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古诗赠汪伦教案分享#】作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可能需要编写教学大纲。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份优秀的教案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赠汪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3、通过预习,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谁送给谁?指导书写“汪”
4、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这是一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
1、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
3、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欲”什么意思?
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交流。
③感情朗读。
④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⑤踏步读诗或唱诗。
4、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朗读古诗:
1、课件以下两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无论以什么送别,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这些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五、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以歌声
酒送别
心
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 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设计意图』:从复习古诗入手,不仅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还理解“赠”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学生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
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 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
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写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 --《赠汪伦》。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古诗背景故事,能让学生更易地理解诗意。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讲完故事师顺势范读。
齐读古诗。
2、品读第一行。
(1)指导看书本上的插图,问:船上的是谁?岸上的是谁?你是从哪行诗看出来的?指名答。(课件显示:李白乘舟将欲行)
『设计意图』: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篇文章,指导学生看图,有助于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2)指名读。齐读。
(3)指导写字。(乘、舟、汪)
A、了解词语“乘舟”,并给“乘、舟”另外口头组词。
B、师让学生观察了解“乘”是“禾”与“北”的巧妙组合,再范写“乘”字;学生说“舟”字的笔顺。
C、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写字。
D、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
的内容,故写三个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乘”, 感受汉字的妙处,激发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由于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故在指导书写中,师范写最难的“乘”字,生说“舟”字的笔顺,“汪”字放手让学生观察去写,这体现了一个从难到易的教学过程。
(4)学习“欲”字,说一说记住“欲”字的方法。说说李白乘舟将要干什么?
(5)李白将要走了,他与汪伦相见恨晚,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要面临分离,你说他的心情会怎样?用上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行。(指名读,小组读。)
(6)这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李白将要离开的那种不舍之情。通过不同方式反复朗读,在听和读中让学生理解、鉴赏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个人情感。
3、品读第二行。
(1)汪伦是用什么方式为李白送别?指名答。
(2)(课件出示:忽闻岸上踏歌声)指名读,齐读。
(3)学习“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
(4)练习。理解“闻”的.意思。从这行诗看,应该选哪个?
(课件显示)闻:( )A用鼻子闻 B有名望的 C听见
(5)汪伦用这种隆重的方式为李白送行,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汪伦对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男女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4、品读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伦让李白有什么感慨?指名读三、四行。(课件出示)
(2)学习“潭”字,说一说记“潭”字的方法。桃花潭有多深?试着把桃花潭的深度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练习。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 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4)指名读;齐读。
(5)分别是伤感的。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同桌练习说一说。
(6)再读、引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如果你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叹??齐读三、四行。
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水,诵道??齐读三、四句。
『设计意图』: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让学生通过美读、熟读,升华朗读情感,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内化,达到真正意义的积累。
五、背诵
1、自由背3分钟。
2、指名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3、配乐齐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背诵的学习任务。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拓展小结
1、《赠汪伦》这首诗让我们感受了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你有好朋友吗?你是怎么对待朋友的?
2、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读一首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别董大》。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每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在离别和相聚中,友谊一次次的变得更深厚??齐诵《赠汪伦》
作业
找一些离别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外多积累知识,进一步感受诗情、诗美,感悟诗人们深沉的情感。
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水深 情更深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明了,易于让学生理解诗意。
拓展阅读:
《赠汪伦》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的。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不好把握,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对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我运用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我设计了“课外积累,个性飞扬”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老师不能平复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绪激动的不是那些学生。我不是学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学生究竟有了怎样的情感。是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了情感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朗读效果。那学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动了?看看学生的表情,听听学生的话语。历史遥远而又不远,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学生应该能够被打动。
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认读、书写的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同学们喜欢古诗吗?那我们来开一个古诗的交流会,怎么样?你喜欢哪首古诗就马上站起来背,由你开始!(学生背)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看来咱们班同学平日里特别注意积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教师板书)请同学们跟我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诗
同学们,我们知道敬亭山是一个山名,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内容来说一说独坐敬亭山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
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谁能来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声音真响亮!那现在我们同学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好多读几遍。开始吧!
