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1
每次读心理学着作,都会引起自己很多的共鸣。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不被关注,而它恰恰是很重要的。读《影响力》,学会了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感悟了许多道理。
书中曾讲到这样一段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一种机会变得越来越难得时,我们也就失去了一部分自由。而失去已经获得的自由是让我们深恶痛绝的事。人们都有一种维护既得利益的强烈愿望,基于这种愿望,可以提出“心理抗拒”理论:当人们的自由选择受到限制或威胁时,维护这种自由的愿望就会使我们更想拥有这种自由(以及与之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当越来越严重的短缺或其他因素使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我们就会通过更卓绝的努力对这种妨碍做出反抗。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够了解“心理抗拒”理论,就会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不让发展成为紧缺的资源,大家就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而非急功近利。所以为孩子搭建平台设立机制是很关键的,虽然孩子的发展不均衡,每个人的长处也不一样,但当机会多到可以充分选择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找到成功的点。每一个孩子都是待开发的宝藏,关键就看我们是不是掘宝人。
当我们遇到很紧急的情况时,越急躁做出的决定就越容易偏激,往往会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事。而我们若采用“心理抗拒”原理,在最紧急的情况下能静下心来对前因后果做一个梳理,相信此时的发言和表态就会慎重得多。管理大师德鲁克以及斯隆都说过,在面临人事决策时,即使时间再紧张,立刻决策的要求再紧迫,也同样要冷静24个小时,往往24小时以后,气象就大不一样了。
在承诺和一致一章中说道: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我们会采取某种行为以证明我们之前所做的决策。如果让孩子将自己承诺要做的事情写下来,那么他做到的可能性比他不写下来要大很多。在教育管理中,学生的一句承诺可能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当然承诺若是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提出那约束力就更强。
在公开场合的承诺不仅会对承诺人一种无形的监督,还会影响到参加的每一个人。教育中我们要善于使用承诺和一致的原理,创设庄严的氛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承诺并记录下来,或许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写给自己一封信是对自己的承诺,告诉他人自己要做什么,也是一种承诺,把承诺变成一种激励,就会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静心品读,相信还有新的收获。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2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兴致勃勃地与别人聊天时,你的弱点就已经被别人抓住了。或者你去购物,看似你占了一笔大便宜,其实那些商家都在你身上赚得盆满钵满,只不过你不但不知道,还会乐此不疲地给他们送钱罢了。我起初也没想过,直到我读了这本《影响力》,我才如梦方醒,恍然大悟,不禁感叹心理学的奥妙。
《影响力》的作者是罗伯特·西奥迪尼,他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影响力》是他的代表作。此书对人的心理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刨析,这些影响因素往往能左右一个人的心理,被称作“影响力武器”。作者将“影响力武器“分为六种: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爱、权威和稀缺。掌握这些武器的人往往能是别人顺从他的意愿,掌握这些武器的商家更是不得了。他们往往能走进目标的心里,跟他们建立一种信任,然后趁其不备献上花言巧语,以实现目的。所以本书牵扯的贸易技巧,也令人耳目一新,广泛为商家使用。下面我就说说两种最典型的影响力武器。
互惠:所谓的互惠原理,就是别人有恩于你,你也应该尽你所能去报答别人。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相反,不知恩图报会被他人谴责。于是,我们身边最有效的影响力武器被别人利用了。比如说我去超市买可乐,售货员说我真帅,免费送我一瓶可乐。我笑纳了,他又向我推销雪碧,我对雪碧没什么兴趣,可我又不好意思拒绝,因为我白收了他一瓶可乐。他似乎是想让我看在可乐的份上买雪碧,不买有点不好意思,买就违背了本意,喝了就跑未免太不要脸了,真令人为难。很明显,我被影响力武器利用了。售货员运用互惠原理,先给了我一个小礼物,然后对我提一个大要求,我心中的'亏欠感迫使我应允,导致我中了圈套,这就是互惠艳丽的奥妙。我举的例子有点牵强,但互惠原理确实很实用。(忘了说明一点,可乐是小瓶的,雪碧是大瓶的)
稀缺: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这句话没什么毛病。但稀缺原理会对我们方方面面的行为进行干扰,我们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得到它的渴望更高,更能激发我们的动力。每当有东西获取的方法比以前更难,我们就越想得到它。就像平时上课时,平板就深深地吸引着我。可一到放假,可以大快朵颐时,平板也有些索然无味了。这是一种自身产生的影响力武器,我们需要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是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更有价值了。
人的心理是一种非常奇怪的东西,掌握点心理学技能,不但能使你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助于你和别人的交往以及不被奸商盘算。总之,能使你受益无穷。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3
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本能,比如动物会因为看到特定的颜色或者羽毛产生反应,这是一种快速的本能反应,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却也容易被人利用。
而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各种本能,这种本能会对很多事情做出无思考的快速反应。
这就是本书要考虑的事情,书里面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各种事情背后的原因。
比如:价格贵=品质高,所以有些东西想卖的好不能靠廉价,而要靠高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产品或者服务一定要定高价一样。
如何影响他人:
1、互惠:为什么提供免费试用是有用的
2、承诺,行为一致:为什么大公司喜好搞征文,默默影响,人承诺后就更容易保持行为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喜好让消费者先做出承诺再做事。
3、社会认同: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来影响我们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自杀报道会引起更多的自杀,遇到危险可以指定某人救你而不是大面积呼喊。网红店也是如此。
4、喜好:喜欢的人会影响你的行为,这些喜好由几个方面组成:外表、相似性、恭维、接触、关联,人本能把美好的事物和事物关联起来,所以汽车需要模特,代言为什么请名人,都是如此,坏消息会关联坏事,像气象员一样。
5、权威:头衔非常重要,头衔甚至会影像别人对你身高的看法,还有衣着,饰品这些东西。
6、稀缺:不论何时稀缺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质上厂家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提供试用、寻找代言人、制造权威、制造趋势,本质都为利用人内心深处的本能。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4
《影响力》的作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名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B.Cialdini)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顺从心理学。在书中,罗伯特教授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为我们展示了蕴涵在商业现象背后的六条基础心理学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短缺。
一:互惠
中国有句俗话: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互惠的道理其实就是通过人际交往中的“给予-索取-再给予-再索取”的模式,用相对自己较小的付出,换取相对较大的汇报。在社会总体资源(关系、声誉、时间、金钱)的交换和重组中,有计划地实现自身交际网络的延伸和资源水平的提升。
在商业实战中,对方可能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极有可能会被拒绝的请求,然后,当这个请求被拒绝后,他可能会再提出一个小一些的、他真正感兴趣的请求,因为他觉得,第一个请求被拒绝后,你会有负疚感,做为补偿,你可能就会答应他的第二个请求。同理可得,产品的“免费试用”也是为了通过消费者的愧疚感;推销员对客户慷慨的赞美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承诺和一致
信守承诺和保持一致往往被认为是优良的个人品质,也常常被“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当一个承诺具有主动性、公开性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时,人们更愿意努力维护先前建立的自我形象,也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汽车销售员往往先向客户报一个总体的低价,在你表示出购买意愿后,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忘了把一个主要部件的钱算进去。由于部件的价格相对汽车来说微不足道,你会慨然应允,但就在你计划将车开走的一霎那,他又发现有些费用因为疏忽而忘记加进去了,这就是书中所举的例子,但是在商业中却屡见不鲜。
这也告诉我们,在商业实战中,应该促使消费者建立对品牌或公司的喜好,哪怕这种喜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一旦建立这种喜好,消费者就会在这个方向上凭借惯性越走越远,最终达到商家的目的。同样,在公司内部管理上,也可以让自己的员工将工作计划和目标写下来,并挂在显眼的位置上来约束员工!
