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热门#】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11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电影《言叶之庭》的精选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1
《你的名字》是由新海诚执导的一部日本动画电影,主要配音演员由神木隆之介、上白石萌音担任,人设由参与过《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的田中将贺担当,作画导演是曾创作过《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的安藤雅司。如此强大的制作团队,奠定了《你的名字》的不平凡。
新海诚真的到了一个高度。片中各种插叙倒叙手法的炫技,真是"乱花渐如迷人眼",却仍让人感觉到自然,对人性的理解以及整个故事架构表现得几近完美,功底深厚。这部片子抛开了画面,吸引人的是他的故事架构和完美的表述。
女主叶,很不喜欢自己生长的小镇。"我受够了这个小镇,又小又挤,什么都没有,小酒馆也只有两家。"、"没地方招人,也没有女人要嫁过来。"、"毕业以后,我要去东京。"过了吃奶依恋期,忘了"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欢笑,大多数的我们,都曾一遍一遍幻想过逃离。
离开破旧闭塞的小城市,想去北上广闯荡,那里的车水马龙,喧嚣着大城市的繁华;那里的灯火璀璨,照耀着如梦般的奢靡。就像,女主第一次穿入男主身体,看到自己身处梦想中的东京,高楼大厦,地铁穿行,还有装修洋气的咖啡馆她一脸花痴地形容:"东京到处都像过年一样热闹。"可是,当小镇面临彗星被撞的`危险时,女主比任何人都要心急,怀着"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雄心壮志,为了拯救小镇的人,她跟小伙伴跑去炸发电站,在街上大喊疏散人群,甚至狂奔到父亲面前,极力争取。为了这个她"受够了"的地方,她依然全力以赴。
我们很少会像以前的人,浓烈地感受思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成了很远古的情绪。
很多人说,这部动画片是给所有单身狗的精神,新海诚用一场不管不顾的爱情,温暖城市中每一个仍然愿意相信爱的人。对爱情的细腻,暴击了形单影只的人。男女主角之间,隔着三年时间的交错,因为消除太快的金鱼记忆,而不断纠结于名字的情节,不免想到《千与千寻》。
当年保暖思文艺的男主,变成了穿西装穿梭面试的待业青年,依然念念不忘地继续寻找。他和女主的错过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从现在开始,能接吻就不要说话,能拥抱就不要吵架,能行动就不要发呆。泷与三叶的这场爱情,拥有最厚重的外壳,彗星撞地球这种事,可不是天天都有的。但他们的爱情本身,是很纯粹的简单,不必问"你喜欢我吗?"不用追究"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恋人间的你追我赶,你试我探,在这里统统没有。最纯粹的喜欢,就足够我拼尽全力去追逐,哪怕"上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火,然后走过来,陪你一起。你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你快步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你带着你的热情,你的冷漠,你的狂暴,你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无理由的相信,走得上气不接下气,结结巴巴地对TA说:"你的名字是。"
《你的名字》让当年的"美好"长大,在"现实"里继续存活。我们在《你的名字》里看到了《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未闻花名)《千与千寻》、《穿越时空的少女》、《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甚至是男女主始终无法触摸到彼此的《萤火之森》。当年宫崎骏的观众都已经长大,满脸稚嫩的少年少女们变成了大叔熟女,老练地穿梭在楼宇森林里。我们都很难再有当时当日看电影到鼻酸的难过,也很难再有为重逢捏一把汗,憋尿憋到瑟瑟发抖也不愿意挪窝儿的紧张。
