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
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
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2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大小、形状、海陆分布、自转和公转。在地球仪上能识别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并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指出五带的界线范围。
2、能正确观察有关图片、示意图和地球仪,想象地球的形状及自转和公转状况。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能绘出地球公转示意图。
二、学习要求
1、基本知识:
⑴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
⑵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纬度、经度、本初子午线。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⑶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的原因。
2、基本能力:
⑴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五带的界线和划分。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绘制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
⑵学会:用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地球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实践能力:
⑴搜集有关地球方面的文字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一期简报。
⑵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地球仪。
4、德育要求:
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
三、学习建议
1、希望你准备一个地球仪,以便形象直观地学习有关知识
2、学习时要注意观察地球仪,把学习内容与地球仪联系起来
3、要很好地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学好相关知识
四、检测练习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3.对比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
[教授新课]
课件:俄罗斯
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
学生:……
教师:在俄罗斯以苏联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当它解体后面积仍然是最大的,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
学生:国土辽阔等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
课件: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
课件:俄罗斯地形图
闪烁出现经度范围
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
学生:1.跨东西半球
2.跨亚欧两洲
课件:闪烁纬度范围
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
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
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
课件:二地形特征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
学生……
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山地
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
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
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习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
学生:……
教师:总结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
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
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
学生:……
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
教师:承转:课前我们分析了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时我们关注到了,它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区,那这个国家总体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
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课件:气候类型列举
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课堂小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4
第三章第三节 俄罗斯(第1课时) 教学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 法:读图法、三导式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利用导学案来展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一遍)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76,结合图3-22)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一、1、2、3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教师可先在黑板上板出俄罗斯地图 1、(引导学生看书P76图3-22俄罗斯地形图)在图中找出北冰洋、太平洋、黑海、里海、莫斯科、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2、(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空白板图上识记二遍,抽问个别学生)(提问)在俄罗斯境内,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什么山、什么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提问)从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的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大家可以推出:俄罗斯境地跨哪两个洲?(亚、欧两洲) (回忆)在讲西亚时,有讲过哪个国家也是地跨亚、欧两洲的`?(土耳其) 3、(讲述)俄罗斯还地跨东、西两半球。(提问)俄罗斯的面积居世界第几位?(第一位) 4、(引导学生看书P77活动2)思考:俄罗斯为什么说是欧洲国家? (首都在欧洲;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工业主要在欧洲部分)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77,结合图3-22及3-24)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二、1、2、3、4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引导学生看书P76图3-22俄罗斯地形图)在图中自西向东找出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2、(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空白板图上识记二遍,抽问个别学生)(提问)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伏尔加河) 3、(引导学生看书P76图3-22俄罗斯地形图,提问)俄罗斯什么地形广大?(平原)(根据图中颜色) 4、(引导学生看书P76图3-22俄罗斯地形图,提问)俄罗斯地势特点是怎样?(东高西低)(根据图中颜色)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78第一段)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三、1、2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引导学生看书P76图3-22俄罗斯地形图)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北极圈。(再要求学生在图中向南找一下北回归线。(没找到) 2、由此要求学生分析一下俄罗斯主要在哪个温度带?(北温带) 3、(引导学生看书P76图3-22俄罗斯地形图)分析:俄罗斯大部分领土都深居内陆。结合俄罗斯主要在北温带,大家思考一下俄罗斯主要是什么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4、及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朗读二遍知识点,并提问)[利用复习提纲:俄罗斯1、2、3、4、5]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当堂巩固] 学生做导学案的当堂巩固部分。 (老师在学生做完后给予纠正讲解) [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语言表达的能力训练。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六、教学过程: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3、由学生讨论后请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
(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3、水、陆半球图。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的能力,让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到了人类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永远的目标。)
1、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2、世界地形图。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学生大多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1、师:地球上有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6、“一笔绘五洲”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设置抢答题: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2)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3)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2、把各组的得分写入表格,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任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7.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8.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7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三个概念,掌握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地理分布及各洲的分界线。
3、区分海、洋、海峡三个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名称、面积大小、分布及各大洋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将复杂的地图用几何简图勾勒出来,培养学生处理知识化难易的能力。
2、通过展开“大洋自述的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丰富的想像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体验到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从中领悟爱护地球的思想。
2、通过绘制简图、拼图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七大洲与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概况。
教学难点
1、查找各洲之间的分界线。
2、理解赤道穿过的大洲与大陆。
教学准备
地球仪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地球仪)同学们看到一个什么物体在转动?(地球)你发现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的海洋)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分布。
二、课前热身
师:原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地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你能解释这个说法吗?
