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集锦4篇

2024-03-01 19:21:05 创业计划作者情况 创业计划作者

【#实用文# #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集锦4篇#】好的范文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呢?范文在写作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优秀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加勇敢和自信地走向写作巅峰,小编已经为您搜集整理了“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 ”的相关内容请您查收,感谢您的收藏和关注喜欢这篇文章就请不吝与身边的人分享!

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 (篇1)

【关键词】广西 大学生 创新创业课程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30-03

2010年5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M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这些文件精神反映了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自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新的改革和发展阶段。本文将从当前广西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化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广西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做法,提出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的措施。

一、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现状

(一)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目的定位不准

1.以创业实务教育为主,没有上升到理念层面的教育和指导。当前,不少高校基本上都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一门创业课,但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来说,大多未能完全满足国家文件的要求。例如,在数量方面以单门课程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以实操性创业实务教育为主,大多把创业教育的教学目的定位为“培养企业家”的教育,注重面向学生开设如何创办企业实操教育教学活动,侧重于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在创新创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理念层面,较少涉及。

2.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主,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有的高校会把创业教育的目的定位为“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同时,拉动创业带动就业的马力”。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如同上文提到的,以创业实务教育为主,教会学生尤其是有创业意向和基础的学生如何开展适合自己的创业实践活动、创办企业或开设公司,在解决创业学生个人或团队就业问题、提高学生创业率的同时,还可以解决一定量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压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目标。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关注和指导较少。

3.大学生理解的创业教育的目的也不全面。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解是“教学生如何创业”,即在理解创业的概念上存在偏差,将创业直接等同于创办新的企业。从这个理解层面来说,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会比较青睐这门课,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则会比较反感这门课程,对课程的普及教育及教育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1.创新创业课程没有独立性和系统性。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包含在学校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就业指导教育等课程中,较少有高校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与创业国家精品课程、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国家示范课程等,创业教育的内容只是课程的组成部分,没有独立开设。同样地,很多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总框架时,没有将创新创业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纳入其中,没有课程建设应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全面。当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纳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内容构成不够,也没有形成体系。大多高校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以第二课堂活动或创业园、创业基地的创业实践活动安排为主要内容,在教学计划内开展诸如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主题实践活动、创业孵化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缺乏完整的教学计划内的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教学安排。

3.创业课程没有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大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依托于公共课程来开展,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以公共选修课为例,大多高校会选择让学生设计一份创业计划书作为期末考核方式;以公共必修课为例,因为涉及试卷整理及保<>留、必须闭卷等,不少高校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参考其他公共课程的做法,即设计一套适合于闭卷考试的期末考试卷子,供学生作答。这两种方式相对来说,都比较单一,不符合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

(四)师资的建设和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1.师资队伍在数量上还有扩大的空间。目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缺乏在社会企业有过实战经验背景的师资和在工商、税务等行政事业单位且较为掌握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专业人士的师资,不利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2.师资队伍在质量上还有提升的空间。高校创新创业课的师资,需要有深厚的综合知识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企业创业实战经验和必要的开办企业的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里尤其是一直在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难度很大。目前,在高校从事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和培训的老师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经过专门创新创业知识培训的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二是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老师,包括招生就业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系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行政人员;三是高校聘请的校外企业人士或工商、税务等专业人士。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的老师往往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指导学生创业的专业知识,社会聘请的教师则缺乏符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两支队伍的力量如果没有得到整合,则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

二、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措施

(一)树立发展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高校和创新创业教师都应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自觉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和日常工作的育人体系中,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能在校园里四处开花。高校及教师都应牢固树立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和思想,融入高校的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全员全过程中,尤其要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确保课程的开设情况,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占一定的课时和学分。

2.高校应充分、全面、正确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创业不能简单等于开办企业,创业教育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教大学生如何开办企业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自己开办企业的企业家,也不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利器,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灌输一种渗透于大学生活和未来职场中的勇于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多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资源和条件开展创新实践,提供有益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或者新理念。这既包含狭义上的创办企业的创业,也包含广义上的在本岗位的创新创业。

