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抵达读后感

2023-11-04 10:30:33 抵达读后感

【#实用文# #抵达读后感#】基于您的需求,笔者为您准备了这份实用的“抵达读后感”。经过阅读作者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文章情节的波动起伏,在主线展现得十分明确,引人入胜。阅读并记录自己的感受,能让阅读体验更有意义,这篇文章很可能会给您在解决问题之前提供所需的启示!

抵达读后感 篇1

第一次读《老人与海》,我觉得它很枯燥。那么简单的一件事,竟然写了这么厚的一本书。第二次读《老人与海》,是在语文课上学过这篇课文之后,文中的老人捕捉大鱼时,无比孤独与坚强,他在失败面前毫不气馁,在困难面前毫不低头的硬汉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做事能否坚持到底,结果截然不同。多数人忍受不了孤独,当大家在一起时,所有人都在玩手机,你能忍受着这份孤独,坚持做你认为对的事吗?我佩服那些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忍受孤独的人们。就说上作文课这件事吧,我在马老师这里学作文,有两年多时间了,我坚持周周来上课,这很不容易。一开始,我写作文憋老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现在能顺畅写出四五百字的作文了,这就是坚持的成果。

认准目标,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勇于经历风雨,面对困难,你必将抵达梦想的地方。

抵达读后感 篇2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1500字!

小时候逢人便说,长大后要去环游世界。长大了,仍然怀抱着“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但更多只能在心中默念:要多存点钱,等到合适的时机,就去看更大的世界。偶然间翻到毕淑敏的《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她说,“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当你想去见识远处的风景,勇敢奔赴就好,省钱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合适的时间消耗掉了,遇见这世间美好事物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旅行是最直接的让身体在路上的方式,阅读是最佳的让灵魂在路上的方式。总之,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要在路上。毕淑敏在书中写道,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在旅途中见识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了解不同于自己生活环境的风俗习惯,从而在日益丰富的人生阅历中完善自己对世界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目的地除了远方,还有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游历四方,更是深度的自我疗愈。

毕淑敏在《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中记录了许多自己去过的地方,从南极到北极,从亚洲到欧洲,伊朗、冰岛、芬兰、挪威……书中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着对世界与自我的重新审视。

广西桂林——在这里,作者带我们了解了广西宝石研究所的宝石画。宝石画以宝石粉末颗粒为笔锋,以石为墨,将天然色泽和花纹各异的宝石碎屑粘贴镶嵌在麻布或磁盘上,形成一幅幅独特而诡谲的画面。宝石画的制作者——两位普通的女工,她们日复一日,从宝石碎屑中挑选合适的碎片组成一幅幅璀璨的宝石画。没有底稿,没有参照,一切创作全凭即兴发挥,每一幅创作都是孤本。女工说,“月亮可以不圆,但月亮一定要亮。”宝石资源是很稀少的,她们能够创作的宝石画也不是无穷尽的,因而她们能做的只是竭尽全力把作品打磨得更好。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有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沉下心来把每一天打磨得更好,不断增加生命的亮度和厚度。

伊朗德黑兰——这里有个极尽奢华的地下宝库,又称伊朗珍宝博物馆,里面收藏着伊朗历代王座、王冠、宝剑、珠宝、首饰等宫廷用品。伊朗珍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光芒之海”是世界上最大的业已琢磨的钻石之一,呈清淡的浅粉色,世界各地游客都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钻石仅由碳元素一种组成,却坚硬无比。并非复杂才有力量,钻石历经风吹日晒、火山喷发……再经过工匠们的千锤百炼,最终光彩熠熠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它的坚硬不是由复杂元素堆砌出来的,而是在经受无数磨难后的始终如一。每个人都可以藏有一颗心灵的“光芒之海”,“不浓烈,但持久,不汹涌澎湃,但永不停息的流动。”

不丹廷布——一个仅拥有5万人的小城市。一个无比尊重生命权的地方,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甚至包括国外的旅行者,如果在不丹本土患病,也不收取任何的费用。不丹人很尊重时间,下班了就按时回家陪家人吃饭,安然享受自己的休息时间,丝毫不留恋挣钱的快感。这里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不收小费的国家,他们有着无比清澈的心灵,表达着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友善。他们敬畏自然,爱护环境,尊崇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古朴、美丽祥和的梦一般的国度。

