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经济报告(精华13篇)

2024-10-17 14:47:13 经济报告

【#实用文# #经济报告(精华13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济报告 篇1

前三季度,我县工业经济运行速度整体趋缓,重点行业支撑作用减弱,区域发展不均衡,虽然结构调整有所优化,但企业联保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不容乐观。

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体运行特点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落明显。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33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2.0和12.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四(见表一);工业增加值18.5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回落2.2和16.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五。

(二)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前三季度,全县轻、重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0.66亿元、90.67亿元,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5.3%和74.7%,增速分别为15.2%、2.7%,轻工业增速高出重工业12.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当前全县重工业增长动力尚未恢复。

(三)近五成行业增长较慢。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25个行业大类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文教用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9个行业总产值同比呈现下降;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电力供应业等3个行业总产值增速在0至5.6%区间,低于全县水平,增长较慢;仅13个行业总产值增长快于全县平均水平。

(四)主导产业呈现“二降二升”。前三季度,总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有纺织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分别为11.18亿元、15.97亿元、46.18亿元和10.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9%、-28.4%、18.4%和-3.8%。这四大行业前三季度累计产值83.56亿元,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速贡献了2.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3.0%)低了0.9个百分点。

(五)区域发展不均衡。前三季度,各乡镇(集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最快和最慢的差距达77.9个百分点,区域发展不均衡。

(六)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25.8%,增幅位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引擎的作用日益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19亿元,同比增长17.8%,增幅位居全市第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位居全市第三。这三大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二、当前工业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生产增长后续动力不足。随着宏观经济环境整体趋紧以及企业联保负面影响的延续,我县工业增长缺乏动力。一是停产企业多。前三季度,我县119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因各种原因关停的企业有16家,这16家企业去年前三季度累计产值16.67亿元,影响我县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3.7个百分点,其中,万通革业8.06亿元,影响规上工业增速7.0个百分点。二是新增企业数量少,前三季度,全县没有新入规企业,10月份仅有2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家,新投产企业对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二)重点行业支撑力下降。前三季度,总量位居前四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83.56亿元,增长3.0%,增速分别比规上工业和去年同期低2.6个和17.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77.5%下降到今年1-9月的38.0%。

(三)同期基数逐季走高。20xx年1-12月,全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7.06亿元,各季度依次实现产值:28.2亿元、39.9亿元、44.9亿元、54.1亿元。在新的经济增长点缺乏和同期基数逐季走高的双重压力下,今年四季度工业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大。

(四)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窄。订单不足、价格下跌和成本上升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窄,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一是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6.4%,高于主营业务收入(6.1%)0.3个百分点;人均劳动报酬由上年同期的3041元/月/人提高到3657元/月/人,同比增长20.3%。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增幅较上半年回落了5.1个百分点。二是亏损面和亏损额双双上升。前三季度,全县亏损企业4家,比去年同期多2家,亏损面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07万元,同比增长1.6倍。三是产能过剩矛盾仍较突出。据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专项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大约是76.7%,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占被调查企业总量的44.2%。

三、下阶段经济走势初步判断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趋于改善,但仍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等问题,复苏进程难以一帆风顺。主要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新经济体增长点尚未形成,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内情况看,中西部地区发展异军突起,其土地购置、金融服务、用工成本等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有着明显的优势,部分县市更是以退税、地价补贴等方式吸引企业,区域间竞争有所加剧。从自身看,受宏观形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今年新纳入四季度的规上企业只有2家,且个头偏小,贡献不高。企业联保的负面影响也依然存在。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上半年,与年初计划差距较大,要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压力和难度很大。

经济报告 篇2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85亿元,同比增长10.1%;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5亿元,同比增长9.2%;20xx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同比增长8.3%;从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总值增幅趋缓,经济发展趋向稳定发展。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3.6%,20xx年4.2%,20xx年上半年4.5%,增幅逐年增长,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12.2%,20xx年10.2%,20xx年上半年11%,增幅先降后升,工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10.1%,20xx年10.3%,20xx年上半年4.8%,增幅先升后降,波动较大,不容乐观。

(一)农业。

1、夏粮生产丰产丰收。

根据全县小麦实产全面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为86.69万亩,同比增长2.0%;单产528.3公斤,同比增长0.59%。总产45.8万吨,同比增长2.6%。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

2、畜禽产品售价波动严重,影响效益提升。

生猪价格经过去年的持续回落,从今年三月中下旬开始恢复上涨,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为1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78%。猪肉价格为22.80元/公斤,仔猪价格为21.55元/公斤,环比上涨1.17%,同比增长27.36%。仔猪价格伴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为7.19元/公斤,同比下降31.39%,环比回落1.24%,鸡苗价格为2.53元/只,同比回落 17.05%,环比下降了1.56%。鸡苗价格没有稳住,养殖户对于养殖前景仍然缺乏必要的信心。肉鸡价格为8.29元/公斤,同比回落15.50%,环比下降2.15%。牛羊肉价格延续跌势,双双回落。牛肉价格57.05公斤/公斤,同比降低1.23%,环比回落0.47%;羊肉价格为61.51元/公斤,同比回落1.30%,环比下降0.68%,20xx年5月份家禽养殖将至近几年最低点。

3、种植业效益稳定

相对于畜禽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种植业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原因,种植效益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住户监测显示:每亩土地小麦和玉米均按亩产 500公斤计算,每年毛收入约为2360元,支出方面:种子80元、化肥560元、农药140元、机耕机收165元、水电费93元、人工155元、其他52元等总计约为1245元,亩均收入为1115元,再加上小麦直补125元,每亩净收入为1240元。由于农资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涨跌不一的状态,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也相对稳定。

4、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27.26万亩,果品总产量可达到30.74万吨,建成了鲁西最大的万亩大棚水果和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是鲁西北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已形成了以苹果、梨为龙头,进而拉动桃、杏、葡萄、山楂、枣及特种名优果品为主导的果品大家庭全面发展的格局。从栽植特点上看,当前xx县的果树种植已从传统种植,逐步走向陆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名优水果栽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目前,xx县已逐步实现一个林果产业带,即以沙河地带为中心,外延辐射十个乡镇的果品生产带,年改接和新植一万亩新果园、壮大七大果品生产基地的林果生产总体目标。林果亩均效益约为6000元,相对于大田作物效益要高出许多,所以深受农户欢迎。

5、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共有各类大棚5.4万个,设施占地面积7.38万亩。形成了以斜店乡、烟庄街道为主的黄瓜蔬菜、兰沃乡、东古城的林果、贾镇的瓜果、店子镇的灵芝等特色种植基地,在拉动农民人均收入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调研情况看,一个1.5亩的冬暖式大棚每年可为农户带来2—3万元的纯收入,效益远超粮食种植。

(二)工业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 16.17%、15.92%、7.7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3%、12.93%、9.04%;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87%、 5.1%、1.24%;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29%、7.93%、1.40% 。近三年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下降趋势,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

2、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虽然近三年来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出现稳中向好的势态,比如交通设施制造业,通过调研,进入4月份以来xx县交通设施行业迎来销售旺季。xx县大部分交通设施制造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订单充足,生产形势良好。国家由于加大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开发,带动了交通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负责人预测未来两年内交通设施行业的市场行情都很好。xx县是全国交通设施制造的基地,据了解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主要产品(如护栏板)占全国份额的30%。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扭转xx县工业生产放缓的趋势。

3、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这种情况表现在钢材加工企业。出口业务给企业经营提供了较多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放缓,且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国内钢铁价格比国际上低,因此国内板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再有人民币的贬值也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如xx县冠洲集团镀锌板、彩涂板xx年出口量129855吨,xx年出口量164785吨,xx上半年出口量85867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4、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全县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239家、270家、287家,20xx年比20xx年增加了48家。20xx年、20xx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872.47 、997.63亿元,总量上提升明显。

