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STEAM教育产品研发工作总结汇总6篇#】教育数字化,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数字化建设方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STEAM教育产品研发工作总结 篇1
一、指导思想: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的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必由之路;更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学校的必要推手。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高性能的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学校办公、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数字资源全面整合,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最终使其达到增值服务的目的。
二、工作要点:
(一)以用促建,强化信息化环境建设。
本学年,我们将加强现有设备及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形成一个硬件综合利用率高,软件环境和谐匹配的良好现代教育技术格局,搭建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
1、继续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本学年,将以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平台----学校网站为基础,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延伸与整合。通过增加栏目,强化管理和使用,拓展和加强校园网管理功能。
2、大力加强信息化专用教室建设。为配合新课程改革,提高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积极更换电脑教室的鼠标、cpu风扇,对部分损坏的学生机及时进行维修。
3、多方协商,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制定相关奖惩措施,鼓励教师个人,学科组组建自己的网页或博客。
(二)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1、将在进一步丰富校园网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全面引导教师积极的制作自创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组织教师将自己的优秀课件进行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坚持寒暑假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
2、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及校园网络的安全维护。进一步开发校园网的使用功能,加快更新、丰富网站内容,提高老师、学生对网站的支持和热情。使校园网站能真正成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工具,对外宣传的互联平台,提高使用水平。
(三)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强化学校软硬件管理。
本学年,我们将认真讨论制定切实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信息技术学科人员积极性,强化学校各室硬件管理维护,学科网站及教师个人网站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品味。
1、加强与学校各部门沟通,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工作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管理考核,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其技能技术,协助学校加强计算机专用教室,教师网站建设的辅导工作。加强各专用教室及各室软硬件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加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分工管理,责任到人。继续落实各室专人管理,学校统一协调,定期检查的制度,要教育分管教师做好各项活动记录和管理检查工作,主要考核机房卫生环境,安全用机,文明用机等方面管理。
2、做好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于校内教师、学生使用的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软件和硬件的使用制定明确的规定,做到周抽检、月普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保证这些设备最大限度的正常运行。
STEAM教育产品研发工作总结 篇2
一、20xx年工作重点及今后信息化建设规划
20xx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日益临近,工商银行的综合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全行以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为目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努力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我行的信息化建设将紧密围绕全行的工作重点
,突出"安全、发展"两大主题,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的力度,以安全生产运行为核心,大力推进全功能银行系统开发,优化生产运行和应用研发体系,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机制,以高度集成的技术平台,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系统服务,推动全行金融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再造的进程。
(一)20xx年科技工作重点
1、大力提升生产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全行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推进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建立全行集中的主机核心业务生产运行体系。
2、确保按计划完成全功能银行系统20xx年版本的开发和投产任务,实现国际业务、牡丹卡、会计核算、网上银行等业务应用的新突破;深入开发信贷管理应用,加快电子银行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加强网上银行与柜面业务两个平台的互通;拓展海外分行业务系统功能,实现境内外业务联动。
3、系统整合科技资源,优化科技体系架构;完善科技治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加总行直管科技人员数量,壮大总行管理的产品研发人员队伍。
(二)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规划
根据工商银行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目标和基本任务,我行信息化建设到20xx年末,建立满足我行经营管理需要、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准的信息科技体系,全面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推动我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根本转变。
1、全面完成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形成高度集成的信息处理平台,把全行生产运行管理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保持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2、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实现全功能银行系统整体功能的应用,使其成为满足我行竞争需要的、具有国际一流业务和技术水准的业务处理系统。
3、架构功能强大的数据仓库,建立集及时反映、经营监测和决策咨询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全行经营管理的全面升级。
4、完成全行生产运行、应用开发、科技管理体系的整合,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相适应的科技治理机制,实现科技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加总行直管的生产运行管理、技术人员、产品研发人员数量,保证我行信息科技的持续发展。
STEAM教育产品研发工作总结 篇3
一、充分利用村内的各类宣传教育阵地,有计划地开展文化工作。、
定期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当前科技现状和生命科学、网络科学等科技知识,引导村民提高科学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如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电教、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搞好宣传,制造氛围,使宣传阵地真正起到上情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文体广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文体活动,努力激发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人们热爱生活的信念。