(二)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搭建起“意识教育+知识和技能教育+实务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意识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是一种理念教育、一种精神教育,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要把目标定位于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这方面,主要是建立相关课程,对学生开展有关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创业信念、创业动机、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责任意识、成功创业案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较为基础的普及化、富有丰富内涵的意识教育。在创业意识教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课程开设得相对完善,这两所高校均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线,重在对创业精神的诠释和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第二,能力和知识教育。这相对于意识教育提升了一个层次,这个层面的教育应包含创业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市场营销、团队搭建与合作、市场风险研判与防范、市场机会识别能力培养、领导组织能力培养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这类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开设得较为完善,该校以创新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实现“专业教育+创业”。

第三,创业实务教育。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增加创业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例如,在校内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使基地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和场所;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依托校外的教学实践基地或创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在这方面,因为课程是面向所有在校生开展的普及化课程,各高校因实际情况不一,在不能实现每个学生都安排开展深度创业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安排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热莺头绞剑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创业实践的体验经历和体会,满足创业实践教育的覆盖率问题。这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得较为完善,该校以电子商务创业为平台,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特色,鼓励学生借助电商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并以学生网络电商创业的业绩折算学分或作为成绩参考依据。

2.搭建起“必修+选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我国107所“211”高校中,开设与创业相关课程的高校仅有41所,相比之下,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有21门创业学科领域的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开设了20门课程,UC伯克利开设了23门课程。广西高校可以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生专业实际,搭建起“必修+选修”的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等必修课,授课对象可为全体在校大学生,主要介绍创业基本概念及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以及创业基本流程、创业必备素质和能力等内容。选修课可面向部分有进一步开展创业实践需求的学生而开设,可以包含以下一些课程,如创业案例、创业团队建设、创业投资、店面装修与设计、创业项目遴选、公司财务分析等通识内容课程;或者是简单易操作的实践课程,如关于如何开一家淘宝店、如何玩转微信创业、如何开一家咖啡店等的课程,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普及创业投资、创业管理、企业营销、商务礼仪、创业实践等知识,帮助学生更便捷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搭建起“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广西高校应在专业教育、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不同的创业实践路径,在对所有学生开展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开展“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尝试。如在商科类文科专业中,可以侧重介绍商贸企业创业的基础知识,在技术类理工专业中,可以侧重增加有关商务和营销类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同时,广西高校也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所结合和侧重,如广西桂林的高校可以开设有关旅游产业、旅游经济的课程,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起,独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且将创新创业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则进一步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实际,开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包,进一步推动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改革和完善现有课程考核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有以下几种可供学生依据本人情况自选的课程考核方式:一是对于已经成功创业的学生,学生凭营业执照可以申请课程免修或者是替换期考成绩,且成绩都应该定在90分以上甚至是满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向但是还没有创业实践或行动的学生,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创业实践思路,提交创业计划书,以便在理清创业思路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书,便于得到任课教师的指导选送出去参加各种创业大赛、路演、风投等,为进一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和搭建平台。如果创业计划可以在大赛中获奖或获得投资,则学生可抵分数80分以上。三是对于只普及创业意识的学生,教师可参考日常必需文化课程的方式,出份包含主观和客观题型在内的试卷,统一组织开卷或闭卷考试。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系统来完成试卷的生成和考试,这也是对创新创业思维和行为的一种印证,能更好地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建立一支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1.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拥有多元化专业背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兼具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可以由以下四种类型组成:第一类是担任创业理论课程为主的教师,这类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主要由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老师来担任,同时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由会计、法律、企业营销等专业教师担任。第二类是校外专业人士,主要是指高校聘请的在校外专门从事银行贷款、企业创业、投融资管理、工商、税务、人社局等行业的人士,他们负责向学生传授创办企业所需的投融资及资金管理、工商登记注册、税务纳税等与企业创办有关的政策性实务。第三类是校外实践教学教师,这类教师一般须在企业里担任一定职务或者是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人(含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他们负责向学生教授当今各行业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或者具体到各行业的创业实战经验分享。这类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团队,能用自己的实践经历来引导青年学生在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第四类是本校创业的在校生或历届毕业生队伍,这支队伍因为成长的环境与在校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在校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朋辈关系”教师队伍的教育,也因创业成长背景相似,可以在资源、技术等方面形成有力的资源共享。后面三类教师队伍需要接受高校教师资格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高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