尼泊尔加德满都——一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被称作浪漫之城,它的国徽上写着:母亲和祖国重于上天。连绵起伏的高峰阻隔了世间对加德满都的纷扰,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这里的人民和鸽子、狗、牛、羊、猫等小动物生活在一起,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虔诚地祷告,享受着简单的快乐,追求生命的圆满。尼泊尔人说:“在我们的文化里,从不畏惧死亡,这一次终结代表下一次新的开始。”他们淡然接受生命的终结,不为死亡而难过,只因再也不见的分离而伤心。

抵达读后感 篇3

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我与妈妈一起去了新华书店,偶然瞅见了这本书——《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总觉得书名很有诗意,便拿起来读了一下。

于是我便读到了一篇令人暖心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作者毕淑敏在当心理医生时,一位抑郁症患者在吃了很多药都无效时找到了她。作者希望患者去旅行。患者听从作者的话先后去了正在酷暑下还刮着台风的三亚和穷苦的西北大漠。

那个女白领回来后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两眼炯炯有神,语速比之前快了一倍!她从台风的肆虐下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穷苦的大漠中与人争抢饭菜让她成了一个“饕餮之徒”。这激发了她潜藏在身体里的那古老的生存法则,她终于明白了生存的价值,并从抑郁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作者后来再也没有见到那个患者,但她认为那个女白领一定在某个地方快乐的活着,快乐旅行!

“现在我知道了,微笑不需要太多惊天动地的理由,只要感受到明月清风,大自然的生机,就可嫣然一笑。”这是书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我打心底认为那个抑郁症患者不虚此行。而现在社会,工作、学习压力很大,或许不少人已经不会发自内心地笑了。其实快乐很简单,只要以最单纯的目光看世界的美好,多看看世界的本质,也就是大自然,一定会让你心生愉悦与享受。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想,可能希望大家能够多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旅行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更能放松心态、陶冶性情。

毕淑敏的文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在这篇文章中她让患者去旅行也正是表现了她热爱生命的写照。文章质朴又不乏人间浓浓的情谊。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目的除了远方,还有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需要旅行,外面的世界充满未知与新奇,愿你能在旅行中找到生命的本真!

抵达读后感 篇4

苗师傅说:“我有一个偏见,以为旅行文学是英语作家独享的一种文体,刘子超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偏见,他在中欧漫游,穿越清晨的薄雾,带来这本优秀的作品。”

20xx年的9月,我在读《南方人物周刊》时读到一篇文章名为《匈牙利行走在时间之外》,当时就觉得很特别,它不是纯粹的旅游介绍而是如同在阅读小说般的感触,看到片尾的标注才明白这是旅行文学,随后便一直关注作者刘子超的新书,等10月拿到后,发现装帧与内容一样美好,封面上将行走的路线图宛若星空一样展示,后来这本书获得了20xx年“书店文学奖”最佳旅行写作以及20xx年年度好书的奖项。

作者刘子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杂志社当过记者,现在是专职的旅行文学作家,在这个严肃文学的类别中,他的特点还是很鲜明的。《午夜降临前抵达》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后续又出版了《沿着季风的方向》和最新的《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同时他也是翻译家,译有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伊恩·弗莱明的《惊异之城》等。特别是《惊异之城》,通常读者对于伊恩·弗莱明的认知都是停留在惊险小说家、邦德小说作者等,但其实这部《惊异之城》是他环球14座城市的旅行笔记,所以我在想,从刘子超翻译的喜好,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他自己的旅行文学作品会有小说的质感了。20xx年,作者中亚的作品入选单向街“水手计划”项目;20xx年,《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长文被译成英文,获评“全球真实故事奖(TrueStoryAward)“特别关注作品。

《午夜降临前抵达》英文名为ACentralEuropeanOdyssey记录了作者在欧洲大陆的两次漫游,一次在夏天,一次在冬天,夏之旅是以大巴和火车为交通工具,他的路线与一般游客不同,不是去繁华的西欧,而是从柏林出发一路向东;冬之旅是又回到布达佩斯作为出发点,以自驾和大巴的方式,穿越欧洲的迷雾,由东走向西。路线图作为单独的折页放在了书中,当那些作者去到的城市作为点连成线,映衬在整个欧洲大陆地图之上,就如同浩瀚星空中闪耀的星座图。

作者总是描述自己在游荡,像一个幽灵一样游荡,他说:“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地方比欧洲大陆更适合幽灵游荡了“。

