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画观后感汇集十一篇

2024-09-26 12:36:08 画观后感

【#实用文# #画观后感汇集十一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欣赏名画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观后感 篇1

艺术是什么?几年前的我,还对那些被称颂为艺术的东西敬而远之,对那些莫名其妙的音乐与画作敬而远之;如今的我,渐渐开始明白,艺术,只是让生活变得美好的东西。

所有艺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让人舒服、让人喜悦、让人向往、让人追忆,亦或者让人感悟。

在阅读《离世界名画一厘米》这本书,作者齐晓晶更是告诉我,艺术,其实是一个个讲述给人们听的故事。画家与作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用文字来表达故事,一个用线条与颜料来表达故事。故事可以浅显易懂,也可以深奥晦涩,就如同不同风格的画作一般。不该以古非今,或者以今非古。

在《离世界名画一厘米》一书中,作者齐晓晶细致讲解了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时期一共十五张名画的故事,仔细分析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画这个,他想要表达什么。

书中没有让平常人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作者对画作中细节的讲述,让读者对这些名画更加深了一番印象,对它们背后的故事再难忘怀。齐晓晶,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少儿阅读与童书评价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北京青少年美术馆特聘专家,马蒂尼美术馆艺术顾问。另著有《原来你是这样的艺术家》。

说起来,《离世界名画一厘米》中的许多画作,我之前已经在不同地方中都见过了,而且大多不止一次,但阅读本书,我仍是受益匪浅。例如在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波提切利所画《春》一篇中,中间是爱神维纳斯,因为这幅画作,是为一场政治婚姻而作的贺礼。画作的委托者,正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望的家族——美第奇家族之首洛伦佐。他的侄子,将要迎娶一个敌对家族的女儿。

图的右边讲述的是风神与克罗莉丝的故事,并且在一张画面上,作者极为细致巧妙地表现了克罗莉丝日后的模样——花神芙洛拉。两人一开始的关系可能并不融洽,但是日子久了,芙洛拉还是有了幸福的样子。

“波提切利用这种表现方式,来安慰忐忑不安的年轻新娘,祝愿他们的婚姻最终会幸福美满。”

而画面的左侧,是众神信使墨丘利和美惠三姐妹。信使墨丘利手拿神杖指向天空方向,可能是在驱散乌云,也可能是向众树传达春天的讯息。而美惠三姐妹,穿着轻薄的纱衣起舞,表现了一种极为美丽的动态画面,喜悦欢愉的主题。

画面的最上方,则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的箭头,指向美惠三姐妹。象征着爱情的到来,尽管这样的爱情之箭目前还是一种茫然的状态。但相信,结局还是值得期待的。

在《离世界名画一厘米》一书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故事。术并不遥远,正相反,比起浩瀚如烟的史料文献,比起晦涩难懂的哲理巨著,它通常会以更生动直观的表现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用丰富的`修辞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那么,绘画艺术则是用细腻的线条和色彩明暗的变化来呈现作者心中所思所想。《蒙娜丽莎》是人的复杂,《雅典学院》是真理的求索,《宫娥》则是表现小公主的纯真活泼。

艺术,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这种思想,常常又是在故事的触动之下产生的。所以,读懂了名画背后的故事,也就明白了它为何成为艺术——艺术,归根结底是希望人能变得更好。

艺术想要表达的无非三种,或是真实,或是善意,或是美好。

画观后感 篇2

4月7日,我们学生记者团有幸被邀请到职业·传媒艺术学院观看毕业生作品展,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观看画展,对于内行人来说是轻松愉快的文艺欣赏,对于外行人来说,是高尚的娱乐,而对于我来说则是二者兼备。画家办画展,是将自己精心创作的艺术展现出来供大家欣赏,我们去看艺术展却是件很值得欣慰的事。其实画展我也看了不少,因为我也是偏爱艺术的,这次的毕业生作品展我又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我是个很感性的人。然而这种感性在我看煽情故事片时是丝毫不起作用,因为我知道那是假的,我却经常在不经意的瞬间让我鼻子发酸,尤其是音乐或者电影,那种直击灵魂的声音或者画面让我抑制不了自己的激动,艺术展上那些异彩纷呈的作品也正是如此,才叫人流眼泪。其实说画展的细节,并不是特意策划的感人,而是它所刻画的美,真的是令人窒息,那完全是梦幻世界里的美丽,不是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够勾画的画卷。

