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50米跑教案分享#】好工具范文网热情推荐“50米跑教案”,希望您能从中受益。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教案课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教案课件的编写并非随随便便就可以完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教案。不要忘记收藏这篇文章,以备将来可能会用到!
50米跑教案(篇1)
1、认知目标:学生进一步掌握50米快速跑的动作要领,改进跑的技能,发展快速跑能力和速度、耐力素质;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加速跑的各种练习和追逐跑游戏相结合,激发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上下肢力量,发展灵敏、速度、协调、力量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刻苦锻炼、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加速跑起跑时的动作要领:两腿有力前摆,后蹬,两臂积极前后摆动。
难 点:加速快而均匀,跑的自然、放松、快速,体会加速节奏感。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集合整队 师生问好
报告人数 介绍内容
二、 情境导入
教师组织追逐跑的游戏,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游戏,并认真的总结游戏的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三、50米快速跑
1、教师提示要求后,学生自由组合研究站立式起跑的动作。
2、学生结伴尝试30米加速跑。
3、教师巡视。
4、教师讲解并示范50米快速跑。
5、学生以分组形式练习50米快速跑。
四、放松自我
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五、小结
1、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2、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六、宣布下课,并组织学生收器材。
50米跑教案(篇2)
1、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2、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3、过:经过。
4、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5、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6、①解:能够。
7、世所公认风骨卓群的郑燮做个对比,他的七言绝句《竹石》中也有“竹”也有“风”,且看郑板桥的风骨是如何表现的:
8、guòjiāngqiānchǐlàng,
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姑妄言之,君且听之。
10、《风》表达了作者对"风"这种东西,甚至是对大自然的神奇的感叹之情。
1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12、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13、李峤〔唐代〕
14、比、“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这首诗全诗不见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的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抓住“叶、浪、魅力与威力:它能吹落晚秋的树叶,它能催开早春的鲜花,它能掀起江河千尺的巨浪,它能压弯翠竹坚韧的腰身。全诗四句两两成偶,每句里都嵌入一个数字,以“三、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柔韧与强悍,诗句背后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5、
16、④过:经过。
17、时而强悍、又能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
18、能开二月花。
19、《风》李峤
20、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他的文章善于隶事用典,讲求骈偶,辞采华美,堪称大手笔。开元名相张说夸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旧唐书》则称其文学为“一代之雄”。他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深得时人推崇。
21、jiěluòsānqiūyè,
22、坤仪、文物、音乐、服玩、嘉树、祥兽十二大类,各以一字为题,又称《单题诗》,一诗咏一物,如《日》、《月》等。
23、入竹万竿斜。
24、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5、⑤斜:倾斜。
26、《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7、《风》唐代:李峤
28、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2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0、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领悟,对大自然奥妙现象的赞美。
31、作者:李峤
32、唐诗风的意思是: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33、jiěluòsānqiūyè,néngkāièryuèhuā。
34、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35、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36、rùzhúwàngānxié。
37、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38、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39、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4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42、解落三秋叶,
43、néngkāièryuèhuā。
44、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45、过江千尺浪,
46、下面我们来看全诗:
47、斜:倾斜。
48、摸不着、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49、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50、guòjiāngqiānchǐlàng,rùzhúwàngānxié。
50米跑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手机这-便捷的通信工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必不可少的物品,中班幼儿大多有使用手机的经验。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应符合幼儿的兴趣,所以我们设计了“小手机”这一活动。中班幼儿已经掌握团、搓、捏等泥工技能,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巩固分泥团泥、压泥,指导幼儿捏出手机的基本造型,引导幼儿感受手工劳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分泥、团泥、压泥方法,了解手机的制作步骤。
2.掌握制作手机的技巧,能塑造出自己喜欢的手机的外形。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色橡皮泥、泥工板、手机实物,“幼儿学习材料”——《生活中的发现》。
活动建议:
一、出示实物手机,引导幼儿观察,说说手机的外形特征。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手机的制作步骤,指导幼儿学习分泥、团泥、压泥的方法。
1.请幼儿自主阅读《生活中的发现》第 6 页,探究手机的制作方法。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手机的制作步骤:
团个小圆球一—搓搓长——捏出屏幕——再搓个大圆球——搓搓长——捏出机身——将屏幕粘到机身上部——在机身下部粘上按钮——插上天线,手机制作完成。
3.提问:怎样分泥?分成大小不同的几份?
