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系列

2024-03-08 10:39:06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 记者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系列#】想要学习有关“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的知识吗请看本文,要深入了解这个话题请关注我们的网站。在工作学习之中,我们偶尔会有一些想法,我们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记录出来。书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你对学习到的新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

一如阳光每天倾照大地,种子蛰伏发芽,秋风春雨冬雪夏花,而我们一如既往行进在赶赴新闻的路上。第17个记者节到来之时,我们在这里为全市新闻工作者送上一份虔诚问候和暖暖祝愿。

或许此时,我们比任何时候更能深刻领悟新闻的含义,更加体会媒体的责任,更应对当下和未来满盈信心。

上述这一番感言,基于面对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和挑战。在推进传统媒体融合、多元、转型发展的探索中,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清醒。这种智慧和清醒,或可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路径判断和应对选择。

我们应当清醒,“转型”不是“转行”。在一片“转型”声中,传统媒体究竟如何“转”,往哪里“转”,怎么“转”?“型”在何方?有无“定型”?很多传统媒体因此自乱阵脚,把自己“转晕”了。我们需要清醒地知道,传统媒体“转型”,绝不是“转行”,再怎么“转”,“本色”不能变,“底色”不能丢。传统媒体的转型,是基于“新闻”和“媒体”的发展与做强,是以互联网思维,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谋势而动,创新理念、创新手段,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把传统媒体办好、办活、办出水平、办出效益。

我们应当明白,效益兼顾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媒体的“双臂”。断其任何一“臂”,都会丧失元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两全”之时,我们的选择永远只有唯一。在新媒体建设初期,注定了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但新媒体从诞生的那天起,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就已经产生着社会效应。这种良好的社会效应,反过来助推着经济效益的孕育。所以,即便新媒体只有社会效益,还是要毫不犹疑地推进,因为这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

我们应当知道,今天的布局关乎明天的“起跳”。今天的谋变布局,都是为了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一针见效”、“立竿见影”的事情几乎没有,不能因为见效周期长而忽视、不为。今天的谋划,或许需要在三、五年后才能见到效益。新媒体建设正是如此。每一项工程,都有建设周期,新媒体也不会例外。当然,新媒体的“蛋糕”再诱人,毕竟远水难解近渴。关键还是要把握当前,过好当下,解决当务之急。所以,必须一手抓新媒体建设,一手抓办好传统媒体;提升新媒体造血功能,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强力融合。只有过好当下,方能行稳致远。

从媒体和新闻的发端追溯,以时间为经纬的长河里,媒体的演变只是“载体”发生的多元。正如,在纸媒之后,广播、电视媒体相继出现一样,想必彼时,面对广播和电视这样的“新媒体”强势崛起,纸媒也曾经有过被挑战的担忧。今天的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不过是基于“互联网载体”而诞生的媒体新成员而已。新媒体历来不是“天外来客”,也非“洪水猛兽”,更非“增值造血”的“灵丹妙药”,恐怕也不是要取代传统媒体一跃成为“老大”。显然,今天的媒体格局,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巅峰对决”,也谈不上话语权、主导权的“争夺”。媒体种类的推陈出新,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生产力和传播手段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因此,面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传统媒体有危机感属于正常反应,但不应也不必过度反应。

传统媒体的权威、公信力和政治优势,是新兴媒体所无法企及,难望其项背。而新兴媒体的鲜活、极速、便携、无空白覆盖,也正是它们崛起的资本。无数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样一个规律:不论一个话题或者事件如何凭借新媒体发酵,再怎么掀起网络舆论的惊涛骇浪,但最终,总是需要传统媒体站出来,以“老大”的权威身份对其作出终结。这一现象,给出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走向的大致规律性判断:它们终将融合,并汇聚成为一体。

归结到话题的本源,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激荡、融合的伟大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壮大社会主流舆论,决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一肩独挑,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共同坚守。由此,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将更为繁重。

面对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应当有足够的自信和耐力。应当清晰地传递这样一个认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不是竞争关系,但它们之间的确存在并需要互相审视和彼此认同,接下来发生的可能就是拥抱、融合。这大约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而言,最为紧迫的,或许是需要进一步提升驾驭新媒体、善用新媒体、融合新媒体的本领和能力。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篇2】

