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2024-03-21 11:21:06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实用文#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如何将内心感悟写入作品名观后感之中呢?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常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自己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这里是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朗读者青春观后感”的范文,记得收藏此文以便日后参考!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1

5月6日(周六)晚播出了第一季的最后一期节目。在这场以“青春”为主题的收官朗读中,董卿邀请到歌手老狼、诗人余秀华、导演冯小刚、女排总教练郎平、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丁一舟赖敏夫妇,分享有关青春的故事。节目尾声,更有8位特别的朗读者独家献声。他们中最年轻的75岁,最年长的102岁,都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和文学家。虽然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声音甚至还有些颤抖,但对观众的触动却是巨大的。网友直呼:“这个逆天阵容!给节目组跪了。”

百岁文艺大家致献青春获赞

这8位文艺界大家的献声,实属不易。钱谷融,现当代文艺理论家,著有《论“文学是人学”》,这次是在医院为节目朗读的;韩美林,北京奥运会福娃的设计者;余光中,《乡愁》的作者,他说如今自己仍对读者有责任;马识途,已102岁高龄,其作品《夜谭十记》被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冯骥才,《珍珠鸟》等作品多次入选中小学和大学语文课本;方成,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因身体原因已很难说话,但仍坚持拍摄;贺敬之,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乔羽,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和《难忘今宵》的词作者。

从这8位加起来700多岁的大家眼中,青春是“充满希望,充满生命的活力”,也是“可以做任何傻事”的年纪,是《初恋》中“乍甜还酸的青苹果”的美好,也是“把这时光变成希望的一切”的坚决。 这些历经岁月的青春感悟令网友们在震撼的同时深受感动,不少网友表示“看到这个结尾真的很惊喜。”

郎平忆艰难训练岁月励志朗读感动网友

2016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大放异彩,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金牌,时隔12年重回世界之巅。而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郎平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丝毫不弱于现在。节目中,郎平回忆起当时那段艰难岁月,直言:“现在想起来都出汗”。除了每天都要完成高强度的量化训练,身为主攻手的郎平还得单独拎出来“加班吃小灶”,经常练到自己都控制不住身体被队友抬出去。如今作为中国女排总教练的郎平回想起来,对于这样的.安排也十分理解:“我觉得教练就是折磨你,让你在特别困难的时候还得平复情绪,保留斗志。”

现场,郎平朗读了一段勃兰兑斯的《人生》献给一直支持着女排的人,“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充满力量的语言令网友们直呼:“这段话简直就是郎导和女排的真实写照,太励志了!”

《朗读者》的第一季在观众的不舍中收官,至于未来的第二季,除了节目中董卿的一句“明年见”,节目组也暗藏“彩蛋”:《难忘今宵》的词作者乔羽算是节目中最后一位出场的“朗读者”,“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正道出了节目与观众相约来年的心愿。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2

曾几何时,提起文化类综艺,总是会给人以“小众”的印象。一些节目即便质量不差也难以引发全民热潮。然而近几个月来,央视《朗读者》却凭借强势的表现颠覆了大家的想象。从“遇见”到“陪伴”及至“眼泪”“第一次”……十一期不同主题的朗读为观众带来了几十篇美好的文章和朗读者背后的故事,也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今晚,《朗读者》即将迎来本季的最后一期节目。在这场以“青春”为主题的朗读中,翻译家屠岸、歌手老狼、导演冯小刚、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青春偶像王源等嘉宾将共同现身一起致敬青春。

电影青春 冯小刚:《红楼梦》曾是童年阴影

节目中,冯小刚坦言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星期五机关食堂买电影票然后去礼堂看电影,冯小刚至今还记得自己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戏曲版《红楼梦》,年幼的他还不理解电影中穿着古装的人在干什么说什么,只觉得十分害怕,甚至看到一半就落荒而逃,于是《红楼梦》也在他童年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热血青春 郎平:年轻时靠流泪释放压力