比如《 没有空气就等于没有生命》太美了,实在太美了。在静谧而又空旷的幽谷里,森林的须叶、湖水的波光散发出泛蓝的`光。画中的自然世界如此美丽,当美丽被人类任意撕毁践踏只剩几个枯树时,尤其会感觉到它的脆弱与观者心中深深的痛惜。

程伟等一等奖作品《木兰湖景区规划》(环境设计),单从生态的保护问题上来欣赏,它体现的是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平衡,借鉴和吸收现实生活中旅游景区的经验和理论成果,针对旅游景区现状,较全面系统地刻画了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案,构建了旅游景区的结构体系,系统地勾勒出旅游景区展示方式、目标、任务、内容和规划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不仅仅对于旅游景区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艺术角度来看,色彩的搭配,图片的部署也称得上是艺术史上的一大杰作。

一幅叫做《前世情未尽,今生缘再续》的画则是一件颇有诗意的作品,作者在一座古城为背景的画上加上2008奥运会徽,一艘船上浅浅的写着“前世今生”。整个画面淡黄和淡紫勾勒,看似浅淡却使得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细腻,焕若新生。虽然整件作品在表现方式上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独特思考,以及作品本身的诗意气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画观后感 篇3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绘画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绘画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绘画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画观后感 篇4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陈嘉庚画展。参观之后我对陈嘉庚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他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20岁时,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儿园、医院、科学馆、图书馆的集美学校。并成立教育推广部,前后资助福建省20余县、市70多所中小学的办学经费。

陈嘉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终其一生,全力支援祖国的革命、抗战及复兴活动。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又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

了解陈嘉庚先生的经历后,我的心中充满了崇拜的`感情。崇拜他不是因为他的富有,也不是因为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而是因为他的精神。诚信果毅、疾恶好善、爱国爱乡都是我所需要认真学习的。

作为一名厦门人,我因陈嘉庚先生而骄傲,我会把嘉庚精神讲在口中,握在手中,铭记于心,让嘉庚精神得到发扬。

画观后感 篇5

世界名画是人类文明的一笔独特财富。它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了古老的历史,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凝结了深刻的思想。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可能无法直接用语言进行交流,但名画却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因为通过这些名画,人们更增强了认识世界的好奇心:它画的是什么?想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画成这样?可以这样说,名画背后,其实连接的是另一片广阔天地。

中国对世界各国绘画名作的介绍从20世纪初就已开始,那时,不仅有专业的美术史家从事写作,而且还有诸如《良友》之类的流行杂志定期进行报道,从而逐渐使维纳斯、蒙娜丽莎等著名的美术形象在中国民众中间普及开来。人们喜欢这些形象,因为它们是美的,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而且围绕它们还有不少有趣传奇的故事。现在,经典的世界名画仍然没有失去它们的魅力。对于它们来说,时间只是放在天平另一端的砝码,越增加越可以显现出名作本身的分量。虽然时光逝去,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渴望了解世界名画的心情却并没有改变。

不过,名画的价值并不只在于要让人知道它,那样的话,它们就成了一连串孤立的、没有任何联系的名单。能够记住一张画的名字,流利地说出它的作者、流派、风格,这当然是很好的事,可仅仅了解这些还不够,因为那只是增加了观众的知识而不是对艺术的体验。要想在名画与观者之间真正建立起沟通的渠道,不仅需要用眼睛来“看画”,更需要用心来“读画”。有人说,画不就是用来看的吗?怎么叫“读”呢?这其实指的是一种对待名画的态度以及如何理解它的方式。形象要比文字来得直观,只要眼睛一扫,画面的全貌就会尽收眼底,然而这也带来两个问题。

作者以细腻生动的文笔,分析了从古至今的艺术杰作的成就和其产生的历史、心理动因,在读者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艺术精神的大门。品读本书,你将会和冰河时代的史前人,和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首领们会晤;你将体会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精神、哥特式艺术的精髓、巴洛克艺术的力度、洛可可艺术的情调、新古典主义艺术的风格、浪漫主义艺术的风采、写实主义艺术的菁华、印象派艺术的光影魅力、现代主义艺术的新意之所在;你将领略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贵支、普桑、安格尔、哥雅、莫奈、马奈、毕沙罗、德加、塞尚、凡·高、毕加索、达利、马蒂斯、蒙克、康定斯基.米罗等这些艺术史上不朽的大师们创作的狂喜和艰辛。

