再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
师:去照顾林武翔父母,他们怎么对待?
众生:拒绝!气恼!
师:想象一下,林武翔的父母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13:我儿子是你害的,你还来假慈悲!然后赶他走。
生14:林武翔是他父母的独生子,他父母又是盲人,所以他父母一定是很宝贝林武翔的,如今他受伤害,还可能留下后遗症什么的,他父母一定感觉这世界对他们很不公平。我儿子要有什么不幸的话,我也不活了!
师:哦,脸上神情会怎样?
生14:非常生气,一边说些难听的话,一边把贾里一脚踢出去!(众生会意一笑)
师:同学们想象得很形象啊。好,我们再来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们是贾里,本来好心好意要上门照顾二老,却遭拒绝,像同学说的,被一脚踢出去!面对这样的情形,想象一下,贾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众说纷纭):难过、自责、后悔、气愤、忧愁、委屈。
师:这是不是真正人生的滋味是多味的?酸甜苦辣,在这里都尝尽了啊。
生15:贾里感到委屈还表现在这一句:唉,要是我知道林武翔会受这样的伤,我情愿在噪音中度过一生。贾里终于委屈地说出这句话,号啕大哭,谁劝都没有用!
师:好,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把这句朗读一下。(师生齐读)。
师:我把终于这个词拿掉,再读。(生齐读后)感觉有何不同?
生16:贾里的委屈已经忍了很久了。
生17:贾里从一开始的忿忿然,到后来听说林武翔可能会有后遗症,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想,当时如果不主张店铺搬迁,林武翔也许不致受伤,如今造成这种情况怎么办啊!
师(动情地):是啊,他不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错,真是茫然啊。
生18:贾里这样做是为大家着想,但却被同学们指责,他可能觉得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
师:嗯,虽然是善意的,结局却不是那么完美。这种感觉真是难以言尽啊。
师:同学们,学会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我们得到了更多的艺术享受。刚才,我们体验了贾里在这场风波里经历的欢乐与苦恼。贾里是初一年的学生,我想,如果他从小说中走出来的话,走到我们中间,他也一定很想听听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心情故事。不知同学能否说说看?
(众生窃窃私语,一学生私下里叫住老师,耳语了几句,表情有些为难。)
师(面对全体,神秘地)有的同学偷偷跟我说,这是秘密,不能说的,说了就侵犯了我的隐私权。(众生笑)不过没关系,你如果觉得是秘密,那么不必说,不勉强同学。可不可以找一些既不是秘密又可以表达酸甜苦辣的心情故事?
生19:我讲的是我和我小狗的故事。爸爸给我买了一条小狗,我经常带它去玩。一个月后,因为我们那边公寓里不许养狗,就把它送人了。不见了小狗,我躲在被窝里哭,感觉挺压抑的,我认为我宁可要小狗也不要住在公寓里。
生20:我考好的时候,每个人都表扬,感觉自己被捧上了天;考差了,每个人都有说教,那时真想挖个地洞钻下去。
生21:我第一次月考,考砸了,很难过,我就告诉自己期中考一定要赶上,结果我一下进步了许多。我也对自己通过努力换来的进步感到快乐。
师:当你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滋味时,一般来说,你怎么让自己走过去呢?
生22:胜不骄,败不馁。(众生笑)
师生(不约而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生23:自己躲在房间里哭哭哭,然后告诉自己一定能行。
生24:把这事告诉同学,或写在纸上倾诉。
师:那么当贾里经历了这些心情的起起落落后,他是怎么走出这段心情的灰色地带的呢?
生25:贾里的爸爸帮助他。他说:如果样样都顺利,还要你努什么力?
师:贾里的爸爸想通过这句话告诉贾里什么?
生26:人生的道路不是顺顺利利地,如果顺利过去了,没经过什么努力,那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生27: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没有挫折,又怎样产生更大的动力去拼搏?
