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3放大镜课件10篇

2023-10-20 13:39:21 放大镜课件

【#实用文# #2023放大镜课件10篇#】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趋向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教学的重要抓手,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整理的“优秀教案课件”,请认真查看本文的表格和图表!

放大镜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

总结要素:

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屏幕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美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放大镜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认识花的构造。

了解植物生长的要素。

活动准备

各类花朵、花冠型态图、花的构造图、盆栽植物、花种子。

活动过程

1请家长带幼儿至花店购买一朵花让幼儿带来学校,并且告诉幼儿花的名称。

2请幼儿拿出所带来的花,一一介绍花的名称。

3展示花冠(瓣)的型态图〔附一〕,引导幼儿观察、比对所带来的花,看看它的花瓣是属於哪一种型态(相同的花种会有不同的花冠,如:百

合)。

4再请幼儿观察,花朵除了花瓣之外,还有哪些其他构造呢?接著老师展示花的构造图〔附二〕,向幼儿介绍花萼、花蕊及其他构造,以及它们

的功能。随著老师的介绍,请幼儿一一找出这些构造。

5请幼儿想想看,花长大需要哪些东西呢?向幼儿介绍植物生长的要素:

(1)空气:在白天时,植物是吸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呼出氧气。

(2)水: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品。

(3)阳光: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分。

(4)土壤:供给营养。

6带领幼儿分组进行各种要素对植物的影响实验:

(1)準备两盆植物,将一盆植物放在阴暗的地方,另一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2)再準备两盆植物,同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盆每天浇水,另一盆不浇水。

(3)準备一些花种子,分别撒在沙地、土壤和水泥地上,每天按时浇水。

7一个礼拜之后,与幼儿讨论实验的结果并进行记录。

评量

能说出花的各个构造名称。

能说出植物生长的四大要素。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完成「花的身体」学习单。

将电话簿摊开在上面放置棉纸,然后把花瓣一片一片小心的剥下来,以适当的间隔排列,最后电话簿合起,放在通风地方,每天更换棉纸直

到乾燥為止。以备日后做押花卡片之用。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放大镜课件 篇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放大镜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平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回教室。

放大镜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总结要素: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放大镜课件 篇5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总结要素: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放大镜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放大镜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放大镜

2.人手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ppT。

活动流程:

1.观察和猜想

2.想象和比较

3.使用放大镜

4.拓展和升华

活动记录

一、观察和猜想

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说说、聊聊,好吗?好,眼睛看过来!

2.出示ppT1,提问:

(1)请看,像什么?想象一下,可能是什么?(你们看,这圆圆的,像*,像*,像……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2)出示ppT2:对啊,是神奇的放大镜,把普通的蝴蝶翅膀变得像*,像*,像……那么奇妙!

3.(1)接下来是听。听,需要一些时间,请安静地听。(播放鸟鸣声)提问: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

(2)出示ppT3:是啊,灵敏的耳朵从声音里听出是鸟儿在唱歌。刚才放大镜把蝴蝶的翅膀变得那么奇妙。现在,你们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放大镜下,可能会是怎样的呢?

(3)把你的猜想藏在心里,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大镜下的小鸟羽毛跟你想象得一样吗?出示ppT4,幼儿自由说。

二、想象和比较

1.刚才,我们看了放大镜下的动物,现在看看植物。

(1)出示ppT5:看看,这像什么?

(2)这粉色的是放大镜下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6,是什么呢?

2.看好动物、植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放大镜下,我们生活中的东西。

(1)出示ppT7:看仔细哦!

(2)它真的是冰块吗?出示ppT8:哦,它是放大镜下的……糖。

(3)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会比较吗?

(4)平时见到的砂糖,小小的、细细的,放大镜下的砂糖呢?大大的、方方的。

(5)出示放大镜:就是这个放大镜,放大了奇妙的蝴蝶翅膀,放大了动物和植物,还放大了我们经常见到的砂糖。

3.接下来要用放大镜看的东西,和我们自己有关系,可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出示ppT9: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

(2)出示ppT10:是手指吗?在你们的座位下面就有一个放大镜,拿出来,找找朋友,找找你自己身上,是手指吗?

(3)放大镜怎样才能看清楚?能告诉老师吗?刚才你们都用过了,靠得很近吗?不能太近,有点儿距离。原来,放大镜要对准要照的东西,调整好距离呢!试试看,看看自己的手,看看你朋友的手。

4.收起放大镜。

5.(1)出示ppT11:猜猜看,这又是身体的哪儿?

(2)出示ppT12:哦,原来是舌头!赶紧拿出你们的放大镜,看看你朋友的舌头,是这样的吗?(你们学会调整距离看了,真好!)

(3)简单介绍: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到最佳距离就行了。

(4)总结:孩子们,放大镜不仅能让蝴蝶的翅膀、生活中的物品,还有我们身上的东西变得奇妙,还能让好多东西变得奇妙呢!

(5)如果你有放大镜,你会照什么?有了放大镜,有了探索的工具,你们有了那么多的想法。好的,你们都可以去试试看!

