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机房改造项目心得体会必备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5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技术工作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房改造项目心得体会 篇1
当前,随着世界大踏步地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各企业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
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九五”以来,勘探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局生产经营目标,狠抓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互联网,开发、推广、应用了一大批专业数据库和生产、管理软件,使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数据采集体系不完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程度低、应用系统集成度低且缺乏对知识的管理、信息安全体系缺乏等。为解决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实施勘探局数据中心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各单位不同时期、不同厂商开发的独立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彻底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同时将勘探局不同单位部门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挖掘,转换成可靠、实用的信息,以便领导决策。
本文基于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目前石油勘探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以数据管理为核心的数据中心这一框架构想,并对开展实施数据中心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大家一起讨论,旨在理清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思路,有效地规避数据中心建设可能造成的风险并少走弯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
一、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石油上游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石油企业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协同攻关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上游企业的主要业务涉及到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井下作业工程、地面建设、物资管理、经营管理、水电、通讯、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石油行业的信息化一直伴随着石油企业的发展,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石油数据信息按照油田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及油田生产信息的采集、处理及使用,可分为地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固井、采油(气)、井下作业、试油(气)、油田监测、生产管理、地面建设、原油(气)集输、注水、给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通信、道路、消防、土地、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计划规划、市场开发、质量控制、安全环保、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科技信息等,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
⑴数据分布极为分散:各油田由于覆盖面积大,地域广阔,这些信息都分布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业务系统中,数据分散,比如石油勘探局就横跨四省区;
⑵数据量大:如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与生产,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图形,其数据量达tb级;
⑶数据结构复杂:在石油勘探开发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非常复杂,包括野外数据、地震数据、解释数据、地质数据、钻井数据、试油压裂数据、生产经营及管理决策数据等;
⑷存储介质多,格式复杂:数据存储介质多样,格式复杂给各油田数据统一管理带来巨大困难;
⑸软件使用的环境复杂:目前各油田单位的应用系统使用了ibm、sun、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和专业应用平台;
⑹数据利用价值高:石油信息由于包含了各种地理、地质等国家基础信息,以及各油田的专业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十分重要,任何数据的丢失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二)国内外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国际上大石油公司的信息化发展普遍经历了四个阶段:数据集成、专业集成、部门集成和企业集成。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石油公司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解决了不同格式的井筒、地震等数据的统一和数据兼容性问题,统一了专业数据格式和数据采集规范,达到本专业的'数据集成。进入90年代,信息系统建设达到了专业集成应用阶段,如世界著名的斯伦贝谢石油公司建立了高速计算机网络传输平台,使公司内部的研究、勘探、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及日常公司管理业务在一个网络系统下运行。90年代中期,各石油公司纷纷采用项目管理的工作方式,既采用地质、测井、地震、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协同工作的项目组方式,构建资源共享的地球模型,提高研究水平,缩短项目周期,降低成本。使自己的软件集成化起来,逐步形成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并建立公司级或国家级数据管理中心,将数据资产转化为知识资产。年以来,一些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企业集成、智能决策阶段。
国内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无论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专业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油田主干网已基本覆盖了企业所有的科研、勘探、开发、辅助生产和后勤保障单位,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在勘探开发与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了油气田勘探数据库、开发数据库、钻井工程数据库、井下作业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它一些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以中油财务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字油田建设方面,大庆、胜利、塔里木油田都相继进行了数字油田建设规划,并在数据整理和统一应用平台搭建工作中取得了进展,为数据集成与应用集成奠定了基础。目前大庆、塔里木等油田已经着手实施数字盆地、数字油藏、数字地面工程建设。
