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绿袖子》教案精品八篇

2024-04-02 18:18:05 《绿袖子》教案

【#实用文# #《绿袖子》教案精品八篇#】作为一名教师,制定一份教案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累积教学经验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参考以下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绿袖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了解多义词"生、开"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已学习了《数鸡》的第一段,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板书:午饭丰盛竞是蛋的天下)

(二)学习第二段

引: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蛋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你就会明白。

1、请打开课文25页,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我"在外婆家几次数鸡?每次怎么样?结果怎样?并填表。

2、交流填表内容,归纳板书:第一次横数竖数数不清

几次数鸡中间几次大--小数不清

最后一次放一只数一只数不清

3、看板书,说说"我"是怎样数鸡的?(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我"一只一只数,从大数到小,从小数到大,放一只数一只,鸡多得这样数那样数都数不清。)

4、"我"几次数鸡的方法各不相同,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多?

5、齐读第8节。

6、那为什么结果都数不清呢?(鸡实在太多。)

7、找一找,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词语明的暗的.写鸡多?

1)啊,满满一箩筐蛋:白的,粉红的。

2)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使我眼花潦乱a、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b、"眼花潦乱"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见这熟悉的声音一窝蜂似地拥来("一窝蜂"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4)并排十几个鸡筐里都有鸡在生蛋

8、读投影上的几句话

9、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这和外婆家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外婆家能办起养鸡场靠的是什么?(养鸡致富靠党的政策,靠勤劳。)

10、小作者这样反反复复写外婆家鸡多,怎么也数不清,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你认为是什么(外婆家养了那么多鸡,靠鸡致富,生活有了改善,是党的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

11、对!小作者就是怀着这样一份欣喜、好奇地要弄清楚外婆家到底养了多少鸡,并把数鸡当作一份乐趣,所以这一段的朗读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来呢带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自由朗读、齐读。)

(三)学习的三段。引:那么这份心情在第三段中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外婆的话说明了什么?

2、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1)我的心理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带回了三只小鸡和一篮鸡蛋吗?2)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3)"我为什么而心理乐滋滋的?"用因果句式把乐的原因说清楚。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段意。

四)学习"学习提示"。1、默读提示,这一体示告诉我们什么?阅读文章的要求什么是中心思想《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

2、阅读文章的要求是什么

3、有关的词、句、段刚才已分析,请一位同学运用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说说本文主要讲什么?

4、还要领会中心思想,那么什么是中心思想呢?《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学习提示的表述和我们课堂上说的意思一致的。现在请同学们在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熟悉、理解内容,即分析字、词、句,理解内容→抓住重点段,联系课后习题,想想为什么反反复复地写鸡多,它表达出一种什么感情。)

6、老师小结:今后,我们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午饭丰盛

《绿袖子》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没有同学喜欢雨景,请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下雨是的情景。

2、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山雨的美丽。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山雨的美。

1、自由读文。

2、你觉得那一句美,读给大家听听。

3、简单评评为什么觉得这句美?

三、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欣赏品文。

1、指导看图。

2、动笔画一画你想像中的山雨图。

3、交流欣赏,说说你画的是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五、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好句。

《绿袖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引导深入读书,体会文字之美,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朗读欣赏文本独特的文学形象,感受作者的心理,背诵喜欢的部分。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

★由于时空跨越较大,人们的语言习惯不同,要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匆匆》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谁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朱自清)谁能来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朱自清?把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让生说后板书:朱自清

二、那么文章写了什么匆匆呢

请学生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黑板出示)

1、作者是如何描写时间这一无形的东西呢?

2、面对流逝的时间,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

3、匆匆流逝的仅仅是时光吗?是什么?

三、读课文,合作学习,集体思考

1、指名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1)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能让我们一下子就喜欢这个开头,好吗?(学生朗读)

(2)你喜欢这样的开头吗?为什么?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你的理由)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朗读、跟着读)

(3)齐读:让我们带着无奈和留恋之情,一起朗读第一段?(板书:时间一去不复返)

2、齐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把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再说说为什么喜欢?(生说)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八千多日子大概多少年有多长时间?会算吗?那你来到这个世界有多少日子了?为什么用“八千多日子”?

