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窦桂梅读后感

2024-06-01 16:37:22 窦桂梅读后感

【#实用文# #窦桂梅读后感#】《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作者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本书从自立、自觉、自省三个方面讲述窦桂梅对主题教学的认识及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窦桂梅读后感 篇1

假期阅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使我对窦桂梅老师的人生之路和教育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读后感触颇深。

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站在孩子们的笑脸中间,当一名真正的老师,窦桂梅老师奋斗、争取。她向书本学习,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她向实践学习,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她向名师学习,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她还一次次争取上“公开课”。在这样的执著中,机会开始垂青她这个有准备的人。

这样的付出怎么不使人感动?我们现在的青年教师不正是需要这样的努力吗?我们总借口没有时间读书,总嫌记读书笔记麻烦,总认为听课占用了办公的时间,总害怕上“公开课”……一个好老师应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我们应该把读书当成一项作业布置给自己。

可以说,窦老师的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是和学生的一次心灵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生”,应该格外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情感的调动。我们都知道开课要有一个好的导入,这个好的导入就是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我们也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调动,可是我们的情感调动是否落到了实处,我们是否真的调动起了每个学生的情感?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思考之余,就让我们将对学生的兴趣及情感的调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好,努力使每个学生的每一节课都能充满兴趣地进行下去。

“课中悟情情更浓”。窦老师时时将自己置于课堂原野,用真情去催发课堂的生命,为课堂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开课的激情不能褪去,我们应该将它延伸到课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时而舒缓有致,时而激情澎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与热情。

“课终喑情情未了”。教师对学生课后的教学启迪应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小学生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到了课终之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超越必须始于一个平台,必须拥有一个原点,这就是“学好教材”“立足课堂”“尊重教师”。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讲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等等。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成为学生心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

窦老师说——课堂,我的生活世界。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她对生命状态的一执著热烈的追求,对生活的体察和生命的体验,让她与课堂达到了“人课一身”的相融境界。

我们应该向窦老师一样,做一个本份的教师,尽一个教师的本份,树立正确的信念,使生命的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

窦桂梅读后感 篇2

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走中,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文学素养的提升。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名家说得对:一个不读书的学校就是一所没有希望的学校。读书就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读书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因此根据名师工作室的要求,我读了很多书目,对教学最有感触的还是《窦桂梅教学实录》。读后感受就是窦老师的课堂就是绿意浓浓的语文课堂。

你们看窦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闪现着智慧的光芒。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从而形成了敢思、敢说、敢辩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品格。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学生创新的火苗在碰撞中点燃;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而是共同去创造文化。多数学生的发言,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相互补充。学生在讨论中同中求异,是中求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倡导争鸣精神,发展个性创造。

再看窦老师的课堂更是言与意的融合,演绎语文的精彩。她的课堂不满足于匆匆忙忙得出问题答案,而是把提出的问题当作诱饵,去深入感悟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还语言以画面、声音、旋律。赋予语言文字呼唤、心跳、体温。让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然后通过朗读、口述、写作等方式表达出来。教师不仅追求的是“瞬间的震撼”,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不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的过程,使教学不断地荡溢出浓浓的意蕴,演绎语文的精彩。

总之,看了窦老师的教学实录,让我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绿意浓浓的语文课堂。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一幅五彩斑斓的画,一曲动人心弦的歌。

窦桂梅读后感 篇3

这是一篇读后感,文章开头排比句式本文增色不少,小作者描写《爱的教育》和抒发自己的感想比例协调,“她们也像一个拉环把每一个人的距离拉近”等比喻使得抽象的爱具体化,行文流畅,结构安排比较合理。

这篇读后感基本符合要求,概括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只是中间部分语言有些啰嗦,还要注意中心要明确,要有详有略。结尾写得不错。

这是初一学生写的一篇读后返,文章就《爱的'教育》谈了自己的感想,概括简洁,观点明确。结合自己的现实进行了阐述,引用了材料恰当,引题自然结尾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这篇作文是通过看了一则寓言故事有感而发写下的读后感,感情真挚,对故事进行了深入地理解,能够明白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从而联系自身,把眼光放远,立志从小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打好结实基础,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力量。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角度新颖别致。同样是一篇赞美母爱的文章,但是由于作者选取的角度很别致,就使得文章有了别样的风情,再加上优美的语言,具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

这是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边叙边议,引用名言或故事简练而恰当,很好地为议论作铺垫,二、三、四段各段都有一个故事片段,又有独立的观点。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模式。议论深刻,令人深思。

