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热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1
一、班会主题:
民族大团结
二、班会对象:
全体学生
三、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班会,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2、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民族团结,携手并进,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团结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振兴发展。
四、班会流程: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点击右下角的播放按钮),
引入主题:民族团结
2、请同学积极举手发言,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并出示56个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有超链接介绍,返回的时候点击图片边上的背景即可)
3、藏族的图片上有超链接,点击将播放学生在大港五中第二届民族运动会上的藏族舞蹈表演。
4、回到56个民族幻灯片,让大家记忆各少数民族,为后面的汉字听写大会做准备(记忆过后点击幻灯片右下角播放按钮继续)
5、介绍民族文字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点击第一、二、三轮出现米字格)全班以竖排的四个小组为单位,采取擂台制比赛方法,每组先出一位同学听写,若正确,继续站下去,若错误,请本组另一位同学起立进行下面的比赛,以此类推,比赛结束时,每组上来比赛的人最少即为胜利。学生上来听写完毕后点击米字格回到原幻灯片(第一轮的点第一个米字格,第二轮的点第二个…),出示正确答案。
7、请学生猜人民币上的民族
8、介绍少数民族节日
9、介绍少数民族乐器
10、介绍少数民族领导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
11、介绍民族英雄
12、我的承诺(承诺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
13、结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㈠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㈡了解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㈢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民族娃娃
三、活动过程
㈠歌曲引入,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幼随音乐手拉手跳舞。
提问:你在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听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看到:有许多人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们都穿着不一样的衣服,戴着不一样的帽子……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很快乐……)
2.课件展示,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你知道的民族有哪些?(请幼儿自由分享知道的少数民族)
3.那你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教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比如刚才小朋
友提到的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都是少数民族。
㈡课件展示,引导幼儿了解四个少数民族。
1.出示民族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民族娃娃,请你们猜一下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你想了解他们吗?你想知道什么?(幼儿自由表述,提出问题)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
⑴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⑵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维吾尔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教师小结:维吾尔族的人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维吾尔族的人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喜欢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哈密瓜、葡萄、葡萄干是维吾尔族的特产。
⑶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藏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教师小结:藏族的人的服饰特点是宽腰,长袖,大襟。冬天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腰前系一块彩色的花纹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欢哈达,把它看做是最珍贵的礼物,每次有喜庆之事,远客来临,或远行送别都要以献哈达以表敬意。他们还喜欢一项运动,摔跤,⑷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回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教师小结:回族服饰特点——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衬衫、黑坎肩;妇女戴黑、白或绿色的盖头,老年妇女爱穿黑色大襟衫袄,农村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居住在城市的回族,一般都是一日三餐,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馍,回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
㈢游戏:你问我答
课件出示问题,请小朋友回答。
㈣延伸活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除了今天我们认识的四个民族之外,还有许多的民族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幼儿欣赏音乐,观看课件,激发了解更多民族的欲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及我园的活动安排,我班结合幼儿特点设计开展了《认识少数民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同幼儿共同学习了有关民族团结的知识,通过欣赏歌曲,让小朋友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次让幼儿了解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在中国地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通过课件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习俗。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儿歌、故事、画册,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教育幼儿从小各民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要做到手拉手、心贴心、交朋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新疆生活,了解少数民族,清醒认识当下世事。
2、 让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国家,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行为。
3、 使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生活,认识“以和为贵”的大气雍容之美。
活动难点:
使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歌曲、诗歌、抢答活动、讲故事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活动重点:
1、 让学生了解新疆生活,了解少数民族,清醒认识当下世事。
2、 让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国家,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行为。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引入。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失败而告终。1919年1月18日,英美法意日等27个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处理战后世界问题。实际上这次会议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为宰割战败国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一次分赃会议。中国政府曾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出20万华工去欧洲参加战争勤务,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均,驻英公使施肇基等人为全劝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召开前发表了所谓“142页”和平条件,虚伪宣称:“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要保护弱小民族,尊重殖民地人民的要求和一切国家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充满了“和平”、“公理”的化身。经北洋军阀政府竭力宣传,因此许多中国人认一战是“公理战胜强权”,巴黎和会将主持“公理”、“公道”。中国代表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先后向会议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废除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剥削中国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等正当要求。可是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下,会议不但否定了中国提案,而且悍然决定把战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的这一天无理决定,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北洋军阀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令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爆发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
二、图片欣赏、问题抢答
1、幻灯片给出反映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抢答对应的民族。讨论从古至今各朝相关的民族政策。再给出反映新疆生活各个方面的图片,师生交流了解新疆生活。同时亦了解新疆当下的情况,其中最重点的是今年最让国人震惊与愤怒的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