宫崎骏认为命运感的爱情,才是时空旅行的意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爱情比死亡遥远》,在死亡和爱情面前,灵魂是赤裸的,没有遮蔽,也没有装饰。人与人,到底要跨过多少山海才能够在一起?在遥远的时间与空间之外,是否有一个未来注定和你有际遇的人在同样期待着你?我一直在想象有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由此,距离成为了爱上一个人的理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爱情发生在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因为在他的身上,有你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新鲜气息。那股气息,将你深深吸引。
发生过的事情不会忘记,只是想不起来了而已。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2
在网上无意间听了久石让的这张OST,然后寻找电影,发现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大大的好评吸引我。从电影开始到结束充满了忧伤的大提琴声,是那样无比的温柔,巨大的孤独感,让我想到了日本的另一部作品《菊次郎的春天》。日本人对人性的感知和认识是如此细腻而深刻的,我们时刻都想安慰这个躁动的世界,抚平内心的脆弱,这样的一部电影,让我对“死亡生命”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记得在高考那年,我独自到北京参加考试,那时外婆已病危在床,每天的治疗让她面目苍白,麻木冰冷。回家的路上,眼皮一直跳,冰冷的硬座让我产生强烈的畏惧感,当我发信息询问父母谁来火车站接我时,爸爸只是回了声表哥,那样不祥的预感围绕我整个思绪。下火车的一瞬间,我看到了哥哥胳膊上带着的黑布,内心的难过已经让我无话以对,一路没有掉眼泪也没有说话。到了医院我看到亲人们都坐在长椅上等待,看到妈妈那明显哭红的双眼,也无法给予安慰。过了很长时间,外婆被从一个绿色的大门里抬出,舅舅和姨妈们主动上前,那震耳欲聋的哭喊声吓醒了我,原来身边的亲人离你这么近,却从此感觉如此的遥远。想到外婆小时背着我上幼儿园,明明有气喘却从不放弃,一路喘着粗气的声音至今还回荡在我耳边。当一个人真正的离开你,回忆会不停的找你,直到你被悲伤压抑的无法自拔。
电影中三段对话记忆忧心:
第一段:小林和社长在公司楼上的那段对话。
那是我老婆5年前死了,夫妻总有一天会因为死亡而分别 ,被留下的人是很痛苦的 ,把她弄得漂漂亮亮的 送走了她 ,她是我的第一个客人,她死后我就开始做这份工作 。生物吃着其他生物生存下 对吧,它们倒是不同 ,不想死的话 就有吃 ,吃的话 好吃的才行 ,好吃吧 ,好吃 ,好吃吧 ,好吃得让人为难。
影片中运用“海鲜之冠”的鱼白(即雄性河豚鱼的精巢) 告诉我们生命中的欢愉,享用鱼白是善待生命。这句“好吃得让人为难”也是别有深意,面对离开的人,我们的生活是有多奢侈。
第二段:在殡仪馆遇到一起洗澡的老爷爷,发现他是殡葬员。
死可能是一道门 ,逝并不是终结 而是超越 走向下一程 ,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 ,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 ,说着 路上小心 总会再见的 。
感动我的是老爷爷对澡堂的老太太最后说的谢谢,这句看似轻重的话语,显露更深的情怀。或许是在有生之年我们能够遇到的人不多,使彼此的人生更加完美的人更加不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再见只是现在是老爷爷按下了那个沉重的绿色按钮,送她另一扇门。
第三段:小林在海边送给妻子一个石头。
以前,人类不懂得文字的很久以前,据说人们会寻找符合自己心意的石头,送給对方,收到石头的人根据石頭的触感和重量了解對方的心意,比如,滑溜溜的石頭,表示心情平稳,凹凸不平的石頭表示擔心對方。
这个关于石头的故事在片子的结局小林的爸爸手里紧握着这样的一刻石头,潜意识里是送给小林,最后小林将着石头送给了自己还没出生的孩子。
小林温柔的对待每一个离开的人,即使背负人们的嘲笑,依然内心平稳。让每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如此的静美,如此安详。每一个动作都是艺术,每一个动作都带有情感。泰戈尔有诗云: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即是生,亦是死,如何面对死亡,才能活的绚丽多彩。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3
事实上,新海诚一直都不是我个人所喜欢的动画电影导演。他的动画总是充满绚烂多彩的画面,给人一种非常梦幻而不真实的感觉,唯美而忧伤,莫名其妙的哀愁。不过画面的美丽也算得上是新海诚的重要优势之一,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其在故事脚本上的弱势一直为人所诟病。
对于一部分影迷,包括我自己而言,一部电影的故事的重要程度要远超于其画面的美丽或者其他一切艺术手法。而新海诚导演的几部动画电影都有着同样的问题,过分重视画面的质感,而忽视了电影的故事性。比如《秒速5厘米》中漫天随风落下的樱花,《言叶之庭》中细腻真实的雨水。美则美矣,但故事总是让人接受无力。
