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初中语文教案优选17篇

2024-09-05 13:29:10 初中语文教案

【#实用文# #初中语文教案优选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借助拼音,认识“叽、喳、蓬、跃、棱、巢、崭、牌”8个生字,会写“羽、领、捉、理、跃、蹦、灵、晨”8个生字。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活动条件,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反复朗读和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并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随文识字,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学会积累词语。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提出贯穿全文的三个问题。

1、板书课题:“红领巾”真好。

2、设置悬念:课题中“红领巾”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

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索、主体参与,以学定教,解决主要问题。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通过边读边画边想找答案。

2、学生自主读文,读中感悟。随机教学,相机出示课件。

(1)指导朗读第一节。朗读中理解“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梳理、蓬松的羽毛”等词语。

(2)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发散思维,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3)结合课件,多层次的朗读,感受小鸟的活泼可爱。

(4)通过阅读第二节理解为什么要爱鸟,抓住“扑棱棱、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5)相机出现生字“跃”,学生先观察,师范写,学生再练写,学习写好“足”字旁的字。展示写字成果。

(6)师生合作,有感情地诵读,并指导学生尝试背诵。

(7)观看课件,结合第三节读读、议议,说说怎样护鸟。

3、引导学生小结活动收获,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活动三:深化主题、内化行为,课题延伸。

1、出示课后思考题,说说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2、课外延伸:在生活中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自然、保护鸟类?为下一节课的语文实践活动作准备。

补充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出示与课文整合后的儿歌,拓展阅读。

小鸟小鸟爱唱歌,

叽叽叽、喳喳喳,

拍拍翅膀扑棱棱,

蹦蹦跳跳真活跃。

少先队员来帮忙,

放鸟巢、树木牌,

鸟儿有了崭新的家。

小鸟小鸟真可爱,

我们都要爱护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写7个生字,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9个生字。

2、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做一件爱鸟护鸟的事,如制作一块宣传牌,找到相关资料向身边的人作一次宣传活动,出一期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宣传墙报。教学重点:书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用实际行动做到爱护鸟类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26

爱护

小鸟活泼可爱少先队员

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红领巾”真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红领巾”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带着这三个问题,快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找答案。

(生边默读课文边做笔记。)

二、朗读感悟,解决主要问题

师:谁夸“红领巾”真好啊?

生齐答:小鸟!

师:对!“小鸟”是什么样的?请你来看看。(师出示课件)

(生观看课件)

师:课文是怎么样写小鸟的?你快读读第一节,自由读,有信心地同学大声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试一试?请你来。

生:清晨,林中谁最快乐???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师:你第一个站起来,奖励你一个红星!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把“可爱的”加重音来读。

师: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可爱的”小鸟!

师:好,谁再来试一试。怎么样读出它的可爱来?

(一学生读)

师:“快乐”那里为什么要读成“快乐ノ”?

生:因为是问号。

师:一起读读试试。(全体有感情地读)

师:看一看快乐的小鸟是怎么样的`。(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解说课文)师:明白“蹦蹦跳跳”的意思吗?

生:跳来跳去。

师:而且心情是怎么样的?

全体抢着回答:是很开心的!

师:谁能读出它蹦蹦跳跳,很开心?(个别生读)

师:读得真好啊!一只可爱的小鸟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它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你来看看——(演示课件:小鸟梳理羽毛)(发现了学生在笑)师:你为什么在笑啊,请你来说说。

生:因为它梳理羽毛的时候很可爱。

师:真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板书“活泼可爱”)师:(课件出示第一节的内容)男同学来读读!读出小鸟的可爱来吧!请女同学认真听。(男生流利地读)

师:我感觉到男同学读得非常地通顺。听听女同学给我们带来小鸟,看看是不是比男同学更可爱?请女同学试一试!(女同学摇头晃脑地读)

师:你们看看“叽叽喳喳”这个词语,认真观察一下,它的特点是什么?生1:很吵的。

生2:四个字都是用“口”字旁的。(学生没有能够思考出来,教师指导给予提示)

师:还有吗?这个词语的特点是怎样的?前面两个字??,后面两个字??师:怎么样的形式?