二、充分发挥现有文化组织网络的作用,积极组织发动文化工作者开展文化活动。
开展健康志愿者义诊活动、文体志愿者演出比赛活动,邀请讲师团老师前来进行文化知识讲座等。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口号,积极发挥优秀文化人才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由领导小组为主导,全村村民共同参与的文化工作新局面。
三、具体活动安排:
1月份 召开文化俱乐部管理委员会会议暨总结上年度工作布置本年度文化工作打算;
2月份 春节临近组织文化宣传员开展防火、防盗宣传;
3月份 开展庆“三八”妇女趣味活动;
4月份 邀请卫生院医生为全村老年人进行科学保健、科学营养、科学生活等健康知识讲座;
5月份 开展庆“五一、五四”健身活动;
6月份 与小学联办开展科普画比赛;
7月份 结合党员培训开展科普知识比赛;
8月份 开展纳凉活动放露天电影;
9月份 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
10月份 组织全村妇女包括外来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进行计生知识讲座;
11月份 召开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座谈会;
12月份 举办知识讲座。
STEAM教育产品研发工作总结 篇4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我校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新学期,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推进我校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增加信息化硬件投入,加强信息化硬件管理,提高信息化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现制定以下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实干的精神、超前的思路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有认识、有领导、有落实。从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出发,科学研讨、合理规划、协同合作,整合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将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水平,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实施同步发展策略。将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与信息化工作相关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学校将依据本指导思想,切实地将信息化工作计划落到实处。
二、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作组织网络
要使全体老师统一思想,在潜意识中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使用现有的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新的教育资源。
其次,教育信息化工作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需要有一支肯吃苦、能创新的领导组织网络,因此需要在原有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合理分工,最终建立一支由一把手校长协调、分管校长总负责、电教组具体负责、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组织网络,共同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扎实、顺利、高效地开展。
(二)做好电教设备管理,确保信息化工作高效开展
硬件设施对于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它是物质基础、是先决条件。我校硬件设施还不完善,还需要持续地投入硬件设施。从而更高效地开展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管理,具体包括:
以网络中心、校园网建设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环境,加强网络设备管理,完善校园网站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三)积极组织开发教育资源,充实学校信息化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烦琐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完善。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及时收集和整合教学中使用的资源,争取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资源的获取可采用网络下载、自制、改造等多种方式,其中素材又包括文本、图片、图像、视频、音频、动画、应用程序、教育软件、课件等。
(四)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努力打造具有高信息化素质的教师队伍
通过培训,使教师具有现代化教育的远见和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识,深入地了解教育改革动向和趋势,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解决课改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五)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教育技术理论,形成一个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并与国家课程标准相吻合的完整的“整合方案”。同时,注重教师电脑操作技能的提高,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深层次地组织教师学习各种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使用方法。
此外积极配合区电教中心做好各项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继新课程改革工作之后的又一项重点工作,学校将把此项工作作为全校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工作来抓,争取早日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我们也相信,在学校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校信息化工作。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电教设备使用情况检查。
2、制定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信息化工作计划。
3、20xx春季电教教材征订。
三月份:
1、班级电教设备安全使用检查。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四月份:
1、电教教材管理。
2、组织新教师参加区教学课件竞赛。
3、电子白板课评比
五月份:
1、信息技术应用竞赛。
2、电教器材的整理。
六月份
1、学生信息技术学科考核工作。
2、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STEAM教育产品研发工作总结 篇5
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实现全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根据《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坚持以“班班通”建设为抓手,以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为重点,以改革教学应用模式为突破口,以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
根据《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和《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统一规划、协调安排、逐步实施。通过xx市数字化校园创建,逐步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具体创建目标,20xx—20xx年5年内建设至少500所标准数字化校园。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整体战略的重点,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以县区为节点,建设以县区为主的教育城域网,主干网络千兆。学校建设百兆以上校园网络,实现信息点全覆盖,信息中心配备三层核心交换机、一定数量的服务器,各级网络必须具备网络安全措施。农村较偏远学校可实现不同形式的专线连接。学生用计算机教室、教师用计算机、“班班通”达到《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至少配备一口满足最大班额人手一机的学生用计算机教室,努力推进网络教学班建设。
