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一年级科学教案范例11篇#】很高兴告诉您您需要的“一年级科学教案”已经就绪,欢迎您收藏我们的网站与我们一起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展现教师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1】
第十四课 多年以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有表情地唱歌,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学会唱歌曲《多年以前》,从而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作用;能在“跳格子”的音乐游戏中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正确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中的“看、玩、想、学”,歌曲教学中的“听、唱、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唱《多年以前》,能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了解歌曲的环保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教学难点:
在“跳格子”音乐游戏中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么?如果让你有一个机会,你想变成什么动物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为什么?
(二)学习新识
1、学习强、弱记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聆听这是森林里什么鸟儿的叫声?两次叫声有何不同?
生:布谷鸟叫(引导生回答)一个强 一个弱 出示:f强 p弱
2、学习渐强、渐弱记号、四分休止符
师:接着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两串布谷鸟叫声,有何不同?
(引导生回答)声音变大、变小的区别
出示:渐强 < 渐弱 >
寻找生活中的渐强 渐弱(可用拍手、演唱方式来表达)
4︱5 4 3 2 ︳1
O︱5 4 3 O ︳1
第十五课 小放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学会演唱《对十》,能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并能边唱《对十》边打霸王鞭。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谁家的门铃在响》,认识一些宽音程。
认真聆听双簧管独奏《小放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演活动,体验放牛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聆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唱《对十》,能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
学会唱歌曲《对十》,并能边唱边打霸王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营造音乐环境
2、音乐活动《谁家的门铃在响》
师:同学们,今天小精灵邀请大家去参加在森林中举行的灯谜活动,你们高兴吗?
师:不过,小精灵要考考大家,它带来了难题《谁家的门铃在响》,如果能顺利闯关,我们就能到达灯谜活动的现场。
(1)用多媒体或动物头饰展示:
(2)老师弹琴,学生听模仿唱,唱得好奖头饰。
3、猜谜
二、学唱新歌
1、掌握新歌
(1)全班听录音范唱《对十》,初次感受河北民歌的特点。
第十六课 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轻松、自然、抒情的声音演唱《月圆曲》,能自信、有表情地当众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
在听赏《摇篮曲》时,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信、有表情地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通过欣赏歌曲的情绪,使自己用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唱《月圆曲》、欣赏《摇篮曲》使学生能够体会月光的美及夜晚的安静。教学重点:
学会唱《月圆曲》 教学难点:
能准确、和谐地唱出《月圆曲》中的二声部。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听赏《摇篮曲》 A、说一说 B、动一动
师:请你学着妈妈哄小宝宝的模样动一动!(学生可自由律动,模拟歌曲中的情景。)
C、唱一唱
师: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你能学学吗?让我们用“ U”来学学妈妈好吗?
二、引导掌握
1、创设情境
师:《摇篮曲》描述了妈妈在夜晚哄小宝宝睡觉的情景,你还能回想出你知道的与“夜”有关的诗或儿歌来告诉同学们吗?(鼓励学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 小草 区别
常见的植物 根 茎 叶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3】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4】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讨论“什么是科学?”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吹泡泡游戏里也有科学吗?教师演示:吹泡泡。谈话: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合并同类项。)大家提出的问题哪一个适合我们这一节课研究呢?(根据问题的可行性选择出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才能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学生尝试配制吹泡泡溶液,选择吸管吹泡泡。比一比,谁的泡泡大,为什么?拓展: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样。思考:说一说吹泡泡都经历了哪些过程?谈话:吹泡泡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讨论: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讨论:科学是什么?(1)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3)教师总结。
2、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的?(1)同桌互相交流。(2)指名回答。
二、实践活动:教师带学生去室外比赛吹泡泡。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研讨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
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分类
(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分类练习
(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
(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7】
一、生活中有创造
1、看录象: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发明家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2、小结、讨论:贝尔小时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长大了成了一个发明家,发明了电话机。在故事中,他改进了水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是怎样改进水车,进行发明创造的?(相机板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展示生活中的小创造:有人认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都有创造。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的小创造。(介绍面罩雨披等)他们是怎么创造出来的?4、读读儿歌:创造并不难,发现了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发明创造。发明创造的小决窍,就在于问。就是有疑问,能发现问题。陶行知爷爷在一首诗里是这么说的:(范读、齐读)