(2)出示句子:“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地算着,24年的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真让我大吃一惊。”师:如果把这一段改成这样写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

(3)比较:24年——八千多日子(作者以日来计算,让人感到溜走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作者没有用大吃一惊,而是用:头冒冷汗,眼睛流泪(“头涔涔”“泪潸潸”)来具体写时间流失之快的震惊的表现

师:抒发了朱自清怎样的感情?(对时间无声无息溜走的无限感慨):

3、精读第三自然段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2)问:作者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去来匆匆?用笔划出有关词语,分4人组谈感受。抽生答后板书:溜、跨、飞、闪(匆匆)

(3)想不想再读?配乐齐读。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的伤感。还想读吗?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5)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生回答:(……的时候,从……过去。)

(6)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

是呀,作者为时光匆匆而逝感到痛苦,并发出不甘虚度此生的呐喊。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能仿照这样的写法说几句吗?能写上几句吗?让学生在本子上试写,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仿照(在……的时候,从……过去。)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4、默读第四自然段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能读读吗?(抽生读)评价,谁能读得更好?你是怎样理解“如轻烟”、“如薄雾”?又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抽小组读然后问,这句话什么意思?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抽生答。

小结:是呀,时间这么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浪费,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板:珍惜

5、师范读第五段。

(1)学生提问质疑

师:这一段写得美吗,美在哪?你觉得那句话深奥不理解?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23岁,他留下了这么优美的篇章,11、12年后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每个人都应该留下痕迹。再读这句话,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间)没别的意思吗?(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带着这种感悟读这句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又一次强调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觉得文中回答了吗?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生答后小结:

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这一糟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在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学到这里,大家一定对时间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去读吧!

四、总结课文、拓展,有感情地朗读

学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朗读课文。

五、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抽生说(2人)(珍惜时间,爱惜时间。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孩子们,古今中外有许多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我想,你现在一定有话想对作者或者对我们在座的老师们说,你想说些什么呢?用笔写一写,一句两句都行,像格言,像警句更好,谁先写完就把谁的先展示给大家看。

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容易得到而又最容易失去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结束语

《匆匆》这篇课文,我们通过自己朗读、感悟,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同时也荡涤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觉到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刻。过好每一天,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绿袖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唱《蓝色的雅得朗》

2、做填上适当的旋律

3、听渴望春天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蓝色的雅德朗》,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该民歌是如何以6/8拍的韵律以及旋律的重复,波音的运用等作用于手法表达怀乡之情,要求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创造歌曲的意境和气氛。

2、通过填旋律的练习,培养鉴别旋律流畅与否的能力和初步的额音乐创造能力。

3、通过乐曲的欣赏,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该民歌是如何以6/8拍的韵律以及旋律的重复,波音的运用等作用于手法表达怀乡之情,要求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创造歌曲的意境和气氛。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第一教时

教学流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要点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c2/41234∣5—∣515∣同学们好,老师好515∣5432∣1—Ⅱ老师好,许老师您好老师弹琴,与学生问好学生起立与老师问好

发声练习1=F2/45650∣5650∣5654∣321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1=D4/4135653∣1356531∣mihihihihihimahahahaha1=C4/41765-∣6543-∣lalalalalalalala5432-∣4321-∣lalalalalalalala老师示范演唱学生演唱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认识拍号1复习拍号,指出它的含义2/4拍3/4拍4/4拍2认识新的拍号6/8拍含义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6拍3节奏举例××××·×·××××4视唱练习123217∣655·∣123217∣1·1·∣123217∣655·∣123217∣1·105∣5波音记号的唱法举例:2波音2326波音6761老师:我们一起复习学过的拍号6那么6/8拍是什么含义呢?7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节奏举例8要求同学跟琴演唱9老师示范演唱并说明重点在哪个音,其于的只是带过1学生回忆,并且说明它的含义2学生回答3学生举例并且划拍演唱4学生跟唱5学生跟琴演唱演唱时应注意波浪感

新授歌曲1、导入:2、初听音乐。3、复听。4、分几个5、复听。随着音乐找、听高低声部,聆听两声部的效果。6、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7、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8、念歌词,体会情感,9、唱歌词,随琴一起。10、有感情地演唱。11、比较如果改成2/4拍与6/8拍的区别或者是两者给人的不同感受雅德朗(亚的里亚海)马力扬(亚的里亚海滨的山)斯普利特(亚的里亚海滨城市)第一部分流动起伏的旋律线条,使人置身于微风轻拂的大海之滨第二部分合唱显得十分优美和谐,明亮清澈2/4拍的一般较为鲜明有力,棱角清楚。6/8拍的一般较为流畅圆润,带有摇曳感。学生演唱歌曲中运用了波音,使曲调委婉细腻,迤俪华美,使歌曲具有独特风格,而且有助于情感的升华