(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加强县区资源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以县区为主的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体系,实现学科资源全覆盖。学校要建设体现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图书馆等服务平台,并逐年更新增加,建设至少一口电子阅览室,努力建设校园电视台,提高资源使用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
加强教师电子备课平台、网络教学教研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考试与评价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多元化应用平台建设,重视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和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四)加强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
推进学校电子政务建设,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为着力点,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全市教育数字化、现代化水平。
三、创建原则
(一)超前规划。
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超前规划,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终端设施普及步伐,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从传统的行为方式向数字化行为方式转变,综合提高学校的数字化水平。
(二)统一标准。
按照《xx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要求,对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管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划实施,严格标准,明确数字化校园创建的任务。
(三)整合平台。
全面应用学校网站,整合链接教学、资源、管理等各类校园信息平台,鼓励学校之间在教学应用上的“百花齐放”和“争奇斗艳”,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
(四)共享资源。
要以学科、备课组、农远资源为中心,围绕电子备课平台、学校网站等,积极整合优质资源,逐步实现县区、学校、学科三级资源共享体系。
(五)整体推进。
要统一创建步伐,按照规划时间,逐步实施。召开创建动员会、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会,积极培养在资源建设与应用、学科教学与应用和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典型,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校园宣传简报、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形成整体推动效应。
四、创建方法
(一)宣传发动,细化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理念,要把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通过对全体师生的宣传发动,根据《xx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方案,确定步骤,适用策略,形成特色。
在创建过程中,要形成创建方案,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明确创建时间表,确定创建步骤,选择适当的创建策略,排解创建难点,扎实有效、有序推进,并力争形成特色。
(三)建立机制,加强培训,全员参与,示范引领。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与学校考核机制相结合。加强培训,全员参与,分层分级抓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应用、开发、管理、学科教学五支队伍建设,培养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五)突出实效、坚持不懈、常态应用、创新发展。
创建学校要突出实效,让应用保持持续的稳定的状态,各项工作始终处于紧紧依靠信息技术作支撑的高效运行的状态。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实践,不断为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形成新成果、新特色,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常创常新。
五、创建程序
(一)学校自评。
创建学校成立自评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召开动员大会,部署自查自评工作,填写《xx市数字化校园创建申请表》(一式三份)和《xx市数字化校园创建自评得分表》(一式三份)。
(二)县区初验。
各县区成立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根据学校自评情况,通过看材料,实地查看,座谈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现场检查验收,针对问题,及时整改,汇总后以县区为单位上报xx市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三)市级验收。
xx市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依据了《xx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组织验收,达到标准要求的,授予"xx市数字化校园"称号,并进行奖励、颁发奖牌。
经验收通过的学校,自授予称号之日起,每隔两年复查一次。主要指标下滑的,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取消已授予的称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机构,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为数字化校园创建提供组织保障。
(二)保障经费,加大投入。
统筹管理“两费”资金,协调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将配备和维护资金列入学校预算。严格落实临教财字﹝2009﹞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两费”的管理使用,并在每年的教育费附加及学校教育公用经费中也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化校园的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机制,科学评估。
切实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检查考核,形成强而有效的高效管理机制。各县区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市教育局也将根据创建情况,对创建成功的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鼓励各县区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对在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积极推广。把《xx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和评估细则》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评估工作,科学分析创建效果,通过数字化校园创建简报、专题网站、研讨会等形式,定期公布创建情况。
STEAM教育产品研发工作总结 篇6
为落实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数字赋能教育,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结合潍坊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育公平,坚持改革创新,培养面向未来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多样、特色、优质的美好教育的需求。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运用数字技术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政,推动教育全链条、全流程、全要素、全时空的数字化,激发数字时代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着力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开放共享。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数字化推动育人质量提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遵循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学校,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整合资源,筑牢基础,补齐短板,整体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三)坚持需求驱动,创新应用。聚焦重点难点热点,基于问题解决,创新应用场景,以数字化全面赋能教育发展,驱动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和重塑。
