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去颐和园的日记精选十二篇

2024-04-28 09:22:31 去颐和园的日记

【#实用文# #去颐和园的日记精选十二篇#】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12篇日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颐和园旅游日记,欢迎大家分享。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1

段和瑾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北京,我被美丽的北京深深地吸引住了。天安门广场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我还观看了“升国旗仪式”,在那庄严的国歌声里,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城楼上的毛主席好像在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我登上了万里长城。绵延的长城像条腾飞的巨龙,我们在山脚下的时候,天空下起了濛濛细雨,我们几个小伙伴打着伞,奋力地走在陡峭的台阶上,台阶上深深的足迹可以看出长城历史悠久。我还看到了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为登上万里长城感到自豪。

颐和园是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这里有一条“艺术长廊”,每根梁上都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彩绘,每个图案都不相同,让人看着流连忘返。站在昆明湖边,岸边绿树成荫,湖面上微波泛起,空气很清新。如果故宫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那鸟巢水立方就是中国与国际化接轨的现代建筑群,夜晚的鸟巢像一块红宝石闪闪发光,水立方像一块蓝色的大水晶,晶莹剔透。

2008年的奥运会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2

之前暑假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起去首都北京旅游,我们不仅参观了著名的长城,还去到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地方——颐和园。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走到它的大门前,“颐和园”三个大字刻在牌匾上。走进颐和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树林和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山上还有着几间庙宇似的屋子。

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慢慢地走,一个大湖出现在我的眼前,湖面上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桥,“这不是著名的十七孔桥吗?听说桥上雕刻着千姿百态的石狮子呢。”我一边想,一边小跑着上前看,果不其然,桥上有二三十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它们经过了精雕细琢,叫人越看越可爱。走到桥上,一朵朵荷花正迎着微风跳着舞呢,它们你拥我挤,正映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再看看湖中的清水,在清风的撩拨下,微波粼粼,像那晶莹剔透的翡翠,好看极了。荷花荷叶作伴,翡翠般的湖水相称,十七孔桥这可还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参观完园里的一个又一个古宅,拜完一个有一个的寺庙,将近黄昏时,我们回到了大门口,就这样,我们带着漫天星辰回家了。到现在,我仍忍不住感叹:“颐和园真美啊!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美啊!”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3

第1天

今天我来到了闻名中外的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历时15年完工,是大清北京著名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66年开始重建,1888年改名颐和园,1895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我们走过宫殿区就看到了昆明湖,湖边就是长廊,这个长廊是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保持者,是史上最长的景观步道有700多米长,长廊枋梁上有彩画14000多幅,它还分别有四个亭子代表着春、夏、秋、冬。我们还坐船游了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最大的桥洞上刻有一幅对联可惜已经看不清了。

慈禧太后是中国第一个用上电灯的,中国最早的电灯就在颐和园。当时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就把灯都涂上不同的颜色对慈禧太后说:“我给太后带来了一些宝石,宝石还会亮,并且我让哪个亮哪个就亮”。慈禧太后不相信就来到了颐和园的乐寿堂,李莲英说:“红宝石亮,红宝石亮,红灯亮了,绿宝石亮,绿宝石亮,绿灯也亮了”慈禧不明白,李莲英才道出缘由。古时候没有发电站,为了让颐和园里的电灯亮每天都有十几个人在骑一辆“发电自行车”才能保证颐和园灯火通明。

看完颐和园我不禁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更反感慈禧太后的奢华,正是因为这才使得大清朝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第2天

家住皇家园林旁,虽然总是去颐和园,对那里的景色足够熟悉,但那个初春的清晨,雨后的颐和园朦胧的美,刷新了我对它的记忆。

那天,下了一场春雨,我和爸爸走在去颐和园的路上,空气有些潮湿。我们走到知春亭处休息,河对面是被嫩禄色点缀的西堤。继续远处望去,便是玉泉山。

雨后,山上的玉峰塔被一片片云雾包裹着,那云雾远远望去,就像在空中翻蛟的云龙,缠绕着玉峰塔。

我们边赏景,边漫步,绕过佛香阁前的堤岸,来到了西堤上。眼前的“云龙”越发清晰。从近处看,云层只是在塔前面来回飘荡,被云裹着的玉峰塔,此时显得格外高耸。随着时间的变化,水气凝结,云层也随之变化。云层有深有浅,浅处塔身显现出来,深处再也看不见了玉峰塔。塔峰好像在用力冲破云层束缚,向上伸展,殊不知是云层降低了高度,让塔峰得以显现。