生3:是AABB的形式。

师:说对了!(板书AABB)前面两个字相同,后面两个字相同。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还会说哪些像这样的AABB的词语?(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积累)生4:蹦蹦跳跳。

师:真会学习!书本上就有。全班读一次。(生齐读“蹦蹦跳跳”)生5: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生6:快快乐乐。

生7:进进出出、明明白白。

师:有那么多,我们要学会记住它。

师:小鸟它又可爱又活泼,它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你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它在做什么?

生1:捕捉害虫。(教师在演示课件,小鸟在捕捉害虫)

师:树上长了很多的害虫。小鸟它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谁来读读。(一生读)

师:他读对了一个词“扑棱棱”。单一个字的时候读第二声,而在这里就读第一声。像我们以前学过的??

生接话:绿油油、红通通(全体齐读“扑棱棱”)

师:谁可以读出它是一只机灵的小鸟?(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小鸟它有什么作用?

生1:捕捉害虫(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然后板书:捕捉害虫)

生2:保护翠绿的树苗。(师板书:保护树苗)

师:小鸟的作用真大,谁能读出它地捉虫子的样子?(一生试读)

师:我听出来了,又勤劳又机灵!你能再读一遍?(生再读)

师:能够把树苗读得更翠绿一点吗?生抓住“翠绿的”这个词再读一遍。师:读得真好啊。他把“机灵的”加重音来读了,请第三组同学来试一试。第三组同学有感情地练读。

师:(师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跃”)今天我们来学写一个“足”字旁的字。师:观察一下“足”与“足旁”有什么不同。有变化吗?

生:“足”字的一撇一捺做偏旁时变成一竖一提。(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里工整地范写)

师:请打开书认真书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三个一”。写完要检查,看有没有要修正的?(学生练写,教师巡堂指导,随机选了一位同学的展示出来)师:大家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

生1:第一个写得很端正,第二个的“足”字旁要改正

师:观察得真仔细。请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生拿书出来)生2评: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了,笔画都写得很好。

师:嗯!大家向他学习好吧?小鸟又活泼又机灵,我们要保护它,你看谁来了?(师出示课件)

生:“红领巾”!——少先队员来了!他们爱护小鸟,来放鸟巢、树木牌。师:哦,原来你们都明白了!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小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谁愿意来读读这一部分?(一生读)。

师:如果你的声音能够响亮一点就更好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地读)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红领巾“真好!

师:多响亮!谁能有感情的读读呢?

(生有感情地读)。

师:题目应该加上什么标点?怎样读?

生齐答:叹号。(生练读两种语气:句号和叹号。)

师:谁再来夸夸“红领巾“?(请了四个学生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师小结:抓住重点的词语,就能读出称赞的语气!谁愿意站起来读读?全班同学高兴地站起来读。老师跟着板书:小鸟—称赞—少先队员—爱护

三、自主表现,回归课文深化主题。

师:能够把课文背下来吗?试背一下!(生看着课件,练习背诵)

生(流利地背诵了第一节):清晨??蓬松的羽毛。

师:什么是蓬松的羽毛?

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不出来。

师:不要紧。你请一位举手的同学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你认真听。生:好像刘文慧同学的头发一样,松起来的。

师:好办法!能结合生活中的东西来理解。还能说出更多的吗?

生陆续说出:蓬松的羊毛、蓬松的棉花、蓬松的头发、蓬松的鸡毛、蓬松的狗毛。师:多聪明的小朋友!李明慧,请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生:我是在读书的时候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肯定地,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和老师合作背一背好吗?(师生合作背第一节)

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师引背)

生接背(教师纠正读音“翠绿”)。

师:理解什么是“扑棱棱”吗?

生:是小鸟的翅膀??飞的(学生的手在尝试做飞行的动作,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师:你想做动作是吗?可以!来,做吧!

生:(学小鸟扇动翅膀的样子):小鸟很勤劳,飞来飞去捕捉害虫。(同学们开心地笑了,也跟着做动作。)

师:你们也想做吗?请大家一起来吧!全体师生

(高声背诵):清晨??

初中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作业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春》重点难点指导

1、精讲导读要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总分顺序)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

2、精讲导读方法:读中导,读中讲、读中练,读后比较综合,读后发挥想象。

(一)读中导

1、听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了解内容,进入意境,初步感受。

2、通读全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思考问题:

(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文章可分几个部分?标题、开头、结尾之间有何联系?

