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最新防震减灾的观后感系列#】每一次,当我们目睹灾难降临,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是如此的脆弱,生命变得那么的短暂而宝贵。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防震减灾观后感5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防震减灾的观后感 篇1
灾难无情,人们是否仍还怕惧?不能忘却的5月12给了人类怎样的一个难题?在这样的环境,我们不能安宁。至今的主题,仍是“防灾”,抑或是“减灾”。所以,我们要为了自己的家园抗战到底!
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最常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等5种。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
回顾汶川,我们看见了一栋栋毁灭的房屋。哦,它们不都防震!无情的地震,给了它们重重一击。“防灾”做到了吗?不!建筑的队伍如潮,可是他们忘记了质量,用的建材不堪一击。为了防灾难的过道是一条若需有的小路吗?不!当灾难来袭,它也许是一条抑或是唯一一条的生路啊!何为“减灾”呢?事在人为,我们不要到灾难已到方才觉得晚。这是用人命写的控诉书啊!不为蝇头小利的你们究竟是在哪里?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所以,面对灾难,我们要懂得自我保护。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灾难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或是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灾害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几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国家组织了许多“防灾、减灾,提升自我防护和生存能力”的活动,让我们真正面对灾难无惧。我们面对灾难要懂得自我保护,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到真正“少灾”和“多减”。
为此,我们应该:
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3、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4、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5、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面对灾难,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我们满怀着一颗“建设更加美好明天的”心去创造,去改变那黑暗的现在,做到“以人为本”的上进心。只因自然灾害可以破坏我们已有的家园,但它阻挡不了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灾难不可怕,怕在难以“防”!灾难不可防,重“减”在人为!
防震减灾的观后感 篇2
寒假里的一天,我去参观了"防震减灾"的科普展,收获了许多科学知识,同时也知道了不少地震时自救的方法。
走进科技馆,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牌映入我的眼帘:上面讲述着一个个小百科、小故事,有地球的形成结构,有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的形成和遭地震侵蚀后与地震来临前的样子对比,并通过一个个小实验、小游戏、小问答来增进我们对防震减灾意识的增强。
好好的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我在展览中了解道:原来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弯曲和变形,一旦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岩层就会发生急剧的和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剧烈振动,这就是地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室外,那就要赶快找一块开阔的场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走,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悬挂物。
一条小小的逃生意识,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由此可见,发生地震时,逃生意识是如此得重要,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观完科普展,走出科技馆,一阵冰冷刺骨的风吹进了我的衣襟,同时也吹进了我的心里,冷冷的,很凄凉。脑海中不断地出现一张张扣人心弦的照片,那一个个因地震而陷入困境的人的绝望的目光…
防震减灾的观后感 篇3
电影《汶川大地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四川发生的地震带来的不幸和痛苦。影片生动地展示了地震当时人们的惊恐和无助,以及救援人员的勇敢和无私。
影片中描绘的地震现场场面十分逼真,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无数倒塌的房屋和满目疮痍的景象让我不禁感叹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力。然而,在这样的情形下,救援人员依然不顾一切地投身到救援工作中,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安全,却毫不犹豫地冲向危险区域去拯救灾区的人民。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让我明白了救援人员的职责和使命。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非常细腻,情感充斥整个影片,让我不禁被吸引。影片通过展现不同人群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共同的情感,那就是人在面对天灾时的匍匐与无奈,以及人们在困难时刻互相搀扶的可贵。
最后,电影非常成功地展现了救援人员和灾区人民的无私奉献,也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的重要性。在灾难面前,我们应当携手共进,在困难中相互支持。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观看这样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感受到人性中最高尚的一面。
防震减灾的观后感 篇4
观看“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我深受感悟。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如今的社会中,危险处处可见,而地震更是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因此,学校常常举行防震减灾活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次……
那一天,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作业,教室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而我也沉浸在那题解不开的难题中。突然,一阵刺耳又尖锐的防空警报声骤然响起,我惊得连手中的笔都滑落下来了,我心里砰砰砰直跳,只觉得快跳出嗓子眼了。这不会是真的吧!我慌忙转头看向同学,只见同学个个面色慌恐,你看我我看你。我连忙望向老师,这时老师也从惊愕中醒来,大喊一声:“快躲到桌子底下。”一阵乒乒乓乓响,我们手忙脚乱地躲到桌子底下瑟瑟发抖。紧接着又是一阵阵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大家赶快从桌子底下爬出来,随手抄起桌上的一本书,盖在头上,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并听从老师的指挥,依次迅速地跑下楼去。在楼梯时不知是因高度紧张还是什么原因,我脚下一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可此时,我心里只想着逃命,于是赶紧手脚并用地爬起来,跟着大家一起跑下楼去,到了操场大家连忙蹲下,用书紧紧护着头。
这时,广播响起校长的声音:“同学们不要紧张,这只是我校举行的.一次防震减灾演练……”校长的话还没说完,同学们都开始议论起来,当我得知这只是一次逃生演练时,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紧张得揪起来的心也慢慢地放了下来。
一次次地演练,使同学们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只要人人宣传防震减灾,让我们从小多学有关地震知识,我想以后碰到地震争取避免人员伤害吧!
