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国资设备管理科工作总结(4篇)

2023-11-02 11:15:33 国资管理科工作总结 管理科工作总结

【#实用文# #国资设备管理科工作总结(4篇)#】小编为您提供了以下有关“国资设备管理科工作总结”的最新范文,处理文档是高效进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方法之一,借鉴范文会是一个好途径。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模仿范文的框架是必要的。你是不是也在为范文而苦恼?

国资设备管理科工作总结【篇1】

2007年,设备科在处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本着“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改变观念,锐意进取,勤奋努力,为管好全院国有资产脚踏实地的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组织开展全院资产清查工作,保证国有资产完整安全

1、继2005年清产核资后,今年财政部开展了全国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清查暂行办法》和国家民委《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于2007年3月—5月对全院所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设备科承担了学院资产清查任务,我们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组织程序、工作步骤、人员分工等各个细节入手,对各部门所使用的资产全面的帐帐清查和帐物核对。工作中全科同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做好资产清查核实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在不足三个月时间里,对校内58604 台件,近三亿元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分别按十六大类录入财政部提供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

2、为强化资产管理工作,设备科于9月—11月又进行了资产标签检查。由于我院资产种类多,在加上一校两区地域分散等原因,检查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全科同志上下一心,克服困难,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开展了对全院42个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条码签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真正使检查工作做到“见物就查、以物对帐、以帐查物、以物查签、是帐就清、不留死角,对于错贴、重贴、漏贴资产,及时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资产条码签检查结果的真实完整、准确无误。做到检查全面彻底,一帐一物、一物一签、不重不漏、达到帐实相符。通过这次检查,发现个别部门均有不同程度的资产损失情况,经过整理统计损失资产共计:1032台件,价值2220602.54万元。其中:丢失资产,54台件;价值99065元;待报废资产976台件,价值2109994.54万元;被盗资产2台件。价值11543元,达到固定资产标准:417台件,价值2074007.78万元,417台件。更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弄清了现状,理顺了资产管理关系,确保各项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为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入帐与登记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民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物资管理的实施办法》、《呼伦贝尔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呼伦贝尔学院固定资产验收、入帐、报废、损坏、丢失、调剂管理办法》等规定,在固定资产登记和报销过程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把好验收、入帐关。根据使用单位领用人和资产管理员的验收单以及购买合同等项目,核对其实物的型号、厂家、数量及发票金额等,验收无误签字后,我们再进行固定资产入帐和粘贴标签工作。做到反复认真核对,项目清楚无误,手续齐全,数据准确。其次是深入基层,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对

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和资产贴签。

2、截止2007年12月,共登记入库资产11908304.05万元,4919台件,价值11908304.05万元。其中;教学设备5124385万元,606台件,家具835051万元,3620台件,车辆713634.84万元,5台件。已完成2007年购置的大部分设备核对、建帐、建卡工作。

三、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拨、入库、妥善处置不能再利用的废旧设备

1、为了厉行节约,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浪费,我们尽最大可能掌握校内各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情况,有部门需要购置时,及时进行调拨。本年度共办理调拨资产:61778元,116台件。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率最大化,更好地为学院节约开支。

2、在资产报废工作中,坚持专家技术鉴定制,做到经办人、单位负责人填表签字等手续齐全。清理回收一批报废淘汰设备,共计635台件,价值2092224.68元。缓解了使用部门的报废设备长期积压等困难。

3、办理闲置入库资产价值16126元,3台件;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以解各单位使用之急。

四、其他工作

1、协助图书馆进行教学部门的图书清查工作。

2、协助党政办回收专家公寓,并对其所使用的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点、交接工作。

3、协助党政办一年一度仪器设备上报提供有关数据。

4、协助教务处为学生学士、学位授权评审材料提供相关数据。

5、协助宣传部思政评估提供相关数据。

6、协同教务处完成了自治区年度报表工作。

八、做好年终各部门本年度新购资产的帐物核对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抓住教学评估这一契机,针对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保证学院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办法,拿出新措施,实现新突破,为明年我院教学水平评估做出贡献。