5、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唱响主角。xx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发挥集群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植壮大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已成为xx县最大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该集群内有企业142户,骨干企业主要有冠洲集团、中天复合材料、众冠钢板、通亚交通等。该集群拥有省级品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公共服务平台14个。以冠洲集团为龙头,加强产业延伸,重点发展汽车板、家电板、镀锡板、取向硅钢板等高端产品。截止20xx年底,该集群主要产品产量:钢板 971.5万吨、高速护栏板121.9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0%。

6、工业节能成效明显。近年来,xx县通过逐步加强各项用能管理,挖掘内在节能潜力,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控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的同时,单位产值能耗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中煤炭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不断上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xx年规上工业企业煤消费量比20xx年减少4.6%。

(三)服务业。

今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亿元;较去年增加48.2%,服务业地税收入15243万元,占地税收入的58.51%,同比增长—2.21%。

1、道路运输:今年,全县新增货运企业11家,货运企业达到116家。1—6月新增货运车辆1354辆,全县营运车辆总数达到7888辆,货运量达到79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1256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5%、10.05%。

2、房地产业:截止到20xx年7月份xx县共有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20家,比20xx年的15家和20xx年的17家分别增长了33.33%、 17.65%;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占地面积为35亩,较20xx年的20亩,20xx年的24亩分别增长75%、45.8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办公条件有所差距,大部分都是租赁或合用的办公地点;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增加值为45900万元,20xx年为89500万元,20xx年为84300万元;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税收合计为4285.1万元,20xx年为7147万元,20xx年为5073万元,地税占到总税收的96%以上;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能源消费量为0.014万吨标准煤,20xx年为0.23万吨标准煤,20xx年为0.24万吨标准煤。

3、旅游业:今年,成功举办第x届梨园文化观光周等活动,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抓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拓展市场空间,规划建设“梨园大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第一梨园景区品质。

4、批零住餐

批零行业整体平稳,经营情况不乐观。xx县城区内的几个大卖场经营基本平稳,商品零售额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人们消费欲望不高,除日常消费以外,对耐用商品、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费不足。受价格及市场行情的影响,目前煤炭已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部分煤炭批发企业的现状是只要少赔钱或者不赔钱就出货,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受国际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材企业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住餐行业整体趋于回暖,年内有望好转。部分住餐企业逐渐适应了政策影响,积极谋求转型,推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就餐消费,加上一些婚宴、生日宴和亲朋好友宴请数量的增加,客流量逐渐增加,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接下来的几个月有望得到好转。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方面。

1、重工业占比较大。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66%、67%、69%。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占73.9%,工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同时高耗能行业虽然得到有效调整,但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xx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20xx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xx年上半年xx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仅有3家,比去年大幅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流动资金。个别生产形势较好的交通设施企业也存在流动资金缺乏的现象,如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企业的生产销售能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惜贷,贷款手续复杂,存在上浮利率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费用高。二是20xx年以来企业受担保圈的影响较大。担保圈中有一家企业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其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和影响,即便是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也会因联保而被冻结账户,导致资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4、土地资源紧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都需要土地,随着xx县工业企业户数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受制于征地难、用地贵,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二)服务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房地产企业。截止7月份房地产企业投资4.83亿元,增幅11.39%;房屋施工面积85.85万平方米,增幅13.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39万平方米,同比—71.49%);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同比—20.14%,从环比数据来看6月份销售面积为8.4万平方米,环比增13.1%;从环比和调研中发现目前楼盘销售处于平稳态势,看房询价的有所增加;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全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共有26个楼盘项目,其中五星金桂园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冠玉星湖湾项目由于市场销售低迷及资金问题开工较为缓慢,只完成了验槽工作;还有些项目已经开工,由于手续不完备还无法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比如民生的冠洲印象等项目。

2、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布局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待优化。截止到20xx年上半年,xx县共有34家批零企业,5家住餐企业,共计39家。这39 家企业中接近20家企业位于县城城区或者城乡结合部,19家位于乡镇驻地,城乡之间的企业布局存在较大差距。各乡镇之间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个数也是参差不齐,多的乡镇能达到3—4家,如清泉、崇文、柳林镇,有的乡镇如梁堂镇、贾镇、万善乡至今还没有一家限上企业,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现有的限额以上企业大部分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或乡镇政府驻地,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于集中,有待优化。

企业个数偏少,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662家限上批零企业,xx县有34家,仅占5.1%,共有99家限上住餐企业,xx县有5家,仅占5.0%,与全市其他兄弟县相比,xx县的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偏少。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划分,目前xx县的39家限上企业中有 9家被划为中型企业,25家为小型企业,5家为微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并且这些限上企业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企业经营的商品档次较低,经营粗放,品种雷同,名优产品不足。企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较低层次的购物、就餐、娱乐需求,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以及商务活动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反映当前消费时尚和潮流的综合性购物广场、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和休闲娱乐场所还很少,难以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年龄跨度较大,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管理者对市场形势把握不准,经营理念滞后,营销手段不够,营销措施不力,缺乏精细化管理,从而制约了批零住餐企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xx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分流严重。目前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对传统实体店商家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实体店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转型。xx县限上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等原因再向电商转型方面有很大欠缺,三联家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零售的企业,随着电子商务日渐兴起,它的家电零售面临挑战,部分顾客对电商的青睐程度高于实体店,虽然该企业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由于一些技术和营销方面的限制,搞得不是很好。

(三)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货运品种单一,行业依赖度高。一是随着国家治理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山西省很多煤矿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就处于停产状态,煤炭出货量不高,特别是今年五六月份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二是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整体不景气,货运需求减少。而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市场主要在山西省,并且以运输煤炭、钢材为主。受上述两大因素影响,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出现了整体性不景气的现象。

行业运行不规范,企业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营车辆持续增加,道路运输市场逐渐趋于饱合,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同行业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运费下降,运费虽然降下来了,但是货车司机的工资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均300元左右)。去年五、六月份运费价格大致在220元/吨,而今年同期运费价格是190/吨左右,运费价格降幅为13.6%。企业收入下降,但是各项费用和开支却没有减少,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经营步履维艰。

道路运输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有长期固定大客户消失蒸发。按往年的情况,一般规模比较大的运输企业都拥有一定固定的大客户,引用一句企业老板的话就是“活不用愁,就怕没车。”去年同期的情况是企业因为订单多现有车辆满足不了,而去租借别人的车辆。今年却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车辆的运行都处于维持费用状态,几乎没什么利润;一些经常需要维修的老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一部分车辆由于订单减少甚至长时间没有订单而处于停运状态。

运营车辆骤减。报废车辆与新购置投入运营车辆存有时间差,新车不能及时投入运营,也会影响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甚至会使单个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

三、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对于工业企业:

1、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健全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测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运行中的风险,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做好新增企业的申报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督促有关单位对xx县新投产企业和成长的企业进行摸底,对达到规模标准并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加以指导申报,对接近规上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在规模以上企业申报过程中,提高企业上报材料质量,减少出错率。

3、在贷款融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有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行情还不好,流动资金的缺乏对这些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将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4、要切实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研发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向功能化、差异化产品发展,开拓高端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要加大科技和品牌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高品质、高端产品、精品化路线,努力开拓高端市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怕没有市场。三要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措施来消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因素,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房地产企业

1、有序开工房地产项目,对于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一是要督促已供地、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保障商品住宅有效需求;二是着力打造新区,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工业厂房、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商品住宅等,适度开发高档精品楼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商业用房的需求。

2、继续培育好房地产的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保证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重视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使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