防震减灾的观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防震减灾,从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自然灾害,是人造灾害,有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我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
听了这些,可见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
防震减灾的观后感 篇6
看影片《唐山大地震》,留下文字,想了很多,想起张小娴《流浪的面包树》里的话:岁月流逝,坟墓只是一个关口……我在你身边,离别纵然寂寥,但我的爱,不要为我流泪。
这是内心感受,地震是苦难,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人性,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感动:“情就一个字。”所以我们不该仅仅感动流泪。
感叹地震的震撼之余,感动于人的内心情感。走进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很多人在谈论,很多人却什么也不说。我们常害怕岁月流逝,却总忘却活着是多么的可喜。很多时候,会认为生存已经没意思,其实,许多人却正在生死之间挣扎。我们确实应该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毕竟,有生命就有情感。
女儿方登三十二年的内心孤寂,因为地震时,妈妈说救弟弟,而放弃了自己。她以为被抛弃,以为情感可以丢失,以为永远都不会释然。其实,她用了三十二年解开了心中的结。被解放军救助,被养父母真心关怀,生命始终在延续,情感也始终每时每刻的撞击她的内心。直到她自己决然独自一人养育女儿,心结早就在岁月的磨砺里解开。
所以,很多人质疑母女见面后的场面过于仓促,并未渲染起真正的高潮,我们忽略了情感的宣泄不仅仅在咫尺之间,电影里的32年,一直在慢慢积蓄我们的情感,并且告诉我们,情就一个字,它无可匹敌。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延续,无法阻挡,情感被生命承载,生命才如此有意义。
一个女人三十二年的孤独生活,儿子舍不得,李元妮却对儿子说:“我不是没人要,只是,哪个男人可以用命对我好,我这辈子就当你父亲的女人,我不亏!”感动于这个细节,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男女的情感,用婚姻束之以责任,在金钱的面前,情感会荡然无存,责任会悄然消失,更何况于生命的取舍。所以,“拿命对我好”,真的会震动人心,做得到吗?物质的现实生活里,缺失责任感的许多人,会在那时心头感动吗?相信会的.。情就一个字,它却用生命在承载,曾觉着李元妮很悲惨,她背负着两个人的生命——丈夫拿命换她,女儿的生命是她放弃。一个内心负载这么多的人,活得该多累。女儿方登一生都会是悲剧,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
李元妮说:“没了就是没了。”其实,有了就是有了。拥有过却又失去,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失去孩子,就像失去了自己生命的延续,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不应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
“23秒,32年”,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留下的数字,很多人都在纠结于影片的定位,灾难片,温情篇?23秒能失去什么?32年能感悟到什么?其实地震只是载体,大事件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浮躁的社会,情感的复杂多变,心灵浮动,没有归属,社会的种种诟病,在观影时,你的心绪一定会被勾起,即使,情就一个字。
防震减灾的观后感 篇7
我来到科技馆,参观了本次展览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观后感王卓溢。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30多万人的死亡。三十多万人哪!多少人在甜蜜的梦中,被无情地夺走了生命。如果人们早早地学会如何应对灾难的到来,那会挽回多少条宝贵的生命啊!