(三)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石油勘探局已经建成了由五个中心构成的覆盖陕甘宁的大型企业网。该网络服务于油田及炼油化工总厂,在石油系统尚属先进水平。截止目前,已有67个单位的87个节点与网络实现了互联。在勘探局内部已经基本实现了各个二级单位与局机关处室的互连互通,形成了覆盖全局的、统一的网络平台,为在全局范围内、各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及时、准确地数据交换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2、专业数据库建设
在专业数据库建设方面,石油勘探局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建立了钻井工程数据库、井下作业数据库,满足了勘探开发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以石油钻井、井下作业为核心专业的信息技术在油田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在综合信息管理建设方面,石油勘探局内部已经建立起了一批纵向业务管理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所覆盖业务的垂直信息化管理。这些综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都已经在各自的业务领域范围内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相应的业务活动提供有利、高效的管理措施,并逐步体现出了信息化管理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有:
⑴人事劳资信息管理系统;
⑵中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⑶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⑷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⑸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机房改造项目心得体会 篇2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信息化可以使我们获取更多的人力资源市场数据,高能软件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可以综合分析多种数据资源,通过电子方式,特别是互联网使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更迅速,能使政府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时准确掌握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岗位空缺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分类指导,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一、信息化在公共就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提高就业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依法行政、高效行政。
(一)信息化是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迫切需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的重要支撑部分,通过信息化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的动态管理,构建面向社会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充足有效的就业信息,缩短劳动者寻找岗位的时间,节约就业成本,使得就业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效益共享,信息化是保持全社会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和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基本要素,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二)信息化是实现科学指导就业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服务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管理幅度、管理内容范围也在逐步延伸,从指导方式、指导体制和指导手段上对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市场条件下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衔接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目前来看,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谐指导就业缺乏手段。当前,整个就业的基础数据不完整,就业的基础数据库基本没有形成,基础数据存在可信度低、采集渠道不科学等问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就业信息资源快速流通和共享范围扩大,为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有效促进了科学指导就业。
(三)信息化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就业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政策规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构急需对现有的各项就业服务业务流程和标准进行梳理和规范,只有通过加强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才能实现就业工作业务的重组和流程再造。而且作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乡镇、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目前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项目不完善且效率低下,通过信息系统全面、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延伸了就业服务功能,不仅方便了广大求职人员,同时也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改进了传统服务的提供方式,拓展了服务内容和领域,提高了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县域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思路,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具体要求,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
(一)开通一条热线:借助传统的电话通讯技术,开通服务热线电话12333,增加就业信息服务功能,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提供发布、查询、投诉等服务,在招聘与求职服务上通过语音引导求职者或用人单位找到各自需求的信息,并最终自动引导双方实现电话交流。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扩大12333服务热线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逐步树立统一的电话咨询服务品牌形象。