四、课堂小结。曲调委婉细腻,迤俪华美,演唱时要有韵律感,摇曳感

第二教时

教学流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要点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c2/41234∣5—∣515∣同学们好,老师好515∣5432∣1—Ⅱ老师好,许老师您好老师弹琴,与学生问好学生起立与老师问好

发声练习1=F2/45650∣5650∣5654∣321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1=D4/4135653∣1356531∣mihihihihihimahahahaha1=C4/41765-∣6543-∣lalalalalalalala5432-∣4321-∣lalalalalalalala老师示范演唱学生演唱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复习歌曲1复习歌谱123217∣655·∣123217∣1·1·∣123217∣655·∣123217∣1·105∣2复习歌曲要求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创造歌曲的意境和气氛3请同学演唱1学生回忆,并且说明它的含义2学生回答3学生跟琴演唱演唱时应注意波浪感

欣赏1、导入: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被世人誉为“音乐神童”,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为了摆脱大主教的控制和宫廷乐师的屈辱生活,使自己成为自由的艺术家,他奋斗了25年后终于迁居到维也纳,但是自由后接踵而来的是贫困,生活的磨难过早的使他离开了人间,下葬的哪天,妻子卧床不起,送葬得人早早的就离去,以致一代音乐宗师被淹没在公墓中,后人无法去寻觅凭吊。生活悲惨,但是音乐却充满了阳光,称他为“音乐中永恒的阳光。2、初听音乐《渴望春天》并与《蓝色的雅得朗》作对比歌曲采用6/8,旋律优美抒情3、欣赏《土耳其进行曲》分析BAC三段的`区别聆听各段乐曲的特点A明朗雄壮,小号吹奏的特色配以模仿小军鼓声的伴奏音型,增强了乐曲的进行曲特点。这段音乐在全曲中出现了,对决定乐曲的风格起着重要作用。B主旋律轻快、活泼,如同笛子的吹奏,低声部保持着进行曲的节奏。C比A旋律更为优美轻盈流畅。尾声的音乐威武雄壮,像是神气的十足的土耳其士兵在军乐声中的列队行进。老师述说莫扎特的故事老师范唱老师分段弹奏,让学生先熟悉请同学欣赏学生聆听学生跟唱学生演唱学生分辨歌曲中运用了波音,使曲调委婉细腻,迤俪华美,使歌曲具有独特风格,而且有助于情感的升华

四、课堂小结。

第三教时

教学流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要点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c2/41234∣5—∣515∣同学们好,老师好515∣5432∣1—Ⅱ老师好,许老师您好老师弹琴,与学生问好学生起立与老师问好

发声练习1=F2/45650∣5650∣5654∣321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1=D4/4135653∣1356531∣mihihihihihimahahahaha1=C4/41765-∣6543-∣lalalalalalalala5432-∣4321-∣lalalalalalalala老师示范演唱学生演唱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复习歌曲1复习歌谱123217∣655·∣123217∣1·1·∣123217∣655·∣123217∣1·105∣3复习歌曲要求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创造歌曲的意境和气氛3请同学演唱1学生回忆,并且说明它的含义2学生回答3学生跟琴演唱演唱时应注意波浪感

填上适当的旋律123∣5-3∣6·176∣5--∣()∣()∣()∣()∣老师带领学生演唱前一部分,后面的老师随口创作几条,给学生一个了解交流,可以自己演奏,也可以用自己的竖笛学生演唱前一部分。学生开始创作(可用竖笛演奏)学生演奏

竖笛抽查演奏

四、课堂小结。

《绿袖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学习词:“大、缩”。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向小老鼠那样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米皮皮的图片衣服、魔棒一根、米皮皮头饰一个、小苗苗、大苗苗图片、小胡萝卜、大胡萝卜图片、小蘑菇、大蘑菇图片,故事图片五幅

活动过程:

一、出示米皮皮的图片,这是一只叫米皮皮的老鼠,你知道吗?他今天可高兴了,他今天得到了一个宝贝,他帮助了许多的小动物,听一听他是怎样帮助的?请听故事《米皮皮的魔棒》。

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1) 米皮皮得到了一个什么宝贝?