(四)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安全。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主动防范化解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风险,加快构筑可信可控的教育数字安全屏障。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提升,数字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教育教学、教育治理、教育评价更加科学精准,教育惠民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数字化应用环境显著优化,数字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数字技术对潍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持续溢出效应得到充分释放,更有质量、更加公平、适合人人、绿色开放的数字教育新生态基本形成。
四、重点行动
(一)实施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
1.提升教育干部数字化领导力。提升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数字治理能力,组织全覆盖、差异化培训,将数字技术深入应用于工作和学习,增强数字思维、数字认知和数字技能。建立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模型,将数字化领导力纳入校长考核评价,校长每年参加数字化领导力培训不少于20学时。实施教育数字化先行校培育工程,重点培育30所学校,打造成为教育数字化品牌学校。
2.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快推进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试点市建设。开展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能力。建设“云上”教师研修学院,开展精准在线研修。推进数字化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培育数字化教学名师30人、骨干教师1000人。到20xx年,全市90%的教师达到《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评价,作为潍坊学科领军教师培养的内容。
3.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推进全国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提升试点市建设,开足上好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课程,推进人工智能、编程教育形成“普及+竞赛+培优”良好生态,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全面有效开展。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学生数字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制定《潍坊市学生数字素养标准》,每年开展一次学生数字素养测评。实施中小学拔尖创新学生一体化培养工程。加强职业院校数字技术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进数字技能基础课程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学生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实施优质数字资源普惠共享行动
4.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基于国家、省、市各级资源平台的教育大资源体系,促进跨平台、跨地域、跨层级的资源开放共享。积极创新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潍云学”等优质资源,实现教师慧教、学生慧学、家长慧育。探索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实现资源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推送。加快开发数字化课程、特色课程,鼓励情景式、游戏化、项目式学习资源建设。建立需求驱动、用户评价、动态更新的资源发布机制,健全数字资源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管机制,建立资源准入、汇集、共享与淘汰的相关制度规范,将资源的建设、应用情况作为区域、学校和教师评先树优重要指标。
5.深化“三个课堂”建设应用。用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城乡学校共同体推动专递课堂应用,完善名师课堂应用,支持优质学校建设支撑大规模个性化教学的互联网学校,满足乡村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实施人工智能助推乡村教育振兴行动,开展城乡教师“智能手拉手”,推进网上教研模式创新,推进跨校、跨区域开展精准“云研讨”、精准“云诊断”。积极开展区域间交流合作,推进数字资源共享、远程直播共享课堂等场景应用,实现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6.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构建终身服务体系。强化教育干部、校长、教师、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育。依托优质数字资源为市民提供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创设市民泛在学习环境,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扩大优质学习资源供给,丰富学习场景和入口,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健全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保障机制,全力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构建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格局。
(三)实施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行动
7.助推教学方式创新。巩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成果,带动区域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推广数字技术支持的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双师课堂、专递课堂应用。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5G等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推广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情境,打造泛在、多元、智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着力推进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智能体育、体质监测、心理健康等场景建设,促进大规模因材施教。学前教育重点推进游戏化教学场景应用,基础教育重点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重点推进数字化精品课程和虚实结合实训空间建设与应用,特殊教育重点推进基于个别化教育的融合发展。
8.推进学习方式变革。以数字化引领学习方式转型,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适应学习环境,创新数字化学习工具应用,助力学生自主获取适应个性化需求的资源和指导。探索全方位记录个体学习数据,通过信息跟踪挖掘、数字回溯分析等描绘学习轨迹,形成个性化知识图谱记录,打造学习“仪表盘”。深化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理念,推广深度学习、个性学习、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混合学习等多种创新型学习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学习全过程的高度整合,实现学习的`过程效能与成果质量的双提升。
9.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深化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构建与应用,实现“人人用空间”,支撑教师有效开展在线教研、在线听评课活动,推广基于AI的听评课,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满足学生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需求,减轻学生负担。到20xx年,常态化利用空间开展教与学的师生比例达到90%以上。建设潍坊云端学校,探索“云端双师”教学新模式、“云端组班”个性化学习新方法。探索建构以“数据呈现、信息交流、知识优化、智慧整合”为主的教研新模式,开展基于需求导向、协同导向、评价导向的云端教学研讨。
(四)实施数字创新教育评价改革行动