(二)建好两个网站:一是完善英山劳动保障门户网站的建设。英山劳动保障网自开通以来,对于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为适应劳动保障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英山劳动保障网”建设及改版工作,加大就业资源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建设英山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提供真正实用的、高效的网络招聘解决方案。通过共享人力资源信息,提供接口给用人单位,方便用人单位借此建立各自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并根据自身特点,网罗意向人才,还可以通过系统与他人共享人力资源。对于求职者则可通过网站展示自己的能力,集中面对更多更广的用人单位,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完善三大系统:一是电话语音自动应答系统。其主要应用于12333服务热线,在原基础上整合人力资源需求和储备数据库,实现按键引导、自动应答、供需转接服务。二是建设短信咨询服务系统。实现短信发布、认证、查询、回复功能。三是建设远程可视面试系统。随着人力资源在全社会进行市场化的配置,人才的流动性增大,地域的障碍将逐渐缩小。传统的招聘方式无法满足需要,特别是英山,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不是核心城市,本地无法消化自身的富余人力资源、就业压力大,走出去就业是绝大部分本地人才就业的必然,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招聘方式,应聘者进行面试,就不得不千里迢迢、亲临面试现场。远程可视面试系统让企业和应聘者可以轻松而高效地实现语音、视频、文字、文档多维一体的“面对面”沟通,使得招聘者和应聘者均不受时间、地点等原因的影响,降低了双方的成本。
(四)建设四个数据库:
一是人力资源需求数据库。以人力资源需求为主要内容,收集用人单位需求岗位、所需人才类别、学历需求、职称需求、技能需求和需求条件等情况。数据库根据国家职位类别分类,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数据库自动生成人才需求单位、各产业人才需求、岗位(职位)需求、所需类别、产业类型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源需求数据,方便查找。
二是人力资源储备数据库。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储备的人力资源信息,建立“人力资源储备数据库”。包括优秀高校毕业生储备、优秀技术人才储备、可兼职人才储备等多种渠道推进人力资源储备工作。
三是失业数据库。对全县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纳入信息数据库储存,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跟踪服务数据库。对通过系统实现就业人员的择业、从业或者再择业、从业等过程自动跟踪记载,生成数据库。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就业形势,分析了解用人单位的解聘动态和失业人员的择业动态。用人单位可以共享应聘人员的择业、从业历程信息,方便择优录用,应聘者可以通过分析招聘单位的解聘信息来合理选择求职意向。
三、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是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建立专门的、统一的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将分散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特别是实现行业内和行业间信息互通,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完整和统一。
二是落实资金,保障建设。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各个建设阶段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三是建立机制,培养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引进和保留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投入,通过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基层平台的业务经办人员分批、分期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悉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能够全面使用核心模块;强化对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四是完善制度,确保应用。制定一整套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注重工作实效,确保系统的正常应用,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其效用。
机房改造项目心得体会 篇3
信息时代的来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引起全球性增长模式和发展观念的变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档案工作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需要。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的档案工作如何实现信息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原生信息源,越来越社会重视和利用,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档案的内在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内容,这是档案信息的基本部分;二是档案的形式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外在形式和特征,它依附于档案的内容有密切联系;三是综述、汇编等等二次加工信息。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就是为档案开发利用作准备,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2、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马人类联贯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人和机器的共同体,形成所谓的“网络空间”或称作“邪气社会”的信息化环境。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当然是贯穿全局的发展主线。
3、档案工作改革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消费将成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源动力。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信息将成为失去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档案部门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源的社会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使得经济发展途径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
4、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者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此外,档案业务售货员、档案学科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与档案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当他们在工作中感觉到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急剧增加时,工作热情就会不断增加,责任感日益增强。而当他们作为信息的消费者,感觉到信息消费的.不可替代性时,他们会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促使档案工作改革加速前进。
二、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新思路
1、加大投入,实现档案现代化。要保证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和缓政府要值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改善档案工作软硬件环境,增加库房面积,购置档案装具,扩大室藏种类。