2、交流拉萨“3.14”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使我班同学清楚了解到3·14拉萨等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在敏感时期制造社会的动荡,就是想煽动破坏奥运会,企图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这次事件再一次暴露了达赖集团的分裂本质及其所宣称的“和平”、“非暴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要求全体学生要认清形势,相信党和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强调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时,我班同学坚决做到以下三点要求:一、同学们要把心思、精力放在学习上,学好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二、要求同学们坚决反对达赖集团组织策划的各种分裂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围观、不声援、不参与”;三、要求同学们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诗歌朗读、歌曲播放
学生朗读原创或自备的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诗歌,教师播放《新疆好》等歌曲,配以MV以增加现场感染力。(“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各族人民大团结,歌唱领袖毛泽东”)
四、讨论辨析
通过幻灯片放映给学生讲述反映当下新疆各行各业人的生活的若干故事,切合实际,图文展示,激发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思考,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情境讨论中来。
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新疆在漫长的岁月里发生翻天覆地的辩护,没有这样的基础,乌鲁木齐这个中国最遥远的内陆城市不可能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发展得如此繁华、如此现代。二道桥周边的众生相、诗人对新疆的深深热爱、黄沙梁的故事等等,这些无不完整展示长久以来新疆与中华民族难分难舍的关系。
2、民族的问题,是现代各个国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单一民族国家不同,我们拥有56个民族国家,因此民族团结就显得更为重要。
1)韩国也一个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单一民族国家。公元7世纪,爱新罗王国(公元前57一公元935)首次将韩半岛上的各居民群体统一起来。由于是同一民族,所以相对来说他们不存在的民族的问题,而能团结一致。
2)日本号称大和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质性。古代日本由倭人、诸少数民族和大陆移民三部分人构成,长期的相互沟通和融合,在政治、社会、文化等的质化过程中,使之变成了单一民族。这种单一民族共享统一文化,具有同质的民族心理。
3)中国不一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古以来在处理民族的问题上是十分繁忙的。我们且看当代中国,中国在处理多民族局面的成就还是不容小觑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西部大开发等,这些都为各民族团结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的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很明显地,西藏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西藏便是极大的受益者。而新疆也是同样,政策的实施,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使得新疆有目共睹地欣欣向荣着。而只有永久的民族团结,这朵欣欣向荣之花才能盛大开放着。
五、总结
唯有信任,唯有关爱,我们才能一直保持我们的信念:期待新疆这片土地开出更美的花,也期待中华大地每个民族每寸土地都繁花似锦。和平是一个国家极大的财富,同时也是人民的财富,我们热爱和平。我们青少年一代,面临多元化的世界格局,爱国的要求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奋斗。所以,爱国要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开始,爱国从今日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做到: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分裂主义分子和分裂破坏活动作坚决的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新疆稳定,坚决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如何保障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本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们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3、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能力目标
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过度):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课标、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必然性。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高中新课程标准倡导这样一些基本理念: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以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因此,考虑到本校高一学生及自身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影音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过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学法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们从事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法、提问竞答法。
(过渡)下面,我再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西藏 解放50周年图片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二)讲授新课:
推进新课:
展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找出我国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学生思考:我们山东的少数民族也不少,为什么在德州不实行区域自治,而在西藏等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注意思考: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不是自治机关?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注意思考并进行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区有何不同?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教师活动:展示中华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境设置:西藏自治区人们的生活状况、经济发展现状等,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例举实例,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四个有利于: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 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准备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四)课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感受民族地区的繁荣。
(五)板书设计:注重系统直观清晰,把内容主干知识书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二、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四、效果分析:
1、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误区:
(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1)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自治机关。
这两个误区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加以澄清。
2、本课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搜集民族歌曲、相关视频;搜集少数民族某一方面的文化;搜集图片,动员班内特长学生展示。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主持人甲: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56个儿女
主持人乙:56个儿女世代和睦相处团结奋斗
主持人甲:共同书写了中华文明
主持人乙:共同描绘着祖国的现在和未来
主持人甲乙:今天,我们各族同胞手拉手,一起来参加《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这个主题班会。
主持人甲:同学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咱们班就像一个个的小家庭。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吧!(视频介绍)
主持人乙: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知道的可多了,他们还准备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呢。
主持人甲:那太好了!首先,就由赵晶晶同学为大家展示吧。
(学生展示)视频介绍
学生互动
依次介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
主持人甲: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主持人乙: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主持人甲:大家都知道人民币上的所有图案都有很大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人民上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吗?(学生互动)
主持人甲:下面,我想通过不同民族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来让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我们各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享受,和他们的无穷的魅力。
我面我为大家演奏《渔舟唱晚》
主持人甲:“渔歌唱晚有余音,绕梁三日尤嗡嗡。”从中我们深刻体会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会有多采的中华文化。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息息相关,生死与共,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汉族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下面是杨佳依同学电子琴《牧民的一天》
主持人乙: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五十六枝花,虽然我们身着不同服装,说着不同的民族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但是,我们同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我们都是一家人。
(演奏中书法展示“民族团结”)
主持人甲:下面让我们欣赏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
主持人甲:服装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少数民族的服装有着明显的特点,下面让我们连线看一看这些都是哪个少数民族服饰。
主持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习俗,那你知道少数民族都有哪些禁忌吗?