李大钊指出:“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这样看来,记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记者那样去崇尚真实、信仰真理、热恋真诚,忠于新闻事实。记者的实践,追求一种理念,内容为天,第一速度,关注民生,记录真实,这是记者的理念,新闻的理念。记者,见证历史,但并不单单记录历史。记者的称号,蕴含一种动力,向生活学,向实际学,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发现,发现新闻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实际中挖掘,挖掘新闻作品艺术上的感染力;在群众中探究,探究新闻作品审美观赏的愉悦性。记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不因盲从和麻木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记者的道德。舆论如果嘲笑规律,最后必定为规律所嘲弄。

“记者的笔可抵三千毛瑟枪”。新闻是特殊职业,而历史,是容不得半点亵渎的,“太史简”“董狐笔”诠释了历史的尊严。而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储安平、波利特科夫卡娅、昌西•贝利、拉善塔等人也以生命的代价证明了自己对新闻事实的忠诚。“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他们的事迹极大的鼓舞着新闻记者继续奋斗,也值得所有人沉思。

如此看来,记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长江、穆青等老一辈杰出新闻工作者是当代记者的楷模。但不和谐声音有之,个别记者追逐名利,抛却职业操守,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从而迷失了方向。他们自认头上顶着“无冕之王”的光环,便私欲膨胀甚至为所欲为,“称王”者终将遭到人民唾弃。

无论如何,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更多地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敬业精神,有修养,还要有骨气。古人说得好,无欲则刚。我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权力是你的,钱也是你的,但手中这枝“金不换”是我的。新闻终究是事实真实而正确的反映,扬善砭恶总是要得罪人,患得患失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文章。有这么一首诗,记不清楚是谁写的了:“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时光如淘荡泥土,砥柱触天立中流。”一旦进入此般境界,心胸磊落,坦坦荡荡,还怕鬼把你吃了不成?

不错,新闻报道是一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记者,你给失败者以希望,给成功者以喝棒,你不善于锦上添花,只热衷于雪中送炭。你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做特写从来都不留名,你只发表在报纸新闻中。历经千幸万苦,一线捕捉真实,一双眼紧盯不放,一双脚不停追踪,一双手精摄不停,一颗心永系百姓。你从不说累,哪怕奔波不停;你从不说怕,哪怕枪林弹雨;你从不说忙,哪怕没空吃饭;伸张正义,是你的使命。你用心,用情,感悟生活,更有热情、有生活、有智慧、有责任而理性地对待工作、善待他人。

记者凭敏锐洞察社会,将激情融入笔端,他们在记录着历史。每一名记者都是纪实作家,每一名记者都是歌颂生活的诗人,我们赞美记者,他们侠肝义胆,举世无双。我们欢迎记者节,它是记者们最美丽的回忆,最温馨的家。记者节是加油站。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是他们人生当中最宝贵的历练与财富,在生命深处存留这一记忆!

在这记者节来临之际,这不,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记者执著于自己的新闻理想,为了正义,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谨祝所有的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记者节快乐!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篇3】

每年的11月8日,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特殊的日子。从踏进新闻行业那天起,如今已经过了五个年头。回想这五年里的工作经历,我感悟颇多。

记者是我的第一份职业。一开始工作时,对记者真正的含义并不懂,只知道盲目地仰慕记者的光辉与自由。于是,这个蜕变的过程变得极为漫长和艰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着力营造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进步,是记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与使命。

采访的过程千篇一律,从接到任务到联系采访对象,再到采访和写稿。整个过程让人感觉紧张、惆怅和疲惫。只有在完成一篇稿件并顺利刊登后,才是我们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时候。在这过程里,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三年前的一个采访对象。那是一户残疾人家庭,妻子瘫痪在家,瘸腿的丈夫每天靠捡破烂为生,还要供一个女儿上学。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上的累与他们生活上的苦比起来不值一提,尤其是他们那种对生命的执著总会让我感动,此时,放弃的念头便打消了。