中国是个灾难多发的国家,所以更加应该重视如何逃生。我们平时要多积累逃生知识,以方便在关键时刻可以利用。学校等各个公共场所应该多加演练,避免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地震来临时,千万不要慌张,观后感《观后感王卓溢》。来得及逃的,可以跟随有秩序的队伍走,来不及逃跑的,可以蹲在桌子底下,用枕头或其他柔软物保护头部,在学校里只能用书包来保护。人群撤离时尽量往空旷地带走,避开一些危险物品。
在家中,每个家庭必备一个急救箱,里面应该装一些药品、矿泉水、收音机、创可贴、干粮等,以便在关键时刻得以利用。如果被困在废墟底下,千万不要一直大声喊,避免体力大量消耗。我们可以用石头或者别的硬物敲击,听见脚步声可以轻轻唱歌,脚步声越来越近时,再大声求救。
地震发生后,有些房屋因为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所以,要避开这些危险场地,尽快来到安全的地方。地震之后会发生多次余震,未成年人不要到废墟旁边参加救助,也不要到山脚等地,以免被石块砸伤。
地震的力量与人类是不可比的,但是我们只要多增长一些抗震知识,一定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防震减灾的观后感 篇8
一个人去看《唐山大地震》,需要多大勇气。
然而,大悲的灾难片,到底一个人看最好。一个人,无人打搅,屏除一切干扰,情感不会分岔,流泪和悲伤,都只是默默。全部身心跟着故事中的悲喜浮沉,更为安静而投入地欣赏每一个镜头的切换和情节的处理,淋漓尽致地感悟影片的表现手法之美,从跌宕的剧情里发觉故事中深藏的灵魂,达到一种自我情感的极致宣泄和洗礼。
这样的观看,才有意义和价值在。只是如此境界,不知几人能抵达。
层层云海,在巨大的轰响声中掠过,几团白云从中崛起,托出华谊兄弟四个字,气势如虹,宛如《风声》的开篇。
轰鸣过后,画面切换,音乐骤然消失,云层和天空不见了,大银幕黑了下来,无丝毫声响。导演、制片、主演的名字在黑色的底幕上依次推出,又悄然隐没,如此寂静,叫人隐隐不安。
一辆大卡车如常地开过人来人往的街道,行道树浓荫匝地。蝉声如织,这是1976年夏天的唐山,秩序井然的新中国。这一日,空中低低地聚集了密密的蜻蜓,它们如无数慌张的轰炸机,忙乱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磕头碰脑地,仿佛在慌不择路地逃亡,诡异地扫荡着这座城市。
卡车里的孩子是一对龙凤胎姐弟,他们被蜻蜓吸引了,把手伸出车窗去捉,一边兴奋地问开车的男人:“爸,怎么这么多蜻蜓呀?”
男人手把着方向盘,看着满天越来越密集的昆虫,纳闷道:“看来,一场大风雨就要来啦”他的心头升起莫名的不安,只是,他没能料到,正在悄然临近的,是一场天崩地裂、足以毁灭世界的灾难。
唐山大地震,几个大字,至此方才推出银幕。前二字,深红,如浸透着血液。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片头,对比手法的运用,让人愈觉压抑,愈觉担忧。
冯小刚制作的这个片头,宏阔而细腻,充满了天才的想象和暗示,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
也许,最猛烈的爆发,皆隐藏在至深的静默背后;也许,最大的不幸,在幸福的日子里都早已线索暗埋。
那个平静的黄昏,天空闷热,晚饭后的夫妻,在大卡车里温平日难得一有的亲热;孩子们吃过晚饭,恬静地在电风扇带来的清凉中满足地睡去……日子过得真好,元妮是个知足的女人,她爱着自己的丈夫,爱着两个可爱的孩子,这就够了,她幸福地想着,如果再生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日子就更好啦。
两个已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妻,在大卡车厚厚蓬布的遮挡下,爱得如胶似漆。23秒的天崩地裂,在这一刻不可逆转地发生了。23秒,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扭曲、地面断裂;惊魂奔走的人们、废墟、夷为平地的城市;鲜血、尸体、滂沱的.雨水;叫声、哭喊声、漫天灰尘;一刹那间被房屋砸倒和掩埋的丈夫;来不及反应的惊恐的女人……这灾难的一幕,在银幕上持续了4分钟。
4分钟,23秒,世界已面目全非。
劫后余生的元妮疯狂地徒手挖掘着如山的废墟,她的丈夫,就埋在那堆粗重的水泥块下,她挖啊,挖啊;哭啊,唤啊,可是,怎么呼喊,她的男人也不会再应答了,在灾难的最后一刻,她的男人,把她往身后一推,自己纵身跑向即将倒塌的楼房,那里,有他们年幼的孩子,孩子们正趴在窗口尖声叫着爸爸妈妈。他要去救孩子,他也许深知这样的举动无异于苍蝇扑火,却无丝毫犹豫。
让我们为这个男人唱响一曲赞歌吧,这是一个真正的丈夫,真正的父亲――他用自己的生命,深刻地诠释了爱情和责任。不知当今社会那些海誓山盟却又往往背弃初衷的恋情男女,目睹这一幕,心中可有愧疚和醒悟的痛。
悲伤的元妮挖得满手是血,满身是血,她没能救出自己的男人,一场无情的抉择又残酷地摆在了她的面前:她的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头,正命垂一线,要从一端撬开水泥板,另一端的孩子必死无疑。可是,她必须做出取舍,并且是立刻,元妮被命运逼成了刽子手。她艰难而无力地做出了救儿子的决定。话一出口,心已撕碎。
水泥板下,另一端是她的女儿方登,母亲悲伤而虚弱的三个字“救弟弟”清晰传来,黑暗的废墟下,赃污的小脸上,一行绝望的泪水静静流下。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这场心灵的地震,才是真正的灾难。
我们能责怪元妮吗?这是70年代的中国大地,重男轻女的思想泛滥着,刚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女人,失去了生命中的至爱,想为他方家留下一条根,这个念头,后来也支撑着这个可怜的女人独自过了一生。
我们能责怪方登吗?生而为人,偏要选择降生在这样一个男女不平等的国度;生而为人,却不是男儿身,偏偏做了女人。
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女人,你的名字叫牺牲;女人,你的名字到底,叫什么?