一阵风吹来,把云雾撕开,此时的玉峰塔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如同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从云雾中走来,停步在你面前。

而脚下西堤像是横卧的一张古琴,那六座桥就如古琴上的琴徽,这位“玉峰才子”仿佛冲破了云层的束缚,驻足昆明湖畔,将要抚琴吟诗。

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纵有万千种美,我独爱那雨后的清晨,在园中漫步,从知春亭遥望玉泉山,这园外之景与昆明湖遥相呼应,“玉峰才子”“拨开云雾见太阳”,给人带来那份不期而遇的惊喜!

第3天

说起中国的“四大名园”,第一个跳入大家脑海的一定是皇家园林——颐和园。这不,我也久仰颐和园的大名,今日有幸来此参观。

进入颐和园,穿过一条长廊,来到昆明湖前。此时,阳光透过云间的缝隙,让破碎的光照进湖中,就像点点碎金浮在水面上,微微荡漾的湖水把一片又一片打碎的阳光融入颐和园的美丽之中。轻轻跃起的波纹跳闹着,欢笑着,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一起放肆,无忧无虑,一层赶着一层奔向远方。我把手伸进湖水中,微凉的湖水打在手臂上有说不出的舒适,说不出的高兴。远处,十七孔拱桥横跨东西两岸,倒影模模糊糊的`,偶尔还会泛起微波,看不清楚、看不真切。

我们爬上万寿山,最显眼的无疑是一座阁楼,走近一瞧,原来,这就是佛香阁。佛香阁建在三十多米高的石台基上,共有八个面、三层楼,约有四十多米高。登上佛香阁,园中的景色尽收眼底。从这儿看昆明湖,景色与刚才大不相同。昆明湖现在很安静,静得像一块翡翠。小船从上面轻轻开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仿佛是一条翡翠上的碧痕。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了波纹,在阳光照耀下,浮光跃金,十分好看。此时,欣赏着眼前的动人美景,微风扑面,我好像忘记了所有的忧愁和烦恼。

夕阳西下,太阳带着满怀的喜悦,缓缓归去。

第4天

颐和园的景色美不胜收,我每次来到这里都能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的时候修建的皇家园林。

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水气氤氲的昆明湖,几只小船在湖中荡漾。在昆明湖的中央是一座建筑独特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桥上有许多石狮子桥,石狮子形态各异。它们有的在玩绣球;有的依偎在妈妈怀里;还有的张开爪,仿佛在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桥上的狮子和卢沟桥的狮子一样,数也数不清!

我们又向前走,到了乐寿堂,乐寿堂的左边就是长廊了。长廊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有“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之美誉。走进长廊,放眼望去,长廊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长廊里面画满了壁画,有亭台楼阁,有虫鸟花草。坐在长廊边上,环顾四周,在昆明湖边上有许多柳树。它们宛如淑女,在昆明湖旁梳理自己秀美的长发,美极了。还看见了一池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熟睡的小姑娘。有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就像一个穿着绿色裙子和粉色上衣的阳光灿烂的小姑娘……

最后我们游览了壮观的佛香阁,雄伟的排云殿等景点。

下午,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美丽的颐和园!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古代的劳动人民能把颐和园建的这么美丽,真是了不起呀!

第5天

颐和园又名清漪园。大家看,这里是著名的长廊。这长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间。它有一条条绿色的长柱,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齐齐地,像一个个有素的士兵;有红漆的栏杆,而且每一间横槛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如:花草树木、人物、风景等等。旁边还种着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花,一丝丝花香在这长廊飘来飘去,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现在,请各位女士们和先生们小心梯级,而且不要乱丢垃圾,有垃圾一定要丢到果皮箱,保护好这里美好的环境!

各位游客,大家请跟我来!这是一个你们最盼望的景点——昆明湖。昆明湖是一条长长的堤坝。湖北有几座形态各异的石桥,桥栏杆上有过百条石柱。石柱上雕刻着狮子头,他们神态各,好看极了!

我们要上山了,各位走好啊!我们下一个景点是万寿山。万寿山的半山腰中有一个三层的宝塔。旁边还有一棵棵参天的大树,绿树成荫的,一眼望去像一块大大的翡翠。

昆明湖的冰不下40cm,没有开冰场但是大家都在上面玩耍,因为不平整,所以出乎意料的,也不是很滑。

颐和园一天游到此结束了。大家觉得这景色美吗?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名胜古迹,以后我们还会观看到更美的景点的!各位游客,再见了!