3、要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促使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承诺兑现。建立健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立不良经营行为公示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批零住餐企业

1、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扶植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企业迅速膨胀规模,尽快成长为限额以上企业,积极扶持几家在批零住餐领域内有影响的企业成长为域内的龙头企业,带动xx县批零住餐行业整体发展。

2、积极排查和纳入够标准的企业为限上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有所突破,将限上企业个数纳入对乡镇的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各乡镇积极申报限上企业。特别是对于目前还没有限上企业的乡镇,要加大排查力度,尽快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纳进来。

3、优化企业布局,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在商品质量、档次和服务标准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导限上企业向乡镇延伸,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方便乡村居民消费。

4、创优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很难立足。这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找准主业发展方向,走“专、精、特、新”经营创业之道,特别是住宿餐饮企业要运用积极的营销手段,开展包括低价套餐、积分折扣、团购优惠等形式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以实惠价格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消费,以量补价,拓宽利润空间。

5、积极引导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商服务,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经营,拓展销售渠道。

经济报告 篇3

近年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纵观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仍存在着少量经济薄弱村,这类村多是一些纯农业村。纯农业村前进步伐的快慢事关区域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同时也事关“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和新农村建设平衡发展。为此,本文就xx区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制约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及解决方法,以期对全市的纯农业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现状与问题

对xx区纯农业村进行梳理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地处相对偏远,交通或多不便。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农业村,公路虽然已经全部实现通村,但相对蜿蜒狭窄的道路,还是给与外界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大多远离交通主干线,工业延伸的触角对纯农业村工业化步伐的影响相对较弱,加之本村的绝大部分土地都纳入了更新的红线农保地保护范围,引进企业的难度相对较大。

(2)发展集体经济的先天条件缺失。对于山区、半山区的农业村,对村原有的山林、果园往往平均分配到每个农户,或者对果园只采取简单的承包收取租金的方式进行管理,收入甚微,资源优势没有成为经济优势,集体经济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而今再对分配到户的生产资料重新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操作,还存在不小的难度;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这类村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村级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他们由于在80年代到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适时发展乡镇企业而落伍。在目前情况下,发展乡镇工业难度较大,而且又没有新的发展思路,同样他们也存在产业化的难题。资源的相对匮乏,面对着强烈的致富心愿,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3)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农业村,基本农田面积远少于山林面积,土壤多贫瘠,主要用于农民自足,且因地理原因进行农田标准化建设难度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通过前几年的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但也有很大比例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或损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发展多种经营同样缺乏有力的基础条件支撑。

(4)农民发展农业经济信心不足。现在在农村中,尚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认为“种地没钱赚”、“坚持耕地就是在维护贫穷”,甚至有些“精明”的农民说,现在农民缺的是现金收入,而不是粮食,粮食安全更多的是为了城里人的安全,农民为什么要为了保障城里人的吃饭安全而苦守着耕地不放?他们希望土地被征用或者干脆将土地弃之去打工,这些倾向足以彰显出农民对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

(5)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紧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少不了人才。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些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纷纷外出就业、创业,造成了农村的人才大量流失,农村缺乏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军,从而出现了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龄偏大、缺乏转岗能力且又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的状况,使得发展现代农业缺乏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撑。

(6)土地流转难而贵。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把土地向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或企业转移,才能使土地收益成倍增值。但近年来纯农业村的实际情况给土地流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的农户担心流转土地会失去生活的依靠,认为自己种田吃粮,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市场风险,兼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靠几分田吃饭,靠企业赚钱,稳稳当当,加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等政策,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巨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升,由原先250元一亩逐步升到700元一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二、思考与对策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定格发展模式

不同的农业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其发展对应的路子也就不同,或工,或农、或三产,关键是要认真分析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统筹协调好各类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

对于xx各个纯农业村而言,按照“保护、保障、挖潜、集约、统筹”的原则,主动争取建设、发改、国土、农林、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资源、气象、水系、地质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而完善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协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村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这些规划既要延续村庄原有的特色,保护整体环境,体现生态的原则,又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体现发展和集聚的原则,指导产业布局调整,集中规划生产、生活用地,科学规划土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进而定格适合自己村情的发展模式。

(二)深度挖掘各类资源并激活成为现实生产要素

目前情况下,对于xx区纯农业村而言,很多潜在的资源还在睡梦中,其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才能够进一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纯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修复年久失修或已损坏的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业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复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清理淤沙、扩建增容,实行渠系配套,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xx区纯农业村来说,其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较好,这是一个非常大优势。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因为优质的农产品对其所生长的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保护山林水体不被破坏,使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从长远来看,守住一方绿色,更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培育了自己的“后劲”财源。

做好产业化配套建设。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为耕地、水面、园地、林地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铺平道路;加快农机结构多样化、农机技术高新化,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证。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前途,增强依靠农业致富的信心。

(三)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主攻科技和绿色农产品发展路子

当前人们对农业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所爆发的“红心鸭蛋”等食品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方向的认识: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优质高效、资源节约、品牌响亮,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纯农业村大力发展科技和绿色农产品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现代生态农业这一明确的发展方向摆在了我们面前,所需做的是利用所处的区位优势,脚踏实地、加快发展的步伐,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对于纯农业村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需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领农民致富的新产业,在名、特、优、新上做足做好文章。对于农业产业基地而言,要切实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农业企业农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生产这个源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农业等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新举措、新技术,也要给予力度较大的补助进行引导。

(四)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档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样的品质、同样的品种,有没有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如何,在市场直接体现在售价上,有时价格相差许多倍。拿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普通的水蜜桃在市场的售价在两元左右,而奉化的水蜜桃售价则可以达到四五元左右,品质好一点的则更贵,这足以看出品牌对农产品的作用,因此,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一条有效途径。

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引领,推行绿色农业计划的实施,创出自己的品牌。在选种、培育、管理等环节上很下功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编码等制度,加快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认真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农业龙头企业紧紧围绕农产品开发,建立起绿色农产品产业,建立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显示农业龙头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等方面的积极带动作用。同时,利用长三角发达的物流体系和销售渠道,积极做好流通、销售工作,面向上海、杭州、xx等省内外经济发达城市等中高档市场,树立本地农产品的精品形象,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要。

(五)谋求工农、农商、农贸紧密合作,积极探索联合经营发展路子

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体系,符合贸工农一体化龙型经济的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纯农业村依靠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有效之路。

有关部门顺势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与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组织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发展“订单农业”,发挥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覆盖xx、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

(六)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闯市场的新型农民

从根本上改变务农农民文化技能素质低的状况,培养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是纯农业村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根本保证。

努力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纯农业村可以依托市、区有关部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创业人才的培训,把专业农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作为培训重点,着力把务农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还要重视对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大户、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子女实行定向的农业学历教育,把他们培育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新一代的农业创业者。

吸引有关人才。通过采取发放农业创业贷款、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优惠等支持政策,为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纯农业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把流失在外的本村人才吸引回来从事现代农业。同时,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农业人才交流招聘平台,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功立业。

经济报告 篇4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为促进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郝德恒同志带领下,深入XX县、宣汉、XX区和市本级相关文化单位、企业,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全市目前文化队伍共有35913人,其中:文广系统3787人、社会科学界会员26026人、各级文联机关及会员6122人;本科以上学历占45.6%,副高职称以上占2.5%;35岁及以下人员占17.2%,50岁以上人员占34.3%;具有一定声望的专业戏剧编剧、曲艺作者、舞美编导10余名,民间艺术大师2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人),非物质文化艺术传人214人、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462人。在文联所属协会会员中,有国家级会员63人,省级会员157人,市级会员1880人,县级会员4000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文化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数量不详。

