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2024-06-11 15:22:26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实用文#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生命生命的读后感(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1

认真读了刘校长推荐的《生命与教育》,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感慨万分,选择一二,谈谈我的感受。

一、认知与情感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大脑的机能定位是皮层下结构,认知的定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新皮质。认知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所比喻的,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的构造,使一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的每一级的中间。通过交替的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

读到这儿,咀嚼一番,觉得说得太好了。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从学生的认知方面着手,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完全是大量的知识,还有情感的教育。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在这样践行着,但是没看这本书之前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指导。比如,我们的班队课每周不落地进行文明礼貌和情感上的教育,每个可以用来激发孩子情感的节日都不会被我们错过,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也会见缝插针地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才会达到真善美、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二、自主与自由

生命不仅是全面的、和谐的,而且是自主的、自由的。

自主和创造是人的天性。所谓自主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发展的需要一起,使人生命的主动发展、自我创造成为可能,这是人生命的独特之处。

生命是自由的,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必须凸显生命的灵动。灵动生命的教育,首先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不是用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细细读来,这一部分和我们学校正在倡导和实践的自主习得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学习中,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的习得结果作为考察一堂课的标准。在学习前,我们在让学生预习时,就要求他们学会就课题质疑,然后通过预习解决一部分疑问,然后带着剩下的问题进入课堂,这样学起来学生会觉得学得就是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性高,习得的结果也相对会好。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所以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而奋斗。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2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

飞蛾求生,不屈向上的香瓜子苗,这些都是热爱生命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热爱生命的人,如张海迪、杏林子,她们虽然是残疾人,但她们不自卑,而是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长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生命又仿佛是一次没有返程的旅游,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它,也可以任它流逝;我们可以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这一切都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我们必须对生命负责。

在漫漫人生路中,困难与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登山,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平坦的大道,而是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要携带着勇气与一颗勇于战胜困难的心跨出第一步。挡在前面的是山,我们要做一列翻山越岭的火车。即使失败了,我们也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跨,我们要打起精神,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光辉的生命的河流上航行。只有经历过黑暗,才会知晓阳光的美好。我们不能还沉浸在失利的挫折中,还挣扎在爬坡的艰难里,相信逆境的锤炼也一定会打造出一个更加卓越的自己!

让我们一起为生命的腾飞而努力,让我们共同享受生命中一点一滴!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3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在本书的前言——“回归生命的教育”一章中,能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对过去教育的批判与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冯建军教授在书中写道: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诚然,我们之前的教育和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莫过于此,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生涯中画上一个问号。

我们为什么教书育人,我们怎么教书育人,我们已经教书育人了吗?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期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所以,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冯教授在书中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他还列举了关怀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也是一线教师走进生命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方法。

生命化教育是一次“寻找教育改革与教育自身的内在动力与内在尺度”的自觉努力,就是“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关于教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张文质先生曾提出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他说:“生命化教育要追求教师生命的幸福”。他由此而对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质疑:“不要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比喻是很可怕的”。这里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付出”、“给予”,是教师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时更有“收获”与“回报”。而中小学教师,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里,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师的生命与儿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与互动,而后者的正是人的生命路程中最为纯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有活力,也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一个阶段。《生命教育》是面对生命,遵循生命特征,全面提升生命质量和品味的教育。我们必须的本体构成和生命特性为依据作出相对应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

生命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细心与耐心,热心与激情,关心与爱护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生命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教育是爱的艺术”。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爱是师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情感基础,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基本保障,保持长久的爱可以协调和减少个人,师生之间的敌对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冯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所以冯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4

我读了《生命生命》后,知道的主要内容是:“我”在飞蛾挣扎着想要逃出“我”的手掌和香瓜子在砖缝里不屈向上的生长中感受到了生命。有一次,“我”听诊器倾听着“我”的生命,使“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后,“我”下定决心让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并且一定要珍惜生命,使它不白白流失。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感到了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珍惜生命,不让它白白流失,我以后要少吃垃圾食品和少做一切让寿命减少的事,多做保护生命的事。

听老师说,人本来可以活到250岁的,但因为种种原因,变得不可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在破坏生命,比如:吃垃圾食品、抽烟、喝酒、吸毒等不良喜好。所以,我们必须得让这些人后悔,把不良喜好戒了,使得我们能长命百岁。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5