二、创造来自发现
过渡: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事情,你发现了哪些不方便需要解决,能不能来问问大家?1、学生自由提问过渡:小朋友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有些小朋友提的问题还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2、集体讨论:下雨天,带进教室的雨伞滴水,怎么处理?3、小结:小朋友真行!一个问题,你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你们都做了一回发明家,都是生活中的小创造者。4、下面请每一小组选一个你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这儿的,也可以是刚才小朋友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一下解决的办法。比一比哪一组的想法多,想法好。5、交流:你们小组想解决哪个问题?都有些什么办法?要求:一组交流时,其他组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补充。
三、我也能创造
1、拿出你准备的废旧物品。我们利用我们会创造的小手去把废物变成宝贝,让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想一想,你能利用它们做些什么有用的东西?怎样来做?先请小朋友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2、指名交流:谁愿意把你变废为宝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你们觉得他这样做怎么样?能给他提些建议吗?
四、课后延伸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一个个的发明家,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有小创造的。课后请小朋友完成你的小创造,下节课我们举行小创造博览会,进行交流、评比。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中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
4、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一、趣味实验,引发问题
教师做趣味游戏:听话的乒乓球。
教师课前将乒乓球内部置人一块铁块并封好;课上,将乒乓球放在纸屏前,手拿磁铁在纸屏后面吸引兵乓球中的磁铁,使乒乓球在纸屏上爬上、爬下。学生观察实验可发现乒乓球“很听话”,从而产生疑问。
二、探究活动
(一)玩玩具,提出问题。
1、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如是什么玩具、有什么功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玩的介绍提出问题。
2、学生交换玩玩具,互相向对方提出问题。
3、将玩具整理好,全班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汇总提出的问题总数
4、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很重要。
(二)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1、教师播放飓风刮倒大树的视频,学生提出问题。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三)列举生活实例,提出问题。
1、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记录,可以用文字、符号用案等记录自己的问题
3、学生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记录并介绍分别是什么问题。
三、活动总结
学生分享本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在校园内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记录下来。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黑龙江是个物产的丰富地方,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量地。
2、知道黑龙江有两种农作物:一种是粮食作物,一种是经济作物。着重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用玉米做的食物。
教学重点:了解黑龙江的农作物玉米。
教学难点: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玉米食物。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同走进黑龙江,来了解一下家乡的农作物。
二、通过蔬菜、粮食知道什么是农作物。
(1)角、辣椒、西红柿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蔬菜作物。
(2)米、大豆、高梁、小麦、水稻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粮食作物。
(3)引导知道蔬菜作物、粮食作物统称为农作物。
三、认识玉米
1、谜语引入。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
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谜底:玉米)
2、了解农作物玉米。
(1)示课件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使学生知道每一株玉米都是从播种到育苗。从出土到田间管理。经过施肥,撒药,除草,打叉,到后期的拿大草,到现在成熟大约要100多天。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不容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2)了解玉米的种类。
按颜色分类:黄玉米、白玉米、黑玉米、红玉米、花玉米等。
按味道分:
(1)常规玉米:
(2)特用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
(3)了解玉米食品。
大查粥、馒头、发糕、窝头、玉米饼、玉米粥、玉米肠等。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四、认识大豆
1、利用课件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
2、了解大豆食品。
豆腐、豆浆、豆奶、豆油、酱油等。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家乡黑龙江富饶美丽的地方,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家乡建设的更加富饶和美丽。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10】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学设计
一、聚焦
1.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 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2.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研讨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
2、制订计划。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3、搜集证据。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看视频。金鱼会呼吸。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
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
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