(2)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作者采取怎样的顺序描述的??

(3)作者是怎样经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而逼真地描绘了这万姿千态的“春”的?他写这篇文章主要抒发哪些感情呢?

以上导读安排仅是让学生了解阅读这一类文章如何着手及必须抓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读中讲

1、精读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教师讲析三个问题:

(1)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三”分析几个画面、层次的安排,讲清描述景物采用“总分顺序”的方法和作用。(其他几种记叙顺序也宜点明)

(2)读“春草图”的四句话,从“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春草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春草有何特点”等方面分析。

(3)再读“春风图”有关内容,讲清作者怎样借助其它事物写出无形无色的温暖、芬香、和悦等特点的。

2、细读关键部分。(第三部分)讲析两个问题:

(1)作者在这部分运用排比句式,连设三个比喻,这“三喻”中的联系和区别,春天的三个特点及为何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2)这部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以上精讲内容安排的依据是:一从本单元“共性”和本文“个性”出发,二从“举一反三”的需要出发,三从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三)读中练

1、练朗读。朗读是本篇的重点训练项目,要反复吟诵,在吟诵中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2、练字、词、句。

(1)正音:涨藏散酿巢晕蓑

(2)辨词:朗润赶趟儿酝酿呼朋引伴卖弄宛转应和黄晕舒适花枝招展

(3)散文十分讲究词语锤炼,本文有不少特别凝练、形象的“字”,找出来指出其妙处。如“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字等等。

(4)散文常用一些叠字,本文叠字很多,指出其结构上的特点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5)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四”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并指出其作用。

3、练分析思维

(1)对照教师“春草图”、“春风图”的分析,学生自行分析“春花”“春雨”“春人”等画面。

(2)文章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篇描写“春”的散文和其他一些写“春”的文章有哪些不同呢?

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什么时候练什么内容教师可随机应变,但万变不能离其宗,基础知识不能忽视,基本技能不能放弃,听、说、读、写全面兼顾,同时还要根据这类课文的特点及本课的“个性”,这就是以上只提供训练内容、不提供形式的原因。

(四)读后比较综合

1、把本文和《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

比较其异同。综合其“共性”,求得其规律。可口头比较也可列表式比较。

2、把本文和课外类似散文相比较,进一步求其规律。

以上步骤颇为重要,学生是否能找到这一类文章的“共性”和“个性”,求出其规律,是能否“举一反三”的关键。

(五)读后发挥想象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

1、让学生熟悉自己周围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口述自己所思。

2、安排时间,带学生走出校门,帮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述。此类作文可教师命题也可自由命题。

这一步的目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类型文章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重点提示: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使作品语言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

描绘的细:“春草”图中,春草旺盛的生命力──“钻”,写它的色彩──“绿”,写它的质感──“嫩”、“软绵绵”,写它的覆盖面──“一大片”、“满是的”,写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乐,写风的助兴。细笔细绘,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眼目睹亲身所历之感。

描绘的立体:“春花图”中,先写树上的繁花似锦,次写树中昆虫是喧闹,再写树下遍地的野花;写眼前的花儿争春,又写想象中树上结的果实;写花的色彩,又写花的甜味;明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这样,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绘出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立体感极强的图景。

描绘的方法多样:拟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寓花树、万物以人的表情、动作、感情,生机更为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像火”、“像眼睛”……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描写的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选词准确精当。“朗润”,准确描绘出春天山景的明朗、润泽的样子。“蜜蜂嗡嗡的闹着”,一个“闹”字,既写出了蜜蜂争先恐后,又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大量的使用叠音词,既没让读者感到词藻的华丽和人工的雕饰,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春草图”中的“偷偷”表现了小草在人们不易察觉的情况下,无声无息的生长的动态;“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人;“绿绿”则为小草着上了一层鲜亮悦目的色彩。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出了春天未来到时的盼春心切,继而又对春回大地之后呈现的盎然生机的欣赏和赞美,巧妙地向读者传达出春天带给人们的不光是新的气象,更是催人奋进的勇气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深刻含义。

难点提示:

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第一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一个“新”字;

