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校史心得13篇

2023-06-16 09:55:52 校史心得

【#心得体会范文# #校史心得13篇#】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已经整理了一篇关于“校史心得”研究的报告,为了防止忘记,建议您将此页收藏。每个人的想法都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因此最好总结并记录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学习或实践中得到的感悟,可以写下来作为心得。

校史心得(篇1)


我校的校史主题班会,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重点。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班级的学生积极参加,在班主任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班的教育与引导。

这次活动,我们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这次的班会课也很成功,我也是受益匪浅。

在这一次的班会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同时也是让我们对学生们有所了解,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生们也是积极的参与其中,这次班会的成功,也是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同时让我们的学生们更加的团结,也是更加的的团结。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学到我们在课堂的学习,同时也是让他们知道,只有学好了才能去到社会的岗位上去,只有学好了才是真的有能力去为了社会奉献,所以在这次的班会活动之中,我们也是积极的参加学习,并且认真的去做好一件事情,这次班会的成功,同时也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们有一次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是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付出了,那么一定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的,而且也是让我们在班会活动之中学到了很多的经验,知道自己的学习是有多么的不足,而且只有自己的学习好了,那么以后也是可以更加的出色。

班会的成功,不是一节成功的班会就可以说的好,同时也是让我们明白,只有真正的付出,那么的收获也是会更好的。而且我们在活动之中也是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同时也是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认真的付出,同样的收获也是不多的,而且我们也是在这次的班会之中得到了收获,让我们能在以后的工作之中更好的来进行,而不是只是学习而已,而应该更多的去思考,去积极的去工作。

我的总结也是很充实,虽然这次的班会没有做的很成功,但也是让我们对之后的班会也是有了很大的期待。

校史心得(篇2)


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字里行间,一个名字逐渐浮现,那是正值科举废驰的时代,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美国知识份子,建立起一所大学堂——雅礼。

走进校史馆,一张张新旧不一的照片映入眼帘,从雅礼创办到中雅培粹成立,它们在静静地述说着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发展历程。纵观1xx大小事,作为雅礼学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漫步于校史馆中,照片中的每一张脸都给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国人,有历代沉稳的校长,还有兴高采烈的学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样东西,一张旧照片和一册作文本。照片上是当时的田径队。队员们身形高大健壮,面部沉静,目光炯炯,虽站立不动,可仍能感觉到他们体内惊人的爆发力与速度,作为体育运动的佼佼者,他们是雅礼校史中熠熠生辉的星星。

那册作文本,是一名学生使用过的,封面上的繁体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页面有些发黄,边角却十分平整,细小的裂纹,让我感觉到年代的久远,雅礼浓郁的学风由此可见一斑。

走出校史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下红墙蓝瓦的校舍,涌动的人群中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我感觉脚下的土地并不苍老,反而觉得它焕发着青春与活力!

夜窗之下,柔风徐徐。

灯下墨香,依依袅袅。

在这万赖俱寂之夜,我回忆着,意念随着墨香悄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校史心得(篇3)


20xx年8月21日,我迈入了雅礼系之中雅的大门。那片不大的操场,那座不新的教学楼,那簇不大的灌木丛,在这其中,最亮眼的却是那一抹独一无二的雅礼蓝。

初识“雅礼蓝”,是在雅礼的校服上。这片蓝,有天空明亮清澈的湛蓝,也有大海神秘浑厚的深蓝,有纯正坚毅的海军蓝,也有乐观积极的牵牛蓝。它给人力量,给人以胸怀,给人以责任,更给人以骄傲。妈妈说,它叫“雅礼蓝”。对于那时刚入校的我来说,这仅仅只是一种颜色,但,当我于校庆之际参观完雅礼校史馆之后,“雅礼蓝”在我的理解中又多添了一笔特别的色彩。