国资处设备科

2007年12月27日

国资设备管理科工作总结【篇2】

设备处2006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业绩:

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逐项落实和完成我处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全处同志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制度建设和为全校师生服务质量等方面有一些新的提高。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⒈围绕校党委组织的政治学习内容,组织全处党员干部和以科为单位进行政治学习。主要是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文件二方面专题学习。认识到:在物资供应和管理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位同志要在不断健全和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身免疫力。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新里程碑。我们每一位教职工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以把我校建成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学为目标,对照检查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把学校的内涵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⒉组织全处,特别是党员干部认真参加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自学基础上按照学校布置组织了集中学习和讨论,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活动,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自查自纠过程,找出了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在物品采购领域接受礼券、礼品和请客吃饭的情况。针对找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通过这一专项工作使每一位同志思想上敲响了一次警钟,在自己的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了要求。

⒊组织疏理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和完善,印发《东华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

⒋在广泛调研和总结近年来我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基础上,修订了《东华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新增加了建立校、院二级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加强专管共用和申购大型精密仪器

设备必须立项审批的条款。部分学院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已开始按要求组建,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试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经立项审批后已累计有4~5台被否决,主要是不宜再重复购置,可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同类仪器设备,单这一项就节约了数十万元经费,且能有效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平时加强对大精仪器设备统计和考核分析,及时在网上发布和更新设备的资源信息,组织参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⒌配合监审处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修订了《东华大学仪器设备采购(含家俱)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新制订了《计算机软件管理办法》和执行政府采购的若干办法等,加强了对物品采购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⒍全面完成“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设备购置计划。克服困难,加强对各子项目的服务和管理,完整地采集和统计数据信息,对使用记录和操作规程进行了检查,同时加快对新购设备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和总结。以比较完整和规范的材料及新购仪器设备的良好管理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获优秀评价。

⒎在学校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进行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中,较好地做好了我处分担的各项工作:有关设备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和汇编;各类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数据库检查,充实、完善和各种数据的收集统计;配合教务处对有薄弱环节的教学实验室添置设备,完善实验条件等。

⒏参与并完成了部分学院向松江校区搬迁,配套家俱、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加强对各学院搬迁设备的合同洽谈和把关,既保证了搬迁的实际需求,又减少了浪费、节约了建设资金。对原延安路校区大量空调进行统一调配和转迁,转运和合理处置了化学危险品,大量报废设备处置,上交残值超过100万元。对明年材料学院、重点实验室和校测试中心的搬迁,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⒐组织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维修专项经费的审批和落实。由于近年来新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经费投入较多,今年申请专项经费维修项目不

多,但我处同志既实事求是又认真执行规定,批准维修的仪器设备能及时投入正常使用。

⒑对松江校区实验室用纯净水进行了有效的综合管理,既充分利用了第一期建设学校投资的水处理设备,又合理收费,做到送水上门,并解决了水处理设备的一般修理经费,各实验室用水成本比以前大幅下降。经听取部分学院意见,大家比较满意。

⒒积极配合保卫处、综治办对实验室定期安全检查,对校内各类高压容器使用单位进行清理、汇总,力争做到持证使用和规范使用;积极组织各学院剧毒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培训,保证持证上岗。

⒓完成了繁重的各类物资、设备、家俱供应工作:新购各类设备4200余台,金额3000万元;家俱约220万元;各种材料约5000笔,总额110万元;校内仓库发出零星物资共30余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⒈对院级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建成后的管理还没有具体的新思路,如何有效地促进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缺乏办法。

⒉学院搬迁全部完成后,如何合理地调整和解决好物资、设备采购和运输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还没静下心来进行讨论和分析。

⒊对近年来为加强对采购领域进行监管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如比价、招投标、严格审核、审计等实际执行情况和效果,缺乏检查和梳理、完善。