第二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象征青春的活力,给人以“力”的美感。

《春》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背读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三、品读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两个问题的设计偏难。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两个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不够顺畅。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及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初中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四,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五,教学过程:

A、三分钟演讲

B、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C、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D、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E、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G、指导背诵

H、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初中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课文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从、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从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理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窄,不能主动的,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比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领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搜索,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做人原则,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中语句中的关键词语,难点: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臧克家(简略了解)

三、检查预习情况

掌握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沥经心血目不窥园气冲斗牛兀兀穷年潜心贯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四、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

放录音

教师范读

个读

齐读

互评、纠正

2、合作探究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五、小结

这篇文章学的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兼顾西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2、完成练习二

『课后反思』:

1、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本人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把握起来的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重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理由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3、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

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吧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⑶ 领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情意目标:

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⑵ 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⑶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⑵ 领悟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领悟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

(点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

二、抓重难点,自主感悟

1、检查预习:

作者几经过鸟的天堂?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哪些段落写榕树?哪些段落写鸟儿?

2、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榕树与鸟儿这两个部分。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明确目标。)

3、自主学习:

自学,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写上你的感受。

(点评: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汇报交流,研读课文

1、说说你喜欢哪些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2、师点拨理解以下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3、指导朗读。

(点评: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体验,运用语言

创设情境:

小画眉了兴奋地唱着,它会唱些什么呢?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点评:1、开发学生上潜力,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2、因材施教,创设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

五、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1、创设情境:

说说树与鸟的关系。

2、激发环保热情。

(点评:充分挖掘语文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布置作业

1、口头:

朗读课文。

2、书面:

抄写喜欢的句子。

3、实践: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 树

大美

初中语文教案 篇6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互动模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进行教学成果信息反馈的搜集,提高教学实效。

一、关注预习反馈,提高设计参与程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潜心研究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与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尊重与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也应当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设计过程之中,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在教学设计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详细的预习,一方面为了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前,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之中发现还有哪些重难点存在。在预习活动结束后,由语文科代表进行统一搜集整理,将具有共性的学习难点梳理出来,提交给教师,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对教案设计进行回头看,适当调整与完善课堂教学。

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指向引导效果

在师生互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也可以称之为学习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揭示,学生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整个学习活动也就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展开,提高了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教师应当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起“知识+能力+情感”的`立体培养目标,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应试性质,往往在知识点灌输等方面要求较多,在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与情感熏陶引导等方面强调不足,甚至产生“高分低能”这样的现象,与新课程改革目标背道而驰,这样的现象需要加以纠正。

三、自学释疑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自学释疑探究环节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师生教学互动最为紧密、频繁、深入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当把握好几个原则。首先,教师应当科学地设计好思考探究题。在探究题的设计中,教师要能够将教学目标基本上融入这一组探究题之中,探究题全部完成的时候,也就是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时,探究题之间还应当体现前后联系、逐层深入、难度适中的原则,处于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其次,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除了按照探究题进行学习之外,还可以在小组之内提出自己认为的疑难之处,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发现、提出、剖析、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第三,教师应当强化思维点拨、引导作用。在学生学习环节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点拨与启发,帮助学生深入进行学习探究活动

四、当堂检测练习,提高信息反馈精度

检测反馈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应当留有一定的时间,及时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成效。教师可以自主设计一些练习题目,主要是当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与精华摘要,用5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改为简要提问反馈的形式进行。通过当堂练习反馈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检验教学成效,进行教学反思,搞清楚学生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东西,教学目标完成率如何,哪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通过教学反思活动,为下一步教学设计安排提供第一手准确信息,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提高教学成效。

五、拓展教学空间,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教案 篇7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中特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学的教改倾向,如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思考提纲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过低等,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效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便寻找到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讲行弥补和优化。

结语:

创新,永远是初中语文教学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个法宝.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革也需要过程,创新是一种有基础的探索式改革.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经验与实践,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和整理、总结和提炼,最终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思路.而且,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初中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赏读入心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初中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

1、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爱但也爱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

10、学习第二段:

(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教时:

(一)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过程:

(1)(幻灯④)——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汇报、小结。

《繁星》知识点

一、多音字

觉jué(觉得)jiào(睡觉)

数shù(无数)shǔ(数不清)

