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教学难点教案分享8篇#】这份特别为您准备的“教学难点教案”一定可以让您心满意足。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 教案课件的准备,是新老师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希望此文能够让您的学习更具深度和广度!
教学难点教案 篇1
任意角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本节课是三角函数的第一节课,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和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象限角的表示方法及判断。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结合实例体验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从运动的观点出发,进行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即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3.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任意角,理解象限角、坐标轴上的角的概念,并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
4.在角的概念的推广的过程中,树立运动变化观点,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5.通过正角、负角、零角与正数、负数、零的类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6.通过画图和判断角的象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把终边相同的角、象限角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出来。1.学生在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上,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刚刚将角的概念推广,还不是很适应终边相同的角的“周而复始”这个现象的本质;
2.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例1后,做p6第4题,仍然感到困难,其原因是:当角为负角时,在00~3600范围内找出终边相同的角,不知怎样计算,教学时应给学生介绍计算方法; 3.学生在学习了象限角的概念后,怎样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象限角(如:第一象限角),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对第一象限角是有无数个区间构成,它们的终边是“周而复始”的现象的刻画还不了解,教师要进一步的解释k·3600的运用特点。四.学习行为分析
1.初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角的定义,角的范围仅限于00~3600。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由教材的“思考”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角的推广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利用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的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学习本节角的概念的推广困难不大。
2.“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可以从特例出发,通过填空的方式,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值到一般的k值的抽象过程,学生易于接受。这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画出任意角,并测出角的大小,同时旋转角的终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变化规律,从而将数与形联系起来,使角的几何表示和集合表示相集合。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可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用书》后的光盘中数学4的资源】
1.角的推广在角的旋转量、旋转方向上给学生以动态的体会;
2.动态的表现角的终边旋转过程,有利于学生观察到角的变化与终边的位置关系,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发现并验证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创设情境
↓ 组织探究
↓ 例题分析
↓ 尝试练习
↓ ——
——
——
——
实际问题出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角的概念的推广,象限角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任意角、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象限角的判断、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复习本节主要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与反馈,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小结与反思 ——
↓ 评价设计
↓ 课外活动
——
——
2.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创 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说明角的概念扩展的必要性
师生双边互动
学生: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容易回答前面一个问题,但在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是会发现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 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设
多少度?
情
境
教师:[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0~3600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1.任意角概念的引入
回顾已有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课件]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
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⑴.问题:过去我们是如何定义一 个角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组 ⑵.举出不在织
探
究
⑷.给出任意角的定义 例,并加以说明。
⑶.你认为刻画这些角的关键是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的角的实
举例,再说明所举例的结合具体的实形.学生:
00角为什么不在0~360。例,感受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几个例子。
学生:组织讨论
刻画这些角不教师:引导学生从旋转量、旋转仅要用旋转量,还要用旋转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正数、负数和零,定义角的正角、负角
利用新概念重和零角的概念。
新认识问题。
学生:观察图1.1-3,进一步认
方向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象限角
通过尝试探
识正角、负角。
教师:让学生利用任意角的定义,究,由学生感回答本节开始的“思考”中的表受没有统一标的校正问题。
学生:画图探究,讨论、交流,不难给出合理的放法。
(先让学生以同一条射线为始边作出下列角:210?/span>,-150?/span>,-660?/span>)
⑵.给出象限角的概念
3.终边相同的角
探究:将角按照上述的方法放在直
探究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
⑴.问题:如果把角放在直角坐标准时,角的表系中,那么怎样放比较方便、合示不方便。理?
系,理解并掌教师:在总结分析合理放法的基握改关系。础上,给出象限角的概念,并说
从具体问题入手,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
然后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直接感受象限角的概念。
学生:思考每组角的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用含有其中一个明在同一坐标系下讨论角的好处。
角坐标系中后,给定一个角,就有 唯一的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条射线从具体到一ob(如图1.1—5),以它为终边的般,认识终边角的关系式表示另外的角。角是否唯一?如果不唯一,那么终相同的角的关边相同的角有什么关系? ⑴.在直角坐标系内标出
系及其表示。由几何位置“终边相同”210?/span>,-150?/span>角的终探讨其代数特
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在旋转终边的过程中发现
“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并利边,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怎样的征的“统一”。数量关系?328?/span>、-32?/span>、-392?/span>角的终边呢?
⑵.直角坐标系内,角α对应了唯一一条射线(终边),那么是否存在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如果存在,如何表示? 4.练习
教科书p6练习第1~2题 例1.在00~3600范围内,找出与例-950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 题
分 它是第几象限角.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例3.写出终边直线在y=x上的角
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任意角、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用集合表示出来。
学生:口答
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答案。
教师:分析、板书例1。
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出这两个集合求并集的关键是把2700改写成900+1800,然后重新组合。
师生:共同完成例3,注意k的正确取值是关键。析 的集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0≤α≤7200的元素β写出来.1.教科书p6练习第3~5题 尝 2.补充: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掌试 ①时针经过3小时20分,则时针握象限角的判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断、终边相同转过的角度为,分针转过的练 的角的表示方学生:回答结果
角度为。
法。
习教师:给出评价
②若角α是第二象限角,则180啊?i>α是第 象限角。问题: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小 吗?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让学生复习本学生:回答,讨论交流,补充
结 2.你掌握了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节主要内容,的集合的表示方法吗?
