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最新三角形课件十五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课件,课件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课件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角形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9-60页。
设计理念: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我设计教学时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口、眼、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知识的教学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对周围失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特征的愿望不断增强,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三条边上画高。
教法:
情景教学法、归纳总结法、演示法。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三角尺、四边形、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学校建筑工地,看看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其中哪一种图形最多?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三角形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引出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三角形。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们会画三角形吗?那现在我们就进行一场画三角形比赛,请你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画完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2、展示学生作品。
同学们都认真的画出了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几副作品,哪些是你们心目中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去观察、思考互相评价,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感知,初步体验三角形特征,为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做好准备。
(二)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1、给自己三角形起名字。
(1)你的概括能力真强,那这是谁画的三角形?那怎样区分是谁画的呢?能像同学们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那我们也给自己三角形起个名字吧!
(2)请同学们给自己的三角形起个名字,三位同学上黑板前来给自己三角形起名字。
(3)请你说一说你的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同学们都给自己三角形起了一个名字,但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用三个英文大写字母ABC来表示。这个三角形就叫做三角形ABC。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1)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分别叫做三角形的边,这条边叫做AB边,三角形还有边吗?
(2)三角形每两条边相交的.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顶点,那这三个顶点分别叫做顶点A,……
(3)三角形内两条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这三个角分别是角A…、、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那顶点A所对的边是哪条边呀?那顶点B的对边呢?那顶点C呢?
(5)想一想,三角形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三)概括三角形概念
同学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科学家经过再三斟酌,选择‘‘围成”来表达同学们所说的意思,你也选择用“围成”这个词语,那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围成”?
那谁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三角形,去思考、探索、交流,抽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你们很快就探究出新的知识,那么看看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给平行四边形画高?
(2)那么这样的话,三角形有高吗?那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怎样画三角形画高?三角形有几条高?大家以4人一小组互相讨论交流一下。然后在你的三角形上做出一条高,并说说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刚才是从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出了一条高,那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吗?那你觉得应该有几条高?
(4)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和相应的三个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利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同学们很快就接受了新知识,老师现在就想考考你,你敢接受挑战吗?
1、填一填:
2判一判: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3说一说:说说下面哪幅图画出了三角形的高?
4、修一修:围篱笆。
5、画一画:怎样给下面三角形画不同类型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抽象的知识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中,可对知识的认识有质的飞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反思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顶点
三个角三条高
三角形课件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打开课本观察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等……
3.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自己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么画这个三角形的,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老师画的三角形和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请学生上台标出三角形的3条边,3个顶点和3个角。
(3)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出三角形的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1)师:全班这么多同学我们是用什么来区分,不会认错的?(名字)你们画这么多的三角形怎样很快说出每个三角形呢(收集学生画的三角形?(起名字)在数学中,为了表达方便,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2)请你给你的三角形起个名字。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B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C教师演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通过画的过程着重理解围成的意思。
(3)学生归纳总结定义。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学生板演三角形的高,教师辅助指导,总结归纳出三角形高的概念。
(3)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作高的方法,强调底和高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明确:这条高是谁的高?从哪里向哪里作高,三角形的一个底上可以画几条高。
(5)、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一条三角形的高。
(6)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三个图形任选一个,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2、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3、重点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高。
五、总结评价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个顶点
三个角
三条边
三角形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师出示三角形,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A+∠B+∠c。
3、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由三角形的内角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A+∠B+∠c”的表示形式形象的体现出三内角求和的关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三角板,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
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
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3.学生测量
4.汇报的测量结果
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巩固知识。
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能不能有2个钝角?