记者的一年四季都是收获的季节。当有人肯定了我们的努力,所有的疲惫与惆怅便会很神奇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尤其是当文章见报后我们所接到的每一句赞扬与批评,便会化成我们工作上进步的动力。社会赋予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让我们去见证、去记录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需要不断去接触新的事物,我们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焕发出一种青春的激情。这些经历让我获益良多。这种珍贵的收获不分季节,每天都是进行时。所以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一年四季都是收获的季节。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篇4】

11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xx个记者节。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也许我们正奔波在采访的第一线,用纸和笔记录着新闻的点点滴滴,又或许,我们正在电脑前,为一篇稿件字斟句酌。这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我们在忙碌中践行着记者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忙碌中体味着工作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冷冷的立冬时节吃着烫烫的饺子,爽!想着明天是记者节,为自己再喝一杯酒:一路走来,五味杂陈。之后,钻进厚重的被子里狂睡。天亮时,管他鸡叫不叫呢,该起来就起来,开启这新的一天!加油!

明天就是记者节,很多节目、文章、讲座、活动都在聊记者该怎么做,我发现越是远离新闻现场的学者、大腕们,越有或妙语连珠或慷慨激昂或痛心疾首或悲天悯人或发人深省的论述。真正在新闻一线的人反倒说不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记者管不了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心里有一点东西去坚持就是了。

如果我们越界了,请用法律限制我们,而不是暴力。法律在限制的同时也能保护我们,而暴力只会剥夺这个行业的安全感,无人敢将她作为“一辈子的事业”。

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我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我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我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十年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十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经常性工作。当火海逼近的时候,我们要迎面而上;当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要向前披波;无论怎样艰难,不管如何危险,只要有新闻的地方,我们就没有理由退缩。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篇5】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认为记者是最有本事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良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的就是他们。

有人说,记者是行者。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纸上在荧幕上;你见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路上在幕后。

也有人说,记者是杂家。除了采访业务之外,天文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科技,古今之事,中外之事……似乎都要知道一点。

有人说,记者是一个名利双收的职业,报上有名、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既拿工资又拿稿酬。

也有人说,记者是弱势群体。他们为老百姓说话办事,可是不少人却成了被告,甚至有些人被打……

更有人说,记者是高危人群。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职业。

我说,记者其实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血有肉实实在在,没有三头六臂也并非神通广大。

为了保护社会良知,他们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为了伸张正义,他们才跻身十大危险职业之三;为了更全面了解新闻更接近事实真相,他们一直在学习而成为无所不知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工作强度从来都不跟名利挂钩,他们用摄像机用话筒用手中的笔,用他们强大的内心去创作去记录去书写,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

记者从来都不是什么无冕之王,只有社会的良知才是他们真正的名号。他们不仅是党的喉,更是人民的耳目,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感应百姓的精神需求,深度反映民意,真切抒发民情。

作为一名记者,我有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要去深刻地关注、忠实地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不断地反映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以新闻的力量建设一个公平、文明进步的民主社会。

普利策曾经说过:“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瞭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为社会守望……”记者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起点和加油站。记者的事业永远没有尽头,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篇6】

11月8日,记者节。

一个属于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寒来暑往、无私奉献的新闻工作者的节日。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新闻记者更能体验出大是大非般的人情世故和潺潺流水般的小家温情。

过去,我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去发现美好,鞭挞不公,记录真相。现在,当键盘和鼠标,取代了柔软的墨香,当移动的屏幕,连接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依然坚守,为了那些传播大爱的正能量,为了灾难关头无助的目光,为了那些弱小无力的肩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本报的“60后”、“70后”、“80后”、“90后”记者,有话要说——

她说:希望能把脚步留在瑞安的每一个地方,不忘初心,坚守善心。

他说:记者是我的工作,但又不止于工作。每一次采访,遇到的各种人、各种事,都让我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这是一个能体验他人工作的工作,能了解丰富生活的生活,能感受众多人生的人生。

她说:不畏严寒和酷暑,风雨无阻奔现场;记录寻常百姓事,弘扬人间真善美;坚守真实传讯息,笔尖书写当道义;愿为记者同讴歌,天涯此时共相庆。

她说:新媒体虐我千百遍,我待新媒体如初恋!