二、近义词

静寂—安静梦幻—梦境微小—细小

三、反义词

模糊一清楚静寂—嘈杂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摇摇欲坠一稳稳当当

四、理解词语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纳凉:乘凉。

静寂:没有声音;很静。

群星密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摆布着,形容事物很多。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梦幻:如梦的幻境;梦境。

五、词语搭配

(密密麻麻)的星星(静寂)的夜(星群密布)的蓝天

六、词语扩展

AABC式词语:摇摇欲坠滔滔不绝井井有条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津津乐道

ABAC式词语:半明半昧自言自语不紧不慢若隐若现绘声绘色不折不扣患得患失

七、句子解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得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九、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繁星》教学反思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热爱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运用对比,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从朗读着手:1.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2.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常都是后上课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可能是新教师对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不够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设计教学时,我总是生怕遗漏知识点,所以每次上课都会把许多的内容放到一节课中讲。这就导致了我的课像是在走马观花一样,只是填鸭式的讲授。这样短短45分钟,学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学透的。因此,我觉得每节课可以挑选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要舍得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也许缺憾本身就是美的,这里的缺憾是为了弥补下次的完美。这次的语文组内研究课,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案 篇10

放动画片《同桌的你》

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是否让你心潮澎湃,是否激起你某种情怀?是啊,同桌一个多么熟悉亲切的话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秦文君的《同桌阿伦》。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读为快,一吐为快。

学习目标:

1.品味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描写。

2.理解贾里和阿伦友谊的变化过程,理解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秦文君,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

出示生词:

yí yang zhào hǎn xī cí

贻笑大方 佯作 肇事 罕见 奚落 决一雌雄

做客真情屋————让真相大白(感知主题)

由于班主任的一次偶然安排,贾里阿伦成为了一对同桌,从此开始了一段在磕磕碰碰中不断发展的友谊。

出示板书:

开端————成为同桌

发展————遭讥讽,心中不平

高潮————动手打架 友誼

结局————重归与好

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 (评析人物)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阿伦温厚地笑笑,很有力量地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说:

你这家伙!阿伦,听说有偏方可以治口吃,你快点去弄点来吃吃,

医好它,否则我得闷死。

2.“我,我……”阿伦说,“我坐惯了这,这里。”

“我简直喜欢上了这儿了!”贾里说。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角色朗读)

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求:

1.要声音洪亮。 2.要感情充沛。

3.要有角色特点。4.要有合作精神

走进共鸣区——让往事依依(畅谈友谊)

友谊是什么?

人之相交,贵在相识;人之相识,贵在相知。——孟子

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俞伯牙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英)培根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马克思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语言表达)

总结:

友谊是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动作。友谊永远扎根于你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啊,友谊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希望同学们珍惜友谊,珍藏友谊!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语言表达)

你成长的道路上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

选一则, 注意叙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中间可以穿插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初中语文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x分钟。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x分钟。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七)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

(八)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

(九)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十)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十一)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

(十二)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x周。

初中语文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关于写夏的文章,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梁衡走进《夏》,去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荣誉称号。

2、了解背景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使夏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重点字音

主宰(zǎi)

积蓄(xù)

澹澹(dàn)

黛色(dài)匍匐(púfú)贮藏(zhù)

迸发(bèng)遗憾(hàn)芊芊(qiānqiān)

磅礴(pángbó)闲情逸致(yì)轻飞曼舞(màn)

4、解释词语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气势)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统治。

灵秀:秀美。

终极:最终,最后。

春华秋实:春天开放,秋天结果。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细滋慢长:细细滋生,慢慢长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5、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说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

明确:作者如是说的原因是,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麦子熟透了,金色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代表着金黄的色彩。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作者和不少历代文人不同,与“有闲情逸致的人”也有所不同,他喜欢夏天。请说说原因。

明确:课文抒发的是对“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的正是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写法探究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请举例说明。

明确:第2自然段中用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对比,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又如第5自然段中“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强调了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三)揣摩语言

文中赞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有表现力。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三至五个),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明确:

1、先看比喻句: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表明了麦浪如金色的海洋一般。

2、再看拟人句:

(1)“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蜂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2)“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3)“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板书设计

夏总特点:紧张 热烈 急促

景(美)