环节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课本第68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25度,求∠2的度数。
2、判断题
(1)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
(2)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可能是30度,60度,70度。()
3、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三个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掌握探究方法(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用具:表格、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三角形、剪刀、量角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一天两个三角形发生了争执,他们请你们来评评理。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谁说得有道理呢?今天让我们来做一回裁判吧。
生1:大三角形大(个子大)
生2:小三角形大(有钝角)
(教师不做判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内角和)
讲解:三角形内两条边所夹的角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问题:
1、你认为谁说得对?你是怎么想的.?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生1:用量角器量一量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把它们加起来,再比较。
生2:用拼一拼的办法把三个角拼到一起看它们能不能组成平角。
生3:用折一折的办法把三个角折到一起看它们能不能组成平角
(二)探索与发现
活动一:量一量
(1)①了解活动要求:(屏幕显示)
A、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标注。(测量时要认真,力求准确)
B、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三角形内角和。
C、讨论:从刚才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生回顾活动要求)
②小组合作。
③汇报交流。
你们测量了几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从测量和计算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2)提出猜想
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那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三角形内角和是否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板书:猜测)
活动二:拼一拼,验证猜想
这个猜想是否成立呢?我们要想办法来验证一下。(板书验证)
引导:180°,跟我们学过的什么角有关?我们课前准备了各种三角形纸片,你能不能利用这些三角形纸片,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一个平角呢?
(1)小组合作,讨论验证方法。(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3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
(2)讨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否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呢?
(3)分组汇报,讨论质疑
(4)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活动三:折一折
师生一起活动,教师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然后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纸艮老师一起折一折。
(把三角形的角1折向它的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然后另外两个角相向对折,使它们的顶点与角1的顶点互相重合,也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讨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提问: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3、回顾两种方法,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孩子们,三角形内角和到底等于多少度呢?”
学生答:“180°!”
(2)总结方法,齐读结论
我们通过动作操作,折一折,拼一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了一个平角,成功的得到了这个结论,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鼓掌!齐读结论。(板书:得到结论)
(3)解释测量误差
为什么我们刚才通过测量,计算出来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呢?
那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操作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实际上,三角形内角和就等于180°
(三)回顾问题:
现在你知道这两个三角形谁说得对了吗?(都不对!)
为什么?请大家一起,自信肯定的告诉我。
生:因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180°。(齐读)
三、巩固深化,加深理解。
1、试一试:数学书28页第3题
∠A=180°-90°-30°
2、练一练:数学书29页第一题(生独立解决)
∠A=180°-75°-28°
3、小法官:数学书29页第二题
四、回顾课堂,渗透数学方法。
1、总结: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数学方法。
2、介绍: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的由来;数学领域里还未被证明的其它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霍启猜想、庞加莱猜想等。
3、课堂延伸活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一)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难点: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
课件、三角形若干。
学具:
量角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知识,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大屏幕,各是什么三角形?谁能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追问:不管是什么三角形它们都有几个角呢?这三个角都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而这三个内角的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有大有小,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它们的内角和有没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来看一个小片段,仔细听它们都说了什么?
教师放课件。
课件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
都听清它们在争论什么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各抒己见,是不评价)果真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
(板书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1)检查作业,并提出要求:
昨天老师让每位学生都分别剪出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量出了每个角的度数,都完成了吗?拿出来吧,一会我们要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们来看一下表格以及要求。出示小组活动记录表。
小组活动记录表
小组成员的姓名
三角形的形状
每个内角的度数
三角形内角的和
(要求:填完表后,请小组成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小组合作。
会使用表格了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把结果填在小组长手中的表格内。
各组长进行汇报。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左右。
师:实际上,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所以我们才得到刚才得到的`数据。
2、验证推测。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来看一看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起来是不是180°,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三个角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师生先演示撕下三个角拼在一起是否是平角,同学们在下面操作进行体验,再用课件演示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这时要注意平行折,把一个顶点放在边上)学生也动手试一试。
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讨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做系统的整理。)
4、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大家想一想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以干什么呢?(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可以求出第三个角)
出示书28页,试一试第3题,并讲解。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求另一个锐角。
生独立做,再订正格式、以及强调不要忘记写度。
小结: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没有我们来做练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书29页第一题。说明:第一幅图是锐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28°,求第三个锐角?第二幅图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35°,求另一个锐角?第三幅图是钝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20°,另一个锐角是45°,求钝角?