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诗热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古诗,那肯定读得也不错。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流利!谁愿意像他一样来读一读?还有谁想读?咱们班的男子汉来读一读?不愧为男子汉,读的声音就是响亮!女同学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三、朗读古诗
1、录音听读:
同学们读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想)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录音)谁能说一说播音员读得和你有什么区别?(学生说:有感情、有拖音、字读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那我们就小声地随着播音员一起来读一读?(学生看大屏幕读)刚才我们是随着播音员一起读,你能单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吗?(能)我们先来练习练习。谁想读?还有谁?想读得我们就站起来一起读!
你读得已经很有味道了!
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只小黄鹂!
老师认为你就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大!
2、读中领悟:
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怎么样?在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条,你们小组能不能通过合作把它组成一首完整的诗,粘贴在这张白纸上。第一个先完成的小组就可以到台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检查一下他们的答案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小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不仅答案正确,而且还粘贴的工整、美观。让我们掌声鼓励这些小组的同学。在座的同学和他们的答案一样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我们同学都这么棒,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行吗?那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说一说,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相应板画。
同学们说得这么好,那你想不想随着优美的音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谁来读?你也来试一试?老师认为你也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你读得这么好,肯定小组读得也不错,小组起来读一读?
四、理解诗句
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对照着图片(课件扫描)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古诗的?(学生交流)在这首古诗中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看来你对这首诗理解很深。
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当时景色?(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教师播放课件。一边讲解:同学们我们就是诗人李白,让我们带着孤独、寂寞的心情,独自坐在敬亭山的对面吧!一群群的鸟儿都全部飞走了,就连一片白云也飘然而去;诗人静静的看着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着诗人,怎么看也不厌倦。)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不能带着与诗人同样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来地感情地读一读。(读得形式多样)
五、随乐唱诗
同学们读得太精彩了,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师想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唱一唱,那会怎么样?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来试一试?会唱的同学大声地唱一唱!刚才我们随着音乐唱了这首诗,那你能不能自己来编曲子把这首诗唱一唱呢?自己先来试一试?谁愿意来唱一唱?同学们唱得这么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吗?教师唱:《春天在哪里》的曲子、《数鸭子》曲子、《阿门、阿前》的曲子、《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学歌》曲子
六、延伸拓展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诗、画诗、唱诗,那你想不想来当个小诗人来作一首诗呢?(想)课件播放:老师这有四幅图画,它们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来作一首诗。开始吧!
老师找学生到台前来展示一下,你能大声地来读一读你所写的诗吗?(学生读)
你真棒,真像一个小诗人!
你写得诗太美了,真让老师大吃一惊!
看了你的诗,老师仿佛看到秋天就在眼前!
从你的诗中,让老师感觉到春天真美!
七、教师小结
老师相信同学们还会写出更多更好的诗句来。可是这节课的时间到了,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交流或者与爸爸、妈妈一起来写一写。下节课我们就来开一个自编诗的展示会,好不好?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6、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
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⑴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引导学生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理解得真不错。
引导学生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⑵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后记与反馈】
《敬亭山》这首诗,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诗人则以轻快的笔触,勾出一副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这两首诗我主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对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这也有可能是孩子们搜集资料的不足,对诗人当时情景不是很了解所造成。而我做的也很不够,开学之初,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我没有细细备课,在很仓促的情况下上了这节课,很多问题都是请教同组的老师,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抽出时间来好好备备课,每节课讲求效益,让孩们享受快乐学习的乐趣!