品读这本书,你将领悟世界名画的'精髓之所在;你将体会经典背后深刻的故事;你将领略艺术史上不朽的大师们创作的狂喜和艰辛……从远古到20世纪代表西方艺术最高成就的100幅旷世杰作,引领你步入西方艺术的灿烂殿堂,把握西方艺术的精神。

求知是无止境的,欣赏名画也一样!当然这样的看有“快餐”的痕迹,但是作为普通的美术爱好喝了解,它减少了观者了解作品所需的时间。就好比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第一面只是印象,再多说几句话才能知道是否投缘,而深入认识对方还要看遇到困难之后的世故人情,最后,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段里,最初的印象才固定下来或者得到改变。相处的时间越长,了解的机会也就越多。

这本书就是引导观众来如何“读画”的。作者一方面运用其专业知识,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将每一幅名画所涉及到的重要问题都娓娓道来,其中既包括对名画产生背景的梳理,也包括对画面内容、技法的分析;与此同时,作者还把一些复杂的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考融入到对事实的叙述里。相信这本书对于渴望接近世界名画的读者会非常有益,因为它不仅告诉读者哪些绘画作品被世人视为经典,而且向读者阐述了其被视为经典背后的原因,以及应该从怎样的角度理解名画。

求知是无止境的,欣赏名画也是一样。

画观后感 篇6

今天在业余美校的课堂里,老师带我们临摹了一幅《塞纳河的早晨》,上面画着塞纳河边停泊着的几艘帆船,远处是红色屋顶的农舍,岸边的芦苇和大树,最好看的是河水里的倒影,仔细看这张画,只见画面上阳光灿烂,照射在每件物体上,漂亮极了。我问老师这张画是谁画的,老师说是印象派大师画的,老师见我感兴趣,递给我一本《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画》,我翻到印象派画家介绍的那一页,仔细读起来,原来印像派是十九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力求真实的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十六世纪以来狭义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莫奈、马奈、雷诺阿等。在印象派画家的笔下,灿烂的阳光和微妙的投影被引入画面,欧洲绘画从此变得生意盎然。

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更加喜欢印象派的画了。

画观后感 篇7

在春雨的抚摸后,空气更加清新,万物更加富有生机。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随着父母来到了美术馆门口,准备参观美术馆。

我们随着人群排起了长队,而我的心情也十分激动,每当想到我马上就能看到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时,就恨不得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我又看了看别人,他们也与我一样,把心情挂在了脸上。

很快,我们便进入了展厅。虽然展厅里人山人海,但是秩序却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与画中的人物交换眼神。我也来到了一幅油画前,来欣赏它。

这是一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油画。可当我走近了它,仿佛身临其境:在烈日的照射下,有一片土地,已经干得不能再干了。人字形的裂痕到处都是。这时,太阳并不像人们赞颂的那样温柔、可爱,而是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在不断地搜索着食物。就是在这没有一点儿水的情况下,奇迹发生了!一丝绿色竟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这是一颗嫩绿的小苗,它的`枝叶翠绿欲流,好像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吐露出来

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我的心就像在一万只鼓同时响起,完完全全地被震撼了!这一幅平凡的画在我心中确是伟大的。它让我突然明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它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希望,而是顽强、不屈服,为了生命的重生,它在不断地努力着。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蓬勃向上生命。但是,我还看到它在地下的痛苦和挣扎,它在顽强地拼搏着。阳光总在风雨后,没错,当它舒展枝叶时,心情是多么激动。

就是这样的一棵小苗,它的精神让我们永远顽强、永远努力、永远向上。

在回家的路上,我带走的不仅是著名画家们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特点,还是一颗幼小的种子,他正在泥土里不断地挣扎,不断地拼搏,不断地生长着。