进入雅礼校史馆,里边不大,却运转着岁月的年轮。从耶鲁的初建“雅礼大学”,枫树山的风正帆悬,雅礼踏着一路风雨艰程走来,直至今日。满墙的照片与图画似乎都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同一种精神,它是什么?我,在寻找。我看到了大片大片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而都出自雅礼的名人,记忆中的那四段历史立即被唤醒。

目光第一个扫入了柳直荀的故事,柳直荀于雅礼毕业,参加中国共产党,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后遭陷害,行刑前依然忠于共产党,将坚持“公”道的精神发扬了一生。

接着,我的记忆会转到了陈能宽的人生中。陈能宽于雅礼毕业,参加“两弹一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率领队伍于实验室奋战好几年,失败上千次,弘扬了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勤”奋精神。

看到“中国的希德勒”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外交大使何凤山。他于雅礼毕业后,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两万多个犹太人。被外国人称为“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而这背后,熠熠闪光的却是那至“诚”精神。

这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中国第一哲人”——金岳霖,走出雅礼后,金岳霖在美国得到了颇高待遇与地位,但他毅然回国,用《论说》、《逻辑》、《知识论》三本手写书体现了“朴”实低调的作风。

从回忆中挣脱而出,我望望身上穿着的雅礼蓝,忽觉其中多酝酿了些什么,对!是“公勤诚朴”的精神透入的雅礼蓝,使其多了一种传承的能量,四种不同的人生,传承了百年雅礼的精神,“公勤诚朴”已化作了一根短短的接力棒,经过了几万人之手,如今它继往开来地传递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手中,我们,也要传承“公勤诚朴”,学习上、生活中都应以这四字为本,秉承它,为它的发扬而倾尽全力,直至交于下一接棒人手中。

雅礼蓝,是一种用颜料调不出的色彩,因为它的每一色点里,都蕴含着一个个莘莘学子为“公勤诚朴”而做出的努力。但它不能干,不能等待时光将它冲淡,它需要无限扩大,无限渲染,这,便需要每一个雅礼人积少成多的贡献。秉承“公勤诚朴”,我们脸上都洋溢着雅礼蓝。

校史心得(篇4)


在xx年xx月xx日下午13:40时,我校全体师生在五星小学参加了由中央校本教材小学组织开展的校史主题班会课活动。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师的精彩课、有师生的情感交流。老师们以一个教师的教育魅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对自己人生的价值认知。在这样一个有特色的环境中,教育学生认识祖国、认识祖国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到:

三)“我们的节日—祖国生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祖国的生日来临。老师们通过讲述了中秋节的来历及中秋节日习俗,让学生知道了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使学生们更加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

四)“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通过主持人引领的活动,使每位学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以中秋的节日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谈话、绘画、书法比赛等形式,对中秋节进行了感受、记忆和思考,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中秋节有进一步的认识,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生活。学生们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到中秋节的来历。

五)“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校学生体验到了中秋的节日意义。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中秋节,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生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生源之短暂,让我们对祖国更加热爱。更加热爱生活!

校史心得(篇5)


校史馆是由原来学校的旧图书馆改建而成的,一个30年代的苏式建筑,给人一种朴素庄重、沉稳内敛的感觉。而进门左侧的历届毕业班合影查询的电脑又给人一种现代的感觉。一个崭新漂亮的展厅尽收眼底,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被老一辈的专家教授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农大的建立和发展所做的贡献而感动,一页页的教师笔记,一件件的文物和证件,一张张老照片,一尊尊艺术造型从1952年到20xx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当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须刀以及工具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仿佛涂治院长昨天还在桌上办公一样,作为一个院长和专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简朴,他写的两封家书虽然言简意赅很短很短,但是充满了对子女亲人成才的盼望和关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当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担》的雕塑前,我为新疆农业大学艰难的办学历程所感动,老师们自己动手捡拾动物的尸体作为教学模具,老师们自己动手手抄教材,他们深夜编写教材,白天给学生上课,这些老教授们是农大的瑰宝,时刻鼓舞着我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值得我们学习。

