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4化学选修5教案精华

2024-03-06 15:00:05 化学选修教案 选修教案

【#实用文# #2024化学选修5教案精华#】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关于“化学选修5教案”的大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教师系统化教学的基础。

化学选修5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2)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3)关键: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1)主要教学方法

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逻辑推导和归纳,最终确定苯的分子结构。

(2)辅助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的演示,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苯的结构特点和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的本质。

学法指导

1、观察与联想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将苯的实验事实和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机结合。

2、推理与假设  让学生通过推理大胆提出假设,再小心求证并导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教学程序

1、整体结构:

2、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小奇闻:化学家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

[投影板书] 苯    芳香烃(第一课时)

听讲,对小奇闻进行情绪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板书]

一、苯的组成及结构

(一)苯的组成:C6H6

苯的分子式为C6H6。

[思考] 根据化学式,苯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 思考与交流1]

请写出C6H6可能的'结构简式。(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

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A.CH≡C—CH2—CH2—C≡CH

B.CH3—C≡C—C≡C—CH3

……

引导学生用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

[过渡]这些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

[思考与交流2]

到底苯分子中有没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学生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1:在苯中分别滴加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震荡、静止,观察现象。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讲述] “凯库勒和苯分子的结构”

[思考与交流3]

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苯环结构的有关观点:

(1) 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

(2) 环内碳碳单双键相互交替。

[提问]上述说法是否正确呢?

[思考与交流4]

为了验证假说,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苯的一溴代物只一种,邻位二溴代物也只一种.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与交流5]

如何更确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1872年凯库勒提出补充论点:苯分子中碳原子完全以平衡位置为中心进行振荡运动,使得相邻碳原子之间不断反复进行相吸和相斥,双键因此不断更换位置,交替运动.

[投影]键长数据

1935年,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环是平面的正六边形,测得苯的碳碳键长都相等。

[投影、讲述]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软件演示]苯分子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实验1

现象: 苯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紫红色不褪;苯中加入溴水,橙色不褪并转移到苯层,即上层呈橙红色

结论: 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溶液裉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C=C 或C≡C。

结论:由于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位置应该是等同的。

进一步体会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碳碳键既不同于单键也不同于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和种独特的键。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同时教育学生有科学探索精神。

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

[展示]一瓶纯净的苯。(引导学生从: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毒性等方面去观察、实验、查阅资料)

[投影板书]

二、苯的物理性质

实验:观察苯的颜色、状态,(苯有毒,不要求学生多闻气味)做实验检验苯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

根据前面研究的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那么苯的化学性质如何?

实验--2:电脑展示:苯和液溴的反应。

[投影板书]化学性质1:能取代

[投影] C6H6+Br2        C6H5Br+HBr

[设问]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

[投影板书]

三、苯的化学性质

学生联想并动手练习

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小结]

[巩固题和作业]

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见课件,基础训练

练习升华

四、板书设计(略)

化学选修5教案(篇2)

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意识。

1.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计算式、单位?

3.可逆反应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改变外界条件速率为什么随之变化?化学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吗,如何利用化学平衡的移动为人类服务?从而引出本书内容。

1.简要地介绍本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大量事例说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条件极其复杂,但都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恰好是化学的精髓,是吸引人们学习、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

2. 凸显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侧重介绍了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

1.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是 。

2.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是 。

3.有效碰撞是 。

4.活化分子为 。

5.活化能为 。

图中E1是 ,E2是 ,E2―E1是 。

6.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差别很大,通常只能用 测得,并以测量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主要方法,因此 对某反应的速率的影响程度,大致反映了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即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的温度越高说明该反应的活化能 。

7.活化能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活化,从而启动反应或改变反应速率。能够实现向体系提供“活化能”的方法有: xxx等。

8.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请分析下图,并得出正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 。(填:升高、降低、无影响)

化学选修5教案(篇3)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 结合成 ,碳原子剩余的 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烷烃的通式为 ,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 的 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

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4~35,完成下表:

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_______, ,[来源:学,科,网z,x,x,k][来

_______, ( ,

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

催化裂化 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 成_________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 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学习重难点: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 ,相对密度逐渐 ;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 的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 水的密度。

练习:比较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沸点高低探究二:烷烃和烯烃化学性质

(1) 甲烷与纯卤素单质(cl2)发生取代反应,条件:

化学选修5教案(篇4)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三.教学难点

“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四.教学方法

讲授、读书指导

五.课堂类型

新授课

六.教学手段

七.教学用具

学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计算式、单位?