师:多有哲理的话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真心英雄》里的一句歌词,记在贾里爸爸说的话旁边好吗?(生笔记)
师:经历这场风波后,贾里他们慢慢成熟长大了。后来在开庆祝会时,查老师也说了一句话。来,男生扮演查老师齐读一下。
(男生读)
师(动情地):当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也想像查老师一样对同学们说:坚强些,孩子们,走过去,你的前面也许是个晴朗的天空。还有一句格言,苦难是生命的玫瑰,也一并送给大家。请记下来,课后再体会一下其中的含义。(生笔记)
师:我们阅读小说走到了第三步,谈感受。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欣赏小说,那就是从语言角度。我来出个选择题,大家凭直觉说出你的想法好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平淡真挚的,还是深沉含蓄的,还是风趣幽默的?(众生答:风趣幽默)大家帮我找找例子好吗?
生23:我不能为你而留一级,鲁艳青很幽默。
生24:把巧克力扔在那家伙脸上,挺逗的。
师:他怎么不写成把巧克力扔在那同学脸上?
生24:那家伙,比较有趣。
生25:比较口语化。
师:写文章时适当运用口语,有什么好处啊?
众生:亲切、轻松、活泼。
生26:女生像吃多了发酵粉,一下子又高又大用了比喻,挺形象的。
生27:这个专啃英语书的家伙,啃字用得好,幽默。
生28:怎么样,鲁艳青是不是位巾帼英雄,巾帼英雄很幽默。
师:为什么?
生29:巾帼英雄。是指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牺牲,表现英勇的。
师:把大场合用的词用在这里,这种手法叫大词小用,就产生幽默效果了。
师:文中幽默风趣的句子还有很多。我希望同学们学会把幽默语言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说,我有一次脸上挂着霜走进办公室,一同事问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我急忙哭丧着脸说:给点阳光,我就灿烂。(众生笑),嘿,整个办公室的空气就轻松活泼起来了。还有一次,我在爬楼梯时,碰见前面两个同学,一男一女,女的在前,男的在后。那男同学调皮啊,故意把手中篮球打在那女同学后脚跟上。那女同学就转过头来,两手插腰,你们猜她说什么了?--哼!对付你这种人,就应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场大笑)瞧,政治科中严肃的词用在这里,让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幽默是需要智慧的,它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要自信、乐观、大度,你说出来的话才幽默。希望同学多培养自己热爱生活、自信乐观的态度,让自己的语言充满幽默感,好吗?(众生微笑,点头)下课!!
古文课件(篇7)
5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也保存了不少的神话。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学期的小古文,有了一定的古文基础。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古文兴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复述出来。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复述出来。难点,培养孩子古文兴趣。
教学方法:新授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有这样一只鸟,他外形像乌鸦,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只小小的鸟却有一个大愿望——他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呢?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自读古文,注意字音。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ā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è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重点指正字音:
发鸠山(jiū)柘木(zhè)白 喙(huì)自詨(xiāo)少 女(shào)溺(nì)衔(xián)堙(yīn)
再读古文,试着理解古文文意
三、再读古文,解析文义
重点字词:
文:花纹(纹)首:头(昂首阔步、首饰)喙:鸟兽的嘴 詨:呼叫 是:这,指精卫鸟 少女:小女儿 溺:淹没 故:所以 为:变成 堙:填塞
译文:又(再)向北二百里,有座叫发鸠的山,它的上边长着很多柘树;在这座山上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有花纹的脑袋,白色的嘴,赤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很象自己在呼叫自己。这种鸟原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淹死而没有返回,所以就成为精卫鸟。精卫坚持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块,决心用来填平东海。漳水河从发鸠山流出,向东一直流入黄河。(然后再流入东海。衬托精卫填海,路途遥远)
四、我是故事小能手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名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
五、人物形象
讨论:精卫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不屈不挠:(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起因:女娃溺而不返
经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屈不挠
六、作业布置
将《精卫填海》讲给你的家人及朋友听。
古文课件(篇8)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着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矛盾
一、指名背《司马光救友》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入新课的学习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三、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评,再在全班交流。
四、精读课文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五、自由交谈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从文中悟出的道理。
如: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你读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朋友听。
古文课件(篇9)
内容预览:
《古文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
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二、作者、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三、讲解《四知》
1、杨震简介: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2、题目解说: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3、文章注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德才兼备就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四次的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前来拜见,深夜带着十斤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样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后来调动为涿州太守。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下的拜见。子孙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长辈有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节操留给他们,不是很宝贵的财富吗!