32年前,郎平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块金牌,也创造了堪称奇迹的五连冠历史。里约奥运会后,不少媒体报道了郎平为女排主攻手朱婷缓解压力的细节。对于22岁的朱婷来说,作为队里的重要得分点,重大比赛前的压力足以压垮一个人,而郎平的信任给了她极大的力量来对抗这份压力。而在32年前,同样是主攻得分手的郎平,面对东道主承受的压力丝毫不弱于朱婷。节目中,谈起这段经历,郎平坦言:“当年的比赛规则还不同,如果主攻一旦发挥不好就失误率很高,所以压力很大,也不敢找队友说,一说大家压力都挺大。所以我自己去找袁导聊聊,聊得流眼泪了,我是一个特别爱哭的人。”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3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像《朗读者》这样以经典文化感染人的节目不在少数,而且每一档这样的节目往往都能获得社会极大的认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第十二期《朗读者》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朗读者第十二期青春观后感【1】

曾几何时,在文化多样性方面,它总是给人以种少数民族的印象。即使一些节目质量不差,也很难引发全国性的热潮。然而近几个月来,央视《朗读者》却凭借强势的表现颠覆了大家的想象。

从遇见到陪伴及至眼泪第一次十一期不同主题的朗读为观众带来了几十篇美好的*和朗读者背后的故事,也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今晚,《朗读者》即将迎来本季的最后一期节目。在这次以青年为主题的阅读中,翻译家屠安、歌手老狼、导演冯小刚、中国女排教练郎平、青年偶像王源等嘉宾将一同现身,向青年致敬。

电影青春冯小刚:《红楼梦》曾是童年阴影

节目中,冯小刚坦言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星期五机关食堂买电影票然后去礼堂看电影,冯小刚至今还记得自己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戏曲版《红楼梦》,年幼的他还不理解电影中穿着古装的人在干什么说什么,只觉得十分害怕,甚至看到一半就落荒而逃,于是《红楼梦》也在他童年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热血青春郎平:年轻时靠流泪释放压力

32年前,郎平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枚金牌,并创造了奇迹般的连续五届冠军。里约奥运会后,许多**报道了郎平为女排主攻手朱婷缓解压力的细节。对于22岁的朱婷来说,作为球队重要得得分点,一场重要比赛前的压力足以压垮一个人,郎平的信任给了她巨大的力量去对抗这种压力。

而在32年前,同样是主攻得分手的郎平,面对东道主承受的压力丝毫不弱于朱婷。在节目中,谈起这段经历,郎平坦言:当年的游戏规则不同。如果主攻打不好,失误率很高,所以压力很大,我也不敢找队友说大家压力很大。

所以我自己去找袁导聊聊,聊得流眼泪了,我是一个特别爱哭的人。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4

青春是苦涩的'又是甘甜的,是清晰的又是朦胧的。青春是我们奋斗的资本,为了梦想,我们必须接受挑战。今晚,《朗读者》即将迎来本季的最后一期节目。在这场以“青春”为主题的朗读中,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歌手老狼、导演冯小刚、诗人余秀华等嘉宾将共同现身与大家一起致敬青春。

荷尔蒙青春 老狼回忆“摇滚青春”自曝两首歌征服高晓松

每个人都曾有过青春,在那个情感泛滥的年纪,我们开始尝试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之外,自己寻找关于爱或梦想的人生意义。最终无论留下怎样的回忆,青春在大部分人心中都始终是一个听见就觉得美好的词汇。校园民谣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青春印记。

节目中,足以代表一代人青春的民谣歌手老狼将现身与大家一同回忆那个“白衣飘飘”的青春。现场,老狼坦言,自己在还未凭借《同桌的你》成名前,曾是一位摇滚青年。那时候,同样正处于青春年华的高晓松组建了一支叫“青铜器”的摇滚乐队却苦于没有主唱,于是通过朋友找到老狼。而老狼仅凭《天天想你》和《我要的不多》两首歌就顺利征服高晓松,成为了乐队的主唱,之后又一同合作了《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从此一炮而红。

对于老狼来说,青春就是荷尔蒙,是不计后果的闪亮的日子。老狼笑言,当年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就是文艺青年,“那时候搞摇滚乐为了出风头要留长发,最长留到过腰这里,成功打造了一个流浪歌手的形象。”