画观后感 篇8

今天早上,听爸爸说要带我们去参观一下老年书画展,我们高兴的欢喜雀跃,兴高采烈的跟着爸爸走了。

我和妹妹跟在爸爸的后面,走到了老县政府院子的西边,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绿化带,还种植着许多棵四季桂,在绿化带的前面,有一栋不高的楼房,只有两层。我们上了二楼,到了一条走廊里,这条走廊里正面是宽敞明亮的窗户,里面是一方洁白的墙壁,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幅书画,参观书画展的人可真多呀!这些书画的种类可真多啊!书的形式有:楷书,草书,金文,隶书,大篆,小篆……画的形式也有很多:素描,油画,水墨画,水彩画,工笔画……。听爸爸说,这写书画全都是退休老干部们的作品。忽然我在众多的作品中,看到了一幅非常奇特的字。这幅字书写的是一个特大的‘福’字,是草书。它的奇特之处就是上下左右皆是字,左边的偏旁像个‘多’字,左下面,像个‘才’字,右边像个‘寿’字,右下面像个‘田’字,合起来组成个了‘多才’,‘多寿,’‘多田’‘多福’。我们再看看另外一幅画吧!这幅水彩画,名为‘和谐家园’,画的是一群鸡,有的.是公鸡,有的是母鸡,还有的是小鸡。你们瞧,有一只母鸡孵在鸡蛋上正在孵小鸡呢!那堆鸡蛋中,有两只小鸡的头刚从鸡蛋的缝隙中伸了出来,还有几只小鸡在空地上嬉戏打闹哩!还有一幅书法,写的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诗《从军行》,笔法遒劲有力,是草书写的,展现在眼前的是满纸的烟云,看到这幅书法后,不禁令人联想起茫茫的大漠,一望无际,荒芜人烟的景象。

啊!这些书画可真好看哪!可是,如果没有这些退休老干部创作的书画,我们能欣赏到如此精湛的作品吗?!同时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的国家涌现出了这么多的艺术家。

画观后感 篇9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看过动画片吧!那么,你们知道一部部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吧!我们首先来到了动画艺术长廊,那里面的动漫人物令人眼花眼花缭乱,图片介绍贴满了走廊,数也数不过来。我们听着制片厂的阿姨介绍,不同年代制作的一个一个动画片。原来,我们一些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从这里诞生的:宝莲灯、大耳朵图图、葫芦娃、小鲤鱼历险记、隋唐英雄传……

接着,我们,来到了模拟录音棚。风声、下雨声、打雷声、还有马蹄声合在一起,变成了交响乐。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来的吗?风声是用可以旋转的.木轮下面放一个塑料袋子,转起来会发出风声;下雨声是用竹筐上面放些黄豆,洒下来会发出下雨声;打雷声是用一张大大的硬塑料纸,甩起来就会发出打雷声;而马蹄声,是由两个木锤敲打在小碎石上发出哒哒的马蹄声!

然后,我们观看了《白玉堂》全景展和《西岳奇童》摄影棚。我们看了叔叔阿姨画的分镜头,一个动作就要画好几张分镜头。阿姨拿出一本订起来的纸,她慢慢地翻,连起来可真像一个动作。阿姨又拿出一张纸,上面有两个图画,说:“这两个图画都是原画,把这些原画连起来,就成了动画。”接着,她用放影机在后面摇,我们在前面观看动画片。

最后,我们来到制作车间。旧时的动画片是用拍摄机拍的,每秒要拍12张,普通的一集动画片要拍两万多张,这些都是叔叔阿姨辛辛苦苦用手一张张画出来的。听到这里,我们大家都不约而同惊讶起来。我们还去看了叔叔做的动漫角色给它们上色,动画的合成……

参观结束了,我们还在美术制片厂放影厅,观看了两个动画:狐狸请客和小蝌蚪找妈妈。笑声回荡在整个剧场……

画观后感 篇10

你看过长60米的画卷吗?你听说过75岁高龄的老先生能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一年的时间画完吗?似乎不太可能,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招仕波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它仅仅用了一年长的时间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中国的水墨画画了下来,招仕波老先生曾说过:“我在石湾生活了近50年,对我来说石湾是我的第二故乡,石湾这几十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使我产生了画《石湾风采》的灵感。”

