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认识厘米课件

认识厘米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20
1 认识厘米课件实用
厘米课件
认识厘米课件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程的先决条件,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这样做可以避免遗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认识厘米课件”。如果您希望获取更多信息,请务必访问我们的网站!

认识厘米课件 篇1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

查看更多
2 认识厘米课件汇集
厘米课件
认识厘米课件

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了“认识厘米课件”。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实现优质课程的必要条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对教案课件进行充分准备和前期设计,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相信这些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认识厘米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第69页例6,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第5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米的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说出得数

200厘米=()米3米=()厘米

100厘米=()米6米=()厘米

二、新授

例6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

师出示卷尺,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测量工具卷尺。

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和宽。

让学生用卷尺量一量。师注意学生测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共同完成这一测量过程。

(一定要告诉学一要从物体的端点开始量,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师可先示范再让学生量。

三、巩固练习

第69页做一做

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大约是多长。

可指名学生量一量,看看这个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四、小结(略)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7、8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八第58题。

认识厘米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例1~例3,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分别告诉学生从0 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然后提问:

“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接着再问:

“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

“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

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新课

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