三:社会认同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每天接触太多的信息,需要做很多的决策,很多时候无法对整个局势进行周密的分析,因而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通常比较可靠的单一特征上,如社会大众对这个事物的判断来进行决策,但这种思维的惰性也成就了广大的销售们。
这一点的重要之处在于要有不确定性和相似性。不确定性是指对自己该怎么做不是很有把握,需要依靠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相似性是指我们往往会仿效那些与我们类似的人,而不是与我们不同的人。
在商业实战中,国内很多大众消费品,如移动公司,就采用了这一招式。为何总是有一家人的画面在电视上出现呢?既因为它代表了多数人社会性的认同,也因为在那样的画面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自己的影子。
四:喜好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总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或熟悉的事物。
要点是刻意建立好感时应该在时间上远离现实的利用(如在赞美别人之后,紧接着提出一个要求),而不必担心远离真相(如明显夸大某人相貌中的优点),当然,适度的策划和针对不同人采用不同的方式也是需要的。此外,人和人的接触并不能必然带来喜好,有时甚至是产生更多的冲突,只有接触并合作,最好是为着同一个目标的合作,才能真正建立喜好。
五:权威
人们思维的惰性还表现在决策时,对权威意见的顺从。书中提到的电击实验非常引人思考,一群本性并非邪恶的人因为对权威的过度倚赖,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冷酷行为。教授更是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甚至有时仅仅是因为一个人具有某项权威的象征,如穿了权威的衣服,有张尺寸略大一些的名片,我们就会对其毕恭毕敬。联想到昆明火车站事件当中对于男性亲戚无条件顺从的那位未成年小姑娘,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要点是装扮成权威时,最好能在开始阶段说一些明显违背自己利益的话,如公司产品中无足轻重的缺点,以充分建立权威客观公正的形象,继而再对产品优点大书特书!
在商业实战中,对于一些需要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购买决策的产品,广告宣传就要请用权威人士,哪怕只是在电视剧中扮演过“专家”!
六:短缺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对失去某样东西或商品的短缺有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往往愿意不加思索地用金钱去消除这种恐惧。人们的满足感不是来自于对短缺商品的(使用)体验,而是来自于对它名义上的占有。
要点是应把短缺分为不同的层次:短缺固然难受,先得到后失去的短缺更难受,因社会竞争而先得到后失去的短缺更是难受至极!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同样的产品,消费者在短缺状态下的消费体验要好于供应充足时,如果是供应由充足变为短缺,消费者的体验更加良好!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能感受到商业技巧和商业道德的碰撞。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正如书中的评论所说,技巧是中立的,如同刀是中立的。如果有人用刀来伤人,那么它就是凶器;如果用来切菜,那么它就是工具。
总之,人性的弱点和优点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揭示——“自然人性”,也澄清了很多本不属于人性范畴的问题,通过揭示和澄清,罗伯特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营销中的有关伎俩,作为销售,如果能将其所用,必然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正面的影响!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5
《影响力》这是一本关于销售类的书,是在一次培训会上听老师提到,是本不错的书,买了近半年,却一直没有安排时间把它看完。这次因为鲲鹏计划中要求每个月看一本书,还是想从这本书着手。
这周看的主要是关于“互惠”这一章,看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我平时听到比较多的,曾经书上、报纸上看到的比较多的是关于国家间互利互惠这种,从书中发现互惠不单是我们销售用为指导的一种原则,同时更是我们人类行为的一种基础心理。因为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回报。如果人家给了我们某种好处,我们就应该以另外一种好处来报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更不能以怨报德。
这与我们在倡导的“付出”、“感恩”也是类似的。如果我希望我的员工可以更负责、更高效地工作时,前提肯定是我必须以身作则,做到负责任、高效,同时也先付出对她们的培养、引导,如果她们对此没有改进,那肯定是我做得还不够好,如果我做得够好,相信她们都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这是科学家们做过很多种实验得出的。
先主动给予对方一些好处,非常自然的好处,于是,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我的员工顾信亚在和我分享她与物流部王东磊的合作中,我觉得就是对“互惠”原理的最好体现。
07年顾信亚作为一名成衣ERP的操作员,需要与物流部进货组组长王东磊有很多联系,当时主要的'矛盾点就是物流部反映生产进仓的计划性差,生产部反映物流部的配合差、服务差,双方意见都很大,基于此,顾信亚就先满足进货组所提出的意见、需求,让生产部先做到,这样,慢慢地进货组对进仓工作也越来越支持,也开始越来越顺畅地配合到了生产部的进仓,双方的合作也会很愉快。这中间可能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要运用“互惠”原理时,作出付出的一方跨出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勇气,很大的勇气。
今天带儿子看了部《阿童木》的影片,影片中的小主人公阿童木,正是因为他的善良,用蓝核救了左罗,最后也是左罗用唯一的蓝核挽救了他,这也是互惠,更是助人者自助的最好说明。
同时,也想到如果这种互惠被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被不正确行为所利用的话,它同样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古人语“吃人家口软,拿人家手软”,这也是一些人员运用了“互惠”原理在进行一些行为,这些时候就需要我们心中有“廉”、“忠”、“诚”,不要被某些人利用来谋取利益。
互惠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都会用到,关键看我们如何用了。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6
《影响力大师》一书,受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夫·科维极力推荐。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影响力,拥有改变事情,扭转局面的能力。为什么有些人能轻松影响他人的行为,而有些人却对此充满了无力感?
