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模板10篇)#】当作者写的作品读完之后,自己有了感悟时。 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为了解答您的疑惑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权威的“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祝愿您在阅读本网站时能够增长知识和体验!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1】
我钦佩的是,俞老师甚至用学生的一句无意的话,成为他成功当老师的标准。因为课堂纪律,我们经常在课堂上遇到麻烦。总有一些孩子不听话,让老师不得不停止教学过程,以保持纪律。我们经常为此惩罚孩子,比如扣班级荣誉分、通知班主任、通知家长等。余先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为他的学生制定了这样一条规则:
“上课讲话不要紧,但不要吵到让我停下来维持纪律。让我们停下来也不要紧,但不能让我一堂课上停三次。”否则就让孩子们在放学后静坐15分钟。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班上的一个学生给了俞老师一个建议,认为这是浪费他们的事间。当时的俞老师并不以为然,还理直气壮地跟这个学生说:“好的纪律是好的学习的前提!
”第二天,这个学生给他回复了这样一句话让俞老师陷入了沉思:“俞老师,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是啊,一堂课能够让听的学生忘记吵,全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多么难得!
他需要的是一堂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掌控。从此,俞老师的上课目标发生了改变:“我就是想把课上得让学生忘记吵”。
一个把学生当老师的老师是多么有价值。它建立在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2】
2、俞老师对自己的成长总结是:“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改变自己,影响学生。
“两个基本点”:一是让学生喜欢我的课;二是不让一个学生落后。他说是他一生追求的两个东西。
3、关于好课的标准,他认为有三个“有利于”。
首先,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是教师的责任。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做教师的良知。
第三,有利于愉悦教师与学生的心情,这是我的一点私心,我想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
这本书很随意自然,如聊天一般。读者如旁听者一样,静静地聆听,置身其中,时而会心一笑,时而为之一震,时而愤之不平,时而欢心鼓舞。书由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串连而成;没有惊涛骇浪,每一个故事读完却会让人脑中亮光一闪,或是脑中被重重一砸,震荡许久,展现朵朵浪花。
学生,是教师生涯中陪伴一生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我们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他们的内在,被称之为小人而已。书中的五个小故事,每一个都是那么耐人寻味。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有一条教育箴言:
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
“低头找幸福”,我很喜欢这话,似乎很容易让我找到一种默默幸福的感觉,这种寻觅不要艰辛、亦不需劳苦,自然地低下头,看着自己经过的一切。
书末有这样几个字:一千个不同的人有一千个不同的幸福,一千个不同的幸福在同一个人的一千个不同的时代。幸福是可以感知的,是无法追求的。(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想要的太多。
)因此,人不是追求幸福,人是感悟幸福的。幸福不是在追求终点,幸福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开始和结束之间,只是幸福的感觉,离不开一颗感恩的心。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3】
读这本书之前,这个人的名字是孤陋寡闻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发觉自己对这个名字是多么地崇敬。
人来世上,不是来获取什么,仅仅是来体会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上帝让人握着拳头,是想让人低头看看,手心有什么。学会低头,看看支撑自己的土地,心存感激,于感念之中体会幸福,于幸福中谋得力量,用这份幸福的力量支撑起高贵的头颅、踏实的劳作,如此不断往复,幸福,便常驻人心。他的这段话,真实而又浪漫,亲切而又激进深邃。细细品味,会无形之中增添了一层理性的思考,一种向上的动力。
他爱读书。他说:读书是最省钱的娱乐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他博览群书,不仅精通数学,而且熟知《论语》、哲学、法律、中医药等。的确,多读书,多读不同种类的书让他对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能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在他未成名的平淡的12年教学经历里,他用心积淀了影响他一生的心智财富,那些来自学生的感悟,来自阅读的给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让他的思想变得成熟、深刻。
他爱思考。他常扪心自问:今天,我进步了吗?面对学生充满稚言稚语,他不是一笑而过,而总能理性地思考着这些童言深刻的背后意义。他常说:是谁在帮助我成长,是学生。学生始终是我的老师。他们就在突然之中,像一道闪电裂开了你的脑子,让你一下子得到不少感悟。这种感觉真有点当头棒喝的感觉,让你醍醐灌顶。勇于反思、善于思考让他比常人多了一份精神上的愉悦和自足,更多了一份智者的充实和快乐。
他爱学生。他有一颗热爱孩子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心扉,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并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关怀和尊重。他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让孩子们喜欢我,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喜欢上数学课。所以他的学生课堂上常常会忘记吵,能享受其间,幸福其中!
