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老庄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9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庄读后感 篇1
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义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徳。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高养,日见其大而不耳。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善。余前年所以废驰,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看书须以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须速点速读,不必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オ人,皆以一做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
老庄读后感 篇2
《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我在大学里读过的,当时感觉受益匪浅。今天重新读,更有当初的感觉。
庄子的文章哲学思想深邃,读后很受启发。他的文章风格独特,想象丰富,文笔轻灵飘逸,语意深远,妙趣横生,可以说,他的文章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思想海洋中的奇珍。
庄子的文章结构错综复杂又富有情趣,在纷乱的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风格显得别具一格,极富魅力。
在《庄子》心得中,有很多地方都深刻揭示了生活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读后使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思绪会受到极大的'启迪。
读完庄子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应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实现人生价值。这样才不枉费自己的一生。
心得体会中的一些文章令人深思,也令读者懂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里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有些故事里蕴含的哲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明白。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老庄读后感 篇3
开篇首页原文讲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之文,看似汪洋恣意,无所归旨,实则细致入微,全无一点废话。这段话有八个字就从宏观的角度阐释了什么是养生。这八个字分别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所谓养生,实际上就是在运用我们的智慧,在“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中来回调节,来回平衡。
第二部分又借以庖丁解牛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
就如,我们已经用了十九年的刀口像是刚从磨刀石磨过的一样锋利,这是养生主的最高境界。像这一把刚刚出炉的'刀一样,不硬砍,不硬剁,不硬来,永远保持生命的健康,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
庄子的养生之道用现代的语言总结,就是十六个字:保重身体,关心自己,善待他人,活出质量。
老庄读后感 篇4
有人说学习老庄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那些积极入仕一路顺风的人往往更推崇儒家。连鲍鹏山都说“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见老庄的思想确实是可以消人忧愁,减人烦恼的。也许因为此,老庄的思想便被赋予了淡淡的消极。不顺,心烦乏时,老庄便是良药;顺意之时,又哪管道家是什么呢!
可是事物都是两面的啊。假使用佛家的机锋来解释,消极就是积极,积极便是消极。老庄也一样,淡泊名利、不求功名、不念生死、顺乎自然似乎是一种不追求,无追求,一种消极之心隐于其中;追求逍遥、释放本性、心随性至、坚守本心似乎又是千百年来文人志向的追求,又是积极的.。只不过积极入仕的文人追求功名,这便是儒家;消极避世、追求本心的文人回归自然,这便是道家。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儒道两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有追求,只不过追求的对象不同罢了。
可无论归隐之人如何说其此行为旨在追求本心,他们归隐的根源往往都是因为不得志吧。若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拥“颜如玉”、住“黄金屋”,又有几人仍会追求本心而放弃这些呢?所以老庄便常常在文人失意落魄无路可走之时,闯入他们的世界,以追求本心来掩饰官场不得志的落魄,这么说来,老庄真的又是消极的了。
说来说去,似乎什么都没有说,可事物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积极与消极不都源于内心么?内心是怎么看的,事物便怎样存在。只要内心是积极的,采百家之长,必也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了。
老庄读后感 篇5
这段时间,新的电影层出不穷,讲述的故事也五花八门。但是在我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却是年级主任金老师给我们放映的演绎抗日题材的《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的电影。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这个电影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能让总部队成功转移,第四连的八十二位勇士和日本鬼子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现在博物馆中还存着烈士的遗物,真想哪天有机会去瞻仰瞻仰啊。
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得知连队要撤离断头沟那一幕。如果连队,再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大家都没有想过临阵脱逃,都要誓死和敌人同归于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战士们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还有感动人的`一幕是一排排长和几位战友炸了敌人的根据地后,和敌人同归于尽。"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做你们的一排排长。"这句话不禁使我潸然泪下。
想一想,有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啊!是他们的英勇战斗,是他们不怕牺牲,才建立了新中国。和他们当时的生活相比,我们真的是幸福太多了。我们处在和平的社会,还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去用生命去报效祖国,但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作为学生的我们最好的爱国方式就是认真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去回报老师、家长和祖国。
老庄读后感 篇6
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庄子在闲静的午后静卧,他微闭的双眸和上翘的嘴角,正展示着他欢悦的梦境。恍惚间他身后长出一对翅膀,庄周化作栩栩蝴蝶飞舞在天地之间。然而豁然梦醒,庄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发现自己是睡在床上的庄周,但那只在梦魇里飞翔的蝴蝶却再也挥之不去。于是这位质朴到纯真的哲学家开始怀疑,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我是庄周?还是蝴蝶?