晦涩青春 余秀华感慨青春的自卑与倔强

有些青春美好又闪亮,然而也有些青春苦涩又迷茫。对于诗人余秀华来说,她的青春就是一段难以言说的“晦涩文章”。

从小,余秀华就因为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的脑瘫行动不便,说话也口齿不清,在普通的同学眼中,是个与众不同的“异类”。为了证明自己不必别人差,余秀华在学生时代竭尽所能努力学习。在得知父母不希望她继续读高中后,倔强的余秀华还直接一个人跑到校长办公室,要求继续读书。

然而这些倔强也掩盖不了身体缺陷造成的自卑。直到现在,余秀华都害怕别人看自己吃饭,坦言道:“怕搞砸,一个人自卑的心理不是一时半会能解除的。”甚至面对爱情,余秀华也一边憧憬向往一边克制退缩。在评价自己的青春时,余秀华用了“晦涩”两个字,或许连她自己都解读不出自己青春中蕴含的复杂心绪。

在这些不同的青春中,我们或许能看见自己,或是回忆起一些早已忘却的记忆。究竟他们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朗读?今晚央视一套20:00、明晚央视三套19:30,《朗读者》第十二期本季收官之作,邀您一起朗读青春!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5

《朗读者》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我对青春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部电影通过朗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成长和良知的青春故事。在观影后,我对青春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在《朗读者》中,主人公迈克尔在与爱情的结合中经历了过失、悔过和成长。迈克尔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他与一位中年女人汉娜之间展开了一段激情四溢的恋情。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差异,迈克尔对这段关系有着许多迷茫和不确定。当他意识到汉娜是否真心爱他的时候,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然而,正是这段痛苦的经历,让迈克尔明白了自己的不成熟和对爱情的无知。他开始为自己的无情和自私感到羞愧,并为此付出代价。

其次,《朗读者》通过迈克尔与汉娜之间的朗读交流,展现了知识和文化对人的成长和理解的重要性。在电影中,迈克尔为汉娜朗读了一系列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两人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让迈克尔对生命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朗读,迈克尔逐渐理解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朗读也成为迈克尔与汉娜之间的沟通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这种文化的力量展现了知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自我认知的作用,使得迈克尔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青年。

最后,《朗读者》通过汉娜坚守良心的故事,引发了我对良知和责任的思考。在电影的结尾,汉娜被揭发是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她的阴暗和罪恶被公之于众。但令人震惊的是,她承认筛选中所犯下的罪行,甚至宁愿宣布自己参与了水泥钟楼的炸弹爆炸行动,而不是揭发她所负有的责任。这种对良知的坚守和对错误所产生的内疚感令人敬佩。汉娜选择了解说她所经历的一切,来提醒后人不要犯下同样的错误。这种对错误的认识和对责任的承担,使得观众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并让我们对道德和良心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朗读者》是一部充满了对青春的思考和反思的电影。通过主人公迈克尔的成长、知识的力量和汉娜的良心坚守,让观众深入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青春和成长。青春并不只是时间的长度,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理解。同时,责任和良知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朗读者》这部电影,我对青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成长中的困惑和痛苦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部分。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6

据了解,《朗读者》在播出期间屡屡制造“现象级纪录”——在极具公信力的社交网站豆瓣上的评分最高达9.5,连续六周位列豆瓣综艺板块推荐位第一。截至5月1日,《朗读者》节目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7.45亿次,微博主话题“CCTV朗读者”也有超过12.7亿次的阅读和近286.1万的讨论。

从第一期的“遇见”开始,《朗读者》11期节目11个关键词,每次都能引发无数观众的共鸣。记者昨日从节目导演组获悉,本周这一季的最后一个主题词是“青春”。届时,TFBOYS成员王源将以自身经历为观众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偶像青春,民谣歌手老狼也同样将现身与大家一同回忆那个“白衣飘飘”的青春,中国贺岁片之父冯小刚则将讲述关于电影的青春记忆与“童年阴影”。此外,女排主帅郎平将讲述“青春故事”,女排运动员惠若琪、袁心玥、魏秋月、徐云丽也将登台与郎平一同朗读。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7

即使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但读书依然是主要的构建知识体系,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许多历史伟人都喜欢读书,甚至“三日不读书都觉面目可憎”,比如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巴菲特等。作为普通人,我们更有理由通过读书提升自己。

读书会提升我们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曾国藩曾说过,一个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是气质再后天经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方法就是读书。爱读书的人更有涵养,心态平衡,对待事物不激进不消极;会明白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不会狂妄自大。