(2) 为什么这是一根神奇的魔棒?

(3) 他对他们是怎样说的?(长长长)

教师引导幼儿把对华说完整。他对小苗苗说:“长长长”。小苗苗就长大了!

游戏:幼儿用手指当魔棒,教师出示小苗苗的卡片,引导幼儿是用手指磨棒说:“长长长”教师迅速的出示长大的苗苗卡片,方法同上出示胡萝卜和蘑菇的卡片,学习词语:“长、缩”

三、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再听一边故事。

教师出示故事图片讲故事提问:

(1)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2)狼叔叔捡到了魔棒、他做了什么?

(3)谁帮助了狼叔叔,怎样帮助它的?

四、学习游戏“米皮皮的磨棒”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我来当米皮皮,请小朋友当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当我用磨棒指着问:“你是谁?”你要告诉我:“我是小苗苗”我说:“长长长”你就要扭扭身体举起手来说:“我长大了!”当我说:“缩缩缩”你就要扭扭身体蹲下说:“我缩小了!”

第一遍游戏老师来当米皮皮。幼儿当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

第二遍游戏清两个幼儿一组互相扮演米皮皮以及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玩游戏。教师指导幼儿边用动作表示边来说:“我长大了,我缩小了!”

五、结束:磨棒神奇吗?你喜欢米皮皮吗?为什么?他用磨棒做了什么?

教师小结:米皮皮帮助了别人,所以所有的小动物都很喜欢它,就向小朋友喜欢它一样。所以我们要多帮助身边的小朋友,这样你的朋友才会更多!

《绿袖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

教学难点:

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自制乐器。

学生:能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纸等多种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

1.选择材料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

图示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3)选一选

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

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

(4)试一试

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

小结: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

2.外形设计

乐器王国里除了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声音柔美、动听的弦乐家族。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弦乐曲。视频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

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竖琴。请学生观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

(3)想一想

①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

②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声有没有联系呢?

(4)试一试

①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

②尝试拨响带回音箱和不带回音箱的弦乐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乐,体会音质的变化

小结:各种乐器独有的外形并不是随便设计出来的,乐器的外形是为了发出更动听的声音而精心设计的。弦乐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多少使音质产生变化。弦乐还通过改变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状来改变音质。

3.排列组合

(1)听一听

管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声部分产生振动而发声的乐器。教师演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称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一件乐器了。

(2)看一看

欣赏利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的乐器。学生观察排列组合的方法。

小结:把形状、质地相同的物体按大小相接,顺序排列就能组合成一件乐器了。

(3)试一试

收集挑选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

4.装饰

(1)欣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

(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器的材料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

1.设计草图。

2.根据草图选材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

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哪些设计。

2.组织学生按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各种工具、材料。

《绿袖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教案#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铁凝1957年生,当代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

袖筒、斗篷、缩着、疯了、瓦蓝、厚墩墩、甩打

叫嚷、吱的、酱油、蒜薹、炖肉、嘴唇、蹦出来、楼梯

◆需注意的字音:

“缩”和“蒜”是平舌音;“甩”和“唇”是翘舌音;“篷”“疯”和“蹦”是后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错字:“唇”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辨字:篷—蓬、嘻—嬉、甩—用、锅—祸

(2)理解词语。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①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窸窸窣窣)

②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逗引)

③状态词,形容很满。(满满当当)

④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理直气壮)

(3)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

①AABB式:

(窸窸窣窣安安静静、满满当当、瓶瓶罐罐)

②ABB式:

(凉冰冰沙啦啦、厚墩墩、明晃晃、静悄悄、甜丝丝)

③ABAB式

(瓦蓝瓦蓝滴答滴答)

预设:课文中ABB式词语特别多,读来十分亲切、生动,就像课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们描述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事物,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4)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

(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学生交流,整理答案。

明确:课文是通过以下事例来写“盼”的:①“我”有了一件新雨衣,大热天在屋里试雨衣,并且开始盼着变天。②下雨天,“我”主动要求帮妈妈去买酱油,却被妈妈猜着了心思。③“我”希望雨停下来,留着明天下,雨果真停了。④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气壮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学。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学生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圈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①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思考:加点的词语表现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思考: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尽管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试穿雨衣时开心的心情和神气的样子。)

过渡:读到这句话,老师仿佛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试穿新衣服的情景。因为新衣服要大年初一才能穿,所以就盼着年快点到,年到了就可以穿新衣服了。但晚上睡觉前自己还是会偷偷地把新衣服穿起来,在家里转呀转呀,觉得自己漂亮极了。大家有过这样类似的心情吗?(可引导学生谈一谈,侧重点在描述当时的心情。)

③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读到这两个“安安静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体会到蕾蕾当时的心情吗?