他住在穷乡陋巷,斜阳草树之中,享乐天年,布衣芒鞋,鼓盆而歌。倘若用笔勾勒庄子,应当用近乎白描的悠闲飘渺的线条画他的衣纹,用灵动疏放的墨色写他的鬓发,他厌恶乱耳的五音,迷目的五色而钟情于自然的高山流水风吟虫唧。他啸傲山林,怜花惜草,他淡泊名利,息交以绝游,知道人世间的尔虞我诈,不如鱼之相忘于江湖。知道繁华落尽必为凋零,故自然而生,自然而死,无欲无求。他的精神高高地飞翔在污浊不堪的泥沼之上,那是何等博大而辉煌的垂天之翅,他驱散着人类贪欲,残暴和自大的阴霾。庄子的思想是那样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文字,悠然而至,带来林林总总自然的生命与言说,欢焉而去,留下了深邃广博的宇宙苍穹,以及,美和自由的人生。
美是什么?美在哪里?难道是世俗彩绘的国栋雕梁?是精致的陶瓷或墓葬的装饰?是五弦妙手弹奏的音乐?去吧,去吧,这都不是。这些矫伪的艺术,在庄子看来都是恶俗的,不堪的,不可容忍的,真正的美存在于天地之间,是没有经过人工雕凿,天然淳朴的存在。显然,庄子追求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人破坏的天地醇和之美,一种纯真不加矫饰的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之美的艺术,不过是一些摧残事物本性矫伪之作,这些东西与人为天性相执拗,必除之而后快。“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庄子的美,是彻底的真和朴,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朋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你看那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水上清风,那浩浩江流,巍巍高山,层层林海。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寒光积雪,苍茫的宇宙之间,何处不是无言的大美?
自然之美,正是美在率真和纯朴,毫无雕饰,灵动清晰,刻意雕琢可能美丽,但已失之于生动。人也应该如此。《庄子》中关于东施效颦的寓言,最能代表他的观点。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都惹人迷醉。即便略施淡妆,衣饰朴素,也无法遮掩她的天生丽质。有个长得很丑的人叫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娇柔无限,十分惹人怜爱。当她从乡间走过,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东施看见西施姑娘这个样子很好看,就模仿着西施的样子,也手捂胸口,双眉皱起从乡间走过,可是村里人看到她这样子,都吓得紧紧地关上门不出来,或是远远的走开了。这丑女人只知道人家皱得好看,却不知道人家皱眉为什么好看,西施丽质天成,哪怕陷于疾痛之中,也自有一番风韵,动人心弦。那丑女人本已很丑,再以愁苦的样子,可谓丑上加丑了。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以为庄子借此嘲笑东施的丑陋和不自量力。其实,庄子讲这个故事,不是嘲笑东施的面貌形体,事实上他也并不在意人的外在形体,在他的著作中,对于丑得奇形怪状但心灵淡泊飘逸的人,庄子都是大加赞美的,他在意的是你是否是个自然的真人,一个诚实本色、率性、纯洁的人,一个卸掉众多虚伪面具的`人。
我们都经过孩提时代,那时候饿了就哭,吃饱了就不闹,没有贪求的欲望。爱父母,亲同伴,恶坏人,全出自内心的情感而非虚饰和矫情,面对五彩的的世界,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只因好奇而非功名利禄之心。所有一切,皆自本性,快乐与悲伤、喜爱与厌恶毫无半点虚假。可是,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却学会了各种各样的虚伪。痛苦的时候不敢放声大哭,拼命地挤着笑脸面对世人,开心的时候不敢开怀大笑,偏偏板起脸像是没有发生任何事。我们一面真实的感受生活给予的苦难和幸福,一面虚伪地掩盖面容上的喜怒哀乐,慢慢地,我们学会硬起心肠,不动声色。我们失落了自己的本真,同时也失去了无所挂碍的自然的快乐。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一切最美好的都是最真挚的,只有能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才是精神的伟人,也才是永远快乐的人。相对于宇宙来说,人生何其短暂,为什么要逼自己背负各种各样的理想,使自己的心被奴役?假如世外有一双慧眼俯视红尘之间的财貌名利之争。看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绞尽脑汁,刻意苛求,不再保持率真与纯朴,那它该如何悲悯人的愚昧啊!世事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绝非人力可以全然改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人力之外的声音,强人强己都不如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是一个合乎自然之道的人,才能是一个“美”的人。
看见拈花微笑的佛祖和迦叶了吗?见到鼓盆而歌的庄子吗?见到发现了“一切美的相同性”的苏格拉底吗?背离了自然的本性,才是让人越来越不快乐的根源啊!