不过这一问题被其最新作品《你的名字》所改变了。这部电影不仅仅有着新海诚标志性的美不胜收的画面,而且还在故事脚本上有了质的突破。画面与故事的尽善尽美,一起成就了这部电影。最终电影在日本上映两天拿下超过7亿日元的票房,被新海诚自称为他的最高杰作。
据新海诚自己介绍说,电影的故事来源于一首著名的日本和歌,歌词大意为:“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新海诚把这个梦中相见的故事更进一步地改编成为了一个两个人在梦中交换身体生活的故事,并加上了一个千年一遇的彗星重返地球的“末日背景”,这让整个故事变得有趣而吸引人了。
女主角三叶是一个生活在深山之中的乡村女孩,母亲早逝,父亲忙于竞选,自己与外婆和妹妹一起生活。小镇生活平淡无聊,三叶早已厌倦这里的一切,希望去往大城市东京生活;而男主角泷则是东京的一名高中生,与父亲生活,经常去餐厅打工,同样平淡而无聊的生活。
一切都从他们的梦中开始改变。
梦中的三叶进入了泷的身体,过上了她一直想要的东京生活;而梦中的泷则进入三叶的身体,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女生,勇敢地面对所有流言蜚语。就这样,他们不定期地在梦中交换身体,并给对方留下当天的日记,用文字互相交流。
电影中的这一部分非常有趣,同一个身体却是两个不同的人格,三叶变得时而内向胆怯时而勇敢帅气,泷也变得时而神经大条时而温柔体贴,这对他们各自的生活都产生了非常有趣的影响,更是让他们的朋友感到困惑。
在新海诚以往的电影中,男女主角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世隔绝般地孤独、思考、独自生活。而在这部《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终于一反常态,进入了像所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他们也被赋予了朋友、家人、同事这样的社会关系网,让这一切都变得更广阔和大众,不再是孤芳自赏般的个人情绪的展现。
少年与少女在时空之间不断地穿越,互相交流也互相影响,但他们始终没能相遇。
这一设定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但新海诚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彗星来临的“末日情绪”,更是让人大吃一惊。虽然电影的前半段,彗星的来临一直被作为是一种美丽的自然天象来展示的,直到最后才突然意识到彗星即将毁灭小镇的事实,这让整部电影的故事性更上一层,变得更加精彩了。
随着彗星的接近,故事不断发展,少年泷突然意识到好像在某一次之后再也没有类似的梦境了。他开始怀疑一切,怀疑这梦中的故事究竟是梦还是事实,梦中的那个少女到底存不存在。为此,他踏上了寻找那个梦中小镇的道路。
然而他所发现的事实不仅让他大吃一惊,更是让观众也同样惊讶。原来梦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穿越,还是一个时间的穿越。少女三叶是三年前的少女,而少年泷是现在的少年,他们共同做的这个梦的终极意义是试图拯救整个小镇的居民。
故事的最后,他们共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拯救了小镇。少女三叶终于在灾难之中活了下来,来到东京生活;少年泷也同样一直在东京继续生活。但是他们却互相遗忘了梦中的故事,忘记了那个不能忘,也不想忘的名字,只是隐隐记得一直在追寻的那个人。
要是以新海诚以往的调性,或许故事会就此结束,留下淡淡忧伤的结局,甚至会更催泪的让男女主角在人海中插肩而过却无法相识。但在这部电影中,新海诚竟然给出了一个Happy Ending,反而更加催泪更加动人。
冬去春来,地铁上的偶然一瞥,惊人的似曾相似的感觉,让他们互相寻找对方。可是见面之后,却又没有勇气说话,强忍着冲动,默默低头插肩而过,直教所有观众为他们着急。
直到少年泷一低头,一咬牙,大喊一声:请问,我在哪里见过你吗?
少女泪如雨下,微笑着说:我也是。
感动在这一瞬间达到极致,这种纯粹美好的爱情让人无比羡慕,少女心在这一刻都值得原谅,真是抵挡不住的美好。
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复,即使没有真正的遇见过彼此,但或许是在梦中。毕竟梦这种东西,醒来之后就会消失的。
享受梦境吧,或者珍惜每一个相遇的人,或者告诉我你的名字吧。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4
《东京审判》的结局,中国胜了,芳子死了。
芳子死了,她被喜欢自己的人射出的本应射入自己喜欢的人体内的子弹射中,然后死了。
又是一幕情感的悲剧,又是一个战争的牺牲品。
此时此刻,有多少仁人志士会不禁感慨:天下何如此?都是战争惹的祸!
战争断送了什么?断送了人民的幸福、安定,断送了国际的友好、和谐,当然,还有这——伟大的爱情!
