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六篇)

2024-03-24 07:15:38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

【#实用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六篇)#】文档技巧的提高将有助于我们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各个平台上搜寻一些范文。写作架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写范文要注意哪些方面?今天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的好文阅读,感谢你收藏我的作品希望它能为你带来快乐!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1】

1、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放豪言

给我支点地球掀

四两也能拨千斤

杠杆原理不稀罕

一点二力俩力臂

五个要素牢记忆

力和力臂积不变

这是平衡的关键

剪刀钳子钓鱼竿

生活处处有杠杆

活学活用更聪明

科学探究倍轻松

2、力臂

杠杆力臂记定义

点到直线的距离

力和力臂两相乘

矢量大小是力矩

杠杆转动要平衡

力矩相等才能行

比较力臂分三类

省力费力和等臂

3、连通器

三峡船闸小茶壶

其实原理是一路

下通上开连通器

小小原理大用途

连通器里同液体

液压知识可解释

为啥液面总相平

弄清原理不稀奇

4、滑轮

五星红旗高飘扬

祖国繁荣且富强

国旗杆上定滑轮

小小装置大用场

滑轮有槽绳绕系

动定两种特点记

优化组成滑轮组

方向可变倍省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2】

1、专心上课

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不能死记一些结论。学生要获得知识,上课听讲最重要,尤其是学新课时,一定要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听懂,将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理解,融会贯通并记住。上课以听讲为主,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2、及时复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好物理学生记得要及时复习,要记得牢,就要反复强化。在复习过程中,要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3、有效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预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数理化都是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多做练习题,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沟通物理概念、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解决疑难

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所以初二的学生在做题时,遇到有什么疑难,一定要抓住不放,这样才能提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对某些题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5、系统总结

培养自己学习总结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通过大量的题目分类,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能力和增强解题能力非常有益。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3】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

(2)当f

(3)当u

当u=f时无法成像。

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4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45.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50.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在同一条直线上。

(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61.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6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注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63.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68.功率的计算:

69.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70.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7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7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7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

7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 F1

(3)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天平)

75.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

76.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

78.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79.分子热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80.扩散现象说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8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83.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

84.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4】

1物体带电的标志: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就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差的物质就失去电子带正电。

4正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5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验电器的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7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

8电子电量: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叫电子电量。它是1.6*10^-19库。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10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1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正好相反。

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13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14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

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16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

17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5】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6】

初中物理电荷知识点讲解  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初中物理中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点讲解  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初中物理中摩擦起电知识点讲解  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初中物理中元电荷知识点讲解  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推荐阅读

上一篇: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2600字(十篇) 下一篇:员工评语(精选十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