走到领导题词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墙时,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领导的关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他们是农大的宝贵资源,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和奋斗目标。当年的他们在条件简陋的校舍里刻苦学习,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这种无形之中的激励,也必将给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激励。看着农大各个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迹,60年来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农大的学子。此时我觉得作为一名农大人是多么的自豪,这十年来是农大发展最迅速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没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学习。多媒体视听室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农大的历史,加深对学校60周年的体会和认识。

校史馆的建成让所有农大教职工加深了了解农大的机会,不光向社会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的艰苦创业史,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开拓创新,站在新的起点再创辉煌。站在校史馆中我的思绪飞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新疆农业大学走过的一甲子历经坎坷但是也成果颇丰,6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既是一部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辛勤创业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学真理、发展先进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推进的科学发展史。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说到: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想今天我们作为农大人为在农大学习而自豪的时候,我们明天更应该发奋努力,让农大因为曾经有过我们而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趁我们还年轻,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颜色,只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首时才会发现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校史心得(篇6)


今天下午,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馆。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校史馆将杭电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杭电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据悉校史馆是母校五十岁生日的礼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发展历程"、"领导关怀"、"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十个板块组成。进入校史馆,几副大图片格外醒目,杭电的三个校区都出现在图片上,下沙、东岳和文一,隐隐中散发着杭电独特的气息,现代与古典结合、科技与人文并进。谁能想到这被现代都市所掩埋的拥挤校园,这已没有昨日模样的红果园,竟曾上演过那么多的故事。

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 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杭电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老校新姿,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杭电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50年,对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杭电,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

50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这千平方米的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杭电的精神基座,让半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到杭电的创建人以创设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岁月如歌,征程漫漫。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杭电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校史心得(篇7)


为了加强学院学生对母校的历史了解,从学院建立之初的艰辛到其后的卓越成就,了解学校的名人名事,加强对母校的归属感。党组织今天组织参观校史馆,学习校史。

为配合学校校庆,回顾办学历程、弘扬优良传统、凝聚民族精神、展示办学成就,20xx年建校50周年之时,学校设立了天津高校中首个具有校史馆功能的校庆成果展室,地点坐落在河东校区主楼的三楼共享大厅。20xx年学校整体搬迁到西青新校区,校史馆于同年落成并开放,其所承载的功能也进一步拓展。校史馆成为爱校荣校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建思政教育基地。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共计展出实物400余件和照片1000多张,分为二楼和三楼两层布展。其中二层展出的是天津工业学的历史渊源和天津纺织工学院时期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三楼展出的是20xx年创建天津工业大学至今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历程。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工大经历了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北洋大学纺织系,天津大学纺织系,河北纺织工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一步步的转变,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五十八年的建校岁月,记载着工工大人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创业历程,见证了工大人坚韧不拔、弥久益坚的优良品质。

通过参观校史馆,我见证了天共大的逐渐强盛,无论是战火岁月还是和平年月,天工大都在路上。天工大人坚守“严谨严格求实求是”校训,不断向前,开阔进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全部。

我对校训有了更深的理解:严谨即严密谨慎,逻辑严密,思维缜密,无论是对我们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还是对于现在所面临的学业,讲究逻辑、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认真严密的做事态度都是我们所必需的。尊重科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追求卓越。更是我们天工大人的优良传统。严格即在遵守制度与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一方面是指我们学校制度严格、标准严格、措施严格、实施严格、考核严格。在办学的各项工作中,始终秉承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精神,使各项工作都能上水平、出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要求我们天工大人严格律己,省身做人。求实即讲求实际,求真务实。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更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求得实效,结出实果。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天工大人。求是就是探索规律,把握规律。一方面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兴虚浮,勇于创新,不畏权威;另一方面尊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学校,发展学校各项事业。

参观虽已结束,但我校的光辉历史仍历历在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时刻牢记天工大校训积极进取,不断向前,今日我为学校自豪;明日学校以我为荣,争做一名合格的天工大人。

校史心得(篇8)


今天,我们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史陈列馆。

走进校史馆,我仿佛步入了历史的长河,展现在眼前的是湖南师大的历史画卷。“仁、爱、精、勤”这四个打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每一个湖南师大人都记在心里的四个沉甸甸的字。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在校史馆中,我领略了历代师生的风采,为身为师大人而骄傲!