(有种无奈、失望的感觉。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气一直这么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里睡大觉,真可惜啊!)

④找出文中一处关于“盼”的心理描写,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句话中有一些担心,担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没有机会穿雨衣了;还有些生气,觉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做对,故意不让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3)请学生稍详细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缘由、心情描述清楚。

示例:妈妈送给“我”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雨衣,“我”特别喜欢,尽管天气炎热,“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试穿了它,在家里神气地走来走去,直到被妈妈训说才脱下来。于是,“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天天都是晴天,“我”盼下雨盼得太焦急了。

过渡:同学们描述得不错,但要注意语言要更简洁些,抓住重点。大热天试穿雨衣,天天盼下雨,这是文章围绕“盼”字安排的第一个小故事。雨真的会被蕾蕾盼来吗?我们下节课再去看一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盼”的滋味我们许多人都尝过,盼的过程或许有忧愁,但也有憧憬与美好。正是盼的过程中的那份等待让我们在愿望实现时有种非常快乐的感觉,虽然没有“美梦成真”那么夸张,但一定有心满意足的幸福感。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们体会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阅读一个个有趣的小插曲,我们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愿的简单、纯真、可爱。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我们有所共鸣,是因为作者把“盼”写得活灵活现,所安排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盼”展开。这节课,大家通过默读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文中叙述的几件小事,体会了作者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写法。同时,我们围绕着重点字词、语句,去揣摩了蕾蕾盼下雨的心情,再一次体会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着更多的小故事、更生动的心理描写去感受蕾蕾的“盼”。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教案# 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透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品味“我”的情感。

2.重点关注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童真的可爱,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生动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2.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出示词语卡)

袖筒、斗篷、收缩、疯了、瓦蓝、厚墩墩、甩打、叫嚷、吱的、蒜薹

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逗引、预报、满满当当、理直气壮

预设:本课生字较多,个别字比较难写(如“嚷”),有的字容易写错(如“篷、酱”),所以在课前检查一下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很有必要。告诉学生易写错的字可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多留意,课后多写几遍,直到完全掌握。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过渡到新课。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r蕾蕾的新雨衣有什么特点,让她这么喜欢这件新雨衣?

r蕾蕾太喜欢这件新雨衣了,她干了件什么“傻”事?

r因为想穿上这件新雨衣,蕾蕾开始“盼”什么呢?

过渡:是啊,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可以派上用场。可是她盼啊盼啊,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不过天怎么可能老不下雨呢?这不,这一天,终于下雨了。她有机会穿上新雨衣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第4—17自然段,教师出示三大阅读任务。

任务一:画出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句子。

任务二:标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任务三: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分角色表演蕾蕾与妈妈的对话。

(2)学生大声读出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句子,交流读后的体会,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心理描写:

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②“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③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的情绪。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

④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着雨衣时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时她对雨的期盼更强烈了。)

小结:这四处心理描写,若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蕾蕾当时的心情,可以用:兴奋——失望——担心——期盼。

预设: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交流了心理描写的写法、作用,懂得了心理描写常常会与语言、动作、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心理描写随处可见,如果学生仔细读一读,会发现这些心理描写也伴随着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文中有些句子虽然没有“想,心想”这些心理描写的提示词,也没有进行内心独白的描写,但通过其他细腻、生动的描写,学生也能体会到女孩子蕾蕾的内心活动,如:①“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②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教师可引导学生留意类似的句子,去体会蕾蕾的心理活动。

(3)学生读一读描写环境的句子,交流它们的写法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环境描写: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这一段描写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嘻嘻地笑”“变了脸色”,这些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非常生动。“嘻嘻地笑”虽然是用来描写小杨树,其实是暗示着蕾蕾的心情——开心。“天一下子变了脸色”形象地写出了变天时的样子,蕾蕾盼望的雨终于要来了。环境描写常常可以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比如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常会用阴天雨天暗示低沉、伤心的心情,而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烘托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师这样稍微点拨一下,学生便能体会出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清新、亮丽的风景。因为“我”盼着雨停,而雨果然停了,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我”高兴的心情。)