2.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一是积极主动开展师资交流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通过高校经常开展内部培训、外部交流培训等师资交流活动,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重点培养优秀师资,把老师选派到国外接受更为优秀和先进的培训,以便提升本校师资的档次和水平及整体的教育效果。二是针对这种实践性强且任课教师队伍多样化的课程,制订灵活的培训、学习、挂职锻炼、企业实习锻炼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到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开展企业实习或挂职锻炼,同时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保证教师在兼职或企业期间各方面的待遇和教师的个人发展没有受到影响,便于教师安心在单位实习锻炼或挂职锻炼,进一步了解所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切实提高创业师资的专业水平。三是高度重视这支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扶持,在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或是倾斜,如由实践成果代替理论科研成果等政策,不将科研成果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让教师能认清个人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确保教师能静下心来开展创新创业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保证教师个人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内容外,广西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和重视教师对创业理论体系的研究,并要求教师们将研究领域从课堂教学不断拓展和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学、创业实践过程、创业规律研究等方面,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和案例,丰富对创新创业规律的掌握程度,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过程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规律,为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10)

[2]袁永平。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9(7)

[3]杨艳萍。创业教育课程化的框架设计[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邰玉明。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积O影响[J].科技资讯,2015(14)

[5]方明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6]肖柳梅。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一般课题“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研究与实践”(2015LSZ023)

【作者简介】罗兰芬(1981― ),广西田阳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困境

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上升,据统计,2016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765万人,数量已达历史最高值。社会上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就业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事情。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高度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发掘潜力的一种方式并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虽然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非常好,但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知识了解甚少,没有清晰的创业计划和思路,对市场和对手的了解不够深入,造成创业成功率较低。另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很薄弱,在创业过程中会面临更多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训练与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1 在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创业观念错位

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许多在校大学生跃跃欲试,认为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创业,随便开个网店、零元注册公司、办个培训班之类就可以盈利;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对行业和产品缺乏了解就开始投入资金;也有的学生看到别人创业@利,为了丰富人生经历而盲目选择创业。大学们这种创业观念与实际的创业本意是相背离的,大学生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没有作好创业的准备,势必导致后期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

1.2 创业方向模糊

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从众心理较为普遍,根据自己的兴趣、热情来决定创业方向,创业目标模糊不清,没有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忽视了向专业人士和相关企业咨询。由于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对资金筹措、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客户服务等方面都缺乏系统的规划,容易造成项目投资选择不准,市场把握不清,项目进度和经费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1.3 创业能力不足

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对如何将自己的创业计划更快的付诸于实施考虑得较多,对问题思想较少,表现出高涨的创业热情,但遇到实际问题时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自身所具备的创业能力与创业实践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的筹集能力不强。在校大学生初创资金主要来自家长的支持和朋友间的相助,而在创业实际启动后需要更多资金来支持,成为创业者必须要面对的事情,这时却发现没有合适的筹资渠道。二是,分析决策能力不强。在校大学生创业者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实践经验较少,能够获取的用于决策的信息量不足,造成考虑问题不全面,决策比较随意、轻率。三是,管理能力不强。在校大学生创业初期更多的是与同学、朋友一起合伙创业,他们之间完全靠彼此之间的信任进而合作,没有将企业的管理制度摆在一个重要位置。创业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难以摆脱人情和面子的束缚,不能很好地凭借制度规定来解决,导致以后的问题和合作伙伴之间的隔阂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四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校大学生一直没有离开过校园,作为家长和社会的宠儿,他们没有经历过更多的人生挫折和失败。即使有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一些苦难但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心理上没有做好面对创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很容易受到打击,失去自信,陷入困境不能解决,最后选择放弃[1]。

1.4 创业知识欠缺

大学生由于长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知识面较为狭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社会经验,很难满足创业的需要,很多学生没有经过创业训练,对现有知识与实践的综合运用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对创业过程中的经营策略、企业人员的管理、财务管理都没有经历过,都是在一边尝试一边进行,这样很容易导致思想不清[2]。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学生在创业之初都要多方学习,找有经验的校内和校外导师帮助指导,不仅从专业知识上要加强学习,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营销等方面知识也要进行学习,此外还需要掌握宏观经济政策。

