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范文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精选6篇

2023-02-17 11:56:26 建设工作计划 生态工作计划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范文#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精选6篇#】想要快速完成生态建设的新任务,我们必须提前制作相对应的工作计划了,生态建设的工作主要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工作计划能够让我们弥补之前工作上的缺漏,进而更好地完成工作,那么你接触过的工作计划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精选6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篇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进程,保证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顺利实施,我局认真贯彻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整治方面的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按照《县度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确定的目标,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制订了相关工作计划:

一、加强重视程度,落实专人负责。我局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根据《县度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要求,局领导将开展三次以上专门研究,并确定由工矿安全科负责此项工作,联络员为郭特迪。

二、通过开展县“安全生产年”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促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我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工作。严格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设计和竣工验收审查以及试生产(使用)备案等工作程序和要求,提高准入条件,规范审批程序。建立化工项目安全生产动态监管跟踪机制,加强对化工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跟踪督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四、进一步深化安全标准化活动,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安全标准化活动企业参与率,要求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50%以上有仓储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

五、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条件,积极做好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准备。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过程中,严把换证条件,对安全管理“滑坡”、安全条件下降等不再具备应有安全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换证。积极开展使用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为实施危险化学品使用行政许可做好准备。同时要加大安全评价报告真实性和符合性的核查力度,督促评价机构依法承担相关安全技术及报告的把关工作。对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报告和评价机构,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并依法责令停业整改,直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篇二】

有一位著名学者曾这样解释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它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个是自然条件,这个城市要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间、人们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设施。另一个是人文条件,‘宜居城市’应是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和文化的城市,让人有一种归属感,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这个城市就是自己的家。”

一、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人做过些一项调查,关于的宜居水平,九成以上受调查者认为发展得非常快,但交通、休闲娱乐设施、公用空地等方面,开放程度不够。说明市民对的宜居满意度不算很高。

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性行业水平低,服务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才能从本质上改变这一城市的生活水平;道路建设跟不上,地处于西南山地,交通不便,要提高这一地区的宜居水平就要加强道路建设;公交设施投入不够,公共设施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群众文明程度不高,城市的文明是这个城市的软环境,群众的文明程度也是决定这个城市宜居程度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建设宜居

1的环境优势

县位于重庆市域中部,是重庆市城乡统筹试范县,县城15万人,总人口93万,属于三峡生态经济区,近年来,县的城市布局有了很大的发展,远远超过周边城市的发展。一系列大型生态居民区配套设施的竣工完成,使县的都市化进程步伐稳健。

作为重庆市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尤其自己的独特优势。交通便利,处于长寿、万州、涪陵等大中城市的结合部,是重庆东部近郊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是三峡旅游陆路环线上的一个重要结点。以及交通线路的完善都将大大促进了未来的发展。县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称号,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同时在民间文化中也是铜管乐之乡,重庆书画之乡之称。这些对宜居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厚重地民俗文化基础,是建设宜居城市的软环境。县资源丰富,素有“巴国粮仓”、“牡丹故里”等美称。人民利用牡丹的文化底蕴,以花为媒,大打“三花牌”(牡丹花、油菜花、白柚花),极大地提升了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引进外资项目、引进资金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宜居建设争取到了不可或缺的资金和人才。

2的城市定位

要发展宜居城市,要有一个设施、功能、结构基本齐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居住环境首先就是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对各类住房的需求。其次是供水、交通、通讯、生活、医疗、城市的建筑、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第三就是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如:城市的社会治安状况;人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保障;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人们在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基层设施能否得到满足;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其他公共危机等方面是否有健全的应急机构,严谨的应急预案,科学的应急机制等。第四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文、文化、生态及发展环境。市民的民风、政府的作风、城市精神的提炼与认同,是人们对城市人文环境的主要需求;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是人们对城市文化环境的重要需求;城市的基础自然条件、环境治理能力、生态质量状况、可持续发展潜力,是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需求;城市的行业、就业、创业条件能否提供出良好的机遇,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环境的主要需求。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从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看人民正不断提高着优质的生活品味。县人民日常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已坚定地预示着县的宜居城市发展事态良好、前景开阔。