第6天

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有四气,故宫的大气,长城的霸气,颐和园的秀气和恭王府的福气。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颐和园的秀气。颐和园是皇家的后花园,也是皇太后礼佛的地方。

我们开始坐着大龙船,顺着大运河逆流而上,才能到达颐和园门口。因为在清朝时期,皇太后每年到颐和园礼佛,都是坐大龙船顺着大运河来到颐和园的,所以现在导游才会让游客们亲自体验一下当年皇太后的风采。当船来到湖中央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山中央的八角楼,也就是佛香阁。从船的右边远远望去,看到了长长的17孔桥。我亲自数了一下,果然是17个孔。它就像一条长长的白龙卧在水面上。

上岸以后在岸边我看到一条大石船。这条大石船是当时的皇帝下令建造的,因为大石船不怕风浪,所以它的寓意是江山永固的意思。进入颐和园以后看到的是长廊。长廊是一绿色为主,屋檐的下面每两根柱子之间都有两幅画。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还有一些著名的故事话。每一福画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且每一幅画都不一样。顺着长廊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听鹂馆,听鹂馆是皇上看戏的地方。我皇上坐在二楼,面朝湖面而坐,正下方是戏台,这样皇帝可以一边看戏,一边欣赏湖上的风景。参观完了所有的建筑,我们最后来到了荷花池。湖面一片绿色,有几多粉色的荷花镶嵌在湖面上。一片片大大的荷叶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矗立在水面上。一朵朵干净洁白的荷花在风中摇摆着,说的是就像在跟我们打招呼。看到荷花,让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我是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所以我们要学习荷花的这种精神。

出了颐和园,我感叹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贝是无价之宝,那你也感叹颐和园的秀气无与伦比。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4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颐和真遗憾!北京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风景秀丽的她,向世人展示中国皇家园林的美。

这时的颐和园正值夏季,到处荷花盛开,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真是美丽极了。合欢树、太白花、梧桐、玉兰、紫薇、牡丹、芍药、千年古树颐和园中的植物种类数不胜数,这些花草树木形态各异、颜色不一,衬托着富丽堂皇的宫室,美轮美奂。

我们走上一条五彩的花石子路,初看,路上碎石凌乱不堪,五花八门,可细细研究,却大有意趣。五彩的石子组成了各种图案,有花草;有人物;有宫室;有器具,真是美丽动人。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闻名于世的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为了观看昆明湖的景色而建造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上长廊。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长廊的顶上有二百七十三个五颜六色的间隔,每个间隔里都画着五彩的画。上万幅画,没有两幅是相同的,彩绘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草树木惟妙惟肖。

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下。正前方是赫赫有名的昆明湖。昆明湖静的很,犹如一块翡翠。小船从上面轻轻滑过,留下一道道浅浅的水痕,仿佛一块翡翠上划了一条碧痕。

天渐渐暗了下来,我很不情愿地走出了颐和园。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吴泽溪,也可以家我小吴。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颐和园。

我们已经来到了颐和园。在我们眼前的是有名的长廊。柱子是绿漆的,栏杆是红的一眼都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两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缤纷的画,上面画着的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副画中没有哪两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凋谢另一朵花又开了。

我们已经走完了长廊,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大家把头抬起来看一看,有一座八角搭型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我们要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搁的前面,我们向下望一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都要收在眼底。葱郁的树,掩映着。黄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就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都从湖面慢慢划过,几乎不留下一点痕迹。我们向东面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城楼和城楼里的白搭。

我们要下山去昆明湖了,昆明湖到了,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堤岸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的中心有一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走过了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在小岛上玩了。

这就是颐和园,到处都有他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大家细细游赏!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6

我站在颐和园,仰望历史的天空。

清朝末期,打仗、失败、签约,仿佛成为定势。旧中国被无边的黑暗笼罩着,不堪重负,伤痕累累,苟延残喘。就在这危急时刻,慈禧太后竟挪用每年海军经费的一半,重建了颐和园。戊戌变法,似乎给中国带来新希望,然而短短一百零三天后,变法夭折,而这次维新派和守旧派的主战场,便是颐和园。维新派失败后,光绪皇帝也被囚禁在颐和园。