不要说这样才能鉴证出这场爱情的伟大,伟大的爱情还需要无谓的鉴证吗?!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这不是芳子的问题,而是与芳子相爱的肖楠同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他何去何从?他应该自杀,随芳子而去吗?如果千万个肖楠一样因为战争失恋人的人肖楠一样因为战争失恋人的人们都去自杀,那么现如今中国的人口问题还会如此严重吗?他应该苟活下来吗?他会茶不思,饭不想吧。他会没有积极性吧。他会没有动力吧。他工作会萎穈不振吧。试想,千万个和肖楠一样的大萎穈不振吧。试想,千万个和肖楠一样的萎穈不振地工作会给国家,给社会带来怎样巨大的灾难啊!再者,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精神萎穈的人在街道上骑车,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自己摔一下不要紧,可是伤到花花草草怎么办吧?!
透过芳子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我们越发发现了战争的黑暗与罪恶。
芳子死了,上帝看了都会心痛。而战争这罪魁祸首,却日益嚣张在这片文明的土地上,它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美好的友情、亲情、爱情,它还要一点点地吞唾掉我们特有的人情。趁着我们还有人情,我们还可以说:我们对战争的厌恶,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若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制止战争、和平先行!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5
作为前几年比较火的电影了,我最近又重温了一下,每次看感觉都会不同,毕竟是不同的心境。影片讲述的是,在日本的某个小镇里,高中生三叶每天过着平淡的生活,她对于镇上的古老传统有着不解,这带给她了烦恼,在她这个年龄,是对于外界大都市的憧憬,她很想出去外面看一看。有一天,她和一个大都市的男生换了身份,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东京的街道上,周围都是一切陌生的场景,让她觉得很兴奋。而这时,那个大都市的男生却在一个深山小镇里,还变成了女生,两人就这样在梦里相遇了,刚开始的他们不知所措,有时又会变成自己原本的样子,有时又是没有预兆的变成了另一个人,于是他们就在本子上写上让互相都注意的事项,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但是他们很想知道对方的样子,就开始了寻找,由于小镇快要毁灭了,男女主奔跑着通过铃铛认出了彼此。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的时候,他们在车上就看彼此的一眼,就一眼,仿佛心中就有了答案,知道是自己寻找了很久的人,这让我很感动,是啊,有时候,很熟悉的人不用什么表示,一个眼神,就可以知道对方想什么,这难道不让人有感触吗?
我们有时会想着,是否可以给自己换一重身份,换成另外一个人会是怎样的,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假设,像影片中的两个人,他们的邂逅虽然让彼此意外,但却是美好的,影片就是因为这种朦胧又浪漫的.情感才让人们心照不宣。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错过生活中的很多人,当我们想回头时,却不知道以前的路是如何走过来的,忘记了想要记起来的人,迷失了心中最初的信仰,踩着鹅卵石一步一步的走着,却发现很疼很疼,因为没有了当初的热情,也没有了当初说要一直陪在身边的人,要是早知道这样,为什么不在有机会的时候紧紧的握住对方的手努力的向前奔跑着,不知道什么是尽头,那就永远不要放手,早就习惯了对方在一起,早就习惯了对方的呼吸声,习惯了对方的一切一切,真的要放手吗,真的要停止脚步吗,听听周围的人呢的呼唤,他们是那么希望能接着这条路走下去,虽然是一条荆棘的道路,但是会给你们力量,会一直陪着你们,或许,刚开始是为了梦想才在一起,但是慢慢的,是真的很喜欢了,喜欢散发魅力的自己,喜欢在身边支持的他们,不想慢下脚步,不像让他们失望,为了这些相信他们能一直走下去,一直抓紧对方的手,不放手。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6
在片中的幸福时刻几乎都在下雨天:雨中凉庭的温暖相遇和滂沱大雨的真心相对。
雨,隔绝了一般人的靠近,留给他俩美好的二人世界;雨,也是释放,当她碍于世人眼光对他口是心非时,漫天大雨彷佛无言的抗议;当她压抑多时的眼泪随着雨声倾盆而下时,也终于释放了内心的情感,放下一切朝他飞奔而去。大雨中的相拥而泣更是两人打从心底的释然,不管以后会如何?至少此刻当下,在心里那个人的面前,不再隐藏自己,不再说谎逃避。这是全片的泪点,因为我们都明白两人真心相对的那一刻有珍贵!而后,他们一起看见了雨过天晴的美丽彩虹。