4、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二、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5、写法全解: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为后人所敬仰。
四、讲解《私心》
1、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课文注释: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并赶走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奏之事,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眠。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3、结构分析:全文分成两层,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4、主题分析: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5、写法分析:语言简洁,朴素无华。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第五伦的私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五、拓展迁移
附:《后汉书》之传世名篇
乐羊子妻【题解】《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列女传》为范晔新创体例,主要记载历史上杰出女子的生平事迹。本文主要颂扬乐羊子妻品行高洁、具有毅力和远见的事迹。
【原文】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附:杨震故事《毁屋留名》
官至京都司徒的杨震从蒲州巡视完毕,顺路渡过黄河,准备到故土杨家村看看。为了避免州县官吏的前呼后拥、设宴接风,他不穿官服,不带随从,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县境内。已是正午时分,路边的田地里空荡荡的,不见一个人影。前边不远处,一位老人赶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朝这边走来。杨震顿感亲切,急步上前深揖一礼:这位老哥请留步,请问杨家村距此还有多远?老人仔细打量他一番,惊喜地握住他的手说: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关西夫子杨伯起吗?杨震也欣喜地叫道:你是村东头的杨贵杨老汉嘛。多年不见,您老还是那么精神!谁知他这么一说,杨老汉反而抽回了自己的手,自嘲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瞧我这记性,都忘了您已经在京城作了大官了,再也不是当年的杨伯起喽。杨震心头一颤,不解地问道:老哥,此话怎讲?老汉脖子一梗,说你装什么糊涂,你们家前不久才盖了一所大宅子,足有十几亩地,上百间房,气派着呢。杨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话当真?杨老汉拍拍胸口:我还会骗你不成?你若不信,我可以和你一同前往,咱们眼见为实。杨老汉领着杨震来到村中他们家的旧址前,杨震呆住了。他们原来的那两间破房子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雕梁画栋,气势非凡的大宅院。杨震恼怒地把门拍得震天响,应声出来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杨震劈手揪住他的衣襟,问道:我乃杨震,这是怎么回事?管家战战兢兢地说:大人息怒,小人只知道这宅子是大人的几位朋友出资盖的,说是给您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份基业。杨震从怀中掏出玉环,叹道:想我杨震一生清白,有如此环。此环留与子孙足矣,岂容这宅院污我清白!说完抓起墙角的铁锤,发疯似得朝墙上砸去。在杨震的坚持下,几天之后,这座宅院化为乌有。而杨震清正廉洁的名声却在乡亲们中间广为传颂。
......
古文课件(篇10)
中药专业医古文知识点整理
考试可能情况:
单选(10个,每题1分,五选一)
多选(5个,每题一分)
有词语和语法,如词类活用
填空(15个,每空1分)
文章提要,或与工具书有关,如我国第一部字典,字的偏旁部首,查虚词,查笔画、工具书编排方法,汉字等
简答(10分,四道题)
主要出现在工具书和汉字部分,各两道,并有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的简答题。解词(15分)
翻译(20分,5或6个)
句读(阅读理解,25分)
解词,回答问题
古文部分
《扁鹊传》
《史记》,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百三十篇,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翻译: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入住,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于是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翻译:扁鹊说:“他的血脉是正常的,你有什么惊怪的?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现在你们主君的病与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会痊愈。”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翻译: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人体内有病会从体表反应出来,在千里之内,确诊的根据有很多,难以详尽地列举。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翻译: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让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
《华佗传》
《三国志》,晋,陈寿,纪传体分国史(断代史)。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华佗)在徐州一带求学,通晓各种儒家经典著作。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系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就像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蛇(寄生虫),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说:“像是遇见我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翻译:因此把华佗押解交付许昌的监狱,审讯验实(华佗)服罪。荀彧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翻译: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运动则水谷精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转动的门轴不会腐朽一样。