窦桂梅读后感 篇4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出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张、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点评评语:这篇读后感,是小作者读《红楼梦》之后引发的感想。文章用精炼的语言,先介绍了宝玉的故事,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了感想。文章语言虽不华丽,但表达感情真挚,能打动人心。

窦桂梅读后感 篇5

1、xx:你的表达就像你的数学思维那样缜密,语言流畅,重点突出,感悟具体而深刻。尤其可贵的是能把书中的数学思想用具体的案例来解说,做到了读中悟,悟中学。

2、xx:读了很多书啊,而且种类很丰富,收获也很大,真不错!多练内功,你已经在这样做了,相信你会成为最好的老师。

3、xx:看你的字,读你的文章,感觉你是一个很有激情,很大气的人。有激情,说明你爱你的职业,爱你的学生;很大气,说明你有高远的目标。追寻名师,创造自我,享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4、xx:读你的文章就像品茗一杯好茶,很舒服,很愉快。确实,快乐是一种态度,快乐更是一种艺术。只要我们博学,只要我们有爱,就能找到并拥有快乐。

5、xx:读专著,和大师对话,确实能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和教育理念。如果你能把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结合陶老的思想阐释得清楚而具体些,那就好了。

6、xx:文章很短小,但也很精致。确实,本来是好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发扬光大呢?本来会学习,为什么我们不能顺应并不断增强呢?值得思考和研究。

7、xx:洋洋洒洒啊,字也写得不错,只是后面有点潦草,不那么有美感了。你以小林先生为感点,叙述了他的所作所为,在此基础上赞扬了先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育艺术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夹叙夹议,有条不紊,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先生的欣赏和热爱之情。亲其师,信其道,你也会成为小林先生那样的老师的。

8、xx:你很会表达,既概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又提炼了快乐教育的深刻内涵。只不过少了你自己教育教学的痕迹,让人感觉你还是个旁观者,还没有走进快乐教育中。

9、xx:李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家,无论是他的教育事迹,还是教育理论,都会给我们以感动,以启示。选一点,结合自己的工作,你的感悟灰更深刻。

10、xx:博学是基础,更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像你说的,只要有目标,有奋斗,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

11、xx:感悟很有味道,有玫瑰的香味。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自己的职业吧,让她伴随你品尝教育的艺术,体会创造的灵动,享受读写的愉悦,那么你也成为窦老师那样的名师的。

12、xx:读你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晰畅快。如果说做班主任很幸福,那么班主任就达到了最高境界。相信通过你的努力能得到这种幸福。

13、xx:对照名师,感悟自己;深刻检讨,奋起直追。勇于揭疤,固然可贵,砥砺前行,更为重要。你已经读书、实践、思考了,你能走得更远、更远。

14、xx:崔峦老师在语文学科定位及课堂教学的方向上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指导。你能认真阅读此书,并能对照反思,非常好。但如何让语文课堂高能、高效,乃至高潮迭起,还需我们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15、xx:读文就是在读人啊!李镇西老师是一个普通人,却是一个大写的“人”。这个大写的“人”是他用笔,更是用情、用爱、用思考、用责任、用生命“写”出来的!

16、xx:读你的文章有两点很感受,一是假期里你读了很多书,种类多,收获大,说明你真正读进去了;二是读书善于思考,用脑子用心去读,所以感受很真实、很深刻。是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上进心,力争上游,方有所为。当然有的想法,还有待商榷。

17、xx:你的读书计划我很赞同,和学生共读,珍惜点滴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繁忙工作的情况下能多读书,多积淀,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18、xx:干到老,学到老。说的好。其实,学习、读书,不仅是职业必需,更是人精神生活所需。你能挤出时间阅读教育书籍,难能可贵。

19、xx:字写得方正而美观,读你的文章很舒服。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先进的,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价值;他执著教育的精神更令人敬佩。如果你能把以上两方面中的一方面展开写,就好了。

20、xx:文气十足,引经据典,顺手拈来,说明你读书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我非常欣赏你说的这句话;今后,我要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的,读书能改变人生,生活因读书而美丽!