该书从旧金山开始,到泰国,再到南非,带你进入一场奇妙的旅程,学学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人如何显著地改善了别人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目前公司正处于改革时期,正如书中所说, 变革最终要落实到员工的行为改变上。例如,企业内部要推动“勤俭节约”的新举措,那怎样才能把这个改变落地了呢?一定是 “勤俭节约”的习惯通过员工的行为改变体现出来。原来员工都是用单面打印资料,现在改变了行为,变成双面打印;原来员工经常忘了在开完会后关闭投影仪和灯,现在很自觉地关掉它们。这样才算是把“勤俭节约”真正落地实现了。改革期间,就需要具有影响力的人才,这种影响力,是能促使周边人员改变的源动力,书中从六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
一、目标的认同
要具有影响力,行动的目标,就必须得到大众的认同,支持率低,也就算不上具有影响力了!具有影响力的人才,能将大众的需求,转化为他要完成目标的方向。或是引导,或宣传,或打压,或结合,方式各种各样,只有目标一致了,改革才能办成功。成功的经历多了,个人资历上,更具有附加的影响力。
二、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做事时机的把握。
一个旅行者搭船旅行。一天,大风刮得船明显倾斜起来,一个正爬在桅杆高处摄影的爱好者不小心被甩下了船。落水者一边尖叫着呼救,一边疯狂扑打水面,拼命想求生。旅行者不会游泳,只能干着急。但他看到船上的水手走到船舷边上,平静地观察在水里拼命挣扎的落水者。而落水者终于无力挣扎,开始往下沉。这时,一直密切注视落水者的水手立即跳下水去救人。等两人都平安地回到船上后,旅行者不禁问水手:“你为什么要等那么久才跳入水中救他?”水手平静地回答:“做了多年的水手,我早就发现,当落水的人在水中拼命挣扎的`时候,我如果立刻跳下去救他,那他很有可能会在慌乱中把我也拖入水中溺死。这种时候,最好让他挣扎一会儿,等力气都消耗完,那时候才是我跳下水去救他的最佳时机。”
改革的时机,与做事的时机,同等重要。好的时机,不仅能让成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也会事半功倍。
三、影响力的修炼
(一)个人动力方面
个人动力主要是指当事人的意愿。人从本能上是排斥变革的,因为变革意味着风险和犯错,会付出代价。所以当我们提出一项变革时,往往就面临个人动力方面的阻力。只有统一了思想才能继续往前走。
(二)个人能力方面
个人能力主要是指当事人有没有能力做出改变。当我们提出变革时,尤其是提出要人们改变行为时,往往需要人们去学习新的技能,有的时候这些技能比较复杂、难度高,人们在能力方面就会遇到阻力,他们需要花时间去掌握新技能。足够的耐心,以及创新方法,才能最终获得变革的成功。
(三)社会动力方面
社会动力主要是指跟当事人相关的其他人对当事人的意愿进行影响。我们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某项政策,你个人来说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当周围很多人反对,尤其是一些权力比你大、影响力比你大的人也反对时,你也就不会站出来支持某项政策了,也就是说,你的个人动力被他人影响了,你也会随大流,不敢做一只出头鸟了。把握舆论导向与政策宣传,是关键。不理解或者误解,会导致一个好的政策,胎死腹中。
(四)社会能力方面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跟当事人相关的其他人帮助不帮助当事人实现改变。企业中的很多工作都是需要协作完成的,所以很多时候没有别人的帮助,你无法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完成工作,比如你需要一些很关键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要从一个很复杂的软件系统中生成,需要操作软件的同事帮忙才能完成,但是这个部门的同事根本不愿意帮你生成数据,结果就导致你无法完成工作。团队不需要英雄主义,特别是个人英雄主义,团队精神的培养,才能使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五)系统动力方面
系统动力主要是指非人的因素对于当事人意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激励手段、绩效考核等。比如,企业开始倡导跨部门的积极协作,但是在KPI中、在绩效考核中却只设定每个部门独立的指标,而且这些指标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可能人们也想合作,但是自己部门的指标已经把大家搞得筋疲力尽了,谁还有精力去帮别的部门呢?好的绩效系统是促进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开展良性竞争,从而达成大团队的目标。繁复的考核体系,只会把大家搞得筋疲力尽,失去方向与重点。简单、明确、有效,是好的绩效系统的关键词。
(六)系统能力方面
系统能力主要是指外在环境对于当事人实现改变能力的影响。比如,某企业需要两个部门之间非常紧密的合作,却安排两个部门分别在两个城市办公,双方只能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来沟通,效率往往非常低。环境虽不可改变,但方式与方法都可以改变,环境不能适应我们,那么只能是我们适应环境。
综上所述,所谓影响力,就是个人或团队,做人或做事的方法、方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就可以说具有影响力。反之,我们就要在上述方面,查找原因。但,有的时候,并非我们错了,而仅仅是,还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7
《影响力》是西奥迪尼非常经典的书,这本书当时买来是因为连岳在公众号上的推荐。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要去影响别人或者受他人的影响。
了解影响力产生的几个原则,我们就对自己的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有清晰的认识。而且我记得当时连叔说《影响力》这本书对销售特别有帮助,所以马上下单,但是买回来以后,这本书就一直放在书架上,没有动过。
前几天跟剑飞老师聊起来阅读的计划,剑飞老师建议我要多看一些销售类的书。他提议我可以去豆瓣,可以去京东看一下销售类图书的排行榜,我看了一下豆瓣的评分,《影响力》这本书可以达到8.6分。赶紧从书架上把这本书拿下来,作为我第一本阅读的销售书籍。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每天要做出非常多的选择,有很多人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我们自己的行为也在多多少少的影响着身边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反应都是单一触发性的反应。比如我们做的一些选择和行为,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的判断,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了,信息也越来越多,我们无法全面的去分析,如果要全面的分析每一件事情,那么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够。而且我们的大脑通常会比较偷懒,在《思考快与慢》里,卡尼曼也提到,我们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依靠系统一来做出的直觉判断,因为这样是最省力的。
那么在我们作出判断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受到哪些影响呢?有哪些心理原则在默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西奥迪尼归纳出了六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互惠原则。
当你给别人提供了便利,或者让别人得到了好处以后,别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回报你。因为在我们从小的教育当中,知恩图报是一个很好的品德,这是根植在我们大脑深处的,当我们得到了他人的好处,我们一定会在下一次对方需要帮助或者对方提出要求的时候,会尽量的满足他。
所以在销售过程中为什么很多时候商家会使用优惠券,赠送小礼物,就是利用了互惠原则,你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时候就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互惠互利,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加的持久。为什么大家都要思利他,一方面这是一个好的品德,另外一方面你在利他的时候其实最终也是利己。
第二个原则是承诺和一致性。
书中提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遵循言行一致的。因为这也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言行一致也是好的品格,当我们作出承诺的时候,我们的行为,一定会依照我们做出的承诺去做。而且书面承诺要比口头承诺影响力更大,因为在做书面承诺的时候,我们比口头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多,那么它对承诺者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
所以为什么我们在目标的时候或者下一个决心的时候,不能只是口头说说,我们一定要写下来,当我们写下来的时候,我们就更加明确自己说过的话,做出的承诺,所以我们就会更加确定,或者更加想要去实现自己的承诺。
在销售过程中如何让对方做出一定的承诺,并且作出书面的承诺呢?可能做口头承诺更容易一些,如果要做书面承诺,那就要去设计一些小的环节,譬如在每次沟通完了以后进行沟通记录,然后发给对方确认,形成相对正式的承诺,对方也会更加重视,并且能够更快的推进项目的进度。