这几天,我读了冰心奶奶的《谈生命》。冰心奶奶说生命像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

不是每一江春水都能顺利流进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顺利长成大树。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多少磨难,但它们从不向命运屈服。当我们为自己一时失意喋喋不休的抱怨时,高举着泡沫横幅的酒杯,向同学和朋友诉说着命运的不公时,我们是否有想过海伦和霍金的事迹。

海伦凯勒自幼就因病而成了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疾儿童,但她为什么能出版14部著作,发表一次又一次的演讲,因为她没有向命运屈服。为什么霍金能在难以想象的病痛中写出《时间简史》这篇科学著作。因为他也像海伦凯勒一样,没有向命运屈服。其实,像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中国汉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他们也都没想要向命运屈服。

我们不能因为一场球赛输了而不能面对,不能因为班长没选上就感到命运的不公平,不能因为工作上的失败而感到过不去。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心灵的痛创、而海伦凯勒没有心灰意冷,反而更热爱周边的一切。我们面对厄运时,就应当向她一样抛弃命运带给我们的不公,乐观向上的对待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把活着的每一天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让生命绽放出蓝宝石般的价值。

当有一天我们醒来,生命中的太阳又升起来了。这时你通过纷繁世界的外表,寻找到生命中积极向上的真谛!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6

网上曾经传过一个很犀利的话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很无聊的时候,我脑中便会浮现出这个问题。有人说活着时为了自己;有人说活着时为了父母;有人说活着时为了生儿育女,享受终老……而我却一脸迷惘,一团雾水,始终找不到答案。有时甚至觉得在这个世上没有刻意值得眷恋的,总觉得胸中有一块郁积的云。可当我读了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后,我的灵魂深处发生了变化。

在文中,冰心先生把一生比做了东流之水,新生之木。以水路过之情,谁汇聚之景,水入海之状;木生长之难,成材之苦,死亡之静,来写出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欢乐与苦痛。为人,应有自己的一方之地,有自己的一所家园,由自己的一笔成就,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有所不同;为人,应对社会有所助力,对国家有所贡献,让祖国因自己存在而更加强大,就像东流之水入海,又像树木一样,以自己的`死亡来为脚下的一块土地更加肥沃。正如一位先哲所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感谢冰心先生润物细无声的谆谆教导,让我抓住了心中的意思悸动,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生命,并不注重于怎么来,怎么走,更重要的是怎么活?!有死轻于鸿毛说,也有死重于泰山说。不管怎样,但愿我的将来不要像鸿毛一样被人们所淡忘,即使自己不是最有色彩的一笔,也要为今后的人生为自己祖国的山河画上一片云翳!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7

人生的路有时通畅无比,有时却命运多舛。

生命像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树。春水凝聚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洪涛,小树从地底下聚集起许多生力。洪涛快乐的流走,小树勇敢的破土而出。遇上?石阻拦,洪涛愤激的冲倒了这危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小树也许开满繁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新月向他们照耀着,他们只想休息,可不得不前进。终于,洪涛流进了大海。也许有一天,他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拦路的?石。终于,小树消融在大地的怀里。也许有一天,他又长成一棵小树,去聆听黄莺的清吟。

困难总是在我们前进的路上相伴而生,但一旦目标确定,我们便风雨兼程,纵然会碰到若干阻碍,但同时,也有雨后彩虹。有阻碍便有动力,有压力便有希望,这就是冰心带给我的: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在和的生命体验中,()生命表现得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返回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伤。

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勇士千里救母,终有一天,勇士来到湖边,湖里的龙囚禁了勇士的母亲,勇士愤怒得举起刀,双眼通红的与龙决一死战,龙死了,勇士也险些丢掉了生命。勇士全然不顾那淌着血的身体各处,跳入湖中去拯救他的母亲。勇士不知道的是:这个湖的名字叫做生命。

我想,生命之所以延续着,是因为有希望,希望之光照亮了这个勇士以及每个人将要前进的人生之路。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8

今天读了一篇文叫“谈生命”的文章,是冰心奶奶写得,读完后深有感悟。在文章中,冰心奶奶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棵小树”

“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而出,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受着大树的荫蔽,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其实人还不是一样,从出生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在到晚年,最后化作泥土和大自然永远的在一起。人世间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生到头,每个人的收获都不一样,有的人就喜欢沉浸在后悔和痛苦当中,我觉得,那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是自己折磨自己的`一种方式,是自我消极的一种表现。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与其沉浸在后悔当中,还不如趁现在发愤图强。”同时我也很欣赏文中的一句话:“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流动的变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变成了空壳。”“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其实人只要乐观一点,看待问题的角度多一点,心胸宽广一点,胸怀宽的一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自然就近了,痛苦自然就笑了,要记住:“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待痛苦的态度。”