他能吃苦,有毅力。他说:我是属于很有责任感的人。我可以不爱教书,但只要我一走进教室,我就不能不教好书。正是这份责任感,让他能在经历不少挫折和失败,饱尝许多咸酸苦辣之时,还能认真探索,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一句话,他告诉我们,教师的职业幸福不是恩赐就能有的,而是靠低头做出来的。
读懂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另类课堂,他的课堂教学艺术。
读懂了这些,我们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像俞特一样,多阅读、多思考、多一份责任感,多与学生促膝交谈,多蹲下来感受儿童的感受,多低下头品味属于自己的幸福!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4】
《低头找幸福》这本本书,讲述了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愈正强老师成为名师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故事。
也许,正如愈老师在书中所说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把好词好句摘下来,写作的时候好用;第二层次是看作者的思维方式,看他用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第三层次呢,就要看味道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每一个人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不同的气息,可能就是这本书的气息让我感觉到很亲切很舒服,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低头找幸福》。
不知什么原因,从小我就特别崇拜因为知识而改变命运、因为大量阅读而积累财富的人。我觉得他们有一种只有知识才能包装的、来不得半点做作的儒雅。俞正强老师正是这样的人。虽然他也只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但是,他博学、好读。于是,俞老师这条书虫在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中做茧、化蝶。读书和思考成为了俞老师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俞老师的思考也往往是比较另类的,他有自己独特视角。比如,用来讽刺当时为官者扰民害民的《种树郭橐驼传》,却被俞老师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的教育经典。郭橐驼认为种树之道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俞老师认为我们教育孩子也应该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他的教育观点是:从教学的角度,所有的理论都离不开孔子的两句话,就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树种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土壤、环境,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而且,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拔苗助长,要一步一步慢慢来。这是教育的真谛!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俞老师独到的教学见解。比如,他认为人类的学科应该分为:物的科学、心的科学和灵的科学。物的科学是指可度量的、可测量的;心的科学,是不可度量但可感受的;灵的科学就是很难感受,却可以感悟的。其中,有一定的佛家思想在起作用,也有一定道理。我以为这是他看事物的角度很不一样的体现。
愈老师还有很多谬论,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责任感比热爱更重要的观点。我们经常在总结、专业评定中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如何忠诚于教育事业、如何热爱自己的学生,很少提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俞老师认为对待工作,责任感比热爱更重要。他自己本身不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成为老师的,而是在已经为人师时才激发他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记得我念师范的时候,心理学老师曾在我们班做过调查,发现全班只有2名同学是自己选择念的师范,其余都是因为环境或家庭各种不同因素来到教育界的。这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小立志做老师,将教师这个行业作为事业去从事的。而是接触到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才慢慢了解我们不能误人子弟,不能拒绝这些充满求知的眼神对知识的渴望。说白了,是不能误人子弟这几个字迫使我们必须好好引导他们在学海中积极探索,于是,我们的内在责任心被激发了,对工作的使命感也逐渐加强。
这本书的文风让我感觉是在聆听一位一直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校长在轻轻讲述自己的经验,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引经据典,更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的成长过程,一位校长如何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很亲切,很平凡,很普通,但绝不平庸!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5】
在《低头找幸福》书中写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读书呢,应该算是教师的职业需要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大家普遍认可的好教师的优良品质。俞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教师。他喜欢读书,乐于读书,并且还从中读出了各种各样的味道来。”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
因为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要带学生训练……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最多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反复盯着苏的这句话,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那就是“汗”。在这点上我应该好好向俞老师学习。