完成,并填在书上。讲一讲直角三角形还有什么解法。
2、出示29页第2题。
说明: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90°。
一个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两个锐角之和正好等于90°。让学生判断。
3、画一画:
出示四边形和六边形。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计算出各自的内角和。你能推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吗?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是科学家帕斯卡12岁时发现的。我们同学还没到12岁,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发现。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三角形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三角形的内角的概念,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猜、量、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图形之美及转化思想,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途径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量角,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不知道怎样得出这个结论。
五、教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构建。领悟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教具。
2、学生准备:
锐、直、钝角三角形各两个,量角器、剪刀。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同学们,有三位老朋友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出示三角形动画课件),让学生依次说出各是什么三角形。
课件分别闪烁三角形三个内角,并介绍:“这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请学生画一个三角形,要求:有两个直角。为什么不能画,问题在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特殊三角形内角和
拿出自己的一副三角板,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个角的度数。
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指名汇报。90°+30°+60°=180°
90°+45°+45°=180°
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2、探索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猜一猜。你们能想办法证明吗?接下来,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看看哪个组的.方法多而且富有新意。
3、汇报交流
请小组代表汇报方法。
1)量:你测量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和呢?(有不同意见)
没有统一的结果,有没有其他方法?
2)剪―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得出结论。(学生尝试验证)
3)折拼: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尝试验证)
4)教师课件验证结果。
请看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和你们的结果一样?播放课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为什么有的小组用测量的方法不能得到180°?(误差)
4、验证深化
质疑: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一样)
谁能说一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的原因?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揭示规律后,学生要掌握知识,就要通过解答实际问题。
1、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我设计了闯关的活动来激励学生的兴趣。闯关成功会获得小奖章。
第一关: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在三角形内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课件出示)
第二关,提高练习,
①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求顶角。②求等边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
让学生灵活应用隐含条件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能力。
2、小组合作练习,完成相应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效果检测。
一节成功的好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更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尾,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学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接下来老师要检查大家的学习效果,学生完成答题卡,组长评判,集体汇报。
(五)作业课下继续探究三角形,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八、板书设计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使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以上便是我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堂课的说课,谢谢大家!
三角形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体会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观察操作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画中建立概念
其实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现在请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画下来。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条线段怎样画才会是三角形?
由3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强化概念
不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就能确定一个三角形。
4、介绍各部分名称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
1、设疑
为什么要把篱笆围成这种形状?
2、操作
围一围、拉一拉、比一比小结: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3、欣赏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认高
回忆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
其实在三角形中,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识高
移动顶点,找高。
旋转三角形,辨高。小结:只要是从顶点向对边做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还有其他高吗?
3、画高
① 画AB边上的高。
展示学生作品。
画高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结:看来我们的高不仅要垂直、要从顶点出发,还要注意所画的高与底要对应。
② 再画出AC边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画高。
四、课堂总结
三角形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P80、81页例1、例2,练习十四1、2、3题。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设计理念: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三角板,作业纸等。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彩色笔、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短片。
师:为了上好今天这节课,老师特意拍了一小段视频,考考你们,看你们能否发现短片中你比较熟悉的图形?(课件播放视频:三角形的木梯、空调外机的支架和电视塔)
学生自由汇报。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2、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生:红领巾、房梁、自行车、交通标志牌、电视接收塔、高压线塔……
3、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看来生活当中的三角形还真不少啊!这节课你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三角形的特性、定义、特点等。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师:用你喜欢的颜色在作业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小组交流: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特点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请你们对照上面的说法,判断下面的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边画三角形边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接”。)
学生看着书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师小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在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时候也要讲求其严谨性。
3、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联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师: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的知识。
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围篱笆”图。
师:瞧!小兔和小猴分别在各自的菜地边围上篱笆,小兔围成的是长方形,小猴围成了三角形。
请同学们想想哪种围法更牢固?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拿出长方形框架。
师:谁想来拉一拉这个长方形的框架,你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课件演示:如果我们在小兔的篱笆上轻轻一推,会出现什么情况?(篱笆会倒下去。)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
师:其他同学也想体验一下吗?(学生兴趣高涨,想要动手试试。)拿出你们的学具小棒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动手感受一下。
师小结: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点击课件,小猴的篱笆上有个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
师: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小猴的篱笆更牢固了吗?