⒋在进一步提高为师生服务质量方面还需不断统一思想,找出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新措施改进,并加以落实。特别当规范管理和简化手续出现矛盾时,办法还不多。

⒌提高大精设备使用率的措施还不多,执行力度不大,成效也不很明显。设备和实验室管理软件的建设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形势。

三、明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⒈根据校党委布置的政治学习内容,组织好全处同志特别是处内党员和干部的政治学习。巩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成果,不断地在全处同志的头脑中敲响勤政廉政的警钟。

⒉做好“十一五”“211工程”建设的立项、论证和具体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在总结“十五”“211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十一五”“211工程”建设工作组织得更有条理、更完善。

⒊与相关部、处紧密合作,做好5号学院楼的搬迁工作,在仪器设备等的搬迁和添置过程中,争取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尽可能节省建设和搬迁经费。

⒋对已建立院级公共仪器设备平台的学院做好共享平台上仪器设备的宣传、管理、支持工作。如果发展正常,在合适时候,进行小范围内的初步总结。

⒌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更新和升级我校原设备管理和统计的计算机软件。

⒍加强对物品采购工作的监管,在监审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的执行。重点在招标、议标的规范化和对政府采购领域的措施落实。

⒎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不断查找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听取简化设备管理手续的意见,进行研究。

⒏随着材料学院和校测试中心的搬迁,做好化学品仓库的调整,理顺化学品供应渠道。

⒐加强对各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和记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结合对学院设备方面的调研,找出问题,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办法。

国资设备管理科工作总结【篇3】

2011设备处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根据学校2011年工作要点,结合设备处工作计划,设备处全体同志积极认真地开展工作,精心准备,合理安排,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合理安排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1、按照工作计划和要求,依据两校区功能划分和建设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保障教学、厉行节约”的原则,经与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处室反复沟通、论证,及早落实2011年教学设备采购计划,合理安排两校区设备采购进度,积极督促多媒体教室、新校区实验台、计算机实验室设备更新、教学急需等设备的招标采购、安装验收和使用,确保新增建的教学设施在使用前到位,保障教学正常进行,至11月底已采购教学设备x台套,合计资金x万元。

2、与研究生处、人事处、科技处密切配合,主动与院系沟通,做好学科平台、人才引进平台实验室建设工作,今年采购学科平台(2010年计划)仪器设备x台套,合计资金x万元,人才引进平台仪器设备x台套,合计资金x万元,为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购置设备x台套,合计资金x万元。今年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x万元,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到相应实验室建设项目x万元(2010、2011两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已完成基础论证,待学校批准后,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设备采购把好质量关、为实验室建设做好服务。

3、积极配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好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的调研论证及基础平台软件的招标采购,合同金额x万元;完成科学校区楼宇网络接入设备的招标采购,合同金额x万元;配合后勤部门采购锅炉、食堂净化水设备等设备x台套,合计资金x万元。

二、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

1、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合理安排资金改善了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环境条件,展示性得到改善;调整完善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办法,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扩大了社会影响;与研究生处密切配合,将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培育工作与重点学科建设统筹考虑,继续做好两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及两个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论证工作;积极与研究生处、科技处配合,整合学科及实验室优势,与相关院系共同努力,完成了“******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A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申报工作已经结束,等待专家评审。

2、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实验室,了解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情况,了解售后服务情况,协助实验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了教学和科研设备的正常运转;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了大型仪器验收程序,进一步规范重点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及时做好新增仪器设备的核实建档工作。

3、积极做好实验室相关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

1、加强廉政建设,提高防腐意识。按照校纪委监察处要求,认真查找了廉政建设风险点,针对各个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构筑拒腐防线。按照 《廉政准则》要求,组织全处职工认真开展自纠自查工作,并进行认真总结。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工作责任。在设备采购工作中,将已批准的设备购置计划根据学科建设、教学急需等情况进行归类整理,确定合适的采购方式和方案,报请学校招投标领导小组审批后进行采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内部采购监管制度,严格执行“两级论证、两级询价、公开招标、两级验收”的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制度,确保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做到阳光操作。