读书让人获得更多的知识,成功的背后往往有知识作为后盾。当我们研究成功者的范例时经常发现,他们的成功可以追溯到当初拿起书籍自我修养的那一天。要多读书,要读好书,要善读书。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照亮黑暗的日子,它能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
为了锻炼心志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要以客观的态度去诊断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为了丰富心灵,读书是个极好的方法。
首先是要对“读书”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就讲得很好。她说:“热爱读书是超越功利的。我们爱李商隐,并不是指望靠他的诗来换钱糊口;我们爱康德,也并不指望康德哲学能帮助我们炒股致富。”“一个真正爱书的人能在文字中体会到难言的满足、幸福和富有。”“对于珍视生命的人来说,只活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那些优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是再活10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其实,人是通过拥有语言的方式来拥有世界的,语言的极限,就是认知的极限,语言之外的世界对于人来讲,是一个未知世界。谁的语言掌握得多,谁的世界就更深沉、更广阔。所以为什么要提出多读书呢?我觉得多读书,与一个人自身的修养及知识和品行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正如林清玄所说的,读书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更懂得宽容,更懂得生活的美好”。
现在是由过去发展而来的,没有昨天,也就没有今天,更不会有明天。今天的一切,都来自昨天的吸纳和积累。而今天以前人类的宝贵经验和痛苦教训,都保存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孔子在《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学习与思考一定要相结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俞老师最突出的一个人格特点。俞老师说:“读书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读书重要,但只读书不思考,还是不够的。所以一要读书,二要思考。对于“思考”的重要性更要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把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培养教师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提上议事日程。
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十分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还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思维这么重要,但是在我国教育应试倾向束缚下,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重视传授而不重视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则笑话,可以看作是对我们的教育当中缺乏思考能力培养的批评。
这则笑话是这样说的:美国有个国际班,有一天老师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这个班本来是很喜欢发言的,但是这回安静了,没有一个人举手,为什么呢?因为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粮食”,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紧缺”,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思考”。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这个笑话抓住了一些特点。一个人、几个人不会思考,不会影响全局;如果一代人、一个民族缺乏思考能力,那后果就只好是落后挨打了。对于青少年来说,知识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思考能力的培养。
多读书,使我们睁开双眼,树立远大理想;使我们不断加固信念堤坝,更加坚定奋斗事业的决心;使我们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快乐地对待人生。善思考,是永不干涸迸发我们创新意识的源头水;是源源不断提高我们能力的传送带。
勤践行,可以创造傲人财富;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可以检验能力高低。愿我们因读书而充实,因思考而深刻,因实践而成熟!
俞老师说:“读书和思考都是很快乐的事”。让我们一起读书吧,朋友们!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6】
一只小狗问它的妈妈:“妈妈,幸福是什么?”妈妈说:“幸福在你的尾巴尖上。”于是,小狗每天都试图咬到它的尾巴尖,以求得到幸福,可无论它怎么努力,还是不能成功。于是小狗又去问它妈妈:“妈妈,为什么我追不到幸福?”妈妈说:“宝贝,你只要抬起头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
幸福是什么?也许一千个不同的人对幸福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的一千种不同的时间里就有一千种不同的幸福。而有人是这样理解幸福的:人不是追求幸福而是感悟幸福。幸福不在追求的终点,幸福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每一个细节上,只是幸福的感悟,离不开一颗感恩的心。这人就是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
最近有老师向我推荐了王永红著的《低头找幸福》一书,一听到这书名,我就有了阅读的强烈欲望,于是我捧起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它为我们展示了浙江金华站前小学的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成长历程以及俞老师对幸福的理解、感悟。循着名师成长的轨迹,我体会到了俞老师从学生中,从读书中,从写作中……感悟到了幸福。
他并不特殊,很普通,很平凡,他“从教”之理乃是无奈选择,但是一踏进校门,他就被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吸引,于是他爱上了这个职业,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乐此不彼。
