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作文

品之美作文十七篇

2024-03-18 15:57:03 品之美作文

【#作文# #品之美作文十七篇#】作文是人生的骄傲让我们以自己的文字为荣,写作的本质在于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想象和幻想。不会写作文到底要怎么办?好工具范文网为您准备了“品之美作文”相关的精彩内容请看,您会发现仔细阅读本文会有不少收获!

品之美作文(篇1)

2015年厦门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品汉字之美

一横一竖,一撇依娜,汉字,我永远追随你。请允许我用心,去品味你的绝代风华。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品汉字之美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1)“品”,三个“口”。造字本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慢慢地辨别滋味。

品尝美食是一种享受,萦绕在每个人的舌尖;品味情感是一脉温柔,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品评世态是一种情怀,伴随我们成长前行……

请以“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我的世界(加上适当的词或短语,补足题目)

【优秀作文】

品汉字之美

一横一竖,一撇依娜,汉字,我永远追随你。请允许我用心,去品味你的绝代风华。

——题记

小时候,我爱你笔划间的风韵。

那是我初识汉字之时。我在母亲的带领下,看“山”字挺拔成巍峨雄壮的高峰,在天际享受轻云的环绕;看“水”字摇着婀娜的腰,在山林之间舞蹈;听“风”字摆动张扬的外壳,呼啸着从我耳边穿过;望树木聚集成“森”,显出繁茂而整齐的姿态……最令我惊叹的便是“人”了!“人”以优美的姿势稳稳地站立,有卓然不凡的气度,那脚踏实地的撇与捺,仿佛告诉着我“人的坚忍不拔”。

我在笔划间穿行,细细地品味笔划构筑成汉字的美。

后来,我爱你字字句句的精妙。

那是我爱上散文之时。我捧着书,拼读一个个铅字间藏着的思想。简媜的一句“山峦要来取水,远处的河川便扭着腰逃走了”,便把我哄得如痴如醉,直叹汉字的奇妙。这几个字挨着坐在一起,便把宏大的山水之景描摹得活灵活现。龙应台的《母亲》以寥寥数千字便将一位母亲深深的爱子情勾勒了出来,让我几乎要掉下泪来。汉字是这样奇妙,这样美好,虽只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却能说出曲折的故事,撼天动地的感情,广阔的无边的景色。

我在字里行间徜徉,细细地品味汉字拼凑出文章的美。

现在,我爱你传承千古的伟大。

我沉迷于古诗词之中。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令我看到失意的苏轼的独自落寞;李清照轻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那样无忧无虑,悠然自得,让我几乎忘记了她丧夫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伤;岳飞在《满江红》中高呼“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仿佛出现在我眼前……汉字穿越了千百年的时间,划开时空的界限,将千百年以前的诗人送到我面前。诗人们的情感被压入汉字之中,最终得以流传下来。

我在古诗词中沉醉,细细地品味汉字穿越千百年传承文化的美。

品之美作文(篇2)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诗序,自显其“雅人深致”(清代李兆洛)的章法美:承传创新的脉络美,起承转合的.变化美,曲径通幽的递进美。

承传创新的脉络美 《兰亭集序》 开篇承传了“序”的一般写法,仅用了数十字就把参加兰亭集会的时地、人事等叙述得清清楚楚,且有条不紊、从容不迫;而最后一节也是言归序体的正统写法,文脉清晰,张弛有度。但全文以情感为主线,情脉一新耳目,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第二段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一“痛”字,第三段在古今参悟中,引出一“悲”字。“乐”“痛”“悲”注满深情,遥相呼应。

起承转合的变化美 全文情深意厚,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笔法精严,如行云流水而神情兼具。文章首段以“信可乐也”收束虽有豹尾之强,却是在上文写人贤、辰良、景美、情真、心怡等聚会情景基础上水到渠成的总结。而中段开头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则是巧承上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来,巧妙引出下文的拓展议论,妥帖自然又深藏不露。下文的“向”、“况”二字暗点难于释怀的感慨,由乐转悲,浑然天成。后又借古立论,让人警醒。而“岂不痛哉”的喟叹则是“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清代吴楚材等)的真情表白。末一段“昔人”“今人”“后人”和“我”的相互参见,足见《兰亭集序》的任重而道远。全文采用反村之法“因乐极生悲,感生死之大”(清代李扶九语),尽跌宕变化之能事而不着斧凿之痕。

曲径通幽的递进美 开篇所言“修禊事”是我国古老的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夫天下事,莫祥于生,莫不祥于死”(清代李扶九),由此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 清代吴楚材等)。先写天时地利人和,人们陶醉的情景,暗示人们最大的福莫过于如此健康而快乐的活着,接着笔锋一转,写快乐难久,人世倏忽,短暂急促,人生苦短,接着又翻出一层,写人们都有思古之幽情,但却抹杀了生死之别,这是十分荒诞的。自始至终,借“修禊事”叙事写景抒情,“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清代金圣叹),文意层层递进。文章的不少细处也折射了曲径通幽的递进美,如文中“俯”“仰”凡三见,其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只是普通意义上对外物的观照,“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俯仰”已转变为对人生赋予精神意义的探寻,而“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中的“俯仰”则是人对自身生命瞬间的顿悟,三处“俯仰”文意递进,负载着深沉生命意识的涌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充满着“ 悲生悯死”的“ 幽情”,更是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让人类的基本情感和生命的基本命题有所归附并不断增强厚度。

品之美作文(篇3)

曾记得画旨中的书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曾记得高尔基的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曾记得儿时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留下心酸的眼泪,稍长时为那换衣的皇帝感到好笑,现在为乱世的英豪刘备而欢欣鼓舞。是书,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沉浸在书的馨香中。

我爱读书,因为书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美。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契珂夫说。但我不这么认为。书是艺术,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才会明白书也是一首歌,还是一首神圣的颂歌,他歌颂者哲理文学,歌颂着人生百态。