第三个原则是社会认同感。
很多时候我们会依照他人的方式去做事情,是因为很多事情我们不确定,当我们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是正确的,通常我们就会依照大多数人的选择做决定。另外我们还会遵从的社会认同就是相似性,一旦看到和我们差不多的人做出了选择,我们第一反应认为这些选择就是正确的。
这一点我还没有想到在销售过程中应该如何运用,很多电视广告就是利用了社会认同感来进行产品的宣传,但是在我现在的销售过程中,我如何利用这个原则?我需要慢慢的去观察,去思考。
第四个原则是喜好。
喜好是对他人的好感度,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判断。通常好感因素有外在魅力,熟悉感,还有关联性。这里面的外表魅力是代表一个人的某个正面特征,正面特征可以主导其他人看待这个人的眼光。可见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些古话还是有道理的。
另外当我们进行单纯的赞美,就可以获得好感,有时候不需要特别准确,只要是积极的评价,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都能让人产生同等程度的喜欢。当然理解这个心理原则,不代表我们要去阿谀奉承或者夸大其词,我们要真正的去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然后真诚的表示赞美就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喜欢。
熟悉感来自于和他人的相似点,如果有相同背景,哪怕是出生地一样,或者是你的家人和对方有什么联系,但凡带有一点关联性就会让对方产生熟悉感,熟悉感能帮助你和他人建立起更好的关系。
第五个原则是权威。
权威的影响力特别大,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管教,还有老师的管教下长大的,我们天然的对权威有一定的畏惧感。一旦我们认为对方是一个权威,我们的行为就不受自己的意志的控制。
权威的三个象征符号是头衔,衣着和身份标志。那我们如何正确的运用权威的影响力?一方面是要让自己更专业,专业除了真正的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另外一方面是外在的呈现上也要尽量做到专业,衣着其实也是个很好的补充,很多时候有些场合就是要穿着更加的正式,更加的专业,能够让你树立起更加权威的形象。
第六个原则是稀缺。
稀缺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一家网红店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然后你总是买不到,比如上海之前很火的喜茶,听说要排两三个小时才能买到一杯饮料。这就是商家制造的稀缺感,人们往往对得不到的东西的渴望程度越高。
影响力到底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更好的应用呢?一方面当我们要去影响他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这六个心理原则,适当的设计一些方案。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识别他人是不是在利用这样的影响力原则来影响我们做决定和选择。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8
《影响力》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妙趣横生的语言向我们传达能包罗万象的六条基本心理学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心理学原理就像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理和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一样,悄无声息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是我一直没有看到而已。这种规律来自我们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以及人们共有的观念和生活经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在将来回报已收到的恩惠。因为这一类东西的接受往往与偿还的义务紧紧联系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与之行影相随的负债感,它在人类文明中几乎无处不在。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如此有效的说服他人,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很轻易地就会答应一个在没有负债心理时会拒绝的请求。即使是一些平时颇具影响力的因素,与它一比也会相形见绌。
互惠原理常常会把偿还的义务强加到我们头上,但我们从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时候还是占多数的。正因为如此,笃信并且服从这个原理也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为规范。“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凡是有人敢违背它,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制裁和嘲笑。由于普通人大多讨厌一味索取、从不回报的家伙,我们往往会想方设法地避免被别人看成揩油鬼、忘恩负义的王八蛋,或者不劳而获的懒虫。”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一些小摩擦而和同学大打出手,之后老师让我们相互道歉,握手言和。当时的自己心理并没有释怀这件事,但之后竟然会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兄弟,我一直认为是不打不相识的缘故。但读到互惠原理时,我在思考也许是放学路上的一句简单问候,也许是学校里的一次不经意帮忙,也许正是这互惠原理,才使得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
现在,我似乎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要用“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封面,也许它意味心理学的神秘源自于人丰富的内心;也许,它预示着当“心理学”与“经济学”相遇就变得微妙迷离却又两者相宜,而这二者的结合,恰恰成就了《影响力》。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9
这本书包括影响力的武器、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与短缺。论点是人是社会性动物,希求用自己能够发射的最大影响力将利益最大化。我觉得这本书主要用七章来说明为什么有些事情对群众的影响力巨大以及个体可以如何拒绝花里胡哨的营销或者他人请求。
《影响力》希冀读者学会一些基本方法来扩大自己对于他人的影响力。第二章介绍了‘拒绝—后撤术’,大意是要实现一个大的要求首先提出小要求。破这个术的方法是认真识别使用这个技巧后面的意图,如果是销售直接拒绝。如果是善意的给予,那就大大方方接受。在日后需要付出的时候,及时回报即可。这也就是许多街上的销售会给予一个小礼物的由来?女孩子要是接受了男生买单,也就意味着这个女孩子想要和男生那啥。颠扑不破的真理?第三章承诺和一致描写了慈善机构会让客户先答应一个小请求,那样就把这个人开始往预先设立的形象里面开始套。一个人一旦答应了一件事情,就希望言行一致。
社会认同这个章节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人们在不确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别人的行为正确不过。也就是说为什么闹市里的案件反倒没有人出手相救。在大街上遭遇侵害的时候,要学会像其中一个具体的人求救。迷信权威是不同人类社会都存在的突出效应,成熟社会结构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短缺最容易被商家应用,这件商品马上下架、联名款、独一无二最能受到人的追捧。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要写下来总非易事。罗伯特·西奥迪尼将一个个商家经常使用的招数一一拆解并给出应付招数。这是一个心理学家能给社会不同个体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我们在生活中都需要何必人打交道,影响或者被影响同时存在。于我而言,对他人产生影响力在于塑造自己的权威感。学会用小事情去影响他人,也就是为他人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形象。
如沐春风也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拥有影响力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去用到他人身上。身上有力量,才能不被他人控制。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10
作为营销系的学生,我一直想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营销管理的书籍来读,但翻遍图书馆,即使找到满满几书架的书,里面的很大多数都是讲述着很晦涩难懂或实践性不高的知识,读起来乏味得很。直到老师给我推荐《影响力》这本书,抱着看看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营销的道理就在于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太多了,有必要也记录下来勉励下自己。