21、xx:读你的文章也是一口气,语言和思路很顺畅。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如,对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确实,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还有,“老师一杯水,换来学生一桶水”的思辩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践。

22、xx:不知道你儿子的读后感写得怎么样。你概述了保尔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这方面内容写得不错。如果把作为教师如何学习保尔写得具体些就好了。

23、xx:你能把所读书之内容和自己的教育事例结合在一起,在对照和反思中比优劣、找差距、取精华。读书和实践紧密结合,在思考和感悟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并用其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读书做到了为我所用,提高了读书的时效性。

24、xx:在对照和反思中,查找不足;在感悟和感动中砥砺自己。是的,散淡随意,浅尝辄止,永远不能成为“窦桂梅”。

25、xx:魏老师的教育思想、意志和方法令人敬佩,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思考。你对魏老师提出的“五分钟”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阐释,相信对你今后的教学工作会大有指导。

26、xx:教育智慧不同于教育机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你能在读书中思考并有所感悟,非常好。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我想,我们的教育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教育的成功就会越来越多。

27、xx:学生热爱读书的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读书的兴趣。说的好。只要你像窦老师那样孜孜学习,潜心钻研,你不仅会成为合格的语文老师,而且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28、xx:正像你写到的,窦老师的成功是靠她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有了这些,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创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29、xx:你是一位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老师!你能把读两本书的心得对比着来写,在比较中最大限度地表现每本书的特点和精髓。构思和表达很独特。你还能反思我们以至自己教育的缺陷之处,又在对比中弘扬了书中教育的伟大和成功。你的语言和表达很深刻,说明你的思考是很有深度的。如;我们是不是把爱贯穿在教育的始终?我们常说在教育中对孩子少批评,多鼓励!我们似乎更懂得行使老师的威严。

30、xx:语言很实在,感受很深刻。特别可贵的是,举自己失败的教育事例跟名家成功的案例进行对比,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找到不足,这无疑会促进今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向名家靠拢。

31、xx:爱、真爱、爱全体,循序渐进地诠释了爱的内涵。同时能结合自己的教育事例来比照和反思,感受很真切,很深刻。

32、xx:听了孙校长介绍,你读了这本书,你很会学习。尊重教育、信心教育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教育,你抓住了这本书的灵魂。并能以例说理,说明你收获很大。如果能对照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工作,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有所裨益。

33、xx:这本书用军规来表达对教师的要求,可见作为一名教师是多么神圣,责任是多么重大。教师教育失败了,就如同士兵打败仗一样,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好学上进,成为学生喜欢的合格教师。

34、xx:“引”的不到位,“导”的又过多,一语中的。根子就是我们不相信学生,本身又知之不多。可见,改变观念,增强内涵和底蕴是多么重要!

35、xx:能够对照所读书之内容找差距,敢于把不足一一列出,这就是进步,难能可贵。找到了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自己之所以平淡的原因,我们向专家的行列就靠近了一不。其实,我们也能如专家所做,成为专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36、xx:摘录多,感悟少。不如选一点或两点自己感受最深的来阐发,在对照和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37、xx:读书时善于思考,注意总结,说明你很会读书。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善于倾听和思考,在察言观色中、在寻根问底中找原因,想办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能没有教育智慧。

38、xx:学习、创新、奉献,是教师崇高境界之写照。你正在身体力行并有所达,相信经过不断的磨练,你一定会达到这种境界。

39、xx:“你是一只青蛙”,这话真的不可妄说。说学生的时候也许说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不知道也就罢了,一个天才也许就被你这无知的话给扼杀了。案例很深刻,令人深思,写上这几句,与你共勉。

40、xx:爱一个学生容易,爱所有的学生不容易。需要付出真情,讲究爱的艺术和方法。你读懂了大师的爱,你也在实践这种真爱和博爱。

窦桂梅读后感 篇6

作为老师,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备课,批改作业,白天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潜心阅读书籍。忙完一天的事,在爱人和孩子都休息了。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和繁忙,夜静静的,只有台灯散发出洁白无暇的光陪伴我度过这一天中最为惬意的读书时光。沉湎于窦桂梅的精辟见解和智慧火花中,一天的疲劳和烦心都消失了。原来專家的见解和自己的教学有这么多的不谋而合,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决。自己确实有一种充电的感觉。头脑变得充实了,生活变得丰盈了。虽然自己是美术教师,但是有机会看一看其它学科的文章,有利于课堂的整和,看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感觉窦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养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吸引我的不光是课堂教学的种种娴熟技艺,也是她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同时有时一个易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富有激情的学习者的姿态,陪伴、引领年幼的学习者。

一、运用独特的视角理解感悟文本

细细品味窦桂梅老师的每一篇实录,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不同年段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窦老师都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以往的执教者都落脚在对帝国主义的恨和“雪我国耻,振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中。窦老师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上这节课时,窦老师更多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中华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完成的,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这是教学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二、运用激情感染学生

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在隽永深情的语境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三、运用渊博的知识启迪学生智慧

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语文功底之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她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如:《二桃杀三士》、《越石父》等,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讲《再见了,亲人》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讲《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莱的一封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文章的欲望。

一本好书总让人有品不完的滋味,每当我一次次的翻看这本书总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也激励我在教学研修中不断成长、进步。

