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优选九篇)#】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 学生反应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完善的教学评估数据。经过搜索整理,我们为你呈现“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请注意这篇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之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教材用表格和发言的形式,了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判断学校的午餐是否合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还能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由于本课的综合性很强,有些学生可能无法正常进入研究状态,需要利用学习小组展开活动。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预设过程
一、选择营养午餐
1、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午餐?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营养午餐”问题。
二、判断午餐是否营养
1、说说一份营养午餐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2、阅读资料,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3、阅读午餐的'营养标准。
4、小组:判断午餐是否营养
三、搭配营养午餐
1、小组:结合教材中的10种菜肴,参照营养给出的两个指标,自行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
2、反馈
四、评选营养午餐
1、评选“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小组: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五、对饮食习惯的讨论
对偏胖、偏瘦的同学提出建议。
六、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20xx-9-25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飞上了太空。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想不想再来分享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看(课件播放神七飞天)。
老师还摘录了一些报道,谁来读一读。
(课件展示)神舟七号以每秒七千九百米的速度驶入太空,经过六十八个小时的航行,飞船在航行了一百八十五万千米之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师:这个信息有数吗?读一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像这样的一类的数。板书:认识整万数
二、引导探究
介绍主讲老师:今天,高老师还请来了徐老师和我们共同学习,我们来认识一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优质教学资源)
师:其实同学们手中也有一个这样的计数器,三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他了,都知道在计数器上用一些珠子可以拨出很多不同的数,对不对?只不过,在其中某一位上最多只能拨几个珠子?
生:最多只能拨10个。
生:不对,应该是9个。
师:那想想,要是再添一个,满了10,那就得
生:满十就得向前一位进一了。(屏幕显示:满十进一。)
师:满十进一,知道了这个规则,我们就玩一个拨数的游戏,好吗?
师:准备好了吗?第一个请在计数器上拨3这个数。
请拨第二个数30第三个数请拨300请拨第四个数3000
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刚才高老师报的的4个数,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可是,同学们用的珠子的个数
生:一样的。
师:那不同在哪里?
生:因为它们拨的数位不同。
师:这样看来,同样的3个珠子,拨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相同。
师:像这样拨下去,第五个数该拨谁?
生:三万。
师:他觉得拨30000,想法跟他一样的请举手,(屏幕呈现30000)请看大屏幕,高老师给他请出来,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这样大的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0000这个数,再看看你手中的计数器,你觉得你能拨出三万这个数吗?
师:这样,认为能拨出来的同学,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拨。其余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反驳。
生1:可以在千位上拨30颗珠。因为10个千是一万,30个千就是三万。
生2:不能这样拨,计数器每个数位上最多只有9颗珠,哪来30颗珠?
生3:在计数器上拨珠,满十就得进一,更不要说满三十了。
师:用这个计数器拨三万,有困难,是珠子不够吗?
生:不对,是我们计数器上的数位不够。
师:(相机询问同桌的两个学生)你的计数器有几个数位?(四个)你的呢?(四个)如果允许同桌俩合作,你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拨出三万这个数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办法?大声的说一说。听懂的请举手,我们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善于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生:把两个计数器合起来,并在左边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上3颗珠。
(课件展示)师:请看大屏幕
师:猜猜他在这里哪一位上拨的3个珠子
师:想对了,可问题出来了,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的是三,怎么会是三万呢?
(课件展示)师:请继续看大屏幕,听清徐老师的要求了吗?同桌俩合作,改一改。
(课件展示)师:我们来核对一下,从右往左数,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写得跟老师一样的请举手。
师:有了新的计数单位,那么数位顺序表是不是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呢?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以前所熟悉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那万位的左边依次是哪几位呢?请打开课本到第86页,填一填。
师:核对后,和同桌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课件播放优质教学资源)
听听徐老师是怎么说的请看大屏幕。
主讲老师:我们可以发现数位和计数单位是一致的,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属于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属于万级。个级在右,万级在左,这两个数级都含有4个数位,也就是四位一级,而万级的各个数位的名称是在个级各个数位名称上-------添了一个万。是这样的吗?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师:有了新的计数器和数位顺序表,我们就能认识更大的数了。
(1)(课件出示)先来看刚才信息中的大数一百八十五万
师:一百八十五万究竟是多少,你能在新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
学生试拨,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并请一个学生上台试拨。
师:他拨的是185万吗?给出你的理由,你们是怎么看出这个数就是185的?