(4)请三名同学读一读第5—14自然段中的对话,两人分别扮演妈妈和蕾蕾,另一人读旁白。

过渡:同学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出蕾蕾的着急、期盼的小心思了吗?读出妈妈的表面一本正经而心中在笑的情态了吗?有谁觉得可以读得比他们更好?可以举手示意。

预设:文中的这一大段对话描写非常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想方设法要妈妈同意“我”穿上雨衣出去玩耍,而妈妈偏偏不解风情,始终不答应“我”的请求。母女的这场“暗战”,以“我”的失败告终。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他们肯定也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的同时,也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来谈谈对这段对话描写的体会。

对话描写:

①“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见妈妈平时对蕾蕾要求比较严格。)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不太乐意、有些失望。)

②“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故作乖巧,想出出门的方法。)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妈妈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因此巧妙地回绝了“我”。)

③“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真的吗?”(妈妈虽然没有直接揭穿“我”的谎言,却用两个有力的问句暗示“我”,她已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所以“我”才会不敢再去看妈妈了。)

质疑交流:为什么妈妈已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却不给我穿上雨衣到外面去走走的机会呢?吃完了晚饭,其实“我”也可以穿雨衣出去转一转,为什么“我”不出去呢?

预设:可能有的同学会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疑问。妈妈明明知道“我”很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耍,可偏偏就不答应,还很有技巧地拒绝了“我”,似乎有点不通情达理。学生提出此疑问很正常。教师可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教师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答:第一,文中的蕾蕾六点半要听英语讲座,妈妈肯定不希望她这个时候出去而打乱了学习计划。哪怕还有半个小时,妈妈更希望她能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再去听讲座。第二,妈妈看出蕾蕾是为了穿雨衣出去玩耍而说谎,她可能不会纵容女儿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学会说谎,所以不会同意她出门。第三,在大人看来,雨衣是实用性的工具,妈妈给女儿买雨衣的初衷就是上学或出门时遇雨而穿的。此时既不是上学,也不需要出门,所以没有必要让她穿上雨衣。第四,为了情节的需要。本文原本是一篇短篇小说,有情节安排上的需要,需要戏剧性的内容。如果此时写妈妈同意让她出门,那么就没有后文了,也就写不出这种“盼”的急切以及最终心愿达成的快乐了。这个质疑很有探究的必要,既可以结合写法来谈,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生活中学生和家长也会有类似的矛盾。

2.学习第18—21自然段,体会所“盼”成真的快乐。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修辞等方面去思考。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生动:“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觉得雨不可能是“甜丝丝”的,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蕾蕾一直盼着下雨,这下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学了,所以才觉得连雨都是甜的。即使一个人高兴到了极点,他的心也不可能从嗓子里蹦出来,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蕾蕾激动、兴奋的心情。

生2:我觉得第18自然段中的“理直气壮”这个词用得特别好,读到这个词时我都笑出来了,仿佛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时肯定在想:这下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拒绝(我)了,(我)心心念念的雨衣终于可以穿上了。

生3: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段。因为蕾蕾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情特别好,所以她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她的雨衣上落。这种感觉非常真实,我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本文写法特点归纳。

过渡:在学习课文时,我们重点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肯定也发现了这三种描写方法都不是单独使用的,常常要结合多种描写方法。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法特点,然后再来进行几个小练笔的训练吧!

写作特点归纳:

(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3)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写出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2.小练笔。

(1)出示小练笔要求。

小练笔一: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看到同一个景物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以唐代大诗人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请你用一小段文字描写一处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寓情于景”。

小练笔二:文中蕾蕾与妈妈“斗智斗勇”的对话读来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对话中还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也来写一组对话,注意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相结合。

(2)学生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绿袖子》教案 篇8

第五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愉快的梦》,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了解6/8拍的含义,并能在歌唱时突出节拍特点。

3、进一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乐理知识6/8拍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

录音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师生问好:(用欢快的,优美的,跳跃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2、乐理知识:6/8拍的认识。

(1)、由《秋天多么美》导入6/8拍。

师:听老师弹一首歌,你能马上告诉我它的名字吗?

师:我们能把它的歌谱来唱唱吗?

师:能用LU来哼唱一下吗?(调整声音的位置,统一声音)

师:能用这么美丽的声音把歌词来唱唱吗?