在书中,我可以感受到诸葛孔明的睿智,我可以读到林妹妹的`个性,我可以明白武松的威猛以及玄奘的勇敢。是书,让我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

翻开泛黄的书页,摩挲着稍粗糙,带着古典风格的纸张,我仿佛闻到了书页之间的温馨的气味。更让我感到温馨柔和的,是冰心笔下纯美的文字。冰心的文章,能使人咀嚼到温柔、细腻、暖和、平淡,和爱。还有一种美。冰心的《谈生命》这篇文章,与她大部分的文笔有略不同。这篇文章使人读后感触甚多,激情澎湃。它的美很抽象,是具体不知道怎么表现的。然后,这种美的气息就越来越浓烈,最后占据了整个个心。

历史上从不缺少书的身影。在没有真理的年代,上帝用《圣经》拉拢人心,但很快被哥白尼的《日心说》重击,接着是伽利略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断挑战,然后是达尔文,《物种起源》把上帝赶下了创造万物的神坛。而现在,《达芬奇密码》更是直接地说:上帝的未日到了。

品之美作文(篇4)

有一种动作叫做戴口罩;有一种贡献叫做宅家。20xx年的春节,注定是个永生难忘的记忆,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而正是这样,在我的记忆轨道里,留下了一道深刻的记忆。

“妈,妹妹又将烟灰缸打烂了!”

“妈,妹妹又拉粑粑拉!”

“妈,……”

以上是我经常说的话,话里的问题,都要够我们忙活一阵子的了,但是~,长假不易,岂能就此浪费?自然得好好找找乐子!

于是,当外婆家顺利降为低风险区时,我和家人便经常星期日,出去踏青。

可是,去哪里踏青好呢?“现在是春天,当然要去看花咯!”外婆是个爱好出门的人,无论去哪,她都愿意,答案自然也很随便,不过,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提议!

第二天早上,全家人都十分兴奋,毕竟一星期就只出一次门,当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就这样,时间一晃,整个上午便过去了。

匆匆忙忙般的吃完午饭,便催着外公赶紧出发,心中压抑着的激动恨不得马上爆发!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从云海里吹出的清风,让人神清气爽,好不惬意。杨柳推烟,草与水同色,真不知,除了这些诗句外,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现在的所思所想?

“啊~难得的周末,难得的天气,难得的美景!”我迎着春风,大声喊着,就好像,自己也是万花中的一朵,与别的花朵争奇斗艳,与湿润的草儿,同床共眠……一切,都是那么般的惬意~

我爱阳春三月!

品之美作文(篇5)

生活原本很美。细细品味,更美。

一、爱上馄饨

“舒服莫过于倒着,好吃莫过于饺子”。受北方老家这句俗语影响,更因幼时生活贫困平时很难吃到饺子的缘故,长期以来,我都觉得饺子是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天天吃饺子无异于天天过年!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当饺子改变贵族身份,作为大众化食品成为饭桌上的常客时,不知是吃得多了味觉疲劳,还是久居南方饮食取向发生变化,饺子在我心目中的老大地位已受到另一种食物的威胁,这就是馄饨。

喜爱馄饨,绝不是因为它酷似饺子而爱屋及乌。记得40年前我在厦门第一次看到馄饨时,孤陋寡闻的我确曾把它当成饺子,觉得南方的饺子个头小不说,还要连汤一起吃,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从部队到地方工作后,当更多地接触馄饨,特别是近些年随着馄饨品种的丰富和品质的跃升,我对馄饨已逐渐由蔑视到接受再到赞同,直至如今喜爱的地步。这种喜爱,恰恰是因为馄饨与饺子形似神离,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优势,从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馄饨尽管别名很多,如抄手、扁食、云吞等,但还是正名馄饨最为贴切,显示了老祖宗的智慧:馄饨者,混沌也。

馄饨之混沌,首先体现在馅上。馄饨之馅用料丰富,制作精细,多种食材相拌后和谐相融,不仅从视觉上难以辨别原料身份,入口后也须仔细品味,方能吃出各种食材的原味来,不似饺子咬一口就知道是什么馅的。馅的精细与神秘,使得馄饨吃起来味道悠扬回转,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馄饨之混沌,又体现在皮与馅的融合上。馄饨看似包得简单随意,但皮与馅却能浑然一体,久煮也不会散开,吃时亦不会分离,不似饺子容易开口掉馅。这得益于馄饨皮与馄饨馅的相辅相成。事实上,多数馄饨皮中都有肉的成份,有的馄饨皮本身则是以肉质为主制做而成,如福州市的燕皮。这种皮不离馅甚至皮中有馅的特点,使馄饨的色香味更融为一体,外观与味道做到完美无缺。馄饨之混沌,还体现在馄饨与汤的相得益彰上。汤为馄饨的重要伴侣,本身就是高汤,鲜美无比,再加上客人选就的紫菜、海蛎、虾皮、香菜等各种配料、佐料,与馄饨共煮后浑然一体,集饺、面、菜、汤多种优点,可谓一碗百味,一应俱全,不似吃饺子时另需配汤。食用馄饨时,喝汤之美妙不可言。由此可见,馄饨之混沌,实则是食材的巧妙融合与美妙升华,无论制作方式、烹煮方法、外观及口味,都明显有别于传统的饺子。从文化层面看,馄饨比饺子更体现了国人含蓄、和谐、圆通、低调的特点。