看完本片后,突然对雨天生出了好感,特别在这炎夏午后,突如其来的阵雨如天降甘霖,清凉了燥热的此刻。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男孩的回答,打破了只有雨天才相见的惯例,也打破了彼此的界线,心灵真正融合。只要想见,就能见,一起走入人群也不分开。跨出艰难的那一步,爱就成了简单的事。时晴交替,其实才是人生常态。若无雨,燥热难耐,若天不晴,阴霾难散。晴雨都相见,也才有机会一起看到难得一见的彩虹。
我喜欢最后他在雪中凉庭读她自远方寄来的信。最寒冷的季节,最温暖的问候,两人在不在一起似乎已不是这段感情的关键。这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男孩带着初恋的情意温暖心伤的女子,与爱情有关,更与爱有关。有幸在生命中的雨季遇见真心陪伴之人,内心的阴霾与恐惧似乎也随之散去。短暂的相遇也因长久的牵挂成为生命中的彩虹,能被自己喜欢的人挂念着,即便不在一起,其实也从未分开过。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7
《东京审判》是在一种沉重而肃穆的气氛中缓缓揭开了序幕,黑底白字,简洁而富有历史的韵味,主人公有力而深沉的叙述,待人走近了那段仿佛已经在记忆中淡去封尘历史……
影片的开始镜头慢慢滑过战后日本的废墟,战后的废墟远没有断井颓垣的苍凉与忧愁,仅仅是悲哀,关于死亡,关于绝望。
影片的格调一直式缓慢而紧凑的。从法官梅汝璈先生严词对座次席位的争夺开始,影片便弥漫着那个时代真正中国人的骨气,想起梅汝璈先生严词声明我到这里不是为了愉快,想起他沉毅而坚定的面容,我似乎可以感知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人背负那段惨痛历史的沉重与叹息。
审判开始了,却推进的那样缓慢,大国的压力隐约的弥漫在这个本该绝对公正的殿堂,唇枪舌战,战犯们或自信满满或软弱无力或平淡无奇的无罪宣言随着辩护律师的理屈词穷恼羞成怒而分崩离析。倪征燠先生的辩论无疑是一个亮点,那样的义正词严,那样的睿智敏捷,让那些或傲慢自大或装傻充楞的战犯们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在电影中,始终穿插着法庭与社会,生活与战争。战争的阴影不仅仅笼罩在中国的头顶,更在日本百姓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无论是高呼“小日本鬼子”反战的日本军人——山口正夫,还是与中国人相恋的日本记者——和田芳子,又或是依旧为军国主义疯狂的日本青年——北野雄一……太多年的岁月,太多时光的阻隔,本来是繁花锦簇的乐融融的生活因为战争而变得苍白,无论是谁,战争都给他们以阴影,带走了青年的意气与梦想,留下的,是倾颓与迷惘……我并不想以狭隘的民族复仇心理来对待这场战争,它给世界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利益和公理的胜负那么简单,具体到每一个人,那就是撕心裂肺了。
让我最震撼的不是中国记者肖南与日本女子那蒙着不属于他们的沉重的爱情,不是日本青年举枪射杀亲人与爱人,而是在那个小酒馆,当美丽的老板娘轻轻哼着日本民歌,带着对战后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她天性中的纯良翩然起舞时,一颗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子弹射穿了她的身体。于是她就那样倒下去,灿烂的笑容还未来得及绽放便萎谢的春花般在战争所带来的阴郁中随风飘零。她那样倒下去了,满地的鲜血,她的眼中还有不甘,还有迷惑,她所向往的那种生活,那种升平是不是仅仅在梦中?
终于认定战犯们有罪了,然而死亡的判决却又成了争论的焦点。当梅汝璈先生据理力争的时候:“如果说,杯代表人类,水,代表了文明……”杯子在地上砸碎,水四溅,“文明史人类创造出来的,可如果人的生命都被无情的毁灭,那文明还从何谈起呢?”,当他沉重而缓慢地说出死难者在看着我们的时候,当他庄严而肃穆的划下选票同意死刑的时候,我只能保持沉默的坚守。虽然心知死亡的判决绝无悬念,我的心依旧随着法官们一个一个的投票,随着投票箱的打开,随着唱票者严肃而沉静的唱票而紧张仿佛我回到了那样一个年代,仿佛我站在那个厅堂,仿佛我是那些亡灵,仿佛我的灵魂为了那些死难者而祈祷……
影片的最后,法官一字一顿的说出有罪二字,当字幕出现:法庭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我曾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里是30万同胞的安息之地,当我看到那些死难者的骸骨、那些生者的沉痛的时候,我的心决没有因为处决了那些甲级战犯而感到丝毫的快慰,纵然他们死了千万次,谁又来救赎那些无辜的生命?谁来纪念那些没有墓碑的生命?