这本书克服了教材普遍通篇大论原理性很强读起来令人乏味的缺点,以通俗易懂的例、妙趣横生的语言向我们传达能包罗万象的六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互惠、投入和一致、社会认可、喜好、权威、匮乏。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由于互惠原理的影响力,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在将来回报我们收到的恩惠、礼物、邀请等等。因为这一类东西的接受往往与偿还的义务紧紧联系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与之行影相随的负债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它们在人类文明中几乎无处不在。不仅如此,这条原理在每一个社会组织中都运用得非常普遍,以致于几乎每一种形式的交换都渗透了它的影响。一个广为接受而又坚不可摧的面向未来的价值趋向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这意味着人们在与别人分享某些东西的时候,可以确信这一切都不会被遗忘。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终于达到了这样一种文明程度:当一个人将财物等资源分给他人时,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将这些东西失去。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那些以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资源为开端的交易边的容易起来,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游有序的援助、送礼、防御和贸易体系也成为可能,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既然互惠原理对人类文明的积极意义是这么显著,它在我们社会化的过程中变成一种深深植根与我们心目中的价值观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互惠原理常常会把偿还的义务强加到我们头上,但我们从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时候还是占多数的。正因为如此,笃信并且服从这个原理也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为规范。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遵守这个原理合乎社会给我们定立的行为规范,而违背了它却会遭到无情的唾弃和嘲弄,甚至会被戴上像乞讨赖帐、忘恩负义之类的帽。因为对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偿还的人有一种普遍的厌恶感,我们往往都会极力避免与他们为伍。虽然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由于条件或能力不允许而不能回报人家的恩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谅解,但一般说来,整个社会对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的确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为了避免被贴上像乞讨赖帐、忘恩负义这一类的标签,即使是不公平的交换我们有时候也是愿意接受的'。因此,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强烈不安,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巨大羞辱,两者结合在一起,便造成了一付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了解了这一点,对于人们在互惠的名义下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比自己得到的多得多的东西就不会感到太难以理解了。而且,即使人们的确有某种需要,如果感到自己难以回报,往往也会尽量避免向他人寻求帮助。这并不奇怪,以为尽管物质上的损失是人们不想看到的,但与心理上的重负一比也就不算什么了。而恰恰是这种状态给一些想要利用互惠原理获利的人提供了机会。
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为如此有效的说服他人的工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蕴藏的极大力量。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很轻易地就会答应一个在没有负债心理时一定会拒绝的请求。即使是一些平时颇具影响力的因素,与它一比也会相形见绌。
一个老师想测验一下学生们对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掌握程度。有一个问题是‘我给予’的将来时是什么?结果有一个学生信心十足地答道,‘我索取’。虽然他可能犯了一个语法错误,但他对一条更博大的社会原理却掌握得完全正确。
著名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毛斯在描述人类文明中的送礼过程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压力时说古这样的话:给予是一种义务,接受是一种义务,偿还也是一种义务。尽管回报的责任感是互惠原理的核心所在,但互惠原理之所以那么容易被人利用,却还是由于上面提到的接受的义务。我们接受恩惠的义务感削弱了自己的选择能力,把决定我们会对谁负债的控制权交到了他人的手中。
相互退让是利用互惠原理来使他人答应自己的请求的另一种方式。与给人一点好处然后要求他们回报的直截了当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比较微妙,但有时候却更加致命和有效。妥协也可以是一个互惠的过程,因此人们可以先主动做出一个让步,以迫使对方也做出让步,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简单的技巧可以称为“拒绝—退让”策略。
营销是一门学问,而学好营销,就在于注意身边的这些看不起眼的原理,成功的营销就在于这些小小的积累。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11
知道有《影响力》这本书时,起初我以为它是一本讲有关于个人魅力或个人人格对他人的影响的书籍,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后,我发现它本非我当初所想像的那样,通过慢慢阅读后,我发现《影响力》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讲一些出现于商业活动和社会交际中有趣的现象,并作举例和加以分析,发现事实上很多人都成了影响力的受害者,当然也有些人是影响力的受益者,因为他们早就了解了影响力的魅力,并且运用了一种或者多种影响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什么是影响力?就是抓住人的心理特点说服别人,使人顺从,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本书列举了六种影响力:1、互惠;2、承诺和一致;
3、社会认同;4、喜好;5、权威;6、短缺;其实我觉得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还有另外的一些影响力被使用到,比如:同情。书中用了大量的实验和案例来分析这六种影响力,其实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频繁地接触到影响力。因为老师的缘故,起初我是带着好奇来阅读者本书的,但后来我却发现自己却被这本书所深深迷住。看完这本书,我基本了解到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惠:互惠原理指的是,一旦你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就会想以同样的方式去回报对方,而不会无动于衷,更不能以怨报德。如果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对方,心理上就会有一种负债感,或者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对方真是个好人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债感或结论会越来越深刻。那么,一旦某天,对方需要你回报的时候,即使远远超越了当初他给你的恩惠,你也同样乐意付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
2、承诺和一致:陈安之的成功秘诀中有一条:在公众面前许下承诺。承诺是指导一个人行为的航标。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自己承诺,他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通常这种情况下,会跟自己找一个平衡点。
3、社会认同:如果一个交警闯红灯,估计后面所有过马路的人都会跟着闯红灯,但是如果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气息的小青年闯红灯,会有几个人跟他一起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力。被社会所认同的,就意味着是正确的。
4、喜好:人往往会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
5、权威:因为专业,所以权威。因为不专业,所以要相信权威。
6、短缺:商场打折促销的时候,某种商品每人限购四套和每人限购两套,哪一种更让有购买欲?事实证明,一个人害怕失去某种东西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心理更加强烈。
7、同情:看看街边的职业乞丐,是否正是利用了这种影响力呢?