老庄读后感 篇7
20xx年春节前夕,央视记者街头采访“家风是什么”,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共鸣和热议。什么是家风?你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受采访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些回答让人捧腹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比如有个小朋友讲他们家的家风是每个星期都要挨揍,我不明白家风是什么,但我明白家风是由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构成的,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句俗语说“一代就能闯出个富人,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足以看出家风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说道这方面的典范榜样,曾国藩当独树一帜。他曾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家的家风是什么?读一读《曾国藩家书》,你也许会对他的家风略见一斑。本书收录了曾国藩200余篇写给(祖)父母、诸弟和子侄的书信,资料涉及到修身、治学、治家、理财、交友、待人、为官和养生八个方面。能够为广大读者修缮自己家风带给珍贵的参考,据说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受其影响很深。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到勤勉、谦恭、恒心、坚韧与自我反省。注重进德修业,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与牢骚满腹。咸丰年间,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说到自己“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诫说“此却大不可。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是读了这一段金玉良言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专心致志的治学原则。反观此刻的'学术界,浮躁之气盛行,学术造假时有发生,师生皆不能专注于学问,直接影响到学术创新。学风的败坏,必然会导致世风的的败坏,世风的败坏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风,这就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正学风才能促世风。
老庄读后感 篇8
老师带着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铁路践踏着我国的每一坟土地,进步青年李云鹏当时就读于师范学校,受班主任孙次仁进步思想的影响,他决心走上抗日救国的救亡之路。时值徐州沦陷,抗日的烽火熊熊燃烧,李云鹏和几个好朋友相约前往华山镇,经地下党员孙次仁的`介绍,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动员会,从此走上了为民族事业而解放奋斗终身,甚至牺牲自己的路……1943年3月,新四军第3师第2营连的82位勇士在淮区刘老庄受命与敌人血战到底,四连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师傅"以及其他的勇士与3000日伪军殊死搏斗,全连82人,为了老百姓转移、主力部队转移、党政机关转移,全连上下,枪尽粮绝,连长失去了一条右臂都还在拼搏,最后鱼死网破,全连82人全部英勇牺牲。
看了这部电影,我心中立下誓言:长大一定要保护祖国,绝不让外人侵占祖国的一寸土地。
老庄读后感 篇9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对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么一件事,文中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看法,学完课文,我似乎穿越两千年,了解了他们的不同性格。
从文中的插图来看,那个身着白绸衣,带有玉佩的应该是惠子,因为老师之前讲过惠子是做过官的,所以还是有点小钱买绸缎衣的。另一个衣着朴素,头发只用布缠起的应该就是庄子了。
再从看鱼时表情分析,那个表情严肃的人是惠子,因为惠子是一个对待事物极为认真的人,始终都有自己严谨的看法。那个只是手捋着胡子,像是一个随心所欲,自由的人就是庄子了,因为庄子没那么认真了。
最后,从语言也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在庄子说完后脱口而出,看得出惠子比较在意事物的表面,认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是一个偏向于理性思维的.人,就像龚老师说的是个“理工男”。而庄子在一见到鱼后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说明庄子比较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文艺男”的风格。
从上面的分析看得出庄子与惠子的不同,庄子像是一个随心派,想到啥就做啥,而惠子是一个思考派,对于事物都分析得符合客观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