在颐和园的清漪园内,有一块巨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它本在大房山群峰中,明朝太仆米万钟发现后,不惜财力,要将此石移到自己的花园中,为搬此石,米万钟倾其所能却终未成,巨石弃于乡间小道中,“败家石”也因米氏家败而得名。后来,乾隆发现此石,视为珍宝,下令将石搬入清漪园内,而当时清漪园正门已修好,乾隆下令拆破墙门,将巨石搬入园内。皇太后忽感不祥,说“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虽不能说石头怎样,但清朝至此,真的走向衰败没落。

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炮摧毁了曾经亭台楼阁的颐和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走投无路土崩瓦解。

我站在颐和园,脚下是新生的土地,但我无心去浏览烟波浩渺、红花掩映的颐和胜景,我仰望历史匆匆踏过的痕迹,仿佛看到,每一座亭台楼阁上都镌刻着伤痕累累的历史,每一阵风吹绿叶的沙沙声都哭诉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块土地见证着苍白无力的过去,我仿佛听到来自历史的呻吟。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7

大家好!我是来自导游团的涵涵,今天将由我来带着大家一起游览首都名胜颐和园,请大家给予热情配合。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颐和园的历史知识,以防在园内出现不必要的误会或迷路。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面积达290公顷。早在辽金时代,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颐和园原名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侵略军焚毁,1886年又开始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第二年又重新修复,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颐和园。现在大家跟随我按路线参观浏览。

现在我们到了长廊,它全长七百多米,分成273间。你们看,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颜六色的图画,画上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根本没有相同的。当时画这些画的时候,画工们全都是手工绘制,长廊顶上的画都是他们仰躺着画好的,现在想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好了,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游览下一个景点。

大家看,我们正在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大局部的风景。请看,那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的`,正是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山上面有著名的汇澜阁,还有铜亭等.那是当年皇帝、贵族游园驻足的地方。

好了,今天我跟大家一块游览了颐和园的这几处胜景,接下来将由下一位导游负责讲解。请大家对我的效劳提出意见。谢谢合作,再见!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8

6月26日 星期日:登长城 天气:晴

今天我一早起床特别兴奋,因为今天我们要去爬长城,这是我来首都北京旅游的第一个景点,以前只是在课本里读到过,现在要去亲身体验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觉了。

从集合地出发,坐了2个小时的车,终于见到了雄伟八达岭长城,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大山之上。我们坐缆车来到长城的第四层,从四层开始往上爬到第八层就可以登顶了。本来以为爬上顶峰很容易,结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好汉坡。

虽然我没有完整地爬完长城,但我努力了,我很开心,因为我感觉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好汉了。

6月28日 星期一:登天安门 天气:晴

清晨,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远远的'就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广场中央。碑身正面镌刻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

因为北京是星期一闭馆,除了天安门城楼对外开放,其他馆所全部休息,所以当天广场上的人不是很多。我们穿过马路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主席画像。当我登

上天安门城楼,扶着城楼栏杆往外远眺,整个广场的景色一览无遗,正是壮观啊!

6月29日 星期二:毛主席纪念堂 天气:晴

今天起了个早,行程第一站是毛主席纪念堂,据说那里参观的人很多,所以我们要早点出发。

8:00到了天安门广场,哇,好多人啊!跟昨天不好比了,只见广场上到处都是人,只见一面面五颜六色的旅行团旗帜在人海中游动。距离开馆还有半小时,门口的队伍已经排了好几百米长,我们也赶紧加入队伍。

进入纪念堂大堂,当我看到毛主席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我突然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我们一定要记住老一辈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一定要懂得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9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京颐和园游玩。

一进颐和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如镜的昆明湖,近处湖岸边有荷花尽情的绽放,往远处望去,依稀可见湖面上三三两两的游船和闻名遐迩的万寿山在水中的倒影,整个颐和园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我们顺着湖边一路向前走,登上了17孔桥。桥的两边有白石栏杆,一共有128根,每根石栏杆上有石雕小狮子。狮子的样子各种各样,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我边走边数,足足有540个。

穿过龙王庙,直奔昆明湖。我们在岸上租了一条船,船的样子好像一条大龙,我迫不及待坐上船,过了一会儿,船开动了,向岸上望去,周围绿树成荫。低头看昆明湖,湖水碧绿,船的周围泛起涟漪,岸上绿树的倒影在水中微微晃动,据导游说,昆明湖就是仿杭州西湖建造的。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船靠岸,在昆明湖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柱子,一眼看不到边。这条长廊听说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都有图画。我走完长廊后发现没有一幅画是重复的。长廊两旁种满了花草,微风吹来花就传来阵阵清香……