2、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在一些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了,如档案馆管理系统、小型档案馆室管理系统等都已应用和推广。目前市场上各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很多,国家档案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避免重复开发,并规范市场管理;二是缩微技术服务。目前不少地方档案馆通过缩微设备,对一些珍贵的档案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科技档案图纸的管理过程中缩微技术运用颇多,节约人力和馆库空间;三是光盘存贮服务。由于光盘具有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用国防于档案信息全文检索、编目和参考查询服务;四是现代通讯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通讯卫星、邮电信息网络寺,将档案信息发布出去,使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五是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档案信息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公用信息网、国家公用信息网和国际公用信息网进行服务;六是视听传播服务。运用电视网、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等制作档案信息,并向公众发布。
3、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通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过去的“专一”;这种博是随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动态广博”,而不是过去传统不变的“知识广博”。这样的人才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才能适应解决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档案工作问题的需要。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档案部门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应加大培训内容中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注重信息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适当增加档案现代化管理课程的课时。
三、档案法制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节点
由于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地证明信息产权的所有者,所以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进入信息时代,不但在理论上要解决“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法律约束问题,而且在技术上也必须尽快突破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只有这样,信息时代信息产权的保护才能落到实处。健全档案法规体系是档案法制化管理的前提,也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运用档案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管理监督职能,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机房改造项目心得体会 篇4
1、坚定一个信念。
从事技术工作辛苦,寂寞,且不为人知,光环往往都是别人的,都是一线的,年终评先进也都难落入技术头上。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从事技术工作其实对个人的积累是最实在的,人存在的价值未必都是需要别人认可,即使被认可,也要看被谁认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扎扎实实掌握一些技能才是自己的常青树,将终生受益,其他的都是浮云,所以从事技术工作的要始终坚持这个信念,至于是否被别人认可,不是很重要,重要的自己是否尽力了,是否不停的总结反省,是否持续提高。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确实需要过一道很高的坎,需要一个过程,我参加工作的前三年都是认为技术工作枯燥、乏味,都是被动工作,光环都是别人的,怨声载道,xx年以后,等到需要自己独当一面,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决策的时候,才慢慢发现从事技术工作是累并快乐着,也从此恋上了技术工作,也才坚定了非技术不干的信念。
2、广结缘,多交流。
利用一些会议、交流等机会,多结识一些从事技术工作的,日常多交流,多探讨,共同提升。有机会多认识一些技术专家,多看看专家的论文、书籍,多向专家请教,既要向专家学技术,也要跟专家学做人做事。一些老专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专家,更是做人做事的导师。这些年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几位专家的赐教。
3、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积累提升自己。
宏观方面指的就是视野,大的方面;微观方面指的就是细节。前几年,记得有两派与管理、营销相关的书籍很畅销,好像一本就是思路决定成败,另外一本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这两本书我都是泛泛的翻阅了一下,没有仔细研读,我认为这两本书讲的都对,但是都极具片面性,都是从两个不同的片面角度去阐述,我认为,一个好的管理模式、理念,或者一个好的营销策略,正确的思路和完美的细节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来说,这两种品质也都是缺一不可的,再具体点也就是既要有开阔的视野,也要有细致入微的风格。没有开拓的视野,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遇到问题时不会辩证的去看待分析,不会变通,只会在一个死胡同里面徘徊;没有细致入微的风格,对具体的问题只能高谈阔论、泛泛而谈,无法直接为现场所用,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无法体现技术工作的基础性和支撑性。
那么如何培养开阔的视野,现在网络很发达,信息的获取很方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去查查看看别人是怎么考虑的,怎么做的,客观去论证别人的和自己的异同,汲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工程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去看看别人的科技成果,翻翻别人的论文,不要总是把自己封闭在当前所在的工程里面,看看与自己所在工程无关的工程资料,了解一些前沿的工程技术。如果说为了解决自己所在工程的技术问题是从事主业的话,那么在干这个工程的同时去涉猎一些本工程以外的技术是从事副业,主业是被动的开拓视野,副业则是主动去开拓视野,当以后遇到问题时,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但是我看到过别人怎么做的,再有目的的去细致的加深了解,也就会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以前,技术干部的成长都是要依靠经历很多工程,经历了才成熟;而现在,工程技术人员很匮乏,不可能要等到你经历了很多工程以后才重用你,年轻人也没有那么大的耐性长时间等待再重用,那么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靠什么,就是要靠主动的学习,缩短成长周期。
对于如何培养细致入微的风格,就要多思考,多琢磨,多观察,多交流,勤总结。和一线的人员多交流,包括和现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一线的工人多交流,关注细节;多总结,总结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4、让问题变成你的水平。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如查阅资料、交流探讨、向其他人请教等方式,把问题钻研透彻,把问题征服,这样起初对你来说是问题,最终就让问题变成了你自己的水平。