生::在百万位上拨1个珠,表示一百万:在十万位上拨8个珠,表示八十万;在万位上拨5个珠,表示五万,合起来就是一百八十五万。
师:能不能这样拨呢(屏幕上呈现计数器,上面拨了185)
生:不能,
师:哪有问题?
生:你拨在个级了。
师:你觉的185万应拨在哪级上?
师:是呀,同样的一百八十五,拨在了个级,他只是表示一百八十五个(一);拨在万级上,他才表示一百八十五个(万),一百八十五个万就是185万。拨对的请举手。
师:一百八十五万这个数你能把它写出来吗?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对照计数器来写一写。(学生试写,教师请一个学生板演)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写对了没有,跟他完全一样的请举手。
师:有一个问题,个级上一珠子都没有,为什么要写4个0来?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写整万数的时候,分成两部分写,先写万级上的数,这个数有几个万,我们就先写185,再写个级上的数,个级上一珠子也没有就写4个0。
师:请看大屏幕徐老师带来的信息
(2)出示:20xx年,我国茶叶产量(课件播放优质教学资源)
你能在计数器上先拨一拨,再把这个数写出来吗?
师:它有多少个万?我们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这样写可以吗?
(3)出示20xx年我们甘蔗和油采籽的总产量。
继续看老师提供的信息,再拨一拨并把这两个数分别写下来?
师:写得真好!观察这几个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个级上都有四个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整万数。这些整万数,会读吗?谁来读一读?
师:像1850000,怎样能既准确又迅速地读出来?
师:咱给这些数先分级,画个虚线作标记就行。万级上是多少就读多少万。能清楚地读出来吗?(齐读)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写在本上的几个整万数,先分级再读一读。
770000,万级上是77,就读七十七万;万级上是9024,就读九千零二十四万;万级上是1142,就读一千一百四十二万。)师:万级上是多少齐声说:那就读作多少万。
师:请看徐老师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的,请看(课件播放优质教学资源)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观察每一组中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组中的两个数,所用的数字是一样的。
生: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多四个零。
生:两个数读法也不同,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读一个万。
师:光会读、会写这些数还不够,他们究竟有多大?下面,一起来真切地感受一下吧。
(课件播放优质教学资源)读一读横线上面的数
(1)盐城市南洋小学占地面积大约是20000平方米。
(2)天安们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000平方米。
师:天安门广场大不大?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3
[复习内容] :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习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准备] :
课件
[复习方法] :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材是以“沏茶”和“烙饼”的生活素材为背景,鼓励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本课时所授的是第一课时内容---“沏茶”。教科书首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沏茶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时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的各项工作,以便于学生对最优方案的探索,同时也可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沏茶如何省时的问题;问题2是通过对可以同时做的事情的探讨,引导学生优化程序节省时间;问题3是通过计算不同程序所需的时间,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状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工序图片、磁块
学具准备:沏茶的工序图片、纸张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观看,师质疑导入新课。
二、探究“沏茶”问题。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沏茶要做些什么事?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
(2)出示每件事的时间,说说完成每件事各需要多长时间?
(3)根据以上沏茶要做的几件事,想一想怎样沏茶?进一步明确沏茶的先后顺序。找生说一说。
2.摆一摆,画一画。
(1)引导学生思考:要烧水为客人沏杯茶,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沏茶的过程中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需要多长时间?
(2)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方案。如用工序图片摆一摆,或者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找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3.比一比。
(1)师生探讨,罗列出正确的设计方案。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有:方案A:
洗茶杯2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2+1+1+1+8+1=14(分钟)方案B: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沏茶1分钟
1+1+8=10(分钟)方案C: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以上这些方案,你认为哪些方案是正确的?哪些方案是错误的?
