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01
1 生命教育读后感模板十一篇
生命教育读后感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让人满意的读后感?读完作品之后,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 在读完书后,我们应该好好去总结和归纳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为了解答您的疑惑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权威的“生命教育读后感”,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建议!

生命教育读后感(篇1)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在本书的前言——“回归生命的教育”一章中,能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对过去教育的批判与对现代教育的理解。

冯建军教授在书中写道: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诚然,我们之前的教育和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莫过于此,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生涯中画上一个问号。

我们为什么教书育人,我们怎么教书育人,我们已经教书育人了吗?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期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

所以,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冯教授在书中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

每一个特点都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实践。同时,他还列举了关爱生命的研究方法,包括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这也是一线教师走进个体生活、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节奏、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途径。

生命化教育是一次“寻找教育改革与教育自身的内在动力与内在尺度”的自觉努力,就是“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关于教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张文质先生曾提出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他说:“生命化教育要追求教师生命的幸福”。

他由此而对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质疑:“不要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比喻是很可怕的”。这里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付出”、“给予”,是教师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时更有“收获”与“回报”。

而中小学教师,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里,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师的生命与儿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与互动,而后者的正是人的生命路程中最为纯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有活力,也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一个阶段。生命教育就是面向生命,遵循生命特征,全面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品位。我们必须根据本体构成和生命特征,制定相应的教育形式和手段。

生命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关心耐心、热情热情、关心爱护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生命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教育是爱的艺术”。托尔斯泰说过:

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