历史终将会成为历史,也许历史的沉重也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谁还记得那个年代那些历史时刻悬在我们头顶的利剑?我们记得的不应该是仇恨,而是那些岁月划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痕迹……
为了那场战争中的死难者,为了那些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的人,为了我们自己的祖国,我们应该牢记那段历史。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8
首先《言叶之庭》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也就是说是一部精致的电影。
讲的是一个姐弟恋的故事。
讲的也是一个虐恋的故事。
男主是个高中生,以制鞋业为梦想。
女主是一个很懂得鞋的女人,也就是说她对鞋子很有品位,电影中她的鞋子总是最漂亮的。
男主也就是那个高中生是个冷漠而又内敛的男孩子,不善于表达感情,也给人感觉不够温暖。可是他真心爱着女主,虽然年龄上比他大好多。看到有人说女主坏话和欺负女主他能挺身而出,因此被打伤了。可见他还是个有点男子气概的男孩子,不是很娘的人妖型变态男人。
生活的磨难自然不用多说,电影中有反应。可是最感人的一幕,自然是电影最后女主和男主在转角楼梯那个拥抱。在男主伤心失望的时候,因为女主说要搬去别的地方,在他绝望生气时,女主因为舍不得男主,而没有穿鞋,跑到男主所在的转角楼梯找男主。男主因为生气,而对女主说了一大串绝情的话,当时女主没有穿鞋,也就是说她需要一双鞋,而男主是以制鞋业为理想职业的,可见那一刻女主感到自己很需要男主,也对他有情义。于是女主能主动冲过去,拥抱了男主。这个拥抱,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
我想我是做不到的,也许你可以理解成是我被玩坏了吧。如果一个男人对我无比冷漠,即使我很爱他很需要他,我也会不开心,如果这个时候我跑去找他,他会训斥我10分钟,也就是说些很绝情的话。那么我的心理结构决定,我给不出那个拥抱,因为也许是被玩坏了,我只会无比伤心难过甚至绝望的转身离开。
其实我一直需要的是男主的那个主动的拥抱,温暖的关怀,和对我的理解。而不是仅仅深深的爱着我。而且我也不会像电影里的女主一样,在交往中,在男主对她不错时,说要离开男主,搬去别的地方生活。
也许我的这种爱是一种更温和更贴心的爱吧,我承认没有电影里的女主那种爱更有力量更有起伏。我需要的是一种温暖和理解,是一种爱慕和陪伴!我知道我喜欢过的人,骨子里都是有这些东西的,只是被社会摧残的学会了伪装,甚至彻底的表现出不同的样子。其实我也是一样,你看见的凶巴巴的我不是本来的我,是恨透了的我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9
《东京审判》——国人必看。为什么?冲着它的名字,想着它的内容,就足以让我、让很多国人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愤恨和爱国的冲动。就在前半个小时,我还在电影院里默默的体会着这部电影。现在,在刚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我没有做任何事,只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的感受和思考。这是值得留下的记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让我比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时候,几个主角义愤和激情的演说辞让我对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亲身坐在电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时候,整个过程却只有一种木漂于水的轻浮感。明知道这些历史足以让人的心感到压抑和刺痛,但是这些历史的负重却堵塞在咽喉处,缺少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让这些负重瞬间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淀——然而,没有!!!整个过程中,感受不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主义以及其伴随的杀戮、血腥给人带来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国对历史事件激辩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恶受到惩罚以及和平得以彰显的快感和激动。
总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重点情节: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汝?h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一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一是溥仪的作证;一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一是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时的情景;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然而,让我不太满意的恰恰就是这些重点情节。这些情节并没有深化和细腻,无法让人将感情投入,甚至是我这个满怀激愤、时刻准备投入情绪的观众都无法将感情沉淀下去。整个影片中其实时刻都存在爆发点,况且有刘松仁和曾江这两个老牌的实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然而,不知是编剧的原因还是导演的原因,这些情绪激动的演员却在阐述一些空洞的说辞,完全没有力度。这就好像朝你打过来一个大拳头,让你颤抖,让你恐惧,但是打到身上却没有想象得那么痛。