二、问题成因

总体看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全市文化人才近年来虽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上有所提升,但与建设“文化强市”对文化人才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人才培养培训不到位。一是抓好文化人才培养培训的氛围不浓,政策支持不够,没有设立文化人才建设专项基金。对发展潜力大的可塑文化人才没有在遴选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二是各文化部门、单位由于受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对业内人才的培训几乎为零,即使有也多数以会代训,存在层次较低、针对性差等问题,导致文化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考核、管理不严。其原因是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决策层面,存在重设施、轻人才的现象。在管理层面,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文化队伍总体年龄偏大,特别是乡镇文化站人员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比重很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比达80%以上。从专业结构看,戏剧、舞台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网络技术、图书情报信息等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大多数文化单位存在编制满员而专业人员短缺的现象。市艺术团由于缺乏创作、编导、主演、主奏人员,致使难以推出新剧目及精品剧目。市文化馆因为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全市文化产业经营者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经营理念和手段落后,复合型人才、新型产业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打造出知名文化企业,原创动漫项目也处于空白状态。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层次偏低。全市文广系统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8.4%。文化人才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人事体制和编制所限,需要的人才进不来,非专业人员出不去。二是文化专业人才少导致仅有的专业人才工作繁忙、疲于应付,难以进修深造;文化部门、单位只有依靠仅有的专业人员应付工作,难以实现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更无心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三)人才分布不均衡。调查显示,我市传统文化人才所占比例远多于现代传媒和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且文化人才大多数向市本级XX县级聚集,乡镇、村级为数甚少,多数乡镇甚至没有文化专干从事相关工作,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十分不利。原因是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投入不足,造成乡村文化设施落后,留不住人。

(四)精英文化人才匮乏。一是“先天不足”。全市文化人才队伍来源较杂,科班出身少,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不高。二是“进人难”。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自己培养的人才又难留住。一些有发展潜力、小有名气的人才觉得在市上工作发展空间小,没奔头而往往选择离开。三是“大师”少。在全省或全国知名的文化人才较少,大师级文化领军人物不多,导致达州文化难以跨越地域界限,走向全省或全国。因编剧、导演、舞美、表演等方面的大师级本地人才缺乏,开展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还得到外地雇人。报业、广播电视缺乏宣传策划人才,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中高端人才紧缺,特别是文化建设急需的领军人物、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性文化人才严重匮乏。主要症结在于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不健全。

(五)管理人才不足不强。我市文化管理人员多数是由行政单位调入,真正懂文化管理的人才较少。特别是大部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还没到位,执法人员到位缓慢。省编办核定我市执法事业编制100名,目前只到位45人,现有执法队伍中不具备执法资格的55名工勤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分流,直接影响文化市场培育,特别是文化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文化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成立市文化人才建设领导小组,把文化人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范围,对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定期研究、切实解决。认真落实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文化人才建设制度,并把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对人才管理部门和文化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形成齐抓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和工作机制。

(二)摸清家底,建全队伍。一是在全市开展文化人才普查工作,建立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全面掌握全市文化人才动态情况。二是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文化工作专职人员。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促使我市文化人才总量增加、结构合理、平衡发展。三是加快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尽快完成市、县综合执法队班子配备,及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化综合执法人员,保证执法工作正常开展;按川编发〔2010〕67号文件第三条规范人员管理之规定,切实安置好全市文化综合执法机构现有55名工勤人员。

(三)加强培养,提升素质。一是抓紧引进和培养一批善于开拓文化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文化“走出去”以扩大影响的典型人才,为达州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强化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挂钩。通过对乡村社区群众文化人才实行从业资格认证和聘用制度,提高其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各类特色文化节庆活动,让中青年文化工作者承担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采取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和外出参加各类赛事活动等让中青年文化人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通过与名人合作、跟大师学艺,培养一批地方文化名人和大师。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民间文化人才,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三是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文化人才机制。支持全市文化单位与省内外高等院校、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鼓励四川文理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和中职学校开设文化创意、影视制作、传统工艺美术等专业,支持学院与文化企业、园区合作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四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文化工作者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高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创新人才观念。遵循文化产品创作和文化人才成长规律,珍惜、爱护、用好文化人才,创造宽松包容的良好社会环境,增强文化人才集聚效应。二是继续开展“德艺双馨”文化名人评选工作,努力培育、包装在全省具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协调各新闻单位,对文化领域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和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宣传。积极做好中央、省、市各级各类奖项的推荐选拔,对获奖者进行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加大对重要创作成果的展示力度,每年对全市书画、摄影、戏曲剧本、小说散文、歌词歌曲、动漫动画等文化艺术创作进行汇总梳理,对优秀作品通过书画展、专场汇报演出、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大力向社会宣传推介。

(五)加大投入,提供保障。一是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确保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在文化建设资金中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扶持、激励等,做到专款专用。二是设立文艺创作政府奖(如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等门类的政府奖),用于奖励那些在学术研究上有重大突破、文艺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三是设立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保护基金,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予以适当奖励,对一些缺乏市场、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必要的扶持。四是拓宽人才项目经费筹措渠道,探索多元化投入办法,鼓励文化企业加大对文化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构建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六)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一是建立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在选人上不拘一格大胆选拔,对文化事业单位的缺编,一律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人才,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在文化队伍中的比例。在用人上放心放手大胆使用,特别是对有实践经验和突出成绩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加压加担,让专业人员提拔使用有机会、职称晋升有岗位、干好事业有奔头。二是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把文化领域人才引进纳入“千名硕博进达州”人才计划范围,重点引进文艺名家、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用待遇、事业、感情留住人才。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引入多元激励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注重事业激励。积极为文化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业绩提供舞台,让他们在事业上有奔头,有成就。注重薪酬激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保障机制,让人才价值在劳动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在现有事业单位薪酬框架基础上,探索建立优秀文化人才社会化聘任制度,并提供市场化的薪酬福利,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注重荣誉激励。通过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多种方式,激发文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荣誉感。注重情感激励。在政治上引导、工作上重用、政策上支持、职称上优先、生活上关心,以情感人、以情留人,使人才真切的感受到达州的温暖,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工作。四是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使人才在公平、合理、有序的环境下流动。完善流动人才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事代理、资格认证等制度,消除其后顾之忧,使这些人才能够在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条件下有序流动。

经济报告 篇5

__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多年来一直被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倾斜支持,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灾后重建和各类项目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中央、省、市关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加优越,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优惠政策叠加,发展机遇空前,帮扶力度加大。如何全力维护稳定,推动民族地区转型跨越、和谐发展,是摆在联乡单位和乡党委政府面前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此,按照县委苏书记在该乡草河坝村乡村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马主席的安排,县政协组成调研组,采取进村入户问计问需于民、召开乡村干部及乡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寻找对策等方式,就__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16个村,51个村民小组,2834户,10857人,其中藏族634户,2545人(在外工作人员除外)。国土面积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82亩,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94元。16个村中有纯藏族村4个,藏族自然村14个,藏汉杂居村7个。纯藏族村中,麦贡山村100户,360人,其中立志山36户,172人。入贡山村92户,392人。强曲村163户,688人,其中朱林坡47户,216人。枕头坝村68户,236人;藏汉杂居村中,旧寨村中岭山藏族村小组24户,102人。景家坝村夹石山藏族村小组9户,58人。下墩上村腰坪山藏族村小组11户,42人。草河坝村草坡山藏族村小组62户,237人。寨科桥村迭堡寨藏族村小组33户,112人,寨科桥9户,35人。石门沟村案板地藏族村小组57户,253人。李子坝村杨尕山藏族村小组6户,30人。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干部群众艰苦努力,完成了农村居民灾后重建,实施了扶贫整村推进、乡村公路、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狠抓水力电力开发,大力开展白马民俗文化挖掘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导群众栽植花椒、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藏汉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村所在地全部通了公路,部分村实施了“一池三改”项目,硬化了村内道路,修建白马民俗传习所5个,新建了中、小学教学楼、乡卫生院医技楼和乡政府办公楼。全乡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势头。