师: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

师:拍号是多少?强弱规律怎样?三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师: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拍号我们只学了这个三八拍子。但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的拍号,它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那么它是什么呢?(出示6/8)谁来告诉我?

(2)、6/8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师:能不能整齐的告诉我六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师:它的强弱规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那么6/8拍的歌听起来是怎样的呢?

(3)、两声部教学。

师:请大家看这条我专门为大家出示的这条规律,请你听一听,来感受一下它的强弱。

a. 出示旋律

b. 视唱旋律(注意换气记号的提示与练习。)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象不象做梦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请你听听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请大家用声音来表现看看。

(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可怕的)

(二)、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你能告诉大家你做过哪些十分美丽的、令人愉快的梦呢?能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吗?

2、初听音乐。

师: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姑且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

3、复听。

师: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你能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们吗?

4、复听。

师:歌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个愉快呢?你能不能从力度,演唱形式这两个方面来说说呢?

5、复听。随着音乐找、听高低声部,聆听两声部的效果。

6、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7、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9、唱歌词,随琴一起。

10、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1、有感情地演唱。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记、创编练习培养初步听记旋律的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2、通过《鹅妈妈》组曲选段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了解标题音乐的特点,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听辨音乐形象。

2、感受不同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准备:

音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c 2/4

1 2 3 4 ∣ 5 —∣ i 5. ∣6 3. ∣5 4 3 2 ∣1 — ║

同学 们 好, 您 好 您 好 潘老 师 您 好。

老师弹琴,与学生问好 学生起立与老师问好

(二)、发声练习:

1、断音练习

2、连音练习

3、长音练习

老师示范演唱 学生演唱 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三)、复习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的要求

(四)、欣赏《鹅妈妈》组曲

1、 介绍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作于1905年。原是为好友的两个学钢琴的孩子作的一首钢琴四手联弹。后来又应邀增添了《前奏曲》、《间奏曲》、《纺车舞》等段落,组成芭蕾音乐,乐曲主要取材于法国作家贝洛的民间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全曲由五首标题性音乐组成:

(1)林中睡美人,

(2) 小矮人,

(3) 丑姑娘和瓷娃娃的故事

(4) 美女的生活

(5) 仙境的花园。

2 、小矮人介绍 :

速度中等

(1)、双簧管悲凉凄切的旋律,表现了孩子们孤独伤感的情绪和森林里令人不安的寂静,经过圆号和其他乐器的展开之后,乐曲出现小提琴模仿鸟鸣的独奏,引子部分的音调再现了一下之后,乐曲在寂静的气氛中结束。

(2)、乐曲描绘了童话故事中的一个场面,姑娘为了恢复美貌,在瓷娃娃奏起用核桃和杏核做的乐器的音乐中,这时短笛在短小的引子之后,奏出带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五声性旋律。接着用钢片琴和中国打击乐器锣等奏出具有东方色彩的音乐,中间部分舒展平稳,与开始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乐曲进入再现部,以钟琴重复了五声性的民歌主题旋律,姑娘恢复了美貌,乐曲在一片喧闹的气氛中结束。

学生聆听 学生分辨以及感受

(五)、总结、下课。

第五课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2. 能了解外国通俗音乐的几种代表性形式,能感受、体验几种代表形式的特点。

3. 能对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 教学重难点:

英语演唱,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准备:

收集整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通俗音乐作品,并制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流行音乐)

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流行音乐?你喜欢它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引入通俗音乐的概念及其特点)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请学生欣赏几个音乐片断,试着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风格的通俗音乐。

进入本课课题《外国通俗音乐的几种形式》(主页面)

(二)新课教学

1、爵士乐:

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是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份而逐渐形成的。

布鲁斯(blues)即蓝调,在英文中是苦、忧郁的意思。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简介布鲁斯的发展)

欣赏《drea a little drea》(展示歌词)

问: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请学生跟着哼唱,体验歌曲中的情绪。)

答:甜蜜中带着一点忧郁。

演唱歌曲中的片断:(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不同效果)

布鲁斯音阶:1 2 b3 4 5 6 b7

(教师钢琴弹奏,学生演唱布鲁斯音阶)