《序及方技略》
《汉书》,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刘向、刘歆父子根据《别录》和《七略》编纂,我国现存第一部官修群书目录,收书38种,596家,13200余卷,分类简述其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
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神仙,房中。
微言大义:多以精当的言辞阐述儒家经典的要义。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翻译:战国合纵连横,真假纷争,诸子百家的言论混乱。到了秦朝担忧这种状况,于是烧毁书籍,使人民愚昧。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
翻译:医经,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的本源,用来阐述百病的根由和生死的界限,进而用来研究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用的范围,探讨各种药物的恰当配伍及其适宜的病症。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翻译:经方,是根据药物寒温的特性,估量疾病的深浅,凭借药物的作用,依照人对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来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配伍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以疏通闭塞、解除郁结,使病人恢复健康。
《原序》
王世贞,明,文学家,戏曲理论家。
1、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翻译:我观察他这个人,润泽的相貌,清瘦的身躯,言谈兴味浓厚,真的是普天之下仅有的一个人。
《大医精诚》
孙思邈,唐,医学家。《备急千金要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精”指医技精湛,“诚”指品德高尚。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
翻译:如果对最为精妙细微的事情,用最为粗浅的思维方法去探求,难道不危险吗。
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翻译:如果有生病受苦的人前来求救的话,不得询问他们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关系亲疏、是华夏之人还是四夷之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要完全平等,都像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
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翻译:自古以来高明的医生治病,常用活着的动物来救助危重的病人,虽然说动物低贱而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伤害别的生命来使自己得益,万物在感情上共同憎恨,何况人类呢。
4、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翻译:心中怀着救世济民的志愿,所以也琐碎地谈了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可以因我言谈粗俗而以这些道理为耻啊。
《医话四则》
1、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翻译:又有擅长草书的医生,医案有的人不认识,关系到的问题还不紧要;至于药名,那么药铺中的人,难道能都认识草书吗?鲁莽轻率的人大概地抓药就会造成祸患,小心谨慎的人来回询问会造成拖延。能不能与同行约定,凡是书写药方医案,字字迹一定清爽,药名一定共识。
2、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翻译:(崔默庵)看见生病的人用手掰开眼睛,看着他吃喝,原来是他眼眶全都肿了,没法睁开。
3、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愈不敢自信矣。
翻译:(我)仔细地想其中的缘故,该不会是(患者)来看病时已经接近黄昏,行走急迫而咳嗽也加剧,因此气机闭塞脉象混乱,才有这种证象的吧?然而(我)思考到这里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了。
工具书部分
定义:
工具书是为满足人们质疑求知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编排形式和查检方法,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资料线索的专供查检的图书。
作用:
解释疑难、辅助自学、指示门径、提供线索、搜集资料。
分类:
字典、辞书、书目、索引、文摘、类书、丛书、政书、年鉴、手册、年表。
字典: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简明中医字典》
辞书:即词典,解释词的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辞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书目:即图书目录,记录图书的名称、作者、卷数、版本,有的还包括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评价、收藏单位等。
《中国图书联合目录》、《宋以前医籍考》
索引:又称通检、备检、引得,是把一种或多种书(刊)里的内容编成条目按一定方法编排,并注明出处,专供检索的工具书。
《医学史论文献资料索引》、《本草纲目索引》
文摘:论文摘要,将论文的主要论点简明扼要地摘录出来,以供读者阅读。
《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
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资料的工具书。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太平圣惠方》
丛书:在一个总名称下,把原来单独印行的若干部书籍原封不动地汇编在一起的工具书。
《珍本医书集成》、《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部首编排法
普通字词典一般采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
笔画编排法
中医药书籍一般采用。《中医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等