是呀,石湾这几十年来的变化之大,怎不令人惊讶?昔日在东平河上只有几个小码头,现在架起了几座漂亮美观的大桥;昔日矮小的.厂房,变成了高大崭新的办公楼;昔日简陋的楼房,农舍和农田,全变成了高大的楼房;还有漂亮的陶瓷城和佛山候机楼,热闹的贸易中心,这都是时代的新变化。不过,也有从未变过的,就是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南风古灶就有几百年的历史,里面直到现在还生产着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许多的海外学生专门来这里学做陶艺,除此之外,石湾还有南国陶艺之都的美名。

看完画展后,我知道了,在这几十年是党带领着人们逐步走入富裕的生活,许多建筑物都是石湾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作者还从栩栩如生的画卷中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另外,我还从作者那里发现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那就是—坚持。

画观后感 篇11

作为艺术欣赏课活动的一部分,上周四,我和我系的师生一起来到江西艺术中心参观陈丹青画展。几个小时后,每个学生都认真欣赏自己喜欢的绘画,收获了很多。

舍斯托夫说:“人是向现实转变而尚未完成转变的可能性。”时间、友谊和艺术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以三位画家相识40年的故事和作品为主线,讲述青年理想、油画实践轨迹和艺术友谊。在过去的40年里,上海三位老朋友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和变化:林旭东从油画转向版画,然后转向电影,回到油画;陈丹青的绘画和写作生涯为公众所熟知;韩欣从上海、美国和北京的艺术之旅是一个青少年成长为自由画家的典型例子。在40年的故事中,陈逸飞、刘小东、贾樟柯是这三位画家长期友谊的见证人。三位老朋友的陈述给了我们进入时间隧道的机会,目睹了自学一代如何成为人才,为今天的艺术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对比和反思。

展厅入口处的一张大黑白照片是三位老朋友20年来骑着自行车穿过上海的巷子,笑得很开心,就像他们年轻的时候一样。那是动荡的时代,岁月荒凉,他们躲在角落里听苏联录制的欧洲古典音乐,自学绘画,互相开玩笑,在20世纪90年代,三个人走自己的路,在新世纪,聚在一起画画,听歌曲,仍然互相开玩笑??在展厅里,40年的时间变成了物质和文字,在展厅的墙上交错并置,在灯光下显得非常安静和明亮。

门头两侧的墙上是三位老朋友的三篇自述。作品从左右两端挂在展墙上,按年龄顺序分段延伸到展厅深处:从20世纪70年代三个自学青少年的自画像和欧洲名著的临摹开始,结束了他们自己的写作和创作,每个展厅印在墙上的解说文字,关于绘画和人。陈丹青和韩辛各写了十余段,林旭东只写了三段。另外,一半以上的画都配有图片,韩辛和陈丹青各占一半,这是两个字多的人,一个喜欢听表扬,一个愿意表扬。

林旭东写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迎头遇见了病后的丹青和父亲。以后开始你来我往地的时候经常见面。有时他会和父亲或弟弟在一起。他的父亲和弟弟形象英俊,经常成为丹青作品的对象。后来,丹青画的康巴人在骨骼结构中也有他们的.影子在他这几年的画中,我对他的印刷素描有了更多的感受,这是他在美后期形象并置的延续,但不仅仅是游戏的概念,更是他的真诚,岁月的沧桑,世事难料。画家只能保留这些旧画册。在无人欢呼中,他有一种冷静和冷静,主题在平静中被超越:在一笔一划的玩耍中,他创造了一个地方来安放自己的生活韩辛画了很多,水粉画,画的大多是风景和静物画。

在展览中找到他们的“进步”和“退步”,或者比较谁画得更好,是无聊的,是观看和认知的障碍,因为展览的意义,是三个独立的人如何处理情况,如何与自己的爱和才能纠缠,如何在不同的时代“画”,“如何画”和他们顽强地坚持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尽管爱遇到了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提醒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这个展览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作品,单独看一个作品,一个人的作品,一个时代的作品,没有看到这个展览。

绘画是画家的终身教育,视野是基本条件,视野通常指向他人的作品。事实上,他们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并赋予他们对绘画的理解,这是一个让作者成为观众的展览。

推荐阅读

上一篇:敬老爱老课件锦集 下一篇:实习生工作总结(汇集17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