一路上,我连蹦带跳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着颐和园中的所见所闻。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走出园门,结束了今天的游览。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10

旅游的第一天,吃过早饭,我们向颐和园出发。

一进颐和园的入口,就看见一些仿古的售票处等。进到颐和园里面,满眼都是古色古香的——看看树木一棵棵都上了年纪,像老爷爷一样满脸皱纹;瞧瞧大门上的`木头已经朽了,像老奶奶掉牙一样,露出本色的木头。

我们走在去昆明湖的路上,看见一些人拿着像拖把一样的大笔,在一大格一大格的石砖路上写字。写的字不但龙飞凤舞,而且规规整整,大小一致,跟我们在本子上写的字一样,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到了昆明湖,湖水清清的,一眼能望见三四分米下的东西,湖里有鱼,一会儿钻到水底,一会儿浮上水面,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看看这面的万寿山,老师说,古时候有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老妈妈过生日,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就把这座山命名为万寿山。山上还有一座庙,叫佛香阁,这座庙高大雄伟。从远处看昆明湖和万寿山像合在了一起,山和水,显得格外美丽。那面是十七孔桥,十七表示吉祥。

随着整齐的队伍,我们来到了长廊。长廊全长700多米,在头顶的木头上一共有14000多幅画,很少有重复的,大多都是书上的人物,我认识几幅,如张飞大战马超、武松打虎、千里眼和顺风耳。长廊有四个大亭子,象征春、夏、秋、冬。

看完了长廊,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美丽的颐和园。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11

今年暑假去北京,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明清建筑,不管是故宫、长城,还是园林、陵园的一砖一瓦都有着美丽的故事。我在感慨故宫之气派时,又觉园林之别致,它不仅有着皇家的'尊贵,更有江南水乡的灵巧。可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付之一炬,所幸还有一座寓意深刻的颐和园保存了下来。

颐和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清乾隆为其母修建的园子,原名“清漪园〞,其中蕴含着为儿的孝心一片。

颐和园南面是占园2/3面积的昆明湖。从园中示意图可看出,湖形像个桃子,顾名思义,是只寿桃。湖畔有世界第一的长廊,长728米,体形“瘦〞,寓意为“长寿〞,有画多幅,长廊就像寿桃的两片鲜嫩绿叶,把昆明湖的零星美景连成一片,真是美不胜收。

走过排云门,朝南看依次排列着二宫殿、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巅的智慧海,为中轴线上的园林主体建筑。导游带我们朝南往北走,静静的湖水中有着历史的悲伤,原来那里原本有条船,叫石舫,石舫是乾隆之希望他不信水能覆舟,希望清朝能像石船一样永不漂浮,可谁想,英法联军用炸弹炸翻了石舫,乾隆在天之灵难安啊!后来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建起了西式石舫,是园林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并取名清晏,名“清晏舫〞,谐和的大清之意。这艘大清之船,在极度奢靡腐烂中,驶向了死亡之路!

乾隆怎会想到,他辛辛苦苦令人修建的颐和园竟会在几百年后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来批判这里的奢靡!

去颐和园的日记 篇12

我早闻颐和园美丽,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这个暑假里,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游览美丽的颐和园。

走进颐和园大门,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重绿色的柱子,一眼望不到头。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几百段间,每一间的柱子都刻着有名的人物、花草、景物等形态各异的画,绚丽多彩,生动有趣,引人驻足,更厉害的是几千幅没有一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开满了花,这一朵花还没谢,那一朵花又开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走过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个三角形宝塔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玻璃瓦闪闪发光,好像无数颗闪闪发光的钻石镶嵌在上面。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茂密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正前面就是昆明湖,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在湖面上慢慢地滑动,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望去,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各式不同的石桥。湖中有个小岛,远远望去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面。游人走过石桥,就可以到小岛上去游玩。桥上有几个桥洞,桥栏上刻画着千姿百态的狮子,没有一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每一处都值得赞叹,虽然曾被毁坏,但是它传承着历史,承载着中华文明,值得我们去保护它。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颐和园日记 | 关于颐和园的日记 | 去山上的日记 | 去赶集的日记
上一篇:三年级优秀日记(集锦十六篇) 下一篇:关于吃饭的日记汇集十四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