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复活》读后感(集合十一篇)

2024-10-19 10:45:13 《复活》读后感

【#实用文# #《复活》读后感(集合十一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11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活》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活》读后感 篇1

阳光明媚的上午,随着我读完《列那狐的故事》最后一个故事《列那辞世》,我读完了整本书。这真是一本有趣的书,它讲述了从列那出生到列那辞世的故事。

列那的出生是由于夏娃把上帝送给他们的神棒给折断了,才有了列那。列那非常狡猾,诡计多端,跟其他的一些小动物干了不少的坏事。有占到便宜的时候,也有吃亏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列那偷鱼的故事。列那狐非常狡猾,撞死躺在装满鱼的马车前面,正好车上是两个贪心的鱼贩子,他们想把列那的皮毛拿到市场上去换钱,但是他们完全不知道这是列那狐的诡计,结果上了当,丢了很多鱼。这是他最得意的时候,但是也有列那上当的时候。警犬毛尔荷为了报仇,与小鸟特路恩就联合起来让列那上了一回当,狠狠的揍了一顿列那。最有意思的是列那和叶森格伦偷鱼的故事,它跳上一辆装鱼的马车,偷的好多鱼却被狼吃光了。骗子终于被别人给骗了。还有很多故事如《香肠大战》、《鸡家族的惨案》、《培根出马》等,我都很喜欢,我也才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列那狐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你今天骗了别人,总有一天也会被别人给骗了。

《复活》读后感 篇2

最近,我买了《拇指班长》这本书,书里的两位小伙伴,正是他们告诉了我许多趣事,而这两位小伙伴名叫孔东东、孔西西。看到这里可别以为他们是一家人,只是名字凑巧而已。而孔西西和孔东东互相都是最大的敌人。虽然,孔东东和孔西西的名字只是两字之差,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可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所以,王老师常常表扬孔西西,却常常批评孔东东。

本书讲述了孔东东去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不小心带回来一颗奇怪的石头。夜里,这颗石头发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孔东东想抓住它,它却跳着逃开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孔东东和孔西西发现这颗石头遇热之后会不断地变大。为了弄清石头的秘密,他们俩一起把它带到了甄苇大博士的实验室,可是甄伟大博士说它其实是一颗蛋。在博士的帮助下,一只模样奇怪的动物从蛋壳里孵化出来。为了帮助它确认身份,孔东东和孔西西决定去恐龙生活的年代打探一番。

《复活》读后感 篇3

“整天被称为工厂吞噬。机器从人们的肌肉和骨骼中提取了它所需要的力量。一天的痕迹从生活中消失了,人们像自己的坟墓一样走进了一步……”

多么悲惨的生活啊!是的,工人区的工人们每天都这样度过。就像一个巨大的.怪物,让许多年轻人的光线变暗,让许多血肉正常人畸形。工人们被资本家无情地欺负,但不能争论,因为——制造商一开口,宪兵就点头!

想想当时的情况,我的心就像倒了一盆冷水,暖不起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人们做着难以想象的重活!而恶毒的厂主也时不时地找到一些不必要的借口,让工人少不能少的工资更微薄!忍无可忍的工人,终于站了起来,他们是帕维尔、霍霍尔等人,虽然他们离成功很远,但离荆棘冠很近!他们不怕死,让后来的人看到光明和希望!

在小说中,她的儿子被捕,她的母亲独自生活。她和女革命家索菲娅一起去农村分发禁令,并参加了法庭审判。她听到了儿子的演讲,无尽的悲伤加强了她追求真理的决心。小说结尾,他的儿子帕维尔和他的战友被判流放,他的母亲落入宪兵手中。小说的结局是悲惨的。然而,小说的基调是乐观的。帕维尔在法庭上喊出了“我们会赢”的预言,这表明光明的未来将到来。这就是高尔基作品的主题思想。

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他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我们现在应该珍惜一切。想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其实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的黑暗,而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与和平。

《复活》读后感 篇4

昨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读了高尔基的《母亲》。读完母亲后,我在某些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母亲——作为当时生活在俄罗斯黑暗社会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跳到一个思想先进、站在前线推翻沙皇统治的人。

母亲的重大变化震惊了我们,尤其是母亲不识字,但比那些识字的人更了解真理和俄罗斯的未来。这些都离不开她儿子帕沙卡对他的潜移默化影响。她的儿子是工人运动的'代表和领导者。他不断向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事业的信任、对儿子的骄傲和对儿子的深爱,她就不会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从而真正成为革命者和新时代的人。

