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教育著作读后感

教育著作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08
1 最新教育著作读后感
教育著作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让我们更接近真理,生活的苦难似乎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如何将所有的感悟和启示转化成一篇读后感呢?为了帮助大家,编辑挑选了一篇题为“教育著作读后感”的推荐读物。

教育著作读后感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著,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

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

然而,在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我对学生的看法是错误的。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在讲座开始时,老师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的过程中应该达到什么目的。

思维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它可以成为一种真正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真正掌握知识,不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的精髓,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让他们自主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去。

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趣与热情。

教育教学著作读后感(二)

陶行知是一位深受世人尊敬和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迪和教学效益。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