不知道是否导演的角度太过客观,却又极力的想用情绪来煽动观众,以至于在影片的拍摄中产生一种情绪上的矛盾。整个影片中贯穿的真实的历史胶片,以及不断出现的字幕,使得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让人有一种被人搔你痒痒但是又无法发笑的难受感觉。似想爆发,却如鲠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还有一点也存在着失误,那就是整个情绪的导线都是集中在中国法官身上。中国法官力争座次问题,中国法官说服大家赞同死刑,似乎整个的审判都是中国人在主导,都是中国人在利用大多数的权力来对日本进行镇压和报复。这样容易误导观念,误导情绪。
在演员方面:首先,溥仪的出场应该是一个爆发点。在这个情节上,应该是让溥仪用平静而朴实的语气诉说让别人气愤和窝心的事实,但是溥仪的表现更像是在做秀,有很着迹的伪君子的圆滑和无赖;其次,“小偷”和尚的回忆,情绪激愤是对的,但是他回忆的内容还无法让别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颤栗,应该换个内容并且继续细腻;再次,美国律师对东条英机的盘问是很不错的一个部分,有情绪也有内容;还有就是那个日本辩护律师,让他的辩护词更为卑鄙和狡猾一点,也许效果会更好……类似的小角色还有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体上的毛病——没有细腻和深化,只是粗线条的描绘和表演者的冲动肯定是无法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
不过,这些的表演者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现都比较到位。而且,这些演员从外形到气质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较符合,在选角上没有太大的参差,可以表扬。
另外,影片的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有不连贯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断裂的迹象。比如对东条英机审判的那个场景,镜头对准了东条英机的头顶处,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后下一个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国律师的脸上,如果从头顶处往下推进,再缓慢过渡到律师的脸上,效果会很好。不知道导演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疏漏,显然监制和剪切的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够。
总而言之,鄙人认为这部影片原本应该拍得比现在的更精彩,演员的表现总体上还是不错的,音效也还是有分量的,画面还算精致;但是剧本显然没有写到位,该入的不入,该出的倒是出的很开;导演、监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来,真的很平静,还会有一种很窝囊的感觉。不过,这部影片的意义以及本意还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电影这样的宣传手段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到国际社会面前。不过类似作品的后继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剧本的深度和力度问题,不要再浪费这些优秀的实力演员。
最后,考虑到配音的不真实性,鄙人觉得还是再重看一遍原声片比较好,也许没有加工过的声音会比配音后的更有震撼力。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10
每个人都会成为送别之人和被送别之人。存在与死亡,同样值得尊重。
——题记
这是一部描述生与死这一永恒性主题的电影。它诉说着人性光辉下的骨肉之亲,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职业拥有使命般的自豪。在生与死,放弃与坚持,理解与背离中凸显人性温情关怀,有笑,有泪,给心灵一种震撼的感动,细腻的触动。
讲述的是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他原本是一个乐团里的大提琴手,却因为乐团的解散而沦为失业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没有沉沦,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当他卖掉他心爱的大提琴的那一刻,他觉得有种不可思议的轻松,觉得一直以来的束缚被解放了。他自己曾经坚信不移的梦想,可能就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或者适合他的梦想,那一刻,他看清了他的人生,抛弃了大提琴的梦想却阴差阳错地进入入殓师这个让人甚至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行业。虽然一开始他无比排斥甚至感到羞辱与恶心,但是看到了让他无比动容的众生相:尸体腐烂却无人处置的孤寡老奶奶、长相美丽但实际上是男儿身的变性人、留下年幼的女儿而死的母亲、脸上印满后辈缅怀的唇印年老寿终安详死去的爷爷、穿着生前心爱的长筒袜逝去的老奶奶,他看到了人世中生死离别背后的人性关怀,逐渐体会到了入殓师这个行业的价值意义所在。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给死者化妆纳棺整理仪容,既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敬仰,也是给予逝去的生命最后一次在人世展示美丽的机会。淡妆浓抹,将厚重难言的情感在最后的一别中彻底地释放出来,这既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赞颂,也是对死的尊重与缅怀。男主人公逐渐在这份崇高的工作中找到了心灵的认同感,逐渐对入殓师这份崇高的工作充满自豪。但他的妻子却说出“肮脏”一词,因为无法接受而离开了他。大悟再次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局,这时的他刚刚说服了自己,却失去了他的妻子。