三、指导幼儿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屏幕和按钮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塑造自己喜欢的手机形状。
四、布置“手机展”,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玩“打电话”游戏,用自己制作的小手机互相打电话。
2.将小手机投放到相关活动区,供幼儿游戏使用。
50米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好吃的东西要一起分享,学习与他人分享。
2、学说分享的礼貌用语“请”,“谢谢”。
3、体验和他人分享的快乐。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洗干净手。
2、自制PPT。
3、视频仪。
4、桔子、托盘、湿毛巾、奖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要到小猪的果园里去参观,来,让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出发吧!
教师:小猪的果园到了,你们看。
播放ppt,参观果园(桔子、梨、柚子、冬枣、等),认识秋天丰收的水果。
教师:这是什么水果?你吃过吗?味道什么样?
(二)创设情境,学习礼貌用语。
教师:小猪有这么多的水果丰收了,它会怎么做呢?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兔PPT教师:小猪的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猴PPT教师:小猪又打给谁了?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熊PPT教师:还有谁也是小猪的好朋友?
教师:小猪们,你们打完电话好朋友都来了,你们开心吗?
(三)感受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1、出示小动物一起分享水果的画面。
教师:瞧!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小猪的心情会什么样?
讨论:小猪是什么样的小猪?你们喜欢它吗?
教师:原来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吃就是分享,分享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
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跟它分享了什么?怎么分享?
2、出示桔子,教师示范剥桔子。
教师:小猪给老师也送来了一个水果,是什么?我想跟你们一起分享这个桔子,这么多人,只有一个桔子,怎么吃呢?
教师示范剥桔子过程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品尝桔子。
教师:我们一起分享桔子,我真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应该感谢谁?
3、幼儿拿桔子和别人分享。
教师:小猪也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很多桔子,就在后面桌子上的托盘里,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跟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教师:在家里你有好吃的会跟谁一起分享?
结束:除了分享水果,在幼儿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分享呢?让我们回教室去找找吧!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如:和家人分享食物,和同伴分享玩具。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水果的轮廓图,幼儿进行涂色,巩固对水果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水果作为幼儿谈话活动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说的欲望,使每位幼儿有话可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中认识了水果的外形及口味。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50米跑教案(篇5)
1、50米加速跑是快速跑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学中要求加速快而均匀,当到达最高速时要坚持正确姿势并坚持跑一段距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会跑得放松和加速节奏感。
2、着重以加速跑为手段,经过采用加速跑的各种练习,改善途中跑得基本技术,并经过适当延长距离和提高加快速度的节奏等要求,改善跑的技能,发展快速跑本事和速度、耐力素质。
1、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50米加速跑,五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除了进一步掌握加速跑的正确方法外,着重以加速跑为手段,经过采用加速跑得各种联系方式,改善途中跑的基本技术。
2、本届五年级学生体育课学习热情很高,但大多数同学理解本事较差,尤其是对于动作方法的理解,虽然在四年级已经学过加速跑的动作,估计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所以教学时还要强调加速跑的动作方法。
3、学生起跑时动作的随意性较强,在教学时,教师应强调加速跑前几步的前摆不要过高,步幅不要太大,随着跑速和步长的增加,上体再逐渐抬起,还要强调加速要快而均匀。学生加速跑时动作紧张而变形,教学时要提示学生跑时自然放松或根据造成紧张的原因进行个别指导。
1、认知目标:学生进一步掌握50米快速跑的动作要领,改善跑的技能,发展快速跑本事和速度、耐力素质;
2、技能目标:学生经过加速跑的各种练习和追逐跑游戏相结合,激发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上下肢力量,发展灵敏、速度、协调、力量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进取进取的精神和刻苦锻炼、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难点:加速快而均匀,跑的自然、放松、快速,体会加速节奏感。
教师组织追逐跑的游戏,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游戏,并认真的总结游戏的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资料。
1、教师提示要求后,学生自由组合研究站立式起跑的动作。
2、学生结伴尝试30米加速跑。
3、教师巡视。
4、教师讲解并示范50米快速跑。
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我.让自我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1、对本课学习情景进行小结。
2、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六、宣布下课,并组织学生收器材。
50米跑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想象,创编洗澡的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2、体验洗澡的乐趣,养成爱洗澡的习惯。
3、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我爱洗澡
音乐《我爱洗澡》、课件、浴花每人两个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音乐,教师带着幼儿做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二、根据生活经验,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洗澡的各种动作。
1、启发提问:开始小动物为什么不愿意和小猪一起做游戏?(因为小猪脏,不爱洗澡)哪后来呢?