在这里,我们谈到了理解,这不仅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理解万岁。的确,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无价的,理解可以创造奇迹,就像理解可以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把帕沙卡和她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在现代社会,许多问题需要理解和解决,代沟是重要的代表之一。想象一下,如果父母和孩子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有时候我觉得父母不理解我。当然,这个话题出在双方身上。父母总是让我努力学习,却不知道,为了责任而学习很累。

《复活》读后感 篇5

伟人毛泽东有句名言:“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特别喜欢看书,觉得很多人生的道理都可以通过书本得到。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列那狐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列那狐的故事》讲述的是聪明机警的列那狐在面对强权狮王,霸道的公狼和弱小的雄鸡时,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它左右逢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动物王国找到了一席之地。

我看了这本书后,对聪明的列那狐钦佩不已。那一群贪婪的达官贵人,都是那么的可恶又可恨,它们欺负弱小,毫无良心,但是列那狐却毫不畏惧,它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这些“恶人”斗智斗勇,不蛮干,遇事临危不惧,终于在斗争中狠狠地教训了那帮“恶人”,还为自己争取到了利益,真是让我解气又解恨。其实,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险阻就是那群“恶人”。面对它们,我们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迎难而上。切不可一遇到苦难就想着放弃或立刻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我们的脑袋就像一把刀,越磨才能越亮。“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众多的困难险阻中脱颖而出,我们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列那狐的聪明机警让我震撼,让我难忘。我想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以它为榜样,学习它面对艰难不退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好好学习,努力进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新社会主义接班人。

《复活》读后感 篇6

或许是因为对母亲有种特殊的情感,对母爱有种深刻的感受,看到货架上那么多的书,我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高尔基的《母亲》。

在回家的路上,我曾不止一次的问:“大文豪高尔基会怎样描写母亲的形象?会怎样叙述母爱呢?”一个个问题更增加了我读这本书的欲望。回到家,急匆匆的放下东西,打开书,翻到正文第一页,仔细读起来。读着读着,便感到趣味盎然,原来并不是我认为的那种千篇一律的母爱,而是在革命道路中的母爱。

在那个动荡不安、苟且偷生的年代里,每个人都为争取那一点点可怜的面包而偷抢拐骗。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里,但我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怎样黑暗污浊的社会,令人厌恶、窒息。

小说的主人公尼洛夫那是工人巴维尔的母亲,一个逆来受顺,懦弱的妇女。丈夫生前,她受尽了丈夫残暴的殴打;丈夫死后,原来要过安稳日子的她,却得知自己的儿子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她不能理解儿子的做法,她几次反对,几次劝阻,都是徒劳无功,她觉得那些年轻人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但是,当她看到儿子与那些年轻人义无反顾的追求革命,追求民主自由时,她不由自主的被鼓舞,被感动,被真理所打动,最终也加入到这场伟大的而又神圣的革命战斗中。她那间简陋的小屋,成为革命者们商讨、研究计划,传递情报的中转站,尼洛夫那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者。在她被捕的那一刻,她高喊的那句:“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喊出了所有革命者的.心声。

不管结局如何,在那个革命年代中,母爱的最大体现就是鼓励孩子、信任孩子、相信孩子、肯定孩子的所作所为。或许,正是因为母爱的缘故,巴维尔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忠实的践行者。母亲的形象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就像那浩瀚的宇宙,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蕴藏着多少巨大的能量。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吧,现在的我们,无时无刻都被母爱包裹着,充盈着,我们整天都在学校中度过,但我们每一星期盼望的,不就是回家尝尝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听听妈妈那不厌其烦的唠叨,看看妈妈那慈爱的鼓励的目光吗?现在的母爱,虽然没有战争时期那么悲壮,但足够让我们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越过生活中的荆棘,度过每一次的心烦气躁,让我们在母爱中锻炼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每一位母亲都是天使,母爱是上帝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我曾读到这么一个寓言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孩子将要降临人世,他问上帝:“他们说你会把我送到一个叫地球的地方,并送给我一个礼物,这是真的吗?”上帝解释说:“是的,这里有很多天使,我会选一个送给你,她会等你,会照顾你。你的天使会唱歌给你听,你会感到很快乐,很幸福。”小孩子又问:“那么我到地球上后,怎么听懂他们讲话,又怎么和他们沟通交流呢?”上帝说:“你的天使会告诉你许多很美好的单词句子,她会教你的。”

就在那时,有一个声音从很远很远的地球上传来,小孩子急急忙忙的问:“哦上帝!我将要走了,请你告诉我天使的名字?”