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以读带讲,读中领悟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将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语文观,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方法与技能
1、学会多种背诵古诗的方法;
2、学会借助不同景物的描写,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情感;学会想象诗境,感悟诗美。
3、学习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图书室、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进一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
1、板书:李白
师: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把搜集的信息拿出来我们交流。
师:孩子们搜集得很全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大家跟我写。
板书:汪伦
师: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关于他们俩,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孩子们要注意听。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天,李白要走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到岸边,他们踏歌起舞,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友情,于是便写下这首千古名诗——《赠汪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赠。师:怎么记住这个字?
师:“赠”是什么意思?(赠送)这里赠送什么?赠送给谁?
二、精读古诗《赠汪伦》
1、初读感知
师:孩子们读过古诗了吗?现在我们再来读它,来,看着大屏幕上的自学要求。有不懂得吗?谁懂了,告诉他。
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古诗
(3)想象画面
(4)试着背诵
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书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能准确的读一读吗?指名读师:一起响亮的读读词语吧。我们来写一个词“乘舟”,孩子们跟着我写。“乘舟”是什么意思?还能用“乘”组什么词。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师:谁能把古诗正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点评师:还有那位孩子也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评价
师:哪些孩子愿意读,愿意读的起立。这里有个词叫潭,什么是潭?谁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或想象的来描述一下潭的情景。他描述的和你想象的一样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来换个方式读。古人把许多人成群结队边唱边跳叫“踏歌”,你们可以手牵手,用脚踏地打拍子。
来试试,我们把这首是唱出来,我给你们一段音乐。
(3)读着读着,读了多少遍我们都记不起了,相信很多孩子都会背了。很好,孩子们。
2、精读理解
(1)师:这是一首动人的诗,更是一副美妙的画。细细品味,你会看到许多刻骨铭心的画面,那就让我们跟随美妙的音乐,一起去想象吧,你也可以闭上眼睛。听着这动人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桃花潭边,汪伦仿佛又带着村民在岸上踏歌起舞,李白又一次吟诵起着首动人的诗歌: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看到那些画面?
交流想象的画面。
(2)品词析句
师:你从那句诗想到的?你感受到什么?你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就读这句。
引导感悟词语:欲、忽、闻、不及
师: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出乎意料,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除了出乎意料,诗人心里还有什么感觉? (高兴、感动)谁试着再读。
师:深千尺。
师;那我们来读读这句,看谁能把这桃花潭读深了。
板书:水深
师:纵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那“不及”就是什么意思?
板书:情更深
谁能读读这份深情。
师:李白被汪伦深深地情谊所感动,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3、品读回味
师:孩子们,朋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往往感动着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走进诗人内心,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
三、带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我们学习了朋友送别李白的古诗,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送别朋友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拿出学习卡,同桌之间互相认读,说说你从古诗中知道什么了?
3、汇报交流:
4、感情诵读
四、作业设计
继续收集、整理送别诗,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赠汪伦李白
水深情更深
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舟:里面的一横要出头,上下各有一点。
客:与“容”相比较。客:客人容;容易
何:与“河”相比较。何:几何河;小河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七、拓展训练
1、课文中树叶里的生字还有4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2、你还会背哪些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6
一 、设计理念 :
领会诗歌的意境 . 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 " 活 " 起来 , 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 激发其情感 , 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
二、三维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 方法与过程 : 读懂诗句 ,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 , 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 .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三 , 教学目标 :
1, 感受友情的真挚 , 有交朋友的欲望 .
2, 有感情的朗读 , 背诵古诗 .
3, 认识 7 个字 ( 赠 , 伦 , 乘 , 将 , 忽 , 踏 , 送 ), 会写 " 汪 "" 李 "" 情 "" 舟 "" 闻 "" 及 "6 个生字 .
