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早晨的课件(系列8篇)

2024-02-26 09:39:09 早晨课件

【#实用文# #早晨的课件(系列8篇)#】教案课件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所以我们老师要认真写好自己的教学课件。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反映了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你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吗?想更好地掌握这个话题,不妨阅读一下“早晨的课件”吧,希望您能从中获益良多!

早晨的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练习背诵诗歌。

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诗歌象征手法的浅显认识;

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道德情感目标: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入诗境、悟诗情――抒发诗情――即兴创编”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感悟

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作为激发学生学诗的突破口,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雪,对《下雪的早晨》这个题目充满兴趣。配乐范读,使学生从范读中对本诗的韵律美、音乐美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在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后,再由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初步感悟。

第二步,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课件呈现的是洁白的雪世界配以悠扬的轻音乐,指名朗读和自由读使学生体会出这个早晨静谧美好。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启发学生尽情想像在“这样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借此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想像,然后再通过自由朗读2、3小节,看看诗人的思绪飞到了哪里。

3.引导学生解读意象,体会孩子的可爱

出示画面和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深入诗境。和着音乐一起朗读第二小节,学生对这个小孩的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会对这个小孩能够如此尽情地玩耍产生憧憬之心,这就与诗人的心贴得更近了一步。

4.品读诗人内心情感,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要学生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读懂诗人的心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学生对“诗人喜欢这个小孩”这层意思很好理解,但未必能感悟作者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之情,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学生课前已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了艾青,所以此时简单的点拨会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第三步,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在学生读懂了作者的内心后,为学生播放音乐画面,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背诵下来。

第四步,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本课用雪花飞舞的画面配以清幽的音乐贯穿在教学中,加上课上想像力的激活,学生的想像,创作热情一定会很高涨,所以此时请学生接着“看着雪花在飞舞,我想得很远很远”继续创作,写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感。

需要注意的问题:老师要真正投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将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老师给予必要的辅助指导。另外,本课的语言优美,朗读训练很重要,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要多下功夫,让学生感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越读越有滋味”。

三、学情分析

正值冬季,学生对学与雪有关的文章会比较感兴趣。为诗歌,本班学生朗读水平不太高,所以这节课要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入情入境地朗读这方面仔细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平;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

(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

(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

(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朗读)

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

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可爱)

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

8.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指名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寓意却很深刻。小孩是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可爱形象的回忆描画,将自己的美好情感熔铸于其中。

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 进行了“走近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

由于诗歌语言凝练,跳跃性较大,有学生不易读懂读透的地方。所以结合本课的重难点,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走近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艾青在诗坛的重要贡献以及这首诗的年代和创作背景,为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作了铺垫;课后我还请学生继续收集艾青的诗歌诵读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喜欢诗歌的兴趣。

(二)注意营造氛围,引学生入境,注重情感熏陶

课上,我运用“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这不仅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还使他们对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了学习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外,运用课件呈现了雪花纷飞的美丽景色,配以清幽的音乐,还注意用诗化的语言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情。

(三)在教学中我能深入浅出地渗透对意象的解读。意象和意境无论是在诗歌创作或诗歌欣赏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深入浅出地渗透了这两个概念的教学。如在学习第2小节时,我注意启发了学生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请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揣摩作者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了诗人是通过对孩子的描述,来表达他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为学生模仿诗歌这一特点即兴创编诗歌做到必要的指导。

(四)在诗歌教学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在第1小节中,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2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读第3小节时,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五)根据诗歌教学特点,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

因为诗歌的欣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而使感情投入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读,所以课上我请学生以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读中感受了语言美和韵律美,读中感悟了诗情,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体会了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和体验了诗歌的意境和形象,得到陶冶和审美愉悦。

而背诵诗歌不仅使学生对诗歌意境加深体验和感受,还能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和能力,并帮助学生对一些语言现象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早晨的课件【篇2】

非常感谢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展示这堂音乐欣赏课《早晨》,让我有幸和大家进行交流,交响乐的欣赏是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材的内容。

一,上这节课的缘由:

由于九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扩展,感受体验交响乐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简单,笼统,所以我讲授本节课也是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容,对音乐教材的一种挖掘与拓展。并且学生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有必要进行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多彩,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所以我将课本纯粹欣赏几首交响乐进行了拓展和整合教学,将《早晨》这一教学内容带进了教学课堂。丰富学生的审美修养,通过几个典型的曲例诠释音乐描绘景色的手法。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能力: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交响曲音乐的愿望,以积极的态度和趣味感受音乐用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