“这并不难记。”上帝不紧不慢的说:“你可以叫她‘妈妈’。”

妈妈是天底下最爱我们的人,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而母爱是所有爱中最无私的!让给我们感谢母亲,感恩母爱!

《复活》读后感 篇7

太阳西下,看见出现在远方的红色的朵朵云彩,天空像盖上了一层红色的`彩纸,在地平线的那一边,我看见了《复活的恐龙》中的那只大恐龙。

《复活的恐龙》中讲了:在一个自然博物馆中,靠一个大恐龙标本赚钱,馆长专为此恐龙配备了两名职工人员,负责照看保护恐龙。两名工作人员一男一女,男的叫长发李,女的叫短发张。有一天闭馆前,馆长打电话找长发李去办公室,到办公室,馆长给了长发李一种进口的清洁剂,让他闭馆的时候对恐龙喷。晚上喷完竟发现恐龙动了起来。长发李就通知了所有人捉捕恐龙,一场和恐龙战斗的时候到了,可是长发李不忍心,他怕自己在一起的恐龙受到伤害,就悄悄地用清洁剂又喷了恐龙一下,恐龙就又变成了一副标本。到了最后,长发李想让恐龙获得自由,就让它又 活了过来,开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逃跑大战。

长发李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保护动物,让我们也来保护动物,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复活》读后感 篇8

读到的一本少有的非常烂的书。第一是翻译极差,全书非常多的地方文句不顺。第二是故事发展牵强,逻辑过于简单,从现在的眼光看,聂赫留道夫是小题大作,自作多情,最后却落得孑然一身,但又被托尔斯泰描绘成思想得到了净化和提升,故事情节和反映的主题的联系有点生硬,常理也不可理解书中人物的`思想,读来感觉为了复活、革命、改革、反抗等主题的表达而牵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故事情节又简单得不行,所以就翻来覆去地说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当权者的无情冷漠,底层人的善良朴实,借此宣传反抗的意识。刚开始看这本书就百度了下简介,一看这故事主线,就觉得应该是蛮无聊的一本书,但又说是托尔斯泰晚年的倾力之作,没想到让我觉得如此差劲的书。

《复活》读后感 篇9

我读完了俄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复活》。这使我受益匪浅他里面主要说的是一任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一个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发生了爱情。聂赫留朵经历了军旅生活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来对卡秋莎玛丝洛娃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丑恶行为,并抛弃了她,至使其堕落。在多年后,两人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谴责。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最后“救助”终末成功。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话”。

读完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复活》读后感 篇10

《复活节游行》这样一本内容悲惨的小说,得到的评价却很高,盛赞者不乏库尔特·冯尼格、朱利安·巴恩斯、琼·迪迪昂这样的名家。的确,能把如此多内容放进一本薄薄的小长篇中,描写了几位女性的人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情节上绝不拖泥带水,文字像刀子一样直插人心。

耶茨最有名的知音库尔特·冯尼格称:“福楼拜以来,少有人对那些生活得苦不堪言的`女性抱以如此的同情。”英国女作家凯特·阿特金森称耶茨是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这本书“催人泪下”(read and weep)。但是会有人喜欢读这样一本冷冰冰的书吗?我不知道,只知道耶茨写的是未经粉饰的生活,在压力无处不在、忧郁症盛行的今天,某种程度上说,读这样一本书差不多是找罪受。

不过几年来,我一直记着卡夫卡的一句话:“我觉得我们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有时候,我们并不是单单为了愉悦才读书。我在读过一些能以文字的力量撕扯人心的作品后,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文学的另一作用,是要记录和剖析生活,尽管是也许不堪忍受的生活,并给读者带来情感体验。

读这种书,能帮助我们认识自身及外部的环境,它可能让你流泪,但并不会真正伤害你。让自己的心灵接受艺术的一番洗礼,对读者而言,只会有好处。王尔德的话也许夸张了些,但不无参考作用:“通过艺术,只有通过艺术,我们才能完善自身;通过艺术,只有通过艺术,我们才能让自己避过实际生活中后果不堪的危险。”