用愈老师自己的话说,虽然我不怎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我有责任心。一走进教室,我想的就是把书教好。正是愈老师的责任心,使得愈老师十分愿意与学生聊天,他觉得与学生聊天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他认为与学生聊天也是工作,通过聊天能获得关于学生的大量信息:关于他们的爱好,关于他们的家庭,关于他们的能力……,而这些正是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他认为与学生聊天更是一次教育的机会,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聊天可以学会倾听。
总之,他认为与学生聊天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于是从学生那里她得到了幸福,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他把同学生聊天当成一种很享受的事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源自于俞老师细致的观察,真诚地对话、敏锐地感受着学生的情感。
“老师,你进步了吗?”学生的问话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尴尬,相反,却为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 学生的回复,使他明白:老师的权威有时在学生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探索怎样把课上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是学生启迪他反思,促使他成长,于是他对学生心存感激。
从愈老师的成长历程中使我明白了,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毅力去为学生做事,做多了,你就会有积累,有积累的时侯,给你机会就能够表现出来了,突然有一天你就会有收获了。
我佩服俞老师的另外一点不是因为他的“幽默”,也不是他现今取得的成就,而是他的博览群书。十多年来,俞老师坚持读书、思考、教学、写作。他从读书和思考中体会到了欢乐。
几十年来,俞老师把读书当成最省钱的娱乐方式,他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著作,在与中外名人对话的过程中,他悟出了读书的味道,用心积淀了影响他一生的心智财富。
那些来自书本的给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让他的思想变得成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不仅精通数学,而且熟知《论语》、哲学、法律、中医药等。他说多读书,多读不同种类的书对思考教学问题大有好处;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会有独到的见地。我觉得很有道理,读书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这话一点也不假。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想,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研究的终究是人,世界上关于人的知识包罗万象,要很好地把握人当然应该多学习,看书不愧为一个好方法。同时写作让他清晰了自己的思想,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拥有了更多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读书、思考,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必不可少,而做到这一点很简单但也很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很多时候总是抬头在寻找憧憬的幸福生活而忘了脚踏实地。
教师作为社会上众多职业中极其普通的一员,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平凡。可是,很多优秀的教师终究可以脱颖而出,向社会展示他们的不平凡,正如俞老师。作为教师,他的职业可以普通,生活可以平淡,但教学却不可以平凡,而应该在平凡中突显非凡。“有很多人老是抬头看高处,希望从那里得到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低头就能找到。”
作为教师,我们有时候有太多的怨言,对自己的学生有太多的不满,对自己的职业缺少幸福感。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有学会微笑着对待自己的职业才能享受作为教师的幸福,只有懂得为学生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学生回馈给我们的幸福。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7】
英语组郝淑媛
这个暑假,我读了《低头找幸福》这本书,使我重新认识这个其貌不扬的俞正强老师。刚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俞老师的照片,感觉这个人很朴实,像个啰里啰嗦的老师。看完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俞老师是一位智慧、智慧、博学的老师。
这本书中记录了俞老师的成长经历。俞老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也没有获得过重大教学奖。除了教书,他还在读书,这看起来很乏味。但是他却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他说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低头就能找到。
俞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是他的很多理念,很多做法对于我这名英语老师来说也很实用。俞老师说:“虽然我不怎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我有责任心。
一走进教室,我想的就是要把书教好。”从谈话中尽可以看出俞老师的坦率和实在,没有一点虚伪和掩饰,却道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对俞老师来说,责任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素质,它可以直接决定老师的工作状态和业务提升。
是啊,并不是每位老师都非常热爱这个职业,事实证明,并非每位优秀教师都热爱这个职业,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为什么都如此优秀呢?支撑他们的是什么?是理想?