从政府发面看在构建宜居城市的进程中,政府首先要把握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定位。根据重庆市提出的建设“绿色重庆,森林重庆”县政府已初步定义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为“重点发展工业,巩固原有的企业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培训机构,重点培训和提拔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这些方向的提出都对建设环境资源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要和谐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在考虑城市建设任务时应确立一个“城市现代化、生态环保化”的目标定位。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定位。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无非也是三个方面:个体、群体、全社会。因此,在建设城市人文环境时要以“群众和谐,社会和谐”的目标定位。按照这个目标定位要求,1要以创建“平安”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公共应急体系、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建设。2要加快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不断健全县的社会保障体系。3协调现阶段社会存在突出矛盾。把公平,平等放到首要位置,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坚实的软环境平台。

三、加快构建宜居的步伐

1三个层面一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人的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宜居的最基本要求。二是软硬环境的建设。人们物质上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必然会上升至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需要。各项公共服务措施是否完善,供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是否健全成为构建宜居的主要标志。三是和谐的宜居条件。当人们的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后,在建设生活环境方面就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就会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存。城市和宜居环境是这三个层面的结合和载体,是构建和谐的重要方面。

2齐心协力同发展一是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和信心:二是构建宜居要与重庆的总体发展相适应;三是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认识目前的县情和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四是创新发展思路,将城市发展导入宜居城市和和谐社会的良性发展轨道中

3合理的城市管理。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在建设中贯穿“宜居生态”。一是要在管理理念上,从破除“按部就班”到实现“改革创新”。让合理有效的城市管理规划贯穿于整体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并积极反馈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使公共产品的规划、建设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二是要在价值尺度上,从破除以“物”为重点到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兼顾以“人”为中心,突出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给群众更高的生活品质。三是要在施政理念上,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毛病。四是要在服务方式上,破除“粗放”实现“精细”。五是要在民生和市容的关系上,从破除“只重市容”到同时“兼顾民生”的要求。

4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和谐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原则。三是坚持挖掘自身特色的原则。因此,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县自身的地域优势,根据的本土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文化、土特产文化;根据千年古县的历史传承,大力开发丹乡文化、乡村文化;根据千年古县的民俗、民风,大力开发民乐文化、饮食文化等较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使县在建设宜居城市之路上更具吸引力和活力,成为重庆市建设宜居城市的鲜明旗帜。

5建立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一是县是山城,能过充分利用山水优势,构建丰富的城市绿化景观。能够利用山地特有的结构,种植不同的绿化植物,形成丰富的绿化带,发展立体绿化,构建生物的多样性。二要保护好空间形态,建设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城市。利用河流,山体,森林,城市建筑等,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布局结构,提高总体视觉质量。三山城上的建筑属于错落有致型,有比其他城市更好的条件发展城市夜景,城市夜景观是城市形象的有力补充。目前,夜景灯饰应以丰富和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美化夜景、丰富市民和游客夜间文化生活为手段,通过实施夜景灯饰亮化建设和改造,把中心城区精心打造成“点、线、带、面”相结合,独具特色夜景灯饰景观系统。这就必须解决夜景灯饰规划层面的问题,通过对夜景灯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走出一条独辟蹊径造特色、依靠特色聚人气的夜景经济发展之路,从而快速实现城市空间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张。四有“牡丹故里”之称,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造的“花海”景观。20xx年成功举办过第一届牡丹节,此后每年都会接待近25万游客,以牡丹为媒,搭配各种经济活动,促进全县的旅游,经贸,交通等的全面发展。从“牡丹节”去办至今为县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速度,都带来的难能可贵的机会。造“花海”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县的名誉度。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形象