1.5 创业与学业统筹安排不合理

创业不同于兼职,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创业者凡事都会亲力亲为,由自己处理公司的繁杂事项,所以创业过程中他们不得不牺牲更多学习时间和精力用于创业,创业与学业安排不好就会出现不能按时上课的情况,不能合理处理创业与学业的关系[3]。在校创业的大学生中成绩优秀的并不多见,有些学生因为有考试挂科而不能毕业的情况。

2 促进在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对策

2.1 改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正确地开展自我评价。处理好创业与学习的关系,不能一头沉,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选修跨专业和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丰富创业知识。对涉及到的与创业企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应提前熟悉工作流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经济社会热点,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创业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断地对自身进行积极的控制和调节,避免因冲动而盲目创业。

2.2 积极做好创业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随时注意收集市场信息,对发现的商机要正确判断,做到思路清晰。其次,创建实力较强的创业团队。吸纳管理、技术、财务、营销以及网络等不同专业和特长的合作者。第三,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包括营销战略、消费者分析、竞争者分析等。第四,制定创业计划。摆清自己的优势劣势,确立合理的创业方案,制定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并分步实施,还应做好备选方案。第五,拓宽筹资渠道。利用国家扶持政策贷款,积极寻求基金或银行的支持,寻找愿意投资的合作伙伴,以减轻个人筹资的压力。

2.3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高校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将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转变学生传统观念。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与指导机构,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出谋划策。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创业培训,举办模拟创业大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作讲座,联合校外企事业单位拓宽学生创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

2.4 落实激励和服务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各单位应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优惠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资金支持、落实国家创业贷款政策等措施,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到基层自主创业。整合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基金,为真正需要的创业者提供资金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纯,王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下转第75页)(上接第62页)高教研究,2013

(9):107-1029.

[2]宋金牛。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04-105.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原因

第一,公益创业成功率高。一般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大约只有2%-3%,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创办的小企业要面对市场中已存在的大量既有企业的竞争,市场法则是逐利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新创企业的存活率很难有大的提升。相反公益创业创造社会价值,提供公共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不直接面向传统市场中的企业竞争,其成功率远高于传统商业创业。

第二,公益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相对国内公益创业,就美国而言,公益领域就业比例可以占到总就业11%,而公益创业在我们国家还是空白,可以大量解决就业人口。2009年4月的一份调查显示,87.0%的人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在实践中增长学识和社会接触能力,66.7%的人认为能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所以,用公益创业带动就业,其实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而且它能够极大地激发个体和民族的创造力、创新力,推动国家的发展。

第三,小政府、大社会将是未来趋势。随着公民社会建设口号的提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从温饱中走出来的人期望参与公益慈善,去实现个人、组织的社会责任,去满足在其他领域得不到心灵慰籍。公益,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另外,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淡,缺少人情世故等,需要通过公益来帮助其树立健全的人格。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方式

第一,开展志愿公益活动。这也是Johnson.S混合模式中所提到的营利企业开展社会福利性质的商务活动,还包括营利企业基于提高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而开展的社会活动。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开展的“烛光行动”、“教师责任行活动”、“西部支教活动”等都属于开展的公益活动这一类。这在高校里就体现为各种社团或者组织开展的活动。举湖南大学为例,学生会的诚信伞、FLY的支教活动、以及各种有组织的志愿活动也属于公益创业。

第二,创办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些志愿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协会。如红十字会、中国慈善总会、李连杰壹基金等。这应该是公益创业中比较好理解的一种类型。狭义的公益创业主要就是指这一类。但是即使是创办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公益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所得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而是将所得造福社会。

第三,创建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性企业。社会企业就是狭义上的公益创业,介于传统慈善和实业之间。单纯的慈善行为,钱捐出去后确实可以满足一定的需求,但对这些慈善企业来说捐出去用掉了,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而把它变成社会企业之后,这个钱就可以无限次地循环下去,社会企业也会持久地存在下去。与慈善捐款相比,社会企业的救助效率更高。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中国公益创业网等都是属于社会企业模式。

第四,产学研混合型。典型的如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联想公益创业计划项目、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等。公益创业不应仅仅局限于指物质资本投入产出,还包括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等投入产出。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政策扶持

第一,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的,可比照灵活就业困难人员享受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可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3年内免收和暂停各类收费,并按照企业实缴地方税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最高补贴额度为2万元。