读书会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美好的愿望,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行万里路的,但是读万卷书却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你想阅读,现在就可以开始。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读书却可以让我们经历千钟人生。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要在路上。

读书就是在刷高质量的朋友圈。现在很多人不知不觉都被手机捆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刷朋友圈,阅读就是在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灵魂的`交流。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其实是在刷这些优秀人士的朋友圈,这才是高质量的朋友圈。

余秋雨曾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从你我开始,全民阅读,走起。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8

如果说《人民的民义》是近期最火爆的电视剧,那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是谁呢?《朗读者》无疑应该是其中之一。《朗读者》由北汽集团携手央视打造,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当制作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众所周知,《朗读者》从开播至今已经播出了十一期,可以说每一期都精彩纷呈、亮点颇多,节目也火爆异常,人气飙升,堪称人人必看的综艺节目。5月6日,《朗读者》第一季即将迎来最后一期,各路大咖齐聚一堂共同讲述生命中最难忘的经历,更有压轴大戏上演,绝对不容错过。

全网刷屏,《朗读者》是有多火?

与国内绝大部分商业气息浓厚的综艺节目相比。《朗读者》以文化、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弘扬的是一种“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甚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媒体的多次报道与点赞,证明这档文化类节目得到国内主流媒体的一致肯定与高度认可。

此外,《朗读者》的微博主话题#CCTV朗读者#阅读量超13亿、在【喜马拉雅FM】连续十一周位列经典必听总榜第一、最多订阅经典榜第一、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达10w+文章累计达225篇,微信指数最高达2400万。在当前最主流的社交媒体都能引起如此大的震动,毋庸置疑,《朗读者》已经抓住广大网友的心。

除了国家级媒体、社交媒体的认可,《朗读者》在52城收视率位列同类型综艺节目第一、15次登上疯狂综艺季第一、节目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破7.45亿,由此可见,《朗读者》不仅代表主流价值观,更是一档捕获各年龄层观众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

董卿对话大咖,《朗读者》火在哪里?

虽是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但播出至今,几乎每一期都不乏明星大腕,比如演艺明星李亚鹏、濮存昕、江疏影;科学家杨利伟、郭琨;运动员赵蕊蕊、柯洁;作家郑渊洁、曹文轩等,阵容非常强大。通过《朗读者》这个平台,一起“卿”听他们经历的那些故事并从中学习生活哲理,对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或启发。

相比“卿”听大咖们的经历,此前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根”通过《朗读者》这个平台成为大咖的例子更加励志,比如许渊冲、程何、单霁翔等。首期节目播出后,96岁的嘉宾许渊冲先生凭借一句“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瞬间走红,徐老先生翻译的作品也因此上了当当网的热搜。

而在以“告别”为主题的第七期节目中,90后嘉宾程何身背保送清华、理科学霸、书香门第这些标签,然而她却在21岁的时候放弃了清华保研直博的机会,选择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职业音乐剧译配,她就是程何。像《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猫》、《妈妈咪呀》,几乎都是经由她翻译而来。在《朗读者》这个舞台上,程何讲述了她的梦想是“要为心而工作,而不是为生活”。在这期节目播出后,程何这个名字登上微博热搜榜,最高冲至第2位,从此前的名不见经传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大咖。

压轴大戏高潮迭起,精彩岂容错过?

5月6日,本周六晚,《朗读者》第一季将迎来最后一期,这一期的主题是“青春”。青春是什么?对60后70后来说,青春是郎平带来的五连冠;对80后来说青春是同桌的你,对90后来说青春是TFBOYS。总体来说,无论你是属于哪个年代,在《朗读者》最后一期节目中,都能找到曾经属于自己的青春。因为冯小刚、老狼、郎平、王源等几位大咖都将现身《朗读者》对话董卿,讲述与青春有关的故事。

在《朗读者》的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阅读的行列中来,全国各地的朗读亭一度人满为患,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一股“阅读风”。作为该节目的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绅宝更是在4.23世界读书日那天发起了一场读书活动。在这个略有喧嚣的时代,北汽绅宝给大家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阅读风潮。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9

昨晚,《朗读者》第一季最后一期的主题是:“青春”。青春是什么?或许你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在这场以“青春”为主题的朗读中,球迷期盼已久的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终于现身了。