完善学生的认与
知结构,体会3.本节课你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教师: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知识;
数学思想方反 方法?
解决学生的疑惑点。法。
思 4.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评 作业与反馈:
教科书p10习题1.1a组第1~3 1.题 价
2.选做题:
①.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设
②写出终边在y= 合。
3.【发展要求】
上的角的集能用集合和数
2.判断角是第几象限角;
1.终边相同角的表示; 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
计 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0≤学语言表示终α
件的角;
③若α、β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若α与β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若α、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在实际生活中1.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3600的角和负角”的例子吗?与课
同桌交流,并熟练掌握它们的表
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外 示,进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 活
2.【探究学习】如果角α是第二动
象限角,那么 在哪里?
探究学习,激
等角的终边落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教案 篇2
数学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011-12-01 15:09:58|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3、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观点主要指: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教学难点教案 篇3
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一)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 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
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 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 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 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 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二)
教学难点教案 篇4
教学难点教案 篇5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一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方法,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对重点段落不能够准确把握,更谈不上从段中理解和运用词语了。三年级学生不会质疑,如何教学生学会质疑,《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围绕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质疑。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冶、炼”等塌下、燃烧、欢歌笑语”等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品读勇敢。
引导想象,体会女娲的不怕危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讲授《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
首先在“引入新课”时,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营造新课氛围,引入新课学习。
其次利用投影进行检查预习,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完成生字词教学。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时,课件出示句子,形成形象生动的效果。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交流,谈自己的体会,并感情朗读。
课件投示学生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大屏幕进行自学。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不至于心有旁骛。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找啊找啊”体会女娲找五彩石历尽艰辛,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
音视频创设的情境将同学们带入当时女娲补天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将女娲的精神将以升华,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看吗?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都想到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课题
识记“娲”
1、学生自由回答。
2、齐读课题
3、交流方法
课件大屏幕出示图片
课本插图
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借助预习提纲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如果你们小组都能准确读出,就请做好。
2、大家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的地方?
3、那么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1、小组合作读出词语。
2、交流抄写词语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预习提示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
1、同学们,听,这轰隆隆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赶紧读读第一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谈谈体会。
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3、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种可怕?
4、从这些词语中,你都看到了怎样可怕的画面呢?
5、创设情境,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同学们,看,地面上到处是悬崖峭壁,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深沟里去,摔得;远处,熊熊大火已经蔓延到山顶,人们吓得;瞧那边,水都要淹没房屋了,一位老人被湍急的水流卷走了,只留下拼命地嘶喊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可怕的一幕!
同学们,灾难来临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创设情境,感受灾难前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到处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大人们在田里耕作。
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如今,大地上再也没有_________,人们再也不能过着_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
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的想法就是女娲的心声,既然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孩子,现在她的孩子正面处于危难之中,她哪能袖手旁观?那她都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读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读句子,谈感受。
3、交流重点词语。
4、想象画面进行交流。
个人读。
5、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画面。
谈感受。
6、齐读
7、谈感受。
课件:声音
课件出示句子
(强调:“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等词语
出示图片
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
定向自学
完成自主学习单:
(1)默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____件事。
(2)用“---”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想一想,这是一位 _______的女娲。
1、出示自主学习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自主学习单,请依据提示自学课文2.3.4自然段。
个别指导。
出示自主学习单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看大家学得这么投入,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集体展示内容:
1、读重点句子。
2、结合关键词谈体会
3、随时根据老师的引导想象画面。
朗读感悟。
1、哪个小组给大家说说你们的收获?
2、让我们继续交流,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找啊找啊”体会女娲找五彩石历尽艰辛,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
是啊,同学们,女娲一找就是几天几夜,此时,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她又找啊找啊)
此时,天地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她依然(接读)
同学们,为了找齐五彩石,女娲可能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也许会被滔天大浪打痛;女娲可能来到陡峭的悬崖边,也许会________;女娲可能来到________,也许会________……
她的双手______,全身________,终于在________。
同学们,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女娲这一路上得艰辛吧。
引导谈体会:此时,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板书:勇敢、善良
出示句子
重点“找啊找啊”
出示句子
重点“五天五夜”“找、挖、放等”动词
出示图片
拓展升华
课堂总结
女娲的精神就像这天边五彩的云霞,她把爱的阳光洒满人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记住这位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美丽女神吧!