更领略了身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骄傲,在校史馆中有许多生科院创造的历史,有许多像刘云院士一样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学子!

从校史馆走出,我觉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师大七十多年的历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为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史心得(篇9)


巍巍安一,屹立中央。罗汉松侧,青木苍茫。校史馆内,百载荣光。撑我安一,不弯脊梁。

虽然是早早便立了春,校史馆内依然携着料峭的寒,丝丝缕缕地在空气中飘着,倒让人无边地生出些苍凉之感。

今天是参观校史馆的日子,清晨的安一,裹着乳白色的雾气,至午方散,然后阳光才层层透下来,是久雨过后难得的小晴。

下午第三节课,光线已经有些微弱了,但依旧不改晴朗的本色。我们轻轻下了楼,来到了校史馆前方,排好了三列纵队。讲解员有些紧张地搓着手,呼出一口白雾。

我们缓缓地步进大厅,讲解员的语调开始时还有些生涩,不久也流畅起来,于是那副久远厚重的历史画卷,沉沉地在眼前铺开。

校史馆所记载的人名,有的是被装订在册,留在青史上的大家,有的是默默无闻,却同样为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做出了不少贡献的学者。讲解员清脆的声音在风中清晰着,然而我的神思却早已经远了,仿佛穿过楠柏间的重重时光之川,回到了许多,许多年前。

那一段烽火狼烟的岁月里,那时还被称作省立一师的安一,拥有无数堪为国家栋梁的学子。我轻轻地拂过玻璃窗,看着身前的千种故事与万般血泪。何曾远过呢,这些我们可爱的学长学姐们,他们撑起了百年安一的精气神。

于是我一步又一步的,向前走着,经过抗战时的艰难岁月,步过刚建国时的浩浩荣光。我耳畔响起一声又一声呐喊,是“醒皖第一声”的呼唤,是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是炼钢炼铁时的辛苦劳累,我看见一本又一本书夹在学生们的腋下,伴他们度过三年光阴,我看见那棵前几年才被砍掉的樱花树,想起曾有安一学子,殷殷写下的樱花祭文,以及在安一代代相传的樱花情结。我看见楠柏校报散落在书桌上,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以另一种方式浮现在我眼前。

同学们指着郁达夫的像,注目沉思。这校史馆里的众生相,又有多少是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来的呢?我们今日在这里看着历史,竟不知若干年后,是否也会有年轻的后生,指着我们一生里微不足道的故事去评判了。

安一曾有一句话说得好“给我一个学子,还你一个英才。”这竟不免令人忆起文博园里的“给我一日,还你千年”了。我想在校史馆里漫步,大抵也该算是,重新度过了一次“千年”罢。

然而千年也终究是一瞬了,第三节课的下课铃终于是按着他该敲响的时间,一分未迟地来了,我看着窗外黄昏未昏的光阴,一时之间不知为何生出许多留恋来。

班主任和蔼亲切地笑着,招呼了我们出门去,临行前还对我们叮嘱着些话,大抵都是希望我们的名字日后也能载入校史之类,于是一众人等都忙着推脱了。然而年少的意气风发,纵横谈笑,那些肆意挥洒的青春,即使是没有青史来记载着,我们也应当是记得的。

离开前,我最后深深望了一眼校史馆,匾额上的光线同我们来时的明暗层次已有了明显的分别,多年前在安一读书的人记得安一的,不知道是些什么。然而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的日光了,这日光总是同这百年间,每一个岁初早春的午后四点钟,一样好的。

校史心得(篇10)


今天,我们去了校史馆,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那里肯定会有我们学校的历史。作为一名羊坊店中心小学的同学,如果连自己学校的历史都不知道,那么就太可惜了。