电影中发人深省的一幕是:大悟伏在桥边看逆流而上的鲑鱼。他弄不懂为何那些鲑鱼总要拼命地往上游走,尽管途中有大量的鱼尸体,它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游着。
“生命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回溯。”在这句经典台词中,可见,大悟已真正悟得入殓对于死者的间接性价值所在,真正懂得死亡的真正含义。死亡,或许让人猝不及防,防不胜防,或许死亡的到来让人悲痛欲绝,哭断愁肠。但我们不妨可以换个思考的角度想想: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价值,尽管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追求与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但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也就无畏最后生死与否的结果了。那么,我想我们大可不必为那些逝去的生命感到悲痛欲绝。曾经的存在如灿烂的烟火般消纵即逝,瞬间化为虚无化为灰烬。曾经如此灿烂地存在过,顿灭只为了更好地结束,然后再启程。一切在须臾中,顿时充满永生的大彻大悟,一切在消失中延生,一切令人恍然,悟然,慢慢释然。
终于,在澡堂大妈的死亡之际,大悟的妻子美香理解了她丈夫的工作。她看着丈夫认真耐心的入殓后,逐渐看清入殓师为尊重死者在最后一刻所带来的'温情,她被深深地感染了,逐渐明白丈夫一直以来不肯放弃的执着。
死亡谁都会经历,死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多样。入殓师是陪伴人们从人世通向死亡的过客,没有所谓的恶心,更言不上肮脏。入殓师做的只是帮死者整理着装,收拾行囊,为他送行,让死者给世人留下最美的面容,让活着的人永远记住死去的人。入殓,让死者拥有在人世的最后一次权利,让将逝的身体换上新装,让苍白的面庞涂抹上值得纪念与见证的色彩。我想,这便是对生命最崇高的尊重了。
我们总相信有天堂的存在,相信人死后会有来生,正如陪伴澡堂大妈多年的殡葬师大叔,他在火葬大妈前说过“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或许,这也是对生命热爱的另一种方式。活着的人不畏惧死亡,对死亡赋予崇高的信仰,相信暂时的死亡会换来生命的延续。无论怎样,只要活着,便应无所畏惧,好好地活在当下。
死亡,是一门哲学,也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对待死的态度足以反映这个民族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关怀。在死亡中领会活着的真谛,在对死亡的缅怀中获得活着的希望。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没有那么神秘,它是我们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你会死,我会死,我们大家都会死。但我们不应该因为死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生的必然后果而心灰意冷,消极面世。与其害怕死亡,不如尝试在短暂的在世时光里尽情地绽放。生有生的意义,死有死的尊严。其实,无所谓死亡与活着,人本应对生命抱以敬畏的态度,去领悟生与死之间过渡地带的大彻大悟。
为死入殓,定格永恒。是对生命最基本最崇高的尊敬。在生命的终点,有人为你梳妆打扮,洗去身上的污秽,让你以最美的姿态纪念曾经的一生,以最美的样子定格前生前世的安详与幸福,然后再开始下一段新的旅程。
为死入殓,定格永恒……
日语电影日文观后感 篇11
《言叶之庭》新海诚作品。其实按日文直译,应该是言之叶之庭。虽然莫名其妙却好是贴切。这是部动画,是画的,画的。背景画得华丽以极。人物却相比粗糙得很,像是刚准备上色,刚上好调子,好像没画完一样。因此,想起陈丹青《局部》里所说,一张画怎样算画完了?作者觉得画完了,表达清楚了,就画完了。
那么现在我们来说表达。整部动画无处不在的都是光,光,光。监督简直像是一个初复明的盲人。对光的感受细腻到分毫。像极了莫奈的印象派作品。天光,水光,叶光,艳阳下小雨蒸腾起的水汽,居然事无巨细地表达出来。
相反人物到更像景色的陪衬。充盈着环境的光影。但,要表达得却已经足够。初观影时只感觉到好似一种腐烂的气息,水草,沉积的池塘,腐坏的人世的味道。而当女主冲出房间的那一刻却神奇般地闻到了雨的味道。清新,凌冽,瞬间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了。我想新海诚真得是相当了不起。我以一个视觉唯美控的角度阐述了这部作品。而电影中表现出的日式传统文化的那种隐忍,隐忍,爆发。
那些个感觉,还是看官自行体会吧。另外,主角这清新的恋脚感真是毫无违和啊。最后,感觉,如果不是清楚明晰地认识自己,洞悉黑暗的人,是不会做出如此,光感满溢的作品的。拍摄画面直接曝光过度好吗。那么,推荐慢慢品味。如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