四、积极完成学校安排的其它工作

积极参与学校十二五规划的讨论制订工作,积极配合财务处做好2011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争取了大量资金(xxx万元);积极参与学科平台、人才平台建设论证工作,积极参与两校区资源调整及实验室建设方案讨论论证工作,参与省部共建有关实验室建设规划讨论,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讨论及论证工作,参与教学建设研讨,协调安排接待上级领导、兄弟院校来校考察指导实验室等工作。

对照2011年学校工作要点和设备处的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新的一年里,设备处将进一步强化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的理念,提高业务技能、管理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细化设备采购程序和办法,积极探索大型精密仪器专管共用新模式,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设备利用率。

国资设备管理科工作总结【篇4】

设备管理科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公司的领导下,我科员工上下齐努力,完成了公司布置的各项任务。今年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我司下半年生产上出现了空档我们充分利用了这次机会对停产后的设备进行了保养为来年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1、首先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修订了《设备管理办法》,增加了、《设备管理考核细则》、《空压机使用管理规定》、《设备管理科能源管理措施》、《能源管理制度汇编》;

在公司领导的帮助下,为迎接三标体系审核工作,我科组织人员对现有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我们阅读大量设备管理资料再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设备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与增加。先后完成了《设备管理办法》的修改,增加了《设备管理考核细则》、《空压机使用管理规定》、《设备管理科能源管理措施》、《能源管理制度汇编》,完善了公司的文件体系。

2、在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的同时我们组织了各个工种对管理制度的学习工作

为了使我公司的操作工能够更规范的使用设备,我们针对不同工种吊篮操作工、行车工、涂装房柔性大门操作工、设备管理员等进行专业的操作技能培训,讲解在使用过程中怎么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以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利用设备管理例会学习了 “现代设备管理”、“怎样做好设备管理员”《现代设备管理方法》;

二、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1、全年发生轻微伤一起(管道工季克友被电费缆),根据发生事故的原因召开全体员工会议现场教育,以发生的事故为教材挖掘更深层次的隐患——思想上的安全意识。

2、全年共发生设备事故4起,设备险肇事故1起。其中行车4起吊篮1起,从事故的发生类别说明在对行车工、涂装操作工的教育培训还有待于加强。

3、积极整改隐患,把事故发生的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全年共整改各类隐患330起,其中未完成2项(1、钢板库驾驶室的更换;

2、)

4、我科维修的范围大都是特种设备,有的要高空作业,有的要与电气打交道,为保证安全作业,我科召开专门的科务安全例会53次,利用每周的科会、晨会通报公司的安全报告和全国大的事故报告,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管辖内35千伏变电站更是慎之又慎,每天的记录必须如实填写。巡查认真仔细,做到望闻目切,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年共处理高压隐患4起分别为35千伏计量柜放电、35千伏2#主变主控柜的联锁故障、35千伏通信故障、船台10千伏放电故障。真正做到防微杜渐,保障了生产的正常供电。

5、针对夏季天气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对各车间的外包队,进行了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及触电后的急救办法,现场示范言传身教。

三、学习业务技能

提高服务水平

1、到12月17日止,本我们共接到各车间报修1080项,完成了各项节点,对现场突发的设备事故随喊随到,确保了安全生产。

2、我科积极组织对各项设备安全性能进行大修与技术改造。先后对水电阻、码头及600T轨道、北厂的4台门座机、下料车间2台油压机进行了大修,均达到预期的效果。低压照明的变压器因工作环境恶劣很容易损坏,给公司造成的很大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电工自己绕制从我科接手低压照明至今未买1台。