刚进去,进入我们眼线的是一个个金色的大奖杯,多的数不胜数。讲解员首先给我们讲了我们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目标和口号之类的。然后,我们又看了以前的数任校长,从中,我知道了我们学校是1945年建立的。我们学校还被称为“奥林匹克示范校”——老外说:“你们这并不会出现什么奥林匹克运动员,但是你们有着奥林匹克精神,希望你们能够越建越好!”没错,能不能当运动员不是大事,主要的是我们要有着奥林匹克精神。之后,我还看见了国安队的签名,有郎铮的,有侯森的,有邵佳一的……最让我敬佩的是邵佳一,他以前有去过德甲的俱乐部,但是由于伤病的困扰,最后还是回到了中国,他坚强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哦……我们学校的金鹏论坛也被展示了,我就是金鹏论坛组的,一个人至少写2000字论文,难度可想而知,被展出的都是获奖的。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名誉和声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这种精神,就像邵佳一一样。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校史心得(篇11)


参观校史馆有感

作为江南大学的一员,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江大,那么校史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怀着好奇与冲动我走进了江大的校史馆,据说校史馆是回顾为了江南大学百余年的风雨征程,追寻江大人五十载的奋进求索,展示江大的办学成就与学科特色而在校庆五十周年之际筹建的。所以我更加好奇。

江南大学校史馆是学校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物化凝炼和具体体现,是宣传学校、联系校友、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校史馆位于公益图书馆一楼,展区面积760平方米,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

一进入校史馆,映入眼帘的就是现在的江南大学的立体图,站在他的身边,我和同学很快的就发现了自己的宿舍所在地,看着江大的布局,突然发现其实江大的很多地方我都没逛过,当时感觉整个江大都待在了我的面前,我不得不说,江大,不枉称为“生态校园,曲水流觞”。接着我们就进到了三江师范学堂,里面的第一部分就是“金陵典学”,墙上的图片与年代的组合很清楚的说明了江南大学的前身,从三江师范学堂到二江师范学堂再到其他??这在 无疑中很好的说明了江南大学的历史背景。作为江大的学子,我们都知道江大是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在2001年合并而成的,但是如果你没踏进校史馆,可能都不知道还有三江师范学堂这一前身吧。“金陵典学”比较有历史的气息,接着我们就到了“学海无涯”的那一部分,这里面记载了江南大学的许多成就和辉煌,尤其是食品学院和物联网学院的,虽然没有商学院的,心里不免有些不平衡,但都是江大人,所以郁闷也只是一时的,心里还是很高兴江大能有这样的成绩。在 校史馆里无论是那一部分的介绍都非常的详细和清楚,在“桃李芬芳”中,你能感受到老师的伟大和辛苦;在“群星璀璨”中,你或许会产生嫉妒,但更多的是羡慕,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将来也会有这样的成就;在“雨露甘霖”里,你会被深深的感动。在一处长廊里陈列着各大名校

在江大五年校庆之日送来的贺礼,这也说明了江南大学在其他的兄弟姐妹校中声望还是不言而喻的。

在校史馆里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刚准备离开时不知道我们触到了什么按钮,校史馆里响起了音乐,带着好奇就上前听了一下声音的来源,最后发现竟是江大的校歌,“太湖之滨????”优美的旋律不时的响起,我们的心情就开始有了些变化,老实说,来江大那么长时间了,我还没听过江大的校歌呢。今天无意中遇到了,心里真高兴。

也许现在的江大不算什么很好的 综合性大学,但是未来的事谁知道呢,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跟你周围的朋友说你是江南大学的学子时,他们会充满羡慕的说:哇!原来你是江南大学的????

校史心得(篇12)


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x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来到x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x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x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x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x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x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x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x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x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x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我们x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史心得(篇13)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所以,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所以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近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13军训心得 | 军训心得13 | 校史教育心得体会 | 13我作文
上一篇: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品 下一篇:儿科实习心得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