音序编排法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主题事类编排法
《尔雅》、《方言》等
查找中医文献:
善用目录、索引、类书、丛书。
常用工具书
字典:
《尔雅》,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首创部首编排法,用“六书”理论解释文字。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编撰。
新《辞海》和《辞源》的区别
新《辞海》是用现代方法编写的大型百科性辞书,所收词目以解决一般读者在学习、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为主,并兼顾各学科的学术体系,不收古体字和冷僻字,古义的征引也较少。新《辞源》删去旧版中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增加古汉语词语,修改不正确的注释,抽换并增补较多例证,对出处加注作者、篇名和卷次,从而成为一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汉字部分
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现代简化字。
特点:
由图形到笔画,从形意结合到形意分离,从表义到形声,从繁复到简化。
六书:
汉字结构的理论体系,《说文解字》首次全面阐释,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即用简约的写意方法形象地描绘各别的对象。
日、月、人、女、心、手、止、木、鸟、鱼、龙、羊、牛等。
指事字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即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用符号点明所要表示的局部,所加的符号即指事符号。本、末、朱、刃、叉、寸、亦、身、母、上、下、中等。
会意字
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即将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利用它们的形体或意义会合时产生的新义来表达。步、涉、即、既、得、秉、兼、采、益、陟、降等。
形声字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即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合而成,表意者为形符,表音者为声符。
转注字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字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即利用同音字来记写意义上与其并无关系的字。
来、午、我、难等。
通假字:
古籍中,本有其字而未使用,却借写了当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其它字,而这两个字的意义并不相同,此用字方式称通假或假借。
确定条件:本字与通假字共存,读音相同或相近,要有足够的依据。
古今字:
在一个字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或改换形符另造新字,以分担原有字一部分义项的文字现象。
HeavenRain
古文课件(篇11)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范晔及其《后汉书》;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四知》,文章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刻画形象传神;主旨突出,事例典型。
4、《私心》,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选择典型事例,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朴实,让读者扪心自省。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
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
《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例,叙事简明而周详,记事有重点而不遗漏。其叙事的特点是以类相从而不记年代的先后。有些篇目的内容颇有增益,如《东夷列传》就较详细的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当时称倭国)的情况,又《南蛮传》也为前所未载。《后汉书》又新立了一些类传,如《逸民》、《列女》等。
2、杨震(?~124)中国东汉大臣。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誉为关西夫子杨伯起。一直不答州郡的征召,年50,始仕于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其廉洁最为人称道。后转为涿郡太守。元初四年(117),征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代刘恺为司徒,后又代刘恺为太尉。皇亲国戚每每向他推荐自己的亲信,他都不准。中常侍樊丰等鼓动大兴土木,他极力反对。赵腾屡次上书,指陈得失,帝欲诛之,他劝谏。由于太过忠直,遭奸臣怨恨,交相诬毁,诏遣归故里。半途饮酖自尽。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先世为战国田氏,后徙西汉园陵,便以迁徙次序为姓。东汉初,被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后任铸钱掾,领长安市,百姓悦服。建武二十七年(后51),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光武帝召之,有政见,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万官,亲自锄草养马,妻子为炊。受俸禄仅留一月粮,其余皆助百姓之贫者。后任蜀郡太守。所至皆有政声,举荐贫者为属官,多至两千石。章帝初,代牟融为司空,奏请削弱马、窦等外戚权势。第五伦奉公尽节,言事不阿附;性质憨,少文采,任官以贞洁著称,当时人也比作西汉的贡禹。
3、学习生字:
骘(zhì)
邑(yì)
谒(yè)涿(zhuō)
辄(zhé)
悫(què)
征辟(bì)便(biàn)宜 辄(zhé)蕴藉(yùn)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古今异义:
(1)便宜——古义:利益,好处,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2)选举——古义:选贤任能。今义: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3)性质——古义:本性诚实
今义:一种事物区别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2、词类活用: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怀,这里用做动词,意思是:怀里揣着。).
