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综合改革方案合集3篇

2024-03-12 08:12:28 综合改革方案

综合改革方案【篇1】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

《意见》指出,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管理不到位,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总体偏低,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意见》明确,改革要坚持综合施策、两手发力、供需统筹、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是,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地区要加快推进改革,通过3-5年努力率先实现改革目标。

《意见》强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是要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二是要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三是要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以及易于操作、用户普遍接受的节水奖励机制。

《意见》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负总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改革时间表和分步实施计划,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加大对各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水情教育,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全文:

国办发〔201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管理不到位,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总体偏低,不能有效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价格杠杆对促进节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施策。加强农业水价改革与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统筹推进改革。

坚持两手发力。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节水,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作物合理用水需求,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

坚持供需统筹。既要强化供水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供水服务效率,也要把需求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坚持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区水资源禀赋、灌溉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种植养殖结构等差异状况,结合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尊重农民意愿,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做法,有计划、分步骤推进。

(三)总体目标。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地区要加快推进改革,通过3—5年努力率先实现改革目标。

二、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

(四)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加快供水计量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工程要同步建设计量设施;尚未配备计量设施的已建工程要抓紧改造。严重缺水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地区要限期配套完善。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全部实现斗口及以下计量供水;小型灌区和末级渠系根据管理需要细化计量单元;使用地下水灌溉的要计量到井,有条件的地方要计量到户。

(五)建立农业水权制度。以县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逐步把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水权,实行总量控制。鼓励用户转让节水量,政府或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可予以回购;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的前提下,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

(六)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做好工程维修养护,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强化供水计划管理和调度,提高管理单位运行效率,强化监督检查,加强成本控制,建立管理科学、精简高效、服务到位的运行机制,保障合理的灌溉用水需求,有效降低供水成本。加强水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建立中央财政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激励机制,重点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性高、工作有成效的地区倾斜。

(七)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适度调减存在地表水过度利用、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的水资源短缺地区高耗水作物面积。选育推广需水少的耐旱节水作物,建立作物生育阶段与天然降水相匹配的农业种植结构与种植制度。大力推广管灌、滴灌等节水技术,集成发展水肥一体化、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积极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深松整地、覆盖保墒等措施,提升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开展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水技术水平。

(八)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鼓励发展农民用水自治、专业化服务、水管单位管理和用户参与等多种形式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组建、创新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用水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颁发产权证书,将使用权、管理权移交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确管护责任。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

三、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九)分级制定农业水价。农业水价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农业水价原则上实行政府定价,具备条件的可由供需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则协商定价;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农业水价,可实行政府定价,也可实行协商定价,具体方式由各地自行确定。加强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充分利用节水改造腾出空间,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合理制定供水工程各环节水价并适时调整。供水价格原则上应达到或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确有困难的地区要尽量提高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工程良性运行。水资源紧缺、用户承受能力强的地区,农业水价可提高到完全成本水平。

(十)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区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在终端用水环节探索实行分类水价。统筹考虑用水量、生产效益、区域农业发展政策等,合理确定各类用水价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用水价格可高于其他用水类型。地下水超采区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地下水用水成本高于当地地表水,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和生态改善。合理制定地下水水资源费(税)征收标准,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

(十一)逐步推行分档水价。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确定阶梯和加价幅度,促进农业节水。因地制宜探索实行两部制水价和季节水价制度,用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的地区,可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用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地区,可实行丰枯季节水价。

四、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十二)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补贴标准根据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确定,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补贴的对象、方式、环节、标准、程序以及资金使用管理等,由各地自行确定。

(十三)建立节水奖励机制。逐步建立易于操作、用户普遍接受的农业用水节水奖励机制。根据节水量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节水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给予奖励,提高用户主动节水的意识和积极性。

(十四)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统筹财政安排的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公益性部分维修养护经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补助、调水费用补助、高扬程抽水电费补贴、有关农业奖补资金等,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来源。

五、保障措施

(十五)落实地方责任。各地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改革重点任务,积极推进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改革时间表和分步实施计划,细化年度改革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总结改革经验,具备条件的要适时予以推广。

(十六)加强指导协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加大对各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进展情况。

(十七)强化宣传引导。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水情教育,引导农民树立节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有偿用水意识和节约用水的自觉性,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1月21日

综合改革方案【篇2】

记者从5日召开的`省教育厅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是我省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推进的第一年,多项目改革举措将推行。

广受社会关注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中考中招改革意见都将出台实施。此外,公办园招生改革试点将在更广范围推行。

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公办园100所、学位3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创建10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达标县”和800所“老百姓(603883,股吧)身边的好学校”,继续实施“全面改薄”等项目,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通过率超90%。

职业教育方面,将开展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高校“3+4”、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高校“3+2”贯通培养和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试点;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建设10所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和50所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培育和建设,重点建设5个示范性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和10个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

综合改革方案【篇3】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获悉,xxxx年,河南将实施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建立机制,吸收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高校课程开发与专业建设。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提出的改革方案,省财政将设立专项经费,重点奖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未来几年内,河南将重点培育8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点支持150个左右省级重点学科;构建一批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特色学科群。

在专业建设上,重点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专业点;着力建设600个左右省级特色专业点;构建一批特色专业群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加强专业的交叉渗透,强化新兴交叉专业建设,加快发展短缺专业;稳步发展基础专业和农林、地矿等艰苦行业类专业。逐步建立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河南省将通过专业评估,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对改革力度大、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和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给予政策倾斜与重点扶持;对办学条件差、社会声誉和就业状况欠佳的专业,给予“黄牌”警告,直至撤销,促使高校更加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确保办学质量。

记者从3月16日召开的xxxx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xxxx年,河南省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建立中小学布局调整数据库,有40个以上的县(市、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

近年来,在大规模展开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进程中,有些地方也出现了过急过快、一刀切的倾向。对此,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敏要求,河南省在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中,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既要积极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又要稳妥推进,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迁入城镇及农民工子女到城镇就学,造成城镇“大班额”问题。“xxxx年,我们将着力解决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和大班额问题。”李敏说,解决“大班额”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镇中小学的.规划建设,落实好城镇住宅小区开发配套建设中小学的规定。

另外,xxxx年河南省政府也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城市新区开发或老城区改造时,各省辖市、县(市区)要严格按照中小学布局规划配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并与居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河南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就是教育。”记者日前从河南省财政厅了解到,xxxx年,该省财政教育支出将继续加大,比例将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17%,资金将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通过投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xxxx年,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853.5亿元,增长超过了40%。

xxxx年,河南省筹措拨付111.8亿元保障义务教育经费。1336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和191万名城市中小学生,继续享受“两免一补”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阳光政策;328万人次的家庭困难学生受益于资助政策,领到了营养膳食补助。全省农村中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530元和730元,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

为适应城镇化和人口流动新形势,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xxxx年,河南省财政筹措下达1.28亿元资金,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解决较好的地市给予奖励,鼓励引导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

推荐阅读

上一篇:组训的工作总结模板 下一篇:学校党建工作总结(实用7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