一座宜居城市,最大的表现在于能够吸引住人。我们打造宜居,就要注重和谐,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要提高市民素质,发扬城市精神。诚实守信是第一步,看一个城市市民素质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市民的诚信度,诚信是一种品牌,一种形象,一种软环境。还要有良好的风尚,包括工作礼仪,社交礼仪,个人形象等方面,对市民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思,从源头上改掉市民的孽根性。可以开展一些评选活动,比如:优秀小区,优秀个人等。让市民参与其中,形成一定的竞争性,让人带动人,通过网络媒体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多向群众开放体育馆,少年宫,图书馆,公园等有益于加强市民素质的公共场所,在市民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多进行文化交流,丰富市民的生活,共同建造和谐,文明,友好的社会环境。

建设宜居城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今后的建设中要不断的提高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要使县的整体功能更加的合理化,把建设成为一座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宜居之城,休闲之城,魅力之城。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以“行业作风优良,人民满意”为要求,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牵挂旅游单位内部管理全面实现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国际化,为提高园区旅游接待水平,为zz林生态园创建江苏省旅游行业文明单位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

旅游作为“窗口”行业,关系到城市形象。结合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以及行业规范服务达标的要求,具体目标是:规范服务,旅游景区(点)规范服务基本达标,力争创建行业文明单位。

三、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4月1日至4月30日)

(1)结合行风建设与“创优”党员大会,动员全系广大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投身创建活动,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2)通过报刊、电视台、电台,向全社会及全部门广泛选产创建活动的意义、标准、内容、步骤及工作重点。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5月1日——7月30日)

(1)部门对照要求进行实施。

(2)部门自查。各部门围绕创建目标和任务,找粗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分析原因,进行自纠。

(3)公司结合创建工作,组织全面督查。

(4)各部门对自查及公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8月1日——9月30日)

公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考核验收。考核验收方式:

(1)汇报创建实施和自查自纠情况,提供创建工作台账;

(2)通过有关做他会,发放民意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听取市民、游客以及员工的意见;

(3)现场考评。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0月1日至12月)

总结全公司旅游系统创建行业文明单位的经验,表彰一批创建工作的先进个人和部门。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篇四】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紧扣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贵阳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启动贵阳市环境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绿地系统规划、环保产业规划和生态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衔接国土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规划体系,合理布局生态空间。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指标体系,以生态文明系列创建为载体,以创建试点示范为带动,促进高新技术、现代制造、高端服务产业发展。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发挥指挥棒作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二)抓好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植被恢复、环城绿化、森林抚育试点、中德财政合作贵阳市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20万亩,完成环城绿化1、5万亩,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抓好景观提升,实施森林景观改造,因地制宜实施城市通道沿线、城市周边、石漠化、采矿迹地、工程迹地和河流水系等区域生态修复,着力打造点、线、面结合的城市森林景观,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实现森林景观与城市绿化的无缝连接。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精品工程,按照“国内一流、世界眼光、贵阳特色”的理念,制订和完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高品质绿化,落实园林精细化管理。抢抓承办第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机遇,打造更多更好生态产品,实施十大增绿工程,着力解决公共绿地少的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落实生态保护。树立大局意识,严格依法行政,建立提前介入、加强指导、主动服务、监管到位的工作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治水、净气、护林、控违、保土”五大战役。发挥森林公安、生态环境监察支队、资源林政等专业执法队伍作用,强化行政与行政、行政与司法、司法与司法、执法与社会监督之间的联动,运用司法介入、联合执法、行政综合执法等手段,严厉打击生态违法行为。

(四)加强环境治理。全力推进创模攻坚,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目标。启动蓝天守护计划、碧水治理计划和绿地保卫计划,实施林业信息化、环保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健全重点污染源“一源一档”,完善在线监控平台,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狠抓节能减排,督促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落实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业废物资源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贡献率。开展大气、水源、土壤污染治理,深化七大大气治理工程和六大治水工程,保护青山绿水和清新空气。