3、涂装房柔性大门一直是我科头疼的问题,往年都要发生几起柔性大门坠落事件,其实在2011年我们就组织针对柔性大门坠落的原因对电气部分进行了改造,按照原理是不可能出行类似的事故,但是2012年又发现两起大门坠落事故,我们发现涂装房工作环境太恶劣,电气元件容易失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对电气线路行径整改,利用时序控制并加强了保护措施,至今柔性部门没有出现问题,我们希望这次我们能够彻底的解决问题。

4、我司的水电阻一直延用的传统电路的控制方式故障率高,特别的集控室的遥控箱更是三天大修二天小修。根据水电阻的使用特性,结合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利用电脑控制技术对其进行了彻底改造,对控制的方式实行了遥控技术,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利用率。

6、由于我厂各种吊车近150台,操作人员业务参差不齐,业务知识欠缺,以前由于人为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从6月份开始,我们先后分五次组织了对船台、船体、内业、舾装、管加工等吊车司机和指挥工业务知识学习,使大部分操作工的业务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的事故率明显减低,为安全生产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7、加强特种设备及其操作人员的管理。我公司的60%以上的生产设备都是特种设备,我们将公司所有起重机械建立了定期检验台账,并按检验标准逐台整改并定期验收合格;特别是公司的供气站,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补齐了缺失的资料,对不合标准的缺陷逐个落实方案加以整改,最终一次性通过了特检院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所的检验,拿到了使用许可证,使供气站合法化使用。

根据特种设备法规的要求,我们对全公司行车维修人员进行了专业的资格培训,并全部通过了江苏省特种设备维修资格的考试。今年对所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分车间全部轮训了一遍,增加了安全操作知识,提高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同时,要求每个车间核对了每台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对到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提前通知复训,保证考试合格。确保每个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证书都在有效期内。

四、做好耗能统计

明确工作方向

1、本1-11月份我公司永安厂区共用电 2095.9804万Kwh,功率因数每月均在0.99,受供电局奖励达13.714772万元。

2、本1-11月份永安厂区工业用气总额为618.424368万元,其中天然气为200.1280万元,液氧为141.03955万元,液二氧化碳为175.13485万元,纯氩为1.043万元,氮气为0.9332万元,乙炔为14.620641万元,盛火85.525127万元。

二、存在的不足:

1.服务意识不强,有少数员工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2、2013年由于突发性的故障比较多,维修配件供货周期比较长,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一定程度影响了生产;

3.我公司设备老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计划修理的兑现率、几年来都不高,一些单位只顾盲目生产,不顾保养修理,拼设备的现象严重,主要责任还是我们的保养措施不力、考核制度不健全;

4、没有全年的保养计划,设备得不到很好的保养,造成设备的维修率居高不下;

5、能耗的计划、检查、计量工作做得不够。

三、2014年工作计划:

1、加强日常保养制度的执行力度,对操作工的日常点检记录、交接班记录常抓不懈,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公司的《设备管理考核细则》、设备一级保养的内容、方法,让他们知道每天该做什么、怎么做;

2制定好设备大修计划,根据计划结合生产任务情况逐项进行修理。重点搞好600T行车、空压站、及变电设备的修理、维护和保养。

3、制定2014二级保养计划及分解的周计划,布置、跟踪、督促、检查,做到当月计划当月清。保证2014设备的二级保养计划如期进行;

3.采取定人、定机、定时巡查制度,对重点设备进行重点巡查,查出隐患及时整改,确保生产如期进行。

4.加强现场管道的维护保养,定人、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可燃气体发现的问题立即解决,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把事故的苗头压制在萌芽状态。

5、加强能源管理:(1)对供电电路及供气管道各支路加装计量器具,以便对各区域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做到单位物量的能源消耗随时能够掌控;(2)制定、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

4进一步落实细化设备管理责任,加强流动设备的管理工作。5.安全工作做到常抓不懈,利用科会、班组会、晨会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确保设备、人身全年安全无事故。

推荐阅读

上一篇:防火疏散演练总结通用(5篇) 下一篇:检测合同(实用十三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