四 , 教学重点 :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 , 重音 , 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
五 , 教学难点 :
注意 " 及 " 字的笔顺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这是什么 你认识贺卡上面的字吗 , 请你来读一读 . 这张贺卡是送给谁的呢 , 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 赠 " 就是送给的意思 .( 贺卡内容 : 赠 , 生日快乐 ! 王老师 ) 拼读认识赠
1.出示 " 汪伦 "( 唐朝人 , 家住泾州桃花潭边 , 他性格豪爽 , 喜欢结交名士 , 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 , 是个仗义之人 )
学习 " 汪 " 字 , 象形字 , 谁来讲讲 .
平时在哪里还见过或者使用过这个字 想象汪洋大海什么样 , 结合图片理解 . 汪洋大海就是形容大海的水势非常大的样子 .
2. 介绍诗人 , 出示课题 , 学习 " 李 " 字
唐朝有一位著名诗人 , 他的诗具有 " 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 " 的艺术魅力 , 他给后世人留下 900 多首诗 , 人们都称他为 " 诗仙 ", 知道他是谁吗 ( 李白 )
" 李 " 是一个姓 . 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 , 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 , 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 , 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 木下结子就念李 )
读文题和作者
(二) 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送汪一首诗 , 两人的友谊情深似海 , 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 ! 当时 , 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 , 汪伦非常倾慕 , 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 . 可是 , 泾州名不见经传 , 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 , 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 , 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 , 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 , 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 . 那时 , 所有知道李白的人 , 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 : 喝酒和游历 , 只要有好酒 , 有美景 , 李白就会闻风而来 . 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
"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 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 . 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 , 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 . 一见到汪伦 , 便要去看 " 十里桃花 " 和 " 万家酒店 ".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 :" 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 , 桃花潭方圆十里 , 并没有桃花 . 万家呢 , 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 , 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 ." 李白听了 , 先是一愣 , 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 连说 :" 佩服 ! 佩服 !"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 , 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 . 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 , 群山环抱 , 清静深幽 , 像仙境一样 . 在这里 , 李白每天饮美酒 , 听歌咏 , 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 , 一天数宴 , 常相聚会 , 往往欢娱达旦 . 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 . 因此 , 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 . 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 , 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 , 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
李白要走的那天 , 汪伦送给名马八匹 , 绸缎 , 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 , 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 , 船正要离岸 , 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 李白回头一看 , 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 主人的深情厚谊 , 古朴的送客形式 , 使李白十分感动 . 他立即铺纸研墨 , 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
1.读诗
教师配乐读诗 , 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跟随老师读诗 , 注意听清每一行教师是在哪里停顿的
学生自由读两遍诗 , 在读诗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指名读诗 , 其他同学结合画面 , 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检查认读字
2.学习 " 舟 " 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 , 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 ( 播放字理图 ) 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 " 舟 "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 , 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 指导写字
3.学习 " 闻 " 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什么事了 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 ( 闻 )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 , 如何记住
组词 ," 闻一闻 ": 用鼻子闻 , 做一做闻气味的动作
4.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 , 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 , 男女生分读 , 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过渡 : 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 , 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 , 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 , 他们情谊深厚 , 志同道合 . 人生难得一知己啊 ! 临别时 , 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 , 手挽手前来送行 , 李白感慨万分 , 面对此情此景 , 面对桃花潭水 , 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 , 作为感谢 !
你们读读下两句
5.学习 " 及 " 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 " 不如 " 的意思 ( 及 )
拼读音节读字
" 不及 " 是不如的意思 ," 及 " 是比得上 , 赶得上的意思 . 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 , 书空笔顺 , 开火车写笔顺
6.学习 " 情 " 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 " 情 " 字
" 青 " 字为了让我们拥有一双明亮
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游戏看图猜诗歌。猜出诗歌并朗读。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初读诗题,初晓诗情
1、学生读诗题,联系课下注释,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
(一)朗读诗歌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齐读。
(二)初步理解诗歌,读懂诗眼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寻找“诗眼”
从诗歌中选一个词作此诗的“诗眼”(愁心)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眼。小组讨论
1、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表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见。
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明确:“明月”
因为:
(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六、名句赏析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七、小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