第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益创业起步比较晚,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开发相应的公益创业培训课程及教材,提高公益创业的实效性。目前,部分省市已经逐步开放了对少数类型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批,社会组织可以到民政部门直接登记,解决“找业务主管单位难”的问题,有利于公益创业的实质性推动。

第三,民政部门和相关企业可以设立大学生公益创投基金,为好的公益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先采用他们的公共服务产品,也可鼓励民众通过设立相关公益基金的方式,吸引大学生创业。对于属于公益创业的社团和非营利组织等,政府相关登记部门和金融财税部门应在手续办理和贷款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和鼓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公益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全程服务。

四、大学生公益创业要走创新之路

第一,公益创业充满创意,有益又有趣。大学生应该用创新理念承担社会责任,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多赢。就像淘宝卖猪肉这个公益行动本身就是极具创意的,如果能利用网络平台来做公益创业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型的运作模式了。

第二,与传统创业相比,公益创业首先是更强调创新的理念和方式;其次就是体现一个公益性。这就使得公益创业更容易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直接面向传统市场中的企业竞争。在项目选取上,一是要善于区分可为和不可为,尽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划清不可为的界限。让别人去做你们不能做的事情。二是不要老想着做强做大,因为公益领域还很不成熟,可能要注意做精、做深,只有这样这个组织才有发展。

第三,公益创业的商业模式。借鉴商业运作的模式开展公益项目,强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自造血”能力,因而本身是一种创业教育的新形式。与一般的创业教育形式重点强调盈利以及回报等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赛事强调为公益而创业。“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公益”可自身维持、可不断发展,乃至促生有影响力的非营利机构。

参考文献:

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 (篇4)

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一直是我的梦想。不管大学毕业后做什么职业,是否可以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都要为它写份计划书。毕竟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你希望建立并经营好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走好创办公司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我有了一笔资金,我就能创业了吗?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我要考虑个人创业需具备什么素质?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些建议。投资创业第一个必须具备的是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俗话说“好汉不怕出生苦,勤学苦斗有来日。”在进行投资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不怕挫折和失败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第二,是自信心和胆识。只有自信心才能坚忍不拔,才能具有能动性,创业性和应变性,才能在有路的地方走得更快,而在无路的地方也能踏平坎坷,走出一条路来。有胆有识,才能走出一条道路来。在不少调查研究表明,宜于创业的人多半是企图心旺盛,以及自信心极强的人,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事业心强的人,这些人坚信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不肯向命运低头,也不轻言失败和放弃。第三,要懂专业知识,这是创办公司的基础。常言道:“人怕入错行”,创办公司,最大的错误可能就在于选择了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行业。掌握了和精通了某个行业的专业知识,意味着创业者的事业成功了一半,因为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使他不受制于人,立于不败之地。我在一些书上看到产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是创业者必备的两方面专业知识。第四,要具备三种能力,即人际交往的能力,洞察决策的能力,信息沟通能力。我想我必须具备这些素质,才有资格开办一家公司。第五,创业者的素质修炼,即创业者要有独创能力,创业者要有好胜心,创业者要有求异精神,创业者要有“进攻性”,创业者要有坚忍不拔的品格。我想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有资格创业,我们必须为创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个人创业还需要考虑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很多。把握环境、了解影响创业的制约因素,从而有效利用有利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譬如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伦理道德环境等,这些都需要我考虑的。现在是金融风暴时期,掌握外部环境因素尤为重要,要注视着宏观经济趋势。我想这对我选择怎样的投资方向也有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我该考虑的是创办一家怎样的公司呢?其实公司的类型也有几种,有无限责任公司,合伙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而我的想法是与我的朋友合伙创办一家公司。因为它是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赢利性组织。合伙公司设立简便,出资灵活,企业结构简单,便于管理,这样的公司我觉得很适合像我这种第一创业,没经验的女大学生。

公司的取名就像我们人的取名一样,都要有着重要意义。公司的名字是一个公司的象征和代号,必须能够反映公司的形象、特色,必须考虑如何适应环境,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我公司的名字,我想我会让它简洁明了,适合我创办的这家公司,让人们一眼看见就会记住它,也要让人们知道我们卖的是什么。

推荐阅读

上一篇:酒店式公寓合同(精华十五篇) 下一篇:生命教育读后感模板十一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