二、潜力优势及困难和问题

__乡除政策优越之外,有着较好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水力资源丰富,白马河横贯全乡,36条小溪常年不竭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有利于水利电力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草场面积大,白马河上游地区特别是邱家坝等区域生态景观宜人,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红腹锦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多样性垂直气候明显,“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种类繁多,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特色产业;白马民俗文化古老独特,享誉较高,已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利于发展生态民俗相结合的旅游产业;人口较多,耕地较少,富余劳动力较多,有利于开展劳务增收。

虽然有着上述优势和潜力,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县内其他乡镇相比,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自然条件较差,迫切需要改善。境内山大沟深,土地瘠薄,人均占有耕地1.5亩左右,以旱地和山坡地为主,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增产增收难,农业生产效益低。

基础设施滞后,迫切需要加强。以鹄铁路为主的乡村公路虽然得到改善,但通行能力较差,存在晴通雨阻现象,部分自然村不通公路,白马河沿线5处古廊桥年久失修,影响通行,特色建筑面临消失。公路交通不能满足藏汉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更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利设施老化,沿川地区灌溉水渠基本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坍塌渗漏现象较为普遍,如铁楼村白马渠、旧寨村八一渠、强曲和石门沟村团结渠、肖家山村桂家沟渠、景家坝村阳山渠和倒虹工程等水利设施都需要修复完善;中、小学教学楼虽已竣工使用,配套设施不完善,楼后未建护坎,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室缺少设施,各村缺少卫生室,乡村医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5处民俗文化传习所缺设施,缺乏文化广场;麦贡山、下墩上两村没有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不能满足群众安全正常用电。

教育卫生落后,迫切需要提升。通过灾后重建和项目建设,教育卫生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但师资力量短缺,医技人员缺乏,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流失严重,群众就近就医存在困难,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全乡有小学、村学11所, 7至12岁适龄儿童694人,在校学生384人,流出外乡310人,有教师47人,其中民办转公办18人,高楼山农场工人转教师3人,学历合格的仅有26人,缺少英语和音、体、美教师。有初中一所,13至15周岁适龄儿童540人,在校学生260人,流出280人,有教师26人,其中代课教师3人,特岗教师5人。缺少英语和数理化教师;有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7人,其中助理医师2人,药剂师1人,医技人员短缺。

经济发展缓慢,迫切需要加快。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白马民俗文化利用刚刚起步,停留在唱歌跳舞接待客人的状态,没有带来经济收入。市场发育程度低,没有农贸市场,没有信用社,非公企业处在初始阶段。农业效益低下,保护区内保护动物损害农作物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科学管理,基本处在种粮食吃饭、种花椒用钱、打工养家过日子的状态。

三、思路和打算

__乡处在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放在首位,抢抓优惠政策叠加、各级领导关注的良好机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长计划与短安排有机结合,学好用好政策,强化资源利用,加快基础建设,壮大富民产业,加强组织建设,统一全乡思想,花大气力、下大功夫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1、抓好旅游开发。按照《藏族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白马河旅游发展详规》,抓好生态民俗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开发,实施“两点一线”旅游发展战略。以石门沟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小沟桥、强曲、入贡山,以草河坝为中心点,辐射带动枕头坝、寨科桥、李子坝,连接邱家坝,着力打造白马河风情线。对白马河所有古廊桥、水磨坊尽快进行修复,对全乡所有古树木进行挂牌保护,建立白马文化艺术团,引导扶持能人大户兴办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在邱家坝恢复建立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驯养场。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从长远谋划,不放松对平铁公路的争取。从当前思考,必须升等改造23.5公里的鹄铁公路,硬化铁楼至邱家坝19公里的旅游公路,硬化强曲、石门沟、入贡山、枕头坝通村公路和迭堡寨通社公路,修通强曲至朱林坡、旧寨至中岭山通社公路。全面修复白马河沿线的`5处古廊桥;完善修复沿川地区灌溉设施,修建景家坝、旧寨、铁楼、草河坝等村河堤;实施麦贡山、下墩上两村农网改造;修建铁楼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教学楼楼后护坎。

3、抓好富民产业。一是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依据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白马河中下游地区巩固提升花椒、核桃产业,在景家坝至旧寨段推广种植油橄榄,形成南岸花椒、北岸油橄榄种植模式,沿山及上游林缘地带发展山野菜、食用菌,扩大板栗,种植漆树,高半山地区发展青稞、苦荞、高粱、糜谷等小杂粮。二是抓好农业示范点建设。确定肖家山村核桃坪为优质核桃基地,寨科桥村芝麻河坝为板栗基地。修通核桃坪农机道路,加大科技含量,强化科学管理,以“两点”示范带动全乡农业特色产业,促农增收。三是抓好劳务增收。发挥富裕劳动力多,北京、天津等地在外干事创业能人大户的优势,搭桥牵线,加强联系,强化技能培训,做好组织输送和维权工作,提升劳务输转工作水平。四是采取政策扶持,政府帮助等办法,带动非公经济发展。支持魏家咀酿酒、养殖,旧寨獭兔养殖,铁楼梅花鹿养殖和白马机砖厂等私营企业。强化引导,强化服务,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使其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四、意见和建议

1、重视民族宗教和维稳工作。把维护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和综治信访工作。统战宗教部门和乡党委政府,要对全乡两大宗教派别,15个宗教场所,1100多信教群众,经常开展宗教政策宣传,加强依法管理,防止邪教渗透,引导他们遵纪守法,爱国爱教,为维护和谐稳定做贡献。发挥好司法调解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教育引导藏汉群众,消除争草场、争地界、各自为政的观念和陋习,树立“两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的思想,为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党委自身建设,强化学习,提高执行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特事特办,倾斜政策,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和医务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高藏族乡干部职工福利待遇,使其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踏踏实实工作,乐意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贡献。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室各类设施和村级卫生室,使广大群众能就近就医,真真让村级组织阵地发挥作用。

3、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各项目单位要站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高度,全力为民族乡报项目、跑项目、落实项目,不仅要作为工作责任,而且要作为政治任务去谋划和落实,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切合实际,突出特色,有利于长远发展。乡党委、政府要营造好投资建设环境,协调解决好各类问题,确保项目能落地、能动工、能顺利完成。

4、共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交通部门对铁楼乡农村公路建设继续给予倾斜,对通乡、通村、通组公路及时进行勘测设计,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整合资金项目,尽快予以实施。铁邱公路硬化项目,要充分利用现有6.5米宽有效路面,着眼长远,从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出发,变更设计,至少按7米宽砼路面标准实施,做到一步到位。保护局应发挥自身优势,想方设法为铁邱路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为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建议旅游、文体、交通、扶贫等单位,通盘思考,共同出资,及时对白马河沿线5处古廊桥进行完善修复;建议文体、财政、旅游等部门共同筹措资金,做好设计预算,对5处传习所完善设备,新建文化广场;建议组织、财政、民政、卫生部门整合力量,完善各村村级组织活动室、卫生室各类设施;建议发改、水利、水保、国土、环保、教育等部门整合资金项目,对铁楼各村护村、护地河堤和教学楼护坎工程,及时协商研究,现场规划设计,予以动工修建;建议水利、扶贫等单位,及时对沿川地区水利设施进行普查,分别予以修复完善;建议电力部门尽快实施铁楼35KV送变电工程和麦贡山、下墩上两村农网改造,变电站地址应确定在铁楼村以上区域。