三、使用放大镜

1.出示ppT13,提问:白白的纸上有什么东西?能看得清楚吗?用什么来看?放大镜能让看不清的东西看清楚。来,把白白的纸拿出来,带着问题去发现哦!你看到了什么?小东西用放大镜,就能看清楚。请你带着问题去观察,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4号手里拿着什么?

2.幼儿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自己观察,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收拾纸和放大镜,物归原处。

4.讨论: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和4号手里拿着什么?

5.出示ppT14,电脑里也有放大镜,就是这个加号。

6.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15,逐一验证。

四、拓展和升华

1.孩子们,放大镜可以放大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东西,身体的部位……还能放大什么呢?出示ppT16:请看,放大镜还能放大丑丑的东西,这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放大镜下,水就是这样丑丑的、可怕的样子。再看ppT17。

2.出示ppT18,可是当人们对着水,说爱和感谢的时候,水在放大镜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逐一出示ppT19-23。

3.总结:我看到你们笑了,你们感受到了。其实,你们也能做放大镜,不信,请起立,转过去,对着客人老师笑一笑。你会把一个微笑放大成好多的微笑,看到老师们笑了吗?好的,跟客人老师们再见,记得做一个微笑的放大镜哦!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其次是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开展得较顺利,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放大镜的倍数不够,孩子不能很直接地体验放大的神奇效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指导不够,部分幼儿还不能熟练掌握放大镜的正确用法。

前面第一、第二部分聊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第三部分太赶。

放大镜课件 篇8

一、教学设计特色和效果

(一)教材分析:

《放大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放大镜》一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对激发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领悟观察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凸起;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过程与方法: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

3、情感目标: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三)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组织学生经科学探究过程,并综合运用比较法、发现法,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同时运用讲解、点拨、启发、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源动力。

2、学法:为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科学概念,经历过程。

(四)教学策略与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了调整,使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吸引学生不断探究,使学习流程更流畅、自然。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导入激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热身活动:视力大考验。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卡片等,让孩子们辨认图片或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微雕石的出现,使学生经历了“不可能”的任务,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本课的教学内容,明确了这节课的探究主题。

第二个环节: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

从“想看得清更小的物体,怎么办?”到“如果没有放大镜,你能用我们现有的物品解决同样的问题吗?”,两个紧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处,从而开始了本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发给学生放大镜,而是给了装了水的塑料瓶、玻璃片等五种物品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一些材料有放大功能,而一些材料不具备。通过能放大图像的物品互相比以及与放大镜对比,发现具有放大功能的材料和放大镜的共同特点是:透明、中间凸起。从而理解为什么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把这一活动安排在前,也期使学生经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这一伟大进程,了解到放大镜发明的历史,体验到利用工具来帮助突破人体局限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探究活动: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发现更多的细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之后的“意外收获”。学生们经过用放大镜来观察图片、纸巾等材料,发现了原来用肉眼观察时看不到的细节。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放大镜的作用不仅仅是放大图像的同时,理解放大镜在人类探究微小世界领域的重要作用。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我以一张“放大镜下的纸巾”图片作“导火索”,让学生猜猜图片上的是什么,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通过眼睛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相互对比、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对比观察,学生们在发现细节的同时,又感受到工具改进带来的新的认识。视频“放大镜的作用”,在学生充分探究后,起到了深化认识、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四个环节:总结延伸。

《放大镜》一课是“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因此在课的最后环节中,以开放式问题“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使用什么工具观察更微小的东西?”拓开学生思维,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的关注和期待。

(五)教学板书:

遵循“清晰、突出重点”的原则,本课的'教学板书设计如下:

1、放大镜

透明、中间凸起

放大图像→看清细节

二、教学反思

放大镜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下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2.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放大镜课件 篇10

科学意图: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神奇的放大镜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去进行学习和操作。抓住学生的兴趣。在接受知识完成任务的时候更有热情。

材料准备:

放大镜、平面镜、各种实物或标本、黑色纸张、白纸、剪刀 。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实物或标本。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同一种物体在平面镜与放大镜下的不同。

(3)指导幼儿用放大镜点火:天气晴好时,取一张纸,然后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光底下且放大镜的焦点对准纸张,过一段时间纸就会被点燃。

(4)引导幼儿玩小鸡翻身游戏:取一张黑纸,剪成放大镜镜面大小,在纸中间剪一只镂空的小鸡,再把纸粘贴在放大镜上。然后把放大镜对准阳光,并在放大镜的对面放一张白纸。当放大镜离白纸近时,会在纸上看到站立的小鸡。当放大镜离白纸远时,会在纸上看到小鸡翻身了。

指导建议:

●教幼儿学会使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不断变化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镜中成像的变化。

●玩用放大镜点火游戏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拓展与替代: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放大镜的原理。

科学小知识:

放大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能使光线汇聚的透镜。

放大镜通过折射将光线聚拢,使焦点物体的温度提高以逐渐达到燃点。放大镜的直径越大,焦点温度越高;直径越小,焦点温度越低。

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物体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大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10认识课件 | 评语系列10篇 | 10课件 | 10的认识课件
上一篇:检讨书同事吵架汇编8篇 下一篇:环境专业求职信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