是信念?所以,我觉得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为什么我不优秀呢?这说明我自身的原因很多很多。
“俞老师,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俞老师用学生的一句无意的话成为自己当老师成功与否的标准。一堂课确实能让听课的学生忘记吵架,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在教学时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可是没有在自身中找到毛病,只是一味的管学生的课上纪律,立下规矩。学生们虽然上课不说话了,可是他们不是情愿的,是被迫的。我们如何能够让孩子们心甘情愿的遵守课堂纪律,忘记说话,这就看我们教师的本事了。
如果我们的课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将在课堂回归学生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孩子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有事可干,孩子们就自然而然的不去玩,不去闹,让他们忘记吵闹。
俞敏洪告诉我们,在来世,人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是为了体验一种叫做幸福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低下头来寻找属于我们的幸福。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8】
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不同孩子的思维。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下面是了王永红著的《低头找幸福》一书,一听到这书名,我就有了阅读的强烈欲望,于是我捧起了这本书……
这是名师成长轨迹的访谈记录。它向我们展示了浙江金华站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对幸福的理解和感知。沿着名师成长的轨迹,我意识到俞老师从学生、从阅读、从写作中感受到了幸福。
他并不特殊,很普通,很平凡,他“从教”之理乃是无奈选择,但是一踏进校门,他就被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吸引,于是他爱上了这个职业,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乐此不彼。
用愈敏洪自己的话说,虽然我不太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我有责任感。一走进教室,我想的就是把书教好。正是老师的责任感让老师更愿意和学生聊天。他觉得和学生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他认为和学生聊天也是一项工作。通过聊天,他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学生的信息:关于他们的爱好,关于他们的家庭,关于他们的能力这些都实施是教育得基础。他认为和学生聊天是一种教育机会。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聊天都能学会倾听。
总之,他认为和学生聊天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于是从学生那里她得到了幸福,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他把同学生聊天当成一种很享受的事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源自于俞老师细致的观察,真诚地对话、敏锐地感受着学生的情感。
“老师,你进步了吗?”学生的问话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尴尬,相反,却为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 学生的回复,使他明白:
老师的权威有时在学生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探索怎样把课上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正是学生们激励着他去反思和促进他的成长,所以他对学生们心存感激。
从愈老师的成长过程中,我明白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毅力为学生工作。如果你做得更多,你就会有积累。当你有了积累,你就能通过给你机会来展示它。突然有一天你会有收获。
我佩服俞老师的另外一点不是因为他的“幽默”,也不是他现今取得的成就,而是他的博览群书。十多年来,余先生一直在读书、思考、教书、写作。他从读书和思考中体会到了欢乐。
几十年来,余先生一直认为阅读是最经济的娱乐方式。他读了大量关于教育的理论书。在与中外名人对话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读书的滋味,积累了影响他一生的心灵财富。
这些书籍的供给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使他的思想成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不仅精通数学,而且熟知《论语》、哲学、法律、中医药等。他说,多读书、多读各类书籍,有利于思考教学问题;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会有独特的见解。
我觉得很有道理,读书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这话一点也不假。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想,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研究的终究是人,世界上关于人的知识包罗万象,要很好地把握人当然应该多学习,看书不愧为一个好方法。同时写作让他清晰了自己的思想,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拥有了更多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读书、思考,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必不可少,而做到这一点很简单但也很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很多时候总是抬头在寻找憧憬的幸福生活而忘了脚踏实地。