(五)做好论坛筹备。按照接轨国际、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的工作思路,超前策划各项活动和分论坛,依托论坛这一高级别、国际性平台,积极推介我市的生态优势、环境优势和发展优势,使之转化为吸引高端人才、吸引优质产业、吸引良好投资的综合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升级换代。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篇五】

一、20xx年工作总结

1、圆满完成了县下达的20xx年林业四大基地建设造林任务。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x亩(任务x亩),基中油茶x亩、毛竹x亩、三桠x亩、板栗、泡桐、猕猴桃等x亩,火烧迹地造林x亩,绿化造林x24亩。

2、县城生态建设工程属县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x万元,今年计划投资x万元,x月份已完成投资x万元。已完成高速入口至红绿灯两侧、城西立交桥四周空地、城西广场、天堂西路两侧坡面、南园滨河公园、竹篙尖公园等处x公里街道绿化工程。

六潜高速岳西段从响肠至温泉两旁火烧迹地多,为加强该段绿化、美化建设,我局2月作出详规,3月中旬通过县政府招投标,确定投入x万元由皖林公司完成绿化任务。已完成火烧迹地绿化造林x亩,营造以毛竹、枫香等树种为主的风景林224亩。

318国道、x国道沿线实行严格封育,不准采伐、采脂与采挖,部分地方火烧迹地及时更新造林。

3、完成环城绿化x公顷,绿化建制镇1个,村庄绿化x个,绿色长廊10公里,森林提质工程x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283公顷,长防林造林467公顷,速丰林建设x公顷,经果林建设x公顷,花卉苗木基地建设x公顷,完善生态旅游区6个,建立科普教育基地3处、义务植树基地2处。

4、20xx年全县有林地面积x公项,森林覆盖率x%,林木绿化率x%,活立木总蓄积量x立方米。

二、20xx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林业四大基地建设,计划新造林x亩,其中油茶x亩,毛竹x亩,三桠160亩,薄壳山核桃508亩,马尾松、枫香、映山红等5197亩。

2、鼓励和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果、林花、林牧等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在提高林地利用率与产出率上取得新突破。

3、实施城镇森林生态建设工程,其中县城建成区绿化x公顷、环城绿化17公顷、新增乡镇绿化达标3个,新增村庄绿化达标10个;实施绿色长廊工程28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x公顷;实施花卉苗木基地建设x公顷、林下经济x公顷。

4、全县有林地面积增加到x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以上。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篇六】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保障广大市民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力争通过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生产发展、生活、生态良好的生态市。

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

①生态经济日趋发达。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经济结构合理。到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元以上,年人均财政收入超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元,第三产业占比重大于%。

②生态环境更为和谐。环境污染基本消除,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到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ⅱ级标准的天数每年达天以上,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每万元二氧化硫和排放强度分别小于千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恢复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分别大于%、%和%。

③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乡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质量全面改善,生态文化特色显著。到年,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超过%,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城市化水平大于%,城市气化率大于%,恩格尔系数小于%,基尼系数在~之间,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

按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结合的原则,到年争取%以上的乡镇通过全国优美乡镇验收,%的县(市)达到生态县验收标准;年%的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的区、县(市)达到生态县验收标准;到年,%以上的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所有县(市)达到生态县验收标准,全面建成生态市。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进程

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有序利用

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维持总量动态平衡。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从年月日起,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实现从采伐到管护的过渡,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搞好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要求,实施城市绿色工程和秀美工程,继续提高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加强洞庭湖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和植被、矿山、文化遗产等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逐步增加“两区一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数量和建设面积,建立一批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严格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在花山、太阳山及其他“两区一园”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中明确环境保护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均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内禁止开矿和滥采乱挖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水域内禁止投肥养殖,违者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突出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护湖及大中型水库等江河湖库水体和地下水资源,确保有饮用水保护功能的水体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建成污水处理厂和江南城市污水处理厂,使生活污水全部处理并达标排放。抓紧实施穿紫河等市内河河段恢复、水质改善和岸边绿化美化工程,使其水质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标准。禁止直接向池塘水域和水体排污倒渣,禁止乱填水体、乱占公共绿地搞建设开发。