四、默读课文,感知大意:
《四知》中的杨震不慕仕途,以致“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50岁时被推荐,历任刺史、太守、司耕、太尉等职。本文通过对杨震遇故知的描写,赞扬了他那种“文官不爱钱”“官清民自安”的为官为民之道。他的“四知”精神,堪称为中外古今官吏的楷模。
《私心》一文评价了第五伦秉公办事,竭力保全节操,并以事例说明他没有私心,任职正直清廉的品质。通过第五伦对“您有私心吗”这一回答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有私心的,但私心有程度、大小之分,并且产生私心或引发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关键是看自己怎样去对待和处理。
两则故事语言简洁,虚实清晰有条理,其蕴涵的哲理浅显易懂,但又发人深省。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从文学的角度肯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史传文学的特点:
1、寓褒贬于叙事中,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2、以人物为中心,强调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二、学习《四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并翻译课文。
2、《四知》一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开头到“后转诼郡太守”):写杨震拒金。第二层(“性公廉”到结尾):杨震拒为子孙“开产业”。
3、品味语言: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侧面描写,说明杨震声名远播;接着写他的官职得到不断提升,为后文王密夜访行贿作铺垫。
(2)、“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鲜明地表现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决态度,刻画出一位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的清官形象。
(3)、“使后世称为清官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震认为让后代做清官的子孙是最丰厚的产业。表现了他视金钱如粪土、洁身自好的精神。
4、合作探究:
你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意义?
明确:在封建社会,有一句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就是封建官场上行贿受贿的事情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像文中王密这样下属贿赂上司的事情十分普遍,而送给上司好处的目的无非是要从上司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杨震却能义正词严,拒不收贿赂,足见其清正廉洁。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拒绝贿赂的同时还批评教育行贿者。我们今天就要认识到:腐败之风,古已有之,反腐败任重道远,只有我们不断地以高要求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走好每一步。
三、学习《私心》: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并翻译课文。
2、《私心》一文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奉公无私。第二层(“或问伦曰”到结尾):写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
3、品味语言:
(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开篇交代第五伦奉公守法的优秀品质。接下来举了三个例子,具体说明第五伦奉公尽节的崇高品德。
(2)“昔人有与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终不用也。”——自我解剖,举出别人不知道的事例:有人送礼,虽拒收,但心里还是不能忘记他。
(3)、“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作者宕开一笔,写第五伦有“私心”,反衬他的真无私,揭示他自省的优秀品质。
4、合作探究: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私心?你怎么看第五伦的这些“私心”?
明确:第五伦认为自己在举贤任能和私人感情方面还有私心。这些“私心”实属人之常情,他并没有 什么不对的地方,只是由于他严于自律,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敢于挖掘灵魂深处的小小私心。这也可看出他在大的方面没有值得谴责的地方。这种严于自律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教师小结:
《论语》上说,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修身。“私心”所讲的就是第五伦的一个修身的故事。自古以来,人们常常赞美“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人。舆论上大都认为有私心是不好的,很少有人坦陈自己有私心。这个故事的引人之处和它的教育意义就在于第五伦能够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这些事情他自己不说谁也不会知道,可他却主动说出来并且承认自己是有私心的,这是难能可贵的。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21、古文二则
1、四知:侧面描写——将军荐才、官职屡迁(清正廉洁);
正面描写——杨震拒金、拒开产业。
2、《私心》:正面描写——辄叱诸子并遣之;奏记便宜并封上;
侧面描写——心不能忘昔人;子有疾,不省视竟夕不眠。
古文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
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
1、听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语调、语速(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 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
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
(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
(二))
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6)、点一生试译课文
三、重点研读,细品陋室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四、深入理解,雅悟陋室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体验感悟,延展陋室
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六、交流感受,总结陋室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4、齐背《陋室铭》
《陋室铭》课堂实录 金华四中 郑永威
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 生1:铭文 生2:刻骨铭心 师:很好 生3:铭刻 师:不错 生4:座右铭
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5:铭记
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考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师:翻译好了吗?翻译的时候发现一个画面就举手,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就把手举高一点。生:我仿佛看见一个房子,他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他看到的是房子的外面,外面是太狠碧绿,草色青葱,外面看完了,里面有没有东西啊?
生:我放佛看到了刘禹锡和别的人,谈笑往来的人大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师:知识渊博的人,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鸿儒。
师:“鸿儒”是什么意思?注释怎么说的?