作为社会上许多职业中非常普通的一员,教师选择平凡。然而,许多优秀的教师终于可以脱颖而出,向社会展示他们的非凡,就像俞老师一样。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可以平凡,生活可以平淡,但教学不能平凡,而应该平凡中不平凡。
“有很多人老是抬头看高处,希望从那里得到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低头就能找到。”
作为教师,我们有时会有太多的抱怨,对学生太多的不满,对自己的职业缺乏幸福感。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只有学会微笑对待自己的职业,才能享受到教师的幸福。只有知道如何为学生播种幸福,才能收获学生回报给我们的幸福。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4前段时间,断断续续地读了俞老师的《低头找幸福》这本书,这本书是以谈话的的方式展开的。在书中,你可以读到俞敏洪的冷静和自信。他敢于说真话,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所以读书很踏实。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的同学会把应用题中出现的数字毫不犹豫的直接加起来,或者直接减起来,或者加减乘除,每种情况都有,老师们对于这样的学生做出了一个评价“这类学生不动脑子,是真笨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学生因为挨了老师的批评而不开心,教师因为学生的“笨”而不开心,毕竟要用考评学生的方法来考评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很多这类的同学,即便有的老师不加以批评,而他们也多多少少会给自己戴上“笨”的帽子。
在我把他们总结成直线思维之前,就是把所有的数字加起来,等待他们做更多的思考。后来读了俞老师的书,读完后很高兴,因为俞老师也遇到了这种情况,看来挫折并不是单单找到了我,他专门做了一个专访,他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学生的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想脱离,也就是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抽象不出来数学思维。
我们班有个同学很典型。她的智力一般,作业按时完成。在那之前,她发现当她做试卷时,她总是错的。试卷满了,但是错误太多了,所以她很生气!后来在全班对应用题进行分部练习,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先练***,后列横式,最后计算,分部做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会做,一综合做,发现做的还凑合,但是过几天在做,就不理想了,那种难堪无法描述,虽然有时候练***数多了正确率会高点,但是没过几天又要恢复原状,第一单元练的还行,第三单元也还行,但是一放在一起就糟了,两个就都不会了,通过读书得到,原来每次在做练***候,其实同学们在看这个题之前就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照着胡楼画瓢”如果老师讲的是加法,那么接下来要练的***定是加法,学生也省着动脑筋了。
这就产生了冲突,对教师专业能力有很高的限制,如果教师的教学环节处理的好,学生学的开心,记得住,理解的好,如果教师教学环节处理的不好,那么学生就会受到这样的负面迁移,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度过这个让人痛苦的情景。
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学的好,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正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5读这本书之前,这个人的名字是孤陋寡闻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是多么尊重这个名字。
“人来世上,不是来获取什么,仅仅是来体会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上帝希望人们握紧拳头。他想让人们低头看看他们的手掌里有什么。学会低头,看看支撑自己的土地,心存感激,于感念之中体会幸福,于幸福中谋得力量,用这份幸福的力量支撑起高贵的头颅、踏实的劳作,如此不断往复,幸福,便常驻人心。
”他的这段话,真实而又浪漫,亲切而又激进深邃。细细品味,增添一层理性思考,一股向上的动力。
他爱读书。他说:“读书是最省钱的娱乐方式”。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他博览群书,不仅精通数学,而且熟知《论语》、哲学、法律、中医药等。的确,多读书,多读不同种类的书让他对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能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在他未成名的平淡的12年教学经历里,他用心积淀了影响他一生的心智财富,那些来自学生的感悟,来自阅读的给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让他的思想变得成熟、深刻。
他爱思考。他常扪心自问:“今天,我进步了吗?
”面对学生充满稚言稚语,他不是一笑而过,而总能理性地思考着这些童言深刻的背后意义。他常说:“是谁在帮助我成长,是学生。
学生始终是我的老师。他们就在突然之中,像一道闪电裂开了你的脑子,让你一下子得到不少感悟。这种感觉真有点当头棒喝的感觉,让你醍醐灌顶。
”勇于反思、善于思考让他比常人多了一份精神上的愉悦和自足,更多了一份智者的充实和快乐。
他爱学生。他有一颗热爱孩子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心扉,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并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关怀和尊重。他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让孩子们喜欢我”,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喜欢上数学课。
所以他的学生课堂上“常常会忘记吵”,能享受其间,幸福其中!