说起来馄饨与饺子原本是同物,且馄饨之名更早,后来才被寓意更浓的饺子之名所替代。有趣的是,经过历代传承沿革,如今留守北方恪守传统的称为饺子,迁徙南方脱胎换骨的则以馄饨为名,二者早已各立门户,泾渭分明。馄饨的变化,除了入乡随俗式的被动改良外,更多地则是一种主动求变与创新。馄饨这一经历,与我等出生北方却在南方工作生活的人十分相似,因而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在我眼里,饺子如同北方大汉,棱角分明,直言快语,干脆利落,适合于饕餮式饱餐和团体式分食;馄饨则如南方淑女,温柔羞涩,轻声细语,含情脉脉,适合于欣赏式品味和个体式食用,二者各有千秋,各有优势,很难区分高下。只是相比之下,在生活日益讲求精品细致的当今,馄饨似乎更容易融入都市平民多数人的生活。为此,有的饺子品种也在向馄饨靠拢,近年来兴起的灌汤水饺便是例子。

喜爱馄饨,不仅喜欢馄饨本身的意味深长,也喜欢食用馄饨时的张驰随意。不妨找一家僻静小店,要一份荠菜馄饨,持一把小小调羹,汤实相间,慢慢品用,其乐无穷。如时间充裕,还能顺便看看窗外风景,听听室内音乐,发发微信,搜搜信息,看看书报,充分享受一番慢节奏的现代生活。无暇外出的写作一族,叫碗馄饨置于案头,一边享用一边构思,工作生活两相宜,也是一大快事。

二、与茶共舞

福建名茶荟萃,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等,无不大名鼎鼎,闻名遐迩。但而久居厦门的我,却更青睐来自江南的那片翠绿。闲暇时间,沏一杯绿茶,静看茶叶在水中翩翩起舞,是我一大喜好,我戏称为“茶舞”。

观赏一场茶之盛舞,对饮茶人来说,是一种福份,更像一种缘分。

素净的玻璃杯晶莹剔透,似有似无,滚烫的矿泉水欲静还动,清澈亮丽,合力搭起一个通透的水中舞台。撮一匙绿茶轻轻投入杯水中,转瞬间,一簇簇茶叶开始翻转,宛如游装少女舞动水中芭蕾,时而轻轻浮上水面,如出水芙蓉;时而缓缓悬于中间,像飞天仙子,时而慢慢沉向水底,似下凡嫦娥,上下穿梭,轻盈灵动,美轮美奂。顷刻间,一团团茶叶缓缓散开,先是尖锋叶角如枪如旗,沉浮之间长枪飞舞,旌旗飘扬,进退有序,收放自如;而后尖曲叶柔似翎似袖,旋转之际花翎飘逸,长袖舒展,如真似幻,奇特美妙。弯曲的水晶杯体恰如魔镜,忽而放大,忽而缩小;忽而特写,忽而全景,远近高低形态各异,万花筒般变幻无穷,美不胜收。

欣赏一场茶舞看似轻易,实则不易,因为这是好茶、好杯、好水、好景的风云际会,更是饮茶人的心领神会。在滚滚红尘里,于忙忙碌碌中,能暂时放下手中事务,摒弃一切杂念,聚焦小小茶杯,平心静气,心无旁骛,自娱自乐地观赏一曲茶之韵律,必是好茶、好景、好心情、好时光俱备,自然是一种福分。

“茶舞”,是大自然的杰作,饮茶人的专利。一叶香茶无论出身如何高贵,制作如何繁复,流通如何曲折,价格如何昂贵,最后的归宿却只有饮茶人的茶具,最后的相伴者和送别者则只有饮茶人。因而无论是采茶的妙龄少女,制茶的名师大家,卖茶的行家里手,送茶的亲朋好友,都只能算是茶的过客,皆无缘一睹茶之盛舞。一叶绿茶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便如同“睡美人”被催眠、冷冻、密封,年华凝固,容颜静止,静静等待她生命中的那位“王子”来唤醒。投身杯水的那一刻,绿茶便如投入“王子”怀抱的“睡美人”,即刻从长梦中苏醒,瞬间恢复光彩,容颜由乌青变得翠绿无比,生机盎然,纤毫毕现,酷似春天里刚被采下。于是,在水的温暖怀抱里,在饮茶人的含情脉脉和期待中,绿茶便开始了那惊天动地的一舞!

茶舞看似随意,实则庄重;看似优雅,实则壮烈。这是绿茶竭尽毕生之力的终极演绎,是对饮茶人的专场献艺,是与饮茶人的私密相聚,也是最后的谢幕道别!对此,有暇欣赏,有幸欣赏,有心欣赏,有情欣赏,怎能不是一种缘分,岂可轻易错过!

茶舞,实为饮茶人的心舞。能静观茶舞并与之共鸣共舞者,只能是有心人、懂茶人、爱茶人,归根结底是与茶投缘之人。绿茶从来就像小家碧玉,不施粉黛,天生丽质;低眉细语,羞羞涩涩;吐气如兰,香气迷人,兰心蕙质,人见人爱。绿茶又如善解人意的红颜或闺密,与饮茶人既适合单独相处,更喜欢时时相伴,却从不奢求金樽玉盏,只需一杯一水。因此,无论是达官贵人或平民百姓,市场精英或职业女性,多无力抵挡绿茶的魅力,不忍拒绝绿茶的陪伴。于是在人们眼里,不管是在单位或是家中,于办公桌或书案上放一杯绿茶,都显得天经地义,似乎这本来就是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许多人而言,闲暇时间在阳台或院中摆一把藤椅,沏一杯绿茶,看一本好书,更是恬淡悠然,是学习与休闲的完美融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如再有心,顺便欣赏一段茶舞,放飞一下心情,自是更美!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茶,“凋落了自己的青春和年华,芬芳在别人的生活和世界里。”以此形容善解人意的绿茶,恐怕再贴切不过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喝一杯好茶已不太难,如能同时喝出快乐,喝出美妙,喝出闲情逸致,更是锦上添花。个人的体会是,工作生活中无论多忙,都不妨暂停一下飞快的脚步,用片刻时间,与茶共舞一番,放松放松自己,不求如痴如醉,但求轻松惬意。