《影响力》书中举了很多现实中常见关于影响力的案例,在看了这些案例后,我脑海里的第一件想到的事是:把这些知识运用于营销当中,这可能与我的学习的专业有关吧。
通过对影响力的了解,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某些行为,就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了解,在营销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把影响力运用于实际之中。所以对于销售员来讲,这也是一本销售心理学的教材,若能深刻地学习并加以利用,将其发挥到极致,必能对赢得订单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12
几年前,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张天翼。虽然这是我好几年前读的一本书了,但书里那精彩的故事情节我至今历历在目。
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王葆的小学生,他经常听奶奶讲有关宝葫芦的故事,他觉得宝葫芦很神奇,就这样,他朝思暮想:我要有一个宝葫芦,该多好啊!终于有一天,他在钓鱼的时候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下,他想要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会摆在他的眼前,他想炫耀自己的本领,做一个起重机模型,房间里就出现了一个起重机模型,梦想能够及时实现,王葆觉得特别快乐。
可是,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一次,王葆在下象棋,一心想吃掉对方的“马”,结果真有一个 “马”钻进了王葆的嘴里,王葆想吐出来,结果他不小心把“马”咽了下去,他回到家才发现这竟是王葆的“宝贝”——宝葫芦搞的鬼。
还有一次数学考试,他望着考卷不知道怎么做,他的同学卷子突然不见了,老师也过来了,看见王葆的卷子满是字,而且还很像丢失卷子的同学的字,老师当场认定王葆抄袭,王葆无地自容。最后王葆问宝葫芦才知道,又是王葆的“宝贝”宝葫芦搞的鬼,于是王葆在之前钓鱼的地方把这个所谓的“宝贝”扔掉了,又过起了没有什么外力帮助的生活,但是他却过得很快乐。
读了这篇故事后,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王葆”。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投机取巧,最后只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利影响,比如有一些人借钱不还,最后只有接受法律的.制裁,又比如有一些人考试作弊,肯定会被检查出来,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工作、学习,踏踏实实的做人、做事。因为我们要时刻清醒的认识到,天上是绝对不会掉馅饼的!
故事的最后说了,这只是王葆的一个梦。是的,宝葫芦只在梦里存在,在现实中不会存在,永远不会存在!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13
去年,有幸在一中院聆听了长宁区法院邹碧华院长关于提高诉讼调解能力的专题辅导报告。他在演讲时提到,在接待来信来访的当事人过程中,他遇到一位十分固执,执拗的当事人,让他十分头痛,如何让信访人接受他的观点,如何让来访人静下心来听取他的建议,让他煞费苦心。在阅读了《影响力》这本美国心理学博士写的营销宝典后,他终于找到灵感。他在与当事人谈话过程中,了解了对方的喜好,不断拉近双方距离,同时又以自己的权威性提醒对方,必须认同他的观点,渐渐得,通过几轮沟通,当事人认同了他的建议,不仅息诉罢访,还给法院送来了锦旗。《影响力》真的如此神奇,真的能够对审判工作有所裨益吗?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了这本号称在营销界必读的宝典。
“现在我终于可以承认,我一直以来都是个容易受骗上当的人”,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把我带入了阅读的兴趣之中,从而开始了阅读这本书的旅程,越往下读会越发现作者除了能深刻洞察社会的各种现象之外,他写作本书的手法、语句也是那样的朴素、自然、具有影响力。“影响力,影响力,影响力……”,如同书名一样,它已经开始对我的思考方式、观察社会的角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它是真正的影响力大师!
阅读《影响力》一书过程中,它不断地在提醒着我,每一个人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份子,必须学会思考自己,思考他人。如果说,爱是人类永远的话题,那么,影响力也可说是人类恒久的追求。世上的每个人都想拥有影响力。可以用来改变他人,也可以用来扭转自己。而绝大多数人缺乏的并不是改变事物的勇气,而是改变事物的技巧。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世界上最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之一就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一小部分行为科学理论家和实践者已经发现了一种几乎可以改变任何事物的力量—影响力。我们没有意识到,穿越成功和失败的线索就是我们缺乏影响力。如果我们早就意识到这点,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寻求更新、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影响力。而这个很好的方法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缺乏勇气,实际是改变事物的技巧。
书中拿出了很多社会现象进行解说,并将少数杰出的影响力大师经常运用的原则和技巧与读者分享,从而让我们有更多的方法来尽可能的施展我们自己的影响力,并使个人生活、家庭、伴侣甚至邻里间的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书中运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社会现象和事实作为案例来分析。作者每提出一个观点就会佐以大量事例来讲解说明。这是我感觉到本书的最大特点。全书共讲了六个影响人的武器:“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短缺”。仔细理解下这几个词语,每种武器都指向了我们非常平常的特点,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弱点,而且可怕的是通常我们是没有察觉的。就拿社会认同来说吧。中国有古话:“三人成虎”“众口砾金”,大概讲的就是这么回事。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从社会大众的普遍选择出发,人云亦云。在他们的强大的影响力面前失去了自身应该有的自我认知和自己的判断力,做出了一个可能不太合理,却满足了自身追求社会认同感的需求的选择。我在想,这对于我这样的司法工作人员来说,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力、判断力,从而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显得重要。法不容情,以事实为依据,当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干扰了你的判断、当有更多的人的言行思维成为了“三人成虎”的影响力的时候,我能以自己的影响力来抵御他人的影响力,从而作出自己应有的正确判断吗?