5、多琢磨问题,少揣测人心。
我们从事技术工作,跟问题打交道,与事实相处,问题是唯一的,是客观的,而人心是多变的,是主观的,我们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琢磨问题上,而少揣测人心。首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多的去揣测人心,势必会影响在钻研问题上的精力投入;其次,人心是多变的,很难扑捉,如果在琢磨问题时还要去扑捉别人的想法,你提出来的解决办法可能更多的是基于迎合人心方面,而不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搞工程需要务实,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更要少一些行政色彩。
6、具备毫无保留、持续提升的心态。
在制定一项方案时,要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把你当前所有能量都释放出来,毫无保留的体现出你当前的最高水准。你认为完美的方案经过现场的实践检验后,当遇到下一个问题时,在前一个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施过程的总结,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提高,这样方案的水平在逐步提高,适用性、可操作性在提升,实际上个人的积累、水平也在提升,如此滚动提升,对个人的积累是非常有效的。
7、事后多总结,少总结光环,多总结不足。
经历是财富,是针对善于总结的人而言的,事后要多总结成功的经验,多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行政角度,一般都是多说光环,不能不足,不能否定自己;而对于从事工程技术的人来说,做得好的是应该的,做得不好的才是不应该的,为了避免以后工程中再出现此类的不应该,就更应该剖析问题,总结不足,总结改进的方法。实际上,总结不足比沾沾自喜的沉浸于过去的光环更有利于提升自己。
8、善于利用社会资源。
以前,我们企业都是小而全,一个企业从学校到医院什么都有,随着社会化大分工的推进,都进行了主辅分离,企业主要是进行主业,而辅业又成为另外一些服务性企业的主业,这是社会化大分工、社会进步的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主专业以外的事情,比如钢模台车、定型模板等方面,对于这些主专业以外的事情,我们只要主导好就行,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具体的设计制作都应该委托专业的公司去进行,如果我们自己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很全面,而花费大量的精力自己去负责设计制作,因为不是专业从事这方面的,做出来的东西很有可能比市场上的性价比还差,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自然也就挤占了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时间,得不偿失。有人说,让别人做,怕别人赚钱了,这个心态是病态的,这年头没有人做赔钱的买卖,让合作伙伴赚钱才是正确的想法,只是要控制不要让他从你手上谋取暴利而已,适度控制他的利润,一般的工厂化作业,都是靠批量生产、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去赚钱的,同样的东西,如果自己设计制作,由于是单件生产,你的成本肯定比别人更高。
9、深度参与总进度计划编制,掌控总体程序,把握全局。
水电工程不只是一条线,而是由很多点、线、面构成,尤其是大型地下工程,更是一个复合体,对于技术主管或技术骨干,应当亲自编排总进度计划,对于别人编制的总进度计划,也要亲自去逐条线进行熟悉,这样才能掌握总体的施工程序、安排,把握全局,什么阶段该做什么,到什么阶段形象面貌应该是什么,只要编排或把握了总进度计划,你可以很把每一年的形象面貌描绘出来,对这个工程而言,说你是千里眼,一点也没夸大。在实施的过程中,哪里滞后了,是否还有补救措施,都很清楚,到了什么阶段,该开始策划什么方案了,该准备什么设备材料了,也很有谱,既不会因为没有预见性导致事情到了跟前才开始准备而手忙脚乱,也不至于没到那个阶段就把自己忙得不亦乐乎。在这里也着重强调一点,也就是水电工程都是与洪水赛跑,我们的施工时段、面貌都被洪水分割,只要是涉水的项目,比如围堰、基坑等度汛的安排一定要琢磨清楚,如果说其他在干地的施工是可以拼抢的补救的话,涉水度汛的项目往往是无法补救的,晚一个月往往就滞后一年。
10、多了解设计意图。
对于从事工程技术的人,一定要尽可能的了解设计意图,了解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掌握设计的想法,在设计关注的问题上下功夫,做好他人的关注点;二是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针对设计意图进行探讨协商,在不违背设计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一些设计上的优化,简化施工程序,提高工效。在大渡河的这几年,如果说是还算成功的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设计间的密切配合,在工作中,认识了很多朋友,结识了一些兄弟,共同成长,也才有了今天的胸有成竹。
11、尽可能掌握电站总体的导流、蓄水等程序安排。
前面说的编制标段的总进度计划是为了掌握自己本标段的程序,而利用与设计交流等机会掌握电站的总体导流、蓄水程序,则有利于你掌握电站的总体情况,掌握这些一方面是可以确保自己的工作不会有疏漏,不会因为水都要从你的洞子过了你还不知道,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失误;另外,也可以把你的的视野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如果这些都了解清楚了,那对整个电站也就一览众山小了。
12、充分尊重基层人员的意见。
对于一些关键问题,领导应该起决策、主导作用,安排下属严格执行。但是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也有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如果下属说的有道理,考虑的很周全,就让他们做主,让他们的意见成为主导,让他们能得到认可、尊重,才能让他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能总认为自己是领导,始终都是对的,不能搞地位、权利崇拜。
13、技术决策坚持民主与集中适度。
对于一些重大、重要的技术决策,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集体决策,避免出现重大缺陷。而对于一些小的问题,不能过于依赖集体决策,无休止的讨论、再讨论,浪费精力,延误时机,影响效率,对于这些问题,从事技术工作就要敢于担当,敢于决策,果断决策,要独断。在我们有些地方,为了一个小小的临建设施,反复讨论,反复修改,导致现场作业人员无所适从,建设周期过长,增加了成本,最终都得为此买单,真的是浪费生命,浪费资源。
14、敢于担当。
在工作中,也难免会出一些问题,或者别人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在这种时候,作为主管或者分管的人应该主动承担责任,主动站出来为下属担当。
15、勿以自己衡量下属。
对于一些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或履历不足的人来说,总是有一个熟悉、学习提高的过程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是要靠培养积累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我们这样不属于高精尖的行业,从事技术工作工作态度是第一位的,只要态度好,其他的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作为领导,对自己要求要严一些,但是对于下属要求要适当低一些,多一些耐心,把自己的水平当作别人的培养目标是可以的,但不能说自己有这个水平,也要求别人也要达到你的水平,不能以自己的水平衡量别人,如果他有了你的水平,也可能就要调到别的项目了。当然,如果是下属有明显的缺点,作为主管再三要求都始终改不了的话,那就是另当别论了。
16、坚持不结盟原则。
地球人很流行拉帮结派,国人更是流行搞斗争,在我们这种企业,尽管较前些时代有所改进,逐步淡化了小团体意识,但这种传统的毒瘤依然存在。前面说过,技术工作主要是以事实为基础,都是一些客观的东西,不需要支持率,所以从事技术工作完全没必要将自己归至哪一伙,保持独立的风格,待人以诚。当然,如果自己保持独立的风格,但受到别人的排挤,那这种环境不呆也罢,这种团体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归宿,也不值得呆下去,从事技术工作,何患无栖身之地?