生:因为小猴的篱笆是三角形的,所以更牢固。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吗?
生: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
小结:(点击课件,物体中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等物体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3)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图片。
师: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看,这是一把旧椅子,摇晃得很厉害。扔掉可惜,该怎样加固它呢?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具体怎样做。
追问:为什么要在椅子的两条腿上斜斜地钉上一根木条?这样做运用了什么知识?
生汇报后师小结:这样做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真了不起!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
课件出示松鼠和斑马的“别墅”。
师:聪明的松鼠和斑马也利用了三角形的这一特性各给自己做了套漂亮的别墅。你知道哪个是松鼠的家?哪个是斑马的家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高的别墅是斑马的,矮的别墅是松鼠的。
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指的是哪部分?请上来指一指。(学生上台比划三角形的高。)
师:(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三幅图,那幅图把你心目中的高画下来了?
生:第(1)幅。
师:第二幅为什么不是?(第二幅是斜的,高应该是垂直线段。)
师:那第三幅是垂直的呀?为什么也不是呢?(没有经过顶点)
(2)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吗?
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揭示三角形高的定义。
师边揭示三角形高的定义边出示课件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板书:顶点、(画高,标直角符号)高、底。
(3)动手画三角形的高。
在你画的三角形上确定一个顶点,再画出它的对边上的高。(学生动手画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演示)
强调:其实画三角形的高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要注意的是代表高的这条线段要画成虚线段,别忘了标上直角符号。
师:为了方便表达,我们习惯用连续的三个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板书:给三角形标三个顶点标上A、B、C)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那么和A点相对应的底是哪条边?(BC)(课件同步演示)你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你画的三角形,在你的三角形中,你将哪个点定为顶点的?和它相对应的底是哪条边?(学生汇报)
师:想一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可以画一条高,三角形有几个顶点?(3个)那也就是说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板书:三条高)
刚才我们是从顶点A到和它相对应的底BC画出了三角形的一条高,现在我们将AC作为三角形的底来画一条高,你能找到AC这条底所对应的顶点吗?(B点)对,找到底边所对应的顶点,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了。
请你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每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画完后汇报的同时,师点击课件演示。强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中当其中一条作为底边时,另一条就是高。
(4)拓展画钝角三角形外的两条高。
学生试着画高,汇报的同时课件辅助演示画高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角形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证明一》,是在前面对几何结论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而前几册对有关几何结论都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本章内容则严格给出这些结论的证明,并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及书写表达格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则是对前几节证明的自然延续。此外,它的证明中引入了辅助线,这些都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逻辑推理、问题思考、组内及组间交流、动手实践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及与他人合作的乐趣,以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的讨论。
三、说学校及学生现实情况
我校是蓝田县一所普通初中,四面非山即岭,距蓝田县城四十里之遥。但由于国家对西部教育的大力支持,学校有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硬件环境。我校学生几乎全部来自本镇农村,而我所教授的八年级四班学生,大多家庭贫苦,所以学习认真踏实,有强烈的求知欲;此外,善于钻研是他们的特点,并且,有较强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我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直入主题
一堂新课的引入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开始,而一个成功的引入,可使学生破除畏难心理,对知识在短时间内产生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变得顺理成章。我的具体做法是:简单回忆旧知识,“证明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轻松做答,我肯定之后紧接着说:“本节课就是用证明的方法学习一个熟悉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尽量使问题简单化,这样更利于学生投入新课。
〈二〉、交流对话,引导探索
1、巧妙提问,合理引导
证明思想的引入时,问:同学们,七年级时如何得到此结论?(留一定时间让他们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回答后,我及时肯定并鼓励后抛出问题: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学生容易回答:凑成一平角。我说:很好!那你们用这样的思想能证明这个命题是个真命题吗?赶快试试吧!这样,既引导了证明的方向,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学生做题,我巡视。同时让一学生板演。
2、恰当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
在学生做完之后,我与他们一道分析板演同学证明是否合理,并利用多媒体给出正确书写方法。
3、一题多解,放手让学生走进自主学习空间
正因为学生的预习,所以他们证明的方法有所局限,这时,我抛出问题: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将课堂时间又交还他们,将其思维推向高潮。学生思考,继而热烈讨论,此时,我又走到学生中去,对有困难的学生多加关注和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同时,借此机会增进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情谊,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最后,请有新方法的同学叙述其思想方法,我用大屏幕展示不同做法的合情推理过程。
4、展示归纳,合理演绎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种表达形式,以促其学以致用。
5、反馈练习
用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新知,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在他们作完之后,多媒体展示正确写法,加强教学效果。
〈三〉、课堂小结
1 采用让学生感性的谈认识,谈收获。设计问题:
2(1)、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目的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其语言概括能力。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以严谨的逻辑证明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让学生充分体会有理有据的推理才是可靠的。而证明思想、书写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重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新课程理念,也是我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从学生课堂表现可以看出,教学效果良好。而学生的一些出乎意料的做法让我倍感惊喜!把学生还给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是我一贯的做法。
三角形课件 篇10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意义