在书中,作者正是从这些不易察觉的非理性选择入手,抽丝剥茧,一步步带我们认识心理学的奇妙之处。教我慢慢认清何以我们被他人轻易影响说出“是”这一词语的。听营销界人士称它为“宝典”,我不是营销界人士,充其量是个心理学的爱好者,于是我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到它,看到它揭示出来的种种有趣的现象,看到它在实际生活中对心理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合上书之后,我却发现我的世界并没有改变很多,很多不应该说“是”的时候我仍然情不自禁地说出那个字,它并没有改变我的世界观,它也没有给出改造我们行为习惯的建设性意见。作者的魅力恰在于,他深刻揭示了这些现象,但似乎没有告诉我们可具操作性的方法去应对。就如同中国古典的哲学思维:以无招胜有招、大道至简。当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去作出自己恰当的判断、自己独立的影响力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硬生生学来的某一些招式,而是日积月累的个人素质和对社会的细微洞察。我感觉,作者写作此书的真正的影响力恰恰在于,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的著名教授。他在多年的学习、教育、科研活动中,受到了很多实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严格训练。因此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是直指内心深处,是对读者很好的心理分析,尤其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生活中,我想它会给人有更好的心理刨析和指示作用。因此,读这样的书一开始就会让你忍俊不已,同时也给自己加上了自我分析、自我诊断的压力,不同于平时看小说时的放松随意,这样一本带学术性质的书,促使我毕恭毕敬地去阅读每一个字,越往下读,越对书的作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同一般人的严谨,文章结构也很有逻辑,思辨性很强。从事心理学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实证,中国的话叫“实践出真知”。阅读中,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这句话理解得很深刻运用得很娴熟。
正是由于作者治学的严谨和心理学本身复杂的元素探究,本书要是一口气看下去的话或许会觉得枯燥,所以我每次只看一部份,尽量以轻松的心情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慢慢消化。虽然作者最终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影响力法则,也不至于改变我的世界观,但是知识的积累,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影响力》对于丰富知识与人生,大有裨益。这是我对本书最大的感悟。
我想具有影响力。我觉得自己并不很擅长担任大学校长。看着窗外,我发现修整草坪的工人都比我更能掌控自己的工作。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14
在谈感想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刚工作半年的神奇经历。承蒙学校及领导的厚爱,我在一踏上工作岗位就接到了一年级一班班主任的工作。虽然这项任务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却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能力,也让我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都是明星般地待遇。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我团团围住,让我动弹不得。另一方面,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磨合,我和所教信息学科四五年级的孩子们也成功地打成一片,亦师亦友,赢得了他们的喜爱。
在阅读《影响力》之前,我没有用心去思考过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只是单纯依着自己的性子,亦或是凭借对孩子们好的一颗本心出发。而现在的我明白了,这是自己在影响力的基本原则上坚持并做下来的成果。
对于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承诺和一致。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孩子们来到学校第一次见到老师,第一个选择是信任自己的老师。
在这一个方面,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晟轩这个孩子。有一天他曾向我求助,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由于当时还有其他孩子在,我觉得他的问题不那么着急,便敷衍的说老师等会再帮你解决。多次求助无果后,他不再来找我。再次提醒我想起这件事的,是好几天后发生在晟轩身上的事。当时,由于孩子间发生了口角,昇轩和高年级的.孩子打了起来。事后我问道,“晟轩,老师平时怎么教你的,遇到问题第一件事能不能动手。”
晟轩自知理亏,低下头说:“不能,第一件事是找老师。”而后,我听到他不经意间说道:“但是上次老师也没帮我解决,是我自己想办法的呢!”
听完这句话,我当时就愣住了。可能是不经意的随口一句承诺,却是孩子的整个世界。之后我一方面批评了他随意动手打人的行为,另一方面肯定了他懂得自己解决力所能及问题的行为,对自己言而无信的行为进行了自我批评。说到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理服人并以情感人,这些都是我和孩子们相处中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另一个我想提到的是,社会认同这个因素。对于孩子们而已,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想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要学会从多方面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善于运用榜样的模范作用。不仅仅是教师,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之间互相的影响力。
还记得在我接过班级一个月后,不少老师反映我们班的孩子在有和没有老师在教室的表现截然不同。我为此百思不得其解,救助经验丰富的黄主任之后,她给我的回答是——班级缺少能站出来的领头人,没有学生榜样。我不禁回头反思这一个月以来,我处处亲力亲为,反而让他们过于依赖老师,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通过对孩子们性格的初步了解,我把全部55个孩子分成11个小组,每个组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家评等多种维度的相互认可,组与组间、孩子与孩子间形成了良性竞争,班内风气也越变越好。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工作伊始就遇见《影响力》,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总结。我也非常感谢这次机会,能让我和同行们、学弟学妹们一起分享自己“新师”乍到的两个小感悟。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15
做产品就是做用户心理,《影响力》这本书从大众心理的角度给出了影响用户做决断的因素。读完之后受益匪浅,以下是该书的读后感及我个人的思考。
一、为什么需要影响力?