品之美作文(篇6)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底蕴何其丰富,历史瑰宝不计其数,这些都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结晶,而这些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的文物,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它们时,它们时何等的崇高,何等的让我敬畏。

观赏宜兴博物馆中所陈列的收藏品,无不令我惊叹,为古代人们智慧所折服。在宜兴博物馆所藏物品中,我第一个看到的藏品为战国四川镜,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铜镜起源于齐家文化,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了,在历代中,许多人都离不开铜镜,铜镜变成了一个朝代的象征。这上面绘了“山”字,可能与山有关,祝福用“寿比南山”之类,寄寓了长远的精神与祝福。

第二件看到的是“海兽葡萄镜”。关于此镜也有诗“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只开”写出了铜镜使用的广泛,又体现其乐融融的景象,这个铜镜是唐代时期的,唐代是强盛的国家,从这面铜镜就体现出来了,这铜镜上的四瑞兽身体匍匐,扭身露背,整个身体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其内容充实,与其盛唐背景是离不开的。唐代时期强盛还在于工艺所强盛,对工艺的雕琢令人感叹。

第三件看到的是“磁州窑瑞兽纹梅瓶”此瓶出于宋代,宋代是中国陶瓷的一个高峰,这是由磁州窑所制,在古代它的出口量很大,一直到明清时期。它最主要的贡献是发明了“化妆土”的工艺,这项工艺恰恰成了磁州窑的典型。

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令我赞叹,也令我心怀崇敬。

第四件藏品为“朱可心扁竹壶”。宜兴素有竹的海洋之称,这个壶或许是最好的诠释。朱可心,原名朱凯长,擅长以龙、云、竹等题创作壶,其风格雄厚,其所制壶之精美,许多大师都拜其门下学习。

中国底蕴的丰富,令我们无不感叹呐,我们还要去学习很多关于文物的知识,去体验文物的精髓。

品之美作文(篇7)

黄山石以奇征服人心,绝壁松以坚令人叹服,河岸之柳以柔深得人心。适逢中秋,路边棵棵桂花树欣然怒放,实为一绝。

路边的桂树横看成行,由路口的铁柱延长至远方,宛若金龙盘旋。我尤为喜爱门前那几棵清香淡雅的肉桂,金秋时节桂花绽出了朵朵灿烂小花,挨挨挤挤,煞是美丽;可正是这么几树肉桂,将我的生活重新谱写——

打开窗户,深呼吸,觅到了淡淡的清香。我下意识地低下头,路边的肉桂正冲我笑着。出了门,踱步走到桂树旁,香气愈加浓烈。我的心被这“大手”擎住了——我猛地吸了一口,忽觉身轻如燕,天如此澄澈清洁,云儿在漫游,地上的落叶在舞蹈;秋风瑟瑟,好一幅美丽的画面!

我轻抚着斑驳的树干,那一条条脉络凸显出来,清晰可见,好似一位超逸又具有傲人风骨的文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这份古老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桂树一代代坎坷不平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桂树平凡的生命,却成就了一次不平凡的奇迹。

于是,在晓鸟唱鸣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窗户,畅享大自然的“奇迹”。啊!多么令人流连忘返的环境!我喜欢它清幽的气氛,更喜欢它质朴的桂香——入桂香之境,品环境之美!

品之美作文(篇8)

一横一竖,一撇依娜,汉字,我永远追随你。请允许我用心,去品味你的绝代风华。

——题记

小时候,我爱你笔划间的风韵。

那是我初识汉字之时。我在母亲的带领下,看“山”字挺拔成巍峨雄壮的高峰,在天际享受轻云的环绕;看“水”字摇着婀娜的腰,在山林之间舞蹈;听“风”字摆动张扬的外壳,呼啸着从我耳边穿过;望树木聚集成“森”,显出繁茂而整齐的姿态……最令我惊叹的便是“人”了!“人”以优美的姿势稳稳地站立,有卓然不凡的气度,那脚踏实地的撇与捺,仿佛告诉着我“人的坚忍不拔”。

我在笔划间穿行,细细地品味笔划构筑成汉字的美。

后来,我爱你字字句句的精妙。

那是我爱上散文之时。我捧着书,拼读一个个铅字间藏着的思想。简媜的一句“山峦要来取水,远处的河川便扭着腰逃走了”,便把我哄得如痴如醉,直叹汉字的奇妙。这几个字挨着坐在一起,便把宏大的山水之景描摹得活灵活现。龙应台的《母亲》以寥寥数千字便将一位母亲深深的爱子情勾勒了出来,让我几乎要掉下泪来。汉字是这样奇妙,这样美好,虽只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却能说出曲折的故事,撼天动地的`感情,广阔的无边的景色。

我在字里行间徜徉,细细地品味汉字拼凑出文章的美。

现在,我爱你传承千古的伟大。

我沉迷于古诗词之中。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令我看到失意的苏轼的独自落寞;李清照轻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那样无忧无虑,悠然自得,让我几乎忘记了她丧夫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伤;岳飞在《满江红》中高呼“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仿佛出现在我眼前……汉字穿越了千百年的时间,划开时空的界限,将千百年以前的诗人送到我面前。诗人们的情感被压入汉字之中,最终得以流传下来。

我在古诗词中沉醉,细细地品味汉字穿越千百年传承文化的美。

一笔一划,一字一句,汉字,你就这样走进了我心里,将你的倩影留在我心中,让我慢慢品味你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品之美作文(篇9)

无论处在什么时候,亦或怀着怎般的心绪,结伴同游也好,独自玩赏也罢——只要你置身与校园小道,那足下安稳的土地,便会向你吞吐百年的故事;威严的建筑的深邃的目光,亦将毫不吝啬地驱逐你心底的悲凉;而那满树的苍翠,也与微风一同招摇,来送予你满心的清凉和慰藉!于是你便无法自拔的融化,于这校园的甜腻的罗网,细细玩味这浅藏着的美的艺术……

冰心曾说,“我要尽量吞咽北平的春天”,而我又何曾不想吞咽这校园的缕缕书香呢!当你踏入校园的步子还未放安稳,那满园书的香味,似初春的流水,挈着朝气与活力,向你倾泻,蹿进你的袖子,躲入你的衣襟,头发上、眉尖处、嘴巴里,甚至手心的一条条纹络,都浸满了书的香味——这般柔软,这般温馨,这般细腻!这沁人心脾的书的芳香,给校园织了一层素雅的罗绮,现出典雅婀娜的身姿,这古典的美丽,让人心醉!