5、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建议农牧、林业、水保、扶贫、科技等单位,给予倾斜支持,按照职能为培育壮大民族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提供有效服务,创造各类条件。提供好苗木和技术指导,根据需要架设引水管道,提高成活率,开展好科技培训,办好示范点,真正把农业特色产业办成富民产业。

6、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建设。乡党委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多栽树、少砍柴,保护好生态资源,注重环境卫生,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思想、新风尚。扶贫办要继续重视民族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对尚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要继续实施,确保全覆盖。推广完善“一池三改”,实现村村有太阳能,户户有沼气池,村容整洁,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的目标;环保局要做好电站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根据实际为各村修建垃圾屋,乡村干部要落实措施和办法,确保垃圾屋发挥作用。

经济报告 篇6

近期,按照区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实际,对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2014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18、6万亩,产值突破9、3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近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2)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3)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4)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建议政府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平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3)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农村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培训费、学习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财政部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总结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5、农村经济审计处于“真空”状态。我区没有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具体原因是:一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全部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农业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及报帐制度不能在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的村街帐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造成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审计力量薄弱。我区农经人员少,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只有3人取得审计证,审计力量与任务相差悬殊,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依然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和审计人员缺乏。建议区政府充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经济报告 篇7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村后村原位于东桥镇北部偏僻山区,距福州近100公里、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190户726人,党员29人,XX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村财不仅零收入还负债较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典型的山区贫困村。XX年起该村遭受地质灾害后实施造福工程,村民陆续搬迁下山,开始建新村。由于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等原因,至XX年新村基础建设仍不完善,无村部办公、村道泥泞、村民看不上电视、水电未配套,村民生活水平低。XX年11月,市卫生局下派驻村干部黄荦到该村挂职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党支部班子也得到调整优化。新班子讲团结、讲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力发展,短短几年村路、闭路电视、自来水、电网、体育健身场所一应具全,很快扭转了该村落后的面貌,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新村。今年2月17日,省委副书记王三运在该村调研后提出,该村党支部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之后不久,闽清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学村后、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推广村后村的先进经验,推进“核心工程”建设,并以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挑“海西”大梁,树闽清形象。

XX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100元,比XX年增加了2倍多。今年年初,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综治先进村、未成年人零犯罪村,被市委文明办推荐为市级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1、着眼长远,编制发展规划。村两委坚持发展为大、规划先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研究制订了《村后村三年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作重点。特别是根据规划内容,找准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经济路子,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大力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村民安居乐业。

2、突出核心,建设坚强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后村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些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群众威望高,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放意识的党员吸收到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二是带好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养,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使党员干部成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的信息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技术员、带头人。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党支部办事公道正派,勤勉有为,党组织的威信高,工作力度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党支部十分拥护。

3、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村后村两委一班人把党交给的责任担在肩上,把人民的福祉挂在心头,带领群众拔穷根、闯富路。针对村集体无收入、群众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实际,村两委与村民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并到镇里、县里、市里跑市尝跑项目、跑资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依托镇里的食用菌基地,成立村食用菌种植协会,由党员大户带头兴办种植基地,采劝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建起了党员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由党支部牵头,派村干部到县、镇学习技术,动员5名党员带头示范,发动17名群众参与。为解决资金难题,村两委把争取来的经费存于农村信用社,再贷给种植农户,而且只要求种植户以生产收成的蘑菇等价抵还贷款。经过3个月的生产,取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东塔牌”食用菌外销到新加坡及港澳等地。一期20万袋规模的基地实现产值60多万元,基地纯收入16多万元,菇农每人净收入1万多元,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协会收入2万元,实现了建国以来村财收入“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可种植100万袋,目前已完成50万袋的培育规模。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路子,党支部还带领33名党团员到位于高山地区的旧村建立“党团员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发展高优林、果、粮生产。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介绍村民外出应聘就业,全村80%青壮劳力实现输出就业,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经济报告 篇8

一、基本概况

东坪村地处开县大德镇东南角,东与宝安村相邻,南与九岭村接壤,西与磨梁村相邻,北与双龙村相邻,海拔在600米至1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6.831万元,农业总产值300.69万元。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人均纯收入3486元。该村现有乡道公路35.72公里。现有党员46人,建党支部1个、党总支部1个。

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总的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二是人畜饮水困难。三是离镇中心太远,路也尚未修好,多数道路晴通雨阻。四是生产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难度大。五是缺少企业支撑,村级集体经济脆弱。

经调查分析认为,产生上述主要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该村属一面坡地形,水源贫乏,限量蓄水。二是该村山高坡陡,道路维修任务重,资金欠缺。三是该村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的粮食、生猪等产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受市场调节因素影响大,附加值低。四是多数村民接受教育少,文化、专业技术知识欠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重,思想不解放,接受新鲜事物慢,多数外出务工从事重体力活,就业难度大,收入较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新农村建设方针,现结合该村调研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主要对策:一要解放思想,认真解决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组织部分骨干力量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观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的眼光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二要加强学习培训,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及时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市场动态,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培训市场需求量大的相关技术,让全村人民都懂得几门实用技术知识,让富余劳动力能走得出,用得上。三要计划在未来几年修建多口饮水池,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四要组织村民筹资投劳,维修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道路畅通。五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步伐,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六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七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八要抓好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扩建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九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全村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不断健全落实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两委岗位责任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以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规范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全村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建议: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为该村人畜饮水工程、道路工程建设给予项目、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

经济报告 篇9

一、忘私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俞垛镇忘私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810户,总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502亩,人均耕地1.18亩,2008年村集体纯收入100万元,农民纯收入7000元。村里三分之二大部分村民主要通过种田和上班取得收入,部分村民承包农田种植稻麦和林木,还有部分村民从事畜禽养殖,另外还有少数的个体业经营户,主要从事机械加工、造船。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充分利用土地,让土地出金子

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离不开土体,土地出效益。如何让土地出金子?我有几点思考。第一,我们要强化科技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让农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让农田增产,我们要利用本村与镇农机站结对挂钩这个优势,多派村干部到农机站学习新的农业知识,还可以请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到我们村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并对我村村民进行培训,让农民科技种田。而且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成果,譬如说我们村率先实行的麦套稻技术,已取得了成效,还有在粮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全量还田方面我们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帮助农民增加农田产量。以后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和农机站保持对接,不断投入新的农业技术,继续走科技兴农的道路。第二,我们村地靠集镇,目前通往集镇的通北公路全长大概400米,而且这条公路宽广,交通便利,但是路两边仍是农田,还没有开发,而且我们村的村民坐落主要集中在庄中心,而且住房紧凑,大都是旧房,庄中心的道路狭小,不方面行车,只能由自行车和电动车行走,所以大都村民再造房时豆想搬往集镇,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将通北公路两侧的农田开发,建住宅区,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2、充分利用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光靠农业还不行,我们还要发展工业。我们村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村已经完成了一个500万、一个300万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陆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人际作用,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展。

3、充分发挥特色,让造船业形成气候

俞垛镇是一个鱼米之乡,我们村从事船舶运输业的比较多,所以这也促进了我们村造船业的发展,目前我们村已经有两个造船厂,但都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而且也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我们要提供便利和平台,促进造船业的发展,让造船业形成气候,成为我村的优势。

4、溱湖会船,发展文化经济

我们村地靠溱潼镇,是俞垛镇的一个文化大村,每年都会参加溱湖会船比赛,参赛的有贡船、龙船、篙子船、划船等,连续几次获得会船比赛的一等奖。鉴于这样一个文化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出来,让文化充实我们生活和思想的同时,我们还要想法子让文化出经济,推出我们自己的文化节目,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坐铺垫。