2、你平时喜欢洗澡吗?都是怎么洗澡的?幼儿描述、表演生活中的洗澡动作。
三、看图创编动作。
小朋友知道这么多洗澡的动作,那我们洗澡应该先干什么呢?再干什么呢?
1、依次出示图片,幼儿创编动作,并分段随音乐表演。
2、听音乐师幼一起完整做一遍。
小朋友洗澡的动作做得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拿起我们的小浴球洗洗澡吧?(播放音乐,老师带着幼儿一起做一遍)
四、教育幼儿养成爱洗澡的好习惯。
小朋友洗澡开心吗?你们都喜欢洗澡,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洗澡吗?(变干净,会有好多朋友•••••)
教师小结:洗澡不仅舒服,卫生,还能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养成爱洗澡勤洗澡的好习惯。
五、活动延伸
播放音乐幼儿完整表演一遍。
结束:小朋友都洗干净了,真漂亮,让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吧?(师带幼儿退场)
50米跑教案(篇7)
设计意图:
本月我班主题是《海底世界》,幼儿对小动物们有着与身俱来的好奇心,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鱼,产生浓厚的兴趣。鱼类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各种各样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单纯用水彩笔、水粉、油画棒色块的对比,涂色是很难充分表现出来。而线描画这一形式,对大班孩子的画画有很大的质的提高,尤其对孩子想象力和表现力。并且我班的孩子对画画兴趣都很浓厚。
本次活动正是抓住幼儿感兴趣、喜爱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自己细致观察、敏锐的触觉,独特的视角,自由进行创作发挥,并把单纯的班级环境布置与课堂与主题衔接,让幼儿参与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并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进行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活动目标:
1、运用点、线、形来装饰鱼和表现鱼不同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6、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7、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用点、线、形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活动准备:
1、投影机、下载各种鱼的照片
2、白纸、记号笔。
3、各种点、线、面的范例,教师画好的鱼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猜谜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有嘴不说话,没脚会玩耍。
小孩见了它,心里乐哈哈。
小猫见了它,伸手就要抓。(鱼)
生:小鱼
(2)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
(3)通过投影,让幼儿更仔细观看各种鱼的照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鱼的外形和花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美丽的鱼,让我们也一同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4)引出海底世界背景图(珊瑚,水草及一条哭泣的鱼妈妈),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引入课题。
教师语:可是突然有一天,海洋里的鱼都消失了,只剩下鱼妈妈和漂浮着的塑料袋,饮料瓶,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向幼儿进行环保知识教育。)那我们一起来帮助鱼妈妈找回她的孩子好吗?