作者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惊人,每到一座城市或者是在路途中,对照着当时的心境总能搭配出适时名家名句,还有很多欧洲史和文学的知识穿插其中。他对二战的历史知识也了解颇多,在写到德累斯顿这座城市时,他站在易北河大桥上,看着河水缓缓流淌,“老城的巴洛克建筑群在夕阳下惨烈壮美,有一种让人心碎的力量“。而对于波兰他也写道,作文波兰,总让我感到一种悲情。”而且作者真的是在践行“深入腹地”,他所去到的欧洲城市大多都是我没听说过的,大概有的毕生也不会去到的地方,所以那种“在斯洛伐克的群山里感受星光满天;穿越波兰边境,进入塔特拉山……”的经历只能通过阅读来感受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不知道斯洛文尼亚的首都是卢布尔雅那。

当然从书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很爱喝酒,例如他在感慨完德累斯顿大爆炸的历史之后想到了一件更为严肃的事情,就是他在柏林上车时,买的三罐德国啤酒应该还剩一罐……他在书中提到的贵腐葡萄酒,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去买来品尝,只是没有找到如作者一样的匈牙利产区的,只找到一款莱茵产区的,金黄色的液体,很甜和,很入口。

一直在想作者用抵达命名的原因,直到读到那句“因为说到底,旅行或者人生,就是一次次解决如何抵达的生命的过程”后才似乎有些明白,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作者总是被中欧强烈的撕扯和游离感吸引,是因为他觉得虽然中欧始终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却执拗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特别契合他作为80后的心绪,没有经历过饥饿战争但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变化最为迅猛的30年,但即便如此,随着年纪渐长,尽可能有尊严地应付日常生活,已经是足够有意义的事。

《午夜降临前抵达》,这本书,用文学的笔触感受异域,值得推荐。

抵达读后感 篇5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女儿来到了新华书店,在散文书架上发现了这本《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我们两个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可能是我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去“旅行”吧。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和孩子一起阅读起来。

书中由一个抑郁患者经过吃药无效,心理医生介绍她去旅行展开叙述,作家毕淑敏用散文的形式介绍了多个国家的民情民风,从而让读者们领悟到了不同的人生心灵鸡汤。

本书中涉及到的国家地名太多了,但是,唯有一个名字印在我的脑海,它就是——不丹。不丹,一个只有五万人的小国,但是幸福指数却在亚洲排第一。在这里,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甚至包括国外的旅行者,只要在不丹的土地上患病,他们都全力救治,分文不收。这是不丹对生命权的尊重,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的大爱之心。在这里,孩子上学的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支付。他们有非常漂亮的校服,冬天的、夏天的、毛背心、鞋子、甚至连女孩佩戴的蝴蝶结头饰都是统一配发的。这是不丹对文化的尊重,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上学是光荣的',是受人尊敬的。所以,当地所有到其他国家留学的毕业生,99%都返回不丹。我们不仅感慨,生活在这里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回过来想想我们这泱泱大国,虽然国情决定了我们无法享受到这种“幸福”,但是我想作为家长,可以让孩子多了解世界,去感受别人的幸福而激发孩子寻求幸福的欲望,也可以教育孩子如何去追寻这样的“幸福”。让孩子懂得:追求“幸福”是我们一起奋斗和创造的生命源泉!——这就是我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意义。

抵达读后感 篇6

就在今天下午,我把这本书看完了。

旅游游记这一类的书,我看的不是很多。像高中的时候看的三毛(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旅游类的书),以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应该还要加上大冰的一系列书籍。

关于旅游,我一直都是持有一种向往又带着推卸的感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20岁了还只出省旅游过一次,我很想出去看看,见识一些不一样的风景。同时,我又很怕旅游,那种舟车劳顿,夜不着家的感觉让我有些恐惧。也害怕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旅游被自己的懒惰与随便给摧毁了。

这本《在午夜降临前抵达》描述的是作者在中欧的所见所闻。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我对中欧没有特别的向往,同时也不了解中欧的全部。他们的一些著名的作家、有名的酒目、厚重的历史、独特的生活习惯。这都是我从前从未了解过也是短时间内了解不了的东西。所以整本书我看下来就是云里雾里的'。

比起外国的旅游史,我更期待看到国内的旅游游记。不是像网络上那些旅游攻略一样,介绍什么地方推荐去,什么地方避雷balabala的。我想看到像这本书一样的旅游游记,介绍当地风土人情,介绍不一样的风景,介绍当地著名的人物....虽然书畅销后那些介绍的地方免不了成为“网红打卡地”。

虽说大冰的书似乎符合我的期盼,但我总觉的他的书少了一些真实。旅游游记,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记了书中的一句话:“我希望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无知的傲慢和廉价的感动,以旁观者的宽容和鉴赏者的谦逊,观看眼前的世界。”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夏感读后感 | 课文读后感 | 曹操读后感
上一篇:常识广播稿汇编13篇 下一篇:大学生计算机实验总结报告系列(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