三、总结

在市镇党委、政府要领导下,在我们村村干部的努力下,在我村广大村民的充分参与配合下,我相信我们忘私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会蒸蒸日上,村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裕,共同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报告 篇10

一、xx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xx区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石料建材业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到20xx年底止,全区共有民营企业5425家,从业人员40132人,实现产值16.03亿元(90价,下同),缴税5061万元,分别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96.99、92.56、85.18和69.8。民营经济在xx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全区经济主要增长点。

从发展态势看,xx区民营经济呈现四个新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到20xx年底止,全区民营企业比1996年增长25.61,其中个体户4983家,私营企业386家,外商投资企业56家;去年实现产值16.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57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产值的85.18;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83.81;缴纳税金5061万元,占全区工商税收69。98,比1996年翻了一番多。大部分镇(街)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如河口街有民营企业827家,占全街四级企业总户数的98.92;实现产值3.43亿,占全街社会总产值62.67;其中工业产值3.06亿元,缴纳税金1104万元。二是以石料建材业为主,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形成了以石材工业为主,三大产业并举的格局。目前,全区有石料建材企业1534家,约占总数的28,去年实现产值18.89亿元(现价),创税2587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和工业税收的82.85和61.6。xx街三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当初办石场、石材厂发家,现在已拥有12家石场、2家石材厂及城北大酒店、城北水上康乐中心、石材机械市场、机械车辆配套齐全的施工队等企业,资产超过20xx万元,去年上缴各类税费超过100万元。三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一些企业注重科技投入和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中有不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以及省“火炬计划”的项目,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如云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全市首个被省列入“火炬计划”项目的私营企业。该公司生产的石材产品已经由当初以规格小、档次低的大理石板材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七大系列、十大门类6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为各类板材3000万平方米、异形工艺制品250万套以上,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四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逐步提高。全区民营经济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高,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如位于初城工业区的立新威洋石材有限公司、力生黄氏石材有限公司、创业石材有限公司以及三和石材有限公司、中印石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先后建成投产,充分显示了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强劲的势头。

xx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示生机和活力,主要是抓好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xx区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的要求后,将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之重来抓,纳入全区每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十五”计划来通盘考虑,实行不限所有制、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行业产业、不限地域,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并出台了相关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扶持、引导和加快发展的力度。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主动做好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和氛围,真正做到政治上给予信任、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方便、发展上给予支持、经营上给予指导,使以石料建材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壮大了全区经济总量。

(二)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不拘一格抓发展。xx区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巩固石料建材支柱产业,搞好现有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同时,鼓励投资者逐步向科技、文化、信息咨询、广告设计、中介服务等先导性新行业拓展,特别是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引导投资取向,鼓励外来投资者原来的单纯向二、三产业投资转向三大产业并重,加大对城郊型农业、基础性产业投资力度,出现了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仅1998年至20xx年,全区就新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项目900个,投资总额达14.77亿元,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三)以石料建材业特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xx区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实际,实行扶优扶强,按照产业、行业进行分类指导,抓大活小,规模发展民营经济。注重引导和扶持石材企业通过增资扩产和“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大小结合”等形式,逐步组建龙头企业和或企业联合体,促进石材企业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在销售上形成整体优势,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有效地带动其它行业走规模发展之路,使该区石材业逐步朝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具有云浮特色、有规模、多元化的石材群体正逐步形成,并带动了其它产业、行业的企业和业主不断拓宽其经营范围、增加经营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如xx街的中印石材有限公司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合作互惠、相对独立、自由发挥、共享企业”的方式组建石材企业联合体,使16位石材业主有效地突破了“小生产、少规模、实力弱”的制约,实现了“双赢”。又如1999年才落户初城工业区的港资宝嘉制衣厂,目前已发展到有宝利图制衣厂、宝利图纸箱厂和永嘉鞋厂等多家企业的大型企业;市区“九记水果店”的老板走专业化的产、供、销之路,投资数百万在xx街开办“南山农业生态园”,目前该园已被列入省重点培植的农业龙头企业。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升级,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xx区的民营企业在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同时,着重消化吸收、推广各类适用技术,以科技进步来形成新的生产力,增强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生产率,使大批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劳动——技术密集、资金技术密集型甚至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创出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产品。当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石材业。传统优势的石材业从过去只注重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向重视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挖潜、改造及科学管理;从运去单纯重视引进设备等硬件转向智力投资,开发引进技术、人才;从过去“船小好掉头”转向“船大顶风浪”,靠科技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五)政策扶持,做好服务。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xx区专门成立了保护个体私营经济权益办公室、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协调办公室和招商引资办公室,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信息,及时出台并不断完善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经常组织民营企业特别是石材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产品销售会、推介会和经贸合作交流会,引导企业克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坚决刹绝“三乱”行为,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各镇(街)和各级职能部门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协调联动,大开绿灯,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从筹备、建设,乃至投产后的配套一条龙服务、全方位服务和经常性服务。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其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极发挥区工商联、区石材商会、区石材机械商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引导企业克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xx区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目前仍碰到不少问题与困难,主要是:

1、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以石材企业为例,虽然近年来在数量上有一定改观,但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没有太大改变,称得上骨干企业的为数不多,真正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还是欠缺。

2、企业主素质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这对企业主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主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缺乏只争朝夕、兢兢业业、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和预测、决策、创新能力,思维模式仍然带有小农经济痕迹;法律意识淡薄,不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热衷于投机取巧;有的奢侈腐化、纸醉金迷、一掷千金,而没有把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等等。

3、融资渠道不畅,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相当突出。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仍处于与国有企业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信贷困难,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民营企业只能靠自身积累的资本或高成本的代价来获取资金,这增加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益。而且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多,资金回笼难。资金短缺不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导致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4、人才缺乏。多数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高,技术、管理人才奇缺,加上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使用,而轻视对人才的培养,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目前在全区民营企业中,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只有381人,不到从业人员总数的1。

5、市场营销面窄,品牌效应不足。以石材企业为例,普遍欠缺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产品推销组织和手段,石材产品的营销面比较窄,石材企业存在互相压价销售的恶性竞争。同时,企业创品牌成效不大,未能通过名牌效应为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6、管理观念滞后,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xx区的民营企业仍然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时,企业并没有顺应改变,很少企业能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等,经营管理的漏洞多,特别是由于对企业家族成员的`产权未能细分,造成产权不够清晰,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7、扶持、鼓励措施不到位,民营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仍有待改善。目前,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地方性政策,但有些政策仍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如收费管理不够规范,“三乱”行为屡禁不止;打击偷逃骗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等等。

二、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已成为全区各级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要在观念上大胆创新,真正把民营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树立民营经济兴区的观念,按照“放开、放手、放活、放大”的指导思想,增大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地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表彰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和典型企业,真正做到对民营企业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政策上给方便、经营上给支持、法律上给保护;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从而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引导、扶持,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

1、从宏观上强化政策引导、扶持,确保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将民营经济纳入全区经济宏观调控的整体框架。目前,民营经济占全区GDP的半壁江山,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为此,要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对民营经济给予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重视。同时,理顺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又无人管理或管不到底的情况,注重协调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政策的导向和力度,切实克服过去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流于形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2、强化体制上引导、扶持。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选择好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对大中型规模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引导、推动其从家族式管理逐步向规范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等模式转变,要鼓励、帮助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当然,对适合“家族式”管理的一般个体民营企业,也不应强调向股份制转化。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3、强化组织形式上的引导、扶持。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抓大活小,促进民营企业“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大小结合”,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能力的民营龙头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促企业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在销售上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增强民营企业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客观把握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要鼓励民营企业主大胆在组织形式上创新,使企业从分散、粗放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要借鉴外国依托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发展的做法,倡导、帮助民营企业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在行业标准推广、信息交流、市场开发、技术指导,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协助协作功能,促进同行业民营企业一起跃进。