人(勤)赞美夏天

赞美自然

赞美农民

赞美生活

五、课外拓展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象,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白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初中语文教案 篇13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生:鞋

师: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平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ó”,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dù”,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出示课件3)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点击课件4)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的语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三读寓言,表演再现。

大家都读懂了寓言,接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寓言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选择讲故事给别人听,还可以几个同学组合,把这个故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言文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汇报,看看哪个同学故事讲得生动,哪组同学创作的课本剧最有创意,合作得最愉快!现在开始。

1、学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六、谈思说解,升华感悟。

师采访表演郑人的同学:这位郑人,请你从两千多年前回到21世纪,此时你最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最想对这位郑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郑人买履的故事许多人看了这篇寓言,大概都觉得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傻得实在有点可笑。但笑过以后仔细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却让父母帮助做。在学习上,应该自己做的数学题,却不动脑而去抄袭同学的作业。相信习惯、理论、成规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与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许多场合、许多人身上。

最后,老师想用歌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课件5)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这句话是说,具体的现实永远高于理论的教条。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初中语文教案 篇14

教材解读:《白鹅》是著名漫画家,作家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片佳作。作者描绘了一只白鹅,从刚抱回家开始,就给人留下了性格高傲的印象,继而又通过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文章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求真、求实、倡简”,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重视语文实践应用,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充分发挥“导”与“学”的功能,让学生在师生共建的自主、互动的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学习抓住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时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大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白鹅的特点,真的不错。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白鹅是一个怎样的动物,你知道诗哪句话吗?

3、学生交流。引出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指名读,齐读。(板书:高傲)

4、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白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白鹅的高傲,要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2)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情大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3)小结:这是个过渡句,不经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出了下文“鹅的叫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二、自主阅读,感受高傲

课文就是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请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在你感受深的词句上画记号。

三、互动交流,品读高傲。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调整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重点语句。

1、品读叫声的高傲,

(1)指名读句子,谈理解。(板书: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2)交流想想,如果鹅也会说话,你们猜猜他会说什么?

(3)练习朗读句子,读出鹅叫声的高傲。

(4)小结:正因为鹅的勇敢尽职,它的高傲才显得可敬,怪不得作者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2、品读步态的高傲

(1)指名读句子,交流:白鹅走路有什么特点?

(板书: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2)你认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走路的特点的?

(3)指导朗读

①见过净角出场没有,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教师表演净角走路)

②想象鹅就在你的眼前踏着这样的步,读出它的高傲(指名读,评价)

(4)小结:你们看,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齐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品读吃相的高傲

(1)作者说:“鹅吃饭,常常使我发笑。”鹅的吃相怎么会高傲得使人发笑呢?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出来,想想为什么喜欢,然后再续读。

(2)说说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

四、体会情感,总结写法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这么喜欢这只白鹅,为什么还要说它鹅老爷,架子十足,高傲,厉声呵斥,傲慢从容,三眼一板?,

3、小结:作者用这些似乎有贬义的词语写白鹅的个性,更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鹅的喜爱,这种运用反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4、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引导学习发现拟人,对比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又很多有趣,生动的语段,同学们可以积累在你的摘抄本上,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同时,也可以观察椅子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采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等学完这组课文之后,我们要比一比,看谁写的小动物能灵活灵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板书设计:

姿态:伸长颈子,左顾右盼

步态:从容傲然

白鹅——高傲可爱

叫声:厉声呵斥

吃相:三板一眼

初中语文教案 篇15

1.探究式教学基础理论

探究式教学,英文全称为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或者研究法,一般情况下指教师依托一定教学媒介,设定具体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解析,自行发现学习内容内在有效信息的过程。探究式教学的主体实施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监督作用。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报刊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教学过程包括积极创设,激发学习动机;有效开放课堂,引发学习潜能;教师适时引导,指明探究方向;合作与独立培养并行,有效完成自主探究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英语阅读基础理论

阅读是认知过程,也是心理过程。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对英语语言文字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对其判断、分析、总结、归纳,都需要意志、动机、情感的作用才能完成。英语阅读是英语技能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之中。