实践能力:发挥想象力,探索和体验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不同音乐塑造早晨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在师生互动与聆听比较中,进一步了解音乐家们创作的不易及他们的作品响誉世界的文化价值。喜爱交响乐,从而达到对不同时期音乐文化了解,理解与认同。

三,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用音乐描绘景色的六种方式。

四,难点:

让学生亲近并喜欢交响乐,产生主动了解和感受交响乐的愿望。

交响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生疏的,怎样让学生能接受交响乐,了解体验并喜欢高雅的交响音乐呢为什么那么美的音乐学生会感受不到呢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所以我在备课时设计这节音乐欣赏课,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为主,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把这种美变成学生可接受的通过课堂把这种美传播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得到交响乐的美。我把自己定为成是一个音乐的传播者,这就是我在这节音乐课必需要做到的怎样把高高在上的交响乐给请下来的呢变得学生可接受的这节课我选用了六首音乐作品例举作曲家如何运用联想与听众互动,用音乐描绘早晨,从而将听觉的盛宴转化为视觉的盛宴。

下面我们就一同体验一下整节课的过程。

1,导入:

我选用了圣桑的《朝景》作为背景音乐,用高尔基《人间》中的一段话引出《早晨》的课题,让学生尽快进入到音乐意境中,提升整个教学的文化,艺术氛围,进一步让学生对音乐主题产生兴趣。

《早晨》

"我在这个地方看见太阳升起过十多次,每一次在我的面前总是诞生着一个新的世界,充满新奇的美丽。"——高尔基

2,小组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早晨的景象,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图画。

展示各组的"早晨"美景。

3,引出问题:那若用声音该如何描绘早晨的美景呢

讨论——总结:借助联想,模拟早晨会出现的声音或光线色彩上的变化。

4,欣赏过程:

1,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播放音乐

3,小组讨论,并用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答对的小组记朵小红花。

4,公布正确答案,并详尽介绍作曲家的作品。六首作品欣赏完后,评出红花最多的组获胜。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1,利用早晨鸟鸣的声音形象描绘早晨

陈钢《苗岭的早晨》:这里主要依靠模仿鸟鸣的音乐使听众在联想中产生早晨的形象;而鸟鸣的弱音模仿,使人联想起空谷回声,因而产生山岭的形象。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2,利用雄鸡报晓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圣—桑交响诗《死神之舞》:这首乐曲描写一群白骨精正在群魔乱舞,狂蹦乱跳,突然,一声雄鸡报晓,宣告黎明来临,妖魔们立即逃之夭夭,销声匿迹。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3,利用钟声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为了造成东方破晓的联想,作曲家也用了"鸡鸣早看天"的方法,用木管乐器模仿雄鸡喔喔啼的动机,随后传来俄罗斯教堂的钟声,明确的宣告早晨的来临。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4,利用乡村牧笛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格里格《朝景》:音乐一开始就出现了牧童的笛声,预示着东方破晓,放牧开始,这也是早晨的声音形象。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5,利用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形象,例如小溪流水等来描绘早晨美景。

拉威尔《达菲尼与克罗埃》:此曲音乐语言虽然比较复杂,但描绘早晨的手法还是常见的,主要利用了三种自然界的声音联想:流水潺潺,群鸟争鸣,牧童笛声。

大家想想:除了利用声音描绘景象,还能运用什么方法

知识拓展:

运用象征,类比的办法。如:为了表现太阳由低而高,冉冉升起,音乐中音区也由低而高不断向上发展;为了表现红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音乐中音量也由弱而强,不断增长,配器音色与和声色彩也由淡而浓,由暗变亮。

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受画家莫奈《日出—印象》的影响,创作了交响诗《大海》(着力体现晨曦微茫,曙色初现的色彩和气氛。)。

5,课堂小结:

音乐描绘景色的手法

模拟鸟鸣的声音形象:《苗岭的早晨》陈钢

模拟雄鸡报晓的声音形象:《死神之舞》圣—桑

模拟钟声的声音形象:《莫斯科河上的黎明》穆索尔斯基

模拟乡村牧笛的声音形象:《朝景》格里格

模拟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形象:《达菲尼与克罗埃》拉威尔

运用象征,类比的方法表现色彩变化:《大海》德彪西

模拟声音

五,我的设想:

在经后的欣赏课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整合性教学。以某个专题为主线,如:动物园,暴风雨,大海,春天,英雄等等,集文学,美术,历史,音乐等素材于一体,生动介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使之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印象更深刻的去了解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及视野。

早晨的课件【篇3】

将学生排成马蹄形座位,分成四个小组。然后我给每小组分发作业纸。提出要求:

1、在自由默读课文中,找出本课所学的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每小组选出书写好的同学将生字、词语工整的写在老师分发的作业纸上。