电影院里,泣声四起。
悲伤的母亲,从此一生都没能走出这场地震,她的幸福,她的平凡的梦想,她的爱情,她的家,她的大半个世界,随着大地震一起,被永远地埋在了废墟,埋在了另一个世界。
她带着失去一条胳膊的儿子,开始了艰难、却自立的人生。她并不曾想到,她抱着哭得死去活来的女儿,从尸体堆中爬了出来,没有死。这个不幸又幸运万分的孩子,从此不爱说话,被身为军人的养父母领回家时,一度被怀疑是哑巴或者失忆。
一家四口,从此分崩离析。
元妮在每年的7月28日,都会带着儿子方达去原来居住的巷子里为丈夫和女儿烧纸,深怕他们不认得回家的路。她絮絮叨叨地念叨着:“咱家现在搬了,就住在……”,她不厌其烦地说着这些,一张一张地烧着纸钱,年复一年,深恐她的男人和孩子记错。
她的家里,摆放着一家四口的合影,还有丈夫和女儿放大的头照,如此,这个坚强的女人,即使在儿子方达长大了外出创业的数年里,也安静地守着这个家,守着她的丈夫和孩子,一个人。她和他们说话,和他们同吃,同睡,不觉寂寞……这样,渐渐地,年华老去。
窥视她的男人不是没有,也曾探访过她的孤独。她客气地请他出门,不愠不火,拒人千里。
方达创业成功,开车带了女朋友回来见母亲,要把母亲接去杭州,母亲说:“你的爸爸和姐姐都在唐山,我走了他们怎么办?”
方达妥协了,要为母亲在唐山买新的住房,带母亲去看好了,元妮依旧不肯搬。她最后说出来的理由让整个影院一片寂静:“原来搬了一次家,我每次都得告诉你爸你姐怎么走,怕他们迷路,这一说,说了20年,都说习惯了。现在要是又搬家,又得说,说,我担心他们记不住,我也说不动了,说不动了。”
这些话,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这个平凡的女人,始终活在灾难发生之前,在她的心里,她的家依旧完整,丈夫方大明、儿子方达、女儿方登,一家四口,不曾分离,这个事实不会再改变。
在她心里,她是有男人的。因此,在儿子提议她找个老伴的时候,她发自肺腑地说出那一番催人泪下的话:“你爸当年若不是为了推我那一把,自己不会被砸死。世界上,还有哪个男人会用命来换我?恩?还有哪个男人会用命来换我?我这条命,都是这个男人的,我把一生给这样的一个男人,值!”
你能说元妮是个不幸的女人吗?她拥有过的感情,是世界上很多人倾尽所有、寻觅一生皆不可得的真正爱情;她拥有过的男人,是大写的男人,是凡尘中所有女人向往遇到的敢爱、敢恨、敢于担当的男人;她拥有的儿女,在她晚年的时候,也赶回来相认,一家团聚,给了她最深的懂得、怜惜和慰藉,拥有这样的儿女,足以骄傲,足以瞑目。
请在影片的最后,仍旧抓紧你的手帕,这母女20年后相认、尽释前嫌的一幕……如重重的一击,撞在我们尘封已久的心门之上,让人泣不成声。
时隔32年,女儿回家,母亲不敢出门相见――你可知她内心难言的愧疚与痛楚?面对业已成年、结婚、生子的女儿,母亲扑通跪在地上――你可被这原始的表达痛悔的方式震撼?
母亲给女儿的下跪啊。她真是在给女儿下跪吗?
不,她是在给自己的灵魂下跪,给自己犯下的错误下跪,给折腾了自己32年的痛与悔下跪,给骤然袭来的巨大感恩下跪,给苍天和命运下跪……
记恨母亲一生的女儿,此刻,内心翻滚着无边巨浪,在那质朴、诚恳、坚贞、苍老的女人跟前,她徐徐跪下,深情地唤出了一声:“妈……”。
母亲对着父亲的遗像说话:“大明,你把咱闺女给送回来了啊……”
母亲问女儿:“你生孩子,谁给你伺候月子啊?”听到女儿感情的遭遇,母亲的神情顿时忧伤而疼痛。
徐帆平实的表演,真切自然、毫不矫情的情感流露,征服了所有观众的心,饶是再坚固的铜墙铁壁,也给摧毁的溃不成军。
传说她和冯小刚已经离异,这最后的合作,她演的哪里是别人,那些爱的眷恋和坚贞,那些情感的告白,那些静静流淌的泪水,那些撕心裂肺的别离,那些整个被掏空了的岁月,分明,是她自己。
这剧外的一幕,才是真正悲伤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