生: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内容。
(2)出示地球外貌图后讲述:我们通过观察地球外貌图得知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我们能用一个形容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吗?(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如果用百分比形容海陆面积比各占多少?(海洋71%,陆地占29%)
2、四边互动
互动1:
(1)地球上的陆地被系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其中面积较大的块叫什么?(大陆)
(2)面积较小的地块叫什么?(岛屿)
(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什么?(大洲)
(4)全球共分为几个大洲?(七个大洲)
互动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哪两个大放的大陆连成一块?把它们合称什么?(亚、欧两洲大陆连成一整块,合称为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魇一块大陆。)
互动3:
谁能上前来拿着大陆的轮廓模型按面积大小排队?(通过排队活动让学生掌握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 互动4:
提示:出示七大洲分布图,每四个人为一小组,讲座七大洲的分布特征。
引导:呈南北对称分布的大洲有哪些?(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北美洲与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与大陆分别有哪些?(前者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后者有非洲、南美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有哪些?(南极洲)
明确: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下,有助于准确识记各洲的位置。
互动5:
提示:要求学生四个人为一小组,全作绘制七大洲的几何简图,然后选几名代表将自己绘制的简图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检查是否正确。再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然后要求学生将七大洲名称填入简图中,最后教师提示正确的填法。
明确:让学生学会将复杂地图化难为易,准确识记大洲的分布。
互动6:
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图2-23,图2-45,图2-25,查阅各洲的分界线。
明确: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接尔河、大高加索山脉;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互动7:
师:你们发现大洲与大洲之间除了以运河、山脉等作为分界线外,还以什么为分界线?(海洋) 师: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地球上有几大洋?
明确:洋又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在20xx米以上,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的面积比大洋要小得多,海峡是沟通两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地球上的大洋 共分为四大洋。
互动8:
提示:学生说出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指出四大洋所在的位置。
将全班同学生分成四大组,钭每大组的学生分别改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然后分组合作进行“自述”的演讲活动。
点拨:太平洋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大西洋“S”形,第二大洋;印度洋属第三大洋;北冰洋最小最浅,纬度也最高。
互动9:
提示:每大组选一名代表领走自己所属的轮廓模型,并按面积大小排队。学生排队后再按顺序将自己的名称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把大洋名称填入勾勒的几何图中。
明确:让学生掌握大洋的面积大小顺序并准确训记相应的位置。
四、达标反馈
选十一名同学分别拿一张模型,拼成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图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地理分布、各大洲的分界及各大洋的特征。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8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三、教授新课:
㈠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㈡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书上练习,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1、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补充黑板简图: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㈢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⑵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⑶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⑷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一、导入新课:
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二、讲述新课:㈣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逐月降水量图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利用书43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总结。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热季3~5月份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以及蛇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⑸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激发对地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3.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
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重点: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期盼心理”。
自主学习
(一)、结合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你知道地球上还有哪些地理之谜?
2.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吗?
3.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建设的关系吗?
4.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社会文化的关系吗?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二)、俗话说,入乡随俗,入国问禁,你知道美国人、英国人、巴西人、泰国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别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吗?
畅所欲言:
1、你喜欢学地理吗?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2、地理课你希望自己如何表现?
3、畅谈自己的未来。
考考你
①下列比赛适合在海南三亚开展的是()
A冲浪B滑雪C溜冰D赛马
②阿拉法特经常以白色的长袍和头巾出现在荧屏上,其衣着的目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
A美观大方B反射阳光C遵守教规D抵挡风沙
③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喜欢吃鱼B新疆人爱吃羊肉抓饭
C南方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D海南省普及冰上运动
④家具厂接近市区,主要考虑的是()
A市场B能源C原料D交通
⑤牛奶厂的布局首要考虑的条件应该是()
A消费的人口是否够多B交通是否便利
C草地是否茂盛D电能是否充足
⑥郁金香与风车是下面哪个国家的象征()
A中国B美国C荷兰D西班牙
⑦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巴西---足球B西班牙----斗牛C波兰---风车D阿拉伯---驼队
⑧公司派你去销售一种保暖性能极强的羊绒大衣,你可能会前往哪个城市()
A哈尔滨B昆明C广州D海口
⑨蒙牛乳业的总公司可能在哪个省区()
A黑龙江B新疆C西藏D内蒙古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
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 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
五、课前准备:
学生: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教师: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峡、南水北调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小组竞赛:说出生活中水的重要性
板书:第一节 水资源
引导: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类型:可再生、不可再生。
思考讨论:水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2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3
复习目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什么是地球仪。
2、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重、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时设置:
一课时
课型:
复习课
复习方法:
比较法、记忆法、归类法
复习内容:
1、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东西半球分界:160°E,20°W
10、东西经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巩固练习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球体B纺锤形球体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
2、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 )
A.23.5° B.30° C.47° D.60°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A.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
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可以找到经度116 °,纬度40 °的地点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以A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并标注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判断方向,C在A的方向;B在A的方向;C在B的方向。
7、普通经纬网的判读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B:
C:D: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填代号)
巩固练习答案:
1、C,2、C,3、D,4、D,5、D;
6、1)略,2)正东,西北,东南;3)、B(30°W,60°N,北,西)C(45°E,40°N,北,东)
7、1)A(80°N,140°E);B(40°N,140°W);C(20°N,140°E);D(20°N,140°W)
2)正北,东北;3)ABC;D;AC;BD;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学习地理应注意搜集身边的地理信息。电视中的各种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站等都传递着许多地理信息,我们要逐步学会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应的地理问题,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途径、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课前热身
学生分组讨论:看哪位同学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并且分组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搜集的最多。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提示:要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再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最后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或生活圈子,从实践中去学习。
2、四边互动
互动1:教师对学生搜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然后提问:
(1)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连续发生地震?