倘若你身边忽地旋来一阵清扬的风,不必惊讶——那是匆匆的学子潇洒的风度!无论是百花争艳的春朝,还是残花落蕊的秋暮,甚至直面冬日彻骨的寒风——这些青春飞扬的生命,总以坚定的面容在校园内奔走,放以虔诚的目光追寻东升的太阳!当他们的身影在阳光里碎散,映着浩瀚的蓝天和纯白色的云,也不失一丁点大气与潇洒!他们从容的奔走于校园,任凭时间千方百计的阻遏与迷惑,仍怀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追寻真理的源泉,探索梦想的彼岸!那被叶子裁得细碎的阳光,亦把学子与校园内诸影诸物缀连起来,如同串串鲜红的玛瑙石,发散着奋进的热度与光芒!于是你便又情不自禁的感叹,叹一声校园这般浩荡的美,这般恢弘的美的艺术!

如今,校园文化节又盛装打扮地向我们走来——这不又是一次美的艺术的彰显吗?

当舞台奏响悠扬的乐章,曼妙的舞姿恣意的绽放,这又是怎般华美的气派!聆听着深情款款的诗朗诵;体味着古筝划动心弦的感动;让萨克斯的浪漫浸透每一寸肌肤;任心絮随着歌声在夜空下飘摇,闪动璀璨的光……这时的校园,融合着东方的典雅与西方的高贵,交织着古老的神韵与现代主义的浪漫,沉醉梦幻之际又得到现实的熏陶——这已宛然汇成了一条精神的河流,文化的互相交融与渗透,给予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一次高贵的洗礼,于这浩瀚的夜空里飞翔歌唱!

啊!这般美的文化,美的艺术!

然而正如缤纷的贝壳,剥开来,闪着金光的,是浸满疲惫的幸福的珍珠——那些光鲜的装容所包裹的汗水,何尝不是一种美的艺术呢?任由灿烂的笑容在心中漾起涟漪,涌动的波光里,那些努力的泪痕,也更彰显美的性情与艺术!

呜呼!不如让我们心怀快意,尽情吞咽万缕书香;不如让我们盛满坚忍,在奋进的烈焰里燃烧;不如让我们相拥激情,倾倒文化的酒酿,描墨思想的斑斓!让我们都以一颗赤诚的心,行于校园,抚摸这沉积百年的大地,品味其吞吐的那古老的气息,藏匿着怎般博大的美的艺术!

品之美作文(篇10)

魏晋时期,士族文人冲破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禁锢,士风与学风的转变,导致了文风的改变。《兰亭集序》俯仰古今,怅触万端,行文“以达意为主,不事采饰”(范文澜),清新自然,飘逸隽朗,展示了作者宽厚博大的情怀和自由活泼的心灵。

整句与散句 《兰亭集序》中的语言或整或散, 整则旋律优美,散则错落有致, 整散相间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扬其长。如首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先整后散,既庄重又自然,加之句式或短或长,整齐而富于变化, 韵律和谐,乐耳动听。而“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则先散后整,既自由又形象。全文以整句和短句为主,有时又在散句中参以偶句,不拘音律,自由奔放,自然有致。

繁复与简约 《兰亭集序》是一篇短文,但文中不时可见繁复之语,如开头点明年份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就是并用帝王纪年与干支纪年来指同一年,看似冗赘,实质上正足见作者的行文严谨,既明志又入俗,用帝王纪年以示自已为“永和之人”, 用干支纪年以示自已对传统风习的尊重,繁复而矜贵,颇具艺术匠心。再如上文所述“俯仰”二字,作者不避其繁,却旨趣深远,令人解颐;又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中的“丝竹管弦”也见繁复之迹,早在宋代就有人指责为重复,叠床架屋,但同时代就有人站出来为王羲之开脱,的确,这里的“丝竹管弦”自有其衬托率真萧闲之妙。文章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 ,有美不胜收之感。《兰亭集序》的简约则历来为人称道,如“一觞一咏”省却了许多笔墨,而张力巨大,展现了名士贤才尽情、尽兴、尽致的个性风采,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又余味不尽。再如“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简约之至,直抒情怀,既有对眼前美的体验的眷念,又有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的无奈。

淳朴与高雅 《兰亭集序》绘景叙事,兴感述志,淳朴笃厚,如“此地有……又有”,“虽无”,“是日”毫无润色,自然洒脱,语脉清晰。文章最后一段据实而论,有感而发,遣词造句皆显淳朴之性,如一个“故”字信手拈来,既总结上文,又揭示因果关系,逸趣悠长。全文虽不事用典,不饰浓墨重彩、不用铺陈渲染、不加工笔细描,却语言精美,如高山流水,深谷泉鸣,自有境界,高雅富赡。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语言雅致干净,准确勾画出了兰亭优美秀丽的环境;“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意境开阔,情景交融,令人心旷神怡。文章的议论抒情也善于巧借形象,高雅脱俗,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等语,蕴藉深沉,耐人寻味。正因为《兰亭集序》语言的淳朴与高雅,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已积淀为滋润后人的不朽的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常用乐用的重要成语,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