课后,请大家阅读《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相信会带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推荐阅读《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女娲这一神话人物不怕危险、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读中悟情,“读”贯穿始终,抓住重点词句来读,读出感受。如第一节后四句要读出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挣扎的悲惨景象。在教师引读时对“熊熊”等词进行解读,突出悲惨的景象。
师生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第一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小组赛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通过让学生闭目想象,感受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
教学难点教案 篇6
1.1.1 任意角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 营迎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验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论任意角,并能熟运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2.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任意角概念的学习,体验角的概念扩展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用数学知识认识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0~360的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难点:角的概念的推广,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发现就概念、就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突出数形结合思想与方法在概念形成与形式化、数量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一节体现数学的逻辑性、思想性比较强的 教学过程
00一.创设情境(引入):(互动)请两名同学起立,做由“面向黑板转体背向黑板”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各转体了多少度?(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量着两个要点)。我们会发现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1)任意角概念的引入
问题1:过去我们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课件]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问题2:你能举出不在0~360的角的实例,并加以说明吗
学生:举例,再说明所举例的角为什么不在0~360。教师:提供教材中的几个例子。(2)概念讲解
1.角的概念的推广:
(1)定义:一条射线OA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一定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了角α。其中射线OA叫角α的始边,射线OB叫角α的终边,O叫角α的顶点。2.正角、负角、零角概念(类比正负数的规定)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一条射
00
0
四.练习
1.与-1778°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是___________。2.A={小于90°的角},B={第一象限的角}则A∩B等于()A.{锐角} C.{第一象限的角} B.{小于90°的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五.小结
1.任意角的概念 2.象限角 3.终边相同的角 4.象限角的判断
六.思考 终边在第一、二、三、四象限的角的集合分别如何表示?
七.作业:红对勾训练1课时 八.板书设计:略 九.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教案 篇7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人教版第五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老师出示课文结尾爸爸说的一句话(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经过自学,你们理解了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汇报一下你们学习的收获。
生:最后一自然段说爸爸听了,笑着说:,就是说,是因为爸爸听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才这么说的。
师:你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思考,真会学习选大家都来读一读老爷爷和我的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出示: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选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
生:老爷爷说我爬天都峰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下决心爬上了天都峰;我说我有勇气向上爬,是因为看到了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生:我读明白了:老爷爷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爬上天都峰。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老爷爷说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就说明没想到。
生:老师,我给他补充。老爷爷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这也说明老爷爷只是来爬天都峰,并没有爬上去的决心,当他看我这么小,也来爬山,才下了决心。(不少学生点头同意)
师:你们真了不起选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你们的理解吗?
(自由读--指名读)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原先是没有勇气向上爬的,因为他说:我是看到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老爷爷是没想到自己能爬上来,小朋友是没有勇气向上爬。你们的意见呢?
生:我不同意选老爷爷就是来爬天都峰的,怎么会没有决心呢?
生:我也不同意,他开始时是有决心的,黄山多美,他一定想爬上黄山的最高峰!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是从第二自然段知道,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时,抬头望天都峰,勇气就没了。
师:是不是这样呢?
(有的同学把书翻到第二自然段这页,读书验证。)
教师出示(语言表达训练):
当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当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时,我想:我爬得上去吗?当我看到石级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时,我觉得真叫人发颤选
师:你能转化课文的语言来填空,很好。有不同填法吗?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时,我有些犹豫;当我看到石级这样陡时,我有些害怕了。
师:有了自己的体验。想象此情此景,练习读一读。
师:我们再来读小朋友的这句话--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选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是老爷爷来爬天都峰,给了小朋友勇气。
生: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使有些胆怯的我不再犹豫。
师:课文哪部分写到了这个内容?
(有的学生说第4自然段,有的学生说3、4自然段,还有的学生说3~5自然段。教师建议学生读读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一自然段与3、5自然段的联系,从而悟到3~5自然段是一个整体。)
(学生自由读3~5自然段。)
师:这一老一小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呢?
(学生读有关的语句: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现在,我们分角色读读8~10自然段。看看谁能结合爬天都峰的过程,说说我和老爷爷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教学难点教案 篇8
说课就是对同行口述所要上的课:介绍教材,阐述教法,说明依据。(后两者可以融在一起说)说课的目的在于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由于说课面对同行,时间有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机械地对照说课条款逐项予以详尽叙述,而必须根据开课的性质灵活处理,做到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突出自身教学特点,这样才能让同行听有所得。现以《三只白鹤》试说,仅供参考。
《三只白鹤》是第二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自然,发展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事,告诉人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对,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理解三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样找鱼,找到了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样通过教师的设问,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有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快速整体感知。
二、重点精讲,扶放结合
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重点内容。第二段三句话结构一样。第三段跟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指导精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哪些话写第一只白鹤记住理鱼地方(用下划线画出)简单讲鱼埋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重点。(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余下两句及第三段可以放开,稍加指导让学生自读作记号,同桌对照。这样重点精讲,扶放结合,有利学生学会学习。
三、巧用幻灯,突破难点
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突破难点,我采用组合片幻灯演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午和刚刚升起的太阳位置,看白云飘动,就懂得不能用太阳、白云作标记。
四、创设情境,揭示寓意
当学生懂得要选择不动事物作标记后,为进一步拓展观察思维能力,我创设新情境:假如你们是白鹤把吃剩的鱼埋在这里,(投影图:海滩上一棵椰树,一块大石,海边一艘船)怎么记埋鱼地点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维,找出最佳答案在椰树和石头中间。此时予以表扬鼓励,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板书:
27三只白鹤
第一只记住太阳底下(动)
第二只记住白云下面(动)
第三只记住柳树旁边(不动)找到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