17、做好分内之事,同时又要少染指他人。
工作中有上下级关系,也有平行级关系,对于平行级之间的相处要讲艺术,要多一些合作精神,首先把分内的事情做好,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再多做一点无所谓的,不要太计较自己的.付出,但在多做的同时,不属于分内之事就要少指责、少说别人的职责,我把我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剩下的事情该别人做的就跟我无关了,否则就会影响平行级之间的关系。
18、勿把生活交情带入工作。
生活中,我们肯定和有些人走的比较近,和部分人比较合得来,相互之间更信任,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工作中,不能因为生活上交情很好的就在工作上特别信任,处处袒护,而对于其他的人则不信任、冷落,如果只有这样的胸怀,那也是成就不了什么事情的。在工作上,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19、客观看待别人。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有同事关系,有上下级关系,以及一些合作伙伴。在与身边的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客观的看待别人,客观的看待别人的优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尤其是要客观看待领导的优缺点,往往因为领导某些方面很突出,就视为他哪方面都是好的,都是英明的,都视为是学习的榜样,实际上领导也是人,优点固然多,但也难免有缺点,对于领导的缺点也要正确的看待,当然不能随便讲出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要在心里面要明白哪些是他的优点,哪些是缺点,学习他的优点,但千万不要把优点没学到,而把缺点都学到了,这样就成了邯郸学步了。当然,在很多问题上,不能因为领导说的不对,就拒绝执行,一般还是要听领导的,反正有事情了他们顶着,只是在心里要明白:这样做并不是最好的,如果让我来决策,我会那样做。
20、(再追加一点,刚好凑成整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只想当参谋。
做行政固然好,但行政有行政的苦衷——别人陪你,你陪别人,永远在无休止的恶性循环,透支生命;往往是该说的不能说,不该说的也要说,虚虚实实;什么事情都要面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从事技术,可以活的较真实,很踏实,刚来单位,一个老专家就讲:搞行政是老来门前清,搞技术是越老越吃香。有些兄弟可能想,我当了分公司什么就是处级,我当了公司什么什么就是副厅级。说到这里,我还是谈谈国有企业行政级别的看法,以前,我们国家是政企不分,国有企业确实有行政级别;而现在,实行了政企分开,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已经逐步淡化了,很多企业在任命时早都取消了行政级别这一说,在六大发电企业里面,唯独曹总兼任三建委副主任,是名副其实的行政职位,是有行政级别的——正部级;其他的一级国有企业,好像也是由中组部任命的,只是在企业调到政府的时候才参照参考的,这是中国特色决定的,如果不进政府,你在国有企业单位给你写个正部级都没用。就像中学的时候,考试老师不让监考一样,校长就说,不就是分数嘛,不就是想考第一嘛,我看到你作弊了,我就给你画两个零,一百分,如果还嫌少,我再画两个零,实际上,在国有企业自诩行政级别就跟我们中学考试一样。说这些,也就是告诫搞技术的兄弟们,认真搞好技术,安于技术,专于技术,淡化行政,做技术参谋远比行政一把手轻松,技术才是常青树。
机房改造项目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学习深深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各学科教学世界,也深深地影响着各学科学科的教与学。
信息技术平台可以使各学科变得更加现实,使各学科模型思想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很多的原来只能在抽象世界里的课程实验变成现实;可对抽象的各学科的概念、过程进行了模拟;再难的计算、再复杂的过程,只要给出算法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解决;复杂多变的教学系,利用计算机可以实现化静为动地揭示学科图形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可使得各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更容易呈现;蕴含在各学科知识里的教学思想更容易表达;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各学科与现实的联系更加密切。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各学科学习环境,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尝试错误的成分减少,教学思维指向性的增强,教学推理逻辑基础更加稳固,教学思考更有程序性,这就能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学习思维而成功建构教学概念及其体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