《复活》读后感 篇11

他对别人要求异常严苛,他在别人眼中狂暴,易怒,而他对自己更是残忍到越过了生命桎梏,去追求他的精神理想。没错,他是一个疯子,但正是这样的疯狂造就了他,造就了世界著名音乐家——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他是个疯子。他的疯狂使他经历了两次死亡。

在他52岁这一年,他整整写了四部歌剧,本已是快累垮的巨人终于被评论家的评论和债务给击倒了,评论与债务使他暴怒,而暴怒又使他的居所成为了疯人院,然后,他倒下了——他患上了脑中风和右侧瘫痪。这意味着什么?一个音乐家无法用手写下乐谱,无法按下琴键!这意味着什么?正如他的医生所说的:“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个音乐家。”

而亨德尔自己呢?他感觉自己被禁锢在了一个无形的墓穴之中,对于他来说,不能创作既是死亡。现在只有泡温泉可以一试,但无人成功。可就是这样一点渺茫的微光,让他疯狂。泡三个小时便有可能使人死亡的温泉,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每天泡九个小时。或许在他看来,死亡并不比不能创作更糟糕。

上帝并没有让这个疯子失望,他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他复活了!他以他无以伦比的韧性和意志力挣脱了死神的桎梏。他又重新在教堂的钢琴上弹出了修女们口中的“尘寰之中无人能奏”的音乐。他说:我从地狱归来了。

但仿佛上帝总爱和他开玩笑,恢复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陷入了更加令人绝望的死亡。那是复活节,但他又一次倒下了。

这次死亡不是指他的身体,而是他的心死了。他那时常流淌出乐谱的泉眼——大脑,已经流不出一滴甘甜的泉水了,它干涸了!他的歌剧院债楼高筑,债务使他东躲西藏,他没有了创作的灵感和欲望,精神上的.折磨似乎更容易让人绝望,他眼中时常跳跃的火焰渐渐熄灭,这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绝望。连他自己都以为永远完了,甚至还对着耶稣嘟囔:我的上帝,你为什么将我抛弃?他整天活得浑浑噩噩,只知道睡觉,睡觉,睡觉!用行尸走肉来形容他现在的生活完全不为过!

但,他心中那代表着对音乐创作的热爱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只是显现不出来罢了,他又是如何复活的呢?

他是在地狱中被自己的音乐唤醒的!这段乐谱,似乎不是他写的,而是上帝给他的救赎,一字一句都撞在了他的心扉上,依照他现在的处境而给他指明方向,顺着这个方向,他似乎看到了天门向他开启。随即,他干涸的灵感泉眼又重新开始工作,源源不断地流出甘露,况且似乎比以往更加充盈。此刻的他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喜悦,他强烈的创作欲又回来了。然后,这个疯子在这股创作欲的支配下,仿佛不知疲倦地创作了两个多星期,在这期间他几乎不吃不喝,也不睡觉地创作出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弥赛亚》清唱剧,他认为这是上帝与他一起创作的。

不出意料的,这部清唱剧震撼了世界。而它第一次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时间便是有一个复活节,4月13日!

闸门已经打开,音响之河又年复一年奔腾不息。对于亨德尔这个复活者来说,已没有什么能让他失去生活的勇气了。他一直这样昂首挺胸地活在世人面前,不管正在遭受什么样的磨难。他活到了74岁,在这期间他将所有赚到的钱都捐赠给了医院,可他终于要结束他的使命了,他在病榻上的几日,一直希望死在复活节那一天,结果他真的如愿了,在4月13日清晨,复活节的钟声还未敲响,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便溘然长逝了!

两次的复活,音乐的魅力,来自灵魂深处的音符,用虔诚的心灵创作的音乐,都不得不使我为之震撼。仿佛心情在随着亨德尔的一呼一吸之间而变化,完全处于了他的精神世界之中,崩溃,绝望,愤怒,不安,狂喜,平静,这一种种情绪,织成了他的一生。

这是一个复活者的故事,也是一个疯子,伟人的故事。他是疯子还是伟人?我想他只是活成了自己。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复活读后感 | 初中生复活读后感 | 第四十一读后感 | 读后感
上一篇:解除行政处分申请书锦集 下一篇:形体课教学总结十一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