窦桂梅读后感 篇7

新教育实验,是为了弥补原有学校教育的不足,立足于实际的行动。在国家课程这一块上,新教育认为,原有的课程改革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所以在新教育中,对理想课堂这一部分只占一章。相对而言,在新教育提倡的其他行动中,资料较为丰富。

这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新教育实验对国家课程理想课堂关注不够。但在实际的状况是其他的行动,都是为了理想课堂服务,为了国家课程服务。所以进行新教育实验,必须牢牢抓住理想课堂国家课程,这个大头不放松,抓住这个根基不放松。忽略了这一点,最后可能就是闹了一个笑话,而一无所获。

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课程的教育质量,而不是为了进行新教育而进行新教育。

所以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主线是以理想课堂为主,其他行动都是理想课堂的分解,自觉的为理想课堂服务。在时间空间,权衡分量上要依据这个原则来划分。

国家课程和学科教学,不能画等号,当然,在现代的科学体系中,都是以学科来划分的,每个学科沿着自己的隧道往前挖掘。国家课程,立足于学科,但不局限于学科,他又有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因素。所以在国家课程中已经潜在包含了新教育所列举的其他各种行动。把国家课程等同于学科教学,这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但主体上还是学科教学。

在新教育中,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在所有的行动中,读写交流的因素都占了主要地位。虽然实践活动比较重要,但是作为人类学习以前经验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阅读交流和书写进行。

无论把实践活动提到再重要的位置,学科教学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以学科教学为唯一的目的。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能是近些年学校课程改革力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人类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不可否认精英人才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任何时代,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在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方面不会绝对的平均,都要由多到少分成一定的层次,有精英人才,有平凡的人。

近几年在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多元智力理论,各种闪光点啊,各种表扬啊,不准进行成绩排名啊。这些教育行动的实质是一种进步,他是为了给那些在学科学习方面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一部分人,指明一条发展的道路,虽然他们资质平平,不能在学科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但也要给他们一条发展的道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天赋,快快乐乐的向前发展。这种改革仅此而已,绝对不是把中等天赋以下的人,都发展成像精英人才一样。所以绝对不能忽略精英人才的培养。

一些教改经验十分成功的学校,因为教育者的经验特别丰富,愿力宏大,所以创造出了优异的教学成绩,这是和其他学校相对而言,用社会公开承认的升学分数线来衡量的。但是在他们的学校内部,班级内部,学生的精英、平凡的差别依然存在。

无论是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实验,都不能忽略精英人才的培养,不能忽略高深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在新教育实验中,同样是这样,不能因为行动的繁多,忽略了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忽略了精英人才的培养,否则就要走弯路。

新教育实施的两条道路,以学科和国家课程教学为主题,其他行动为他们服务这样的道路,第2个是每月一事的时空提纲。这两条道路,实质上,第一条道路与学科为纲的道路是主线,是灵魂。每月一事的纲目,是具体实施的方法,两个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

实质上就是一条,学科教学与其他行动的关系问题。无论新教育的理论多么的完善和充分,无论他提供的资料多么的丰富和充足,但是在实际做的时候,必须要一点一点的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行动思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要不然材料越丰富,弯路就走的越多,内容越详尽,浪费的时间就越多。就像南辕北辙的成语一样,盘缠越多,马儿跑得越快,车子越好,离目的地就越远。在新教育实验中,提纲路线极为重要。

以国家课程为纲,其他行动看作是国家课程的分解,为国家课程服务,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

在关注国家课程中,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从教师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以一种怎样的行动策略,来不断的提高水平,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学习优秀学校的经验如洋思等等,仅仅学一个静态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动态形成的过程,或者是动态的工作过程。

在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一个教师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前,经过了充分的选拔,在师范院校进行了专业的学习。这是教师工作的底线,具备了初步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然后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不断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当然这其中也有教研室,中心校,学校组织的教研听课活动。

要想有长足的发展,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窦桂梅反复强调了读书和思考的重要性。在读书和思考的前面,强调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教学主张,有独立思考精神,长期坚持积累的精神。在这种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广泛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和实践。

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不能长期的积累。把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专业思想,当做别人的跑马场,人云亦云,不加辨析思考,无论如何,专业精神是无法发展起来的。没有这样的精神,读的书越多,只不过是两条腿的书橱。写的文章再多,也不过是歌功颂德应景的文章。所以科学的精神,认真的精神,专业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在于个人的努力,各级管理部门也只能在基本方面,主要的方面,做一些引导检查评比。如果眼中只有各级部门的检查评比,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从学校的教学管理上来说,应提倡老师的独立精神,为这方面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比如购买较为充分的专业书籍,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只能引导,无法进行检查和评比。其他工作方面要立足于把握好教学的基本工作,基本的管理,基本的制度,不可管的过多和过细。因为这种管理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般水平上的作用。但也一定要把这种一般作用发挥好,如果不认真去做,这种一般作用也不能体现出来。从这里要认清教学管理的本质,不要有太多的妄想,否则只能天天沉浸在梦里,天天忍受着无法实现的痛苦。