二、教师展示线描画的(点、线、面)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出自己不懂和不会画的(点、线、面),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点画法。
展示点的种类:圆点、短点、雨点、正方形点、三角形点、空心点、沙点、十字点
2、勾线画法。
线的种类:横线、竖线、斜线、交叉线、波浪线、折线、凹凸线、卷曲线、弧线、鱼鳞线、三角螺旋线、方螺旋线
3、面的画法。(点和线的排列组合)
面的种类:正方形组成的面、圆形组成的面、半圆形组成的面、三角形组成的面、长方形组成的面。
三、欣赏教师画的鱼的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老师画的这条鱼是什么形状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四、示范讲解如何对鱼进行装饰?如何处理分割画面?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的画法:
(1)教师出示小朋友的作品讲解如何在鱼身上分割画面的块,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五、师提出作画要求:
(1)在作画前先想一想:自己要画什么样的鱼?可以看看周围鱼的照片,要用什么线条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要求构图大。
(3)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4)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六、幼儿分小组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七、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把自己想对鱼宝宝说的话和自己画画中的感受,告诉老师写成“悄悄话”的形式粘贴在作品上。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点、线、面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就用故事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有的说:鱼妈妈看到鱼走了伤心的;有的说:水太脏了,鱼都死了;有的说:水里都是塑料袋和牛奶瓶……我没有否定孩子的回答,一直根据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后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我向幼儿展示大量不同的图片,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孩子在观察电视、投影等多种图片的直观感知下,对鱼的形态和线条能很好的把握,活动兴趣一次比一次高涨。在绘画前我的要求明确,对线描画的技法和点、线、面讲解清楚,孩子在绘画时能很好地运用,并向我们展示不同形态的鱼。虽然整节课的授课时间较长,但孩子的完成情况和热情高涨,尤其在活动结束,孩子们都有很多的话对小鱼叮咛,有的幼儿说:小鱼你要和妈妈在一起不要乱跑,不然会被大鱼吃掉。有的幼儿说:小鱼我下次到海底世界和你一起玩。
本次活动不仅将主题与班级布置结合,美化班级环境,让孩子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参与其中,而且对孩子进行人与动物的和谐教育。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介绍点、线、面中,我的讲解过于罗嗦,应该出示点、线、面,介绍画法和技法后,应让幼儿自己提出疑惑或问题?
50米跑教案(篇8)
活动名称:鼠小弟比高矮
活动对象: 3—4岁幼儿
领域:科学
《指南》科学领域中也明确提出:3—4岁幼儿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因此,设计了本微课,希望通过信息技术让幼儿更便于理解。
活动目标:
1.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两个物体的高矮。
2.尝试在比较的基础上对多个物体进行高矮排序。
3.积极思考,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点: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两个物体的高矮。
活动难点:能对多个物体进行高矮排序。
教学策略选择:
情境展示法:用情境对话的方式呈现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直观展示法:将正确比高矮的方法直观呈现。
游戏法:用游戏激发幼儿的积极探索。
操作法:让闯关游戏中让幼儿观察、比较、操作。
验证法:幼儿每闯一关,教师都会展示正确的结果,以便给幼儿验证。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一)教师以猫头鹰老师角色导入问题。
——鼠小弟和鸭姐姐比高矮,谁高谁矮?引发幼儿思考。
(二)用鼠小弟和鸭姐姐对话的方式,呈现三种不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比如:幼儿在生活中比高矮会出现踮脚、腿弯曲、身体不够挺拔等情况。
(三)引发幼儿思考、讨论,三种比高矮的方法是否正确。
二.直观呈现正确比高矮的方法。
第一种:直接比较的基础上判断鼠小弟和鸭姐姐谁高谁矮?
第二种:直接比较的基础上判断鼠小弟和鸭姐姐谁高谁矮?
第三种:用测量工具间接比较,判断鼠小弟和鸭姐姐谁高谁矮?