生:博学的人,我看到和刘禹锡谈笑往来的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并没有没有没有知识的人。师:没有知识的人是看不到的,和他交往的都是有知识的人,还有吗? 生:我看到刘禹锡在弹没有装饰过的琴。师:没有装饰的琴是什么样的琴? 生:素琴
师:好,我把他写一下,在这里老是要插说一下,他弹的是一种素琴,住在一间陋室,可见他生活条件怎么样?
生:不是很富裕,比较清贫。
师:但是,他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谈笑有鸿儒,调素琴”这个画面中看到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的?我这里有两种音乐准备的,让大家来猜一猜刘禹锡调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 师播放音乐两段:一曲欢快的音乐;一曲高山流水。师:哪一种音乐啊? 生:第二种
师: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雅。
师:高雅,可见他的志趣也很高雅,刘禹锡在调素琴的时候,他的志趣很高雅(板书志趣高雅),那么他除了调素琴,他还可以? 生:阅金经
师:“金经”什么意思? 生:佛经
师:他还可以“阅金经”,佛经,那么他看佛经有什么感觉? 生:悠闲
师:也很悠闲,那么,还有一句话该怎么说呢?
生:刘禹锡他在他的房子里弹琴,阅读佛经,旁边没有琴瑟、萧管等嘈杂的乐器来扰乱他的耳朵,非常清静,让他的心理很宁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让他劳累。师:什么让他乱耳? 生:一些琴瑟、萧管等乐器。师:用原文说是哪个词? 生:丝竹
师:丝竹这种乐器一般会出现在哪里? 生:在热闹的地方 师:比方说? 生:宫廷里面
师:“丝竹”代表什么生活 生:权位高,地位重,生活富有 师:很到位,“案牍“是什么意思? 生:官府的公文
师:一般都是什么人看的? 生:当官的人
师:那它代表的是什么? 生:荣华富贵,权利
师:荣华富贵,至高的权利,那是很多人都向往的,那么,刘禹锡对荣华富贵,权利地位持有什么态度呢?
生:一种不屑的眼神和态度。师: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品德高尚,非常高雅 师:把机会留点给别人吧,生:他很清高 对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视 师:不是不重视,而是根本不在他的眼里,师:同学们,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请大家看示例,师示范朗读。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漏?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屏显:当一回刘禹锡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师: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前面一三五的同学往后转,把纸条传一下。把讨论下来的东西写在我发来的小纸条上。(小组讨论合作约6分钟)
师:差不多了吧?要想表现的举个手。请你来。还要有个搭档。先介绍一下谁是知县老儿,谁是刘禹锡。
生1:瞧你着穷酸样,估计你也没啥朋友吧?
生2:错,错,错!神马都是浮云。或许我很穷但我还有很多朋友呀,而你却穷得只有官和钱,还压力山大呢!我的朋友全是知心之友,而你的朋友只是些狐朋狗友罢了。生1:你,你,你即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这些杂音与使人劳累的案牍,在清静的环境里,素琴的音色更 绘图啊!你在那么乱的环境里还整啥整啊?(会场掌声)
师:你们是701班吧,一班一班,非同一般啊!还有谁来表现一下?
好的,你们来。你们已经商量好了,你们谁是知县,谁是刘禹锡。好,开始吧!生1:看你的穷酸样,肯定没有人和你交朋友吧?
生2:我可不像你,我选朋友是看质不看量,我有刘大哥和白大哥。他们可是十分给力的。他们都是我的生死之交。而你呢,你看看你,你那些酒席上的朋友只是狗肉朋友,他们跟你在一起是为了什么,相信你自己心里是最为清楚的。如果你不是知县,看你还有什么人与你为友。这样一来,你觉得你有什么权力来笑我吗?
生1:既没丝竹又没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就有了安静,没有了案牍就有了轻松和快乐。你天天在嘈杂和劳累当中,虽有名有利可这又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师:好,请坐下。我觉得刘禹锡他如果看到今天的场景,我估计他要笑的,我要给他画张笑脸。(师板书:画笑脸。)
我觉得他会欣慰地笑,因为在一千两百年之后嘉兴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出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有灵气的少年才俊啊!