《三角形的特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此外,《三角形的特性》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3.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观察←→讨论←→操作←→观察”的循环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节课属于几何知识概念课,因此在设计中我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每个概念都是让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故此,本课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演示、归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研究、探索,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观察和操作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想方法作结论,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本着新课标的精神,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将设计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合作交流,探求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在PPT上出示一些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2.生活中和很多这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些三角形都是怎么形成的,他们都具有什么特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三角形的定义
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几个三角形,然后以书上的人字梁为例,说一说你对三角形的认识,最后师生总结三角形定义。
2.三角形高的画法
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在三角形上画出一条高,然后教师在示范讲解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探索——动手操作这几个步骤,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其实有三条高。并让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画一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在画的过程中有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直角三角形的高怎么画,这时老师会进行讲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只需在画出以斜边为底的高即可。
(三)深化训练,拓展延伸
1.辅导学生完成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等题,通过这些有序而多样的练习,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你知道吗?(三角形的稳定性)
先请同学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然后质疑:“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接着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通过对比,推拉三角形和四边形,小组交流对比结果并归纳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掌握了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请几位学生起来回答。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三角形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
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例1。
1.做一做:
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
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知识点2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两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提问:老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标出与高相对应的底。
提问:三角形可以作出几条高呢?
学生动手尝试,讨论回答。教师请学生指出每条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底。 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知识点3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例2
做一做: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边框,分别拉一拉边框,你有
三角形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例1,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含义。
2.探索理解三角形底、高含义,掌握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基本技能。
3.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作业设计:
(1)画一个底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三角形。
(2)画一个底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3)画一个下底为4厘米,高为2厘米的等腰梯形。
三角形。如果梯形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______厘米、高是______厘米。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出三角形
1.在古今建筑中找寻三角形。
2.提问: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的定义
动手画三角形
1.活动要求:
(1)在作业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画的?学生汇报,师在学生汇报时板演,画三角形,引导学生说出“线段”、“连接”、“围成”等。
3.学生尝试说出三角形的定义。
4.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1.认识各部分名称
a.边: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b.角:两条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c.顶点:这个角上的`顶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请学生找一找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给三角形起名字
为了表达方便,用任意的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例如:A、B、C,那它就叫作三角形ABC,可以记作△ABC 。
(三)自主探究三角形的高和底
1.谈话思考三角形是否有高和底。
2.自学第58页的相关知识。
3.自学要求: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怎样画出三角形的高?
(3)顶点和对边的认识。
(找出相对应的顶点和对边两个重合一条直角边和顶点所对的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和顶点重合)
注意:虚线、垂直符号、“高”和“底”。
(4)判断图中是三角形高的打“√”,不是的打“×”。
(5)想一想:三角形能画出几条高?
三、练习巩固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
2.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A
高
B
C
底
三角形课件 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能够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关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欣赏的意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 摆三角形
(1)(课件演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看这些事物中都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欣赏两遍)
(三角形、圆形、梯形……)
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2)(准备小棒)现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听要求:请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摆一个三角形。(生动手摆三角形,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
(1)师拿出准备好的插接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
师拉动长方形,问: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化了,说明它不稳定)
(2)拉一拉刚才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没有变化,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三角形的特征
1. 什么是三角形
刚才我们动手摆了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认识三角形了吗?