呈现方法中,重点引导幼儿关注鼠小弟和鸭姐姐比高矮的三个要点:(1)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2)身体要挺直。(3)头顶处为高度线。
三.比高矮游戏大闯关。
创设三关游戏,让幼儿运用比高矮的正确方法进行练习。
第一关,让幼儿将三只动物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
第二关,让幼儿将五只动物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
第三关,让幼儿将七只动物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
四.活动延伸:比一比,排一排。
在生活和游戏中实践操作。
(一)和好朋友比比高矮。
(二)在区域活动中,将物品进行高矮排序。
50米跑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走来走去”、“游来游去”等叠词的含义。
2、了解书中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能用恰当的动词形容动物的行为。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大书、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先请幼儿把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配对,并边说边表演一下这些动物是怎么运动的,然后出示大书,指读书名,指出这本书也是介绍小动物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的。
2、出示大书,逐页阅读:
第1—4页(遮住文字):每页先请幼儿讲讲这一小动物喜欢生活在哪里、是怎么运动的,接着指读下面的文字,请幼儿根据文字进行表演。教师可结合图画分析、肢体表演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叠词的含义。例如,请幼儿上前边用手指着图画边阐释“爬来爬去的意思就是一会儿爬到泥地这边,一会儿爬到那边,来回爬……”。还可请一些幼儿上前表演一个叠词,大家评说表演的对不对,还可以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爬来爬去并表演一下。
第5---8页(每页“××喜欢”后面的文字遮住,图画遮住):先指读“××喜欢”,请幼儿边说边表演这种小动物喜欢在哪里干什么,接着指读后面的文字,请幼儿用动作演示一个这句话。可请若干幼儿上前共同表演一个叠词,评说一下大家表演的对不对、准确吗?谁表演的最好等等,还可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去,并表演一下。最后展示图画,请幼儿观察图画,看看说说图画是怎样表现这些小动物×来×去的。
9页:直接指读文字,请幼儿看图猜猜说说这本书是哪本书,激发幼儿爱阅读的情感。
3、出示大书,教师先完整示范指读一遍,然后请幼儿跟读几遍。
4、总结分享,留出一些关键词语(各页中的叠词)让幼儿参与讲述(边讲边逐页展示大书):今天,我们读的这本书名叫《我喜欢》。书中的白云生活在?它喜欢在蓝天上飘来飘去,青蛙生活在……?它喜欢在荷叶间跳来跳去……
反思:
《我喜欢》是本学期分享阅读教学课程的第一个读本,读本巧妙的将“×来×去”的学习融入了常见的事物、动物的运动特点的介绍中,形象、生动、有趣,让幼儿读了朗朗上口。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接着我也举了一个我喜欢做的事情的例子:“我喜欢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接着引导幼儿认识读本—《我喜欢》接着设置悬念让幼儿对读本产生兴趣:“到底是谁喜欢干什么呢?”
引导幼儿进行有序观察,首先是大书的封面,接着一页一页往下翻。上面有什么?他生活在……?”他喜欢……?让幼儿进行思考与判断,这些动物生活在哪?(天上、水里、草原上等等)接着让他们讲述及模仿各种动物生活习性和动作并进行表演,让幼儿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相互结合,进行句子及词汇的运用。
教学活动形式采用了“集体—小组—个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这样子使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因为我采用了先替换再到仿编,由潜入深,这样子幼儿较容易接受,幼儿的参与兴趣也较高,所以叠词的使用和句子的创编方面大多数的幼儿还是基本可以完成的。
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尊重幼儿。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成人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有的孩子在认识事物和出现模仿的地方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在这里不应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幼儿,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寻找合适的方案,当然允许孩子有失误,鼓励幼儿自己纠正。总之,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孩子理解读本的内容,梳理和加深幼儿对这些动物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只要教师积极引导,注意方法的使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好。
反思:
《我喜欢》是本学期分享阅读教学课程的第一个读本,读本巧妙的将“×来×去”的学习融入了常见的事物、动物的运动特点的介绍中,形象、生动、有趣,让幼儿读了朗朗上口。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接着我也举了一个我喜欢做的事情的例子:“我喜欢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接着引导幼儿认识读本—《我喜欢》接着设置悬念让幼儿对读本产生兴趣:“到底是谁喜欢干什么呢?”
引导幼儿进行有序观察,首先是大书的封面,接着一页一页往下翻。上面有什么?他生活在……?”他喜欢……?让幼儿进行思考与判断,这些动物生活在哪?(天上、水里、草原上等等)接着让他们讲述及模仿各种动物生活习性和动作并进行表演,让幼儿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相互结合,进行句子及词汇的运用。
教学活动形式采用了“集体—小组—个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这样子使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因为我采用了先替换再到仿编,由潜入深,这样子幼儿较容易接受,幼儿的参与兴趣也较高,所以叠词的使用和句子的创编方面大多数的幼儿还是基本可以完成的。
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尊重幼儿。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成人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有的孩子在认识事物和出现模仿的地方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在这里不应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幼儿,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寻找合适的方案,当然允许孩子有失误,鼓励幼儿自己纠正。总之,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孩子理解读本的内容,梳理和加深幼儿对这些动物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只要教师积极引导,注意方法的使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