她说:不少人印象中,记者是一个体面、待遇好的职业,但我知道记者是偶尔需要舍弃形象的职业。我们需要深入基层,淋着大雨跟踪报道台风新动态。我们需要24小时待命,半夜编辑新闻稿。我愿自己能永远坚守我的新闻理想,写新闻,讲真话。

他说:有人说网络采编就是Ctrl+C/V。其实不然,在26个字母里,C不是开始,V也不是结束,网络采编没有假期,也难以休假。遇到突发事件时,同样需要第一时间参与报道,即使我们的身影不曾出现在现场。同时C、V也是Create value(创造价值),这也是我想所希望的,当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时,输出的是更多更有用的价值。

……

在这个媒体整合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感受着前行的挑战和压力。

我们坚守,因为我们相信,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记录和书写。尽管追求真相的道路,并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但我们坚信,文字与影像中,蕴藏着改变的力量,对真实的追求和书写,永不会过时!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篇7】

今天是记者节,我们依然在路上,为陇南学子,为市民的热线投诉,为每一条新闻线索,奔走在路上。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也必然是参与者。我们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新闻,呈现真相,反映民生诉求,为正义的伸张和城市的进步提供新闻和舆论的支撑。

报道新闻事实,揭示公共事件的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为了维护职业的尊严,记者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和不畏威胁阻挠的勇气。不可回避的是,记者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人身威胁的事件时有发生。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表示,新闻记者正面临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坦言,记者维权仍有一定难度。记者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庆祝20xx年记者节工作座谈会透露,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研究建立新闻记者职务行为规范准则。明文规范记者行为,为新闻报道建立清晰的法律规范,是新闻业走向法治的前提,在规范采访报道的同时,如何保障批评报道权、保障记者安全,应该是不容忽略的内容。新闻事业需要坚守新闻正义的记者,也需要捍卫新闻权利的新闻立法。

记者采访报道和维权的难度,反衬着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对记者权益的保障程度,则反映了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程度。法治不健全,记者采访报道的权利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保障。即便记者报道了真相,如果没有社会法治的跟进,真相背后的正义诉求也不可能得到实现,事件即使反复曝光,也难有实质推进。新闻的困境对应了记者的艰难处境,也正是在需要记者勇敢担当的地方,体现出新闻的价值和力量。

20xx年是晶报记者大力发扬“阳光媒体非常新闻”力量的一年,在舆论监督上更有力,在参与推动社会管理进步上更给力。为了新闻正义,我们将继续前行。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篇8】

转眼之间,11月8日就要到了,这一天或许是某人的生日、结婚日、又或者是其他值得庆祝的日子。当然它也是除教师节、护士节,中国第三个以职业而命名的节日---记者节。记者,一个特殊而平常的职业,在人们的心中充满了高尚的色彩,经常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头衔。其实,这并不是一份荣耀,相应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山似海,义不容辞。

也就在这一年,我有幸成为河曲电视台《骄子》栏目的记者,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记者节。作为这一行的新人,我是幸运的。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就表现出对我在写作这方面很高的期望,经常教育我要随时随地写,哪怕是一句话,笔和纸这两样要随身携带,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学生时代,遇到的语文老师也常把我写的文章拿来作范例,而我也特别羡慕那些拿着话筒出现在屏幕上的人,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能成为一名记者也是最初的梦想和憧憬。如今,梦想照进现实,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自然无以言表,能够选择这份职业,并且引以为荣,对我来说,很知足!

聆听别人的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由于《骄子》这个栏目,我所接触到了一些行业的佼佼者,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其实每一行都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与轻松,做记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只要你努力去做好,结果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最后,借着记者节这一天要特别感谢我的领导李老师、窦主任对我的信任与指导;谢谢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同时也感谢自己一直以来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祝所有的记者,节日快乐!!

推荐阅读

上一篇:岗位心得感悟怎么写合集八篇 下一篇:车间实习心得范例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