4、强化科技引导、扶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首先,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创立打得响、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真正使企业以技术开发带动产品开发,以产品开发促进市场开发。其次,要帮助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再次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技术讲座、技术咨询会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同时,要在用人上放开放活,对进入民营企业的各类人才给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对高新技术人才给予特别优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民营企业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三)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服务要由简单放开向主动服务、积极引导转变。首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作风,加强服务。要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融资、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为其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三大服务体系(即企业投资报批过程中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的全方位服务和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文明、稳定、高效的投资软环境。其次,要严格执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民营经济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企业主树立正确的互利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守法经营,依规纳税,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走大道、走正道。

经济报告 篇11

一、全镇民营经济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无棣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做到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机制上放活,有力促进了全镇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个体民营业户发展到3380户,从业人员9980人,其中,民营企业278家,从业人员7864人。今年1-4月份,全镇民营经济实现产值3.3866亿,利润33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培植骨干,调优产业产品结构。坚持扶优扶强,抓骨干,重点培育了神农中药种植有限公司、齐隆生物有限公司、棠棣乳业有限公司、绿源气调保鲜公司、春明油棉加工、银海、义和等农业龙头企业,利德金融器具有限公司、东新锁业等工业龙头企业,天琴毛衣、新艺扎毯等家纺龙头企业。绿源气调保鲜公司在做好冬枣保鲜的同时,重点抓好优质辣椒深加工,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有力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全镇共种植中药材及南韩辣椒2000余亩。

二是推进民营企业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过去,该镇的民营企业主要是集体企业,独资合伙的私营企业,个人承包经营的小型企业,产权结构简单,机制不活,整体发展缓慢。为此,该镇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分期分批对镇办企业进行改制,狠抓规范引导,吸纳社会和外来资本,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目前,全镇96%以上的民营企业实行了规范的公司管理。中立索具公司自落户无棣镇以来,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质量保优的发展理念,今年先后与4家外商签订合同,其生产的索具出口南韩、日本,预计全年实现产值500万元,创税20万元。利达公司改制后,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组建产品销售队伍,经营的点钞机、捆钞机、利率牌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又建起水泥制管、制砖厂,企业走上规模扩张之路。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广开绿灯。该镇每年都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镇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并经常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在鲁北机动车商城建设中,包项目的镇领导盯上靠上,深入占地村,及时协调解决了农民出让土地问题。龙泰柳编工艺品公司周转金困难,镇上及时协调贷款3万元,帮助搞好生产,目前,该民企的20余种柳编工艺产品,通过深加工,出口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培养吸收10名民营经济界人士加入了党组织,推荐6人成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四是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合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镇立足区位优势,确立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并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和民营企业家赴浙江、江苏和垦利、庆云等地考察学习,拓宽视野,提高标准,明确发展方向,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企业:去年棉花生产,由于棉花收购价格高,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调动了广大农民植棉的积极性,然而对民企来讲,经营效益并不乐观。春明油棉加工有限公司,因对市场销售预测分析出现失误,造成收购加工的棉花全部积压。该镇中药材、辣椒生产加工企业,虽已建立了自己的示范基地,但是示范基地少数种植户市场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慢,顾虑重重,认为企业效益好自己就得实惠,一旦企业效益滑坡,就会遭受损失。

2、工业企业:主要是资金问题。如中立不锈钢索具公司已取得进出口权,所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但因资金问题,制约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天琴毛衣厂今年与南韩客商签订了毛衣加工合同,最终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放弃。

3、批发和零售业:据大部分经营业户所反映,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的产品利润率仅在5%左右。

4、建筑业:一是拖欠工程款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改制后的建筑企业施工设备陈旧,三是内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5、交通运输业:据调查,当前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超线截货严重,特别是货运如按规定运输,除掉养路费、车船使用税,过桥费及超载罚款等,每辆货车月收入3000余元左右,有的甚至赔钱。

6、住宿和餐饮业:业主普通反映,拖欠饭费问题严重,每月拖欠饭费高的达万余元,少的也有3000-4000元。单位拖欠饭费占80%,个人占20%。

四、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民营经济是长期坚持的一个根本战略。要立足实际,把“拳头”企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根基,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品牌基地,同时,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组成销售大军,把产品推向全国、世界。

二是着力改善软环境。要特别注重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如资金、产品销售等,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并从政治生活、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予应有关爱。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适宜土壤和社会氛围。要帮助和引导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与国家、省大专院校“结亲”,引进和开发新品种,解决企业因资金实力不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经营理念滞后,靠自身力量上项目能力有限的实际问题。

三是注重结构优化。要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在此基础上,注重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通过联合兼并、挂靠引资,促进传统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新产品的开发,从而使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经济报告 篇12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xx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

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

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 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

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

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 -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

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

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xx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xx县、xx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9.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00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

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 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 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 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xx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世行贷款造林是负债经营,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情况,在进行竣工总结的同时,今秋明春要对二、三类林再进行一次补植补造,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造林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造林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林业的精品工程、林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根据新时期林业发展形势,国家把林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我省木材供需缺口较大,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这一矛盾将逐步加剧。为此,只有大面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治本之策。当前,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既是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必须与财政、计委、农工部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并把世行项目“报帐制”等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我省商品林业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经济报告 篇13

一、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不断创造经济奇迹。如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和江苏15个城市构成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5—20的经济总量。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涨,部分传统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趋势加快。20xx年上海、广州两地工业用地每平方米分别为782元、55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21。另一方面,随着东部沿海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转移的动力也不断增强。

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重庆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弥补我市建设资金不足。在争取国债资金难度日渐加大的背景下,吸引东部企业投资正成为解决我市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仅福建、广东两省知名企业投资我市的重大项目就有11个,合同金额160多亿元。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东部沿海投资我市的不少企业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较强,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升级。如格力空调重庆生产基地等制造业项目相继实施,带动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化工业布局,提高我市产业积聚能力。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我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山东如意、浙江奥康、雅戈尔等一大批纺织、服装、皮鞋等劳动密集型项目相继落地重庆,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据有关部门测算,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在万州的投资项目建成后,可解决6000人就业。

三、影响重庆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重庆地处西部内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例如,以上海口岸为目的地,重庆每标准集装箱的水运成本为3700元,比武汉高23;公路为11240元,高105;铁路为5622元。

二是配套能力不强。除了相对发达的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外,其余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从沿海购进;各开发区(园区)项目之间在原材料、产品的协作关联度不高;各区县产业同构化现象较明显,产业特色不鲜明;物流、生产性金融业不够发达;市场中介发育不完善。

三是人才较为缺乏。我市高技能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为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高级职称人才占比5.2,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23;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7。

四、对策建议

(一)研究降低物流成本政策

合理布局各种交通枢纽、站场,注重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加强与跨区域交通的衔接,搭建便捷的物流平台。引导企业选择合理运输途径和运输方式,降低运输费用。强化高速公路成本收益核算,合理确定收费标准,试行高速公路收费听证制度。改革目前按车型收费制度,积极探索“年票制”和“计重收费”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实现“少载少缴、多载多缴、空车受惠、超限受罚”。

(二)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中小企业,形成核心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紧密结合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提高产业积聚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门化发展,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生产性金融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

(三)面向企业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职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大军。调整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面向企业培训实用型人才。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清除人才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精华实习报告 | 13 | 经济报告 | 经济调研报告
上一篇:银行管库员工作总结 下一篇:初一感恩日记经典十二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