品之美作文(篇11)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以“率真萧闲,不事琢磨”评定羲之之文,真乃至言。《兰亭集序》是一篇至性之文,字里行间洋溢着率真的襟怀,作者把一颗真诚而又敏感的心袒露在读者面前,或喜或忧或悲或叹,信笔挥写,清新俊逸,真切而可视,情味隽永。

《兰亭集序》开篇直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寥寥25个字就严谨从容地清楚交代了兰亭之会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以严肃的史家笔法纪年纪月,其后的“会于”之“会”,言真意浓,审慎之至,最后深情点出“修禊事”,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聚会,而是一次敬重生命的重要典礼。接着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八字,不仅概括出高朋满座、名流云集的场面,而且写出了随性聚会、无论少长、不分贤愚的和谐氛围,其中的“毕”和“咸”一字千金,既写出了人们对“修禊事”的极度重视,也写出了自己的心满意足。以下惜墨如金,大处落笔,先写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一句一景,动静结合,素淡雅致。下文“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率真任情之至,一句一意,轻忽世俗和人为的礼仪,欣喜与兴奋流于笔端,简洁明快,这是一种质朴中见高雅,淡然中见追求的风流盛会,一改传统的舞乐娱神之惯例,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身心俱畅的一次陈情申志之会。之后,淡淡数语补足笔意,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而结语“信可乐也”四字,则足见作者率真的襟怀。这里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是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激情激越、在宇宙的一方净土悠闲栖息,难得放飞心性的真实写照;这里景致之优美,与会之欢欣,聚会之情趣,陶醉于自然之美的舒爽优雅跃然纸上,毫无雕琢之痕,奏出了生命中最真实最和谐的美丽乐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士人们的儒雅风度和诗意人生。

《兰亭集序》在极尽张扬精神归隐的欢愉时,王羲之以其对人类漫长历史的觉醒与观照,率性而议,真情而叹:聚散倏忽,人生短促,死生悬隔,令人痛惜。原文以117字,侃侃道来,自由活泼,执着深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魏晋时期承继着东汉末期以来对生命个体短暂无常的伤感,而王羲之的苍茫浩叹则是魏晋一代的时代主旋律,但王羲之语约意明,其中“曾不知老之将至”、“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等语凸显了其特有的清醒与伤感,而“岂不痛哉”四字率真之情一览无余,与时人褒与誉王羲之性情“清鉴贵要”高度吻合。唐代王勃说“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大概也是受王羲之等先贤深深影响的一笔。

《兰亭集序》是兰亭集会时修禊祓除之记,也是为集会赋诗而写的序,文章最后作者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若合一契”的情感体验,想到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极其相似,于是,伤痛之情油然而生,并不断深化。文中“临文嗟悼”、“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其致一也”、“有感于斯文”等语情殷、意切、理昭,既是现身说法,又是指点迷津,同时充满着期待,感悟率真,语切旨显。尤其是“悲夫”之叹,痛心疾首,情气俱现,饱蘸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对生命的思考和珍视之情。清·林云铭在《 古文析义》中说“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余……右军有心人也,虽欲力肆抵排,而狂澜难挽,不得不于胜会之时,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伤怀,而长歌当哭,以为感动。”此乃中肯之言。

《兰亭集序》全文透露出王羲之的率真之性,率真美是《兰亭集序》的首要特质,而钱钟书所言“萧闲”则在该文中体现为从容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使率真蕴含更具情趣的审美取向。

品之美作文(篇12)

昏黄的展灯映照出一片沧桑,古朴的气息交织出灿烂的文明,漫步在山西博物院,感动,只为那一件件文物。

伫立在质朴的陶器前,聆听那来自远古的呼唤。感动那一件件文物,感动那文明的勃兴。敞口的陶器上宽下窄,仿佛是远古人类指间的摩挲。闪动的火花间,可以看到那黑色的、有规律的彩绘花纹。黑色的油彩铺排成有规律的形状,空白的部分便成了一朵朵绽放的花——每一瓣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明艳娇嫩却又质朴得如同这土色的陶。我静静地望着它,仿佛是跟远古人类四目相对,那黑色的花纹幻化着,交舞着,在模糊而又无比真实中衍生出了中华文明,令人惊讶慨叹之余,又陶醉其中了。

悠游在雕栏玉砌的汉宫,轻轻点亮那盏雁鱼铜灯。感动那一件件文物,感动那美丽的沧桑。铜制的大雁回首凝望,仿佛在回顾汉宫的辉煌。大雁口中衔着鱼形的灯罩,鱼身上绘着缤纷的图案,似是在诉说着青砖黛瓦之间的忧愁。日暮之时,昏暗的屋内,只有那一盏铜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悠悠数载,有多少人曾在日暮时分点亮这铜灯,向着那昏黄飘忽的火光,轻叹着,倾吐着那点无尽的忧愁,又或是在长夜漫漫,与那不灭的火光,消磨这无言的孤独。那盏雁鱼铜灯,似乎就是它自己的主人,而那些忧思,仿佛只是这亘古不变之中的几位过客罢了。

漫步在蝉噪鸟鸣的乡野之中,享受那独有的隐逸。感动那一件件文物,感动那超脱的淡然。凝视着扇面《花鸟图》,仿佛置身在明代画家张穆那枕石漱流的山林。新雨初霁,初生的草儿飞快地生长,阳光穿透竹林,映照出一片斑驳。我携手画家在那一片盛开的桃花林里,寻找春天的影。烂漫的枝头,红衣鸟儿时不时发出清脆的鸣声。坐在小桌前,品一杯清茗,吟诵几句陶渊明的诗,享受“清风为我吹衣,好鸟为我劝饮”的一份惬意。

流连在博物馆中,凝视着一件件文物,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她们的影子,每一束展灯交织出的光都是她们的呼唤,每一缕古朴的气息都是她们的沉淀。多想一直聆听她们的呼吸,在漫漫五千年历史中,感动那一件件文物。

品之美作文(篇13)

一张张机读卡被传了过来,但那并不是考试,那是我们在给老师做评价。

拿起铅笔,脑海里却一片空白,似乎所有的老师都藏在了记忆深处不肯出来。

还是同桌的话提醒了我:“你觉得咱体育老师怎么样?”