师:我们这四句话,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这个表情(手指板书的笑脸)来读一读这四句了吧? 生齐读屏显的四句。
师:好。那么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要记住什么呢?现在我们明白了,他其实是要记住: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其实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你们看—— 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
【屏显: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 陶渊明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山中宰相 陶弘景】
师: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现。请看大屏幕。【屏显:走近作者
】 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怎么样? 生:伤心。
师:伤心悲痛欲绝啊!可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
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他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他写了桃花来讽刺权贵。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他被贬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激情读诗。【屏显: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曾经因桃花而被贬,他就不怕再次被贬吗?他在序里这样写道“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等待。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
所以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对他是什么评价啊? 生齐答——诗豪。
【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师:我们来看这张笑脸,表面上是一张笑脸,他的骨子里是有豪气的。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面三句话,前面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里面? 【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可以去轻轻地去读。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 生思考。师:有人举手了。
生:把自己比作龙和仙人,很有豪气。
师:对了,把自己和仙人与龙对比,这是何等的豪气啊!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这种豪气? 【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生:他将自己和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相比,把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比。
师:回答得太正确了!(板书:思诸葛,比子云)他是想着把自己和诸葛亮和子云相比啊,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齐答:三国时蜀国丞相,政治家。师:子云是什么人? 生齐答:西汉文学家。师:这些人都是怎么样的? 生:伟大的。
师:伟大的,名扬天下的。可见刘禹锡想要一辈子呆在陋室里么?不是的。他曾经在前面,知县老爷把他安排在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写过这样的诗句: 【屏显: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心在哪里啊? 生齐答:在京。
师:他心在京,他想干嘛?
生1:他想要回到长安,去推翻那些暴政,控诉贪官的行为。
师:我估计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吧?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生2:忧国忧民的人。
师:他住在什么地方?陋室里。心里想着什么?他想着要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如果没有明君,也没有关系。他就不当政治家他就当什么家? 生3:他就当文学家。师:他照样名扬天下。师:可见他的抱负怎样? 生4:抱负很大。
师:这里有副对联请大家填一填,有四个字,请同学填进去,对联注意词性要相同的。好,请你来说一下。
生:思诸葛比子云,志向远大。
师:志向远大,好,我把它写一写。有没有问题?请坐。我们说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能不能有同样的字啊?和上联的志趣相同了?改成什么比较好? 生:改成抱负远大。
师:(改写,板书)好了,这样子,就比较工整了。
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个陋室中,这个陋室还会简陋吗?(老师板书,画室)学生齐答:不会。师:陋室怎么样了? 生齐答:不陋了。师:所以孔子怎么说? 生齐答:何陋之有? 师:这个问是什么问? 生:反问
师:反问应该怎么读? 生:响亮。
师:好,你来读一读。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哦,这个语气像不像响亮的语气? 生齐答:不像。再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这个语气读得好多了。大家再来读一下,要读出一种豪气来,把“何陋之有”读两遍。生齐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师:同学们,刘禹锡把这个《陋室铭》写好后,请人刻在石碑上,还立在门口。
(激昂)你们看,那个知县老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几个随从来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拿起课文,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我提议一下,最后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生齐读。音乐响起,屏显一间陋室图片。老师激情读: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屏显: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
——《陋室铭》说课
襄阳市第七中学
王俊华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
1、理内容
学生品读探究:
⑴ “陋室”“陋”的理由。
⑵ “陋室”“不陋”的理由。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明确:
①环境雅
②情趣雅
③心志雅
2、悟主旨
(1)文章哪句话能统领全篇?
(2)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写法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
【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探究感悟,话别陋室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别陋室。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积累名篇,铭记陋室
学生赛背课文,积累名篇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附: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环境雅
陋室不陋
情趣雅
心志雅
托
物
言
志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五、课后谈收获,总结教学得与失
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本语言积淀为学生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学习,读中培养语感,品中揣摩美词,悟中升华心灵,学生的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继续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有些讨论会偏离中心,教师应适当的调整讨论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后教学中继续凸显“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