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编7篇)#】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的佳作。这本书在文学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应该积极拓展阅读范围。读书时要仔细记录其中的主要思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掌握书中的知识。对于写作读后感,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例如批判性分析、情感体验等。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与身边的朋友分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
西安事变是国共内战结束的标志,象征了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并不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事件,而是诸多因素下的必然结果。
首先,在日本与日俱增的侵略压力下,民族大义渐渐摆在了全国统一之上,国内联合抗日的声音占了时局的主流,国共合作迫在眉睫。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任何人想要先“安内”再“攘外”是不可行的。
其次,从主导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来说。他是东北军的核心人物,而东三省是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一个牺牲品。家乡被侵略者占领,而政府却只关注所谓的“安内”,这激起了张学良和整个东北军的不满。张学良将军对蒋介石剿共命令的执行非常消极,对此,蒋介石在第六次围剿前实行解除张学良将军的兵权的一系列行动。这大大激发了东北军的危机意识,他们和西北军明白了,普通的劝导、谈判已经对国共内战的结束毫无作用,必须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兵变。
最后,西安事变的另一位“主角”——中国共产党自然不可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多次赢得反围剿的胜利,这奠定了西安事变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得到无数人的支持特别是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们的支持。这也是新中国,新时代建立的重要基础。
从西安事变的背景到中流砥柱张学良将军为首的东北军再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群众基础,这些无一不标志着西安事变的不可避免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2】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D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3】
代文才
近几日,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是有点疑惑的:一本记录中国历史的经典怎么会是一个美国记者所写?他会不会对中国有成见?他所描写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进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红色中国。
其实我发现,与我想的不同。斯诺并没有对中国抱有成见,他只是带着对红色中国的好奇,用极其平实而质朴的语言详实描述了当时的红色中国,没有带“有色眼镜”,也几乎没有他的个人意愿。
书中内容印象最深的是对毛泽东的描写,在看这本书以前,我脑海中对毛泽东的印象只是关于他的各种伟大事情,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但读了这本书之后,他在我的印象中,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也增添了一些有趣的色彩。例如他小时候与母亲一起“斗争”父亲,把湖南说成“福南”等。尤其是后一件事,现在想想也觉得有些滑稽。
而且,他与蒋介石的鲜明对比的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信任身边的人,丝毫不介意与他们一起漫步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尽管他为南京方面通缉,悬赏二十五万元要取他的首级。而蒋介石家的派头就大了,所有的街道与交通戒严,同成里的所有道路都布满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中赶走。一些不美观的小屋干脆被拆除。而且,蒋介石并没有被人悬赏要取他的首级。
另外,他的生活也极其简朴,一个做了十年红军的领导人、曾无数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的人,谁能够相信他自己的个人财产只是一卷铺盖和一些随身衣物。但毛泽东切切实实的是这样的人,毛泽东夫妇的奢侈品基本上也只有一顶帐篷。毛泽东的住所也极其简朴。家中的墙和天花板都是在坚固的岩石上凿成的,地面是由砖块铺就的,窗户也就是把石壁挖空的,一幅棉布窗帘挡出一半的窗户,房间里还有一张没有漆过的铺着一块红桌布的方桌。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红星照耀中国》,了解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的品格,奋发的精神和不屈的斗志,也使我们了解了从前这段红色革命,这段历史深刻地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和平时代不易。我们应向红军学习。学习他们克己奉公和生活节俭的品格,更要学习他们面对强大敌人永不服输,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红军通过艰苦的奋斗换来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来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4】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红军长征辞典,是一部中国现代革命百科全书,是一部记载着毛泽东时代中国革命共产党人光辉历程的历史文献。它的作者埃德加斯诺采访了众多长征英雄,他把最真实、最传奇的故事和人介绍给全世界的读者。
20世纪初,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各处都是战争的痕迹。人民被地主阶级和军阀剥削到极致,苦不堪言。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军诞生了。它纪律严明、关心群众,它为了农民阶级拼搏,它的战士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革命军队领导人,与战士、百姓们同甘共苦,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当时中国的老百姓们能够过上幸福又安康的生活。
这本书中有一位异于常人的统导者毛泽东,他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的意识。斯诺访问了毛泽东,记录了他的过往。他原本因母亲信佛,随着各种思想的涌入,他的思想不断变化着。后来他入学湖南师范大学,了解到了同盟会的活动和纲领。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加入红军,之后,他也组织了两万八千里长征,那个被誉为世界奇迹的战略转移。