主持人甲:对于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禁忌,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
支持人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在行动上互相尊重。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分布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团结的民族而自豪!
同学们,不管我们身穿哪种颜色哪种款式的衣服,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祖国永远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万岁!中华大家庭永远和谐、幸福。
班会到此结束。
活动延伸:
尊重当地的习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搜集民族歌曲、相关视频;搜集少数民族某一方面的文化;搜集图片,动员班内特长学生展示。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主持人甲: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56个儿女
主持人乙:56个儿女世代和睦相处团结奋斗
主持人甲:共同书写了中华文明
主持人乙:共同描绘着祖国的现在和未来
主持人甲乙:今天,我们各族同胞手拉手,一起来参加《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这个主题班会。
主持人甲:同学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咱们班就像一个个的小家庭。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吧!(视频介绍)
主持人乙: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知道的可多了,他们还准备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呢。
主持人甲:那太好了!首先,就由赵晶晶同学为大家展示吧。
(学生展示)视频介绍
学生互动
依次介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
主持人甲: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主持人乙: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主持人甲:大家都知道人民币上的所有图案都有很大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人民上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吗?(学生互动)
主持人甲:下面,我想通过不同民族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来让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我们各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享受,和他们的无穷的魅力。
我为大家演奏《渔舟唱晚》
主持人甲:“渔歌唱晚有余音,绕梁三日尤嗡嗡。”从中我们深刻体会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会有多采的中华文化。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息息相关,生死与共,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汉族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下面是杨佳依同学电子琴《牧民的一天》
主持人乙: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五十六枝花,虽然我们身着不同服装,说着不同的民族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但是,我们同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我们都是一家人。
(演奏中书法展示“民族团结”)
主持人甲:下面让我们欣赏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
主持人甲:服装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少数民族的服装有着明显的特点,下面让我们连线看一看这些都是哪个少数民族服饰。
主持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习俗,那你知道少数民族都有哪些禁忌吗?
主持人甲:对于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禁忌,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
支持人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在行动上互相尊重。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分布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团结的民族而自豪!
同学们,不管我们身穿哪种颜色哪种款式的衣服,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祖国永远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万岁!中华大家庭永远和谐、幸福。
班会到此结束。
活动延伸:
尊重当地的习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及其法律依据。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形式,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等。
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同感,培养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意识。
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观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及法律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展现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特色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如何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引入本节课主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讲授新课:
环节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
定义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
特点介绍:自治权、民族性、地方性、法定性。
法律依据: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法》。
环节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形式
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重点标注出五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实施。
环节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既保证国家统一,又充分尊重和照顾各少数民族利益的有效途径。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通过赋予各少数民族自治权利,调动其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自治机关有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保障本民族的合法权益,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等。
3、互动环节:
案例分析:提供一个关于某自治区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自治实践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该自治区是如何通过行使自治权推动本地区发展的。
课堂辩论:设定辩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基于我国国情,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策和制度创新,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六、课后作业: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摘录其中关于自治权的规定,思考这些规定如何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特点及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实践中的成效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培养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意识,形成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特点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的成效和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中国行政地图,提问学生关于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知识,如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数量及分布。特别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民族自治区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自治区的设立反映了我国实行的何种制度,以及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二、新课内容讲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
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特点: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少数民族在聚居区内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自治地方的设立: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
自治机关的设立:主要为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政府。
自治权的行使:自治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成果
举例介绍我国已设立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分析各自治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实践中的挑战,每组选取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同时提醒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为维护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