他能吃苦,有毅力。他说:“我是属于很有责任感的人。
我可以不爱教书,但只要我一走进教室,我就不能不教好书。”正是这份责任感,让他能在经历不少挫折和失败,饱尝许多咸酸苦辣之时,还能认真探索,执著追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一句话,他告诉我们,教师的职业幸福不是恩赐就能有的,而是靠低头做出来的。
读懂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另类课堂,他的课堂教学艺术。
读懂了这些,我们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像俞特一样,多阅读、多思考、多一份责任感,多与学生促膝交谈,多蹲下来感受儿童的感受,多低下头品味属于自己的幸福!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9】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
《低头找幸福》这本书,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作者用平实、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工作、生活的小故事,让我体会到了“责任感比热爱更重要”的真谛。
书中的故事,仿佛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经自认为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每一个学生。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我真的是因为热爱而工作,还是因为责任感而工作?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疲惫、无助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刻,其实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有多么艰难,而是因为我没有真正地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面对学生的问题、家长的不满和同事的质疑时,我曾选择逃避,而不是勇敢地去面对。我曾以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但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地尽到我应有的责任。
书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位老师问他的学生:“老师,你进步了吗?”这看似简单的一问,却让我思考了很久。作为一名老师,我究竟有没有真正地进步?我有没有为学生、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开始意识到,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当我们真正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当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时,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本书,像是一个警钟,提醒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低头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篇10】
幸福是什么,做老师的幸福是什么,老师们聚在一起,听到的很多都是抱怨。的确,我们的付出和收获总是那么不成正比,在这样的心境下,在这个社会,我们都觉得做老师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俞老师告诉我们,人来世上,不是来获取什么,仅仅是来体会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上帝让人握着拳头,是想让人低头看看,手心有什么。学会低头,看看支撑自己的土地,心存感激,于感念之中体会幸福,于幸福中谋得力量,用这份幸福的力量支撑起高贵的头颅、深邃的世界、踏实的劳作,如此不断往复,幸福,便常驻人心。
学生们都说他是位好老师,但是又说不出他好在哪里。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位另类的教师,但是他却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他说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低头就能找到。
《低头找幸福》书中记录了俞老师的成长经历。俞老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很多名师都是经过千催百炼才出来的,但愈老师却没有,他是一名农家子弟,没有任何的背景,在评为特级教师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大赛,没有拿过一个大的教学奖项,甚至刚当老师的时候,连领导都不看好他,他除了教书,就是读书,看起来非常平淡,但却是生活的真味。
俞老师用心积淀了影响他一生的心智财富。那些来自学生的感悟,来自阅读的给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让他的思想变得成熟、深刻。
俞老师说:“虽然我不怎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我有责任心。一走进教室,我想的就是要把书教好。虽然领导不怎么赏识我,但学生给我的动力更大。”他为人朴实,他的课更朴实,没有华丽的手段,很少用多媒体,大多数就是一支粉笔到底。他甚至就把别人刚上的课,也可以上的让你折服,是他的课却透射出一种朴素的、安静的、灵性的、智慧的美。
我佩服的是俞老师竟然用学生的一句无意的话成为自己当老师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上课也经常因为课堂纪律而大伤脑筋,总有个别孩子不听话而让老师不得不停止教学进程来维持纪律,我们也经常会因此而对孩子们进行一些惩罚,比如,扣除班级的荣誉分、通告班主任、通告家长等。
俞老师也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他给学生立了这样一个规矩:“上课讲话不要紧,但不要吵到让我停下来维持纪律。让我们停下来也不要紧,但不能让我一堂课上停三次。”否则就让孩子们在放学后静坐15分钟。当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班上的一位同学给俞老师提意见了,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当时的俞老师并不以为然,还理直气壮地跟这个学生说:“好的纪律是好的学习的前提!”
第二天,这个学生给他回复了这样一句话让俞老师陷入了沉思:“俞老师,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是啊,一堂课能够让听的学生忘记吵,全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多么难得!他需要的是一堂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掌控。
从此,俞老师的上课目标发生了改变:“我就是想把课上得让学生忘记吵”。视学生为老师的老师是多么难能可贵,它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在很多时候,从学生那里的来的信息的却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印象特别深的是俞正强老师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看法,关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无非八个字:即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俞正强老师“清晰立序,朴素选材”,把一节在大多数教师看来很平常的课教得富有智慧,给学生以轻松、以深刻的感觉和认识,按照他的教学设计,把数学抽象性特点表达得非常清楚,我看后有一种绝妙无比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