关于这个方向,在新教育实验中,有卓越完美理想崇高等等这样的表达,但这种独立的思考精神教学主张,在新教育中,并没有表示的特别充分,所以说这一点认识很有新意,确实是有特别重要。

关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这种提法实质上和窦桂梅的提法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用的语言可能不一样。从而可以看出阅读写作和交流合作,吉祥三宝是教师发展的主要模式。那么这应该也是教研的主要内容。从教学管理上来说,要关注教师的专业阅读,关注教师的专业写作,关注教师的专业合作。

窦桂梅,有一点我觉得讲得特别好,教师的备课。备课不仅仅是把教案写出来,在上课前去把课本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讲。也不是集体备课进行交流。更重要的备课,在读书和写作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广泛的学科专业阅读中实现。而不是仅仅备课前读的那一小会儿。对教学方法和学生思想规律的了解,在广泛的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写作中完成,而不是仅仅在备课前,就把它完成了。专业的合作,是在广泛的专业交流,专业协作中完成,而不是备课前完成一次集体备课就可以了。没有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的备课,是一种肤浅的备课,有一点作用,但是往往流于平凡和形式。更深刻的教研,是那种深入的专业知识的阅读和对教学方法的阅读,深入的专业合作和交流。这两点合起来可以叫做教研工作的深浅模式。

以前在读新教育的时候,有一个疑问,新教育对教学日常工作,为什么没有提呢?实质上,教师的三专发展模式就是正宗的教研活动。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要减少以前的那种肤浅的要求,集体备课和听课的活动可以减少,但是要增加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的内容,这才是更深厚的备课。既然有专业写作,那么每一课教案后面的反思,可以集中进行专业写作,内容要围绕学科教学。

教师有专业的追求,广泛的阅读名家的著作,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有深入的实践,这样,教学效果一定是优秀的。

教师的阅读,一定不要局限于新教育的一些个别材料和书籍,而是广泛的涉猎专业名家的著作,这才是真正的专业阅读。教师的反思,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围绕新教育的一些项目和理念进行了反思,一定是注重对学科教学的深刻认识。

窦桂梅读后感 篇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假期阅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并且深受感动与教育。是窦老师的执着让我敬佩,是他的刻苦让我感动,她的勇敢与睿智将我深深的折服。窦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中取得的辉煌成绩与他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对于窦老师的辉煌成绩我很羡慕,但是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更值得我去学习。

从吉林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到吉林省的特级教师,从名扬全国的特级教师到清华附小的副校长,他做出了比常人还要多几倍的努力。为了能够当语文教师他毛遂自荐;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他把每一节课都当做示范课去准备,随时等候领导的到来。为了能够打磨好每一节课,他让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做自己的学生,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成功是辉煌的耀眼的,但背后的艰辛与辛酸我们却看不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看到的不光是一个努力不断进取的语文教师,更是一个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开拓者。

窦老师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首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他不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他善于开放自我,加强自己的涵养。在30多岁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很容易让部分人浮躁,窦老师的率真与充满激情的个性也很容易如此。但是他没有,反之,他广交朋友,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去探索发现。其次,她广泛读书,积淀学养。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而偏偏这一点更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师本身的阅读素养的缺失就是导致学养的不足。具备充分的学养并热爱自己的事业,是语文教师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第三,他勇于探索,视角敏锐。窦老师有着独立的思想。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敏锐视角。边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实践,边阅读边实践边研究。力求不断进取,将理论的思考大胆与实践相结合。他以主题为线把听说读写、人文性与工具性自然的串联起来。以主题充实了课堂,让学生自然高效的接触了更多的文本,扩大了阅读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窦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不断探索追求,她自己建构的主题教学模式,鲜明地体现了他对语文教育的理解。

窦老师取得了成就,但她仍然执着追求。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习窦老师的这种精神。因为她说过: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

这是我假期读的第一本书。第二本也是关于教育的,但不同的是,这本书是关于我们自己教育孩子的。我觉得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自己的学生是一样的,同时对于我们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来说也有一定的帮助。第二本书名叫《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推荐阅读

上一篇:风雨天一阁读后感经典 下一篇:恶水读后感实用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