(2)为什么我国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区常发生水、旱灾害?
(3)为什么南方能大面积种植柑橘,北方却不行?
(4)为什么吐鲁番的哈密瓜那么甜?
(5)为什么南极洲蕴藏着大量煤炭资源?
明确:观察和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和规律,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对比、分析、综合、观察、联想等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
互动2:要学好地理,我们单靠坐在教室里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周边的环境,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旅行,学会观赏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游园、滑雪、探险、狩猎、海滨休闲、水上漂流等。野外旅行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步行、骑自行连、乘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教师用投影出示讨论问题:
1)你曾经外出到过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时间如何安排?
5)旅行路线如何?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选一两名代表汇报。
进一步提问:野外旅行要准备好哪些物品呢?
明确:地图、指南针、笔记本、望远镜、照相机等。
强调:还要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地理摄影、地理素描、地理标本制作等技能。
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野外旅行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应用它;我们身边就有地理知识,只要留意就会学到很多正在使用的地理知识。
四、达标反馈
讨论:学生分组设计一条附近地区野外旅行线路,内容包括:地点、旅行线路、开始和到达时间、旅行内容、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等。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学生先小结本节课内容。教师点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学好地理,懂得了学习地理的方法途径,进而发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方法小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法学习。
六、作业
设计一条最好的旅行路线,最好的地图,进行一次野外旅行。
七、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以及阿斯旺水坝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了解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掌握埃及长绒棉生长的条件及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城市。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且要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尼罗河与苏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要求得富强,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源,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埃及在改造尼罗河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借鉴。埃及开凿伊士运河的历史及其收回主权所做斗争的事例,也是极好的素材。
(四)美育渗透点
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创造出璀璨的古埃及文明,名胜古迹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之一。
二、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埃及的自然特征,自学讨论,总结规律。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2、埃及长绒棉的生长条件及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二)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把本课确定为新授课型,一个课时,采用了下列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首先用一段形象文字描述埃及设置情景让学生猜测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然后化身导游带领学生畅游埃及。然后播放金字塔的传奇故事约2分钟,先让学生感受神秘的埃及风情。这种神秘感增加学生探究学习埃及的动力
2、旅游第一阶段知识储备,要去埃及先储备知识,埃及初印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出示幻灯片埃及的地理位置,民族,宗教,城市,河流,运河填空题
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让学生当自己的小老师激发兴趣。老师再结合地图演示埃及地理位置加深印象,演示埃及人穿阿拉伯长袍,为后面铺垫。并引导学生了解开罗的城市特点现代与历史结合城市,有自己信仰和古代的文明。
3、旅游第二阶段运河之旅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埃及咽喉苏伊士运河,出示海运图来比较苏伊士线比好望角线路程便捷。自主阅读课本引导学生归纳苏伊士运河重要性,并欣赏运河两岸的风景。
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归纳表达能力。
4、旅游第三环节迷人的沙漠之旅首先出示在沙漠中漫步的埃及人,沙漠风蚀魔鬼城,雅丹地貌让学生充分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过去非洲气候推理埃及气候。揭示埃及90﹪以上都是沙漠,严重缺水。在此环节学生欣赏了沙漠风光,也为下文孕育埃及文明的母亲河的尼罗河有了一个侧面的感受。
5、旅游第四环节埃及母亲河尼罗河之旅——展示图片尼罗河两岸风景,补充尼罗河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展示,然后老师出示尼罗河4个重要性。
学生集思广益,加强了表达和概述能力,也非常有兴趣。
6、旅游最吸引人的环节文明古国之旅,学生自主寻找埃及古文明遗产,老师出示图片更加激发兴趣,解密金字塔,木乃伊,狮身人面像,让学生对埃及记充满惊叹向往。然后出示神庙上的中国游客的涂鸦,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兴趣盎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当堂练习
1.埃及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苏伊士运河东部的半岛也是其领土。
2.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_____洋和_____洋之间的航程。埃及是阿拉伯国家,
其首都_____,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4.埃及是一个沙漠王国,大部分地区属_______气候,只有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属——
气候。
5.埃及盛产_________,其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小导游,介绍埃及风光,也在不知不觉中总结了埃及学习内容。然后播放杨丽萍埃及舞蹈,让学生对埃及陶醉并充满向往。
板书设计:
一埃及的地理位置-地跨两洲
二埃及的气候—沙漠广布
三埃及工农业---长绒棉和石油
四埃及文明古国—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