3、然后各小组进行评比,将好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上,进行展览。

4、各小组反复拼读学习生字、分析生字的偏旁、结构。

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读课文中自己找,再小组比赛,大大调动了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而我在教学中只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没有去扮演我讲你听、我呼你应,甚至木偶操作者的角色。时刻关注和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

最后,我发动大家对孩子们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难的加以强调,板演指导。课后孩子们太高兴了,因为他们当了课堂的小主人。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所以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如何让孩子们“人情”到“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早晨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3.道德情感目标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入诗境、悟诗情――抒发诗情――即兴创编”的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畅谈感受

1.先听教师描述,再观看雪的图片,学生畅谈感受。

2.揭示课题:《下雪的早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渲染情境,再现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思,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这是个怎样的早晨?”,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反馈。

3.指导朗读“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在这雪花飘飞的早晨,诗人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

2.学生反馈情况。

3.(出示夏天树林的图片)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会做些什么?

4.出示描写小孩的诗句,让学生自由读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孩?”“你从哪里感受了”。让学生自由畅谈。

6.指导朗读“一个小孩,赤着脚……”。

7.全班朗读 “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

8.想象:“此时此刻,这个小男孩会在哪里呢?”

9.“诗人觉得小孩会在哪里呢?,全班朗读第三小节。

[诗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四、品读诗歌,升华情感

1.想象:你认为这个小男孩是谁呢?

2.为什么诗人会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五、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我们常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这种经历吗?请你把想象的事情写下来。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六、总结诗歌,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雪花飘飞——夏天的树林(小孩)

安静 天真

洁白 活泼

美丽 可爱

喜悦和期盼

早晨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

2、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为什么还是美的。

二、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想一想再读。

(2)读完后有什么不懂的,和同学讨论。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大组讨论,汇报学习情况。质疑。

4、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引导学习:

1、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以下三块教学。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个别读,引导评价,重点句指导读,录像入境,美读。

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

3、自由读,看一看小镇到底怎么热闹?

4、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能弄懂什么?

小结:他们这么紧张就是为了小镇早晨的恬静、小镇早晨的热闹繁荣,更是为了小镇的将来更加美丽。

指导朗读。

5、说话:因为小镇的早晨是______的、_____的、_____的,所以我们说小镇的早晨真呀!

将来你会为我们的小镇作些什么呢?

五、课堂检测: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出了小镇的。

(二)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或写出我们这个小镇美丽的景象。

早晨的课件【篇6】

教材分析

《下雪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雪”单元的一首诗歌,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全诗共三节,采用鲜活的口语,平易朴实,用重彩实线描绘勾勒冬天下雪的图景,用浅色淡线描摹夏天的图景。过去和现在、眼前的事情和记忆中的事情、真实的情景与想象的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示了诗人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及这首诗描写的情境。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

教学准备

课件(雪景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送礼物(四幅雪景图片),说说你看见了什么?(生说,师评价)

二、学习一小节,揭题。

1、自由读一小节:感受诗人笔下的雪景。

2、谈体会:雪的特点:大、静、白。

3、师范读。

4、抽生读,相机点评。

5、全班齐读。

6、揭题并板书,齐读课题。

三、学习二小节。

1、看到眼前纷飞的大雪,你想到了什么?

2、作者的思绪穿过落叶纷飞的秋天,来到了枝繁叶茂的夏天的树林,他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

3、默读第二节,用线画出描写这个小孩的诗句,并写下你读后的感受。

4、生汇报。(师相机追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能读出小孩的快乐吗?)

5、孩子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生交流。

6、引读“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

7、感情朗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三节。

1、过渡:随着时间的流逝,夏天很快过去了,转眼到了秋天、冬天,又是到了春暖花开的春天了,日子就这样飞快的过去了。一年,两年,很多年,经历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如果是你,你还会记得这个小孩吗?哪节知道的?哪些句子呢?

2、艾青思念孩子,希望他过得快乐、幸福,是在什么时候呀?读相关的句子。

3、为什么这样写?

