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行动教育读后感

行动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25
1 行动教育读后感(范文四篇)
行动教育读后感

行动教育读后感(篇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近,我阅读学习了教育学博士韩立福先生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感慨颇多。总括全书是从“传统观、现状分析、理论依据、转型策略”四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等八个主题。

以下就学生观,谈一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学习是学会学习。

对于三英尺高的讲台,我是一个新老师。工作两年多来,课堂内外,茶余饭后,我和身边的同事谈论的最多的话题是“谁学习好,谁学习差,谁学习进步了,谁学习没有起色”;面对学生,我总是一本课本走江湖,也信誓旦旦教训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必须掌握!”诸如此类的自以为是,还有许多。

通过阅读,我明白,我被囿于传统的教学观不能自拔,我还固执地坚持着“教师中心”“知识中心”和“课本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却不能掌握学习方法,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深刻转变自己的学生观,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推广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性学习。我曾经问过学生为什么学习,他们的答案多是“可以考上大学、可以赚钱、可以找个好工作......”这些目标并不是那么诱人,从孩子们的懈怠不难发觉。

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悲惨世界里,学习成了多数每天真开眼的最大烦恼,他们为了成绩挨批评,为了一道难题流泪,为了作业皱起眉头。我想老师应该首先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在课堂上多问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记忆知识。教师作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应该精心备课,深入研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付诸行动,自主性学习就不难实现了。

2、合作式学习。我们班上有35个学生,绝顶聪明的可以说没有,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孩子。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么根据学生特点调位置,分小组,形成小组内合作学习,真可谓明智之举。

划分学习小组之后,选取负责人的正副组长,建立小组竞争机制,不得不说三年级的孩子是喜欢竞争的,他们在比较中发现长处和不足,在比赛中激发了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可以交流资料、可以自由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共赢”。

3、**式学习。我想到讲述《孔子拜师》一课的时候,我会连环问学生几个问题:孔子是谁?

课文讲了孔子干了一件什么事?他拜谁为师?为什么要拜师?

是怎样去拜师的?问题难易相间,但是环环相扣,解决到最后,小结式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我相信,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理顺思维、掌握知识的过程。

有时让学生...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