记忆便一下子铺展开了,体育老师丁老师的形象异常清晰。我一下子就回忆起他让我们在烈日炎炎下长跑的情形,顿时气上心头。汗水浸湿了校服,脚如同灌了铅一般寸步难移,我们大口地喘息着,想快些奔到终点,但却发现自己离终点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我带着虚脱的目光向他求饶,但他却一脸冷冰冰。又想起自己向他要分的情景,那年我就差1.5分就能得良,就能参加三好学生评比,然而他那倔强的头一甩,快步离开的背影成为我当时的绝望。

“不怎么样。”我脱口而出,报复的眼光让我满眼都是他的缺点。同桌(同是体育差生)满意地点点头:“就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吧!”

他抓起笔飞速涂了起来,一个个D被掩盖在深深的铅笔印之下。我从他那奋笔疾书的身影里看到了一种报复的快感。于是自己也开始填涂。

刚填完几个选项就愣住了。经常体罚学生,教学没有明确计划,对上课内容不甚了解,这真的是丁老师的形象吗?我尝试着用欣赏的态度,继续在记忆中搜索,毫不费力地找到了这一幕:

那是考前滚翻时,某一同学无法克服心理恐惧,头已扎得很深,可身子就是过不去。正当他准备放弃时,丁老师却走过去,大声地说:“你想要放弃吗?”我们都愣住了,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自那后,那同学便经常在丁老师的帮助下练习。最终,在一阵吼声后,那同学做了一个标准的前滚翻,顿时掌声从丁老师的手掌蹦出,他眼里的欣喜,又怎能像我卡上评价的那样呢?

欣赏的眼光又让我找到了另外一幕,那是一千米测试时,当我跑到精疲力竭、正准备放弃时,睁眼却正迎来丁老师热切的目光。那时他正声嘶力竭地吼着:“小伙子们,就到终点了,赶快冲刺!”激昂的助威声为我注入了新的`活力,于是奋力向前冲去,最终破了自己以前的纪录。

我原先怨恨的丁老师,此时已变得可亲。

笔被放下了,我拿起了橡皮,擦去了我因报复的眼光而做出的偏见。其实,当我换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时,每一位老师,不管那科目我是否喜欢,都是那样的美。课是那样的有趣,讲解是那样的生动,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呢?如果用心去欣赏,那么你看到的风景就是无比美丽的。

报复的心理带来的是双方的伤害,欣赏的心则能创造美丽风景。

我怀着一颗欣赏之心填完评价卡,心里充满阳光。原来,欣赏别人是如此容易,也如此关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请以欣赏之心常品欣赏之美。

品之美作文(篇14)

我虽未看到过这里的碧水蓝天,也未听到过风平浪静的海上飞翔的海鸥欢叫,亦未闻到过扑面而来的海风中夹杂着还的腥甜。但我随着刘先平先生《美丽的西沙群岛》一书,感受到了西沙的美。

作者精神之美。刘先平先生被誉为我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两次横穿中国的他,从南北两线走进帕来尔高原。他的作品曾获得国内国际多个大奖及提名。他的这种锲而不舍,不怕困难,永不言弃的写作精神值得我学习。西沙环境之美。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科大了湛蓝色天空中挂着几朵洁白的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的旁边是雪白的沙滩,在南国灿烂的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

在这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洋中,最显眼的莫过于美丽的珊瑚世界。珊瑚,就是海中的花朵,美丽的象征。紫珊瑚分叉多,每个小枝杈上住着一些小生物,是海底公寓。珊瑚也是热带鱼类的避难所,当捕食者来临,珊瑚就可以保护鱼类。珊瑚与鱼类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值得我们保护。近年来,水污染给海洋带来了危机,也给整个生物链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所以为了这美丽的西沙永存,要爱护自然。

官兵心灵之美。在烈日当空下,炽热的沙地上,有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手持刚枪,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就是这些不平凡的战士守护着这不平凡的岛屿。他们这种舍己为公的精神,我十分敬佩。这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态部队”热爱西沙、保卫西沙、建设西沙,自觉呵护着西沙的生态环境,创造力令人神往的美丽家园。

作者通过对西沙群岛神秘海洋世界的描绘,寻找着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品之美作文(篇15)

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都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魏晋时期是被称为人的觉醒和文化的觉醒的时代,东晋士人对于自然的观赏是明显带有哲学意识的。自然是心灵的风景,《兰亭集序》在对自然的参悟中处处折射着理性的光芒,体现着深邃的哲理美。全文由两部分构成,前者诠释生活哲学,后者聚焦生命哲学。王羲之借兰亭修禊投入大自然怀抱,既领略了生机勃发的春光,宣泄了快然自足的情感,从自然美中汲取生命的能量和活力,也从宇宙永恒和人生有限的鲜明比照中彻悟到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至善至美追求。

《兰亭集序》文思幽远,超然玄远,散发着多重生活哲理美。首先,揭示了和谐的生活即是美的生活。文章开篇的一段,不仅写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自然则“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山抱水拥,清风佛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人则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心纯意净;而且也写出了人与人的心胸澄明,相处甚恰,你看“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多么惬意,多么消闲,又多么自得。其次,展示了个性的生活即是美的生活。文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大胆表白,不仅仅是陶然自得,更为重要的是告诉人们,当你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尽情驰骋你的才情,个性化地体验你的精神生活,展示你的精神品格之际,你就可能会获得高旷寥廓的快感,对现实生活充满好奇与追求,下文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的多样生活形态的展示,也是作者所认可的。再次,凸显了平和的生活即是美的生活。无论是“取诸怀抱”的静态生活,还是“因寄所托”的动态生活,一旦“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久就会产生人生的倦意,甚至会产生伤感,只有“欣于所遇”之时清醒“老之将至”,“情随事迁”之时泰然释怀,才会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有更为了然的把握,在平和而恒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天。第四,暗示了自主的生活即是美的生活。虽然“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甚或“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产生情感的共鸣,但这是令人悲痛的。人不仅要带着理性去生活,而且要在参悟“昔人”的精神需求时“能喻之于怀”,学会自主与超越,真挚地拥抱生活,化悲为喜,从容自在。