人和动物一样都是具有某些自动行为模式,即当外界环境满足一定条件时,我们会像设定好一样去自动执行。人的这种行为模式多是在后天养成的,由社会共同心理决定。
“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黑德
就做产品而言,目的是通过影响力触发用户的自动行为模式,让影响力带着用户向最符合预期(商家或公司)的方向行动。使用产品时,用户需要思考得越少,说明产品的设计越合理。
二、左右影响力的因素
造成影响力的六大因素: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短缺。
2。1互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避免被认为是贪得无厌的人,所以在受到恩惠时会想办法偿还,让自己没有亏欠感。当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时,默认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利用这种率先让步常常能获得更有益的回报。
对应到做产品上,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1、在用户有感知处免费或给予优惠,然后让用户尽量无感知地在其他地方弥补他们拿到礼物的亏欠。(各电商优惠促销活动,少量产品优惠,但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优惠产品)。
2、针对互惠式让步,可先向用户提出合体的“大请求”,当用户否决了“大请求”时再提出我们期望的“小请求”,通常能达到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拒绝—后撤手法。(销售时,先推销贵的主产品,再推荐产品周边,用户再次拒绝的可能性较小)
2。2承诺和一致
人们都有一种言行一致(或者在别人眼中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当人们经过艰难的选择做出承诺后,会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误的。
当承诺公开,人们向别人表明自己的立场,后续就会更加专注于此立场。因为周围人认为我们什么样,对于我们自己的认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做出某种承诺,用户的自我认知就会发生改变。
人们对于承诺付出的越多,它对于承诺者的影响就越大。尤其是当外界不存在强大压力时,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对所做的承诺负责。当用户内心变化后,承诺就与当前的环境不挂钩了,且能持久保持作用。
对于做产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前期通过鼓励等措施引导用户对产品做出承诺,且这种承诺能分享给亲友熟人,让熟人的认知坚定用户的立场。
2、中期通过拒绝—后撤手法等,让用户能为自己的`承诺付出一定代价,加深这些承诺对用户的影响。
3、到后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当初的承诺能变成用户自发的行为,让用户发自内心地对产品有责任感,这样作用才能持久
第三点其实太难做到了,绝大部分产品只能到第二点甚至第一点。但很多成功的游戏都能将用户带领导第三点,产品很需要借鉴游戏用户的心理。关于用户对产品的责任感建立可以参考《参与感》这本书。
2。3社会认同
上一因素上有提到承诺要公开,这就利用到了社会认同。用户处于不明确状态时,会根据别人的意见及行动来行事。当认为一种想法正确的人越多,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越觉得它正确。
对于做产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要说服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很好的办法就是展示跟用户相似的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在产品运营的前期,应该多找我们希望的目标用户使用产品,这样才能带动其他目标用户来使用产品。前期产品定位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
2。4喜好
通过正面接触的接触能增大用户的好感,但须注意若接触本身蕴含了让人反感的体验,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用户愿意将自己与成功关联起来,哪怕是很表面的方式,这样会显得自己的形象光辉。尤其是当用户在社会认知中威望很低时,他们会更乐意借助他人的成功来恢复自己的形象。
对于做产品,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用户在产品中获得的成就感应该是能让别人感知的,且感知后能引发其他用户羡慕等情绪,这样用户才会愿意为产品付出精力及金钱(参见游戏里的付费玩家)。
2。5权威
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但人们或多或少还是会被权威影响。在没有真正的权威的情况下,象征权威的符号也能十分有效地触发用户的服从态度。
对于做产品,需要思考的是:
如何在不引起用户反感的情况下将自己打造成权威的象征(例如苹果手机?)
2。6稀缺
人们会根据获得某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判断东西的质量(至理名言)。同时,对于失去某样东西的恐惧会比获得某种东西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
对于不能获得的信息,人们的渴望未必会增加但对于该类信息的接受包容程度却增大了。
对于做产品,可以采用的策略是:
1、想要让用户更多体验产品,产品需要给用户带来稀缺感,让用户能够感觉到不行动很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常见的是电商促销里的数量有限及限时购买等优惠,会极大刺激用户尽快行动。
2、想要让用户更加重视某些信息,不一定要讲信息封杀,只要将信息变得稀缺,而非随意就能获得的。
2。7即时影响力
用户启用自动行为模式都是根据所有信息里最具代表性的那一条做出反应。这是人们在适应高速运转的社会自动进化出的结果。所以产品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时,要突出最主要的信息,尽量减少对用户做判断的干扰。
三、总结
《影响力》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看完感觉受益良多。做产品就是做用户心理,所有的能力与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获得。
如何防止被忽悠影响力读后感 篇16
今天终于把备案的问题搞定,博客恢复正常访问。但还是有插件的问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的博客占用数据库CPU过用大,经常资源超标。会经长出现乱码或WP的安装界面。这几天正在一点点的试,哪位读者有这方面的经验,欢迎用邮件联系我。建议大家尽量使用RSS订阅本站,RSS订阅地址: feed.read.org.cn 。如果发现乱码,在直接访问本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会想办法继续更新这个博客的。
还是回到学习上面来,这段时间买了一些把以前看过觉得还行的书,包括《影响力2》、《说服力》、《直觉》、《14天快速提升记忆力》、《幸福的方法》等等,又重新阅读了一遍,会在接下来的几天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今天介绍的是《影响力2》,这本书的原名是《Influencer》,并不是《Influence》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写是,而是5个管理专家合著。这本书的书名就是运用了影响力的.技巧,让你误认为是《Influence》(影响力)的续集。虽然网上对这本书的有一些负面的评论,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
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虽然是从管理方面说的,但对提高学习效率也一样适用,比如下面这些话:
“在改变世界方面,绝大多数人缺乏的并不是改变的事物的勇气,而是改变事物的技巧”。这句话,跟我办这个博客的本意相近,大多数人都对快速学习有兴趣,就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这个博客就是帮助大家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个关键理念就是:少数的行为能够带来巨大的变化”。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是哪一点阻碍学习,并想出改进办法,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就会突飞猛进。
“观察他人的行为会极大地影响我们自己的行为”。你和你身边的人在互相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都会互相影响,要是你能找到一个有好学习习惯的人并跟他一起学习的话,自己也会改变。最好去跟杰出人士或专家成为朋友,你也会受他影响并做出改变的。
“如果你改变世界,必须改变人们的行为;而如果你要改变他们的行为,必须首先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想做出实际行为之前,必须要改变观念,相信自己能办到,并考虑好怎么去做再去行为,效果能更好一些。
书中提到了影响力的三条原则,大家应该知道:
1、谨慎地寻找那些关注关键行为的策略;
2、发现并改变少数关键行为;
3、找到补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