人生有痛苦,也有欢乐,欢乐与痛苦组成整个人生。历经痛苦与磨难后的人生才更快乐。

从现在起,不要在害怕痛苦,勇敢一点,面对着生命的挑战,哪怕是布满荆棘坎坷,艰难险阻,都要勇敢的迈过去,去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让生命经过痛苦与磨难的洗礼后,显出光辉亮丽的本色!!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9

前几天,我学习了课文《生命生命》。我思绪万千。

《生命生命》主要通过写飞蛾求生、砖缝中顽强生长的小瓜苗和静听心跳这三件事,写出了生命的宝贵。

当我读到“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珍惜生命的例子:史蒂芬——霍金是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战士。有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也被划破了,缝了13针。大约两天后,他有回到了办公室工作。

虽然霍金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但他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1985年,霍金做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雷锋叔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10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一文,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篇文章列举了三件事:飞蛾在绝境中求生,香瓜子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和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

当我读到“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这句话时,我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生命是顽强的,是脆弱的,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对待生命,你可以选择“珍惜”,也可以选择“糟蹋”;对待时光,你可以选择“浪费”,也可以选择“珍惜”。

杏林子从十二岁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的她,残而不废,学而不惰,数十年坚持自修,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写出了40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最后成为台湾文坛上的巨星,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比比杏林子,再看看自己,让人感到内心惭愧。记得每次做作业,都是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两分钟去趟厕所,三分钟喝杯饮料,偷偷摸摸还要看会儿小人书。听到爸妈的脚步声,马上又开始写作业;爸妈一离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抠、摸、唆”……半个小时过去了,连一张数学小卷还没完成。

杏林子都能热爱生命,珍惜时间,我这个健全人又何尝不可呢?我这是在浪费时间,糟蹋生命!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愧疚。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生命不会有第二次,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学习,活出更大的精彩!

对生命说是读后感 篇11

接触生本教育已经好几年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由开始的懵懂,到熟悉部分理论知识,到后来在课堂上的亲自实践,越来越觉得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也由以前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这段时间我再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写的《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书中“教师观:生命的牧者”中提到牧者不去包办羊群的食物,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他们自由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同样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的自主有效的活动,其管理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灌满一壶水。这就需要教师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学生生命的牧者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我们应把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 “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二: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

近日看了这样一则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大有醍醐灌顶之感,故事是这样的:

日内瓦湖前面有一条隧道,人们开着汽车穿过隧道,隧道管理者在隧道入口树立了告示牌,要求司机即使是白天也要亮灯。但是,从隧道出来,许多人都忘记关灯,这样,他们停下一段时间后,汽车就没有电不能打火了。面对司机的抱怨,管理方想在出口处也树一个牌,要司机们“出隧道后关车灯”。但这样写显然是不够的:晚上司机看到这个告示也要关灯吗?这样一来,告示就要写上多种情况:白天如何,晚上如何,下雨和阴天又如何。可是,司机如果要看清这么多条文,车早就冲进日内瓦湖里了!写少了不清楚,写多了看不清。后来,一位管理人想出一个办法,只在告示牌上写一句话:你的车灯还亮着吗?于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原来的管理者没有想到自己服务对象的生命性,只想到“我告诉你”,而后者则依托了生命,让它的生命机制起作用,从而使事情变得简单而高效。

以这则故事为镜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前者不是自己以前的真实写照吗?在进行生本教育以前我一直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细致,学生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所以我教不厌细,让学生亦步亦趋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当看到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仔细听着我内容丰富而又生动的讲解时,心里很是坦然,学生也都自认为明白了、理解了。可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我讲的东西复述一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却是一知半解,对知识没有清晰的理解;要求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是一头雾水,找不到方向。就像故事所蕴含的哲理一样,我也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本能,没有把学生当成有灵性的生命来对待,为学生想得太多,讲得太细,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们,几乎不让他们碰到困难,这反而使学生变得麻木,不会思考,不会自主学习。

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的行动,才能解放自己,放飞学生。我很赞赏郭思乐教授的这句话:教师应该是生命之牧者,而不是纤夫。

再次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生命生命读后感 | 生命读后感 | 爱生命读后感 | 生命教育读后感
上一篇:走向成功读后感 下一篇:最新爱情保卫战读后感十三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