《兰亭集序》立意高远,慧心独运,浸透着深邃生命哲理。虽然王羲之与其他魏晋名士一样,发现、理解和尊重自然美,置身其中,似乎忘却了自我,与物同化,生命意识渗透在深邃的自然宇宙之中。但兰亭修禊,更使羲之在触悟山水之美、生活之美的过程中深解了宇宙之玄和人生真谛。“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历来是生命哲学的母题,羲之在“仰观宇宙之大”,“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之际,从人生经验出发,对人生无常进行了理性思考,不仅发现了每一个生命都独立地面对整个宇宙,并借以获得精神的畅游,而且发现生命短暂,必须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去思考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在人的生命旅程中,欢乐总是暂时的,尽管有时是忘情的、任性的。人生的悲剧莫过于“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前者揭示乐而忘忧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后者则指明痛定思痛是人生的另一大悲剧。而这两大悲剧的发生恰恰是人自身的弱点酿成的,很多人只忘情于“暂得”的欢愉,却很少关注人生的“短暂”,并不能觉察时光飞快流逝,衰老即将到来,反而容易对眼前的“所遇”感到高兴和满足。人生的深沉悲剧更在于高度关注生死却常常混淆生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羲之文化觉醒的宣言,是对生命真谛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感悟。人只有珍惜生命,正视现实,憧憬未来,追求人生价值,才能淡化悲剧底色,活出人生的精彩来。人生要经常回头看,也要学会借鉴,学会创造,让人类美好的情怀成为激励后人的不竭动力,“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践行与祈愿就是珍惜人生的最好的明证。

品之美作文(篇16)

低飞的白鹭是美的,博物馆中的大宝石是美的,无私奉献的清洁工是美的……美无处不在。

今天晚上,爸爸带着我去逛完逛了商场。当我心满意足地坐在摩托车上,从坡顶往下一看,咦,坡下怎么没有红绿灯?灯怎么突然灭了呢?我心里又开始惶恐不安地想,从这里下去,至少也得个五分钟,看来是非堵车不可了!我便对爸爸说:“爸,你看,坡下面的红绿小人不知道啥时候走了!没了红绿小人的指引,从这里下去,不会发生事故也要堵,不堵也要回家晚,绕路走又太远,这可怎么办呢?”没想到爸爸竟然不以为然地称赞起我来:“你说话挺好玩的嘛!”我的心思还在灭了的红绿灯上,没好气地说:“完了,堵定了,堵定了,会晚回家,晚睡觉,影响学习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到了十字路口前,大家不约而同地,就像商量好的一样,你停停,我走走,连一个插队的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一个交警也没有。

爸爸说:“看见了吧,大家都知道要堵车,所以都礼让三先,让了别人,同时,也方便了自己。这是广大市民一种品德上的美。”

“没想到啊!”我感慨地说,“虽然没有了红绿灯,但大家的心里,已经构成了一架比任何红绿灯更亮、更耀眼的红绿灯,这反映出了城市中的不经常见的美——品德之美!更是心灵上的一种美!”

这里,我仿佛看见红绿灯在对我笑,比任何时候都更灿烂,更迷人。

品之美作文(篇17)

春天。晨风悠闲地穿梭在安谧的烈山,拨动着树儿的心弦,轻轻奏出柔柔的旋律。鸟儿伴着轻盈的叶子跟着风儿的交响曲轻歌曼舞。

晨星还未完全散去,在如此安谧的早晨,或许苍穹还没睡醒。

终于,初升的太阳把金灿灿的碎片洒向湖面,湖面波光闪动。几声犬吠打破晨的寂静,宣告着忙碌的一天开始。出发!我整理好心情,来到南湖公园那条熟悉的路。

我喜欢独自漫步在这条安谧的路上,虽然只是孤身一人,但我不无聊,我不寂寞,反而能感受到清晨南湖公园的静美,真是种美好的享受!因为,这里是南湖,南湖在烈山,烈山是家的港湾。

我在望着湖面,倾听湖水,聆听她神话般的恋情,聆听她古老的歌谣,聆听她动人的心律……一层层的波纹荡漾,荡涤着我的心灵,水中天空与白云的倒影,更是美轮美奂。她将我带到一个童话世界,这里只有幸福,我沉醉……

良久,我从梦中醒来,继续我的前行。这条路上,几乎没有车驶过,偶尔疾驰一辆三轮车,也会让我有诗意的想象。很庆幸,这里没有机动车鸣笛,没有商贩们叫卖,没有“收购废品,修理家具”的凑热闹,没有机械运转的刺耳,没有各种方言的引吭高歌,有的只是一路看不尽、说不完的景致。悠哉、悠哉!想起白日的噪声与这时的寂静,我现在真的很开心,很幸福,至少我的耳朵会这么认为。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到了环湖路的尽头,我依依惜别那安谧的公路、那悠闲的风儿、那诗意的湖水、那悦耳的天籁。也或许,当我迈出脚步的那一刻,南湖将会苏醒,但还好,这里所有的良辰景致,已被我“收入囊中”,烙印在深深的脑海里。

啊,南湖!我爱你,爱你的每一件杰作!

啊,烈山!我爱你,爱你无限美好的锦绣山河!

推荐阅读

上一篇:买报纸作文 下一篇:作文:秋日回忆精选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