(2)比较中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正确的方案中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强调同时完成)
(3)展示沏茶流程图。
师强调: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一般画上箭头。
4.小结,引出课题,板书:优化。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红帮妈妈做以下几件家务,至少需要()分钟。
洗衣机洗衣服扫地擦家具晾衣服2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2.奇思清早起床后需完成以下几件事。请帮他安排下事情的顺序,要想喝到牛奶,最少需要多少分?
洗脸、刷牙、叠被子做眼保
健操洗杯子
拿奶粉冲牛奶烧开水8分钟6分钟2分钟2分钟15分钟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1.师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
五、布置作业。
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设计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优化
沏茶:洗水壶 →接水 →烧水→ 沏茶
同洗茶杯
时找茶叶
1+1+8+1=11(分钟)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练习四P15——P16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练习,在操作与交流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难点: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体会一组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如何观察物体吗?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课题:练习四。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1~5题。
(1)完成教材第15页第1题。
让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用小正方体搭一搭并连一连。
(2)完成教材第15页第2题。
用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摆成教材所示的图形,让3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然后连一连。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正方体按教材的图形摆一摆,搭一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4、5题。
(1)课件出示第4题的3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3组立体图形。
摆好后,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
师:从左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上面和前面看呢?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小结:从左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但从上面、前面看形状不相同。
(2)出示第5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第6~7题。
(1)完成教材第16页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图形的.拼摆。小组交流后反馈。
(2)完成教材第16页第7题。要求学生动脑想一想,然后数一数。小组交流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进行验证。
(三)检测评价请把每个正方体摆成的模型与从模型左面看到的相应图形连线。
(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练习四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六、教学后记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6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7
《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教材篇幅简短,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习,即: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1.通过摆一摆登封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3.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请同学们将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四组不同长度的小棒拿出来,同桌两个相互合作,看看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3.小组讨论:
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却摆不成呢?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组2:两边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根据学生回答,举出反例:引导学生辨析,逐步完善学生认识,达成共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2)这边的各组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呢?(强调“任意两边的和”)
同学们,祝贺你们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让我们自豪地再说一遍这个结论。
2.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怎样走?有哪几条路线?在这两条路线中,走哪条路线最近?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8
一、旧知引学
1.谈话:我们目前学习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96-16+20 、96÷12×4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加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96÷12+4×2 含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4.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已经总结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板书课题: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5.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板书:96÷12+4×2) 说一说算式的运算顺序。
6.老师在这道题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 (板书: 96÷(1+4)×2 ),再给这个算式加上中括号,变成96÷【(12+4)×2】,(板书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呢?下面我们来自主学习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例4。
二、研学提示(自学例4)
1.画一画:红笔画出关键知识点,标清疑问。
2.想一想: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怎样。
3.议一议: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怎样?
4.算一算:完成学习单上的例4。
三、汇报展学(学生板演)
1. 96÷(12+4)×2 :计算顺序怎样?有小括号的算式怎样计算?
2. 96÷【(12+4)×2】 :认识【】,读法,写法,算式读法。
计算顺序怎样?有中括号的算式怎样计算?
与96÷(12+4)×2比较,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不同。
3. 小括号和中括号在一个算式中,有什么作用呢?(板书:改变运算顺序)
四、练学:接下来,我们运用新知识,巩固练习。
1. P9——做一做
先说顺序,再计算,学习单汇报。
2. 你知道吗?
猜一猜:一个算式里,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计算顺序是什么?