布鲁斯音阶是最能体现爵士乐风格的特征之一,在自然大调音阶上增加降三音和降七音。

学生观察谱例,问:这首歌曲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威廉.汉迪《孟菲斯布鲁斯》

布鲁斯结构固定,4/4拍,12小节分成三句,每4小节为一句,第一、二句重复。

曲式: A A1 B

小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拉格泰姆(Ragti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拉格泰姆的最大特点是复杂的切分节奏。

著名的作曲家斯科特.乔普林(Sctt plin,1869~1917)被称作"拉格泰姆之王",1899年创作《枫叶拉格》(Maple Leaf Rag)

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拍节奏:

欣赏爵士乐即兴演奏片断。

爵士乐是一种即兴演奏形式,严格说来,只有根据歌曲和主题即兴演奏才能成为真正的爵乐。所以说“即兴”是爵士乐的灵魂

观察图片,说说爵士乐演奏的常用乐器

常用乐器:钢琴、贝司、架子鼓、萨克斯、小号、长号、单簧管。代表人物:

(1)、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0-1971)

对爵士乐的贡献:

开创了个人即兴演奏;

开创了合理切分韵律法;

采用的衬词唱法(即用无意义的音节来模仿乐器声)成了爵士唱法中的重要方法。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作品《南部之子》是一首快节奏的乐曲,表达了演奏者愉悦的.心情。

(2)、乔治-格什温

“把爵士乐带进正规音乐厅”的“最成功”的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他用“布鲁斯音阶”写成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部将爵士乐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作品,创作于1924年,同年2月12日在纽约伊奥利亚音乐厅由保罗?怀特曼的管弦乐团首演,格什温担任独奏。从此,爵士乐受到严肃音乐家及知识阶层的重视。

听赏《蓝色狂想曲》片断。

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的演变和融合,成为流行音乐领域影响最大,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

2、乡村音乐(简介)

听赏约 翰. 丹 佛《乡村之路》请说说这首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及主要伴奏乐器。

乡村音乐特点:

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为题材;

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

伴奏乐器:提琴、班卓琴、吉它

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村集市,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

3、摇滚乐

欣赏一首歌曲,感受(判断)这首歌曲的风格。播放《昼夜摇滚》这是比尔?哈利(Bill Hale )在1954年录制的《昼夜摇滚》。这首歌曲风格涉及了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方面,这也正好说明了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简介摇滚乐的起源

两位先驱者 :比尔?哈利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比较下面两首歌曲在风格上的不同(旋律、节奏、力度及演唱方式上的差异)。

播放《esterda nce re》《Appetite fr destructin》一首旋律优美,节奏平稳,力度柔和,演唱抒情;

另一首节奏强劲,喊叫发泄式的演唱风格。

(对比法引入介绍不同风格摇滚的特点,并介绍几个代表乐队,欣赏一两首代表作。)

主流摇滚:主流摇滚继承了节奏布鲁斯强劲有力的风格。节奏的作用在主流摇 滚 中更被突出。

摇滚乐一般为四拍子,在传统的四拍子中二、四拍是弱拍,许多主流摇滚却强调二、四拍力度,也有的主流摇滚对每小节的四拍同等强调,反拍的力度更厚重,感觉更强烈。

代表乐队:“滚石”乐队等2

.温和摇滚的主要特征是:“重旋律、轻节奏”。一般的温和摇滚,都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和可唱性。代表乐队:温和摇滚的著名歌手卡朋特兄妹

山区摇滚于50年代产生在美国南方,是乡村摇滚的前兆,它按照山区音乐的演唱方式,通常采用原声吉他、鼓作为节奏性乐器。到到了60年代末,在加利福尼亚发展起了一种"把乡村音乐的声音和题材与摇滚乐的节奏和乐器法相结合的流行音乐风格",它被称作乡村摇滚。代表乐队: “老鹰”乐队《加利福尼亚旅馆》琳达?龙斯塔特《心潮滚滚》了60年代末,在加利福尼亚发展起了一种"把乡村音乐的声音和题材与摇滚乐的节奏和乐提问:摇滚音乐中的常用乐器?基础乐器:吉他、贝司、鼓;扩充乐器:键盘、管乐等。

4、通俗名曲欣赏

(1)、 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版《绿袖子》《蓝色的爱》

(2)、哈恰图良《马刀舞》

(3)、雅尼《紫禁城之光》

(三)、总结,下课。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囚绿记教案 | 精品实践报告 | 精品实习报告 | 绿皮书心得
上一篇:纸的世界的教案十篇 下一篇:相反数教案一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