在节目中,1960年出生于天津的郎平谈起了她作为女排队员时那正青春的年月。比如,提到当年的训练,她说那时候自己184cm的身高,是队里最高的。比起类似于古巴,美国的这些队,中国的队员很“娇小”。所以那时候找的都是男陪练。

郎平讲到自己被排球“砸”到脸,笑称现在记忆力不好可能跟那时有关。“我记得有一次有个教练站在高台上打,前排拦网的人判断错了,一下子闪开了。球就啪一下呼到我脸上。当时觉得不是疼,而是脸都暴了。后来瞳孔都放大了,脑震荡了。”

2013年出任女排总教练,郎平花了好长时间下定决心。“当时我看女排的情况不是太好,我就想我能把她们带到哪里。这一批运动员对我来讲已经很生疏了。”她觉得缕不出头绪来,而且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可是郎平想做一点事,哪怕是留下一些经验,带一带年轻教练。

现场,中国女排队员、天津姑娘魏秋月和她的队友惠若琪、袁心玥、徐云丽,四位女排姑娘朗读流沙河的《理想》献给郎平指导以及女排的前辈们。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女排姑娘们用泪水和汗水铸就未来,她们坚定执着,女排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郎平朗读勃兰兑斯的《人生》献给一直支持着中国女排的人。

“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青春是由汗水浇铸,青春因梦想延续。郎平,就是一直迎向岁月激流的拼搏的“铁榔头”!

在这期节目的最后,

那些许久未见他们,

那并不遥远的声音,

带来了更多的感动!

你觉得青春是什么?

它是韩美林 《初恋》中“乍甜还酸的青苹果”的美好;

是冯骥才《哦,中学时代》中“把这时光变成希望的一切”的坚决;

是贺敬之《雷锋之歌》中“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的磅礴;

是钱谷融朗读鲁迅的《生命的路》中“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的不停止奔跑。

青春也是马识途《七律•西南联大老同学京门聚会》中“韶光一去如流水,岂忘风雨喜同舟”的感叹;

是漫画家方成笔下的“青春万岁”;

还是余光中《民歌》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的自豪,

以及乔羽作词的《难忘今宵》中“青山在,人未老”的青春不朽!青春就是希望和无悔的选择!

五四青年节当天,《朗读者》节目组专程来到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为冯骥才先生录制他亲自朗读的“青春话语”。

谁也不能回到过去。只有抓住自己的今天,自己的现在,才是最现实的。而且我还深深地认识到,青年时以为自己光阴无限,很少有时间的紧迫感。如果你正当年少,趁着时光正在煌煌而亲热地围绕着你,你就要牢牢抓住它。那么,你就有可能把这时光变成希望的一切。你如果这样做了,你长大不仅会做出一番成就,而且会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

——选自冯骥才《哦,中学时代》

人生旅途中磨砺是一种庆幸,它会让我们愈加成熟,青春的美好正是在于它的不拘泥于形式,只有这样才会让“生命”迸发出无限的光辉!

在这场以“青春”为主题的朗读中,歌手老狼、导演冯小刚、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青春偶像王源等嘉宾也纷纷现身,一起致敬青春!在这些不同的青春中,我们或许能看见自己,或是回忆起一些早已忘却的记忆。青春不散,朗读不停!

朗读者青春观后感 篇10

从第一期的“遇见”开始,《朗读者》十一期节目十一个关键词,每次都能引发无数观众的共鸣。本周,这一季的最后一个主题词又是一个一听就能让人泛起无尽感慨和回忆的词——青春。

2014年,少年偶像组合TFBOYS凭着一首《青春修炼手册》红遍大江南北,老少皆知。节目中,谈及对于“青春”的修炼,作为TFBOYS成员之一的王源坦言,12岁出道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特别在意网络上对自己的评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16岁的他明白最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必在意网络的评论。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的“不以不理智去回应不理智”。

青春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最强烈的阶段,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方式去彰显自我,究竟16岁的王源对于“青春”还有怎样的感悟?更多精彩,敬请关注5月6日(周六)起,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联合播出的《朗读者》!

推荐阅读

上一篇:夫妻简易离婚协议书 下一篇:银行工作员工辞职报告汇总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