英语阅读可以是通过报刊阅读对课程内的阅读进行拓展,报刊阅读比传统的习题阅读有着很大优势。首先,报刊阅读语言真实、图文并茂,更能适应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符合初中生的需求。在我国现行的报刊当中,几乎都在报刊中设有一定的互动专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愿参与活动。其次,报刊内容通俗,紧跟时代,有效弥补教材中的滞后性。再次,报刊内题材广泛,涉及领域繁多,更有利于学生丰富英语知识,增加词汇量。最后,现行的不少报刊都英语教材同步,教师只要稍加利用,就可以扩展教学内容。

3.报刊阅读具体实施

3.1报刊选取

教师进行探究式英语报刊阅读的准备,就是教师对于报刊的选取工作。选取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要和教材配套,不同版本的.教材要选择不同的报刊,不同地区,还要根据地区中考要求,进行教材选取。本文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选取空中英语教室系列报刊为例进行分析。

3.2阅读目标的确定

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前提就是阅读目标的确定,如果没有准确的阅读目标,教学就无法开展。以牛津版教材9A中Unit 2 Colours一课为教学目标,阅读材料的选取以Colour相关内容为主。选取空中英语教室系列报刊中《大家说英语》教材中September 1中的文章,What Color Is It?进行扩展讲解。

3.3阅读课程设计

围绕Colour设定阅读任务,围绕探究阅读目标进行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保证将教材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讲解之后,并确定学生可以对其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展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环节设计,保证学生注意力可以有效集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特别注意,从阅读开始就要有效掌控学生的阅读进度,在阅读之后要对阅读文章进行讲解分析。

3.4阅读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对阅读报刊的选择进行反思。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对报刊选择是否恰当进行有效反思,总结选择经验。其次,对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反思探究式教学是否在报刊阅读过程中发挥了有效作用,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接受。再次,反思探究式教学、教材、报刊三者之间的融合情况,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否真正地发挥出来了。最后,反思教学效果。例如:反思学生是否通过报刊阅读,丰富了知识。反思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是否提高了阅读速度。反思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是否增强了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等等。无论何种课程,教学反思都是必要的,教师要将教学反思作为提升教学专业能力的途径,完善探究式教学设计,将其应用在实际英语教学之中。

初中语文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教室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

②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③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

(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

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请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赏读品味,特别要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句。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他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初中语文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婉约含蓄

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晏殊《浣溪沙》相关资料

作者相关资料: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临川(今江西临川市)人,景德二年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此后走上仕途,历经小风小浪,做到庆历中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有《珠玉词》传世。

晏殊和儿子晏几道都是北宋的填词名家,合称“大小晏”。在这父子二人之中,很多人偏爱小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人生活经历的不同。晏殊从十四岁中举神童开始,仕途得意,一直做到宰相。尤其是,晏殊这个所谓的太平宰相,地位高而压力小,仿佛天下好事都被他一个人占尽了,于是写起词来,形式多是四平八稳,内容多是富贵闲愁;晏几道却相反,性格单纯,在社会上只能屡屡碰壁。更为可贵的是,他虽然屡屡碰壁,但单纯的性格始终不改,于是写起词来总会深情流露,一发不可收拾。简要来说,晏殊词多理性,晏几道词多感性。

晏殊死后,欧阳修有追悼之词说:“富贵优游五十年,泉终明哲保身全。”说晏殊一生明哲保身,由此得享五十年的富贵。的确,如果说晏殊的一生中有任何风波的话,主要也就是受牵连于民间流传为包公案之一则的“狸猫换太子”一案了。晏殊以宰相之尊而喜好填词,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读书人愈发填词成风。填词在当时尚属“小道”,是非常不受重视的雕虫小技,所以晏殊之填词对于北宋的词坛发展实在有推波助澜,乃至引领风气之功。

词牌故事:《浣溪沙》原本应该叫做《浣溪纱》,是唐代歌咏西施于若耶溪浣纱故事的教坊曲,后来讹传为《浣溪沙》,久而久之也就因非成是了。《浣溪沙》简洁明快,是文人们很常用的词牌,上片三句都是单独成句,每句押韵。很多选本都把第一句的末尾点成逗号,这是不对的。下片的头两句一般要写成对仗,使小令有一点律体诗的味道。

推荐阅读

上一篇:客房保洁辞职报告 下一篇:小班优秀教案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