红军在长征中屡创奇迹:敌人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面对湍急的金沙江时,红军巧渡金沙江;在敌人撤掉桥上木板,离凶猛的江水几十米高的锁链的时候,红军不畏生死,英勇无畏的向前冲锋,最终到达对岸;在无边无际、人迹罕至且粮食稀少的大草原上,红军艰难前行,伤员在这里与病痛作斗争。
合上书本,远看天边,一颗熠熠生辉的红星,正照耀着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5】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由美国的埃德加·斯诺写的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故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以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先写了国民党高层人物的自私、愚蠢,对人民的残酷。之后又写了“苏维埃”地区人们的生活十分轻松,两者进行对比,突写出“苏维埃”高层人物的睿智、为民着想。后来作者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作者采访了“苏维埃”掌权人物——毛泽东并与他交谈。
毛泽东的言行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我。毛泽东作为国民党悬赏几百万的大人物,居然很随和地走在街上,并且身边没有护卫。毛泽东告诉作者中国人民要想打败日本人,就要结成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指出了日本的帝国主义是错误的并认为人民永远是第一位。
毛泽东的政治方法是正确的,正是这种政治方法,使得红军从一开始的几十人一直扩张到无数人,还不断有人愿意加入。他们与国民党的抗争故事更为传奇,他们的人数少对方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连装备也是最差的,但他们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有着相同的信仰和目标,一直走了过来。
共产党的军队是伟大的,他们亲切地对待每位人民,成为了人民的信仰,军中甚至还有少年。虽然经历过艰苦的长征等困难,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军中的每位战士都不畏艰险,正是他们这种顽强不屈的品质,最终才打败了日军,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他们,就是一颗颗“红星”,一颗颗照耀中国的“红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6】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正直的职业道德客观地书写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而光明的历程。
在当时国民党对共产党根据地苏区的信息进行了严格封锁,并在外面散发谣言:“”红军其实就是一些对政府心怀不满的土匪,而所谓的苏维埃政府,也只是他们的小基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民党正是在四处追捕这种土匪。”尽管谣言满天飞,但是仍有许多人对此抱有怀疑态度。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严密封锁,没有谁能拿出真正的证据去反驳什么,同样也没有人知道真实的情况。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到了苏区。那时,不明白里面的状况他心里也非常忐忑。当时外界没有人清楚里面的一切,如果真同外界宣传的那样,恐怕他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一群乌合之众的土匪,怎会让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连续攻打几年却未能完全消灭?是什么样的土匪能让蒋介石如此头疼呢?这是困扰他的一个非常大的疑问,必须一探究竟,还人们一个真相,他依然毅然决然的去了苏区。
后来当他逐渐融入到红军的生活中,了解到红军的品行,成为了一个和每个红军战士一样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说他见过的许多红军战士中有许多是他“在中国十年以来所遇见过的最优秀的男女”。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人、优秀的品行,将他原本92天的行程拖到了四个月。这段不寻常的经历铸就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轰动。人们都意识到,在当时混乱落后的中国,有着这么一支队伍:他们不怕牺牲,坚守革命,并为统一中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奋斗的一支军队。斯诺先生身怀重病,即将离世的时候,他对床边中国派来的一只医疗小组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中国”。最后根据他的遗嘱,将他的一部分骨灰葬到了燕京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也正是在这,他开启了第一次访问中国的经历。
翻开这部巨作,仍能看到当年的战火纷飞,能看到当年共产党人奋斗抗战的英姿和艰辛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依旧坚持学习的身影。正是那一颗颗红星用坚定的信念为我们照耀出了明亮的蓝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7】
没有君临天下的绝对碾压,没有欧美日奥的精良设备,没有北洋武汉的辽阔基础,共产党是如何带领红军走向胜利的呢?让斯诺告诉你。
他们有崇高的信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为了信念,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并且他们从未动摇。共产党人无畏当下的黑暗,憧憬着未来的美好。他们是乐观主义者,不论遭受什么,他们都坦然面对,因为他们知道,向着马克思主义的曙光前进是不会错的。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该是什么样子。正如斯诺所说:“他们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的信念坚定不移。勇敢,无畏,高尚,这或许是他们最贴切的写照。不信你看斯诺笔下他们创造的奇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在敌人的重机枪下,密集的火力网下,没有人退缩,你不会听见“你上”,只会听见“我上”;在万里雪飘的冰峰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发放物资时,你不会听见“我先”,只会听见“你先”;在万里长征中,你更不会听到“我要放弃了”,而只会听见“我还能行”。
他们有严明的纪律和作风。他们是人民的党,是人民的军队,他们不抢平民一砖一瓦,他们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压迫者。他们不为谁打仗,是为中国人打仗,为中国的解放打仗。为了不枉华夏,为了不亡中华,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唤醒这头雄狮,用鲜血感化这头雄狮。
这不是斯诺说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说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红色中国的路,是血肉筑成的路,那个时代早已一去不复。现在国家不需要你去战场厮杀,而是需要你去建设它。从国际大格局来看,当下也不是什么和平世界,只是因为我们强了,战争才不会波及我们,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是血的教训。
让苏醒的雄狮,腾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