3.P11——3
先分别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计算顺序,再计算每组最后一道题。
学习单汇报。
4.P11——2
书中完成,展台汇报。
(1)注意320要写在算式最前面,中括号的正确用法。
(2)注意×34要写在算式最后面,小括号的正确用法。
五、延学P12——6(机动)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9
【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P60)
【教材和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简单的小数大小,一般不得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小数大小的,且小数部分仅限于两位小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教材中安排了一个给跳远的成绩排名次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出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根据课前对本班的调查,学生对于整数和简单的一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得都较好,但是比较的方法较单一。本课以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意义为依托,以学校运动会的比赛成绩单的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但是同整数的大小比较相比,本节课的知识很容易会产生位数多的小数就大的负迁移影响,所以如何恰当处理好小数同整数的大小比较关系,是本节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以上的考虑和分析,我将目标做这样的定位:
【教学目标定位】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影响着教学预设的质量,而且也左右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如何引导学生自
主地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呢?在材料的构建上,通过几张卡片,创设了校运动会上跳远成绩单和
60米跑步名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分析中落实教学目标;在探究的方式上,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比较
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在生成中突破。
【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若干个,几张卡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区间套的游戏,猜年龄,猜价格。
一、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
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
4、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之间的联结点,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以几张卡片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二、展开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
项目:男子跳远
姓名
小军
小明
小强
成绩
2.84米
3.05米
2.□8米
名次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有效的加工和重组,使静态的文本信息变成可操作性的动态式探究材料,使封闭单一的思维方式变得开放、发散,搭建一个有效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渠道,使探究活动变得更加自主、有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动态生成和意义建构。】
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
5、□里填8是2.88米,你有充分的理由确定2.8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
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
A、一位一位地比,从整数部分比起。
B、从计数单位比。2.84里面有284个0.01,2.88里面有288个0.01,288比284大
C、把米转化为厘米。2.84米=284厘米,2.88米=288厘米。288比284大。
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84=284/100,2.88=288/100......
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9。要比较2.98和2.84的大小,怎样就能很快地比出来?
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设计意图:通过2.84和2.88的大小比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经历了从原来单一的结合具体内容拓展到从数位比、从小数单位比、从分数比、从具体单位比等不同策略来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整个过程中,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和自我展示的空间。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获得积极地、深层次体验的教学,有效地促使目标的达成。】
(二)回顾,验证。
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
(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
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
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
▲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
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
▲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
▲根据回答依次翻开10.5810.57□
▲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
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板书方法)
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6、现在我们要使后面的小数比前面的大,允许你做一些改动,你有哪些不同的办法?
(预设:调换一些数字;移动小数点)这些改动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设计意图:在初步的意义建构基础上,再回顾课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着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主地实现了方法的优化,从而探究出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整数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异同点,让学生更深刻地突破了小数的大小同小数的位数无关的教学难点,并验证了比较的方法。】
三、应用
1、出示:1.50815.08850.15.185.180
0.1588.5015.0188.510510.8
问题:马上告诉老师,你现在在想什么?
找出最大的小数?最小的?有相等的小数吗?最接近8的?最接近9的?
2、拓展,深化。(出示刘翔赛跑的图片)
旁注1:20xx年8月28日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成绩是12.91秒,平了世界记录。
旁注2:20xx年7月16日瑞士洛桑田径大奖赛刘翔打破了尘封了xx年的世界纪录。猜猜他可能跑了多少秒?
▲(从学生那里收集5个左右的数据,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从快到慢排名次,指名板书。)
▲设疑:刚才的跳远成绩单中是数字越大成绩就越好而这里为什么数越小而成绩越好呢?
▲提问:从12.91到12.88猜猜刘翔快了多少秒?0.03秒,感受一下是多长的时间?
▲那你想对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做一些评价吗?
旁注3:猜猜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可能跑出怎样的成绩?
【设计意图:从一组看似平常的变式练习题中,自发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反思错误中体验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将数学知识跟生活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将新知识的内涵进一步落实,将它的外延再次深化与拓展。】
3、老师来说一个范围,看你们能不能很快地写出相应的小数?
A、能写出比2.4大的小数吗?(无数个)
B、能写出比2.5小的小数吗?(无数个)
C、能写出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小数吗?(无数个)
D、能写出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两位小数吗?能说几个?(9个,从2.41到2.49)
E、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三位小数能写几个吗?(99个)那其中最小的三位小数是几呢?最大的三位小数呢?四位小数呢?
【设计意图:提供开放式的练习材料,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效地深化了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练习设计,使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创新思维也得以诱发,凸显了练习的深度,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找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也是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通过同桌互动比较、师生互动交流比较等活动,验证了自主探究出来的比较方法,也向学生传递了学习数学的常规方法。从师生互动的活动中,不仅巩固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而且还渗透了从无限到有限的极限思想,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有序性思考。】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思考:用数字卡片0、5、7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