3.可逆反应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改变外界条件速率为什么随之变化?化学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吗,如何利用化学平衡的移动为人类服务?从而引出本书内容。

二.内容结构

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

化学反应原理

复杂的化学反应有规律可循

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

活化能等概念。

简化概念模型

有效碰撞理论

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催化剂作用简介

三.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1.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是 。

2.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是 。

3.有效碰撞是 。

4.活化分子为 。

5.活化能为 。

图中E1是 ,E2是 ,E2—E1是 。

6.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差别很大,通常只能用 测得,并以测量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主要方法,因此 对某反应的速率的影响程度,大致反映了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即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的温度越高说明该反应的活化能 。

7.活化能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活化,从而启动反应或改变反应速率。能够实现向体系提供“活化能”的方法有: xxx等。

降低、无影响)

板书设计:

1.化学反应原理

复杂的化学反应有规律可循

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

2.简化概念模型

有效碰撞理论

化学选修5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之前的章节中,已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做了详细的介绍,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本节课中对晶体常识的介绍,则是以后学习各种晶体结构与性质的一个重要开端。关于晶体的常识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特点;3、晶体的制备。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从外形、微观角度和物理性质等方面讨论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充分体会的化学的意义。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对晶体与非晶体在宏观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微观本质了解并不多,基本可以运用在前几个章节学习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对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再通过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各种性质。高一15班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预科班,具有较高的实验素养和理论知识以及对科学强烈的探究精神。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理论性上可以适当加深,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设计理念:

本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实物展示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激发学生探究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别的热情。通过晶体和非晶体微观上的本质区别,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性质上的区别,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建构起晶胞的概念,形象比喻的方式,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常识、感情经验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探究晶体结构的兴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晶体和晶胞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晶胞的结构、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目标达成预测

【引入】在前面两张,我们从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这两种微观结构研究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在这一章,我们将从另一种微观角度——晶体结构,来研究固体的性质与结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晶体的有关常识

【板书】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初中对于晶体和非晶体是如何定义的?那些物质是晶体,那些不是?

展示一些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

展示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例如,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晶体实物:食盐、蓝矾、明矾、_钾等;展示一些非晶体实物:玻璃、松香,一些塑料。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晶体的有关常识

【学生】晶体:胆矾、水晶、金刚石……

非晶体:玻璃、石蜡……

观看图片

回答:晶体和非晶体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联系旧知,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展示的实物以及本章章图中的各种矿石的彩_片等。

展示教科书中的图3-4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1)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2)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观察、小组讨论、归纳

归纳: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非晶体:不具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归纳与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的意识。

探究本质差异

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NaCl、CO2、金刚石等晶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展示教科书中的图3-4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晶体二氧化硅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非晶体二氧化硅

提出问题:

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归纳: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内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通过问题解决,运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讲解晶体的自范性:

请学生观察老师制备得到的玛瑙和水晶,并告诉其制备方法,结合前边看到的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从制备方法中得到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归纳:

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结合以前和今天学到的知识,总结出晶体的性质

归纳:

晶体的特点:

1.晶体内部质点和外形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2、有固定的熔点。

3、有各向异性。

【演示】实验3—1

碘的升华与凝华

引导学生应用晶体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制备晶体的方法:

熔融态物质凝固

气态物质凝华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新展示上课开始的图片,请学生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的内容:晶体的概念、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及晶体的制备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章晶体和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非晶体:不具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3、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4、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化学选修5教案(篇6)

一、课程标准要求: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教材整体分析:

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化学1和初中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英语选修教案 | 物理选修教案 | 化学教案 | 化学氧气教案
上一篇:面试自我介绍简单大方必备12篇 下一篇:最新解密无印良品读后感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