巩固和加强市大气环境保护圈建设。关停圈内所有以煤为燃料的砖瓦厂。市和各区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要全面建成烟尘控制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关闭区内燃煤炉灶。加快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步伐,普及燃气或其他清洁能源锅炉。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实现各类在用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

加强城市噪声污染控制。继续开展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重点治理工业噪声,严格控制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城市交通噪声。

加强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源管理。严格禁止境外危险废物流入我市,推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和转移联单制度,做到无危险废物排放。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系统,严格控制“白色污染”。所有放射源实行年度安全检查,尽快建立安全监测和管理动态台帐。

倡导可持续消费。宾馆、旅店逐步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具,餐饮服务取消一次性餐具。进一步规范环保产品和环保产业市场,加强对国家、省认定和认证的环保标志产品的监督检查,对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建材、食品等开展监测和监控,确保饮食和居住环境安全。

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实现企业全面稳定的达标排放。突出抓好造纸、医药、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污染治理,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限期关闭标准生产能力以下的造纸企业,所有制浆造纸企业都要配套碱回收工程。

三切实加大人居环境建设力度

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按照打造江南一流山水城市的目标加强市人居环境建设,完善独具特色的滨湖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率先建成生态城市。提高城市规划和城市形象设计水平,建设布局合理、景观优美、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积极推广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采用节能、节材、节地建筑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生态型建筑。

积极建设生态村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户试点。以集镇建设为重点,加强绿化、美化建设,推行污水、垃圾污染集中处理。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控制农药、化肥施用强度,搞好农膜回收,抓好秸秆综合利用。

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在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广泛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扩大公众环保参与面和参与途径,进一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机关”创建活动,努力开发地方生态文化资源。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结合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规定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设备和工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倡导产业集聚化和企业集约化,各类工业园区都要按循环经济和生态理念指导布局、招商和建设。

根据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山区发展以名果、笋竹、药材、高山蔬菜等为主的生态种植,区发展以立体种植和农牧渔相结合的生态种养,区发展以粮畜渔为基础的生态产业。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力争年前全市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比重大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比重大于%;年前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的比重达到左右,培育发展一批绿色及有机食品基地和知名品牌。

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发展绿色物流、绿色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生态型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发展和支持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络建设项目、专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以及节能、节电、节水型商业服务业项目,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

三、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生态市建设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态市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区县(市)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地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把环境保护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和完善政府任期环保目标责任制。从年起,滚动制定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突出重点,认真解决主要环境问题。

二多渠道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生态市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依法征收排污费,建立环境保护基金。改革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改革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恃场化、产业化。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市政府成立环境与资源保护协调推进委员会,发改委、经委、财政、规划、环保、建设、城管、文化、旅游、工商、国土资源、司法、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按规定严把环境准入关,共同做好环境监察和资源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所有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反“三同时”、治理设施擅自停运、超标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建立健全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环境质量年度考核机制和任期环境审计制度,将考评结果与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挂钩。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过错责任追究制,按“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下降的责任人追究过错责任;对造成严重污染事故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立健全重大污染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机制。制定重大污染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快速反应预案,健全环境事故社会求助体系。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市建设的认识,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部门要制订宣传计划,公开环境信息,营造生态市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经营者的教育和培训,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日常教学内容。鼓励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动员公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种草养花、清除污染等各种形式的环保义务活动,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推荐阅读

上一篇:2023年经济工作计划精选7篇 下一篇:复工复产工作计划精选6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