4、生齐读最后一句。

五、引读全文。

六、推荐艾青的作品,早晨诵读。

早晨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草原早晨的特有生机和牧民们的欢乐。

2、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2、第二自然段。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指名读二段,其余生评价。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 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4、总结全文:

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三、检测导结:

早晨的课件【篇8】

本课选自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上学”主题单元。这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端,是一年级新生脱离幼儿教育进入初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第一单元的主题为“上学”,旨在通过音乐听赏、歌曲学唱和游戏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快乐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的年龄、心理特点,我抓住唱游教学“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创中学”的特点来设计本课,以愉快教学法贯穿始终,力求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参与唱游课的学习,喜欢参与唱游课的各项音乐活动。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听赏乐曲《快乐的早晨》,引导学生辨别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展开联想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即兴想象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律动,鼓励学生表演与众不同的动作。

3、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感受音的长短。

4、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能静静地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分四个环节:律动“飞”、音的长短、欣赏乐曲《快乐的早晨》、角色体验。

“飞”是唱游教学的基本律动。音乐中学生学习用基本舞步碎步行走,并且上下摆动双臂来模仿鸟儿自由地飞舞。这个律动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节唱游课上我就会开始教。由于学生身体活动的协调性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层次递进、模仿求异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本课为第三教时,我将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给予启发性的语言和动作示范,指导学生尝试用各种姿态的“飞”,并提示学生音乐结束时能即兴设计一个简单的静止造型动作,让同学和老师猜猜模仿了什么?此活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律动习惯,如:律动时首先需要时刻倾听音乐、有韵律的活动;律动时能与他人协调合作、搭出动作造型;律动时能注意活动空间;律动时自己的动作有创意、尽量与众不同等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我认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本课从听觉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聆听体验感受音乐。在教学的第二环节中,我出示“耳朵”的图形,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耳朵的作用”,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各种音响效果。如:我先敲击铜锣,声音一长一短,请学生用嗓音模仿后,再选出与之相符的卡片一。再让学生听辨包着的小闹钟,用嗓音模仿后,再选出与之相符的卡片二。然后用三角铁模仿正点的钟声,引出乐曲《大钟与小钟》,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示大钟“当——”的声音和小钟“嚓嚓嚓嚓”的声音。

在初步学习感受“音的长短”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两组游戏:

1、乐器听辨。就是通过敲打三角铁与木鱼、小铃与双响筒、鼓与锣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听辨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长?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短?也可以让学生两个一组,相互敲一敲,猜一猜。

2、奇妙的线条。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线条的长短用La音长出声音的长短。在这个环节中,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进行声音长短的比较,是利用学生的听觉直观;看长线、短线,利用了学生的视觉直观;然后边听边用嗓音模仿音的长短,把无形的声音——变为有形的声音——再变为无形的声音,遵循着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乐曲《快乐的早晨》是美术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乐曲开头有一段引子,单簧管和长笛模仿了清脆的鸟鸣声,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先静心聆听全曲,展开想象,听后自由讨论感想。接着为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前后的变化,我采用分段听赏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对比。乐曲的前一部分,弦乐奏出的长音和木管奏出的非连音为大家描绘出美丽而宁静的清晨。在学生听赏的同时,我即兴地在黑板上逐一贴上鲜花、树木、绿草、太阳等图案,听完后师生共同解答:这段乐曲表现了一天里的哪段时间?显然,舒缓的音乐加上鸟鸣声传达了早晨美丽幽静的景色。接着出现了乐曲活泼、明快的主旋律,描绘了森林里的早晨热闹而欢快的活动情景。我在画面上继续添加上各种小动物的造型,并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个宁静还是欢快的早晨?为什么?这样的早晨你喜欢吗?请给乐曲起个名字。让学生根据音乐情绪进行讨论和命名。用描绘晨景的图画配合音乐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动与静:快乐的早晨与宁静的早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然后出示课题,并简单介绍音乐描写的故事。最后再完整地听赏全曲,欣赏动画版的音乐视频,建议学生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击拍等等,来感受音乐欢快的的情绪。

实践和创造教学是培养音乐能力的途径。课堂音乐活动中的创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本课中的 “角色体验”是上一环节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根据对音乐的感受,即兴扮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不同角色,用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表现各种大自然的情景。这个环节,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们很容易因为太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学中要尤为关注课堂生成,把握参与活动的尺度,如分工、人数等。注意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反应。提示语简洁生动,多以优美的歌声、乐声、舞姿吸引和感染他们。及时地指导、鼓励、帮助以及恰当的奖励,使孩子们体验到音乐创编活动的乐趣,获得参与表现音乐的满足感。最后,在即兴表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说说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早晨》,鼓励他们表演自己第一天上学路上的情景,然后唱着上节课学会的歌曲《上学》离开音乐教室。

这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三节课,仍属于起始课。在起始阶段,任何教学内容的学习都应注意习惯的培养。如,起立、坐下、师生问候等常规都可以赋予音乐性,用音乐的形式来实现。此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点评与孩子们的伙伴互评不仅能强化学生听、唱、玩、创各个音乐活动的良好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希望通过我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活动设计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上学的乐趣,体验当一名小学生的自豪,从而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来。

推荐阅读

上一篇:设计实习总结汇总 下一篇:3分钟演讲稿大全精华十五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