10.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创新。优化教育评价理念、评价模型和评价过程,逐步实现区域、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数字化。探索基于AI的智能评价,建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开展数据驱动的发展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开发应用数据支持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系统,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区域和学校评价。积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字加密等技术强化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障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11.完善师生数字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学生成长系统”“教师之家”等系统融合应用,建设链条化、过程化、终身化的师生数字档案,形成教师画像、学生画像。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推进数字化伴随式评价,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中考、高考中的应用。支持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综合发展评价,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教研能力、专业发展等一体化智能评价,推动教师综合评价结果在职称评聘中的深度应用。
(五)实施数字赋能教育治理提升行动
12.助力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以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创新。推进市、县教育治理和服务系统优化整合,积极推动学校以应用为主,促进学校治理的全流程、全环节数字化。依托潍坊教育云平台打造“潍坊教育大脑”,聚焦招生入学、教学质量、身心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监测、校园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数据建模分析和趋势研判,构建教育局长、校长数据驾驶舱。到20xx年基本建成精准高效、智慧和谐的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
13.推进网上服务能力提升。加强数字机关建设,推进教育政务服务智能升级,构建高效协同的教育政务服务体系。搭建集办理、分析于一体的动态化群众教育诉求服务平台,积极应用电子签章、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高频教育政务服务事项“零证明”“一网通办”和“全程网办”。落实招生入学、考试报名、学生资助、民办审批、学籍管理、毕业就业、档案查询等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全覆盖。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服务监管,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及线下培训活动、教育培训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智能化监管。
14.支撑全环境育人能力提升。建设完善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惠民服务网,推进“幸福路”“惠民一码通”等家校社沟通应用,推动家长课程的数字化。加强对家庭教育总协调员、社区教育协调员的培训,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重点打造家校共育、校社协同、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家校社协同育人数字化应用场景。
(六)实施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行动
15.构建教育数字底座。严格落实教育部《教育基础数据》《教育系统人员基础数据》《中小学校基础数据》等数据标准。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数据分级开放共享,建设潍坊市教育数枢系统,不断提升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等处理能力,构建市县校一体化的教育数字底座,推进“一数一源”。建立数据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数据质量监测和评估。
16.开展数据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研究基地的引领作用,积极与全国知名教育大数据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完善教与学过程跟踪与评价、教育数据融合与共享、实时监测与智能决策等应用研究。推动县市区和有条件的学校成立数据研究中心,逐步实现“一校一中心”。充分发挥潍坊市教育大数据中心的作用,打造成为全市教育数据研究中心、线上巡课中心、教师数字化研训中心、教学新技术研发中心。实施教师数据素养提升工程,每年培训10000名教师。
17.发挥教育数据价值。确立数据作为教育核心资产的地位,增强数据意识,提高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完善教育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应用、更新、评价等机制,构建潍坊教育数据引擎,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增强教育数据的解释力、诊断力、预测力、决策力与监督力,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模式。每年发布潍坊市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用教育数据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七)实施教育新基建智能升级行动
18.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实施教育网络提速降费,推进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教育云网融合和教育网络身份统一管理。推动普通教室100%配备触控一体机,师生终端设备配备满足正常教学并及时更新。开展基于5G、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场景试点。推广IPv6应用,推进校园物联网建设与应用。到20xx年,90%以上的学校建成智慧校园,校园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和普及应用基本完成。
19.注重平台建设与应用。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山东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研究、教育国际交流的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迭代完善潍坊教育云平台功能,打造区域“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市县平台一体化建设模式,形成市级提供教育基础数据和基础管理、县级统筹建设教学类应用、学校创新融合应用的格局。强化平台的宣传推介和应用培训,对平台应用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鼓励学校设立平台应用志愿者、引导员,引导师生科学合理高效使用平台和资源。
20.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认真落实《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树牢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一体化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流程。强化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应急演练、安全检查和培训考评工作。推进教育系统国产化软硬件适配工作。建设全市网络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开设网络安全课程,每年开展一次网络安全管理全员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完善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的数字化组织领导体系,发挥市县两级教育数字化工作专班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将教育数字化建设纳入区域和学校发展整体规划。落实统筹协调机制,聚焦教育数字化重点领域,按照规划统一部署、协调行动、分级推进,确保教育数字化工作高效推进。
(二)加强经费保障,引导多元投入。建立教育数字化项目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推动设立智慧校园、网络安全等专项经费,严格经费支出,确保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企业、研究机构等参与的教育数字化多元建设机制。
(三)加强督导检查,注重典型引领。将教育数字化推进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制定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区域、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动态监测评估,不断提升应用成效。深化山东省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验区和智慧教育示范县建设。不断挖掘典型案例,总结先进经验,形成数字化特色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