出示:
手势表示哪个是三角形?
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围成”)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猜测: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什么?(边)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3条边)
每两条边线段的交点叫什么?(顶点)三角形一共有几个顶点?(3个顶点)
仔细观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之外,还有什么?(3个角)
谁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生回答师板书。
三、三角形的分类
1. 分类
2. 刚才大家表现非常棒,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那现在看看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么样?
出示六种三角形
看要求:(课件演示)给这些三角形分类:
要求:
(1)给每类三角形取个名字。
(2)小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取名?
生运用学具小组合作,老师巡回指导。
生汇报,师总结板书:
锐角三角形 1个? 3个?
直角三角形 1个
钝角三角形 1个
3、小游戏:
猜角游戏 师只露出一个角,生猜这是什么三角形?
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四、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考考你:
选择: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 )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A有一个角是锐角 B有两个角是锐角 C有三个角是锐角
判断:
(1) 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里都有两个锐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
(4) 有位同学看到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就说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三角板、礼物盒(内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作业单(每人2份)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摇一下)咦!里面有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答。师:那让我们来摸摸他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生答。师: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蒙眼睛,谁愿意帮帮老师?准备就绪,宣布活动规则:将你摸到的东西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大家能够根据他们的性质准确的认出他们,三角形大家也能够认出来,但是今天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三角形,看看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板书课题)
二、情境导入
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生答。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三角形形状的东西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知道吗?生答:红领巾。师:没错,是红领巾(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就把同学们的红领巾画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它有哪些特点(黑板上画三角形)。
三、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三角形,你能看到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数一数你刚才画的三角形有几条线段?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老师这的几个三角形都是几条线段?是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摆成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那什么叫三角形呢? (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
师:请你们帮助老师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练习题)
3、学习三角形的命名
师:通常我们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用字母分别怎么表示? 指名说一说。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怎么画平形四边形的高还记得吗? 请一生上台给平行四边形作高。
师:三角形也是有高的,我们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和画法)
5、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要求学生在作业单上画出三角形制定底边上的高。指名学生展示,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2)分析强调直角三角形搞得画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思考: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几条高?(3条)
四、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深层次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自选作业单上一个图形,画出它的三条高。(有能力的同学请把三个都画出来。)
三角形课件 篇15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添加合适的辅助线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什么角?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0°,求它的顶角度数
引入新课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15cm和6cm的两部分,求这三角形各边的长
学生可能利用算术的方法,计算出腰长为10底边长为1.也可能算不出来,这里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在图1中,AB=AC,D为AB的中点(即AD=DB),设AD=xcm,则AB=AC=2cm(中线定义).由AC+AD=15cm,得
2x+x=15
解得x=5,……
本题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得的,此法对于某些几何计算题来说,简捷而有效
新课
例2已知:图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欲求三角形各角度数,只需求出∠A度数,把∠A度数作为一个未知数x,则∠A=∠1=x°,∠2=∠A+∠1=2x°,∠ABC=∠C=∠2=2x°。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于△ABC,求出方程所对应的几何等式:∠A+∠ABC+∠C=180°,即可得出关于x的方程
例3已知:如图3,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要作AF⊥BC即底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这是证明的关键所在),并告诉学生这是等腰三角形中一种常见的辅助线.利用这条辅助线就很容易证得结论。并说明,这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来证明的题目
小结
1.列方程解几何计算题是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解法,在这种解法中,寻求几何等式(如例2中∠A+∠ABC+∠C=180°)是基础,把几何等式的各项转化为未知数x的.代数式是关键(如∠A=x°,∠ABC=∠C=2x°)
2.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要灵活运用
练习:略
作业:略
思考题:例3中辅助线改为△ABC的顶角平分线AF,写出证明过程
四、教学注意问题
1.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灵活、综合应用,防止依赖于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思维定势
2.要防止“三线合一”性在应用中出现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